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義大利餐廳的義大利麵菜單裡,竟出現台南復興醬園的榨菜,以及香港半島酒店的XO醬,創意義大利麵讓饕客的眼睛為之一亮。(請注意,是眼睛為之一亮,舌頭會不會彈跳起來,可不一定喲!)

在飛碟電台中向聽眾朋友推薦大安路上「JACK」的麻辣牛肉義大利麵,名嘴趙少康立即回報我,在安和路上有一家「Forchetta」有賣榨菜雞肉義大利麵,並透露這家餐廳日前才被某八卦周刊評選為台灣百大餐廳之一,並獲得一顆星的評價。「他的披薩與牛頰都很棒,菜單裡有一道特別強調是使用台南復興醬園榨菜的義大利麵,看起來應該不錯。」聽起來的確很誘人,當天晚上便直接殺去。

菜單的選項極為有限,連續點了兩道菜,服務生都說賣完了,那披薩呢?「不是每天都有,主廚今天沒有做。」總該有免費供應的麵包吧!「我們有好吃的西班牙農夫麵包,每份120元。」無論如何,至少順利點到330元的榨菜嫩雞義大利麵。

榨菜嫩雞義大利麵上桌,切成粗條的榨菜與切成塊狀的雞肉似乎無法與義大利天使絲取得協調,雖然天使絲的彈性不錯,不過榨菜的味道不但沒有附著在麵條上,咬起來似乎還帶著一股沒炒過的生味,復興醬園榨菜的的鹹甘鮮與透脆香完全被埋沒了。

其實料理榨菜有技巧,一是先泡水去除鹹味,但得小心泡過頭就沒了風味;二是榨菜下鍋前得擠乾水 份,口感才會爽脆;三是起油鍋翻炒榨菜,必須以聞到香味為準,千萬不能加水,否則榨菜變爛菜,以上的標準同樣適用於炒鹹菜。有了創意,少了技巧,有如臨門缺一腳,令人扼腕。

同樣也在安和路上,才開張不久的Tom’sPasta,有一道號稱使用香港半島酒店XO醬的義大利麵(380元),引起我的注意。

XO醬就是瑤柱醬,在台灣的香港或廣東餐廳裡非常普遍,超市裡也買得到,而XO醬的起源地正是香港半島酒店。2年前曾赴半島酒店採訪XO醬,嘉麟樓主廚表示XO醬發明於1986年,是以辣椒膏做為基礎,製作技巧是用花生油以文火慢慢炸出瑤柱(曬乾的干貝)、指天椒、蝦籽、雲南火腿、蒜頭、干蔥、蝦米的香氣,光是炸,就得花上1個多小時。

主廚透露:「半島酒店XO醬好在整瓶都是瑤柱絲,比比看別家的則以蝦米為主,滋味當然大大不同嘍!」因此半島XO醬在香港每瓶就要賣港幣260元,過海來台的身價更高達1080元。

完整又大粒的北海道大干貝在義大利麵裡,搶盡了半島XO醬的風頭,瑤柱配干貝,一乾一鮮,想法不錯,雖然很難發現半島酒店的XO醬的蹤影,不過麵條入口後,微辣的勁道慢慢發作,海味逐漸明顯,XO醬牽引出義大利麵的香港味。然而暗地裡埋怨主廚下手仍嫌不夠大方,好不容易才咬到幾條瑤柱絲,心中大喜,今天的我,運氣還是不錯的啦!

■相關資訊:

★台南復興醬園台南總店/06-2134921;台北分店/02-27266999

★半島酒店在台精品店/台北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A4館B2/02-27239225

★TOM’S PASTA/台北市安和路2段59巷12號/02-27038220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國會舉行聽証會調查批評者稱為“美國骯臟的秘密”的案件──屠殺馬匹,將馬肉輸往國外。“這就好像吃貓或者狗”,美國馬匹居所組織(Jerry Finch)主席芬奇表示。“在美國我們不這麼做。”(chinesenewsnet.com)

據ABC報道,但是在歐洲和日本很多人喜歡吃馬肉。芬奇估計,美國每天大約宰殺400匹馬,將肉出口到食用馬的國家地區。根據民意調查,大約80%的美國人反對為了食物而屠殺馬匹,部分原因是因為馬是美國傳統的象征之一。(chinesenewsnet.com)

2006年,美國最受歡迎的一則新聞即是巴巴若(Barbaro)的受傷事件,巴巴若是肯塔基的一祇冠軍馬。美國兒童書裡有許多關於馬的故事,西部電影裡也有許多拯救馬匹的場景。(chinesenewsnet.com)

目前,美國有3個馬匹屠殺場,其中2個在德州,另外一個在伊利諾伊斯州。國會目前正在考慮立法關閉這些屠宰廠,禁止向外國輸出馬肉。25日,國會能源及商業委員會成員將聽取馬匹愛好者,其中包括將屠宰馬匹稱為美國“骯臟小秘密”的美國能源巨頭皮肯斯(T. Boone Pickens),以及為屠宰場工作的游說者的發言。(chinesenewsnet.com)

美國國會多數派領袖波訥(John Boehner)表示,國會將在9月就此議題進行投票。芬奇表示,“我們已經為此事斗爭了5年,這次我們自信,一定能夠成功。”(chinesenewsnet.com)



2006年,美國最受歡迎的一則新聞即是巴巴若(Barbaro)的受傷事件,巴巴若是肯塔基的一祇冠軍馬。美國兒童書裡有許多關於馬的故事,西部電影裡也有許多拯救馬匹的場景。
(chinesenewsnet.com)

(chinesenewsnet.com)

據英國BBC報道,到拍賣場競標馬匹的人,大略的來區分,有兩種,一種是來自拯救馬匹的組織和團體,另外一種是馬匹專業屠宰商--甚至連大部份美國人都不知道美國居然也有此一行業。許多馬是從賽馬場上淘汰下來的(chinesenewsnet.com)

每一年,美國境內有大約七萬匹被賽馬場、農場等地方淘汰下來的年老體弱的馴馬,還有從野外捕抓而來的野馬,通過這種拍賣方式,以平均每一匹馬大約不到二十美元的價格,大批的賣給專業馬匹屠宰商,送進了德克薩斯州的屠宰場。(chinesenewsnet.com)

由於美國人本身沒有食用馬肉的習慣,因此這些馬肉基本上都是外銷到將其視為珍饈美味的法國、比利時以及意大利等歐洲大陸國家。 (chinesenewsnet.com)

在美國媒體大量報導這個消息之後,美國參議院現在正在擬定嚴格的法律,打算禁止這個每年外銷金額大約四千一百萬美元的行業。贊成通過這個法律的人士說,美國的文化就是不會吃狗肉,不會吃貓肉,也不會吃馬肉。 (chinesenewsnet.com)

