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特(John Ford)與西部神話
1 美國獨有的電影類型

美國電影以西部片開始,而電影史上著名的默片《火車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1903)被認為是美國第一部西部片。電影由 Ed-win. S. Porter執導,情節雖然簡單,但已令當時的觀眾非常震撼,因為影片末尾拍攝一個身分不明的人物,在銀幕上向觀眾開了一槍,縱使沒有聲音,活動映畫(moving picture)所營造的真實感,已令世紀初的觀眾十分震驚。

西部片一直是美國電影最重要的類型。從電影史的觀點來看,西部片更是美國獨一無二的電影類型。其他電影類型如歌舞片、偵探片等能夠跨越國界,但典型西部片只能在美國出現。愛看西部片的觀眾遍及全球,但其他國家卻不易移植,原因可從四方面分析。

西部片反映了
美國獨特的建國歷程

第一,西部片以美國建國初期的西拓史為題材。美國是移民國家,最早的移民從歐洲經大西洋抵達美國東部。開拓美國東岸的初期,清教徒移民與美國原住民(Native Americans)、即所謂印第安人(Indians)有大量的接觸交流,一六二○年第一批乘五月花號抵達的清教徒移民,甚至是靠印第安人幫助才能安頓下來。美國這片土地於十七、十八世紀初是英、法、西班牙的殖民地。殖民地最初沿東岸建立,其後新移民一波接一波往西部遷徙。十八世紀八○年代獨立戰爭後,移民的版圖逐漸從東部往中西部擴張,對西部開拓更見規模。至十九世紀,移民已跨過中西部抵達西岸。當時湧現的華僑移民,便替美國舖設鐵路連貫東西。二十世紀初期,美國基本上已完成整個西部大開發。美國移民自東向西征服荒野,過程長達二百多年。從東向西的「移殖」過程中,尚未被全面開拓的西部是移民心目中的邊疆(Frontier),是待開墾的處女地,讓人冒險、開拓的對象。美國東岸所言的「邊疆」、「拓荒」,均指西岸;因此所有西部片的背景,必定在美國西部而不會在東部。西部片反映了美國這個獨特的建國歷程。

西部片《雙虎屠龍》(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1962)中小鎮村民聚會的飯館由移民家庭開辦。不少移民帶著歐洲舊大陸的舊文化,到美國西部蠻荒拓墾。整個西部的開拓,其實是移民不斷放棄原有歐洲舊文化的過程。《日落狂沙》(The Searchers,1956)戲中主角是德國移民家庭,所建房屋帶德國風,對話留著德國口音,從這些痕跡可追溯美國移民的背景和遷徙過程。移居美國的人口最初在東岸建立新文明,揚棄舊歐洲的文化,學習一套新的生活方式;而西拓是對文明與生活方式的再一次揚棄,這一次是棄東岸初建的文明而與蠻荒同化及對抗。他們在西部建立小鎮,鋪設電線、鐵路,建立教堂、學校、郵局等,締造了異於東岸的文明和秩序。西部片,正以這段獨特的美國西拓史為題材。

西部片處理
移民與原住民的互動關係

第二,世界只有美國才有如此寬闊、未開發的版圖讓移民開拓;偌大的空間只有原住民,龐大的地理空間成為西部片的母題。《日落狂沙》開場時的背景便是亞歷桑納州宏偉的帝皇谷(Monument Valley)。銀幕上展現的空間感無與倫比。從西部片宏闊的景深和空間,可見絕大部份都在外景而非片廠拍攝。西部片所展示的空間感和蠻荒感,是美國以外的歐洲國家所不易看到的。

第三,西部片故事主要處理移民與原住民的互動關係,故事往往是白種移民如何把原住民滅族的過程。

第四,開拓西部的過程中,他們要克服很多自然困難。面對蠻荒絕壑,他們要攀山越嶺,尋找水源,也要種植開墾才能夠在當地定居。當時全世界只有美國西部,才有如此廣闊而肥沃的土地讓移民開拓。遷徙過程中與自然環境的掙扎搏鬥,也是西部片獨特的主題之一,使西部片成為美國獨有的電影類型。

2 拓疆精神的
詮釋、重塑與神話化

不少學者現今把拓墾邊疆的精神(frontier spirit)視作文明與野蠻的對抗(civilization vs savagism)。初到美國的清教徒移民挾歐洲原有文明之「尊」,認為自己不論在精神上或物質上,都比原住民先進。至於原住民是否等同野蠻人,是另一個複雜的問題,需要另外詳加論析。但是,從美國早年官員或傳教士的報告及記載來看,每次提及原住民,都稱他們為「savages」。Roy Harvey Pearce教授在Savagism and Civilization:A Study of the Indian and the American Mind(1958)最早從「文化研究」的角度,以當時非文學的文獻資料,輔之以文學記載,討論文明與野蠻、白種人與原住民這二元對立的文化現象。當時白種人普遍視原住民為野蠻人,因而認為自己負有雙重任務:第一,要征服落後野蠻的種族;第二,要對野蠻人加以教化。在文明與野蠻二元對立的前提下、整個自東向西開拓的過程中,開拓者自居中介(medi-ating)的身分作用,他們帶著文明去大自然拓荒,自視為文明與大自然之間的中介。另一方面,拓荒者遇襲時會尋求政府部隊支援。他們與原住民由於溝通出現問題,加上地方官員處理失當,引致雙方不斷發生磨擦,鬥爭令雙方的仇恨愈來愈深,最後幾乎把原住民滅族,只有少數的印第安部落在美國政府承認下擁有自己的保留地。美國聯邦政府曾多次與印第安人簽約,讓他們擁有保留地的自治權。聯邦政府早期還會委派印第安事務部來專門處理保留地事宜,但這些官員往往貪污舞弊及施政失宜,令部落不斷發生反抗,聯邦要用軍隊來武力鎮壓和保護拓荒者。《日落狂沙》中也有聯邦部隊代表政府的力量剿伐原住民的情節。其實鎮壓也是一種殘酷野蠻的屠殺行為。西部拓荒表面上是向西建立新家園的過程,事實上背後是一場又一場的流血與戰爭。

