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十九日宣布將學生活動中心的可口可樂撤架,使得可口可樂的形象問題再添一樁。
可口可樂在全球的麻煩,犖犖大者如下:
●美國本土:美國已有十所大學禁絕可口可樂。人數最多的紐約大學和密西根大學學生會去年底提出跟可口可樂說再見的理由,是可口可樂的印度裝瓶廠濫抽地下水,導致農民無水可用,以及哥倫比亞廠和右派民兵共謀殺害工會成員。
●印度:印度已有好幾個省指控可口可樂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學校和政府機關禁售可口可樂,最新一波是卡納塔卡省指可口可樂的殺蟲劑含量超過標準廿四到廿七倍。上月並有三個省罷工,抗議裝瓶場製造汙染。
殺蟲劑問題已纏訟多年,可口可樂表示印度出廠的產品合乎歐盟標準,英國環境食品部本周檢驗,也未見新德里一個檢驗所發現的毒素。
●非洲:奈及利亞指控可口可樂裝瓶廠雙重標準,把歐美嚴禁的行為搬來奈國,將未處理的汙水排到近海,破壞人民生計。可口可樂表示汙水來源有待調查,願意代建汙水處理場,以平民怨。
●歐洲:冬季奧運聖火前往義大利杜林途中,義大利民眾阻撓,因為可口可樂是冬運的主要贊助廠商。土耳其去年有個案子,指控可口可樂廠工會成員遭恐嚇和毆打,總公司置若罔聞。
●南美:哥倫比亞、瓜地馬拉、尼加拉瓜指控可口可樂反工會。哥倫比亞風波最大,一九九年代,裝瓶廠有八名工會領袖遇刺身亡,工會會員據稱至今仍受騷擾,總公司未處理。薩爾瓦多指可口可樂超抽地下水。
【2006/08/21 聯合報】
- Sep 04 Mon 2006 05:46
可口可樂 人權、環保問題不斷 【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 Sep 04 Mon 2006 05:44
天后的神話 黃寶蓮 (20060818)
影星安潔莉娜.裘麗生孩子,跑到西南非一個叫納米比亞的國家,成群結隊的雜誌記者狗仔攝影緊追而至,但天王巨星架勢非凡,沒有請帖,沒有身份證明的訪客,一概驅逐出境,毫不通融。
在那個缺乏自尊、沒有自信又失去原則且急於招攬觀光客、提高國際知名度的小國,好萊塢巨星的光臨真是無上的榮耀與難得的商機,舉國上下從總統、外交部、海關到國防部,集體為名人夫婦的造訪,卑躬屈膝,唯命是從,任由這對傲慢無理(雖然裘麗也樂善好施)的夫妻頤指頤使;為了確保他們的歡心以及護衛他們的「隱私」,這個國家的國防部派出軍隊封鎖了整個海岸線,非為戰事,也無敵人入侵,軍隊所防範的是企圖潛入的狗仔隊,以及那些沒有受到邀請函與批准通行的攝影記者;違者會被驅逐出境,不從則拘捕,即使受邀的訪客也無法自由進出海關,每一個抵達入境的訪客,需由機場海關通知外交部,核對身份之後,知會布裘(布來德.彼特與裘麗)夫婦,移民局才放行。
一個有領土、主權、人民的國家,為了名利,甘心淪為被明星殖民的國度。
明星的孩子,甫出世就名滿天下,在未知天高地厚的襁褓年歲,已經被塑成雕像與明星父母同列紐約杜莎夫人蠟像館,成為世界流行文化的標識人物,蠟像館所稱的「世界最著名的孩子」,接受來自四海八方的瞻觀,影迷的朝拜;十足名利社會的造神運動!