但是反對立法的人士則說,反正馬兒受重傷或者是年老體衰的時候,人們都讓馬兒安樂死,他們現在不過是充分發揮馬兒的利用價值。雖然雙方似乎都是言之有理,但是照目前的情況看來,保護馬兒的組織和團體,起碼現在是佔了上風。 (chinesenewsnet.com)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2002年,一匹1986年肯塔基州大賽馬會的冠軍馬費迪南(Ferdinand)在日本一家屠宰場被結束生命。這個消息給美國反屠馬運動火上澆油,讓兩家比利時屠宰場不得不聘請律師和游說團為自己爭取生存空間。“我們面臨了一個公關問題,”德克薩斯州一家屠馬場的經理奧利弗﹒凱姆塞克 (Olivier Kemsek)說道。(chinesenewsnet.com)

美國聯邦法律並不禁止吃馬肉,但美國國內已不再銷售馬肉供人食用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肉類短缺,美國曾有馬肉銷售,但戰後對馬肉需求的衰退使國內市場幾乎停頓,祇有麻塞諸塞州劍橋市的哈佛教授俱樂部(Harvard Faculty Club)裡還有馬肉出現在功能表上﹔直到1983年,廚師再也得不到新鮮馬肉,而祇有冰凍馬肉,於是就把這道菜取消了。(chinesenewsnet.com)

負責檢查馬肉出口的美國農業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表示,2004年美國共屠宰了58,736匹馬供人食用,向歐盟、日本、墨西哥和瑞士出口了1,360萬磅馬肉制品。10年前,美國約有12家屠馬場從事馬肉出口,現在隨著需求的下降,祇剩下德克薩斯州和伊利諾斯州的兩家。(chinesenewsnet.com)

33歲的凱姆塞克已是這個從事馬肉生意家族的第三代了,他在新西蘭和羅馬尼亞都有屠馬場,但最喜歡的還是美國的夸特馬。美國馬能吃到充足的牧草,使其肉質鮮美,凱姆塞克說道。(chinesenewsnet.com)



2004年美國共屠宰了58,736匹馬供人食用,向歐盟、日本、墨西哥和瑞士出口了1,360萬磅馬肉制品。10年前,美國約有12家屠馬場從事馬肉出口,現在隨著需求的下降,祇剩下德克薩斯州和伊利諾斯州的兩家。
(chinesenewsnet.com)

90年代,凱姆塞克一直生活在德克薩斯州的考弗曼,打理家族在美國的屠馬場。他喜歡這個靠近達拉斯市僅有6,700人的牧區小鎮。“每個人都向我揮手致意,叫我的名字,我過著美國牛仔的生活。”(chinesenewsnet.com)

反對屠馬的人一直把馬肉描繪成外國富人口中的美味,令人聯想起達觀顯貴在巴黎餐廳就著香檳酒和水晶杯享用馬肉的情景。但其實馬肉制品更多地還是作為尼古拉 ﹒肖賓(Nicole Chaupin)這樣的平民百姓的日常食品,他要了一份達魯因剛做好的美式馬肉餅。“味道不錯,而且健康,”肖賓這樣評價道,馬肉比牛肉更紅嫩一些,也更有味道。(chinesenewsnet.com)

從歷史來看,吃馬肉在歐洲意味著貧窮和絕望。這一傳統起源於1807年拿破侖的軍隊在波蘭與俄國人的艾羅戰役(Battle of Eylau),當時部隊彈盡糧絕,祇能宰馬果腹。馬肉也幫歐洲人度過了兩次世界大戰的艱難歲月。(chinesenewsnet.com)

由於馬肉含有豐富的鐵,且脂肪含量低,現在歐洲的醫生常把吃馬肉作為治療貧血的方法。(chinesenewsnet.com)

美國夸特馬協會(American Quarter Horse Association)、美國獸醫協會(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等組織支援屠宰馬匹,認為沒有足夠的救援機構來關心被遺棄的馬匹。在華盛頓,許多美國農業州的議員也希望屠馬場繼續存在,部分原因在於關閉屠馬場可能會讓動物保護組織和素食主義者下一步要求關閉牛、豬和羊的屠宰場。(chinesenewsnet.com)

馬“和其他動物不同,”純種馬飼養者以及紐約薩拉托加村溫泉療養地(Saratoga Springs)一家拍賣行的老板約翰﹒海丁格(John Hettinger)說,“我見過英國克萊德馬(Clydesdale)不受驅策就能表演很多復雜的動作,我倒是想看看奶牛能不能做到這一點。”(chinesenewsnet.com)

聯邦記錄顯示,72歲的的海丁格已經花了16萬美元讓華盛頓的說客游說國會關閉屠馬場。他經營的純種馬拍賣行曾賣出過一匹叫“戰將”(Man o War)的馬,它在1919年到1920年的賽季中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出色的馬之一。“我從馬發家,”海丁格說,“這是我回報的方式。”(chinesenewsnet.com)

據凱姆塞克稱,德克薩斯州的屠馬場也花了差不多金額的錢來游說自己能生存下來。聯邦記錄顯示,這家屠馬場的說客吉姆﹒布萊德休(Jim Bradshaw)已經向支持屠馬場的議員捐贈了2.7萬美元。(chinesenewsnet.com)

就在爭論如火如荼地展開之際,美利堅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的航班每天從達拉斯/伏特沃斯國際機場(Dallas/Fort Worth International Airport)起飛,滿載著屠宰後的馬匹飛往巴黎的戴高樂機場(Charles DeGaulle airport)。(chinesenewsnet.com)

通過法國安檢後,從凱姆塞克的屠宰場出口的美國馬肉被低溫貨車運往比利時農村,在那裡進行包裝後運給各地的屠夫。一些特別挑剔的屠夫,如達魯因,會自己到廠裡的冰庫選肉。(chinesenewsnet.com)

馬匹的屠宰方式與牛相同:在它們頭上釘入一個金屬螺釘。反屠馬者說這種方式尤其不人道。“如果我們的比利時朋友想吃馬肉,我不會去管他們,”德克薩斯州人道立法組織(Texas Humane Legislation Network)的斯吉普﹒特林伯(Skip Trimble)說,“但我們美國人對馬的態度不同,不該把我們的馬供他們屠宰。”(chinesenewsnet.com)

德克薩斯州屠宰場的說客布萊德休告訴議員,屠宰場每年要在馬肉運輸上支付美利堅航空公司和其他美國航空公司600萬美元。甚至進入考弗曼鎮時路標上的大號美國國旗都是凱姆塞克的屠宰場出錢買的。“他們想讓我們關門?”凱姆塞克說,“那想想考弗曼鎮的下一面國旗從哪裡來?”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設計東京
作者:吳東龍
出版社:高寶書版
定價:340元

毎個時下的年輕人都把東京當作流行的朝拜聖地,一年非得要去那麼一次。當走過了淺草寺、玩過了台場、東京鐵塔、吃過了築地壽司、嘗試過到竹下通去人擠人,東京還有什麼玩法?你還可以對東京有什麼樣的期待?