野蠻與文明的二元對立

回顧當時的歷史環境,美國西部最初並非完全由東岸的聯邦政府統治。西部最初未成為「州」,以前只是區(territory),《雙虎屠龍》中敘述地區報紙倡議把「區」變成「州」,為往後情節埋下重要伏線。當時規定要有相當居民聚居以後,通過投票立法等程序,才能夠成立地方的「州」政府,然後再加入成為聯邦的一員。西部有不少州就是後期才加入美國聯邦政府的。加入聯邦政府,意味著法律的建立。在未有法律之前,西部地區是叢林統治方式,有槍就有法律,當時西部槍手便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雙虎屠龍》中由James Stewart飾演的年輕律師到小鎮後才發覺,小鎮當時雖有基本的文明設施,卻全無法律可言。電影中的匪徒Liberty Valance(利伯堤.維納斯),前名即英文的「自由」,果真自由、隨意武力欺壓這名想到小鎮開業的小律師,把他帶來的法律書撕掉。從中可見當時西部的「法律」就是武力。這些情節呈現了野蠻與文明的二元對立,但又有互補性的獨特情況。

《雙虎屠龍》以年輕律師來代表開拓西部的最後一個步驟,就是把「野蠻」秩序化、法規化。John Wayne在戲中代表初期的西部精神,以個人槍法代表法律。最初他對James Stewart說,在西部要用私人武力來解決問題。因為當時的西部尚未有集體法治,法律無法把Liberty Valance繩之於法。James Stewart的回應是,John Wayne其實與Liberty Valance一樣,都同樣野蠻。John Wayne用「清教徒」來稱呼James Stewart,可見律師代表從東岸而來的文明。當西部日漸法律化,原來的蠻荒性就會慢慢消失,《雙虎屠龍》中這兩個人物分別代表了開發西部的前後過程; John Wayne代表西部快將消逝的初期拓荒精神,James Stewart則代表西部逐漸文明化、體制化、馴服化的後期變化。

重建了美國的西部開拓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美國曾有一段孤立主義時期,直至二次大戰後,美國不但打破孤立,更成為西方唯一的超級大國與蘇聯對抗,一直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美國憑藉強大的海軍和空軍力量,把國力超越國界向外投射。不少歷史學者認為冷戰時期的美國,往往把世界矛盾視為另一個有待征服的新邊疆(new frontier)。美國認為共產主義意識形態與其立國精神、經濟制度及宗教信仰完全背道而馳,因而認為自己負有對抗以蘇聯為首的無神論集團的神聖義務,甚至不惜一切也要打越戰,視越南為新邊彊。結果越戰失敗,美國至今仍在檢討。後來蘇聯解體,東歐國家自由化,甚至越南也走資本主義路線,尤其歡迎美國越裔資本家到越南投資,有人便認為當年越戰實不應以武力來打仗,應該發動和平演變的經濟戰爭。這種說法可視為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邊疆精神另一個層面的演繹。

而西部片所反映的開拓精神,與美國歷史、美國如何塑造這段歷史有密切關係。某程度上,西部片其實重建了美國的開拓史,並透過電影這個二十世紀大眾通俗文化的主要傳播媒介,將之再次深入民間。這可看作一個詮釋上的循環:由於有西部的開拓才有拓荒精神,當中包括克服自然環境的困難,與原住民的鬥爭等;其後通過電影將之符碼化(codify)為一套系統,這套系統通過電視、電影、小說,尤其是流行小說(pulp fiction),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期,將西部開拓歷史建構成一種神話;這套神話通過大眾傳媒而再次普及,令原來真正的邊疆精神進一步成為一種傳說,成為美國群眾集體意識中的觀念。由此可見,西部片與美國建國過程有密切聯繫,甚至把建國過程神話化。西部片通過故事情節重塑、再呈現美國開拓西部的過程,製造一種新的神話。(一)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亞  (20050204)
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樣,每當過年,不理會自己的年紀,也不管世道如何變化,總是把過年當成一回事,很認真地,把一個年過得如自己的想望,讓它和自己有極大的親密,有極多的樂趣。

過年應該是闔家團圓,可我已習慣了偶時團圓缺一只角,偶時缺兩只角,偶時缺三,偶時缺四!當一個人忙了一二日,備年菜;買、洗、切、烹煮……可以拉出兩端使飯桌變長變大的桌子已拉好,拭淨,滿滿一桌吉慶(雞)有餘(魚)長年(大芥菜)鬥福(豆腐)嵌了紅棗的大饅頭,粉紅色裂口大發的甜發糕、黃香蕉、紅蘋果、土色梨子、黑得誘人的葡萄、橙色的橘、紫色的櫻桃……還有一袋子金紙,你一人得祭四家的祖,是呀!我祭夫家的周,自家的李,母家的叢和夫母家的葉,一點都不好笑,我年年祭得心安理得,多多益善嘛!不都是祖!

這樣說來壓力還是挺大,於是,我想出給自己鼓勵的點子,每一年都許自己一些承諾,今年我給自己什麼呢?

陽光眼鏡

那一年去西班牙探兒子,女兒微笑的聲音由巴黎經過電話線傳來,說憂鬱時戴一副有著黃色鏡片的眼鏡就好了,是這樣的嗎?於是我在巴塞隆納的街頭買了一副,在兒子的地中海型粉白色的頂樓小房裡我戴起了黃色鏡片的眼鏡,啊!滿室金碧,亮眼黃光,小室中竟然遍灑日暖!簡直是陽光眼鏡!

眼鏡的下場常是不知所終,那副眼鏡早不見了,因此年前我便又去購得一副。家中正髒亂著,理屋、掃除,累得心煩,五歲貓和五個月的貓又瘋鬧一團,惱得我癱在椅上發呆!忽然想起陽光眼鏡。

忽然想起陽光眼鏡,棕色框架黃鏡片,硬是比一般太陽眼鏡美麗!端放臉上,鼻樑似乎也喜歡這與老花眼鏡不同份量的新事體,真的是奇妙啊!歪斜的書堆線條好看了,雜置的物件黃亮中透起和氣的氛顏,黑污的抹布都柔潤起來,貓兒快樂地望著我,我也快樂地對貓兒笑了,陽光眼鏡所望皆春陽,新的一年,我會柔柔暖暖黃亮亮地快樂它一整年。

桃紅與白

在新竹寶山居住的童歲時代我就已經明白,那桃紅色和白色的甜東西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有得賣。

只是一顆花生米,但四周圍裹了白色和桃紅色的糖粉,滋味便神奇起來!應是將染了色的糖粉加了水調和的吧!稠泥的糖醬沾裹在花生米外,待乾,便是糖衣花生仁了!不對,不對,一定還有一道手續,自幼到老我都沒有明白:那花生米外的糖衣是怎樣起皺變做凹凸疙瘩樣貌的呢?