那一家三口的塑像,貼著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的標簽,裝飾著慈善的義舉美名,實行的是商業買賣的生意本質(一張嬰兒出世首照賣價四百萬美金,一張門票三十美元,其中一元歸善款),一幅通俗乏味的塑像,經不起三分鐘的細看,卻能讓粉絲們對那人工塑造的偶像幸福家庭目眩神迷。
天后王菲生產同樣引起全中國媒體的騷動與瘋狂,不幸嬰兒並非眾人期待的美麗天使,孩子天生就有缺陷,一個因基因、營養不足、酗酒、吸毒、病菌感染……所導致的兔唇,全世界到處都可能出現這樣的嬰兒,中國每年有數十萬兔唇嬰兒誕生,未曾獲得普遍大眾的關懷,不時還有遭受遺棄的悲劇下場。
但是,天后王菲只有一個;不要怪狗仔隊,不要怪人們八卦,幾千幾百萬的無關旁人,同樣好奇王菲女兒健康的真相,那是人性,對名人的窺視欲,潛意識裏想證實:即使天后天王也跟你我一般,做著平凡人的事,有著平常人的歡喜哀樂,雖然明星的光芒輝煌萬丈,揭開那一層面紗,他們跟你我一樣,都會遭逢不幸,所有加在偶像的光環,其實是粉絲的憧憬、幻象,將自己所欠缺、期待的一切美好夢想加諸偶像身上,作為理想的化身,與偶像認同,仰望他們的行事,捧他們為神,以彌補自身平淡素常的身世際遇,殘缺而不圓滿的日常。
王菲的女兒沒有像裘麗的女兒那樣,一出生就擁有世間無盡的寵幸,缺陷的嬰兒讓粉絲們錯愕而且失落,隱隱的也如自身夢境的幻滅,自然也獲得人們的關懷與祝福。事實是即若天后王菲也是人,只要是人就沒有十全十美,生活不盡是光環與榮耀,小小的不幸將天后拉回人間,做回凡人,真正與你我同等命運的人生面目,崇拜她的粉絲至此才真正窺見了一個平凡母親的真相,不是一個虛幻天后的神話。
- Sep 04 Mon 2006 05:42
韓流難擋 櫻花妹願嫁阿里郎 諶悠文/綜合報導
身材姣好的廿六歲日本單身女郎吉村和美,身穿黑色洋裝,搭配名貴珍珠與鑽鍊。對她來說,外貌與財富都不缺,如今她只想要覓得一個託付終身的伴侶─一個高麗郎。
《華盛頓郵報》報導,最近幾年韓劇席捲亞洲,從曼谷到北京,從台北到東京,亞洲女性深深為南韓男明星的敏感、深情著迷。傳統功夫片裡的英雄及亞洲主流電視劇中的陽剛男性已過時,現在是南韓的影歌明星引領時尚潮流,連日本妹都夢想嫁韓國男人。
許多日本女性就像吉村和美一樣,蒐集與眾不同的海報或DVD已經不能滿足她們,她們現在要找一個韓國伴侶共度一生。吉村和美說:「南韓人甜美浪漫,不像日本男人從來不說『我愛你』。」
吉村去年找上專門為日、韓男女牽紅線的婚友社「韓國樂園」,這家公司還有六千四百多名女性客戶。自從「冬季戀歌」在日本走紅後,該婚友社的生意就大好。
南韓男性最近爆紅,得歸功於「韓流」現象。到南韓旅遊的外國觀光客從二○○三年的二百八十萬人,增加到二○○四年的三百七十萬人。南韓官員說,這主要歸因於趕搭韓流熱的女性觀光人潮。二○○五年初步的統計顯示,這股女性觀光熱潮還未退燒。
長久以來,南韓人在日本飽受歧視,如今韓男居然成為日本女人心中的白馬王子,不禁讓他們感到受寵若驚。南韓男明星現在是好萊塢以外片酬最高的明星,裴勇俊現在一部片的片酬漲到五百萬美元,至少還有九名南韓男明星的年收入超過一千萬美元。
在中國大陸,公立電視頻道播放韓劇的數量已經超過所有外國節目。甚至在墨西哥,當南韓總統盧武鉉到訪時,下榻的旅館外也有大批女性手舉海報,上面寫著南韓明星的名字。分析家指出,之所以會有「韓流」現象,南韓娛樂工業的高超行銷手段厥功甚偉,加上亞洲各地對南韓人的外放性格反應特別熱烈。而注重飲食及兩年兵役鍛鍊出的男性體魄,也讓南韓男性散發吸引女性的魅力。不過最重要的是南韓娛樂工業為南韓男性塑造的螢幕形象。因為韓劇男主角通常沈默多金、深情又俊秀;在亞洲電影及電視劇中,這種角色並不多見。
- Sep 04 Mon 2006 05:42
英國性幻想調查 「制服」名列前茅 【譚興】
不景氣,生意難做,夜店也不例外,但最近台北某夜店發揮創意,成功創造人氣與話題。他們趁著暑假,推出「制服之夜」,讓辣妹店員穿上制服,宛如空姐及護士化身,滿場熱情豔舞,扭腰擺臀high到最高點,挑動現場男客奔放的情緒。空姐之夜和護士之夜都吸引不少型男靚女,夜店生意大好,
白色巨塔裡的護士制服真的非常炙手可熱。英國曾針對十八歲以上飲食男女做過性幻想對象調查,男性性幻想前三名,分別是護士、女僕和空服員;女性則是消防員、軍人和企業家。在這六種最引人遐想的職業,有五種就是穿制服的。如果請日本人接受同樣的調查,穿著水手服的高中女生一定榜上有名,而且名列前茅吧?
