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2/04 如果把地球歷史化約成一小時,那麼人類出現時間不到一秒鐘,和悠邈的自然地理景觀相較顯得渺小。除了自然景觀外,在文明發展過程中,許多呈現歷史重要階段的建築類型,或景觀的卓越典範也被保留至今。這些典範不僅反映不同文化,更讓傳統理念、信仰藝術直接或間接和現代人產生連結。

為了保護並發揚這些典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72年訂定「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條約」,將自然遺產及文化遺產標準化,訂定明確「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的要件。被列名世界遺產不僅代表巨大觀光收益,所在國更有保護之責,以延續這些全人類共同的資產。

截至目前為止,經過審核確定的世界遺產共有754處,目前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國家是西班牙,台灣目前雖然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但在自然與文化上也有足以傲世的景觀,所以文建會也將太魯閣、澎湖玄武岩、金瓜石、蘭嶼聚落等12處景點列為最有潛力入選世界遺產之地。

更多資訊在這裡:

文建會世界遺產知識網
連結在此
http://wh.cca.gov.tw/tc/main.asp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網頁
連結在此
http://whc.unesco.org/nwhc/pages/doc/mainf3.htm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5/02/08) 年是什麼?到了二十一世紀了,中國人仍然要過兩個年,一是太陽曆的新年,和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民眾一般在舊年的子夜倒數,慶祝新年的來到,太陽年雖然是紀事上重要的日子,過了那一天所有的記數單位都要改變,但在中國人心目中,太陰曆的年卻更有神秘的意義,許多國人印製的行事曆,都會把一年延伸至除夕那晚,民間的生肖年也要從舊曆年開始才算數。

許多人都以為慶祝農曆年是十分中國的文化,其實世界上有許多地方也都有他們慶祝的方式,只是大家的叫法不同而已,中國的農曆年真正的意義其實在於立春,每一年的過年都在立春前後,中國人慶祝的年其實是春神。

埃及、希臘、羅馬都有春神的祭典,時間也在每年的一月底二月初左右,春神的祭典常常伴隨著狂歡,人們大吃大喝、大宴賓客、集體作樂,在天主教文化興盛的地方,像威尼斯、普羅旺斯、紐奧良等地每年舉行的嘉年華會,都是源於異教的春神祭,有趣的是,在狂歡之後接著就是贖罪的大齋期,接著才是復活期,而中國人在農曆年大肆慶祝之後,接著也是寒食(也有齋戒的涵義)。

春神

中國人在秦代之前,對春神十分注重,尤其在周代,因陰陽家的思想盛行,春神降臨的立春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之啟,天地陰陽之氣在此更換,是一年最重要的日子,日本京都一向沿襲中國周代禮制,每年立 春的節分祭時都要祭天地。

中國在漢代之後獨尊儒家,敬鬼神而遠之,讓許多原本在廟堂上的諸神下凡,落入民間信仰之中,神祇的命運輪流轉,民間看重的神往往是保人平安之神,保天地平安的神就比較受到冷落,春神祭也逐漸受到忽視,反而像灶神、門神這樣的保一家平安的神反而更受中國人的看重。

古代春神的影響,如今在過年期間的飲食典故反而見其真章,因為人們或許會忘記禮儀典章,卻不會忘記熟悉的味覺記憶,古代祭春神,有重要的春盤,春盤中有五辛盤,即放置了大蒜、小蒜、韭菜、芸苔、香菜的五種生辛蔬菜,這五種生菜有開五臟去伏氣之效,重新調理人體內的陰陽之氣,古代陰陽家相信人體和宇宙是一體成氣的,自然界在立春之後冒出的野菜嫩芽,有淨化大地之氣的功能,自然也可以淨化人體小宇宙的陰陽道了。

五「辛」,亦有五「新」之意,迎春食辛亦迎新,五辛盤後來發展成春餅(即台灣叫的潤餅),如今春餅是一年四季都吃,但以前只在立春時間才吃,春餅中最重要的食材就是五辛,像謹守古禮的廈門春捲中一定有五辛,但台灣的春餅中卻常常忘掉了芸苔。

咬春之風

春餅之外,春神祭中還有咬春之風,咬春即生吃蘿蔔,蘿蔔是大地之根(故日本人稱之為大根),春天的蘿蔔有天地之氣,可以淨化血液,日本人在立春時吃聖護院蘿蔔製成的千枚漬,北京人吃翠皮紫心叫心裡美的蘿蔔,都源於咬春之風。

立春期間(尤以正月七日為主),古代江浙人有吃七草粥之俗,京都深受古代吳風,至今在立春仍講究吃七草粥,反而近代江浙人家多忘此事了,七草粥本來用的是薺菜、菠菜、芹菜、青蔥、大蒜、芍香、小蒜,但後來則隨意用春天的各種野菜即可。正月初七也稱為人日,用七種菜煮成的粥來養氣,這種在春天吃七草粥的習俗後來轉變成過年期間煮的七樣菜及七寶羹,只有一點很奇怪的是七寶粥變成了八寶粥,因為古代陰陽家以奇數為美(故日本人食制都尚奇數),七寶粥又有慶祝正月初七的人日意義,由七變八,及中國人變成尚偶數的民族(送禮都不可送奇數),和儒家的君君臣臣等等的人間秩序咸有關。

正月初七是人日,和舊的聖經的耶和華造人花了七日有不謀而合之處,中國古代的傳說是上天在正月初一造雞、初二造狗、初三造豬、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馬,把所有可以為人所用的動物都造好了,才在七日造人,由此可見上天對人的厚愛,這種人類創始的相似神話,是否可供我們猜測中國古代與古猶太民族的交流呢?