當全世界的一流設計師都不約而同進駐到東京留下驚嘆的設計品,你怎能錯過這場21世紀的設計饗宴。

除了毎年秋天為期兩個禮拜的設計週規模越辦越大,著名的表參道上已成為世界各國設計師的戰場,每個人都爭先在此留下驚人之作,讓來往的群眾驚嘆,也讓表參道成為世界各地旅遊者的shopping天堂。在東京,不僅止是大型的建築物,在家飾、日常用品、文具、甚至是玩具上頭,無不絞盡創意智慧者的腦汁,跳脫基本概念,也重申產品的既有模式,玩出獨一無二的作品,也因此帶動了一股美學經濟風,賺足了貪戀美感享受者的荷包。

在書中,東京攤開在你的面前,是視覺閱讀也是文字閱讀。你可以發現整個城市就像是中了設計的癮。無論是美術館、博物館、設計商店、文具店,亦或是介紹設計盒玩、設計學校等,都會透過地圖設計、影像、插圖設計、文字解析與觀點、創意圖表、配色、質感(觸感)與創意概念,根據不同的內容以多元的方式,去構築出屬於東京的設計與旅遊。而當你跟隨著這本書走了一趟東京,除了暗藏在單品下的巧思令人驚異之餘,經過這番設計的洗禮,也能觸發你對生活中不同的美感經驗以及思考。

內容嚴選:設計東京行旅

一個城市的大型建設案,總是可以讓居民最直接的看見這個城市發展的正在進行式。

從「丸大樓」開了『the conran shop』,公共空間也直接搬出供人休憩的名師經典椅coconut;汐留「Caretta」擺出了一百張經典椅的陣仗、還有『廣告博物館』;六本木的格局更擴大到直接請國際設計師打造公共家具與藝術、加上世界最高的「深夜美術館」,甚至許多旗艦店都由名師操刀,以及數不盡的設計商店。到了表參道之丘,許多以設計為主題的商店也開了旗艦店,這些購物商區也逐漸提高了設計與藝術的比例,包括科技藝術的出現。

相對於台灣,總感覺日本人好像急著想在21世紀的世界上留下些什麼,也許看完Mall & More,我們對於東京與設計與現象的了解會更More一點兒。

玩之外的─設計丸之內

「丸大樓」的新建築物展現對人的懷舊心情的投射,除了從原來的大樓往上發展之外,新大樓裡處處可見就大樓的影子,例如舊大樓拆下的木頭成了地面裝置設計的一部分,又或從舊大樓拆下的木材再生利用的座椅桌子,形成了一樓「EASE café」的構成元素,讓人能深切感受到舊大樓的靈魂仍存植在於新大樓之中。此外,建築細節不乏綠建築的環保概念,更有許多藝術理念,讓丸大樓商場在原歷史框架下的新風貌,洋溢著情感的組成因子。

Bloomberg ICE

離冰冷的彎曲大螢幕50cm,就可以有四種玩法,可以「撥彈數位琴弦」、「看看自己的數位影子」、「數碼波動」以及「打虛擬排球」。

丸大樓外的「Bloomberg ICE」,是個cool又好玩的金融交流情報站,除了用玻璃冷光地面舖設簡潔又充滿高科技未來感的室內空間外,在乏人問津時,三乘五公尺的玻璃螢幕上暗自流動顯示從世界傳來的金融資訊,用逐漸膨脹的文字代表的上漲的股票,或是用像紅砂流瀉般的重挫股價;大面玻璃內還隱藏有紅外線感應器,讓車站過路人也能藉由這科技藝術,與金融情報產生有趣的互動。

解構電腦資訊與互動介面的設計,是曾來台展出過的日本科技藝術大師岩井俊雄 Toshio Iwai善於表達的方式,「ICE」則正要講的是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Experience(互動溝通體驗)。

若從從建築師Klein與Dytham來看的話,這個稱為冰柱(iccle)的裝置,其功能好比像收集訊息般的雲,經過凝結壓縮後,神奇的流注出資料。與ICE互動?從Touch Here開始。

Open:8:00~20:00(週一至週六) 11:00~20:00(週日假日)
Website:http://www.klein-dytham.com、http://www.bloomberg.co.jp

氣勢凌人的汐留高樓

鄰近「新橋」車站、原本就是百合海鷗號線停靠站的「汐留」,加上03年地鐵大江戶線通車,三方交匯所構成的新興區域,讓汐留的新時代隨之而來。

Caretta Shiodome:http://www.caretta.jp

隔著東京高速道路,與黑川紀章所設計的「中銀膠囊大樓」(Nakagin Capsule Building,1971)形成強烈對比的是─「Caretta Shiodome」,感受完一種淒涼後,「Caretta」相較於其他高樓,還是多了很多有趣成分。

「Caretta Mall」前的廣場「Caretta Plaza」,每到整點就會有一隻碰碰作響的烏龜引人注意,一道道的水柱與煙霧從龜殼細縫噴射出來,以奇特的姿態整點報時。

樓高47層的「Caretta Mall」,地下1、2樓,有餐廳、服飾店、銀行及診所;也有台北鼎泰豐在這裡的分店。而要觀看的重點,是連結地下樓到地面的百張經典椅,或 Panton,或Ant,或Marc Newson,或Eames,齊聚在走道邊、休息室旁,是公共藝術的擺設,也是公共家具。

ADMT:http://www.admt.jp

一個不段變換內容大型弧面螢幕,吸引著參觀者深入廣告博物館的秘密甬道。

這是2002年,日本第一座以廣告為主題的「東京廣告博物館」(Advertising Museum Tokyo),當時由SMAP的廣告開展。

在幽暗的的入口處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進入1965年起萬冊廣告藏書的廣告圖書館,另一個則是告別TCC賞的跑馬燈,邊看著牆上投射著廣告意象邊走進階梯的穿堂,從江戶時期的屏風畫導引進入日本的廣告時間軸裡。

靜看著大面長牆上屬於掛置著20世紀間的報紙、照片、熱銷商品與書籍等,來展示日本每個十年間的廣告、社會、文化變遷。順路走入20世紀的日本廣告,電視的、牆面的報紙的或是廣播廣告,各式媒體輪番上陣,試圖回復當年光景。

