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二十日報導,美國精神病學家已製成「邪惡量表」,未來可用來衡量犯罪者惡性的輕重,協助法院量刑。
法院可根據此表決定將罪名確立的謀殺犯判處死刑或僅是監禁。
數十年來,醫生始終避免使用「邪惡」兩字,認為它跨越了醫學與道德判斷之間的界線。但現在,研究罪犯人格的兩項研究論定,應以「邪惡」來形容惡性最重大的罪犯,而且惡性可以衡量。
第一分報告由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病學教授史東所做,他根據紐約中哈德遜精神病學中心五百多名殺人犯的自傳,製成一分量表,把惡性分成廿二級。他說,多年的研究讓他了解殺人犯的特質,殺人手法,殺人動機。
根據量表,最邪惡的是會「病態凌虐受害人的謀殺犯」,這種罪犯以凌虐為動機,最不邪惡的殺人犯是自衛殺人。
史東的量表還將殺人者是否遭虐、醋海生波、吸毒、顯露悔意、追求權力列入考量。
紐約大學的法醫精神病學家韋納所做的第二份研究,則試圖為「罪加一等」的因素提出科學定義,以協助法官與陪審團做決定。
韋納的量表還將數千名普羅大眾的意見列入參考,罪犯意圖、行為、態度也是考慮因素。邪惡意圖指的是犯罪本身是否帶來興奮感、造成脅迫、精神創傷、是否偏見使然。
邪惡行為涵蓋是否讓受害人長期受苦、造成極度身體傷害、讓受害人驚恐、無助。韋納希望能在今年完成研究,他表示檢警、律師均對量表表達高度興趣。
【2005/02/21 聯合報】 @ http://udn.com
- Feb 21 Mon 2005 13:13
罪犯有多惡 邪惡量表有譜/王麗娟/報導
- Feb 21 Mon 2005 13:11
法國國家圖書館向Google叫陣【編譯劉煥彥/路透巴黎十八日電】
法國國家圖書館向搜尋引擎業者Google把全球知名大圖書館藏書上網的計畫「叫陣」,希望確保該計畫不會導致美國思想獨霸網路。法國國家圖書館館長兼知名歷史學者若內(Jean-Noel Jeanneney)說,Google選擇的作品很可能會獨厚盎格魯薩克遜思想與英文。
他希望歐洲聯盟以自己的計畫和網路搜尋引擎來制衡。
「問題不在於鄙視盎格魯薩克遜思想……而是如此簡單選擇,就會對事情強加某種觀點,」若內18日受訪時說:「我支持21世紀要有多極觀點的世界。我不要法國大革命只由美國挑選的書本來重述。這樣訴說的歷史可能不會太好或太壞,但究竟不是由我們說的。」
若內說他不是反美,而且希望歐洲與美國間的關係更好。但就像法國總統席哈克一樣,他表明希望有個多極世界,其中並非只能聽到美國的觀點。
他的看法在法國知識界掀起波瀾。許多人都擔心美國觀念與想法對法國語言和文化造成衝擊。
但若內說,就在美國總統布希數天後將訪問歐盟總部與北約組織之際,他沒聽到巴黎或布魯塞爾的政治人物有任何反應。
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18日報導,「在喬治布希抵歐前夕,法國國家圖書館館長嗆聲……他正試圖推動法國和歐洲改革運動。」
位於加州的Google公司去年12月說,未來幾年將把數百萬本書籍與期刊,掃描到這個備受歡迎的搜尋引擎中,合作夥伴包括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牛津大學、密西根大學及紐約公共圖書館。
Google說這項計畫藉由更容易廣泛的取得方式來提倡知識,並希望吸引大家光顧Google網站與其廣告,以從中獲利。
該計畫對全球各圖書館閱覽率影響還不清楚,但若內上個月底在世界報(Le Monde)刊登一篇文章,表達他的關切。他敦促歐盟儘快行動,並說:「在決定下一代如何看世界這件事情上,我們發現有打垮美國獨霸天下的風險。」
【2005/02/20 經濟日報】 @ http://udn.com
- Feb 21 Mon 2005 13:10
台灣之最》台灣 九個人 一姓陳 【本報記者曹銘宗】
「陳」是台灣最大姓,這不但有「陳林半天下」的俚諺可證,再去查一下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前台灣省文獻會)的資料:台灣每九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姓陳!