除了春盤、春餅、咬春、七草粥之外,春神祭還喝同樣有陰陽家養生養氣功能的屠蘇酒、椒柏酒及桃湯,但飲屠蘇酒的習俗在春神祭沒落之後,卻移到了端午節,就像中國人吃粽子本來不在端午節,也不是為了屈原而想出來的,吳越人家的古俗吃粽子是春節期間。

年宴

當春神宴從強調人與天地的淨化,逐漸發展成重視祭人及祖先的農業民俗之後,飲食的宇宙觀也有了改變,春神宴中的飲食都有調養人體以應天地之氣的陰陽家修行觀,但在春神宴變成了年宴後,保人平安增人福祿壽就成了年宴飲食的主要邏輯。年糕是由黏性糯米做成的黏黏糕,吃了可以年年高更上一層樓。吃餃子像吃元寶,餃子中包的吉祥制錢,吃到的人有一年的財運當道。七樣菜變成十樣什錦菜(如今我父親還年年炒什錦菜,可以從除夕吃到初七),什錦菜不管陰陽,重視的是人間的十全十美。蒸發糕吃了可以大發特發,吃紅棗、桂圓、蓮子湯,可以早生貴子(但為什麼要過年期間吃呢?應當在洞房花燭夜啊?)過年的果盤中吃瓜子求多子,荸薺又有地利之名求人和地利,花生米求發達(諧音),桂圓增貴,不管是青魚鰱魚鯰魚鯉魚,一定要年年有魚(餘),有雞則吉,風雞風魚掛滿廚房橫樑,吉事餘意滿家。

年宴吃的都是吉祥的符咒,顯示人們的思想已從春神宴的天道轉向年宴的人道,神權式微,皇權抬頭,陰陽五行之道沒落,儒家五福臨門意識高升。

但保存中國古俗的京都,迄今卻仍有吃「正月食」的風俗,正月食中有七草粥、五辛盤,仍是天地人的飲宴之道。

最近我幫春德與阿嬌的「食方餐館」,設計了一款正月食,既想有調養陰陽之氣的道理,又想有求吉祥保平安增福祿之意;先上的前菜是五種早春蔬菜的根部,像胡蘿蔔、蘿蔔、人參等,除了遙想當年的五辛盤外,亦有清潔體內混濁之氣及象徵由根而起的向上之意,西芹天婦羅、綠波冬筍及花菇菜心,都是早春風情,大有奮發茁長之意,金絲明蝦金光閃閃照年頭,鹹冬瓜蒸魚是把夏天的冬瓜醃到了冬天成了名副其實的鹹冬瓜來蒸年年有「魚」,酸白菜獅子頭是讓祭神的舞獅變成了年頭的吉兆,酸白菜是沿襲正月食吃醃寒菜的傳統,甜點兩樣,蒸發糕歲歲年年發,春花是春發,一年之始大家都有個春意熱鬧枝頭花(發)。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5/02/07) 廣式臘味出名,但我嫌臘腸太硬,油鴨太鹹,臘肉太生韌,還是台式的香腸和燻臘肉好吃。唯獨肝腸,讓我萬分傾心癡迷。

過年前一個月,威靈頓街「鏞記」的外賣部,已經人頭湧湧,去年我來得遲,沒買到鵝肝腸,今年老早就來排隊。裡面燈火通明,掛滿醉紅的臘腸,醬紫的肝腸,肥白的油鴨,赤褐的臘肉,還有一隻隻蜜黃晶亮的大火腿,粉光脂豔油香繞樑,一派富泰氣象。別人一盒盒狂買,我不敢貪饞,只買了半斤鵝肝腸,過個癮沾點滋味就算。

然後走到半山電梯下的閣麟街,在「蛇王芬」買了半斤鴨肝腸,店裡灰暗冷清,幾個夥計正在吃飯。家常不起眼的小店,名字又嚇人,只有懂行的才會找上門,他們的鴨肝腸腴滑酥嫩,撲鼻一股玫瑰露香,粉柔豐實,非常迷人。拎著兩袋肝腸,我的年貨已經辦齊一半,雖然心滿意足,但也開始盤算,這下又有多少油水進帳。

廣式臘味出名,但我嫌臘腸太硬,油鴨太鹹,臘肉太生韌,還是台式的香腸和燻臘肉好吃。唯獨肝腸,讓我萬分傾心癡迷,尤其冬天吃煲仔飯,夾起整條猛啃,油滋滋甜膩膩香酥酥,令人歡愉饜足,飄然恍惚,效用近乎醇酒和快樂丸。不過後遺症可能也差不多。

廣東人不說「肝」,因為乾巴巴沒油水,要改叫「潤」,過年吃鴨潤腸,意味「家肥屋潤」,財源滾滾;然而財源未到,肥油和膽固醇已經盆滿缽滿,還有陰森的亞硝酸鹽,會伺機挨上蛋白質,轉化成致癌的亞硝胺,留下禍根後患。以前只圖痛快,肆無忌憚滿嘴油光,現在貪生怕死,面對濃肥美物,不免左右躊躇,天人交戰,其間劇烈的掙扎與罪疚,可能比通姦還厲害。

通姦最多被亂石打死,得病要凌遲拖磨,刑期漫漫。既然饞嘴又怕死,只好乖乖自我設限,尤其碰上年節熱量橫飛,更須嚴守配額,斤斤計較,吃時還得瞻前顧後,步步為營。

女人不一定是水做的,但臘味一定是油做的,肝腸更須因肥生潤,是以烹製前必先吸油抽脂。沖淨腸衣,以沸水浸泡須臾,待油水浮出,取出拭乾,置於錫盤放入烤箱,以慢火烤至瑩紅酥透,酒香濃冽肉味芬馥,然而盤底溢出的油汁,卻令人心驚肉跳。我量過,一條寸許長的肝腸,足足流出兩大湯匙油,化為民脂民膏,勢必尾大不掉。

除油後即可下鍋,但不可油炸和微波,因為又會產生恐怖的亞硝胺,營養專家說最好是水煮。這就太過份了,水煮肝腸?我寧可吃亞硝胺。臘味因油而生,也須在油中復甦滋潤,才能激發最豐沃的芳香,只要低溫慢煎就可以了。