平常日子偶在小小店鋪或鄉下店鋪裡能見到那桃紅與白的身影,眼睛朝望一回,算是打了招呼,似是與童年的自己約定過,非年不食,心也不動,但年關一近,心便癢癢起來,想吃,想買,是買給自己沒有吃過癮的童年吧?即使年華已老,口牙肚腹也不推辭,要吃,要買!

喂!誰告訴我:那花生仁之外的桃紅與白的糖衣是怎樣起皺變做凹凸疙瘩樣貌的呢?

小不點點金寶寶

「演講、寫稿、出書多辛苦啊!每年過年我都要給自己一點獎品,買一個戒指或是打一只手環或是更奢侈一點添一條項鍊,給自己喲!該給自己獎品的!」說這話並且撈起袖口讓我參觀金手鍊的是穿著白布衫子卡其長褲瀟灑得讓人一直將眼光投注的三毛,那時候,我是極羨慕她的,但我不能對她說我的戒指我的手環我的項鍊全折換成兒女的花費了!可我便一直將她的「新年獎品」記在了自己的心簿上!也曾有一段時間逢母親節逢母親生日便拎一個小不點點的金飾去送母親,而今年,不知怎樣竟想到了自己!是呀!給自己,嗯,當然,當然是買我最喜歡的,小巧、精緻、俗氣裡有可愛,樸拙裡有華麗,凸刻著或福或祿或壽或喜的,最小體積最輕份量的小不點點的金元寶!那東西真小,托在手掌心,重量輕得像小貓咪在搔你的癢,嗯,或許,買兩只,托在手掌心可以感覺到像兩隻小蝴蝶撲噠撲噠她們的粉翅,哈!一定有人笑我財迷轉向,將金元寶想像成美蝴蝶,其實,就是因為愛它的小啊!兩只才三千多元,小小的一個儲蓄,儲蓄金質地,儲蓄快樂美感,也儲蓄疼惜自己的一份情意。想想有一日,會有一群小咪咪的金元寶聚集在一起呢!聚集在我存放回憶的盒子裡。

春花春仔花

城裡不甚尋得著,我早下了決心,我會駛了小車往鄉間去,鄉間的佛具店,菜市場都望得見她在春的節月裡現身,那是曾經讓我嫌棄,覺得俗傖不堪的,俗麗紫膩桃紅色的紙作的春仔花。

春仔花插在阿嬸阿婆的耳際、髮髻旁,春仔花插在神明桌和廚灶裡,講究的夾貼著金箔金紙,剪花也漂亮招眼,這些年「進步」到有泡綿製造,簡直俗到了極致,不堪看!但紙作仍有,只是欠一場尋覓而已!

少小總是自以為是自以為自己高過一切,不料老至,卻將那些厭煩過的物事當成最要撿拾的寶器,總要尋了來,把玩,親愛,真真好笑!

我會將春仔花放在哪裡!春仔花粘黏在竹枝仔上,細細淡青色的竹枝,可以將春仔花插在任何縫縫隙隙處。盛一碗白飯是要的,(吾家只有糙米雜糧飯呢!)飯上插了春仔花表示年年有春(有剩啦!)想著都覺是好兆頭呢!耳旁一朵,哈哈!有春,是有春天!可不是有剩哦!

遊目花與花之間

每一年的除夕前夕,一定要做午夜之遊,遊必有方!我去花市。前些年離家最近的花市是濱江街花市,這幾年我去內湖瑞光路,為了祭祖準備菜色及打掃房舍白日裡已是疲極倦極。但夜間仍駛了車去停那平日三十元停車費,過年便要漲到一百元的台北市政府停車場,只為了買花。常常心中計畫了買發財的貓柳、迎春的銀翹,要送給爸媽的萬壽菊及放在陽台美春節的繡球。但一步入光亮亮白晝一般又人潮多到比海浪潮還多的花市裡圈,心頭的亢奮便如忍不住的春心漫跑蹦跳起來!

沒有比賞花更賞心的事!大菊、海芋、鬱金香、葵百合、姬百合、香水百合,還有鐵砲。過年,吉祥色比較好吧!風信子有紫有紅有黃有粉色,啊!水仙是一定要備的!還有盆具和美麗的卵石子們!有些花買切花,有些花買盆栽,陽台上迎風招展一定要芳華艷艷的色,房屋裡置放的多少都得有點兒香香吧!一盆一盆,一捧一捧,有時和同去的友人互批對方買昏了頭,亂買一通,有時自己批自己,買這樣多花所為何來?可一旦將家布置起來,地還沒擦天花板未掃,只因這一些那一些花,客廳書房浴室臥室完全美漾漾起來!

祭祖不可無菜餚水果,讓自己快樂可不能沒有鮮嬌嬌的花!

農曆年大約是區隔年齡最厲害的一個招式,愛過年的,不畏勞苦煩愁仍要喜孜孜過年的大約只有我輩漸漸老去的人吧!新一代的人日日好日,或許也不需要過什麼年了。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家客家粿粽/推薦名家:陳鴻
 陳鴻說,「野味裡出的餡料,是粽子美味加分的秘訣」。一般粽葉以麻竹筍葉、桂竹筍葉、荷葉或月桃葉為大宗。
不過,身為道地客家人,陳鴻還是覺得客家庄裡的野薑花葉,最能襯托粽子食材與餡料的美味。
 位於新竹城隍廟附近的「成家」,一年四季供應粽子,不為行銷供應貨源,不以口味加料、包裝取巧抓住饕客的胃,早期歌仔戲名角楊麗花開餐廳時,每天固定向「成家」訂兩百顆客家粄粽到餐廳裡銷售。陳鴻表示,好吃的粽子,是記憶的傳承,也是良心的事業。「成家」客家口味的粿粽,則讓他從小到大「獨沽一味」。他形容,成家粽子的外型小巧精緻,每一口都能咀嚼出生命的滋味,即使吃到夾心的米粒,都會讓人感動落淚哩!