台灣的十大姓依次是:陳、林、黃、張、李、王、吳、劉、蔡、楊,其中陳占百分之十一強,林占百分之八強,「陳林半天下」的說法是誇大了,但加起來已占了五分之一。台灣的各縣市中,除了台中市、彰化縣、花蓮縣外,陳都是第一大姓,位於台北市寧夏路的陳氏大宗祠還被列入三級古蹟。
台灣主要姓氏從何而來?美國MyFamily.com中國家譜顧問、台灣族譜資訊服務網加值應用計畫合作人廖慶六指出,人說「唐山過台灣」,台灣人的祖先大都是閩粵移民,尤以福建為主,這可從福建、廣東的姓得到印證。廖慶六拿出中國大陸的姓氏資料,在福建,林是最大姓,占百分之十四點八,陳緊跟在後,占百分之十四點一;在廣東,最大姓則是陳,占百分之十點五。
台灣文獻館考證,陳氏在福建本是大族,首位入台的陳氏是隨延平郡王鄭成功驅逐荷蘭人的陳澤。
不過,以整個中國來說,十大姓依次是: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與台灣的十大姓相比,有百分之八十相同,但排序則不同。再從百大姓來看,兩岸則有百分之六十相同。
一般人以為漢人的姓氏很多,台灣各姓淵源研究學會理事、「台灣源流」雜誌發行人林瑤棋表示,西洋人的姓才多,反而是名字很少,西洋人有幾十萬種姓,芬蘭一國竟有五十萬種姓;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讓人民有權自由取姓,也產生了十六萬種姓。
原來,中國人常用的姓其實不多,像「百家姓」也不過只列出五百零八種姓。中國十三多億人口,百大姓即占了百分之八十七,排在前三名的李、王、張三姓都占百分七以上。林瑤棋說,想像一下,全世界姓李、姓王、姓張的都各有一億人!
在台灣,十大姓占了百分之五十二,百大姓則占了百分之九十六。林瑤棋指出,台灣在日據時代只有一、兩百種姓,後來國民政府帶來大批外省人,使台灣的姓達到近一千七百種,但推測目前至少已減少了五百種。
至於姓與血緣的關係,廖慶六表示,漢人「姓少淵源多」,尤其是大姓,同樣一個姓加入了與血緣無關的皇帝賜姓、避難改姓,以及異族漢化的姓,例如回族漢化姓張、閩越族漢化姓林等,造成姓與血緣的關係不大。
林瑤棋說,姓與血緣的關係在台灣更加薄弱,因為台灣在清代的移民社會,不但常有械鬥,不准攜眷來台的政策也產生很多單身的「羅漢腳」,很多人想要收養孩子,卻不像在中國大陸那麼容易找到同姓的孩子,所以收養異姓子弟再改姓(螟蛉子)的情形非常普遍。
稀有的姓》原民漢姓 鹽、停、筆、根、獅…
本報記者曹銘宗
台灣有一千多種姓氏,但前一百個大姓就占了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六,可見稀有的姓雖然人數不多,卻有近千種。
這些稀姓有清代閩粵移民、戰後外省人從中國大陸帶來的,也有不少是日據時代戶口登記時的筆誤。例如:清雍正時為避孔子名丘之諱,下令把丘改邱。最有名的誤寫是把鍾寫成鐘,台灣的鍾、鐘都排在百大姓以內,但大陸就無鐘姓。大陸的複姓歐陽,在台有的變成單姓歐。台灣另有人姓「毒」,但不知淵源。
原住民的漢姓,也非常獨特。研究台灣原住民漢姓的台灣各姓淵源研究學會理事林瑤棋表示,清代平埔族首先漢化,由通事、地方官提供了各種漢姓,台中巴宰族、屏東馬卡道族等大都姓潘(潘有番字邊,也有水、禾、田之意)。宜蘭噶瑪蘭族則有人隨知名傳教士馬偕而姓偕,其他還有台南西拉雅族的「哀」姓等。
林瑤棋說,目前政府認定的原住民族,在一九四六年被強制規定使用漢名,大都由公務或戶政人員隨便翻書或「賜姓」,造成全家兄弟姊妹都不同姓的情形。
根據林瑤棋的調查,阿美族有姓豐、剛,泰雅族有姓秋,排灣族有姓勤,賽夏族有姓日、風、根、楓、獅,其他還有姓愛、電、筆、鹽、停、增等。林瑤棋提及南投縣信義鄉地利村的布農族全村都姓全,據傳當年是一位警察取的,說全乃「人之王也」,布農族人樂得接受。
二十年前展開的原住民正名運動,促成一九九五年通過原住民「姓名條例修正案」,讓原住民得申請回復傳統姓名,也彰顯台灣多元族群、多元文化的意義。其間也有原住民知識分子鼓勵族人改名,但根據行政院原民會的資料,原住民四十四萬人,至今只有不到八百人改名。
【2005/02/21 聯合報】 @ http://udn.com
