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出生於1945年3月30日的艾力克萊普頓多采多姿的音樂生涯始自18歲時自組的Roosters,接著加入因培育出Eric Clapton、Jeff Beck、Jimmy Page這三大吉他手而被封為『傳奇性的搖滾團體』的Yardbirds;1965年轉往藍調先驅John Mayall的Bluesbreakers樂團,翌年與Jack Bruce、Ginger Baker組成樂壇首支強力搖滾三人團Cream。1968年搖滾樂壇萬眾矚目的第一支超級樂團Blind Faith誕生,艾力克萊普頓亦名列陣中,1970年再組Derek & The Dominos,但在這些團體轉換期間,艾力克萊普頓也抽空幫約翰藍儂(John Lennon)、Delanie & Bonnie抬轎伴奏。艾力克萊普頓雖然參加或組成過這麼多的團體,可是樂團壽命都不長,原因多是由於團員間意見不合或因為每位團員都大有來頭導致自大的心理,於是艾力克萊普頓萌生單飛發行個人專輯不再組成大堆頭樂團的意念。

1970年艾力克萊普頓正式推出首張個人同名專輯,不過同時他也為著Derek & The Dominos的團務繁忙。在該團解散與商業成績不如以往加上感情因素的打擊使艾力克萊普頓卻沈溺於毒品之中,在朋友的關心之下歷經3年才拋此惡習並且在倫敦彩虹劇院盛大展開他的重生演唱會,不論樂迷或是樂界好友像Pete Townshend、Steve Winwood伂扔戊ㄙY見他重回舞台,後來這兩場演唱會實況也曾發行CD。

1974年艾力克萊普頓發表的「461 Ocean Boulevard」不僅象徵他走出陰影重新出發,在音樂上更跳脫以往只以藍調為根基的搖滾而融入牙買加的雷鬼樂,使得風格煥然一新,其中一首翻唱自雷鬼宗師巴布馬利(Bob Marley)的歌曲I Shot The Sheriff成為艾力克萊普頓唯一冠軍單曲。在1974-81年間艾力克萊普頓幾乎年年推出新作品,他長久建立的吉他風格也越發受人肯定與學習,這時期作品當以「461 Ocean Boulevard」以及1977年底發行的「Slowhand」專輯為代表,而「Slowhand」正是他參加Yardbirds以來的暱稱,也是他吉他彈奏最為人稱道的特質—感情躍然指尖,「Slowhand」專輯裡的Wonderful Tonight應該是一般樂迷最熟知的一首抒情搖滾曲。司RSO(隸屬Polydor旗下)的合約也終止,1982年RSO替他發行了精選集「Time Pieces」,收集了1970-79十年來11首代表單曲,也結束了艾力克萊普頓音樂生涯的前半段。

1982年艾力克萊普頓宣佈加入華納唱片公司,首先錄製的是「Money And Cigarettes」專輯,製作人仍舊是長久以來的夥伴也是洛史都華的製作人Tom Dowd,因此樂風尚仍延續前作,並不像其他歌手因轉換東家而風格丕變,Slide Guitar手Ry Cooder在專輯中鼎力相助是另一重大發現。單曲I掯e Got A Rock N Roll Heart仍然順利進入排行前20名。

1985年「Behind The Sun」專輯才算是藍調風格轉變的開始,因為他請到兩位當紅製作人,一位是帶領創世紀合唱團成功跨入流行界、又以個人作品「No Jacket Required」得到葛萊美最佳專輯的菲爾柯林斯(Phil Collins);另一位是重金屬團范海倫(Van Halen)的製作人Ted Templeman。菲爾柯林斯著重節奏但基本上仍以艾力克萊普頓的吉他與藍調根基為主; Ted Templeman則將他在范海倫1984專輯裡成功運用鍵盤、合成器使他們得到商業上空前成功的經驗帶入「Behind The Sun」,發行的兩首單曲Forever Man、See What Love Can Do都是他的大作,不過在商業上卻沒有范海倫優異的表現。而在伴奏樂手方面,托托合唱團(ToTo)的團員與佛利伍麥克(Fleetwood Mac)的Lindsey Buckingham都趕來相助,讓這張專輯幾乎成了音樂老將開同樂會一般。

一張風格相近的專輯「August」在1986年發行,主要還是菲爾柯林斯的製作(不過這次又將老友Tom Dowd找回來參與部份製作),延續著上張吉他合成器的嘗試。其中翻唱另一位藍調吉他手Robert Cray的Bad Influence和與提娜透納(Tina Turner)合唱的Tearing Us Apart被認為是艾力克萊普頓在吉他之外,演唱上最令人激賞的歌曲。

艾力克萊普頓的下張專輯「Journeyman」讓樂迷等待三年才發行,在這三年裡艾力克萊普頓首先為梅爾吉布遜的賣座電影「致命武器」(Lethal Weapon)系列擔任吉他伴奏,後來更因主題曲和史汀(Sting)、艾爾頓強(Elton John)合作。不過艾力克萊普頓參與整張電影配樂卻是米基洛克(Mickey Rourke)的「鐵拳浪子」(Homeboy),這是他與配樂大師Michael Kamen攜手之作。另一方面以前的唱片公司也因他在樂壇闖蕩25年為他發行一系列的精選集,其中最受矚目的是記錄他各個時期(1963-88)創作的四張一套全集「Crossroads」,眾多樂評紛紛給予最高評價。

1989年底「Journeyman」發行,製作人換為以吉他起家的Russ Titleman,試圖捕捉艾力克萊普頓賴以成名的吉他之音,不過整張專輯搖滾∕流行味頗濃,伴奏陣容上加入David Sanborn的薩克斯風、Gary Burton的鐵琴以增加融合爵士風味。合音部份Phil Collins、Chaka Khan、Daryl Hall、George Harrison都前來跨刀,使歌曲呈現不同風貌。

艾力克萊普頓漫長的音樂歷程與居高不墜的名聲有一半來自現場精湛的吉他表演,進入九○年代後的第一張專輯就是他1990-91年間於倫敦皇家亞伯廳的多場現場實況紀實「24 Nights」,當然在此之前他已經發行過將近十套的現場專輯,艾力克萊普頓喜歡現場即興表演由此證明。

1991年3月老來得子的艾力克萊普頓痛失骨肉,年僅4歲的Conor從窗戶失足墜樓,這個打擊幾乎讓他再度一蹶不振,不過將近50歲的艾力克萊普頓將他思念之苦寄情歌中,於是產生Tears In Heaven這首歌,它首先被收錄於電影「迷途枷鎖」(Rush)的原聲帶中,這也是艾力克萊普頓全程參與的配樂作品。
在1992年發行單曲後很快得到白金唱片並蟬聯亞軍,同年3月份他錄製MTV音樂台相當受歡迎的不插電小型演唱會(Unplugged)時再度表演此曲,不論是現場或是後來發行的「Unplugged」專輯,大家都深切感受到艾力克萊普頓發自肺腑真情演唱。

1992年發行的這張「Unplugged」專輯不僅是該年度葛萊美『最佳專輯』得主,也是MTV Unplugged專輯中商業銷售最佳的一張。自此之後許多知名的歌手紛紛答應MTV音樂台邀請到現場證明自己不靠錄音室特殊技巧處理的演唱實力。此專輯裡另一首名曲Layla也三度進榜並且進入前20名,在葛萊美獎中繼Tears In Heaven得到『年度歌曲』與『年度唱片』後,拿下『最佳搖滾歌曲』獎。