南園食品店
推薦名家:郭月英
 形容自己在「南門市場混了一、二十年」的烹飪高手郭月英,力薦南門市場192攤位--「南園食品店」所出品的湖州豆沙粽。郭月英這樣形容,經過水煮過後,豆沙餡裡的油都給逼了出來,香氣四溢於米粒之中,食用後,齒頰留香、久久不散。
 場景移至熱鬧的南門市場內,來自湖南新化的鐘奶奶倚著樑柱旁翻折著粽葉,一晃眼已經過了三十幾年了!鐘奶奶說,近來跟流行,推出了二、三十種新口味,不過,所有粽子中,口味最為人稱頌的還是豆沙粽與鮮肉口味。
 鐘奶奶形容,挑選來的圓糯米得浸泡三小時,為了讓每顆粽子軟透,還得下水煮四、五個小時,功夫繁瑣,馬虎不得,若不小心把米包入豆沙餡裡,整顆粽子就熟不了。值得一提的是,不論是肉餡或是豆沙餡,南園粽子內餡,絕對有料。

蔡萬興粽子店
推薦名家:梁瓊白
 美食烹飪高手梁瓊白細數各地名粽,她說,王記台式肉粽、圓山飯店廣東裹蒸粽及蔡萬興的湖州粽,都是記憶裡的好味道。其中,百吃不膩的就屬蔡萬興了。梁瓊白說,蔡萬興一年四季都賣粽子,目前已由第二代曹愛琴接手,口味依舊維持得不錯,別出心裁的小菜尤其令人激賞。
 一進店內,光看牆面滿是名人的簽名與照片,看得出蔡萬興是家遠近馳名的老店。曹愛琴說,老一輩口味油膩,第二代接手後,口味力求翻新,不油、不膩、不甜是店裡粽子的三不政策。
把圓糯米的米心煮到透明、軟爛,中間那塊帶肥肉的油也隨之化掉、融入糯米之中,再伴著竹葉香味送入口中,這便是蔡萬興粽子之所以好吃主因,曹愛琴強調,店裡的鹼水豆沙粽不加硼砂與防腐劑,一樣吃得出Q勁口感。

四喜粽子店
推薦名家:程安琪
 廚藝精湛的程安琪,喜歡嘗試的粽子種類繁多:台灣口味的「王記肉粽」配料豐富;鼎泰豐的湖州豆沙粽甜而不膩,最是好吃;不過,她和家人最愛的,就屬信維市場裡的四喜!
 程安琪形容,一上信維市場的二樓,即能聞到飄散於空氣中的粽香。不論是北方人愛吃的棗泥,或是南方人愛吃的豆沙粽,或是基本的湖州肉粽,四喜的口味都很道地。
 四喜食品行老闆張家歡形容,「湖州肉粽是一塊肉的哲學」,這塊肉的入味程度,左右了肉粽好吃與否。即使供應量大,帶肥的肉塊,還是得費時耗勁兒地醃泡入味,如此一來,米粒沾染了肉塊的氣味,即使不蘸醬料,還是夠味。值得一提的是,只要一通電話,老闆還會盡可能地依照客人要求調整口味喔!

梅子素粽
推薦名家:林美慧
 走在萬華市場,美食烹飪老師林美慧找到了夢想中的粽子。林美慧形容,初見到這攤粽子店時,覺得攤上的每顆粽子,顆粒小小的、非常可愛,內餡包裹的五穀雜糧又具有健康概念,買來試試,竟一吃上癮,尤其台式鹼粽,更讓年邁的婆婆愛極了!
林美慧提到,婆婆第一口吃到梅子鹼粽時說,「啊!就是這個大粳的味道啊~~」來台幾十年,沒想到在記憶裡消失許久的味道,竟被「梅子素粽」給喚醒了。
 可別以為梅子素粽只是市場裡的小販,老闆於嘉義、台中、桃園皆設有營業所,包括蓮香齋、京兆尹等速食餐廳,都是梅子素粽的固定客戶。梅子素粽的種類以南部粽為主,種類多達十幾種,還有別出心裁的梅粽、香菇蓮子、有機粽等,珍珠粽繩更以「海帶」取代,梅子素粽為健康把關的心意可見一斑。

記者邵怡華◎台北報導 攝影◎記者陳建宏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跳!動!變!日本江戶時期機械人形展
國立歷史博物館4F(94.01.28~94.02.06)

日本與台灣一水之隔,在歷史的長流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日本的現代化、國際化之發展,成果卓越驚人,並成為亞洲先進國家之一。在不停邁向現代化之際,也同時兼容並蓄保存傳統文化,使得日本成為既現代又古典,既前衛又保守的國家,展現出獨屬日本的風情。

  日本交流協會為推展兩國文化交流,特別規劃「跳!動!變!日本江戶時期機械人形」展於本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本次展品為台灣非常少見之機械人偶,這些人偶為江戶時期日本科學的運用,並在生活中札根,除成為宮廷中社交饋贈的禮物之外,也在各種慶典中擔任神與人溝通的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在繁華都市中新興的劇場,新奇珍稀的東西廣受大眾支持,因此機械人偶大為流行起來,也給與同為舞台表演的人偶劇與歌舞伎極大的影響。由此可知,機械人偶廣泛深刻地融入日本社會生活當中,成為文化象徵代表之一。

  這些機械人偶作品,各自代表著不同地區的民間故事與民情風俗,深具文化藝術傳承之意,同時藉由視覺藝術無遠弗屆的力量,將日本傳統文化介紹給台灣民眾認識。在此感謝日本交流協會的鼎力協助,並向現代人形劇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謝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希林╱專題報導  (20050125)
台灣每年推出三萬餘種新書,其中有七成賣不到一千本。這些書,後來都到哪兒去了?賣掉的書呢?

哪兒也沒去。有些進入「69元書店」,更多去了圖書墳場:被澆上水,用工業油壓成團塊,載運到紙漿場打成一團泥糊,有的變成麥當勞外帶杯架,或被製成再生紙產品。

舊書業者、作家、慈善團體最近對環保機構、一般家戶發出懇切的呼籲,希望在資源回收的過程中將「紙類」與「書籍雜誌」分開,使得後者還有生命的第二春。文化工作者同時呼籲一般讀者的舊書別輕易丟掉,拿到二手書店可以論本計價。

著有《蠹魚頭的舊書店地圖》一書的作者林皎宏說,現行的資源回收方式並不區分紙類與書籍雜誌,使得「可以賣的二手書」快速消失,對讀書人來說實在可惜。

賣不掉的新書,有些會流入「69元書店」低價銷售,但其經營成本遠大於二手書店。二手書店大都堅守「二手」戰線,在台北市汀州路、牯嶺街等地的大型二手書店都擁有自己的「樁腳」,也就是固定配合的資源回收者,將收到的舊書帶到店裡供店家挑選。