蒸蘿蔔糕夠健康,但太麻煩,而且滄海一粟,不能淋漓嚼出肝腸的口感,生炒糯米飯亦然。還是用青菜炒最簡單,蒜苗芹菜都夠香,晚冬當令的芥藍梗更妙,廣東人叫「藍度」,粗如兒腿,清甜生脆,和肝腸的綿糯厚重是絕配,而且深綠葉菜能防抑亞硝胺,傳統的青蒜炒臘味和鹹魚炒芥藍,果然深具智慧。

文明進步得太快,生活形態像骰子不停翻轉,體質演化遠遠追不上,我們的味覺還眷戀著古老的肥潤,理智卻急忙避禍求生,在卡路里和膽固醇的撕扯中,年味愈發苦澀無奈。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雞年當令,想起紅紅的雞冠、喔喔的啼聲,默默對台灣有六個祈願……

雞年快到了,雖然雞聲馬蹄的生活節拍,早已被鐘錶機翼所取代,但是屬雞的朋友仍佔全世界十二分之一。雞年當令,想起紅紅的雞冠、喔喔的啼聲,默默對台灣有六個祈願:

第一願是誠信不移。雞最特殊的德性是守信而鳴,即使風雨如晦,仍能守夜守時,雞鳴不已。自從政客帶著雞鳴狗盜之輩,在函谷關夜半學雞叫,誤導城裡的雞一齊叫,於是關門打開,政客得以從容過關,雞也弄得失信似的。希望這些司晨報曉的老實雞,珍惜天性,不受政客愚弄,不再成為有罪惡感的「失晨雞」、「失旦雞」。

第二願是慎重言語。這時代已淹沒在海嘯般的口水聲浪裡,而且翻雲覆雨,倏忽變幻。唐伯虎曾畫過一隻雞,上面題詩道:「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告誡凡是具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持重自愛些,不應輕言狂語,前後矛盾,蠱惑大眾。

第三願是和諧不鬥。雞雖有敢鬥的勇氣,但秉性剛戾、不能合群、隨時找岔打架的「索鬥雞」並不多。所以會在鬥雞場裡弄成羽毛散灑、頷肉濺血,是受到猜妒的挑撥,像兩隻蟋蟀受一根搔癢的草挑弄,雙方咬得齒牙動搖一樣。那些舉起酒杯慶祝勝利的受益者都是下了龐大賭注的挑撥者啊!

但願今後族群不再撕裂,地域血緣不再是怒目相看的理由。即使選舉拚場,遊戲自有遊戲規則,像鬥雞時在頭頸上暗塗黃鼠狼的「狸膏」來嚇倒對方、在羽毛裡暗灑芥粉令對方不敢啄、餵雞時滲入些麻醉藥使牠不覺得痛、或在腳爪上裝金屬暗器並塗芥末等等,凡此耍詭詐求贏,贏了也會加深怨懟與不平。

第四願是司法昌明。司法是社會最後的依賴,司法墮落,國家無望。古時雞群在籬落間走來走去,容易搞混,所以「野父爭雞」的糾紛常常發生。南北朝的傅琰審判一件訴訟,雞究竟屬甲屬乙,爭執不下。傅就問甲:你早上餵雞的飼料是什麼?甲說是粟。又問乙,乙說是碎豆。傅就殺雞剖胃證明是粟,說豆的要賠償。賠償一隻雞是小事,判明誰該賠償乃是司法的大事,司法不死亡,人民才有希望。

第五願是超越自戀。傳說中的山雞是最自戀的,對著一面大鏡子會跳舞不停。在溪水裡照自己的彩羽,終日戀戀不去,竟至目眩而溺入水中。

另外一個有關「家雞野雞」的典故,原來也是在嘲笑自戀的。晉代的庾翼和王羲之在年少時都在書法上出名。長大後庾翼到荊州去了,家鄉的子弟都跟王羲之學書法,庾翼寫信回鄉帶著醋意說:「小兒輩為什麼都厭棄家雞而喜愛野雞呢?等我回家鄉,好好與王羲之比一比!」其實別人進步得快,你不能老停滯在「當年」的自戀心態中。就像台灣的確有過錢淹腳目的榮景,也曾居亞洲四小龍之首,但時潮變化極快,當年是當年,未必一直就是老樣子,口口聲聲「全世界都在注視著台灣」,恐怕太自戀了。自戀並不算罪過,而是容易忽視別人,忽視大環境。自戀不可能有太多收穫,因為你太愛自己,別人就不愛你了。

第六願是富裕安心。吃雞古來便是富家的生活,雞湯是各種病痛不安的補藥。古人更把驅趕雞群回家,比喻為治理百姓的守則:急著趕,雞就驚擾四竄;緩著趕,雞就留滯不前;近著趕,雞就被迫飛起;遠著趕,雞就疏離不理。治理者最要緊是讓雞先吃飽,讓雞安心,有了安心的環境和飽食的優閑,雞的心志安定了,不必去驅趕牠,就是最好驅趕的方法,自然會符合趕雞者的想法,循路進該進的門裡去了。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5/02/07 Google 在不久之前,靜悄悄的推出專門給學者們的搜尋網站,稱為 Google Scholar(學者)http://scholar.google.com/,在專業資料的搜尋上,遠勝於原來的 Google。
網上搜尋,除了少數專業資料庫,基本上是免費的。一般的資料,還沒開始搜尋、搜尋到的結果也不知道合不合用,先要人家付費,恐怕沒人願意。
資料到底值多少錢,要看用的人認為有多大價值,價值越高當然越值錢,由用資料的人付費,或由贊助人付費。Google 的搜尋服務,是全球使用最頻繁的網站,雖然是免費的,其營運費用,卻相當由搜尋的廣告支付。搜尋結果網頁的右側,經常有幾則方塊文字小廣告,連結到廣告主的網站,廣告內容與搜尋主題切合,對搜尋的人是另一種協助。別看不起這只有幾個字的小廣告,它卻給 Google 每年賺進 30 億美元。