「東京廣告博物館」利用許多眾多媒材呈現廣告訊息,入口的圓柱電視牆、當代設計作品(從紅藍椅到電子雞)、觸碰式大型電漿電視、LED牆、投射式音響設備、多媒體電腦與視聽室等等,展示包羅平面、影像、聲音及多媒體的廣告範疇。開幕後四年,仍然是充分show off的博物館。

還要再去六本木

2003年「森之塔」─一座像是披上盔甲的SMURAI(日本武士),在此拔地而起,厚重盔甲由很多的玻璃組成,同時又融入了折紙藝術般的切面。包含「森之塔」在內的「六本木之丘」(Roppongi Hills)在開幕首月,就創下了百萬人潮的參觀紀錄,這個距離東京鐵塔不遠的日本新地標,藉由一個六本木之丘的誕生,改變了原本的六本木文化風氣,也提昇了人們在此的活動層次,成為城市之城的文化新都。

【藝術六本木】

52樓的半空中美術館─森美術館MAM(Mori Art Museum),定位在當代美術館,除了高得嚇人以外,所辦的展覽可謂是豐富變幻,檔檔重量登場,並且,總會告訴我們現在世界正在流行的當代藝術風潮。

靈敏的策展嗅覺,帶來新的展覽氣候,而展覽的形式、設計美學也不斷變化。像是MOMA展採用IPOD導覽、時尚色彩展用空間色彩來引領觀者;小澤剛展時整座美術館像是遊樂地;杉本博司展用用一張張的照片來記錄一部電影的光景,還在展館內搭起了能劇舞台;甚至東京柏林展,使用了柏林與東京兩地的角度來看當時的藝術生活;沒有所謂固定模式,就是森美術館讓人想屢屢造訪的重要原因。

雖然是個開館時間常熬到深夜的夜貓子美術館,但想要做個認真的創意血拼族,還是得多花點時間細細品味。
→http://www.mori.art.museum

【動感六本木】

東京國際影展的紅地毯、朝日電視台旁ARENA廣場上的演唱會、毛利庭園的春日櫻花、與冬季耶誕節路樹被滿滿點亮的東京雪景,都吸引著人們在不同的時節造訪六本木之丘,就連宮島達男的「COUNTER VOID」數字牆面,在一天之內的黑夜白天都會點亮不同的區域,甚至吉岡德仁的玻璃椅子也會在雨天消失…,六本木之丘的丰采總是精采不斷地輪番上演著,也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若要問我為什麼要再去六本木Hills,我想,「IDEE Café」的溫野菜是個不錯的理由。

(文未完,詳見高寶書版《設計東京》)

【2006/07/26 聯合新聞網】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香港腳病患視搓腳皮為人生無上的享受,醫界推估,全台至少有兩百萬灰指甲病患,而灰指甲的「難兄難弟」香港腳,更是不計其數。皮膚科醫師指出,搓香港腳很容易引發細菌性感染,甚至有蜂窩性組織炎的危機。

台大醫院皮膚部曾經分析2萬多名病患,發現60 歲以上的灰指甲患者男女比例約1.6比1,但60歲以下男女比例約1比1.3,女性多於男性。台大也調查發現,國內灰指甲盛行率13%,依此推估,灰指甲患者高達兩、三百萬人。

皮膚科醫師彭于賓指出,黴菌落在指甲上就是灰指甲,落在腳底則成為香港腳,體癬、陰癬、頭癬、臉癬都是黴菌感染所引發的皮膚病。

香港腳症狀包括經常性脫皮、角質增厚,甚至皺裂疼痛或是發癢長出水泡。最常見部位是流汗的趾間,常引起搔癢感,病患大多會用手用去摳、去抓,如此一來,皮膚抓破,導致流湯流水,此時病毒就會惡化並受到續發性細菌感染,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香港腳、灰指甲難以斷根,病患愛用偏方,最常見的就是擦碘酒。彭于賓說,黴菌的菌絲深入角質深層,表層塗碘酒根本沒用。很多病患會將腳泡在稀釋的冰醋酸裡,彭于賓說,如此只是將皮膚燙傷,皮膚一長出來,香港腳又復發了。

有人因腳底水泡搔癢難耐,就自行到藥局購買泡劑,彭于賓大呼不可。他說,部分皮膚敏感的病患,會因為汗水、鞋子化學染劑等,引發汗皰疹、濕疹,症狀與香港角非常類似,使用泡劑只會讓敏感的雙腳越泡越爛。

對付香港腳是長期抗戰,彭于賓建議,長時間定時擦藥膏、藥水或口服抗黴菌藥物,是對抗黴菌最佳的治療方法。大部份的病人在塗抹一至二周後,症狀好轉,卻也因此自行停止治療而功虧一簀。

事實上,仍有一些休眠的黴菌會存在皮膚表皮層內、鞋子、襪子上伺機而動,應驗了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一定要完成所有療程,才能戰勝足部黴菌感染。

【2006/07/27 聯合晚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治療(music-therapy)課程近年在全美蓬勃發展,共有70所學院提供此種課程,其中以波士頓市伯克利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的規模最大,新學年度將有一百名學生上課。

音樂治療的目的在於幫助發生各種醫學狀況的患者:有些患者缺乏語言能力;有些患者肌肉運動(mo-tor)協調不良。音樂治療能使憂鬱症患者不需服藥而控制自己的情緒,也能增加溝通能力有限者的社交能力。

伯克利音樂學院音樂治療課程畢業生克莉絲朵‧狄梅因(Krystal Demaine)為麻州比佛利市現年17歲的自閉症(autism)患者湯尼‧培根(Tony Bacon)提供音樂治療已有四年。在45分鐘的療程中,她彈吉他,讓培根唱歌。有時也讓他打鼓。唱歌的目的在讓培根練習發音,控制音量和呼吸。打鼓則在試驗他的肌肉運動力的協調和控制。

狄梅因說,接受音樂治療的患者,同時運用其許多感官,手、眼、耳要同時使用。

美國音樂治療學會(American Music Therapy Associ-ation)發言人解釋說,音樂治療師利用人們聽音樂和玩樂器時身心受刺激的方式,訓練患者的肌肉運動和腦部功能。

美國音樂治療學會前歷史學者所羅門(Alan Soloman)說,全美最早的音樂治療課程於1944年在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創立。

他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音樂治療在退伍軍人醫院逐漸普遍,醫生對音樂的能力發生興趣,發現它能治療身心有問題的士兵。

【2006/07/27 世界日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九五○年代中期,一些爵士音樂家企圖將古典音樂題材與爵士樂元素結合,提出另一層面的創作思考,這種被稱為「第三潮流爵士」(Third Stream Jazz)的樂派並未如願在爵士樂的世界開疆破土。多年後在克勞德?波林(Claude Bolling)的跨界作品中,世人再度目睹了這樣的音樂景觀。