問題是這些貨源正在快速枯竭,猶如地球蘊藏的石油一樣。林皎宏說,理由是資源回收者都是老人家,走了就無人繼承其事業;其次,現在的資源回收不將紙類再細分為可回流入市場的圖書,而是全打掉做成紙漿。

新一代的二手書店業者發展出多功能的會員制,讓客戶變成貨源。茉莉二手書店負責人戴莉珍說,該書店的「台大店」貨源的八成以上來自「客戶交流」,也就是客人拿出來賣,超過一百本的話書店還會到府收書。

戴莉珍統計,該店每天源自「客戶交流」的二手書,數量已達3百本左右,約等於平均的銷售量。儘管如此,戴莉珍說,二手書店業者仍然在相當程度上仰賴資源回收站,必須自己親自前往,在堆積如山的紙類當中自己尋寶,看看有無可賣的二手書。

這種「尋寶」精神,正如客戶到二手書店碰運氣找書一樣。但是對消費者來說,許多二手書店都以本計價購入舊書,這樣賺到的錢遠遠大於賣給收破爛的人。

茉莉二手書店最近結合財團法人崔媽媽基金會、財團法人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團體,希望將可用的二手書籍搶救下來,重新進入市場。陽光基金會行政部主任陳明里說,更可行的方式是與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合作,趁著歲末年終大掃除之際募集舊書。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文章是在Leave It Behind看到的,講的是如何讓你的Blog更好的一些作法,我覺得都是一些很不錯的建議,在這邊分享給大家。
PS:下面文章中的「我」,是指原作者,並不是阿修。我只是盡量忠實的翻譯,加上一些大家比較瞭解的例子。

1. 將文章分類
如果你把所有的文章放在同一個地方,而文章的內容又是包羅萬象,幫你的讀者一個忙吧!做個分類吧。這樣才能讓有興趣的讀者更快的找到他們需要的內容。

2. 幫你的文章下一個有意義的標題
如果你的文章較長、原創性較高的話,儘可能的幫你的文章下個有意義的標題。這麼做有兩個好處。第一,有意義的標題會讓你的文章在Google有更高的排名順位,特別是別人連結到這篇文章的時候。第二,使用RSS閱讀工具的讀者閱讀你的 Blog的讀者能夠更快的掃描你的文章標題,找出他們感興趣的內容。

3. 在流量高的時間更新你的Blog
如果你想讓你的 Blog有更多的流量,試試看在流量最大的時刻發表新文章。因為很多網友只看新聞聚合(如:FlashAnyWhere、當我們Blog在一起的聯播網)上的最新的文章,流量最大時更新會讓你的文章有更高的能見度。此外,在你的讀者醒著的時候或上班時間更新文章,如此可以讓你的讀者有時間回應,讓其他Blog有機會引用你的文章。一篇發表在半夜的精采文章,會在早晨被一堆新的文章給蓋過光芒。

4. RSS內包含完整的文章內容
為了滿足讀者需要,把你的完整文章內容放到RSS內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如此一來,讀者需要完整文章內容的時候,就不需要再開啟一個新的瀏覽器視窗了。雖然強迫讀者必須造訪你的Blog才能讀取完整文章,對於一些需要高流量才能賺錢的網站而言很有誘惑力,不過這很可能會讓你的讀者離你而去。

5. 點選自己文章內的連結
當你的文章內有連結到其他Blog或文章的超連結時,當你發表文章之後,記得自己點選一下。因為這可以當作一個品管流程,確保連結沒有出錯。此外,這可以在網站的log上留下referrer logs記錄。因為很多Blogger會追蹤他們的Blog的流量與referrers,所以這會確保他們知道你發表了這篇和他們有關的文章。

6. 建立公信力
很明顯的,公信力通常是成功的Blog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如果你的文章具有可信度、誠實、有原創性,關心你文章內容的讀者會找到你的。如果你寫作的內容是關於你熟悉而狂熱的事物,你就可以確定讀者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資訊或娛樂性。不要去模仿你最喜歡的Blog,應該寫一些原創內容。

7. 告訴大家你是誰、如何與你連絡
我常常在一些有趣的 Blog看到我自己的名字,進而決定在我的Blog上放上這些連結或是和作者聯絡。有時候,我可能看到一個獨特的觀點或是挑戰,但是我卻沒辦法知道作者的背景。
但是很多Blog上並沒有作者的資訊。Blog常常是由一小群互相認識的人之間的溝通。但是當Google找到你之後,其他人就會光臨你的Blog,這時你就需要讓新朋友知道你是誰了。如果沒有其他考量的話,你可以放上你的名字、所在位置或是職業,還有直接的聯絡資訊。

8. 不要害怕宣傳
我寫了很多文章是關於其他Blogger或網站,像是Robert Scoble, MacSurfer和Hacking Netflix。我一開始是希望用這種方式讓我的Blog在blogosphere 中慢慢的被注意到。但是這不是一個好的計畫!
我也希望我連結到這些網站並點選這些連結後,我的網站可以看到來自這些網站的referrer logs,讓這些站長注意到你的文章。這個作法好多了,但是這必須依靠站長和作者常常監控他們的流量或是從weblog search site (如:PubSub、Feedster)上查看有什麼人訂閱了RSS。效果好了一點,不過還是不夠好。
最後,我找到了一個方法,就是:告訴他們!活躍於Blog界的人們都十分積極的,因為他們總是在尋找新的觀點。我發現寄給他們一封簡短的email,介紹你自己、感謝他們在他們的Blog上所分享的資訊,接著發表一些他們會有興趣的文章,這麼做通常有用。我從來不要求別人在他們的站上加上我的網站連結,也不建議大家這樣作。你的目標只是讓你所設定的讀者閱讀你的文章,如果你做到這點,那就算成功了。這些連結到你的Blog的網站,就像是對你的Blog投下了神聖的一票。

9. 在你自己與別人的Blog留言
所有的Blogger都希望能夠獲得回應。當有人回覆了文章或是寫了封信給你,告訴你他對你的文章的看法,你就會覺得花這些時間更新Blog是值得的。
鼓勵回應的最好方式是什麼呢?簡單:回應他們!在別人的 Blog上留言不只對其他Blogger有幫助,這也是提昇你的Blog曝光率的方法。如果你自己都不這麼做,怎麼叫別人也回應你呢?
另外,當有人花了時間留言的時候,回應他們,感謝他們所做的回應。