Google 當然不會滿足於這「區區」30 億美元,因為廣大群眾的搜尋是鬆散的,營收雖然集少成多,潛能畢竟有限。認真使用資料的大用戶,反而是學者、專家、研究人員,這些人與普羅眾生來比,固然是少數,但他們在資料的花費上卻毫不吝嗇,單在美國每年就有 120 億美元的市場,只是長期被幾家大出版商如 Reed Elsevier 與 Thomson 所把持,大型網路企業像 Yahoo 與 Amazon.com,特別是 Google,莫不想從這個市場分一杯羹。

Google 在不久之前,靜悄悄的推出專門給學者們的搜尋網站,稱為 Google Scholar(學者),在專業資料的搜尋上,遠勝於原來的 Google。哈佛大學生物教授 Daniel Branton,長年利用 Google 來尋找實驗室用的設備,但對每一種市面上設備的評估,卻找不到有用的文獻,自從使用 Goole Scholar 之後,情況大為改善,僅輸入幾個關鍵字,就能在極短的時間搜尋到有用的解答,甚至比哈佛資料庫的搜尋便利有用。這位教授在興奮之餘,說他也不在乎 Google 摻一些廣告進去。教授給 Google Ssholar 的掌聲,正是 Google 需要的,目前 Scholar 裡雖然沒有把廣告,以後極可能加入,而且會收取高價的廣告費。

搜尋網站的一大要件,是搜尋結果的順序排列,搜尋結果不管有幾千、幾萬個,仔細瀏覽的總是前幾個,第二、三十個以後也就多半就不管了,所以用什麼機制把最正確的解答排在前頭,就成了搜尋網站關鍵技術。Yahoo 用了許多人力把資料分類,有相當高的準確度,另有搜尋引擎用簡單的方式,以搜尋主題在網站內出現的次數為排序依據。但在 Google 卻採用反方向的邏輯,哪一個網站在這個主題上被別的網站連結的最多,就排列在前頭,因為被別人指向最多的網站,必然是最受歡迎的網站,既然最受歡迎,內容必定與主題最切合。

Google 的搜尋邏輯雖然在普及搜尋上成功,卻不適用到學術與專業的搜尋上,因為學術與專業上的需要,通常不是指向最多、最受歡迎的網站,所以反指向的邏輯不管用,要用一套衡量學術專業網站的新邏輯。新邏輯有:作者,這篇論文、這本書的作者越出名,學術專業的地位越重;出版者,學術專業的著作,與出版期刊或機構有密切關連,能在國際知名期刊刊出的論文,內容的品質相對提高;別的學術論文引為參考文獻的數目,是另一指標,這與普及版 Google 的反指向類似,引用這篇論文作參考文獻的論文越多,這篇論文自然越有價值。Google Scholar 搜尋到的結果,都是根據這幾項準則來排序的。

Branton 教授與一些學者,雖然對這個學術搜尋引擎給以好評,但認不若其餘的專業資料庫公布資料取得的來源,不知道資料從哪裡取得的,也就無從查考資料是否齊全。夏威夷大學圖書館學教授 Peter Jacob 試圖搜尋全部 PubMed 資料庫裡的醫學研究報告,結果共取得八十七萬筆資料,實際上這個資料庫有一百五十萬筆。Google 解釋說,這個搜尋引擎才上線一個月,希望大家提供意見,同時也繼續增加學術與專業資料內容,供學界便利。

Google Scholar 對所搜尋到的資料做進一步參照,例如搜尋到的論文有參考文獻,如果參考文獻是另一本期刊上的一篇論文、而這篇論文 Google 也找得到,那參考文獻就會連結到文獻的本文,這種連結可以一直連下去。這樣自動連結參考文獻,對研究作者,確實有相當的助益。

與 Google 搶學者專家的,還有 Amazon.com,這家網上書店去年把二十萬本書數位化,推出書內查詢 (Search Inside) 功能,讓讀者用關鍵詞查到含關鍵詞的那一頁,可以繼續閱讀兩頁,然後再查,次數不限。上月又推出 Citations 功能,介紹一本書的時候,列出這本書裡提到別的書的書名,以提到這本書的別的書的書名。Yahoo 也不例外,近來擴大搜尋領域,增加不少學術內容的能見度,否則這些內容必然會在龐大的網上搜尋邏輯中消失。

看樣子這些網上大亨,確實找到了一條新的路徑。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5/02/08英國人是歐洲裡很愛開玩笑也懂得笑趣的族群,問題是這年頭讓人笑不出來的理由逐漸增多,其中最皺眉的一項就是「債台高築要人愁」!

而讓人吃不下飯的是,英國家務負債總值還以「每四分鐘一百萬英鎊(約六千萬元)」的超高速度繼續上升!這種被媒體概稱為「負債文化」的社會現象讓英國人愁到連地方家庭診所都要設置「債務醫生」,讓「愁債到積病」的人可以有地方去「問診」。

歐洲聯盟國家中的家務負債總值,英國向來就當仁不讓,去年初就達到整個歐盟全體總債量的三分之一。用數字來說,當時英國平均人頭負債是十六萬元(以下均以一英鎊約六十元計),比起德國的單頭負債十一萬五千元、法國的七萬五千元、西班牙的五萬五千元、以及少於四萬元的希臘人、義大利人、葡萄牙人與芬蘭人,英國都所向披靡。

每個人平均背債27萬

就在德國人老是省到被人嫌的同時,英國的家務負債值到底是怎樣增加到令人恐怖的地步呢?英國的單國家務負債值,包括信用卡刷用負債與銀行借貸總值去年初就是歐陸國家的兩倍高,總值達到約九兆五千億元的水準!而整個歐洲的該項負債總值也不過約三十兆元,算起來有百分之三十是英國人一頭頂下的。

去年中,該國金融界放出來的報表顯示,英國的平均個人負債持續攀升,已經到歷史新高的平均每人頭欠下了二十七萬元的水準,這之中多因信用卡負債、房貸與透支所積欠,「家庭債山」已經在該國歷史上達到「一兆英鎊」的前所未有高峰,這數字不但等同英國的年度產值,更是拉丁美洲、亞洲與沙哈拉非洲屬地的外債聯合加總。

英國媒體對這種民間「世界超強借貸能力」大加諷刺,說這種民間欠債不但贏過英國政府的借貸額,要比負債荷重超鉅的美國、日本、德國或是義大利政府,英國「不必政府出手」,光靠民間就夠打贏啦!

