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在洛杉磯出差時,我在交通高峰時間叫了一輛優步(Uber)橫穿市區。我知道這這段路會很長,於是做好了交出60或70美元的準備。
結果,這款應用給出了一個讓我瞠目結舌的價格:16美元。
在「千禧一代生活方式補貼」(Millennial Lifestyle Subsidy)的黃金時代,這樣的經歷很常見。我喜歡這麼稱呼這個大約從2012年到2020年初的時期,當時,大城市二三十歲年輕人的許多日常活動都都被矽谷的風險資本家暗中包攬。
多年來,這些補貼讓我們可以花著香蕉共和國(Banana Republic)的預算,過著巴黎世家(Balenciaga)的生活。我們集體乘坐了成百上千萬次廉價的優步和Lyft,像小資貴族一樣穿梭於各個地方,同時與這些公司的投資者們分攤帳單。我們利用MoviePass的9.95美元包月的電影票優惠,讓該公司陷入破產。我們參加了太多有補貼的動感單車課程,ClassPass被迫取消了99美元的無限包月計劃。我們的墓地裡滿是送餐初創公司的屍體——Maple、Sprig、SpoonRocket、Munchery——只因為我們接受了他們提供的低價美食。
當MoviePass允許訂閱者以每月10美元的價格每天一次在影院觀看電影時,它不堪重負。
這些公司的投資者並不是打算為我們的頹廢提供資金。他們只是想令自己的初創企業獲得一些影響力,所有這些公司都需要迅速吸引客戶,以確立市場優勢地位,排擠競爭對手,並證明自己不斷飆升的估值是合理的。因此,他們向這些公司注入大量現金,而這些現金往往以人為壓低價格和慷慨的獎勵形式傳遞給用戶。
如今,用戶們終於注意到他們的奢侈習慣其實也帶著奢侈品的價簽——這可能是因為補貼在消失,也可能只是大流行尾聲的一次需求大漲。
「今天我從中城打優步到甘迺迪機場,車費跟JFK飛SFO的機票一樣貴,」福特風投孵化器副總裁桑尼·馬德拉(Sunny Madra)近日發推說,並隨附一張收據的截圖,顯示他打車去機場用了將近250美元。
「Airbnb太黑了,」另一位推特用戶抱怨道。「誰要花500美元在一間公寓裡住兩晚,300美元能住酒店了,有泳池、客房服務、免費早餐和每天打掃清潔。太扯了吧。」
有的公司幾年前就已經開始勒緊褲腰帶。但是大流行的到來似乎徹底結束了這些便宜事。據樂天情報(Rakuten Intelligence)的統計,打優步和Lyft的車費比一年前平均高出了40%以上,像DoorDash和Grubhub這樣的送餐應用的費用過去一年在穩步上升。據Airbnb的財務報備文件,和去年同期相比,租住一間Airbnb的日均費用在2021年第一季度上漲了35%。
部分原因是這些服務的需求猛增,各企業原本需要爭奪顧客,現在卻是客人多到應付不過來。優步和Lyft面臨司機短缺的問題,Airbnb的房費標準反映了夏季短假需求的上升以及房源的短缺。
上個月,洛杉磯國際機場的旅客在機場接送點等待他們叫的車。
在過去,公司可能需要拿出促銷或補貼來避免顧客被價簽嚇到,轉而去惠顧別的商家。但現在,他們把補貼轉移到了提供服務的一方——比如優步近日設立了2.5億美元的「駕駛員激勵」基金——有的乾脆取消了補貼。
我得承認,這些年來我興高采烈地參與了這種補貼經濟。(我的同事卡拉·斯威舍對此有個難忘的表述,叫作「千禧一代輔助生活」。)Washio會把我的衣服洗乾淨送上門,Homejoy打掃我的房間,Luxe會幫我把車停好——這些初創公司都承諾提供廉價的、革命性的按需服務,然後在無法盈利後關張。我甚至通過一個拿到風投的初創公司Beepi買了一輛二手車,提供全程白手套服務和低得莫名其妙的價格,他們會把車送到你家門口,車上貼著一朵大禮花,跟電視廣告裡一樣。(不出意外地,Beepi於2017年倒閉,燒了1.5億美元風投。)
這些補貼對投資者來說並不總是以失敗告終。一些風投支持的公司,如優步和DoorDash,已經能夠堅持到首次公開募股,兌現他們的承諾,即投資者最終會看到他們的資金回報。其他公司則被收購或能夠成功提高價格而沒有嚇跑用戶。