10. 當你寫的越多,就發現越多東西可以寫
不像幸運餅內的下下籤,這可以隨時改善的。剛開始寫Blog的人常常都會自問,『我該寫些什麼東西?』我能給的最佳建議就是先從一些自我批評 (self-criticism)開始。當你開始習慣寫作之後,你就會有想法了。你慢慢會發現生活中一些值得寫的東西,在和朋友的對話中、閱讀時、開車時、購物時,甚至是上教堂的時候。
無論我和也寫Blog的同事正在談什麼,我發現我自己說了 :「這是一篇Blog上的文章!」在發生這種情況之前,你寫就是了,不用去想要寫什麼。

[Bonus Track] 內容引來Google
別低估Goolge對網站流量的影響力。當你的內容不斷成長、文章被連結或被回應,搜尋引擎會帶來更多的訪客。Google給Blog文章有更多的權重,因此搜尋結果中Blog的順位也可以在一些大公司之前。我發現每天的流量有20%是從搜尋引擎帶來的。更多人閱讀他們只閱讀他們感興趣的文章,花費更少的時間在瀏覽整個網站,這就是為什麼要告訴你的讀者「你是誰」、「如何和你取得聯繫」。我也建議放個「從何開始?」的單元。把你站上所有最好的東西整理起來,放在首頁上,讓新來的朋友們能夠很快的看到最值得看的內容。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廁所
這個廁所,如今是大大有名了,自從某一日大批記者攝影機簇擁著本市市長親自前來打掃刷洗過後。當然,他的打掃,是在廁所整修,貼好磁磚,改成自動感應沖水尿池,還有專人管理之後的事了。
這個廁所,一直都濕,即使到了今天,成為市長樣板戲舞台之後,原因未明,不過氣味確實改善許多。許多年之前,曾跟一位女孩子同逛商場,歸家前男女分途上廁所,當我跨跳過幾攤污水解脫出來後,始終等不到她的出現,越等越有些急躁擔憂,正當考慮該否請人進去看看時,她終於出現了。原來門鎖故障,讓她不知如何是好,最後只得發狠踹門而出。我看著她纖細柔順的身材跟清秀優雅的臉龐,頗震驚於她在困境中的果斷作為,竟不知該說些什麼,只得一路無語地陪著她去搭乘公車。


宮本武藏


宮本武藏困在天花板下,是我把他解救下來的!我察覺他很久了,被紅色塑膠繩綑綁,塞擠在天花板跟書架頂面之間的空隙裡的武藏,滿身灰塵,一頭無奈。那當是我警覺到人的視野慣性侷限,從而學會在商場找書必得不時抬頭搜索高處後不久的事。我站在武藏身下,抬頭仰望注視許久,從內凹的書脊題字判斷,這該是武藏本人沒錯了。「老闆,那個可以拿下來看看嗎?」我直指武藏。「那套不齊啦,很髒哩」軟釘子拋過來。他是位有個性卻也爽快的老闆,這樣說後,我竟不好意思麻煩毫無起身意願的他了。此後頗長一段時間,經過時,我總會停步向受困的武藏致意。我知道,這種位置,別人解救他的機會很低。看過一個夏天之後,有一天,老闆不耐煩了,笑著起身:「輸給你了,我拿給你看吧!」武藏被便宜地解救出困,我花了150元買到半套昭和14年大日本雄辯會講談社出版的精裝本吉川英治《宮本武藏》。最高興的是,版權頁三枚「英治檢印」的版權章完好無缺;矢野橋村、石井鶴三的插畫也完好無缺。被困美作村大杉樹上、被困姬路城天守閣內、被困異島商場天花板下,真正辛苦你了,武藏爺!



「解碼光碟,要嗎?」


他問我時,我照例笑笑搖頭,他隨即轉向,搭理下一位來者。記不得從何時起,這句話成了步入商場的一種迎賓招呼,一如便利商店那聲「歡迎光臨!」大約也從那個時候起,商場的蛻變速度加快了,原本偷偷販賣的色情書刊(《性史》、藍毓莉《封面女郎》、《宮澤理惠寫真集》,啊,那古典而含蓄的日子!),紛紛轉而成半公開的色情光碟。大約也販賣盜版CD、影碟的唱片行跟著大舉入侵,舊書攤一間一間敗下陣來,轉手出讓圖利,「價錢會好嗎?」有一次我問一位老闆。「不太好,一間一千萬而已」老闆促狹地也許故意嚇唬我說。我不太敢相信,但幾經查證,確實離這個價錢不遠。殺頭生意有人玩,賠本生意沒人做。投資一千萬,總不能30年才回收吧。於是R片、A片、解碼片、本土自製、日本空運,什麼感官器官都出籠了。「到商場買舊書」一變而為「到商場買大補帖」的附帶事項。商潮帶來人潮,人潮要的是「新」、是「暢銷」。不願賣光碟、唱片的老闆,改賣新書、漫畫,也許少些,照樣很賺錢。等而上之,堅守崗位的古意頭家,發現越舊的書越難賣,進書時選擇標準也改為「十年內的二手書」,商場繁華依舊,甚至更熱鬧,舊書古本卻漸漸消逝不見了。於是,當我聽到商場很快難逃拆遷一劫時,竟只有些許哀意,而不覺得有多少好悲傷的了。(030527)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囗廾構造
商場的構造,就像在一個「囗」字裡,放進一個「廾」字,線條就是通道。每一區塊再以木板隔成10~12間,全部總有80個以上的攤位。
蔣介石總統過逝那年的秋天,我初履此地,樓下實際營業的書商,大約有70餘攤,其餘有賣冰、文具、運動器材者;二樓則還有大約7、8家參雜在古董文物、電子零件店之間。彼時所賣皆為舊書,進門三面書牆,加上地上疊擺,頭頂懸掛,走道置放者,平均每一家存書,總在5000到7000本之間。換言之,整個商場隨時約有50萬本的書冊等待你去翻索挑揀。人間滄桑過後,如今二樓全數淪陷,成了電腦組件大本營。地下樓新書店、唱片行、光碟間、運動器材店林立,真正還在經營二手舊書的,算一算,也不過就剩20餘家了,設若存書不變,仍在五、七千之間,那麼逛一趟,可以入目的,也不過就是10餘萬本了。從50萬到10萬,正是商場30年變化表徵。那麼,書都到哪裡去了?初夏某個週末午後,我站在因惡疫影響而冷清少人的商場通道,從這端直視比端,盤算著這一切,也想到了這個問題。隨即,我堅定地告訴自己,今天絕不買書!