雙姓的故事》爭香火 活姓廖 死姓張
本報記者曹銘宗
閩南、台灣都有雙姓文化,主要是入贅或繼承財產,命子孫把父母的姓合成一個新的姓。此外,也有的是為了感恩,把恩人的姓與自己的姓合成一個新的姓。
台灣有很多雙姓,像張簡、范姜等都很有名,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張廖」,更涉及「死張活廖」的規定。原來,在六百年前的福建,張元子入贅廖府,因為只生了一個獨子廖友來,約定後代子孫在世時姓廖,死後則歸張姓,包括墓碑和牌位都用張氏。
此一家族傳到台灣,有人改成生死都姓張,有的採用雙姓張廖,但大多數仍僅守「死張活廖」的傳統,包括中國祖譜專家廖慶六在內。
中國大陸實施一胎化的獨生子女已到了結婚潮。大陸婚姻法規定子女可隨父姓或母姓,男方、女方誰該絕子絕孫的姓氏爭奪戰,將會成為社會問題。廖慶六說,雙姓將有助於解決這個「搶香火」的大問題。
- Feb 21 Mon 2005 13:08
京都的女兒與京都畫家 壽岳章子與澤田重隆/李衣雲
1924 年生於京都的壽岳章子,是日本著名的國文學學者,主要研究中世的日文語彙,以及生活中的日語,曾針對日本人生活中常接觸到的「姓名」,以及日語表層下的意義等議題,發表了許多平易近人而有趣的研究。壽岳章子相當關心日本的女性問題及社會政治議題,長年來熱心於各種相關的活動和研討會。她將生活中會碰觸到的憲法知識寫成書;她融合自身研究與關心的女性議題,出版了探討日本語中女性用語,與日本社會中的女性地位的《日本語與女性》一書,引起相當大的迴響。
除了學術之外,壽岳也是知名的隨筆作家。她以深愛的故鄉京都為主題,書寫了一連串京都風土人情的散文,文筆間流露她對土地的深情。在這系列以京都為背景的隨筆中,她與父親間的故事也受到相當大的重視。
壽岳章子的父親壽岳文章是日本著名的和紙專家,曾與鄉土史研究家藤田貞雄,在著名的杉原紙產地加美町北部進行田野研究,並發表論文證明該地確實是杉原紙的發源地。這項正名運動,使壽岳文章與藤田被當地尊為恩人。壽岳章子與父親感情深厚,兩人曾共著隨筆,將彼此的思想、情感與回憶在文字中交流與激盪。 1992年壽岳文章以90歲高齡過世,章子發表了許多文章,追憶其父母自相識相戀,乃至母親過世後她與父親間的牽絆,平淡而深刻的感情令人動容。
與壽岳章子合作過多本描述京都風光的插畫家澤田重隆,這個名字對台灣讀者可能相當陌生,如果只看他與壽岳章子合作的系列京都圖繪,大概也不會想到這位插畫家的作品,在早年台灣的盜版小說市場就曾出現過。1950年代,少年小說雜誌風行一時,日本的偕成社曾出版了一系列少年科幻小說、偵探小說,其中如《地底旅行》、《環遊世界180天》、橫溝正史的《夜光怪人》等書的封面與插畫,都出自澤田之手。這些小說後來流入台灣,在著作權不彰的時代,為當時的台灣青少年增添了不少樂趣。
澤田雖以大眾文學的插畫起家,但後來逐漸走向現代畫風,他的油畫作品還曾在1960年獲得第四屆貝殼石油公司贊助的「貝殼美術獎」,這是日本美術界相當重要的獎項,獲獎者都是被視為對當代具有影響力的現代畫風年輕美術家。
1980年代後,澤田再度轉向描繪日本鄉土風光,除了壽岳章子之外,另與多位知名作家合作,描繪了京都、奈良、東京老街根岸、淺草的三社祭等,為自己的繪畫人生開啟了另一條大道。
- Feb 21 Mon 2005 13:05
硬漢變「軟」 暴坊將軍跳森巴 馮克芸/紐約時報十九日
過去廿五年來,日本老牌演員松平健在電視劇「暴坊將軍」中一直扮演十八世紀武士,他體現了日本人理想中的男子氣概:強壯、無私、對女色及金錢都興趣缺缺,以武士刀主持正義。
但日本人最近發現,松平健過去十年,多半穿著亮閃閃的金色和紫色和服,在舞台上扭腰擺臀跳森巴舞,他的武士刀也換成一群女舞者和一個旋轉的狄斯可球燈,他告訴影迷,在一片低迷的日本,現在唯一可做可唱的就是森巴,他說:「森巴,萬歲!森巴,松平健森巴!」
五十一歲的松平健已變成時事諷刺節目「松平健森巴Ⅱ」一個載歌載舞的武士,風靡近年來男子氣概理想形象大幅改變的日本。如今無論是在流行文化或在實際生活中,日本人心目中的理想男人都從嚴峻轉為陰柔。