優步在上市前籌集了近200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可能是投資者補貼服務的最著名例子。據BuzzFeed新聞報導,在2015年的一段時間裡,僅在舊金山,該公司每週就要燒掉100萬美元的司機和騎手獎勵。
但最明顯的轉向盈利能力的例子可能是電動滑板車業務。
還記得滑板車嗎?在大流行之前,在美國主要城市的人行道上總有它的身影。它們起步如此迅速的部分原因是價格低得離譜。Bird是最大的滑板車初創公司,起始價為1美元,之後每分鐘15美分。對於短途旅行,租用滑板車通常比乘坐公車便宜。
但這些費用完全遠離Bird滑板車的真實成本。滑板車經常壞,需要不斷更換,該公司燒錢只是為了維持服務。根據最近的一份投資者報告,截至2019年,Bird每收10美元的使用費就會虧損9.66美元。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而且只有依靠極其有耐心的投資者的矽谷初創公司才有可能承受這種持續損失。(想像一家熟食店的原料成本為19.66美元的三明治售價為10美元,然後想像這家熟食店能持續多久。)
與大流行相關的損失,加上實現利潤的壓力,迫使Bird易轍改弦。它提高了價格——在一些城市,一輛Bird現在每分鐘售價1美元42美分——製造了更耐用的滑板車並改進了滑板車管理系統。在2020年下半年,該公司每收10美元就能賺取1.43美元的利潤。
大約兩年前,聖地亞哥Mission Beach地區的滑板車熱潮。
作為一個喜歡便宜貨的城市千禧一代,我可以——而且經常會——為這些補貼的消失感到可惜。我樂於聽說有人發現比我找到的還要好的優惠。(蘭詹·羅伊[Ranjan Roy]的文章《DoorDash與披薩店套利》[DoorDash and Pizza Arbitrage]寫道,DoorDash以16美元的價格出售他朋友的餐廳的披薩,同時付給該餐廳24美元,當他意識到這件事的時候,他開始在該餐廳下單數十個披薩,同時將8美元的差價收入囊中,是這類事情中的一個經典。)
但這些投資者也沒什錯,他們只是希望他們的公司盈利。而且,在更廣泛的層面上,與向富裕的城市居民提供折扣相比,找到更有效的利用資本的方法可能更好。
早在2018年我就寫過,整個經濟開始變得像MoviePass——這是一項訂閱服務,它以9.95美元的固定訂閱費提供每日電影票,這種優惠令人無法抗拒,也是幾乎無利可圖的,決定了它必然走向衰落。我認為,像MoviePass這樣的公司正試圖挑戰自然法則,認為如果他們通過這些商業模式實現了巨大的規模,他們在未來的某個時候的盈利將能夠一觸即發。(這種哲學或多或少是由亞馬遜發明的,現在在科技圈中被稱為「閃電規模化」。)
市場上仍然存在大量不合理的現象,一些初創企業仍在燒巨額資金以尋求增長。但隨著這些公司的成熟,他們似乎發現了財務紀律的好處。優步在2021年第一季度僅虧損了1.08億美元——這一變化部分歸因於其自動駕駛部門的出售,這是一個巨大的改善,不管你信不信,優步在去年同期虧損30億美元。優步和Lyft都承諾今年在調整後實現盈利。Bird的主要電動滑板車競爭對手Lime去年實現了首次季度盈利,而Bird——最近以23億美元的估值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申請上市——預計未來幾年的經濟狀況會更好。
利潤對投資者來說當然是好事。雖然為我們的奢侈行為支付無補貼的價格很痛苦,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在高峰時間請專車司機接送你穿越洛杉磯,如果該交易中的每個人都得到了公平的補償,那麼費用就應該不止於16美元。請人打掃房子、洗衣服或送晚餐應是一種奢侈,假如這其中沒有剝削。不算富有的人不再能夠輕鬆享受一些高端服務,這樣的變化似乎令人擔憂,但這也許是進步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