艾力克萊普頓音樂的根來自於年代久遠的黑人藍調,自Robert Johnson以降Elmore James、Muddy Waters、B.B. King、Willie Dixon伂奶j師都對他有決定性的影響,甚至從當吉他手還沒改行唱歌時就以藍調為根基的吉他演奏而成名,1994年度同時獲得葛萊美最佳傳統與現代藍調專輯的「From The Cradle」就是艾力克萊普頓尋根回到孕育他成長的四○年代藍調搖籃,不僅吉他、連唱腔都刻意模仿上述一些藍調大師,這是一張向藍調致敬的專輯,嚴格說來並不是我們後來熟悉的艾力克萊普頓。

1992年及93年Yardbirds和Cream合唱團相繼被引進入搖滾名人殿堂,勾起樂迷對此兩個團的懷念,於是唱片公司又陸續整理艾力克萊普頓 Cream時期的作品發行許多精選,填補了新創作日漸減少的艾力克萊普頓。1996年艾力克萊普頓尋找新的音樂方向,發表Change The World單曲,它收錄在約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主演的「第三類奇蹟」(Phenomenon)中,樂迷們驚訝的發現艾力克萊普頓與節奏藍調界的天王製作人Babyface合作,而這首歌完全是Babyface的風格,只有唱腔上還類似Tears In Heaven。既是由單曲製造機做出的歌,不意外地它輕易進入排行前10名,葛萊美獎上『年度唱片』、『最佳流行男歌手』再度囊括,艾力克萊普頓亦成得獎常客。同年他參加好友Stevie Ray Vaughan的致敬專輯錄製,一群藍調好手齊聚一堂玩音樂不僅在藍調榜上稱雄,葛萊美年度搖滾演奏獎也頒給這些老頑童們,稍後其中樂手如B.B. King、Dr. John也和克萊普頓一起參加電影「福祿雙霸天續集」 (Blues Brothers 2000)的演出。

艾力克萊普頓八○年代以來一直尋求音樂的創新,經過十年的摸索,九○年代似乎有較明確的方向,像Tears In Heaven歌謠式的慢板作品十分討喜,但是他卻不已此為滿足,才又會與Babyface合作,雖然一樣是抒情曲,但更接近時下流行的R & B曲風。到1997年艾瑞克有感於電子樂的蓬勃發展,在幾乎相當低調的狀況下找來新浪潮時期的尖兵Simon Climie(二重唱Climie Fisher的一員)以TDF名義發表專輯「Retail Therapy」,內容自是以Simon拿手的電子樂為主。

然而同樣的組合出現於1998年,艾力克萊普頓近10年來全新歌曲的專輯「Pilgrim」中,音樂上沒有TDF的電子化,因為畢竟它是艾力克萊普頓的個人專輯,但在節奏、樂器上卻力求簡化,鼓的安排就是電腦程式的結果,他同時請倫敦錄音室管絃樂團來伴奏。單曲My Father's Eyes為他再得到葛萊美『最佳流行男歌手』獎。至此,艾力克萊普頓已完全走出他早期藍調人的範疇而往搖滾、流行到未來的電子世代繼續前進。

1999年,二十一世紀前,艾力克萊普頓將他在華納唱片時期--收錄從1981的「Another Ticket」之後一直到1998的「Pilgrim」為止的精彩作品--集結以精選發行「跨世紀精選」(Clapton Chronicles:The Best Of Eric Clapton);
包括他最新的兩首電影歌曲,分別是「落跑新娘」(Runaway Bride)當中的Blue Eyes Blue和布魯斯威利、蜜雪兒菲佛合演的喜劇新片「KISS情人」(The Story Of Us)主題曲(I) Get Lost。1999年他也在Santana「Supernatural」專輯中演出的The Calling,再度拿下了一座葛萊美獎。

2000年Eric Clapton與B.B. King合作了專輯「天王競飆」 (Riding With The King),一個被稱作『吉他之神』,另一個是芝加哥『藍調之王』,這兩個幾乎相差20歲,卻同樣是藍調/搖滾史上最重要的英雄人物,1967年首度在紐約Au Go Go俱樂部同台演出,整整30年後才又在1998年比比金與13位當代流行、搖滾好手對口合唱的專輯「Deuces Wild」中再度合作,不過對於兩位天王來說,只合作一首歌就如同隔靴搔癢般,無法淋漓盡致地發揮兩人神乎其技的工夫,因此兩位英雄會在2000年合作灌錄最新專輯「天王競飆」就不難理解了,這張專輯不但獲得雅俗一致的推崇,還獲得了2001年葛萊美獎「最佳藍調專輯」。

2001年以專輯「Reptile」重返樂壇,這張作品呈現出Eric Clapton獨特的功力,他將不同的音樂類型與不同時代的音樂,融合為一張帶有現代風格、跨越時間繁籬的作品。搖滾樂史上唯一能三次進入搖滾名人殿堂的,只有Eric Clapton一人(分別以The Yardbirds、Cream團員、以及個人之身份),他將繼續以他的音樂讓全球的樂迷驚豔。Eric Clapton這樣一位音樂天才,走了一輩子的迢迢音樂旅程,而「Reptile」專輯的發行,可代表他旅途中最新的一個章節。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選擇理專是一般大眾普遍的艱困考驗及挑戰。因為道德是很難用「考試」所得出,所以投資人才需要一套更有效的「衡量理專」問題標準,來降低自己在投資理財路途上的傷害。
之前,有讀者不斷提到面對理專的挫折、失望、忿怒及心灰意冷。但筆者一直認為,現代是個分工的社會,沒有人可以一肩扛下所有的工作。因此絕對有必要把自己不想花時間,或不在行的事情,委由他人處理。

因此,金融機構商品銷售人員(有人稱「業務員」、「理財顧問」,甚至是「理財規劃師」,但多數稱做「理財專員(理專)」)正是此一市場需求及趨勢下的產物之一。

委託他人處理雖然讓自己能集中心力,放在更重要的人、事及工作上。而一旦「所託非人」,其影響則是相當深遠而無法預測的災難。

目前國內有各式各樣關於金融從業人員的各式考試及證照制度。但是,制度及法規是死的,道德行為是活的。了解商品並遵守法律只是理專的基本要求,「站在投資人的角度及利益」為出發,才是一個夠格理財顧問的真正價值所在。

只不過,而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選擇理專就如同選擇一生一世的好朋友一般,是一般大眾普遍的艱困考驗及挑戰。因為道德是很難用「考試」所得出,所以投資人才需要一套更有效的「衡量理專」問題標準,來降低自己在投資理財路途上的傷害。

以下內容,主要是參考「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根據「美國理財顧問協會」所擬定的「投資人十大問」為基礎,並且加入筆者這幾年來面對形形色色理財顧問及投資大眾疑問的腦力激盪結果,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上該協會的網頁(http://www.fpat.org.tw/fpat_vaule/vaule.asp)參考閱覽。

此外,下面的問題不一定是專門針對整體理財規劃的理財顧問而言。任何一個面對投資人的金融商品銷售人員,都可以用同樣的內容發問。只不過,其中並沒有標準的答案,只是希望藉由環環相扣的一些問題,經由投資人的觀察、解讀及判斷,讓理專的真正心態稍微現出原形。

一、請問你在這一行的工作經驗有多少年?曾經服務過哪幾家金融機構?經驗是需要工作時間累積的。根據正常經驗值,一項工作如果待上三年以上,一般來說也能成為某一領域中的小小專家。

別小看這個問題,因為它不但可以大概看出這位理專是否是新手?專長的領域是否廣泛?甚至,工作越久的理專,因為客戶累積得較多,也可能比較不會為了短期內增加自己的業績,要求投資人採取燥進的做法而傷到客戶。

當然,這也不是完全絕對的參考指標。有人雖是新手,卻可以靠著加倍的努力成為專家;也有人雖然年資甚深,卻因為欠缺學習精神,功力可以十年如一日地毫無長進。

二、請問你在金融理財領域有那些執照?可以提供哪些投資理財規劃服務?雖然考上證照並不表示理專就一定是此行的專家,但是證照是從是相關金融服務的基本資格。

首先,沒有合格證照就推薦或銷售金融商品,是違法的行為。如果理專連最基本而明定的法律都可以違反,那怎麽可能會遵守理專道德及行為的份際而不亂呢?