松平健自從在一項新年除夕節目中悄悄亮相,且其主打歌在一月攀上每周銷暢排行榜第三名後,他的卅場年度表演「松平健森巴Ⅱ」秀近日在大阪揭開序幕。
「暴坊將軍」從一九七八年播到二○○三年,松平健在其中扮演德川幕府時期的八代將軍德川吉宗,吉宗生活檢僕,鎮日練武,為了掌握民間疾苦,在東京江戶城的一個城門上設置信箱,收集民眾的申訴及建議。
在每一集電視劇中,松平健讀信後喬裝混入百姓中,協助平民和貪官汙吏對抗。「暴坊將軍」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人非好即壞。
大阪大學社會學家伊藤公雄說,「暴坊將軍」中的松平健符合日本戰後大多數時間流行文化中的硬漢形象,但過去廿年來,這種理想化的男性形象已開始轉變,代之而起的是風趣體貼型男士。而當日本年輕男性更注意穿著、用起化妝品時,「松平健森巴」廣受歡迎或許就不足為奇了。
對許多人來說,「松平健森巴」成功觸動了日本人對未來悲觀、不確定的深層心理。四分之一世紀的武士偶像不再拿著武士刀為更美好的社會而戰,反而轉型為一個只為森巴而活的享樂主義武士。
- Feb 21 Mon 2005 12:59
大江東去 可口可樂營運每況愈下/林秀津
還記得電影「上帝也瘋狂」中一個小小的可樂瓶子在非洲土人部落引起的大騷動嗎?八○、九○年代,可口可樂和麥當勞這兩個代表美國強勢文化的兩大品牌席捲全球,喝可樂、吃麥當勞儼然成為一種時尚。直到今日可口可樂依然是全球銷售量最多的消費產品。
但時代在變,可口可樂母公司的領導人和董事會卻仍沉湎於昔日的榮耀、抗拒創新改變,結果導致這塊金字招牌逐漸凋零,反倒是過去一向被可口可樂視為手下敗將的百事可樂近幾年來已有後來居上之勢。
前年五月可口可樂母公司新執行長伊斯戴爾(E. Neville Isdell)走馬上任時,一度還自信滿滿地駁斥外界對該公司營運每況愈下的質疑。但去年夏天的一趟「真相探詢之旅」卻讓伊斯戴爾感受到事態的嚴重。
親自到印度、中國以及其他十四個重要市場走過一遭後,伊斯戴爾不得不承認Coke已經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當中。經過這趟探詢之旅,他才意識到外面的世界早已經改變,Coke卻仍在原地踏步。
這個在九○年代初平均每年獲利成長率高達一八%的企業現在竟然連三%的獲利目標都無法達成。該集團的股價也從九八年的高峰腰斬一半以上。上任後一百日,伊斯戴爾不僅向華爾街發出獲利預警,甚至還暗示Coke「表現落後」的情況可能持續一年以上。
每當外界質疑該公司舊時代的營運方式已過時,Coke人常會不以為然地說「我們沒有問題,可口可樂現在還是最強勢的品牌」。的確,直至今日,在全球各個角落總會有人手握一瓶可口可樂痛快飲用。
從天寒地凍的冰島到酷熱的墨西哥,兩個天氣極端的國家,人民卻對可口可樂有著相同的喜愛(冰島和墨西哥同是全球平均每人消耗可口可樂量最多的國家)。
但問題是,隨著咖啡、茶、果汁和其他機能性飲品的興起,Coke專長的碳酸性飲料市場已經逐漸在萎縮當中。以Coke的本國市場美國為例,從一九九八年後,該國的可口可樂消耗量就逐年遞減。
自從一九九七年Coke的傳奇性領導人哥蘇塔(Roberto C. Goizueta)過世後,繼任的兩名執行長愛維斯特(M. Douglas Ivester)和戴夫特(Douglas N. Daft)也曾想要進行一些改變。但由於他們始終無法走出「哥蘇塔」的陰影自行開創新局,加上Coke有個惡名昭彰的「食古不化」董事會,兩人最後還是消極地選擇遵循哥蘇塔遺留下來的舊規則。
在中外企業界中,能長期屹立不搖的企業長青樹通常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他們總能隨著市場的變化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創新在現代企業經營理論的重要性早已不言可喻,但Coke內部卻始終存在抗拒創新的頑固文化。
因此,當昔日手下敗將百事可樂持續往多元化食品王國發展之際,可口可樂卻依然死守著可樂神話不願改變。經過幾年的試煉,百事可樂已非昔日吳下阿蒙。不論是從銷售或獲利成長速度來看,該公司都已經超越可口可樂。