同樣是制服,年輕時視為遮蔽青春的烏雲,脫離青澀歲月後,竟然成為性感,甚至於流行的象徵。不只是夜店,主題派對穿睡衣已不夠看,現在流行要求參加者穿上制服的「制服趴」,對為數不少的人來說,重新穿上高中制服可能是酷刑的同義詞,制服也許可以重買,窈窕纖細的身材絕對往事只能回味。
拜制服流行之賜,制服更成為拍賣網路的熱飆商品,名校高中制服的價碼不差,但最難取得的應是空服員制服,不只是詢問度高,競價激烈,因為一旦被航空公司發現,正主空姐可能難逃開除命運。倒是性幻想對象排行榜第一名的護士制服,反正只要是連身白色裙裝,看起來就有幾分像,門檻最低。
回到前頭的夜店,滿場飛舞的賓客愈夜愈美麗,但第二天,被影射的航空業和護理人員,可就不怎麼高興了。
航空公司認為,空服員制服屬於企業識別標誌,不當變造、使用來攬客,有損公司名譽,揚言不排除提告;護理人員更是無奈,醫師護士/護士病人的A片情節已是老戲碼了,從檳榔西施變身清涼護士在路邊營造性感風情,到藝人瑪格莉特扮成性感小護士招大家來打線上麻將,都曾讓白衣天使看不下去,義憤填膺跳出來抗議。
有些人覺得護士們的抗議舉動小題大作了,嗆聲「有那麼嚴重嗎?」就只是穿著比較短的白衣服熱舞,「幹嘛要想那麼多?」也有男士明顯流口水:「好像很好玩,我其實也想見識見識!」
護理人員在白色巨塔裡的地位不高,照護患者已經很辛苦,還要被當人當做性幻想對象,一位護士就很擔心,夜店辣妹裝成護士熱舞,社會上如果都用這種有色眼光看護士,好像意味著護士可以被侵犯一樣,令人很不舒服;有人比較激動,我為什麼要被別人幻想?想到就惡心!