此外,擁有執照表示這位理專了解相關領域的運作及法規,不會違背相關法令對投資人的保障。而擁有執照越多,至少表示理專對各種相關領域有一基本認識,特別在替客戶進行綜合性理財規劃時,不會只偏向於採用某一類型的商品。

但是,如果客戶只需要某一金融領域的服務,就不必一定嚴格要求理專一定要有非常多的合格執照。

三、請問你會怎麽幫一位客戶服務及推薦商品的流程為何?為什麼你會這樣進行?從此問題也可以看出金融機構(金控)的制度是否完善及健全。有制度的公司會有一套正式且不影響投資人權益的服務流程,比較會遵守主管機關的指示,從「資訊完全揭露」的角度,向投資人推薦商品。

舉例來說,理專如果像是推薦客戶之前流行的連動式債券,依照正常的銷售流程,必須向投資人介紹它的投資收益及可能風險。如果少數急功好利的理專,為了避免談及風險而讓投資人裹足不前,可能會刻意不按照公司規定的流程執行,這樣就可能危及投資人權益。

當然,由金融機構所設計出來的銷售流程,不一定會完全站在投資人的角度思考。但是,藉由這個問題,可以了解理專為什麼不按照公司規定的理由。不論回答如何,都值得投資人當做進一步檢視這位理專行事風格的參考。

四、如果購買你所推薦給我的商品,我可以獲得哪些利益及風險?或許有些理專在之前幾項的回答中,會閃爍其辭。但是這個直接而不容迴避的問題,就不容理專顧左右而言他。

投資人也可以從此再一步確認理專所推薦給自己的金融商品,是不是真的符合自己的需要?例如:預期獲利可能是投資人想要的,但過高的風險恐怕是投資人不能或不敢嚐試的。特別是在扣除所有可能風險之後,總收益是否是投資人所想要的?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選擇理專,就跟選擇朋友一樣。在初見面必須靠一些問題,來試探對方的一些基本資料。至於對方所說的是否表裡如一,就必須靠其他熟識的親朋好友,或是進一步交往的點點滴滴來做印證。
五、可否談談你的投資哲學?人與人之間,一旦少了「同理心」,就很難感同身受對方的難處。而理專之於投資人間,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理專的投資屬性積極,就不可能了解一位保守客戶的需求及渴望在於「保本」,當然也就很難展現長期的優異績效。

相對地,如果投資人屬性積極,碰到一個「保守致極」的理專,不但可能無法達到自己的理財預期目標,也很可能常常因為「理專不能完全了解自己的心」而覺得對方不適任。

六、請問售後服務是由誰來完成?除了你之外,還會有哪些人?許多金融投資工具是需要很長售後服務的,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保險。如果投資人只選對了第一線的理專,售後服務卻不是同一人,就很難確保售後服務的品質。

透過這個問題,投資人一方面可以確定,自己日後會不會成為得不到售後服的金融商品「孤兒」,另一方面也可以據此決定要不要與這位理專繼續「合作」下去?

七、請問我要付多少服務費用給你?收取的型態及名稱為何?投資人可以從此了解自己在投資上的相關成本,因為減除掉這些手續費等成本,才是投資人真正獲利(實際收入)的部分。

筆者建議投資人不要只看商品佣金的「絕對值」,而應該比較不同商品間的「相對值」。因為越是複雜的商品,理專收取較高佣金並無可厚非,但是,從同一公司不同商品,或是不同公司同一商品佣金的「相對值」中,卻可以利用下面一個問題,反覆核對理專對商品、投資人屬性及需求的了解。

八、在你推薦的同一類商品當中,為什麼你會選擇這一家的商品給我?理由為何?每位投資人都有適合的商品,但是在找到某一類型商品之後,為什麼理專推薦單一公司的商品,就值得投資人更加深入研究了。

例如:佣金高的商品可能對公司有利,也可能單純只是因為內容複雜不好賣而拉高佣金比率;相對地,佣金低的商品也不表示一定對理財大眾有利。而在相互交叉比對及詢問當中,就可以看出理專所推薦的商品,到底是單純因為佣金高?還是因為此一商品因為具有獨一無二的特性,且佣金又低,而適合客戶購買?

九、請問在提供服務給我時,你的收入來源除了我之外,還有誰(哪些人或金融機構)會因此而獲利?不論理專是直接陳述、不願、無法回答,或是閃爍其辭,都是投資人評估理專是否誠實以對的最好來源。而從回答的內容中,也可以看出這位理專除了投資人以外,是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老闆」?因為如果理專還有另一項高額收入,怎麽可能會盡心盡力為投資人謀取福利?

十、請問你可否將我問的問題,以書面方式供我參考?光說不留下隻字片語做為佐證,很容易讓理專輕率地回答或下承諾,所以,要理專們留下文字資料,既可以逼他們誠實以對,也可以留做日後萬一訴訟的有利證據。

以上的問題,並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而可能理專會對你說實話,也可能會說謊話。但是,做為一位成功的投資人,也不能對理專的話「有聞必信」,還應該對此人多多觀察,或是從「試用」過的親朋好友處,詢問他的過去表現狀況資料。千萬不要只是隨便找一位毫不熟識的理專,單純問完上述問題,就直接掏出自己的老本,全力下注在此人身上。

如果完全沒有其他背景資料可以依賴,筆者認為可以將小部分的錢(這筆錢一定要是不影響自己整體資產中的一小部分)交給這位理專「試」管理一下,並藉此機會看看這位理專的能耐及專業度,以及他的投資屬性,是否與自己相合?

選擇理專,就跟選擇朋友一樣。在初見面,但還沒有完全認識之前,必須靠一些問題,來試探對方的一些基本資料。至於對方所說的是否表裡如一,就必須靠其他熟識的親朋好友,或是進一步交往的點點滴滴來做印證。

好朋友不嫌多,但是,如果你不嚐試交往,就永遠沒有認清對方的一天,也可能會因此而輕易漏失掉一個值得你一生一世交往的好朋友。謹以上述的經驗,提供給眾多深受不合格理專所苦的投資大眾們參考。

(以上資料,部分參考自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你該問CFP(理財顧問)的十大問」,網址:http://www.fpat.org.tw/fpat_vaule/vaule.asp,讀者可自行參考閱覽)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時是舞蹈,女人的身體似水般柔軟,扭動如蛇,手腕腳踝上的銀鈴響如蟬瀑,眼尾上翹的眼瞳有一絲火豔一絲憂鬱,鑲金邊的橘色沙麗飛了起來,如同一幅天邊夕陽。

上完東方主義,一個社會所的博士生說:「我只想穿著短褲拖鞋,在東南亞的某個小村落晃蕩,躺在樹屋中乘涼。」這就好比李維斯陀在抽象的哲學思考中丟掉粉筆,跳上開往憂鬱熱帶的大船。

明顯的,薩伊德所意指的東方是以伊斯蘭為中心,而不是以儒教為中心的東北亞,和以泛靈論「佛教與道家」為中心的東南亞,薩氏的地圖學顯然有點偏。

熱帶確實是憂鬱的,卻是過度文明社會的救贖。臺灣正處在東南亞與東北亞的分界,雖然如今的東南亞不是我們所想像的新天堂樂園,但它的血液早已滲透臺灣寶島。莫說南島語系的文化影響,來自東南亞的外籍新娘已悄悄改變我們的血液,在南部常常有一整個村落娶菲律賓、越南新娘。我們的漢人血液已越來越稀薄。所謂的南北之分已快被衝垮了。