除了領導人的魄力不夠外,可口可樂近年來的困境有相當程度都可歸咎於該公司保守反動的董事會,有投資大師美稱的巴菲特就是其中最抗拒改變的董事之一。該公司十四名董事中,有十位都是從哥蘇塔時代就開始出任該職位。而包括巴菲特在內三名已經超過七十歲的董事至今仍無退休之意。
可口可樂的董事會一向對公司事務涉入甚深,有時甚至還會管到日常營運的細節。在這些強勢董事面前,愛維斯特和戴夫特宛如不經世事的小學生,一般認為現任執行長伊斯戴爾恐怕也沒有勇氣頂撞這些老謀深算的前輩。
此外,Coke長期以來壓榨裝瓶業者的行徑已在近年來遭到反制。過去Coke不顧裝瓶業者的利益逕自調漲可口可樂專利原料的價格,現在這些業者反過頭來祭出更大幅度的漲價行動,寧願犧牲自己的利潤,也要Coke為過去的壓榨行為付出慘痛代價。這樣對抗的結果當然是兩敗俱傷,可口可樂的銷售因此大受影響。
- Feb 21 Mon 2005 12:56
話題夫妻 成名美食圈/王瑞瑤
林桂鼎與楊雪貞這對夫妻,日前以牡丹園與三四味屋掀起美食圈討論的話題,不止是菜餚、裝潢有新意,連一張不起眼的名片,也都費盡思量。
情商書法名家董陽孜寫店名就是大新聞,更神奇的是大師還揮出英文的書法字,真教人大開眼界,這全靠林桂鼎的私人交情。而三四味屋的名片不但採用進口紙,並使用螢光印刷,方便黑夜覓食。
餐廳的平面設計是陳俊良,空間設計延攬日本名設計師三浦榮。林桂鼎說,當他在上海看到白宮時,就決定託付,不過他也承認,一開始很擔心三浦榮看到破舊的戲院會當場昏倒,沒想到大師反而如獲至寶,將老戲院成功變身為時髦建築。
「裝潢就像人穿衣服,可能一時被吸引,但沒有內在,不能長久在一起。」林桂鼎認為,空間美感都還排在第二,口耳相傳的真正實力在美食,他不要開一家只是吃飯的餐廳,而是更具戲劇性與代表性的餐飲空間,希望每一位到台北的中外人士,都能專程到此用餐。
戀戀美食
■牡丹園創作日本料理/台北市信義路5段106號1樓/02-87805757/11:00﹣21:00
■三四味屋劇院創作料理/台北市復興南路1段126巷1號3樓/02-87734888/11:30﹣14:30;17:30﹣24:00
- Feb 17 Thu 2005 20:12
各國書展 超級比一比【記者 李怡芸/專題報導】
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書展,被視為出版業的盛事也好,被詬病為出版品展銷會也罷,每年,台北國際書展主辦單位莫不極力營造書展新特色,期望在「亞洲第一大」的基礎上求新求精,不過,所謂「他山之石」,在書展舉行得如火如荼的同時,看看其他國際書展的規模、作法,或許可能讓我們更清楚,台灣需要的是什麼樣的國際書展。
寶瓶文化外文主編簡伊玲
→法蘭克福書展
法蘭克福書展的規模實在較台北國際書展大太多,光是展場就有8、9棟,而且清楚定位為版權交易書展,因此相較之下,它更像是出版人的聚合所,在那裡可以接觸到的國際級作家也相當多,方便全球各地的出版人在那裡針對版權交易進行交流。
通常去參加法蘭克福書展,由於展場實在很大,因此每個館之間都會有接駁公車,這是蠻方便的措施,尤其對我們這些得把握時間,1天內可能參加10多場版權會議的人來說格外重要。法蘭克福書展假日也會開放給民眾進場,但整體秩序維持得很好,不致影響到談版權交易的品質。
由於法蘭克福書展是明確強調版權交易的場合,對出版人而言,在這裡幾乎可以確定未來半年出書計畫。當然,每家出版社出席書展的策略都不同,不見得都會在書展中簽約,但以慣例看來,在書展簽下版權確實可以省下不少錢,也節省許多回國後要求寄樣書、往來談合約的時間。
相較法蘭克福書展,期望台北國際書展在秩序上能再加強,不要讓書展流於展銷會,其次,也希望能邀請到更多國際出版社來台設攤,這對出版人和讀者而言,會更有幫助。對於目前讀者來書展撿便宜、出版人望之卻步的書展,其實是有些失望和感慨的。
圓神集團產品研發部李美綾
→波隆那書展
由於波隆那是針對童書、繪本的書展,因此展場設計色彩繽紛且很有特色,讓人置身其中都不由得充滿赤子心,這是台北國際書展可以學習的地方,從過去看到現在,台北書展的展場設計似乎一直沒有特別讓人印象深刻之處。