第一眼看到邊看電視邊顧店的那國中小男生,心裡第一個念頭是:這,會是她的兒子嗎?繞了一圈回來,發現她正在呵罵他,桌下一隻狗兒見怪不怪,無精打采躺臥著。我確定,這是她的小孩。她朝我笑了笑,我也點點頭。「你兒子呀?」「是呀」「這麼大了?」「越大越難教了」長期抽煙的結果吧,我發覺她的牙齒不太白了。最早認識她,她還在唸小學,下課後總會來幫忙顧店,反正就是照著書後手寫定價出賣,誰都行的。小小年紀的她,出落得清秀,卻也很「恰」,其他攤家主人常愛逗弄她,惹她生氣,引來一堂歡笑。國中之後,她的出現次數減少,裙子越穿越短,臉上也顯露叛逆之氣,一個軟趴趴的褪色藍書包,經常隨處丟在書堆之中。等到再相逢認出她時,已是退伍過後好久的事了,她離開學校結婚生子又離婚,現時有了一名男友,常時帶著一隻狗,邊抽煙邊看電視邊講電話邊照顧店頭。商場因拆遷問題鬧得沸沸揚揚之時,偶然跟她閒聊起來,聽她犀利而明快地分析吐露各種情狀,乃至公家的顢頇、警察的無理,我靜看著她新塗畫過的豔紅嘴唇,驚訝於她理直氣壯的說服能力,忽然感覺到命運的存在,換一個時空環境,或者,她也就是一位很好的民意代表,甚至學者吧。


香腸攤


他的攤子很典型,腳踏車後座安裝一個四方鋁盒,上面內凹置擺橫條,底下燃燒炭爐,生香腸則垂掛在鋁盒之上ㄇ型欄杆上晃蕩。他常時的位置,多半在商場正面左側入口邊,一面隨意撥弄翻烤著香腸,一面四處張望,戒備警察取締。早年此地悠閒人少,他還有一個粗磁海碗,讓人擲賭骰子,如今人多警察也多,就不賭了。買條香腸邊吃邊逛,幾乎成了我逛商場書攤的儀式之一,起源大約始於退伍後,原因在學時,我根本吃不起5塊錢一條的香腸,也不敢擲一次2塊錢的骰子。當然,如今價格早翻了幾番,躍上25元了。一條香腸,大約可陪我逛完半邊商場,逛完後,如還不過癮,我會再吃一條。這時候,多半他會在中段側門閃避警察,假如還在正門,往往正跟警察閒聊著,此意味他已收到罰單了。警察一天只開一張罰單,這是默契。地頭久了,彼此都認識,所以他也跟警察扯扯淡,不過,我確認,從來沒有警察吃過他的香腸。


愛唱歌的老歐吉桑


我是先認識他的父親,再認識他的。多年之前,他的父親在鄰街名為「新商場」的地下樓開了一家仄逼而無甚可觀的小書店,我經常走過門口,偶而也進去逛逛。無論何時,60多歲的老歐吉桑總在收聽喋喋談話賣藥播放台語歌曲的電台節目,令人訝異的是,幾乎每一首歌,他都能自得其樂笑瞇瞇地跟著大聲哼唱︰「港都夜雨」、「淡水河邊」、「快樂的出帆」、「再會夜都市」、「離別的月台票」……那還是台語黯淡沒有卡拉OK電台不准點唱的年代,聽到老歐吉桑的歌聲,總會讓我想到我那酒醉後便一定要大聲唱歌直到睡去的父親。後來,好長時日店門緊閉,我初不以為意。等到店頭存書出現在商場另一書店時,我追問老闆,才知道老歐吉桑已經過逝,人手不夠,只好把存書清到這邊。他即是他的兒子。我一邊向他致哀,一邊翻尋老歐吉桑的「遺書」。難以置信竟看到一套細細包紮、保存非常完整的雍正刻本藍鼎元《平臺紀略》。「這是我父親的寶貝,他往生了,才敢拿出來賣的」他解釋說。翻弄許久,問過價錢後,雖經好意減價,我畢竟黯然縮手,需要五分之一月薪的書,真是難呀。那天夜裡,在中風父親床邊打地鋪的我輾轉難眠,起身垂看連睡眠都充滿苦難的父親的臉龐,想起昔日他酒後的自得歌聲。「再無法唱了吧!?」我心中哀傷地想著。隔天,向人借了一筆錢,把書買了回來。再不久,父親二度中風,連話也說不出來了。再後來,我把書捐出去義賣。再過幾年,父親又能唱歌了,想像正跟著老歐吉桑一起在某處大聲高唱「男兒哀歌」吧!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5/02/01【文/朱錦華】
安‧瑟頓深信自殺可以讓她的詩名不朽,然而比她年輕的普拉絲卻先走一步。正如某個汽車廣告所說的:「歷史上,永遠沒有人記得第二名是誰」。她注定一輩子要輸給普拉絲。

不久前台灣上映過一部由葛妮絲派特蘿主演的電影「瓶中美人」,說的是美國詩人、小說家雪薇亞‧普拉絲的故事。可能是觀眾對主人翁太過陌生,並沒有引起多大注意。不過在外國文壇,普拉絲可是響噹噹的「文化偶像」。非單是因為她的文學才華,更因為她跟英國桂冠詩人泰德休斯的婚姻關係,以及她震撼性的自殺結局。

八卦人人愛,中外皆然。更何況是融合了浪漫、不倫與自殺的聳動故事?英語出版界有關這對夫婦的作品和書藉,堪稱汗牛充棟。新書一本接一本,各家說法一「口」接一「口」,無疑是推動這個話題持續燃燒的主要動力。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這段文學姻緣。1956年普拉絲在英國劍橋念書時,邂逅了年輕詩人泰德休斯。四個月後兩人閃電結婚,過著教學相長的生活。休斯身高6呎,外型、詩風、甚至他造愛的方式,都散發出狂野氣質。相對的,普拉絲卻有如她的作品名稱一樣,壓抑、敏感,易碎,兩人之間會出問題,是遲早的事。

普拉絲本身患有嚴重的憂鬱症,也曾經自殺過。婚後客居異鄉(英國)、創作遭遇瓶頸、對丈夫才華和異性緣的嫉妒,加上最致命的:老公外遇。導致1963年時,她把自己的頭枕在瓦斯爐上自殺。得年30歲,留下休斯和一對幼齡的子女。

休斯後來跟外遇對象亞希雅(Assia Wevil)結婚。更驚悚的是,亞希雅深怕有一天也會被休斯「休」掉(他又劈腿了),1969年時竟然同樣利用瓦斯爐自殺,而且還帶著她跟休斯所生的小女兒共赴黃泉!