英格蘭銀行放出警告,這項債務累積還以每年百分之十五的速度繼續前進,比起美國或歐洲鄰國都快很多,如果長期這樣「滾」下去,將是英國財政穩定的一顆「不定時炸彈」,英國家務負債中房貸幾乎達到一百億英鎊的帳面值,平均每家負擔有約四百萬元的房貸壓力,這不但是所有債務中的「主力欠債」,同時也是英國創下歷史新高債的主因。

英國銀行去年一次利息上升就是一碼,每一更動就讓借貸人哀苦到寢食難安。再加上整個去年英國房價飆漲到秋天,在堅持不加入歐元讓傳統英鎊財政與貨幣政策獨立於歐陸下,英國的利率調動幅度與頻率遠比歐陸快速。

除了房貸主力外,英國的信用卡負債也驚人,從一九九○年成人平均負債的四萬三千元之後,也一路攀升到去年的每人頭七萬元之譜。

英國的總信用卡負債,在全國總計發出約六千五百五十萬張信用卡的背景下,去年中就高達三兆兩千一百億元的水準。相對於一九九九年,發卡數量直直上升的百分之五十八,這也是英國個人債台高築的原因。

而為了防止盜簽盜用,英國在去年開始實施信用卡簽名加密碼輸入才能購物的措施,更因提高安全性而增加了信用卡的使用度。

「債務醫生」應運而生

於是「負債英國」不但在老歐盟中獨樹一格,自己國內也因為債台高築的議題而整年紛擾不休,年終時房價開始滑落,更多人開始擔心房價崩盤所帶來的債崩隱憂。在房價還高的去年中三個月小計,就有超過一萬一千人宣告破產,這個數字又破了一九六○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整個負債現象席捲英國當然引發社會問題,不管是政府諮詢機構還是私人理財公司,通年都是債務人的「奪命電話」響不停,問得也千篇一率都是循環債務火燒屁股,該怎樣「理財」才能解決「當務之急」?不但國家理債專線(National Debtline)、商務債務專線(Business Debtline)與消費者信用輔導服務專線等免費諮詢機構老是忙線,連討債公司也抱怨連連,說人難請債難追,因為要追的債務直比兩年前大大上升了百分之七十。

英國國家協會的市民輔導辦公處發言人就對媒體表示,該處全英國分布七百多個據點,總計自一九九八年以來上升了百分之四十四的負債詢問相關案件。一年有高達一百萬件尋求「解債」的諮詢。

英國「愁債」的人實在太多了,愁到無處可去,地方健保診所於是開始出現因為負債過重而需要問診的病人,這些人通常因壓力大而不悅或失眠,有的甚至食不下嚥,有憂鬱傾向,或是已經罹患了憂鬱或躁鬱症。

市民輔導辦公處表示他們會盡力建議負債者提供紓債管道,但是當壓力大到影響健康時,就必須有地方家庭診療所的配合,市民輔導辦公處目前努力推動在英國各地區診療所都可以設置「債務醫生(debt doctors)」,專門用來解決因為負債問題而積壓成病的人,一些地區已經開辦這樣的醫療服務,問題是空間與人手不足,英國醫療協會已經反擊,要在每一個鄉鎮村市的地區診所都設置債務醫生,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妙的是,一些新手醫生自己都欠債得叫苦連天。因為英國大學採收費制,醫學系因教材昂貴收費最高,很多醫學系學生在還沒畢業前,就已經跟銀行負了一屁股債。英國銀行原則上是會看「未來職業」而提供貸款的(歐陸銀行可不一定),醫學院的學生貸款絕對不是問題,問題卻在還錢能力!

英國醫療協會二○○五年初針對一千三百多名「準未來醫生」的最新估計顯示,平均所有年級,每個英國醫學系學生的負債額高達八十萬元;而單以五年級醫學院的學生計,平均負債額則突破了一百一十五萬元,比較前年足足成長了百分之十六,這些英國「準醫生」們還沒畢業就赤字到約兩百萬元不算少見,有人則在問卷中寫下,三百四十多萬元的負債上身逼得他一畢業就「一定要馬上賺到錢」。

而不只醫學院學生,英國大銀行巴克利斯(Barclays)統計去年的大專學院畢業生欠債,平均來說一個學生帶上八十萬元負債畢業,在英國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了」。

去年度英格蘭與威爾斯學生欠債總值就高達八千七百八十億元,比前年度上升了四個百分點,這還是帳面上的「可見欠債」,一般相信加上私人借貸,總值應該比這個數字還高,一些專家因此呼籲政府注意這個現象,因為許多畢業生現在一離開校園,面對的就是「還債恐懼」。

英國市民輔導辦公處呼籲人們必須在「信用」與「債務」的一線之隔站好腳步,否則不單是個人,整體加總起來會是英國社會將來的一個「潛在性災難」。

高債文化年齡往下蔓延

該處建議英國負債人不要再築新債,尤其切記以債養債。第一要務是設法把重要性債務先償還,像是房貸、市民稅、瓦斯水電的欠繳等,有問題一定要問對專家,有些銀行教人以債養債的結果,結果是雪球滾到不可收拾。