一九三○年出生於法國坎城的克勞德?波林,十四歲即自組樂團展開演藝生涯,並以精湛的爵士鋼琴演奏技巧成為歐陸詮釋繁音拍子(Ragtime)與艾靈頓公爵等經典爵士曲目的第一把交椅。波林很早就與多位美國的爵士好手展開交流、合作演出,然而讓他在爵士樂的原鄉聲名大譟的,是一系列爵士與古典的混血組曲;長笛大師朗帕爾(J.Rampal,1922-2000)則扮演催生的角色。

朗帕爾樂於嘗試不同型態的表演,礙於古典音樂家的身份,一直未能有機會演出其十分著迷的爵士樂。朗帕爾希望好友波林能為他譜寫一些爵士風格的作品,以錄製生平第一份爵士樂錄音。一九七五年「長笛與爵士鋼琴組曲」就此誕生,這張專輯除了在當時創下銷售記錄,近三十年的時光中,更有無數的古典與爵士樂迷持續熱愛;在台灣某英語教學廣播節目將它做為開場音樂,數位長笛演奏者也曾演出此曲。貝斯與爵士鼓手的襯托下,兩位大師交相以各種不同的音樂語彙輕鬆對話;巴羅克復格曲的結構中,出現了切分音與爵士的即興裝飾,在波林的精心融合下清新暢快,朗帕爾的音色與技巧讓作品更顯光輝。

打鐵趁熱,眼見事有可為的波林同年再與吉他演奏家拉哥雅(A.Lagoya,1929-1999)合作推出融入許多西班牙音樂元素的「古典吉他與爵士鋼琴協奏曲」。樂迷擊掌連連,多位演奏家亦聞風而至,紛紛要求波林為他們量身定做這種獨特的「Clazzical」作品;小提琴家祖克曼(P.Zukerman)、大提琴家馬友友、小號大師安德列(M.Andre)以及鋼琴家艾克斯(E.Ax)先後與波林錄製完成各具特色之爵士古典混血曲。其中安德列參與之「嘟嘟組曲」(Toot Suite)的六個段落,波林分別安排了降B調、降E調與C調小號,以及短號(Cornet)與粗管短號(柔音號,Flugelhorn)擔任主奏,欣賞時可留意一下小號家族中五位成員音色之微妙差異。

亦從事影視配樂創作的波林,一九七八年也用這種跨界曲風為喜劇片【加州套房】(California Suite)譜寫配樂,長笛主奏由Hubert Laws擔任。與波林一起立下里程碑的朗帕爾當然不願讓Laws獨領風騷,隔年即與拉哥雅共同錄製了波林的新作「野餐組曲」(Picnic Suite)。

木管、銅管、絃樂皆嘗試過後,波林挑上了英國室內樂團為合作對象,一九八三年的「室內樂團與爵士鋼琴三重奏組曲」,室內樂團與爵士樂的融合感相對於幾首前作較為生硬,然而並不妨礙朗帕爾過足指揮癮。一九八七年朗帕爾再度於「第二號長笛與爵士鋼琴組曲」擔綱演出,也在波林一九九三以一些著名旋律為基礎創作的「橫越美國」(Cross Over U.S.A.)擔任要角,早年苦無機會演奏爵士樂的朗帕爾,在波林的跨界生產線上可是玩得開心。

插畫家Roger Huyssen陸續為波林的混種創作所設計的封面是另一個頗受注目的焦點,不在演奏家手邊的樂器,於Huyssen的生花妙筆下全都動了起來,欲在CD叢林中找尋波林的爵士加古典,鎖定這些鮮活的擬人封面就對了。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公眾越來越關注古典音樂,而音樂圖書的大量出現更加推動了古典音樂的升溫。《李嵐清音樂筆談》的出版無疑將把古典音樂普及推向新的高潮。可以預計,一個新的古典音樂閱讀與聆聽的潮流即將興起。

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李嵐清音樂筆談》引起了讀者的強烈興趣。如果說,一開始吸引讀者的是黨和國家的前任高級領導人動手寫了一本音樂普及讀物這件事情本身,那在翻閱了這本書之後,繼續吸引讀者的就是這本著作本身了。

《李嵐清音樂筆談》從作者個人的角度選擇了西方音樂300多年曆史中的50位大作曲家,分別撰寫作曲家傳記和作品選介,同時配以作者心中積累多年的“札記”,既保持了選題的主流和客觀,又體現了作者的個人感受,最終形成一部完整的古典音樂普及作品,在近來大量出版的音樂普及讀物中顯得與眾不同。

在談到自己的這本“音樂筆談”時,李嵐清曾經表示,現在我國的兒童音樂普及工作已經做得比較好了,學琴的孩子非常多,但針對中青年知識分子的音樂普及作品還不多。由於歷史的原因,這部分人群對古典音樂往往比較陌生,這本《李嵐清音樂筆談》就是希望能喚起他們對古典音樂的興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李嵐清音樂筆談》填補的是音樂圖書出版的一個薄弱環節,有趣的是,近來出版的好幾部古典音樂普及作品,都把目光瞄準了這個方向。可以說,古典音樂普及圖書的有一個高潮正在形成。

從音樂史學習音樂

《李嵐清音樂筆談》是作者梳理出來的一部西方音樂簡史,除了這本書之外,從音樂史角度介紹音樂的作品還有很多,最近最引人注目的音樂圖書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典音樂400年》,這部由台灣著名的愛樂人許鐘榮撰寫的專著近400萬字,完整梳理了西方古典音樂400年的發展變化和大師名作,這套書提供了大量的古典音樂資料和圖片,為普通聽眾走近古典音樂提供了最厚實的資料基礎。

當然,一般讀者很難有時間和精力讀完一套16冊的大書。對於這樣的讀者,美國人路恩比克的作品《音樂的故事》是個不錯的選擇。《音樂的故事》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是美國的音樂史家,特別擅長面對公眾的音樂普及工作,這從《音樂的故事》明白曉暢的文風可見一斑。最難得可貴的是,這本《音樂的故事》在述及西方古典音樂歷史的同時,沒有忘記其他品類的音樂,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比較閱讀的空間。

從音樂家了解音樂

《李嵐清音樂筆談》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加入了許多音樂家的小故事,幫助讀者更容易地走近音樂家,從而進一步走近音樂。從這個角度出發談論音樂的圖書也有不少,比如近期由北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人文素養讀本》就透過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文化巨人們向公眾介紹人文方面的基礎知識。這套書的音樂卷《維也納永遠的靈魂》以樂聖貝多芬的一生為線索,透過貝多芬與其他音樂家的交往和互相之間的影響,鏈結了數十位著名音樂家的生平和作品,編織出近代西方音樂的美妙畫卷。讀者在為音樂家的生命故事感動的同時,不知不覺也了解了近代音樂歷史。