我的東南亞想像有時是味覺的指引,執著於米飯的胃,首先登陸菲律賓,金黃色的海鮮飯撒上好幾種香料,桌面大的椰子蟹,搭配著七顆星的啤酒;然後是深色濃稠的印度咖哩,長而硬的米粒咬來有點乾燥,搭配小而圓的薄餅;然後是越南的炒粄條,一半醬油一半番茄醬,炸得酥脆的蝦卷,飯粒黃而硬;然後是馬來西亞的麼麼扎扎,各種米粿,然後是泰國檸檬雞飯,魚丸麵,有股紙味的米飯,新加坡的肉骨茶,完全無記憶吃過什麼有何特色?我想試著用手抓飯,坐在蔭涼的麵包樹下。

我的東南亞想像有時是雨的聯想,午後的雷雨,淹沒街道,車行被阻在水中,高高的樹屋也進水了,母親抱著孩子坐在屋頂上,呆滯地望著水面,天地回歸宇宙洪荒的世界,鱷魚狂噪,大蜥蜴爬到樹上,豔色的大鸚鵡尖聲驚叫。

我的東南亞想像有時是暈眩,當氣溫高居不下,被汗水淹沒的肌膚像水蛇,陽光白熱如探照燈,人們無處躲藏,洞窟中有些許涼意,那裏或許有石雕佛像,或許是鐘乳石水柱,不同性愛姿勢的雕刻,原住民的陽具袋,那在《印度之旅》中令摩爾夫人暈眩的到底是什麼?而我確實在某年某月,在泰國的鸚鵡園中昏倒,而染上名為熱帶憂鬱病症,緣於太熱太多色彩所引發的幻覺,在哪裏跌倒的就從哪裏爬起來,我乃從東北亞直下南洋,尋找我的心藥,追溯憂鬱之何從。

我的東南亞想像有時是舞蹈,女人的身體似水般柔軟,手似蓮花,扭動如蛇,手腕腳踝上的銀鈴響如蟬瀑,眼尾上翹的眼瞳有一絲火豔一絲憂鬱,鑲金邊的橘色沙麗飛了起來,如同一幅天邊夕陽。

這樣的想像毋寧也是原始想像,那是遠古的鄉愁,也是對現實的逃避,縱使東協快與歐盟抗衡,而臺灣被孤立,東北亞的關係持續緊張,然而文化想像可以像鄭和下西洋,採南海之珠,取珊瑚之屏,坐象神之背,看開屏孔雀。鄭和五度下西洋,死在航途中,葬在麻六甲,漢人追隨其後紛紛定居南洋,現今海外華人十有其八平均分佈在那裏,臺灣也是其中之一。怡雯從馬來西亞來,說小時候常看大蜥蜴當街走,臺灣的蜥蜴小一些,也常在樹林中遊走,牠們的身形越來越小,有一天會不會絕跡呢?慣常的,鄉下的房子牆上有一兩隻壁虎爬爬停停,聆聽牠們的叫聲,像暮鼓晨鐘。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人說,千萬不能得罪餐廳服務生,以免吃下可能添加「特殊」醬料的料理。我的朋友說,服務生太「殷勤」,搞得人好心煩,還不如去吃路邊攤來得痛快。那服務不殷勤呢?想到那10%的服務費,心裡就萬般不痛快。

 服務不殷勤或太殷勤都有問題。有次我去一家以吃到飽日本料理聞名的連鎖高級餐廳,每逢假日還得分兩班制,吃得緊張到不行不說,盤子不夠、湯匙掉了想叫服務生,把手舉到酸也不見得有人來;有時你運氣好,服務生總算用眼角餘光瞄到你了,也好心過來詢問你的需求,可是等到他們有空為你服務,通常都超過脾氣能忍耐的時間。這家餐廳在今年母親節受過一次氣後,我家大小決議,謝絕再度光臨。

 他們服務不殷勤嗎?也不是。依我這喜歡找碴的無聊人士從旁觀察,所有服務生都很忙碌,但可能是客人太多、餐廳過大、記性不好、以及要做的事情過多等等因素,總之他們呼嘯穿梭於餐桌旁,總是疾行如風,看似忙碌,實則效率有限。

 那服務太殷勤又是如何?話說我有一次到一家口碑不錯、位於台北東區的義大利餐廳,菜色料理是不錯,只不過服務生不斷不斷地過來問「湯還可以嗎?」、「要不要收了?」明明盤子裡還剩幾片菜葉,服務生也不過問伸手便要收了它,害我得急急把他叫住,就這樣整頓飯吃下來,好像上演與服務生的攻防戰般,談興漸失,朋友間聊著聊著,整場成了「我所遇過的服務生」論述。

 美食評論家逯耀東先生也煩透了這些服務生。有次和逯先生吃飯,逯先生說,他最不愛有服務生站在旁邊的餐廳,明明是朋友相聚要談話,卻偏偏搞個服務生站在一旁,站一旁已夠扭,服務生還老是不識趣地一會來問收不收?一會來問上不上?反正他負責你這桌,就「服務」到底,結果客人不得不快快拍拍屁股走人,難受死了。逯先生徐徐點起一根煙,瞇起眼說,吃飯講究的不就是「情趣」嘛!服務生讓這吃食情趣受影響,難怪他每次都要那些想跟他聚餐吃飯的朋友別找大飯店,因為大飯店服務生多。

 服務生到底要怎麼當?朋友提到他有次去日本的高級餐廳,看到他們的服務生訓練到以下這樣的境界:看四下全無服務生,可客人才一舉手,服務生卻像幽靈般迅速而輕盈飄至;不費一語,他們的每次「逼近」幾乎都能準確知道客人的需求,不管是添水、加茶、換盤或上下一道菜,他們看似在吧台或後台忙著,可是眼睛其實像「雷達」一般掃瞄各餐桌,隨時做好跑百米的準備,一旦你的手輕輕舉起,他便「咻」地飄到你面前。如是這般,一點也不會打擾客人間的談興。

 在台北用餐,我還害怕以下幾類型服務生:他們有的像打工的學生,為的是來與同伴打情罵俏;他們有的可能帶著前一晚熱舞過度的倦容來上班,哈欠連連;他們有的把自己的情緒帶到工作場合,捨不得給客人一點微笑;他們有的又像過動兒,時不時跑來與你搭訕,好像期待你是星探,最終會發覺他一般。

 我家對面有家知名速食連鎖店,經常無視點餐人排隊很長,只開兩個櫃台,而且其他櫃台也不放上「本櫃台暫停服務」這類告示牌,任由排隊的客人像白痴般,自己發覺排錯再摸著鼻子重新排入「正確」隊伍。當了幾次白痴後,有次輪到我時,我好意建議那歐巴桑服務生應該放牌子云云,沒想到服務生理直氣壯告訴我,啊你沒有看到人家都排那兩排嗎?啊我們平時就是只開兩個櫃台而已…。我內心暗槓想說,啊歐巴桑我又不是你們店裡的人,哪知道那麼多規矩。

 因為太生氣了,我向另一個服務生索討讀者意見書,想說填一填意見供他們改進參考,沒想到服務生手一攤說:「我們早就沒有提供讀者意見書了」。這服務生並沒有進一步詢問我為何需要意見書,她錯失了一個可以服務改進的機會,而我則平白添加許多怨氣。

 什麼餐飲管理我是不懂,但我想,不管是高級的、普通的、連鎖的、速食的、甚至是路邊攤,應該都有不同水平的服務生訓練吧,而那「顧客至上」的原則應該亙古不變,只是如何因時制宜變通與應對吧!過去我們嘲笑大陸內地的服務員一律「晚娘」面孔,批評香港店家的店員勢利眼,不過九七之後,香港店員早換上親切笑臉迎人(雖然有點太殷勤了些),大陸服務員也不再那麼冷冰冰,反倒是咱們某些餐廳的服務生教人又愛又恨。