在波隆那書展,除了展場設計多樣化,還有很多玩偶、立體書的陳列,還有特別規畫各式得獎作品的空間,感覺上主題性很強,也或許是因為空間夠大,整體設計很完整,似乎可作為台北書展的參考。
可以接觸到許多國際知名繪本插畫家,對出版人來說是參加是波隆那書展的一大收獲,除了版權交易的管道,會場還別出心裁設計了一面牆,讓插畫家把自己設計的小卡片或名片直接貼在上面,大家都可以在牆上找到自己覺得喜歡的風格,並且很直接地與創作者聯絡上。
遠流出版社選書顧問傅月庵
→北京書展、桂林書市
北京書展近年似乎成為外國出版社的華文書市重心,主要是想找合作機會,尤其教育類書,相當看重大陸市場,因此相較之下有被後來居上的感覺,很多人擔心台北國際書展的地位會被取代,其實台灣書展過去的問題是經驗無法傳承,現在成立書展基金會,應該會更有效率、更有經驗。
現在由於資訊發達,版權交易可說是每天都在進行,因此全球書展未來將日趨以 social的成分居多,版權交易退居附屬價值,因此台灣似乎也沒必要爭亞洲版權交易中心的位置。北京書展有些優點還是值得參考的,比如將業者、讀者觀展時間區隔清楚、現場不賣書的作法,仍值得參考。
其實大陸很多書展現在都漸漸成為書市了,在過去資訊還不夠流通的階段,每年找個時間讓出版業者聚會是有其必要的,可能在這樣的場合,1整年的訂單都可以在那裡完成,但現在幾乎退化成自強活動的性質,也愈來愈少業者參加的情況下,和大陸書展比規模其實沒多大意義,台北國際書展仍然有其不可取代性。
各國書展一覽表
書展名稱 日期
亞歷山大國際書展 2005年2月16日~3月2日
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國際書展 2005年05月5日~8日
第11屆布拉格國際書展 2005年5月5日~8日
德國美因茨第18屆國際小型出版社書展 2005年5月5日~8日
第6屆國際印刷技術展覽會 2005年5月11日~15日
第15屆天津全國書市 2005年5月18日~28日
第50屆華沙國際書展 2005年5月19日~22日
新加坡世界書展 2005年5月28日~6月5日
紐約美國圖書博覽會 2005年6月2日~5日5
漢城國際書展 2005年6月3日~15日
多倫多圖書博覽會 2005年6月17日~20日
東京國際書展 2005年7月6日~9日
香港書展 2005年7月20日~25日
2005上海版權貿易洽談會 2005年8月11日~13日
第12屆北京圖書博覽會 2005年9月1日~5日
第18屆莫斯科國際書展 2005年9月7日~12日
馬德里國際書展 2005年10月12日~15日
法蘭克福書展 2005年10月19日~23日
第24屆伊斯坦堡書展 2005年10月22日~30日
蒙特利爾圖書展 2005年11月17日~21日
第12屆布加勒斯特國際教育圖書展 2005年11月23日~27日
瓜達拉哈拉第19屆國際書展 2005年11月26日~12月4日
莫斯科第7屆高素質小說及非小說類書展 2005年11月30日~12月4日
舍爾傑世界圖書展 2005年12月5日~15日
李怡芸/製表
【2005/02/17 星報】
- Feb 17 Thu 2005 19:59
白宮有 總統府也有…馮永華/輔仁大學應美系所主任
近日傳出可能開天窗的二○○八「台灣博覽會」,其中一個政治上的目的,是不使全球聚焦於北京奧運時,台灣被邊緣化了。我們固然懷疑一個相對靜態的區域性展覽與世界最高體育競技殿堂的對抗能力,但更擔心的是當東方的文化創意產業(日、韓、中、印等)開始反向滲入西方世界時,台灣卻獨自在島內搞文化閉鎖。而且,細數新政府執政以來,似乎有太多的「創意」來自仿襲,處處充滿「以美、日為師」的模仿行徑。
首先提到陳總統第一任滿月時舉行的「草坪記者會」,似乎仿效美國白宮頗負盛名的「草坪記者會」,結果炎炎烈日下,記者們被烘烤得苦不堪言。總統府內隨後裝潢了一間「綠廳」,不知大家知否美國白宮中有間著名的「藍廳」是最漂亮的?美國白宮設置有「總統科學獎」,影響卓著,新政府不久也出現了「總統科學獎」、「總統教育獎、文化獎」。二○○一年美國總統布希在就職時隨興舉起具家鄉德州特色的牛仔馬靴秀了一下,這是個輕鬆率性的創意。數月後陳總統在訪問德州時受贈馬靴一雙,也在牛排館中舉起一腿,不免令人有「東施效顰」之感。總統府從二○○三年三月每周六早上播出「阿扁傳真」,也使人聯想到是否仿自三○年代、美國總統羅斯福為挽救經濟大蕭條、推行新政時所推出的「爐邊談話」節目。