其實,制服和職業本身沒有色彩,是性感、是莊嚴,端看個人心態。適度善用制服,也有增加情趣的效果。曾有情趣商店做過統計,購買角色扮演訂做服的人愈來愈多,不只是護士服,兔女郎和女傭服的銷路都不錯,穿上這些衣服,彷彿把新奇與想像也一起帶上床,也許有人認為穿著衣服嘿咻是多餘的,但角色扮演服絕非床上「長物」。
只是,幻想歸幻想,不宜與真實生活搞混,平常只有病人或家屬有機會接觸到正牌白衣天使,既然已躺進了白色巨塔的病床上,絕對應該對照顧自己的人心存敬意。
【2006/09/03 聯合報】
- Sep 04 Mon 2006 05:41
冷眼集》當銅臭味壓過藥水味 【記者韋麗文/特稿】
檢討醫界的聲浪接踵而至,一切向錢看的氣氛卻在醫界越來越濃。健保總額制度之下,點值日益縮水,各醫院為了另闢財源,廣開自費門診,明顯往營利傾斜,醫師也連帶失去理想性;不管連續劇「白色巨塔」的劇情是否真人實事,但台灣已可預見,一場白色風暴才剛要開始。
過去若有醫師完成高難度、國內第一例的手術,或是論文被刊登在國際期刊上,這等光耀門楣的醫生,醫院無不立即召開記者會昭告天下。如今卻全都噤聲,就怕名聲弄得太響亮,萬一病人來得太多,在健保合理門診量制度之下,多做又不會多賺錢,醫院都選擇別太張揚。
從健保局口袋掏錢困難,醫院乾脆直接訴諸民眾,創造疾病需求。從醫學中心到診所,各種自費門診不斷擴張,健康檢查、睡眠中心、植牙、雷射美容、減肥門診等,唯有會賺錢的話題才是好話題。
在醫院明顯往營利傾斜,醫生也失去理想性的時代,醫院管理凌駕在醫師專業之上,以利益的觀點壓縮醫療人力、踢病人,醫護人員被迫配合或主動迎合,做了有違醫德的行為,好醫生不再被褒揚,只能逐漸沉默。
在一切向錢看的環境下,醫師開藥時,哪一種藥最適合病患已經不是首要考量,醫師心中盤算的是本月額度用完沒 開藥會不會被健保局核刪 「醫者父母心」已成鳳毛鱗角,「利字當頭」卻司空見慣,醫病衝突將日益增多,病患如何安心把性命交給醫生
【2006/09/03 聯合晚報】
- Sep 04 Mon 2006 05:40
德國結婚太麻煩 新人愛去丹麥成婚 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
由於在德國結婚必須面對磨人的官僚手績,前往丹麥完成終身大事的德國新人多如過江之鯽,平均每年約1300對。
部分德國新人熱中的結婚聖地是距離德國北部邊界約僅五公里的丹麥通德鎮。準備在通德結婚的科隆建築工人辛姆塞克表示:「在德國結婚太費事。德國官員要求新人備齊的文件項目很可笑,手續折煞人。」
歷任德國政府均曾矢言簡化結婚手續,進展卻極其有限。德國企業界表示,官僚體系繁瑣使德國受到無形的扼殺;經濟學家也指出,官僚體系疊床架屋有礙投資與經濟成長,影響深遠。德國總體經濟規模高居全歐第一。
部分德國人決定擺脫令人窒息的官僚作業流程,至少在結婚這一天。人口一萬二千的通德鎮風景如畫,街道以古雅的鵝卵石舖設,建築物以紅磚建造,特別受到打算與外國人共締良緣的德國人歡迎。專門為準新人代辦一應手續的西艾里爾公司創辦人娜塔麗雅‧勞斯基表示:「我們的業務量逐年增加,今年夏天特別忙碌。德國政府規定準新人備齊各種文件還不是最糟糕的部分。承辦的官員甚至可能極其冷漠又不友善。」她又說,通德有如歐洲的拉斯維加斯。
1965年至今,在通德結婚的新人已經超過2萬5000對,大多來自德國,數字並持續增加,最初只有47對,前年達到創紀錄的1366對。通德鎮結婚登記處職員艾莉絲‧梅德森表示:「我們終年承辦新人的結婚手續,而且從無淡旺季之分。」還在讀書的艾琳‧羅格夫來自柏林附近的埃伯斯瓦爾德,決定與男友在丹麥結婚前,曾與德國官僚纏鬥半年。她說:「簡直欺人太甚。他們傷透我的心。我們只是要結婚而已,難道這也有罪嗎?丹麥是很棒的國家。」