 那waiter到底要不要像背後靈?我知道如果真像漫畫「棋靈王」裡的背後靈一樣,甩也甩不掉其實並不好,但我寧可他真的像背後靈,隨時都知道我的需求,而且只在我需要時才出現,其他時候,他是飄忽無蹤的。

 其實大多數餐廳的服務生還是粉優的,我只是想把幾次被服務生「嚇到」的經驗分享大家而已。唉,想在用餐時得到全然的情趣,真有這麼難嗎?或許,我是奧客,太難伺候吧!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曼谷好幾次了,每次來目的不同、住的地區也不一樣,但是常常晃到最後還是晃到Khaosan Road。很多人一聽Khaosan Road 眉頭會一皺:「咦!那個地方好像很亂,不是很安全的樣子!」、「Khaosan Road太多洋人在混了,不是真的曼谷!」、「妳年紀也不小了,和那些二十歲左右的背包客瞎混幹嘛,妳不覺得那裡很吵鬧嗎?」

 Khoasan Road,一條長度和台北師大路差不多長的街道,但是卻容納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自助旅行者,短短的一條街有幾十家guest house,可供給的住客量每天五萬人,尤其若想入住最具盛名又便宜到讓人發笑的D&D INN必須中午以前就去排隊,去搶那每間450泰銖的單人房(有床、有電視、有冷氣、有自己的浴室)。住的便宜、吃的便宜,是這裡聚集大批自助旅行者的最大原因,我曾經清晨三點到這條街,沿街的酒吧、喧鬧的人聲讓人忘記時間的運轉。也曾經早上八點多到這條街,酒吧變成早餐店、參加個個tour的觀光客亦將這條街擠的生氣勃勃。總的來說,只要曼谷機場飛機起起落落,這裡總有來來去去的旅行者,大家下一站不一定相同,但是在曼谷的這個時間點,都聚在 Khaosan Road。

 Khaosan Road是旅行者在此喘口氣、休息的地方。有些旅遊書甚至將這條街奉為遊玩中南半島的門戶!的確如此,想要便宜玩泰國,這裡有各式各樣為自助旅行者打造的行程,最便宜的像到曼谷近郊的水上人家(floating market),只需250泰銖就可參觀,一般其他區域的旅館同樣行程都賣到900泰銖。其他的還包括坐巴士到吳哥窟,雖然時間長,但是費用1000泰銖有找。要去歐洲玩的人,可以在這裡辦一張「假」的國際學生證,甚至街頭還有人「製作」國際記者證,一堆假文件滿足有扮演欲的旅行者。不過提醒撿便宜的旅人,歐洲的博物館現在已經可以辨識出Khaosan Road 發的假國際學生證,有一回一個朋友持假學生證參觀雅典博物館,博物館管理員一看那張學生證立刻鬼鬼的笑:「ha-ha from Bangkok!Khaosan Road!」當場被識破。

 我想,應該是強烈的「旅行感」讓我每回來曼谷總會到Khaosan Road繞繞,和一批又一批永遠「在路上」的旅行者相遇。總是從街頭的Burger King開始走,進入一個舊書攤、買幾本用到破破但便宜到笑的lonely planet,再拐到巷子裡的按摩店狂按兩小時350泰銖的泰式按摩。然後繼續在這條街晃蕩,拐進一家每分鐘0.5泰銖的網咖收收信、和友人MSN一下。繼續走著。餓了,沿街的攤販飄著讓人流口水的香氣,來一盤炒麵吧,10泰銖!一碗肉丸粥,25泰銖!涼拌青木瓜,20泰銖!一攤一攤的吃過去。震天的音樂聲是這條街必備的配樂,沿著人行道席地而坐、拎著啤酒罐的旅行者則是參加這露天派對的指定姿勢。往往,街頭會出現幾個「氣球人」,拎著像長長花束的各色氣球,走過夜晚的街道,稍稍一不小心,氣球就輕輕的飄向夜空。走著、逛著,燃起變裝的慾望。於是買了幾件印染皺皺洋裝、於是在街頭坐在小板凳上讓三個泰妹幫自己編個辮子頭、於是買了一堆叮叮噹噹的首飾……。走到街尾,是一間警察局,這意味已經走到一攤好喝的柳橙汁攤販,買一瓶現搾柳橙汁,繼續在街頭晃蕩、繼續融在旅行者的漂流情境……。

 我不曉得我還會來Khaosan Road混幾次,或許有一天,這條街給我的幻覺一一消失,開始覺得住在這很吵、開始覺得在這裡混的老外邋遢到讓人厭、開始覺得便宜無好貨、開始討厭廉價、開始憎恨盜版CD、開始不爽仿冒名牌包包……。若這一天真的來到,也許我的旅行口味也改了,可能對這個世界不再那麼好奇、不想去冒險、不想太漂泊。那,勢必是另一個我。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ribute to Martin Luther King, Jr. - Hotter Than July 1980

綜觀 Stevie Wonder 的音樂生涯,1970 年代為黃金時期,根據 Rolling Stone Album
Guide,1970~1979 整整十年,Wonder 總共創作出 3 張 5 顆星及 4 張 4 顆星的專輯
(註1)。而 1980 年發行的 Hotter Than July 對於 Stevie Wonder 而言,是一張重
要的作品,原因大致可歸納兩項,就音樂風格言,1980 年發行的 Hotter Than July 係
Wonder 音樂風格的分水嶺,因為 Wonder 進入 80 年代之後的創作跳脫 70 年代的風格
許多,所以部分樂迷認為 1980 年發行的 Hotter Than July 專輯是 Wonder 最後一張
「好作品」;就歷史眼光來看,Hotter Than July 專輯才真正是 1976 年顛峰之作 Songs
in the Key of Life 專輯的後續作品(註2)。

就專輯本身,即音樂本身來看,Hotter Than July,與 Songs in the Key of Life 相同
,由 Wonder 包辦專輯製作、詞曲創作與編曲三方面。詞曲方面,Wonder 的表現沈穩而
紮實,對於筆者而言,只有 1~2 首歌能算得上可有可無的 filler,它有 Wonder 的
funky tunes,如曲目 1 的 Did I Hear You Say You Love Me 及曲目 6 的有點雷鬼的
Master Blaster (Jammin'),另外,它也有 Wonder 的音樂作品中最動人的抒情歌,如曲
目 3 的 Rocket Love 及曲目 9 的 Lately,以及優質 vocal 表現曲目 2 的 All I Do,
最後,最值得一提的是 Hotter Than July 延續了 Wonder 對於美國黑人權的關懷,從
1973 年 Innervisions 專輯的 Living for the City 曲目開始,到 1976 年 Songs in
the Key of Life 的 Black Man 曲目,再到(不賣關子了)Hotter Than July 曲目 10
的 Happy Birthday,其實,或許一開始談這張專輯時就應開宗明義地說了,Hotter Than
July 是一張獻給 Martin Luther King, Jr.(金恩博士)的專輯,它的內頁 (liner note
) 一打開,就是金恩的相片及一段獻文,以及數行的廣告文,後者大略在說請踴躍參加
1981 年 1 月 15 日的一場活動,以促進金恩博士的生日,1月15日,成為國定假日
(Hotter Than July 的發行時間為 1980 年 9 月)。

與「尾大不掉」的 Songs in the Key of Life 相較(註3),Hotter Than July 顯得乾
脆明快許多,簡言之,Hotter Than July 是一張豐富而好聽的專輯,祝聆賞愉快。