悲劇相繼發生,很自然的,各方的責難,包括大多數同情普拉絲的傳記,如千船萬箭,一齊攻向休斯。一名女性主義者說:「休斯活著,就是為了要被詛咒。」

眾多相關的著作中,比較特殊的是艾瑪‧泰寧德根據普拉絲日記寫成的小說 Sylvia and Ted(國內有中譯本,譯名為《悲劇的靈魂:希薇亞》,電影「瓶中美人」多取材自本書)。因為艾瑪本身也是休斯的粉絲,她後來成為休斯的情人,一半是因為她迷戀休斯,另一半是她想深入了解普拉絲的生死經過。

俗語說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確有幾分道理。休斯一生「劈腿」不斷。罵歸罵,還是不斷有女人迷上他。艾瑪稱這種現象是「藍鬍子症候群」(外國傳說藍鬍子是愛一個,殺一個的萬人迷)。

多年來,對於外界的責難,休斯一直採取「不抵抗主義」。極少回擊。他寫過一本著名的童書《鐵巨人》,是為了撫慰普拉絲的孩子。直到1998年,他出版詩集《生日書信》(Birthday Let-ters),以虛擬手法描繪他跟普拉絲的對話,同時為自己辯解,出版後極為暢銷,算得上是一次「絕地大反攻」。同年休斯去世,享年68歲。

2003年,傳記作家黛安‧米德布洛克出版了《她的丈夫:泰德‧休斯與雪薇亞‧普拉絲》(Her Husband:Ted Hughes & Sylvia Plath),是這個話題的最新著作。本書以休斯為主,涵蓋了他後半生的許多記述。

普拉絲跟休斯的婚姻,本是文壇的「夢幻結合」。他倆的結局除了見證「金童玉女不一定從此過著快幸福的日子」之外,黛安的書更引發另一個爭議話題:「是否自殺成就了普拉絲在文壇上的偶像地位」?

黛安是另一位女詩人安‧瑟頓(Anne Sexton)的傳記作者。在《她的丈夫》書中,黛安提到得悉普拉絲自殺後,安‧瑟頓十分憤怒。

安瑟頓跟普拉絲是寫作班的同學,兩人都患有憂鬱症,甚至交換過自殺經驗。安‧瑟頓深信自殺可以讓她的詩名不朽。然而比她年輕的普拉絲卻先走一步。正如某個汽車廣告所說的:「歷史上,永遠沒有人記得第二名是誰」。她注定一輩子要輸給普拉絲。

結束自己的生命,以換來不朽的名聲,真是個詭異的想法。但普拉絲當時有沒有這個想法,我們已經無法知道了。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5/02/03【記者陳瀚權/報導】
就是不給你用!國內企業染上MSN恐懼症?可以在電腦上用文字直接聊天、開會、玩遊戲,甚至還可以語音通話的MSN即時通訊軟體,已經成為目前網友最流行的「全民運動」,不過為了怕員工用即時通訊軟體聊天忘了工作,甚至將公司機密流出,近來不少企業紛紛明令禁止員工使用。
像是鴻海、威盛等高科技公司;及各大銀行都全面禁用即時通訊軟體,而民進黨中央黨部更因為擔心機密檔案流到對岸,僅開放主管才能使用即時通訊軟體。

隨著網路越來越普及,包括MSN Messenger、Yahoo!奇摩即時通、YamQQ及Skype等提供即時傳訊的軟體,都成為網友的必備通訊工具,根據調查統計,全台有87.4%的網友使用即時通訊軟體,無論是聊天八卦、談公事甚至是線上會議,都靠即時通訊軟體就能輕鬆搞定,其中MSN Messenger更以平均600萬名登入用戶,成為台灣網友的最愛。

國內大部分的科技公司,多半因具有研發機密,都不鼓勵員工使用類似軟體,像是鴻海雖然沒有明文禁止,但有共同默契不在公司內使用這種具有檔案傳輸的即時通訊軟體,而宏達電則是以電子郵件通知,要求員工不要使用類似軟體,不過禁止原因則表示,為避免類似軟體占用公司頻寬。

除具有研發能力的高科技企業,禁止員工使用這類即時通訊軟體以免資料外洩外,銀行、金控公司則因防止資料外洩,及擔心員工因為聊天影響上班而禁止使用類似軟體,其中外商銀行更是以明文規定的方式,直接禁止員工使用,至於電信公司則是部分禁止,像是台灣大哥大及遠傳禁止使用即時通訊軟體,但是速博就在員工的爭取下,同意開放使用這類軟體。

而像是民進黨中央黨部,在多次傳出有駭客試圖入侵及擔心機密文件外流的情形下,去年11月正式關閉一般黨工的網路系統,目前僅各副主任層級以上的黨工才能使用對外網路與即時通訊軟體。

面對大企業的MSN恐慌,上班族網友則是抱怨連連,像是個人網站「阿腸出版中心」就曾貼出一篇「MSN沒有罪」的文章,並在文章中寫下「方便不是一種罪,MSN沒有罪。高層認為禁止MSN可以提昇工作效率,卻不知道如此一來,反而增加了員工們處理小事的時間與精神成本。」,也成為網友間抱怨企業MSN恐懼症的經典文章。

國內企業限制使用即時通訊軟體一覽表
台新金控 將即時通訊軟體列為違規軟體,並定期進行檢查。
富邦金控 未明文規定,但員工必須簽訂保密協定。
省屬行庫
及外商銀行 限制行員不得使用。
ING安泰 禁止使用即時通訊軟體,並制網路安全手冊,要求員工遵守。
威盛 員工全面禁止使用。
鴻海 未明文規定,但不使用即時通軟體已成慣例。
宏達 發電子郵件通知不能使用即時通訊軟體,以免占用公司頻寬。
民進黨
中央黨部 僅副主任以上主管能使用。
蘋果日報 禁止記者使用即時通訊軟體。
TVBS-N 禁止編輯使用。
記者陳瀚權/製表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