此外,新政府在總統府發言室背景上鑲了一塊墨綠色花紋石材,這塊石材直覺上與聯合國大會廳發言台後、大家熟稔的巨大墨綠石塊十分相仿。二○○三年二月,陳總統在「台灣經濟戰略研討會」中提出了追求「台灣夢」的說法,這是否又是著名的「美國夢」一詞的翻版?二○○三年三月,陳總統在苗栗鄉村榕樹下與客家鄉民喝茶聊天,這畫面又感覺似曾相識;因為柯林頓當初打敗老布希的利器之一,便是在全美各鄉鎮與民聊天、透過螢屏傳出親民形象的競選方式。又,美國總統的白宮寵物狗常在年終官邸影片中成為搞笑主角;無巧不巧,去年陳總統也以官邸家犬勇哥、Honey 入鏡;而今年總統府更追隨此方式播出總統賀年「影片」。再如上屆台北市長選舉時,執政黨來了個「台北中央公園」的政見,想必人人皆知,「創意」應是來自最著名的紐約「中央公園」。
日本似乎也是新政府孺慕的對象。小泉純一郎初任首相時推出「寫真集」引起搶購熱潮。陳總統任上也「默默」拍下「世紀首航」及「認真的背影」兩本寫真集。小泉純一郎任初也藉由與民親近的「電子報」而將聲望提升至百分之八十;不多時,台灣的「阿扁電子報」也出爐了。
近者則如二○○四年總統五二○連任就職,以「LOVE」字形為主題徽章,此事曾引起「著作人格權」的討論,因為它明顯脫胎於美國普普藝術大師印第安那的作品。寫到此,筆者試想政府還會有什麼點子?或許那一天政府為總統安排個「左營度假」或「林鳳營度假」時,大家千萬不要意外,因為美國總統有個著名的「大衛營度假」。
總之,台灣的文化創意不能這樣搞。以上所述,乃為筆者的直覺感受,但願都「純屬巧合」。也希望新的一年,政府的施政創意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現。
- Feb 17 Thu 2005 19:56
石川さゆりに歌の極意を見た(笑)
石川さゆりに歌の極意を見た(笑)
歌う事が好きだ。
楽しい。
聴く事もね。
この前職場の先輩と2人でよく行くスナックで飲んでいて、ばったり出くわした知り合いの一団の中に混ざって飲んでた、ミュージシャン志望の若いのと話した。
みんなでカラオケでワイワイやってたのさ。
で、その人は僕に対抗してか僕が歌った曲と同じアーティストを追いかけるように歌うのね。鬱陶しくなって歌う曲を洋楽、主にスタンダード中心に切り替えたところ、酔った勢いで「あなたは歌うという事をどのように考えているのか?。あなたの歌はたしかに上手いけど気持ちが感じられない」とか言って突っかかってきた。
絡むなよもー(笑)。
もう実地で活動をしていないボーカリスト「崩れ」から見て、若いなぁと思った。
なんかどんな曲でも精一杯声を張り上げて歌ってるのね。詞の内容や曲想はあまり顧みず、技巧も何もなしに同じ声の出し方で同じようにフルパワーで歌うの。
で、彼と「歌うってどんな事か」って、小1時間かな・・・・・・絡んできたついでにと話し込んだんだけど、面白かったね。
彼曰く「どんな時でも100%、全力で気持ちを込めて歌う」って。で、僕の歌は「小器用にまとまっていて気持ちが感じられない」との事。
で、僕は「歌に気持ちを込めるって、具体的にどうやるものだと思う?」って問い返した。
彼はそこでやっぱり「気持ちを前面に出す」とか「感情をぶつけるように」とか、ごくごく抽象的な返答に終始してしまったのね。
これね、僕もまだまだ音楽に対する意欲に溢れてた若いころに、その時の師匠に言われた問いなのね。
その答えというか、歌うという事に関してごくごく初歩的な心構えの話なんだけど「その曲(メロディ、歌詞を含めた総体)がどんな感情を伝えようとしているか判断して、その局面で必要な声を出す」事ね。
これは「必死で声を出す」という事とはまったく違う事なのさ。
この歌詞があって、その部分はこのメロディに乗っている。で、次はこういう内容の詞でこういうメロディに展開していく。だからこの部分はこういう声の出し方をしよう。といったような分析の話。