另一本重要的音樂家傳記是美國人列奧納多撰寫的《音樂之流》,這本由商務印書館引進出版的著作在介紹古典音樂巨匠時獨樹一幟。列奧納多本人是美國著名的音樂史家,長期在廣播仲介紹古典音樂,擅長面對公眾的音樂普及工作,這從《音樂之流》明白曉暢的文風可見一斑。在列奧納多看來,整個西方音樂就是一條不斷前進和發展的河流,而他的任務,就是為讀者和聽眾指出這條長河中最迷人的景致。

從閱讀到聆聽

當然,古典音樂普及,在閱讀的同時,最重要的還是聆聽音樂本身。《李嵐清音樂筆談》透過作品選介和附錄光碟的形式,讓讀者在比較短的時間裏可以接觸到西方音樂中的精品。同樣的,音樂圖書中這類作品最近也涌現了不少。其中引人注目的有李杭育的《唱片經典》,這本曾經影響了眾多讀者的作品今年8月剛剛出版了最新修訂版。很多讀者是透過《唱片經典》熟悉古典音樂的,在最新版中,李杭育一如既往地把最好的作品和唱片版本推薦給廣大的愛樂人。

和《唱片經典》相比,《愛樂》雜誌前任主編劉雪楓的《日出時讓悲傷終結》顯得個人得多。雖然每個人對古典音樂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樣,但對於剛剛開始涉獵古典音樂的讀者,劉雪楓的聆聽經驗還是有相當借鑒價值的。

音樂圖書出版的繁榮離不開全民音樂水準的提高,近年來古典音樂演出市場火爆,音樂界也人才輩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公眾越來越關注古典音樂,而音樂圖書的大量出現更加推動了古典音樂的升溫,而《李嵐清音樂筆談》的出版無疑將把古典音樂普及推向新的高潮。可以預計,一個新的古典音樂閱讀與聆聽的潮流即將興起。 (文/涂志剛)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全球暖化效應下,夏天高溫令人難以忍受,但情況只會惡化,科學家預測,到本世紀末,平均氣溫將再升高5℃,2003年長達數月超過30℃以及最近歐美的熱浪逞威,可能就是未來極端氣候型態的前兆。

蘇黎世大學最近發布報告指出,如全球暖化不停止,阿爾卑斯山冰河到本世紀末將消失,計量研究顯示,如夏天溫度上升3℃,阿爾卑斯山冰河覆蓋的區域將縮小80%。

美國舊金山一個全國環保團體與科羅拉多氣候聯盟周三發布的一項報告也表示,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北灣瑞耶斯峽海岸國家公園,以及金門大橋娛樂管理地區等景緻美麗的地點,未來10年難逃地球暖化帶來的不良後果。

因為冰河融解及其他大氣與海洋暖化造成的太平洋洋面上升,可能使沿海公園被水淹沒或遭到侵蝕,受影響範圍包括金門大橋娛樂管理區的59哩長海灘,區內的海洋、貝克灘、穆爾灘與史河生海灘等地都可能難以倖免。

根據廣被接受的電腦模型,美國西部與西南部的國家公園面對氣候變異,可能造成長期乾旱、嚴重的野火與積雪融化。報告主要執筆人史蒂芬.桑德斯說:「如果繼續增加氟氯碳氣體排放,氣候受到擾亂,國家公園將遭重創。」

桑德斯是洛磯山天候組織主席,在柯林頓政府時期曾經擔任過內政部主管國家公園服務部門的副助理部長,他說:「舊金山受人歡迎的海邊可能被升高的海平面淹沒,灣區重要休閒區可能被席捲而走。」

報告說,優勝美地、冰河公園、大泰頓公園、芮諾山與洛磯山等國家公園內冰雪覆蓋的山峰,可能消失,屆時河流湖泊可能被破壞,飲水與泛舟都將絕跡。另外,約書亞樹國家公園的樹木可能被連根拔起,洛磯山脈國家公園內大片的苔原可能被樹林吞噬。黃石公園內,野熊可能無松子可食,而現在比較耐寒的昆蟲可能遷往高地,並對高處的松林展開侵襲。野火越來越多可能導致國家公園夏天關閉的時間與次數趨繁。

【2006/07/28 民生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國六十一年,兩個客家年輕人走進台大獸醫系時,家鄉父老還不大明白:就是做個「牽豬哥」的,也要念五年?

卅多年之後,以前被同學笑稱是「獸醫系中文組」的杜白,如今是知名動物作家,提倡「動物生死學」,被封為「動物教教主」,照顧動物也安頓主人的身心。

他的麻吉劉振軒則是走上學術路,專攻病理,解開動物的死亡之謎。台灣民眾熟悉的動物園明星大象林旺、馬蘭,和無尾熊哈雷,都在他解剖刀之下,死因蓋棺論定。

當年冷門的獸醫,如今卻是當紅產業。兩位台大獸醫系老同學,回首獸醫路,「醫牛醫馬醫天下」的豪情仍在。「我們一個人走臨床,一個人走病理,是把當年說過的夢想分頭實現了。」劉振軒說。

問:你們是民國六十一年進台大獸醫系,那是你們的第一志願嗎?

劉振軒(以下簡稱劉):那時大學聯招是先填志願再考,丙組的從醫人的醫學系一路填下來,台大獸醫系是第十一個志願。我的分數和阿江(杜興江,杜白的本名)一樣。

杜白(以下簡稱杜):我家三兄弟已經有二哥念醫學院了,我這老三就隨便一點,考上台大獸醫,我很高興啊。不過,那個時候進來獸醫系的,全班大概廿人,很多是等著要轉系的。

劉:放榜那天,我高興得睡不著。醫學系念七年,牙醫念六年,獸醫只要念五年,科目也是獸醫內科、外科、病理學,跟人醫很像呀。當晚就計畫以後要怎麼大展鴻圖,獸醫可不只是閹豬的!我們真的沒有學過閹豬啊。

杜:阿軒是憂國憂民型的,以前就對獸醫很有想法;我是外務多,寫稿賺生活費。

我們同分進來又同是客家人,一談就很投機。我們走在路上,看到「獸醫院」的招牌,就立志要改成「動物醫院」,果然被我們改成了。

劉:畜牧系以前有副對聯:「牧牛牧馬牧天下」,我們獸醫系改一下:「醫牛醫馬醫天下」!自己很得意,我們醫的是陸海空:天上飛的、海裡游的、地上爬,全都醫。連蜜蜂生病,也是獸醫管的。

問:那時候,獸醫系是什麼樣子?