許多在丹麥結婚的德國新人擁有雙重國籍,因為德國當局對打算嫁娶德國人的外國人設限重重。裴雷拉是安哥拉出生的麵包師,一生的多歲數月在德國度過,原打算在不來梅結婚,卻在一名官員交給他必備文件的項目清單後明白,如願以償可能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精神與金錢。他說:「在德國結婚太麻煩,繁瑣得令人不敢置信,可能一輩子也準備不了必要文件。我恐怕必須返回安哥拉準備對方指定的文件。」
【2006/09/03 聯合晚報】
- Sep 04 Mon 2006 05:40
泰國色情網站數量 列全球前五名 中央社曼谷三日電
泰國資訊部表示,泰國的色情網站數量名列全球前五名,為了防止網路色情氾濫,泰國資訊部早就已經開始加強查緝色情網站,凡是發現色情網址,一律封鎖。
資訊部常務次長曼妮拉並未指出其他四個色情網站數量名列全球前五名的國家,但她強調,的確知道泰國的色情網站數量足以列入全球前五名。
曼妮拉強調,日益增長的色情網站數量,已造成泰國的社會問題,資訊部早就下令全面查緝泰國的色情網站,並且由特別調查局負責。
凡是被查緝到的色情網站,資訊部會加以封鎖,並在網站最下端註明:「抱歉,您所上的網站,已經被泰國資訊部封鎖」訊息,並且附上資訊部網站管理中心的網址。
為了防止網路色情的再擴散,曼妮拉也認為,泰國需要更完整的法令來限制色情網站的問題,一味的防堵並不是最好的方法,唯有透過法令,才能夠有效防止色情網站蔓延,也才能避免增加社會問題。
曼妮拉指出,資訊部已封鎖數千個色情網址,目前繼續查緝中,除了色情網站,資訊部也加強控管可能危害國家安全的網站,特別是與泰南暴動相關的網站,資訊部也在了解之中。
【2006/09/03 中央社】
- Sep 04 Mon 2006 05:39
威尼斯人口 剩六萬多 編譯王麗娟/路透威尼斯三十日電
義大利水都威尼斯尚未沈沒,但已逐漸變成空城。四十年來,威尼斯的登記居民從十二萬一千人,變成現今的六萬兩千人,少了將近一半。
照此速度,四十年後,威尼斯將變得有如迪士尼樂園,遊客如織,居民卻屈指可數。
提供上述最新數字的威尼斯市議會說,威尼斯將變成活的博物館城市,一個終將失去魅力的觀光景點。
一九九二年來,威尼斯每年人口平均縮減九百人。但二○○五年一年,有一千九百一十八人搬離市中心,令當局心驚。除非能有對策,市議會預期二○一四年前,還會再有八千名威尼斯人出走。
一九六六年威尼斯發生大洪水後,因水位持續上升與觀光業發達,生活於威尼斯的挑戰與成本增加。威尼斯每年約有觀光客一千八百萬人,平均一天五萬人。
在里奧托橋經營一家小酒吧的帕洛,望著圓石路上的人潮,他說:「這裡的生活費太貴,我認為威尼斯已失去它的靈魂。」
從烘焙坊到木匠鋪,傳統家庭式商店一間間消失,只剩下紀念品與高級時裝商店,還有價格高於其他地方的速食店與旅館。
一有機會,飯店業者即會以高價購買寶貴的空間,多金的外國人炒高房價,市中心的公寓,每平方公尺售價逾八千歐元(約每坪台幣一百一十萬元)。
居民搬離,威尼斯人口結構也因此出現變化。離開者以年輕人居多,現有居民中,逾三分之一超過六十歲。
市議會打算翻修棄置的舊房子或建造新屋,再平價出租,以吸引居民入住。為籌措資金,當局計畫十月標售十三筆建物與土地,但感興趣者還是飯店與餐飲業者。
當局必須提出預防對策,以因應有一天威尼斯可能不再有觀光客的情況。他們可能推出涵蓋交通與博物館門票的觀光套票,以增加財政收入並支付保存城市的費用。
【2006/09/03 聯合報】
- Sep 04 Mon 2006 05:34
什麼都換 就是不換錢〔記者鄭學庸/台北報導〕