註1:
五星專輯:Talking Book (1972), Innervisions (1973), Songs in the Key of Life
(1976)
四星專輯:Where I'm Coming From (1971), Music of My Mind (1972), Fulfillingness'
First Finale (1974), Journey through the Secret Life of Planets (1979)

註2:
1976 年 Songs in the Key of Life 專輯發行之後,Wonder 共花費 3 年時間創作的專輯
為 1979 年的 Journey through the Secret Life of Planets,筆者並未聆聽過這張專輯
,依據 All Music Guide 的說法,這是一張電影配樂,且該電影鮮為人知,該專輯由一些
樂器演奏曲及奇怪的人聲所組合而成。

註3:
Songs in the Key of Life 專輯許多歌曲的結尾都拖得很長。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階段:國際經驗分享 從世界經驗 看看中國菜的改變

嚴長壽(引言人):中國菜在台灣形成高峰
1949年後中國菜在台灣產生一個革命性的改變,以前的廚師只要管好自己省份的口味就可以了,但各家菜系逐漸在台灣形成大融爐,昔日富貴與官宦人家的家廚也走到外面來了,中國料理因此在台灣形成高峰。

但日前調查在美國最受歡迎的亞洲菜,不是中國菜而是泰國菜,事實上僑委會每年針對海外華僑進行的餐飲講習,發現中國菜已經不受重視了,曾經是中國人有把握的東西開始不被外國人所接受,這是整個大中華圈的焦慮。

今天邀請不同領域來談談中國菜的變化,從世界經驗看看中國菜的改變,由最棒的廚師、最棒的老師,以及餐廳經營者共聚一堂,大家都有急切的昐望,是否能為台灣中國菜尋找新出路。

謝忠道:法國美食的變與不變

在台灣可以發現,餐廳只談菜色好不好吃、該去哪一家餐廳吃飯,卻很少談到服務,頂多只是要求服務親切,但是對法國而言這是一種專業,法國要求如何營造一個讓人感到舒適、放鬆的空間。

法國一直是飲食龍頭,但是之前卻有報章報導近年來漸漸由西班牙領先,當然法國人是不服氣的,所以他們一直在傳統師傅裡找新元素,不斷挖掘新東西出現,台灣也應該挖掘屬於台灣的本土特色,台灣為一個殖民國家,可以盡量在這一點上,更加突顯融合特性,建立台灣主體系。

當然在這個世代,保存、技術、運輸是很頻繁的,廚師要思考如何運用資源而不是照抄食譜就好,像我有一次去吃飯,就感覺他的食材和醬料不搭,但是廚師卻只是說:我是照食譜做的啊,所以一個廚師對食材的認知和運用都很重要,而不是照本宣科。

最後,我認為台灣飲食少了一位餐飲顧問,一位顧問可以從外來角度檢視餐廳,這些都是經理、老闆、廚師所看不到的問題,從進餐廳到點菜到服務,顧問都可以呈現餐廳裡的許多細部問題。

王琦玉:日本的改革經驗分享

口味是來自文化、來自過去背景,也來自經濟。台灣以前股市曾飆高到萬點,隨處可見魚翅料理,但現在就少見了。而日本的變化程度和台灣相近,現在也都面臨了相似的問題。

最常面臨到的一個問題是店面租金貴,因此只好從別的地方省,而人力也是從以前到現在變化最多的地方。例如成立八年的chando公司所開設的「wasabi」,chando旗下有四十二家餐廳,六個品牌,每家店獨立經營,所呈現的感覺也不同,他們用這種後場的概念省錢。在國內,王品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另外我想談的是廚藝的簡化,台灣的料理有太多的刻龍雕鳳,花了太多的時間在其他事上,而忽略了最基本的東西。

而台灣在食品的處理方面,以前都是用現做、現切的方式。相較於日本食品的控管,他們的醬料集中化,品質也高。特別的是,日本最新的水果急速冷凍技術,雖然沒辦法百分之百,但還原的比例高,這也是台灣可以學習的地方。

除此之外,我想傳統味道不能改,一定要保留。如果潮州菜到了別的地方,改了味道,那就不能被稱做潮州菜了。而現在的新廚師常想要如何改變,這是一種扭曲。菜餚的樣子可以變,味道不能變。

另外,談到主廚的形象化,台灣就沒日本程度那麼高。廚師在台灣的社會地位不高,當然,台灣絕對有在改進,這和社會觀、與媒體有關。若廚師的社會地位提高,便會有很多年輕人願意投入。

郭文秀:從新加坡主廚看台灣

2004年我來到台灣開了一家法國餐廳,食材大部分都來自台灣當地,由於我要求食材的新鮮度,所以每天開店前我都會親自到市場去批貨,以供當日的運用。台灣食材的優勢,是新加坡所不能及的。

新加坡對顧客服務方面和台灣有截然不同的風貌,在新加坡我們有一點是每個服務業所秉持的,就是顧客至上,客戶幾點走我們就幾點下班,但在台灣我卻很難看到這一點。

近幾年新加坡旅遊局,和許多飯店和餐廳合作,想以美食作為觀光主軸,並創造出新亞洲料理,而其涵蓋範圍不是只有亞洲是包含全世界,新加坡將美食精緻化,每年旅遊局都會透過一般民眾、遊客對每個飯店、餐廳作評鑑,讓為美食努力的人能受到肯定,這是現今台灣還未有的制度,值得政府機關關注。

食材的原味很重要,當我在烹調食物時,我非常注重這一點,保留原味!所以一些調味的運用我都以較輕、較淡來突顯食材的鮮美,透過較少手的調理來呈現美食的原汁原味,但這過程中有個原則不能忘記,當你在不斷創新的同時,不能忘記傳統的口味。

廖郁翔:對外籍廚師的觀察

我常和外籍廚師相處,在共事之中有一些想法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法國廚師在全世界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有自信,他們的自信來自專業,他們清楚地了解自己想呈現的方向。

很多廚師對食材的選用都追求特別,但是很多食材其實都取自生活周遭,像是法國廚師對食材要求具有時節性,要求品牌、產地、規模size,他們清楚料理的季節,同時他也讓我們這些一起共事的人,了解他的選擇。

另外,法國廚師的自我要求高,他們可以自己做到的,也希望身邊的人可以做到,這是一種廚師榮譽感的認識和實行,法國廚師事必躬親,只要是和自己相關的部分都希望能自己親自參與,不管結果如何,在過程之中努力付出、投入,最後別人給予的肯定,才是自己付出後的自我成就。

除此之外,我有些想法要和各位分享,做西餐的很多思維都是要求進口、要求最好,但是現在的趨勢認為,食材的認識是要從周遭尋找到,所以如何運用食材是主廚的一種料理創意發揮,像是我遇過一位總裁就要求廚師看美術,看藝術讓人的腦袋裡充滿顏色,兼具味覺和視覺、擺盤顏色的表現,在相同食材做到不一樣的變化,只有增加專業度、建立自信和本身榮譽感才能提升自己地位,受到大家尊重。

林裕森:中國菜如何搭配西洋酒

葡萄酒是最重要的佐餐飲料,有趣的是,以葡萄酒配中餐的做法越來越平常,也開始有了成果出來。但該注意的是,我們應該去找出搭配的可能,不同的飲料如何放進當地的菜色做搭配,如何讓它更貼近我們的生活。而不是直接將葡萄酒配中餐,就說這是所謂的國際化。

在西方國家,為了不讓味道互相干擾,大多是先喝白酒再喝紅酒,由簡單的口味到複雜的口味。雖然近來也出現了一些挑戰,但大致還是由淡到重排列為主。

中餐和西餐吃的方式很不同,中餐的混食,講究每一道菜的協調性。點一桌菜,如何包含各樣料理方式、各種食材,是一門有趣的藝術。有些人將中菜西吃,把上桌的菜分成一人份一人份,將上菜的次序調整之後,和法國菜一樣,如此一來,搭配佐餐的酒就比較容易。而混食也不是不可能配葡萄酒,若餐廳能做出幾套餐序,並搭配葡萄酒,讓顧客選擇,或許是個不錯的方法。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階段:中華美食何去何從 加強包裝與推銷 再上國際舞台