像是一對英國夫妻原來只有三十五萬元房貸,卻在誤導下最後滾出了超過兩千三百萬元的負債!這個案例在英國引起廣泛討論,媒體最質疑的是:他們是怎樣讓自己纏進這種萬劫不復的無底洞?清算結果不只是利息高達約百分之三十五,因為遲繳後所產生的罰金與法院訴訟費,連債權人交付討債公司討債的費用都要他們自己償付。

於是在既不會守本又沒有理財概念下,終於闖出這樣的大黑洞!而令英國社會驚嘆的是,這樣的例子不是罕例,討債公司檔案裡頭屢見不鮮。

這樣的「高債文化」也震撼英國下議院。

英國政府已經在修法檢討信用法規,未來將設法在法律上設防信用出借人以不公平的形式條款約束借款人之外,相關簡易法庭或協助借貸人上法院的輔助措施,約束信用貸款的過度廣告等都在修法考慮中,目前英國境內並沒有這樣的法規保護信用卡消費者,唯有舉證「證明自己被詐欺」之外,無法可以討回公道。

英國社會擔心的是,在信用卡競相爭取顧客以及過度鼓動物質慾望的社會形態下,高債文化的年齡已經往下蔓延,看看十六歲到二十四歲之間的年輕消費者是怎樣「先花再想辦法」,三十歲不到就積欠兩三百萬元循環積債的人口逐漸上升,連電視節目都開始出現「負債真人秀」,從恣意消費形態到債台高築以及怎樣拯救都做了系列探討。

美國總統拖馬斯˙傑佛遜(T. Jefferson)所說「在你有錢之前別花錢」的概念,已經是一八二五年的老調了。英國理債專家發現,當下年輕人物慾強,對前途的不確定感讓他們可不是「花費手上所有」,而是「想要擁有就花」,不計成本也不看帳目。

專家奉勸債務人要及早發現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不要等雪球滾到影響呼吸時,再要拯救就怕來不及了。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座落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旁的「院子咖啡」,是一家與唱片行在一起的複合咖啡店,咖啡店和唱片行結合,來自兩家店的創業者在人生中結為夫妻。

風和日麗唱片行原本是查爾斯(卓煜琦)和朋友合資的唱片行,位在台北青田街的地下室,店內收集海外的好唱片,企圖在玫瑰、大眾唱片等通路之外,提供愛樂的人多元而豐富的品味選擇,卻因緣際會在兩年前,吸引當時正在為咖啡店尋覓音樂的雷佩菁。

兩個人不僅擦出愛的火花,也相互激盪出創業的點子。查爾斯除了和院子咖啡合作,也開始尋找全省其他適合又有合作意願的咖啡店當唱片行通路,店內播放查爾斯提供的音樂,並提供目錄和介紹,讓消費者聆聽音樂之後,可以詢問與購買,最多曾找到十家咖啡店與裝置藝術畫廊等。

不過,儘管有咖啡店通路開拓出去,查爾斯一個人要獨撐風和日麗唱片行,仍是辛苦又慘澹,畢竟,非主流音樂的消費者仍很小眾,他只能憑著理想苦撐。

2003年,好友歌手陳綺貞和唱片公司解約,把單曲CD發行交給查爾斯,查爾斯決定不走主流的商業模式,運用他經營出來的咖啡店通路,加上部分區域型唱片行,竟然做出上萬張的佳績,由於不需要龐大的行銷和宣傳費用,因此,利潤竟然比商業發行要好。

查爾斯又簽下活潑又俏皮的「自然捲」,開始從無到有企劃一張音樂,做出一張從封面、主題企劃到音樂都具備專業水準的作品。「獨立製作不表示可以潦草粗糙,獨立代表的是小眾,我們的品質要好到大眾都喜歡。」查爾斯說,自然捲的第一張作品已銷售3,000張,同時也有香港、大陸來洽談代理發行。

為了對抗資本門檻大的主流宣傳模式,「自然捲」走另類的宣傳管道,到查爾斯串聯的咖啡店網絡巡迴演唱。有趣的是,這時候音樂反過來為咖啡店注入新活力。

實際上,院子咖啡的所在地段流動客不多,加上沒有創業準備金,雷佩菁創業的第一年當中,營收非常不穩定。在「自然捲」巡迴演唱之際,她利用機會邀請店內顧客來參加,同時也宣傳活動,果然帶動不少新客源,也鞏固既有的老客人,營收逐漸穩定。去年2月,風和日麗唱片行為節省租金,搬入院子咖啡,兩個人相互支援。

「我們的社會太熟悉連鎖店,卻不懂得欣賞個性化小店的獨特性。」兩個人感嘆的說。不管是查爾斯做音樂,或者是雷佩菁經營咖啡店,他們沒想過自己是「創造偉大的事業」,只是想要實踐自己的夢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對雷佩菁來說,創作不是純藝術,而是落實在生活的細節,從咖啡、飲料、甜點、餅乾,到店內的布置、設計、桌飾、音樂等,點滴累積起來,就是文化深度與生活美學,在無形中可以流露出經營者的巧思。

為了創業,查爾斯學會財務規劃與計算。他們不給自己描繪遙遠的未來美景,卻積極活在當下,查爾斯接下來要推出第二個簽約的藝人「929民謠團體」作品,院子咖啡則要推出手工筆記書,嘗試做出生活用品,打造品牌風格和味道。

【2005/02/05 經濟日報】

院子咖啡    台北市大安區 建國南路二段193號 - 02-2707-8648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是「推理年」,眾家出版社鎖定歐、美、日系推理小說,將陸續引介。
熟悉神探福爾摩斯的推理迷,最近盯上了剛出版的《半七捕物帳》系列小說,想看看「江戶時代的福爾摩斯」如何辦案。

《半七捕物帳》系列小說是以江戶時代捕吏半七探案故事為題材,由日本著名歌舞伎劇作家、小說家岡本綺堂創作。岡本在三○年代結識花甲老人半七,閒來相約講古,聊到興頭上,岡本從聽來的故事得到靈感,寫出《半七捕物帳》系列小說。