用伏地挺身換啤酒,一段演講換地瓜,還是用一個未經申請核准的集會遊行,換一個對開放社會的想像與召喚?儘管最近一年來台北市各種藝術市集如雨後春筍不斷冒生,一群社會行動者昨天齊聚曾是黨外民主運動堡壘的台大校門,舉辦「以物易物」露天市集;市集裡,什麼都可以交換,就是不換錢。
「什麼?又是市集?至少,全民近用、絕對獨立,而且不是沒可能變成海德公園。」有別於許多藝術市集終究只是成為個人特異生活美學的展演場,以及自創品牌的繽紛櫥窗;23歲正等待兵單的張碩尹和伙伴們架起發電機,用冰桶盛裝啤酒,靜待人們交換各種可能,或是警察的驅趕。
在創作世界裡化名Bbrother的張碩尹,曾以密碼般的塗鴉語彙衝撞母校保守父權的空間配置,晝伏夜出在公館和台北東區噴繪具有社會反思性格的塗鴉作品,成為地下創作世界裡的話題人物;張碩尹帶領一群青年佔領財團棄而不用的空屋,嘗試打造全民近用的新樂園;如今,他率眾站上街頭,重新觀照「居民社會與國家歸訓實體角力的空間」。
一張反對國際連鎖速食店每天活宰50萬隻雞、拒絕員工參與工會組織及提供垃圾食物與低薪工作的宣傳DM、一首女研究生自創的搖滾歌曲、一張翻箱倒櫃找出的老雜誌、一個個拒絕把金錢當成市集核心價值,並同樣拒絕「聚眾集會必須事前申請」的年輕人,將人潮往來的人行道打造成自在解放的遊藝場。
一路和張碩尹並肩作戰的鄭中睿說,之前大夥佔領空屋,結果是每到假日就來了一群大學生,喝喝酒、唱唱歌就留下垃圾走了,「空屋行動搞久了,自己都會臉紅」。他說:「打造公共空間不能關在廢墟裡自己喊爽」,為此這群年輕人決定站上街頭,實驗解放公共空間。
張碩尹表示,即使隨時可能招致警察關切,未來仍將不定期在假日舉辦以物易物市集,有興趣民眾可上網查詢;網址:http://www.wretch.cc/blog/Bbrother。
- Sep 01 Fri 2006 06:06
記者本色》第一線記者 堅守專業本質 張佑生/綜合報導
美國電視新聞主播「明星藝人化」的趨勢起源於何時,已不可考,確定的是今夏到達高峰。由NBC轉戰CBS,將於本月五日登上晚間新聞主播大位的凱蒂庫瑞克(Katie Couric),以及接替凱蒂庫瑞克主持在NBC節目的梅樂迪絲薇耶拉(Meredith Vieira),早已成為全美超商零售書報攤上,無數雜誌爭相報導的焦點人物。主播的寓所裝潢成甚麼樣子?穿衣的風格和講話的腔調有無改變?都被鉅細靡遺披露。
在此同時,美國電視頻道Bravo推出的紀錄片實境節目「Tabloid Wars」,以「紐約每日新聞報」(The New York Daily News)編輯部為採訪對象,不用專人打理髮型與化妝,也無需煩惱是否有觀眾緣,回歸記者專業本質。
有一集播出體育實習記者採訪麥迪遜花園廣場的球賽,卻發現撥接上網的連結全被佔滿。菜鳥拎著手提電腦在走道奔跑,總算找到地方傳稿,但已錯過第一次截稿,新聞只能上二次版。實習記者哭喪著臉,每個記者回想起剛入行時,都知道那是甚麼滋味。
社會記者柏克是所有主編心目中的理想記者,每當出現精采的報導或訪問時,可以感受到他的血脈賁張。柏克沒有CNN當家夜間新聞主播安德森庫柏的招牌微笑與瀟灑髮型,不過如果要比採訪技巧的硬功夫,帥哥主播恐怕會一敗塗地。
報紙編輯部內,社會版主編吉特里奇有條不紊整理柏克回報的內容,向中央台報告。一則被害人身首異處的新聞,總編輯和其他主管討論時,語氣冷靜。這正是處理新聞的態度:報導優先,個人情緒次之。當凱蒂庫瑞克和梅樂迪絲薇耶拉的熱潮漸退後,新聞記者可以好好檢視自己賴以維生的專業究竟是甚麼。
【2006/09/01 民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