杜:簡陋,教授沒有幾個,大部分是留日的。設備嘛,阿軒現這研究室裡東西大概就等於當年全系的設備了。

劉:以前回去跟親戚說,念獸醫要念五年,他們會說:啊,學做「壽衣」還用得著五年?

杜:我們都是鄉下來的,我新竹,他苗栗。鄉下人以為,喔,念獸醫就是「牽豬哥」。哎,那時我們是念得滿孤獨的,因為沒有role model(角色典範),也沒有人告訴你,前面的路該怎麼走,就是摸著石頭過河。

我是後來看英國鄉村醫師吉米哈利的書,啟發我的一生。我決定開業,又醫又寫,就這樣過來啦。

問:杜白醫師寫過當年的大學生活,看來有不少趣事?

劉:比如說,大五時我們住在第八宿舍,就在長興街底的公墓下。八個人住一間,後來只剩我跟阿江兩個人住酖酖面對公墓嘛,我們吃便當,外面就有撿骨工人在曬骨頭!

杜:我們每天都在「迎新送舊」,因為天天都有送葬隊伍!

劉:我大三就決定走病理,那時候環境很粗糙。我跟阿江研究牛的結核菌,要把檢體染色,但獸醫系沒有設備,我們跑到醫學院去,找侯書文教授,看人醫怎麼做。他非常熱心。

杜:我在開業之前,實習、研究所時期,大概解剖過四千頭豬!那時候的研究環境是:儀器少、豬多!

我碩士論文就是寫豬的心臟病,跟著老師在養豬研究所養豬,剖豬。

劉:阿江是臨床獸醫師裡,基本功算是扎得很好的,因為他做過病理研究。所以他的眼睛很銳利,就算不用X光,他也可以透視動物內臟肝、胃、心臟的變化。照X光只是佐證他的判斷。

【2006-07-25/聯合報】

願為另一個生命負責 再來讀獸醫
2006/07/25
【記者梁玉芳、張幼芳】

劉振軒大五時到圓山動物園實習,能機會抱著小獅子,也是獸醫系學生才有的福氣。 圖/劉振軒提供
問:近年獸醫系很熱門,人力業者說是當紅科系,你們怎麼看?

劉:以前一屆才廿多個,現在一屆就有六十人;而且女生比男生多,都跟過去不一樣。

另外,今年獸醫系首次開放申請入學,結果有五百八十六人申請,而且是大學基測七十二級分才能參加口試,裡面有三、四個人還是滿級分(七十五級分),可以上醫學系的。

杜:現在的年輕人是興趣優先,對自己的出路有自主性,不像我們以前要擔心飯碗和家裡經濟。

如果是為了傳說中的「獸醫月入百萬」來念獸醫,那就很不切實際啦。當獸醫只是溫飽而已。雜誌說月入百萬,那是誤傳啦,哎呀。

劉:而且雜誌還寫成是我說的。我只能說,念獸醫系,出路很廣,現在寵物市場、檢疫、人畜共通傳染病、生物科技、化妝品等等,都需要獸醫人才,所以「百分之百就業」,這我敢說;但薪資高低,就看際遇了。

杜:私人獸醫院起薪大概三萬元,和美國差不多,因為是在學功夫嘛。

問:學生念獸醫的動機不同了?

杜:對,現在愛動物成分比較多;以前我們全班幾乎沒有人養小動物。

劉:現在很多學生帶著貓狗來上課,小的放包包,大的牽著來。(問:老師會制止嗎?)哪敢呀?萬一被投訴獸醫系老師不愛動物…(笑)。

愛動物的小孩不會變壞,他們是愛動物才來念,求知的動力也更強了。

杜:我的診所愛用愛動物的年輕人,最好還到流浪動物之家、收容所當過志工,願意為另一個生命負責。

劉:美國獸醫與人醫受到一樣的尊敬。美國醫學院有一百多所,但獸醫院只有廿五所,更難考,(杜:獸醫學院跟醫學院、法學院一樣,幾乎都是念完大學才能申請。)加州還規定要念獸醫,得先有一百廿八小時志工服務經驗。

杜:你們以後入學甄試應該加這一條:曾在收容所、動物之家服務時數滿一百廿小時以上的,優先錄取!

台灣的獸醫地位和以前不同,但數量有些供過於求。因為養豬業式微了,口蹄疫之前,台灣豬有一千四百萬頭,後來減到八百萬頭,對獸醫的需求變少。

劉:大陸的需求就多了。現在香港認證台大獸醫系,我們畢業生可以到香港開業。

問:獸醫系學生也要解剖動物,屍體都從哪兒來呢?

劉:獸醫系一個月至少解剖三、四十隻大小動物屍體,鳥啊,狗都有。以前要動物死屍容易,現在要找一個狗屍給學生解剖,大概比人的屍體還難!人還有慈濟推動大體捐贈,但獸醫沒有。

動物權興起後,要求狗屍都得教授寫公文去相關單位要,一隻隻都要對帳。

杜:飼主也很寶貝寵物的遺體,有些火化了還會有舍利子。

問:對想當獸醫的人有什麼建議?

劉:要來念獸醫,最好是對生命科學、對動物都有興趣。

要從事任何行業,都可以從興趣、能力、未來市場分析,未來寵物市場看好,但千萬別用金錢來決定人生方向。

杜:學校教的,能到臨床上應用,大概只占十分之一;其他十分之九,要靠你自己在江湖上摸索。

最好是先去當志工,測試自己是不是願意付出?還有心臟夠不夠強,忍受動物的生老病死?

【2006-07-25/聯合報】

教授搖醒睡狗 牠轉頭就咬
2006/07/25
【記者梁玉芳、張幼芳】

一九七九年,杜白(右)、劉振軒跟著教授朱瑞民(中)到新竹動物園解剖大象。 圖/劉振軒提供
問:你們接觸過各種動物,有什麼特別經驗?

杜:廿幾年前,我們跟著老師到新竹動物園解剖一頭大象。那是我們第一次剖大象,象皮厚到解剖刀下不去,只好拿電鋸來鋸!