「捕物帳」是以江戶時期為背景而發展成形的偵探小說。半七則是捕物帳的始祖。岡本從45歲提筆寫就第一篇〈阿文的魂魄〉,直到67歲過世前,留下196篇劇本、68篇《半七捕物帳》作品,及眾多怪談小說和江戶風格人情小說。

遠流出版公司新近推出的《半七捕物帳》系列小說,由生長於高雄的日籍譯者茂呂美耶策畫、翻譯,並有當年初版時三谷一馬的插畫配圖。

現居日本的茂呂美耶接受越洋專訪時,對岡本綺堂推崇備至。她說,岡本阿公作品的特色是呈現江戶時代的社會風貌和民情習俗,「雖然距今相隔了數百年,很多民間習俗在現代生活裡還可以看到。」而江戶時代沒有汽車、電話、電腦等現代工具,法醫學知識貧乏,全賴人力、直覺和推理找出真兇的辦案手法,使「捕物帳」的精采之處,集中在捕吏的敏銳和才幹。也因為如此,這種風格的小說人情味濃厚,歷久不衰。

茂呂美耶二十歲就迷上《半七捕物帳》,當時她懷孕在身,閒來沒事到圖書館借書回來看,而看上了癮,一直想翻成中文。她說,到現在日本還有很多出版社印行岡本的作品,許多推理作家到一個年紀時也會開始寫捕物帳,「但大多數人都模仿岡本,參考《半七捕物帳》,因為將推理和時代感融合為一的,岡本是第一人。」她指出,現在的捕物帳,除了以捕吏,即是刑警為主角,還發展出以法官為主的故事,「就像中國的包公一樣」。

年輕時,茂呂美耶閱讀《半七捕物帳》,著重故事情節的推演,現在重新讀來,對書中所描述的民情風俗和現代社會有何異同,更感興趣,「很多課本不教的東西,或有趣的掌故、野史,都在書中看到。」

目前專事策畫和翻譯工作的茂呂美耶,也是暢銷書《陰陽師》的譯者。她穿梭遊走在不同的歷史時空,重新學習和省思日本歷史。茂呂美耶說,夢枕貘和岡本一個寫平安時期、一個寫江戶時代,文風也不同,平安太遙遠,有陌生感,江戶的遺風還可見,而且岡本的文字半文言半白話,譯寫時可以加上一點時代感,「《半七捕物帳》可說是連結江戶、明治和現代東京的唯一橋梁。」

終於看到自己喜歡的作品以中文印製,不只是她,連八十三歲的三谷一馬都欣喜不已,「三谷阿公說中文版比日文版還好」。

在半七系列陸續出版之際,岡本的怪談小說也將與台灣讀者見面了。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大約是在好幾年後,我才發現母親堅持親自做年菜是為了守護家庭價值,或者,更貼切的說法是,掩飾人丁蕭條的事實。
在一道又一道菜,繁複的料理程序中,產生了熱鬧的假象,廚房裡蒸騰的水氣、油煙,流理台上尚待清洗處理的雞鴨魚肉,旋轉不停的抽油煙機,碰撞的鍋鏟,共構了熱鬧和樂的家庭一景,彷彿父親還在,祖母還在。

家人的感情不好,偏偏父母兩方都來自傳統大家庭,大到婚喪喜慶小到日常作息都有一套禮儀系統,怪異的是,他們從不講解這些行為符號所代表的意涵,傳承下來的忌諱使得逢年過節成了試煉,像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闖過十八銅人陣下山,或是在戰場上提槍快跑越過地雷區的士兵,憑藉的大多都還是運氣。過年顯然是最艱難的挑戰,因為它長達五天,計較一點的話,從除夕到元宵,可以延長到十五天半,在半個月的時間裡,家人累積不滿卻又必須按捺脾氣,到最後簡直都是七竅生煙卻勉強撐起一張猙獰的笑臉。

每年都無法避免的劫難,早在除夕時已種下惡因,家裡的年菜菜單以吉祥為依據,例如煨長年菜,苦澀鹹,只有父親肯吃,諷刺的是,他命短早逝。以此為理由,我抗拒吃長年菜,母親說我乖戾,硬是夾一片到我碗裡,我對味道特別敏感,總覺得長年菜躺在碗裡,就算不吃,也把怪味染到飯上,每一口都成了折磨,滿滿一碗都是悶了一晚的委屈。

不清楚是哪一年的過年,我忍不住開口嫌苦。

「苦成這樣還長什麼年?」我悶哼一聲,嫌棄地說。

「活著本來就很苦。」母親頭也不抬說出這句話。

當時家裡的經濟狀況很糟,躲債比吃飯還頻繁,搬了許多次家,到後來,家人已經習慣不把行李打開,方便債主追上門時可以連夜落跑。母親是個女強人,她帶著一家人度過困境,為了錢而奔波忙碌,經年累月後鍛鍊出強悍的意志,如長在峭壁上絕處逢生的松枝,也因此,她有了廚房豁免權,在我幼年的記憶裡,年菜一向不是母親的職責,直到祖母與父親相繼過世,她才為了準備年菜進了廚房。

母親的女強人形象太巨大,彷彿人世間沒有任何事可以難倒她,儘管做菜是門大學問,仍然沒有人懷疑她的能力。她生平第一次準備的年菜也令我印象深刻,我保證沒有人能複製類似的味道,因為,那是無法形容的難吃。



像是一趟驚異之旅,煨長年菜就別提了,滷蛋酸,且酸得嗆人,紅燒蹄膀在令人睜不開眼的鹹味中還帶著詭異的甜,裡邊的肉沒熟,切開便淌血,魚皮黏鍋,魚肉碎散,上頭滿是鍋鏟翻攪時留下的傷口,個個深可見骨。