これは声の出し方だけでなくて、立ち振る舞いや身振りなど、一流のボーカルになればなるほど反映される範囲は多岐にわたるんでしょうね。
声を出さない事が良しとされる局面だってザラにある。
曲中に、概ね「悲しい」という感情を描いている部分があるとするでしょう。
なんで悲しいのか、そしてその部分の後にどういった感情に展開していくのか、悲しくって、だから「頑張ろう」となるのか、それとも「ただ耐えて忘れようとする」となるか。それとも悲しかったけど「やっと喜びの季節がやってきた」となるのか・・・・・
その「悲しい」という感情自体も「絶望」なのか「忍従」なのか「諦観」なのか、それとも「追憶」なのか。
これらを詞の内容とメロディ(その部分のみならず、前後も含めて)から読み解いていく。
どの程度の声量がベストか、ヴィブラートをかけて扇情的に歌うか、声量を抑えてウィスパーっぽく溜息のように歌うか・・・・・その「悲しい」が「絶望」であるなら、絶叫するような歌唱でいいかもしれない。「忍従」であるなら、まぁ絶叫はできないよね。声量だけでなく音色も含めてね、どう選択するか。
局部的な視点だけでなく「ここで声量の頭打ちを用いてしまうとその後の盛り上がりでくどくなるかな?」とか「同じフレーズがに4度来るから、だんだんとクレッシェンド(だんだん大きく)していって、最後にストンとピアニシモ(とても弱く)でまとめよう」とか、曲全体を眺めての判断も必要になる。
そういった細かい事をあーでもないこーでもないと考えて、一曲の歌が成り立つ。
そういった事を「ね、だからこの部分ではフルパワーで声を出せないでしょ」とか、彼が歌ったある曲を題材にかいつまんで話していたら、ぼんやりとではあるけど納得してくれたみたい。
ぼくね、こういった「分析と選択」を、日本で最も多岐にわたって緻密に行なっている歌手は石川さゆりだと思うのね。
あの人を見てるとスッゲェ計算されてるというか、積み上げられた思索を感じるのね。
ずっと前ね・・・・・津軽海峡冬景色で、「さよならあなた~、私は~帰ります~♪」の部分で、マイクを持っていない方の手で目じりを拭いながらクルッとうしろを見返った事があるのね。
その振り返り方、首の傾け方、目じりの押さえ方、科の作り方がいかにも涙をこらえて帰っていく女の機微というか、そういったものにあまりにハマっていてね・・・・・。
普通さ、立ち歌の舞台で客に背中を見せるってある意味タブーなんだよ。でもこの「見返り」には、恐らく着ている着物の華やかな帯を見せる狙いもあったのかなと・・・・・。
背を向けるというタブーを曲の内容にバチッと嵌めてしまうなんざ・・・・・きっと日本舞踊とか色々やって分析して、見返るという行為がどうやったら「さよならあなた。私は帰ります」に見えるか、スッゲェ研究したと思うよ。
ひとつの見せ場だよね。
これ一発で惚れたね。「なんてスゲェ歌手だろう・・・・・歌うだけでなくてステージを自分の世界に染めちゃってるよ」って。
石川さゆりのステージには歌唱においても立ち振る舞いにおいても、そういった「見せ場」が凄くたくさんあるのね。
い、いや、ただそれだけなんですが(笑)。
でもこういった事が感じ取れるようになってきて、歌うという事の凄さが初めて認識されてきて鳥肌が立つ様な思いをした。
一流になればなるほどスゲェ事やってんだよ。
歌うって凄い世界だと思う。
「演じる」とも「奏でる」とも違う。
歌って、「メロディに歌詞がついたもの」ではなくて「詞にメロディがついたもの」でもない。作曲の経緯はともかくとしても、詞だけでは不十分。曲だけでも不十分。双方があってこそ初めて伝えられる感情がある。
詞とメロディの双方は等価な、不可分なひとつのもので、イコール「歌」になる。
曲と詞があって歌になる。初めて「歌」になる。別々に考えるのは間違い。
ムチャクチャ奥が深い世界だと思う。
歌うっていいなぁ。
はい、酔っ払っているのでいつもに増してダラダラとまとまりの無い長文になりました。
仕方ねぇだろ。歌うの好きなんだから(笑)。
本日の安眠盤、Helen Merrillの「Helen Merrill」
ではで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