大象肚子一剖開,哇,腸子跑出來,滿地都是。五噸重亞洲象的大腸大到整個人可以鑽進去!象的糞便就像一顆顆泰國草球,這麼大(用手比畫,大概像排球)。

劉:泰國象園就用象便製成紙,觀光客還很愛呢。象便裡都是纖維啊。

杜:象肚子裡都是腹水,是營養不良死的。

劉:台大獸醫系跟台北動物園建教合作,馬蘭死前幾個月,我們就採到牠腳的組織,我一看,啊,是惡性纖維瘤,情況不妙。

從確定腫瘤到馬蘭在「白宮」(動物園象舍)倒下,大概有幾個月。我帶了七八個學生解剖馬蘭。

這時候解剖大象設備就齊全多了,連吊車都有了,光一條象腿就很重了。解剖確定馬蘭因為惡性纖維瘤移轉到腋下淋巴結、肺臟致死。

現代動物園裡的動物,都養得很好,所以長壽,最後死於癌症的比率很高。野象大概四、五十歲就死了,動物園裡活到八、九十歲,死亡原因很不一樣。

林旺是因為退化性關節炎惡化而倒下的。我自己小學三年級到圓山動物園看林旺,長大了居然為牠送終,我也是百感交集。

問:你們常面對動物的死亡,會有情感上的衝突嗎?

劉:還好。病理學家面對的動物,大部分都已經死亡了。

杜:臨床獸醫比較會有情感的掙扎。像今天我安樂死一隻狗,十五歲的博美,當年是我接生的。這傢伙六年前中風了,主人一直照顧牠。我跟狗狗說,你累了,去菩薩那裡休息吧。

我面對動物死亡不會哭,但我認為安頓主人的心很重要。獸醫很大一部分工作是醫治主人的情緒,引導人由動物認識生老病死。

所以我很少做安樂死,跟別人比,大概是一百比一。我寧願推廣動物的「尊嚴死」、「臨終關懷」,不是動物一生病就送他上西天,而是陪牠到最後。

寵物一定會在你面前倒下去的,宗教儀式能讓你把感情抽離。現在獸醫教育偏重醫術,缺乏對生死、情緒的關切。

劉:阿江說得好!

對人的安寧醫療應該也應用在動物身上,這代表社會的文明程度。獸醫系是該加強這些。

問:動物不會說話,有時還有攻擊性。你們有什麼驚險經驗嗎?

杜:當獸醫大概一個月會被咬一次。印象最深是有隻流浪狗被車撞斷腰椎,小女生抱來診所,血淋淋的。我抱牠照X光,都照好了,我鉛衣脫下,要把牠挪到診療台上,結果牠抬起頭,張口就咬,連續咬,我右手臂上大大小小廿二個洞!牠咬完,頭一歪,斷氣了,力氣用光了。

後來我規定伸手跟貓狗打交道,都用左手。現在左手很厲害了,摸結石、內臟組織,左手摸得八九不離十。

劉:我也被狗咬過,而且是我家的狗「屁屁」。有天我很早醒來,五點鐘,我想帶屁屁出去方便,牠還在睡,我把牠搖醒,牠轉頭就咬,也不認一下主人!我好怒,但全家沒人同情我,笑我:獸醫系教授居然不知道不能吵醒睡覺中的狗!

杜:嘻嘻,這是讀書人在象牙塔啦。

【2006-07-25/聯合報】

傳達人與動物關係 杜傳道 劉解惑
2006/07/25
民國九十二年,台大獸醫系的畢業生舉起右手宣誓:將盡一切努力以「尊重動物生命、保護動物健康、解除動物痛苦…並與人類醫學合作以創造社會最大之福祉。…」

這篇台灣首見的「獸醫師誓詞」正出於獸醫系教授、也是老學長劉振軒之手,總結他卅多年來對獸醫學的思考與熱愛。他和老同學、知名獸醫師、動物作家杜白,兩人在學術與臨床、寫作不同的道路上,正實踐這份承諾。

就像當年許台灣年輕人選擇一生職涯,他們走上獸醫之路,是聯考結果。但既來之,則安之,就算當年系館設備簡陋,阻擋不了他們的單純熱情,半夜呼哨一聲,大夥跨上單車直奔屠宰場,為同學的學士論文,半夜在血水中翻動剛宰、還溫熱的豬隻內臟,尋找叫「胰蛭」的寄生蟲。

除了醫獸,杜白更像傳道人,十多年前他就提倡結紮流浪狗貓。廿多年來出了十幾本動物書,傳遞「動物教」福音。他常掛在嘴上的是:「每隻同伴動物都是帶著使命到人間的,牠要渡化牠的主人。」他不僅醫動物,也像是飼主的心理醫師,要人透過動物,直視無可迴避的生老病死。

劉振軒則是一頭栽入病理學研究,像解開動物死亡之謎的偵探。留美拿到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比較病理學博士,著迷於顯微鏡下、夾在兩片小玻璃裡的腫瘤切片,「沒見過的人,很難想像,放大倍率後,腫瘤細胞是這麼美麗。」他笑說,這是「病態美」。

若說杜白是為動物「請命」,他就是替動物「送終」,台灣人熟悉的大象林旺、馬蘭、無尾熊哈雷,都是他寫的死亡報告。

兩人在台灣各掌動物生死兵符,看似分道揚鑣,杜白在學校圍牆外「傳道」、劉在知識巨塔裡「授業」;一個面對生命,一個面對死亡,傳達的人與動物關係,卻觀點一致。

【2006-07-25/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熱浪襲捲歐洲,來客芥末冰淇淋涼快一下如何?還是牡蠣雪糕?法國冰淇淋業者研發出1200種口味,突破香草、巧克力、草莓傳統口味的範疇。

如果說Haagen Dazs重新賦予冰淇淋活力;新一波的創意冰淇淋則是徹底挑逗味蕾。位在東庇里牛斯山區雪峰的Pole Sud小公司,卻能提供1200種冰淇淋口味,大部分是應法國7000位廚師的要求所賜。杜維爾的Martine Lambert也提供50種口味,包括葡萄柚和薑,錫蘭紅茶搭配佛手柑。

巴黎Zephyr餐廳廚師Ludovic Enee的菜單,包括以甜菜根佐以鵝肝或者核桃脆糖燉蛋,配上入口即化的羅克福爾乳酪冰淇淋,他甚至刻意漏掉香草口味。

Pole Sud公司執行長Didier Barral表示,由於廚師和餐廳業者越來越具有冒險精神,使得新穎奇特口味的冰淇淋市場在過去五到十年間大幅成長。公司員工從4人變成150人,除了法國,英國、西班牙,比利時也有人指名訂購特殊口味的冰淇淋。他說,製造冰淇淋的困難點在於調和素材之間的矛盾:「冷的熱的、軟的硬的,兼容並蓄,如何入口即化,又要能百味並陳。」

奧斯卡影后茱蒂福斯特每回到巴黎,據說都會點客覆盆子冰糕。或許下次造訪,她可考慮伯爵茶或榛子蓉夾心,甚至檸檬百里香口味的冰淇淋。

【2006/07/25 民生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