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8 04:01 am
「這棵龍眼樹是多久前種的?」

最近前往鄉下旅行,邂逅龍眼樹,尤其是老欉的,都會提出如此的內容,探問當地人。

龍眼有很多種,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為粉殼仔,果實表皮果粉多於其他品種,因而如是稱呼。此外還有紅殼仔、新殼仔、蓮葉仔等,都是近二、三十年來,從外地引進,多樣化的結果。以後吃龍眼時,不妨先細看,從果實的大小、枝葉的柔軟長短,不難觀察出品系身分。

但為何還要特別詢問呢?原來,我想要尋找昔時的土龍眼。假如這棵樹是七○年代以前種的,約略可判斷,八成就是了。

再者,土龍眼不若其他龍眼品種,偏向集約栽種,若看到樹皮老皺斑駁,駝背孤身,乏人照料者,應該也不難判斷。又或者,若能採集到果實,上面無果粉,明明成熟了,卻是營養不良的樣子,機會又更大了。

現在採集約的龍眼樹,不只引進果粒大的新種,多半還會定期施肥灌溉,培養相當數量枝條強健的結果母枝,促進果實肥大。此外,龍眼易招惹病蟲害,儘管對果粒無大礙,還是得噴藥一二回。

這些都不會在土龍眼身上發生,但從收成販售的角度,土龍眼已經是過氣的物種。採收麻煩,亦乏人購買,果農多半任其荒涼,果粒隨興熟落。若不信,遇到土龍眼結果時,何妨探問農家主人,是否可以摘食?

他們多半會爽快地應允,隨便你採摘。緊接著,你開始拎著扶梯和竹竿,辛苦地擷取。土龍眼樹多半高大,蟲多果粒小,肉薄少汁。主人還真搞不懂,花那麼多體力,浪費在此有何好處?

再者,摘下時,仔細檢視,果實常有煤煙病的黑斑,或屢屢看到白色的介殼蟲在枝條上活動。甚而,剝開果皮蒂頭處,赫然爬出一尾細瘦如蛆的蛾類小蟲。這是過去吃土龍眼時最常驚見的,也因此過去吃龍眼總是小心,總要先三番兩次的檢查。

其實,這些都無妨。反過來思考,它們的出現也意味著,這株龍眼並未使用藥物噴灑,屬於粗放。而且土龍眼雖然麻煩多,其濃度高甜,清香迷人,光是這點就教人再怎麼勞神費心,都值得去摘食了。

【2009/09/08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砂山 的頭像
    砂山

    砂之椅子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