唯獨只有這時候我會慶幸「年年有餘」這習俗使我免於吃魚。

母親的年菜令我陷入沈思,這些落入母親手上的小動物若非生前造了孽,這種又煎又炸、左戳右刺,再輔以生化戰似的過量調味料大毒殺,是否也算是鞭屍?我看著樣貌難辨的不知名的魚的白濁眼珠,它微張的口裡還看得見細小的牙,上面沾滿嘗不出是番茄醬還是辣椒醬的鮮紅醬汁,像唾了一口血在瓷盤上。

為了面子,母親比我勇敢,她至少多嘗了兩口才放棄,年菜幾乎原封不動被收入冰箱,從初一到初五,冰箱被年菜佔領,沒有人敢出口挑戰,他們也絲毫沒有撤退的跡象,只在冰冷的環境中散失水氣而萎縮乾扁。

據我的推測,母親是在初五之後才承認失敗,她偷偷將其中幾樣菜塞入微波爐加熱,左顧右盼後嘗了幾口。我聽見劇烈的咳嗽聲而走進廚房察看,只見母親急忙在半夜裡提著一大包垃圾出門,只留下廚房裡盤旋不去的酸辣臊腥。

第一次的失敗並沒有給母親帶來挫敗,第二年她還是決定要自己做年菜。不知道從哪裡接收到錯誤訊息,她說客家菜口味重,可以掩飾拙劣的烹飪技術,於是那一年我嘗到了咬不動的客家小炒,裡邊的魷魚沒有泡開,芹菜太老,纖維粗大,以及因為太酸而完全沒有薑味的薑絲炒大腸。

上一次當是沒經驗,上第二次當是笨。到了第三年,預料到圍爐仍然是藉由人口來清理受盡慘烈凌虐的動物屍體,我決定自立自強,瞞著母親自己上超市買了火鍋料,既然是年菜,當然要豪華,香菇、魷魚、金華火腿為湯底,加入檸檬葉與香茅草提味去腥,海參過油後跟著鮑魚、干貝一起下鍋,湯滾再放入帝王蟹,湯口鮮甜氣味清香,該是一鍋好菜。

母親抱怨我額外煮了這麼一大鍋,才兩個人怎麼吃得完,卻又棄自己的傑作於不顧,爭著吃帝王蟹。原本這該是個完美的除夕,直到我起身接了一通拜年的電話。

電話還未講完,我便聞到了一股刺鼻的腥味從我身後傳來,我轉身搜尋味道的來源,深恐母親又虐殺了什麼小動物,沒想到腥味居然來自我的火鍋。

我急忙掛斷電話走向餐桌,怎麼搞的,海鮮火鍋傳出肉類的腥味,我轉頭看母親,她假裝若無其事地看著電視。

「媽,你加了什麼?」

「鵝油。這樣才有味道。」她夾起一片長年菜到我碗裡,試圖轉移話題,說:「吃一片長年菜吧,吃了長命百歲。」



鵝油似乎引出了海鮮的腥味,火鍋成了滾著腐魚的熱海,帝王蟹連殼帶肉都散發著臊味,海鮮鍋成了地獄鍋,像冒著沼氣的死水。

接下來的時間裡,我與母親分坐餐桌兩頭,摀著鼻子,望著難以下嚥的年菜,彼此沒有交談,電視節目吵雜做作,矯情刺耳的應景歌曲歡唱聲從電視機裡流竄到餐桌上,使得冷清的餐桌更冷清。

大約是在好幾年後,我才發現母親堅持親自做年菜是為了守護家庭價值,或者,更貼切的說法是,掩飾人丁蕭條的事實。在一道又一道菜,繁複的料理程序中,產生了熱鬧的假象,廚房裡蒸騰的水氣、油煙,流理台上尚待清洗處理的雞鴨魚肉,旋轉不停的抽油煙機,碰撞的鍋鏟,共構了熱鬧和樂的家庭一景,彷彿父親還在,祖母還在,大家正在裡外忙著打掃或貼春聯,儘管感情不好,時常爭吵,至少待會坐在餐桌前,大家都會假裝客氣,和善多禮,彌補一整年互相殘害所留下的傷痕。

這些菜最終還是擺到冷清的餐桌上,且因為難以下嚥而更顯冷清,母親總多擺兩副碗筷在桌上,一副給父親,一副給祖母,過去幾乎天天吵架的這三人,因為陰陽兩隔而終於可以和平共處於一室,也能安靜地吃頓飯了。儘管我知道祖母一定會嫌棄母親的手藝,說起做人媳婦的基本守則,父親也會延續生前的自怨自艾,每一口飯都拖著一長串的疾病論述,接著母親會說她才是這個家裡最辛苦的人,說她並不是愛抱怨,而是她的委屈從去年初六後講到現在都還講不完,最後他們會一起將矛頭指向我,說我才是這個家裡的廢人,英文系畢業也不去開個兒童美語,一事無成寫什麼小說,還不如舅媽的三嬸的小叔的表哥的兒子專營人蛇集團有出息,於是不歡而散,各自把自己鎖在房裡,賭氣到過完年都不肯說話。

然而,我知道那兩副碗筷並不是裝飾品,母親的年菜再怎麼難吃,最終一家人還是會回到這餐桌上,畢竟這是屬於一家人的年菜,生者或死者皆無他處可去,就算是互相嫌棄,也是一種變形的取暖,在橫著一鍋苦澀的煨長年菜的餐桌上。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5/02/05展出時間/94年2月15日~2月20日

展出地點/

●台北世貿一館(國際書區、綜合書區、專業主題區、雜誌區)

●世貿二館(漫畫、青少年讀物)

●世貿三館(童書區)

展覽開放時間/

●專業人士參觀日

一館、三館(2月15日10:00-18:00 & 2月16日10:00-13:00)

●一般民眾參觀日

一館、三館(2月16日13:00-20:00,2月17~20日1000-20:00)

二館漫畫區(2月15日10:00-18:00,2月16~20日10:00-20:00)

門票售價/

單日券全票100元,優待票80元;通行券全票180元,優待票150元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