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家馮內果十一日在紐約過世,享壽八十四。他的小說掌握戰爭的荒謬本質,並以黑色幽默手法諷刺科學進步的意義,代表作包括「第五號屠宰場」和「貓的搖籃」。

他的妻子克莉門茲說,馮內果幾周前在曼哈頓家中摔了一跤,傷到腦部。馮內果的代表作「第五號屠宰場」出版於於一九六九年,儘管從商業角度來看他堪稱功成名就,他一生卻始終為憂慮症所苦,曾於一九八四年以酒吞服安眠藥企圖自殺未遂,事後還自嘲把自殺這檔事給搞砸了。

馮內果也寫過劇本和評論,但成為美國反文化經典的是他的十四本小說。馮內果本人也成為文壇偶像,一九六○和一九七○年代的美國學生特別受其影響。

以小說聞名於世的馮內果,一九二二年出生,屬於第四代的德國移民。第二次世界大戰從軍前,馮內果就讀於康乃爾大學化學系。他身為德裔美國人,到歐洲戰場和德軍廝殺,被俘後關在德勒斯登。盟軍轟炸德勒斯登造成十餘萬平民死亡,他目睹實況,這段經歷成為他人生的轉捩點。

「第五號屠宰場」以越戰為背景,描述種族、文化和社會衝突,小說當中的「so it goes」(事情就是這樣),形容主角不知道所有發生的事何時會再看見一次,但他知道事情就是這樣。這句話成為反戰人士的標語。

馮內果的作品在台灣頗受歡迎,台灣出版了他的作品中譯本廿多冊,包括代表作「第五號屠宰場」、「沒有國家的人」等等,多半由麥田出版公司發行。

【2007/04/13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