嚴長壽:我們需要更國際化
去年大陸隊贏得台北中華美食展世界廚藝大賽時,大家都有點兒不服氣,事實上比賽與燒菜不一樣,台灣中國菜的確走在大陸的前面,但不得不承認世界一流的飯店與餐廳都紛紛進駐大陸上海,他們都是台灣未來的對手,所以我們需要更國際化,擁有更多的舞台。

其實去年台灣隊輸了,並不是輸給中國人,而是擔任靈魂人物的新加坡人,他傳輸經驗並加以整合,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廚師不應鑽牛角尖,而是站在一個較高的思維去看待。

韓良露:飲食的美好 不是錢來決定

中國在近幾百年改朝換代得太厲害了,沒有辦法傳承幾百年的飲食,所以不能跟京都的日本天皇千年文化相比,而近代整個中華文化也沒有貴族文化可言,以台灣的副總統為例,住一品大廈,一樓還開著7-11,對面是烤肉店,這種狀況不會在其他擁有貴族文化傳統的地區中發生,因為沒有這種背景,中國不能產生貴族品味。

英國很早就工業化,所以英國飲食有現代飲食的特徵,中央廚房、罐頭等,英國是世界飲食貿易交易中心,很少的食材從自己的土地上生產,這也是世界飲食文化的極端。

另一種極端是慢食文化,便是日本京都,各種食材都講季節與產地,商人只買京都的京野菜,京都的食材很貴,京都人肯花很多錢買很少東西的習慣。

台灣過去三十年對飲食文化最大的破壞是酒席與自助餐,以前大家是辦桌或家宴,永遠不是規律式的,作菜方式不被影響到作菜的習慣,可是現在很多飯店的酒席菜很難吃,酒席辦得愈好,菜愈難吃,自助餐不過二十年的流行,自助餐的消費方式不能讓廚師做有品味的飲食。

品味者帶動餐飲水準的力量,餐飲文化與美食文化並不對等,餐飲文化只是美食文化的一部份,最高級的金字塔文飲食文化是最封建、最貴族,唯一能跳脫階級的是文人、藝術家、品味者。

飲食的美好經驗,不是錢可以完全決定,而是跟做的人的心思有關,台灣足夠有水準的顧客去支持一個好的飲食業,在很多人只要吃大量的自助餐時,對有沒有加味精都吃不出來時,關鍵回到源頭。

胡天蘭:做菜的人要有美學素養

從加拿大回來,吃到台灣中國菜覺得非常辛酸,吃中國菜不如吃外國菜,中國菜到底有哪些問題,我發現普遍過甜過膩。

台灣人吃東西口味很重,重不是辣與鹹,做廚師是帶給支持你的顧客健康與味覺享受,是不是對得起顧客給你的信任,以及值不值這盤菜的價值。

我希望政府有一筆專款進行廚師在職教育,日前參加客家菜評鑑工作,明明菜餚已經要滿出來了,還放一些無關緊要的盤飾,美食是一種藝術,做菜的人一定要有美學素養。

有人很羨慕跑美食這條線的記者,天天都吃吃喝喝。我曾在兩天之內試八家肉圓,新竹吃到台中,台中吃到彰化,聽到肉圓要倒胃口,做一個餐飲記者真的很苦,如果天天吃飯都是工作,那吃飯還是個樂事嗎?

我希望記者能對讀者負責,以媒體為榮,平日做美食的明查暗訪時,剩下的時間還是要繼續明查暗訪,台灣餐飲嘗到媒體報導的好處,懂得利用媒體,所以媒體更需要誠實面對你的讀者,成立台灣的美食鑑定機構是當務之急,中國菜怎麼樣站來起,怎麼樣走出去,要有品味的人參與,尋找藝術家或各行各業的人一起來參與。

中國菜曾經是我們的驕傲,在法國一個廚師教做菜四千多元台幣,廚師的技術要高,身段要低,不要得了大頭症,例如日本電視節日「料理東西軍」有人輸有人贏,得失心不要太重,要去多觀摩,美食是有主觀的,也有母性的基因在,出國去多看看,把人家的優點拿來借鏡。

蘇一仲:懂得善用食材 才能致勝

在談到新台灣料理時,必須先界定台灣料理,從閩菜變台灣,並得天獨厚吸納大陸各省的菜到這裡,如何將台灣料理推上國際舞台,走向國際化,要先從立足台灣開始,加上各國料理的多元化,創造台灣料理的新形象,如何推銷出去,是當務之急。

行銷市場理論有兩大武器:市場細分化,分眾市場,目標市場,對金字塔那一塊都符合,除了價位、年齡,還有城市鄉下等區域的不同,要找出特性,抓住這些人的胃口,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實際上並不對,想要得勝,還有多方面的配合。

除此之外,國內與國外的市場也不同,外國人來台灣當然要吃台灣菜,所以要發揮台灣的特色,美食定義是什麼,應該有些有共同點,除了色香味以外,還可用佛教的觀點套用,六根中有眼、耳、鼻、舌、聲、意,其中意就是腦筋,整合並綜合以上五味,該熱的熱,該冷的冷,該軟的,要鬆的,都要恰到好處。不管有形無形,都放在腦子裡變成綜合體。

行銷策略要準確,目標市場發現後,找那群人,配合公司與產品,並確立消費者心目中的印象,定位必須要很清楚,還要懂得善用食材,才能掌握致勝關鍵。

葉怡蘭:最簡單的 才是最窮究的美味

行走全世界,常被國外精采的料理文化震懾,回頭看台灣到底有什麼?

中國人對中國料理的恢復與進步很快速,台灣也對中華料理的發展不遺餘力,可是我們很快就會喪失對中華料理的發聲權,什麼才是台灣料理,什麼才是屬於我們的料理。

台灣像美國一樣,也是多民族的融合,近幾年來日本飲食文化在各地發酵,跟牛肉麵一樣多的義大利料理到處出現,台灣是不是能像加州與澳洲一樣融合而發光,或許答案不是等待這個料理的自然形成,而是在場的每一個人去理出什麼是原點。

台灣小吃擁有飽滿而豐富的早餐文化,食材是料理的中心,最常提到的例子是台南的牛肉湯,是早期非常直率的飲食表現,精準知道最佳賞味期的獨到眼光,是台灣庶民的本能。

台灣在養殖業與農業上的傑出成就,可以培育精采的食材,台灣人在茶與咖啡上具有獨到的品味能力,證明台灣人可以慢慢尋找出應該的美食味道與位置。

從日本人的觀點看中華料理,發現日本對於食物的窮究,日本擔擔麵是湯麵不是乾拌麵,是適應日本人的當地口味,日本人常說是炒飯見真章,炒飯在中華美食不算什麼,但最簡單的事物才有最窮究的事物。

我擔心大家都遺忘什麼是中華料理的所在,但什麼是中華料理?用醬油或豆腐,這連法國米其林的師傅都普遍使用,不過卻能清楚傳遞這是法國料理。食材或是料理的中心,但當我閱讀《我的川菜生活》這本書時,我發現能傳遞單一地區性的特色,能讓人辨識的是便是精神,看起來簡單,但是絕美味道的可能就是中華的精神所在,那就是道。

施建發:台灣處處有食材、調味料

我就廚師的立場來看,中華美食在台灣應該要把把脈了。在二、三十年前我們到香港、新加坡等學習中國料理,這十幾年則到歐美學習模仿,事實上在台灣有好的食材、調味料,只是大家都沒有發現它而已。

台灣隊要在中華美食展得第一名,台灣廚師比人別人更努力,沒有支持他的老闆、廚師,工作時間超過十四至十六個小時,而國外隊伍花三、五個月在培訓,台灣怎麼跟別人比?台灣人很用心,但團結心不夠,而且很多菜不是廚師不做好,而是黑心太多,沙拉油加幾滴黑麻油,老闆黑心害台灣美食做不好。

台灣菜是平面,日本菜是兩面,法國菜是四面,廚師也能做成五面,但遺憾的台灣消費者無法接受,大碗又滿宜,要鮑魚,要龍蝦,要魚翅,每桌只要八千元,當然都用次等貨。

其實台灣這塊土地到處是國寶,例如愛玉,阿里山有十三條溪,每條溪的愛玉味道都不一樣。
友善列印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哲斌一邊說自己是「大聯盟菜鳥級球迷」,一邊用Sports Illustrated專欄專家球評筆法,拉出一堆統計數字,寫出王建民,「真的有料嗎」?這篇精采文章,讓人看了興奮又感慨。統計數據是理性之母。不只談體育,談公共政策尤其應該如此。但奇特的,台灣有許多數據「不公開」(比如說,你知道北港媽祖鎮瀾宮的香油錢到底有多少,或是慈濟的財務運用狀況如何嗎),而報章雜誌或電視上的辯論,也大都流於「印象派」,最後就訴諸立場、感情、或暴力。

 總之,讀了哲斌這篇有趣的文章,再加上MLB即將邁入下半球季,各隊交易謠言紛飛,也興起想跟王建民的粉絲們討論一個話題:王建民到底該不該待在洋基隊?

 蕭美琴發動國人一人一email,要洋基隊不要交易王建民,這,是不是可以算是「台灣(政客)觀點」?我想了半天,浪費了半天,永遠不懂為什麼台灣政客要要求洋基隊不要賣掉王建民?賣掉或不賣掉王建民,對台灣政客,或對台灣,有什麼好處嗎?如果沒有好處為什麼要要求別人不要賣?這是不是很像顧客對服飾店老闆說:「這件衣服太美了,妳千萬不要賣,妳要自己買下來穿」?這種邏輯不是很奇怪?還是台灣政客已經陷入某種瘋狂境界,只要一聽到「賣」這個字就立刻歇斯底里?只要「愛」不要「賣」。

 王建民從洋基農場升上大聯盟救火,表現優異─除了哲斌兄提到的那些數據外,特別是他臨場危機處理的膽識這種「隱性因素」─洋基老闆Steinbrenner (他竟然是七月四日美國國慶生日!難怪叫Boss)和教頭Torre感到非常滿意,說穿了,就是「便宜又好用」。這是「洋基觀點」。從王建民最近的表現,雖然心臟給他有點小跳動,而且王建民也還沒歷經季後賽的洗禮,但是以他這種「福星」姿態,我猜洋基隊應該不會把他交易出去。

 那麼「王建民觀點」呢?粉絲們,如果你是王建民,或是王建民的家人,或是王建民的經紀人,你會作何考慮?

 我是這樣考慮的。

 王建民越早離開洋基越好。

 在說出我的理由之前,我想先跟讀者玩一個遊戲:以下的統計數據,將全部空白,請功力高強的讀者補充,熱心補充的讀者,將得到本電子報最聰明最謙虛最有才華年度帥哥黃哲斌親筆簽名照一張:呃,什麼,索取隊伍已經排到一萬號以後了?那麼飛吻可以嗎?

 第一個理由:收入。職業棒球或任何職業運動都是為了收入。不要說你是為了國家民族興趣犧牲奉獻愛。就是錢。王建民升上洋基一軍以前,他的年收入是__美金。現在呢?也許老闆會包給他大紅包,可是年薪契約應該還來不及改。如果他被交易出去,以現在的成績,極可能價碼是三十級跳。

 在職業運動,身價等於實力。假設王建民留在洋基,進季後賽,剛好Wright和Brown手又好了,這時候Torre會派成績較好但是身價超低的王建民,還是會派身價超高但成績較差的Wright或Brown上場?只要設想一個後果:萬一王建民上場被打爆,媒體一定會說Torre怎麼會派一個小聯盟級的投手上場。但是Brown被打爆,雖然大家也罵,但是那本來就是他該上場,因為他領的是王牌的錢。

 所以王建民如果被交易,事實上是在培養他王牌投手的身價。那也許粉絲會問,如果王建民真的實力好,留在洋基,那可以重新簽約,簽王牌投手的錢,這樣不是更好?這就是一個大問題:洋基隊儘管號稱「超級豪華」,錢再多也有花完的一天。洋基這一天不遠了。以洋基隊今年200萬美金的薪資,Boss的B再怎麼大寫,也很難再花大把銀子簽下球員。去年投得很好的投手Jon Leiber會離開洋基隊就是一個例子。而且,請注意,就算洋基隊想要「清倉」,想把Brown或是Giambi(他最近突然大復活,一直敲全壘打)轉出去,增加薪資空間,也沒有用,因為沒有其他隊會想要。既然沒有錢的空間,王建民為什麼要留在洋基隊?

 第二個理由:球場。王建民活生生被Giambi失誤連累的鏡頭出現在全國國人眼前。其實更大的風險是洋基球場。去年美聯冠軍戰,洋基隊在主場被紅襪隊打爆,竟然被前所未有的三連勝後四連敗,原因之一就是它的球場,洋基球場應該跟費城人隊的球場差不多,都是「打擊者球場」,不是「投手的球場」(batter’s park, not pitcher’s park)。洋基球場今年一共被打出__支全壘打,在所有球場中排名__,洋基隊投手在主場的自責分率為__。別忘了,Mike Mussina、Randy Johnson甚至Kevin Brown都曾經是自責分率非常低的大投手,為什麼來到洋基隊就被打得一直掉?也許年紀增大,但是球場的「好打」也有很大關係。

 王建民應該要考慮轉到「投手球場」去,不然像Leiber到費城人隊,突然被打得像餵球機,高飛接殺球通通變全壘打,那可是會信心全失。而且最好是到投手也要上場打擊的國家聯盟(National League),畢竟,少一棒就是一棒。控球精準、不以強力三振而以讓打者擊出滾地球的大投手Maddux,Glavine都是長年待在國聯。國聯另一個特色是防守較好。我看前幾天美聯的金鶯隊對洋基隊,以控球討生活的投手Lopez一開始投得不算差,結果隊友因為一個雙殺球失誤,他胸口氣一岔, breaking ball也不breaking,slider 也不sliding,轉眼就掉了十分。王建民雖然是坐在洋基隊的休息區,可能也會看得驚魂戰慄。

 第三個理由:總冠軍。許多人還是看好洋基隊今年奪冠,但是洋基隊目前的戰績是令人失望的43勝39負。如果洋基今年不能奪冠,那麼,未來的重整勢必會變得非常漫長。洋基隊球員平均年齡是__歳,老病者多,再加上薪資已無空間,一旦陷入重整,就會非常麻煩。從今年的戰績就可以嗅出,洋基王朝應該已經可以使用「搖搖欲墜」這個等級的成語。王建民的職業投手生涯能有幾年?能陪洋基隊這樣玩嗎?當年鈴木一郎加入水手隊、松井秀喜加入洋基隊,不都是希望獲得總冠軍?當時兩隊都還是當年的熱門奪冠,結果現在一錯過,松井還有希望,一郎的水手隊卻早就墊底。女不怕嫁錯郎,男一定怕選錯隊。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看見冠軍戒指在手指上,但是那根手指卻是別人的。

 王建民,趕快轉隊到國聯吧!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