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設計東京
作者:吳東龍
出版社:高寶書版
定價:340元
毎個時下的年輕人都把東京當作流行的朝拜聖地,一年非得要去那麼一次。當走過了淺草寺、玩過了台場、東京鐵塔、吃過了築地壽司、嘗試過到竹下通去人擠人,東京還有什麼玩法?你還可以對東京有什麼樣的期待?
當全世界的一流設計師都不約而同進駐到東京留下驚嘆的設計品,你怎能錯過這場21世紀的設計饗宴。
除了毎年秋天為期兩個禮拜的設計週規模越辦越大,著名的表參道上已成為世界各國設計師的戰場,每個人都爭先在此留下驚人之作,讓來往的群眾驚嘆,也讓表參道成為世界各地旅遊者的shopping天堂。在東京,不僅止是大型的建築物,在家飾、日常用品、文具、甚至是玩具上頭,無不絞盡創意智慧者的腦汁,跳脫基本概念,也重申產品的既有模式,玩出獨一無二的作品,也因此帶動了一股美學經濟風,賺足了貪戀美感享受者的荷包。
在書中,東京攤開在你的面前,是視覺閱讀也是文字閱讀。你可以發現整個城市就像是中了設計的癮。無論是美術館、博物館、設計商店、文具店,亦或是介紹設計盒玩、設計學校等,都會透過地圖設計、影像、插圖設計、文字解析與觀點、創意圖表、配色、質感(觸感)與創意概念,根據不同的內容以多元的方式,去構築出屬於東京的設計與旅遊。而當你跟隨著這本書走了一趟東京,除了暗藏在單品下的巧思令人驚異之餘,經過這番設計的洗禮,也能觸發你對生活中不同的美感經驗以及思考。
內容嚴選:設計東京行旅
一個城市的大型建設案,總是可以讓居民最直接的看見這個城市發展的正在進行式。
從「丸大樓」開了『the conran shop』,公共空間也直接搬出供人休憩的名師經典椅coconut;汐留「Caretta」擺出了一百張經典椅的陣仗、還有『廣告博物館』;六本木的格局更擴大到直接請國際設計師打造公共家具與藝術、加上世界最高的「深夜美術館」,甚至許多旗艦店都由名師操刀,以及數不盡的設計商店。到了表參道之丘,許多以設計為主題的商店也開了旗艦店,這些購物商區也逐漸提高了設計與藝術的比例,包括科技藝術的出現。
相對於台灣,總感覺日本人好像急著想在21世紀的世界上留下些什麼,也許看完Mall & More,我們對於東京與設計與現象的了解會更More一點兒。
玩之外的─設計丸之內
「丸大樓」的新建築物展現對人的懷舊心情的投射,除了從原來的大樓往上發展之外,新大樓裡處處可見就大樓的影子,例如舊大樓拆下的木頭成了地面裝置設計的一部分,又或從舊大樓拆下的木材再生利用的座椅桌子,形成了一樓「EASE café」的構成元素,讓人能深切感受到舊大樓的靈魂仍存植在於新大樓之中。此外,建築細節不乏綠建築的環保概念,更有許多藝術理念,讓丸大樓商場在原歷史框架下的新風貌,洋溢著情感的組成因子。
Bloomberg ICE
離冰冷的彎曲大螢幕50cm,就可以有四種玩法,可以「撥彈數位琴弦」、「看看自己的數位影子」、「數碼波動」以及「打虛擬排球」。
丸大樓外的「Bloomberg ICE」,是個cool又好玩的金融交流情報站,除了用玻璃冷光地面舖設簡潔又充滿高科技未來感的室內空間外,在乏人問津時,三乘五公尺的玻璃螢幕上暗自流動顯示從世界傳來的金融資訊,用逐漸膨脹的文字代表的上漲的股票,或是用像紅砂流瀉般的重挫股價;大面玻璃內還隱藏有紅外線感應器,讓車站過路人也能藉由這科技藝術,與金融情報產生有趣的互動。
解構電腦資訊與互動介面的設計,是曾來台展出過的日本科技藝術大師岩井俊雄 Toshio Iwai善於表達的方式,「ICE」則正要講的是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Experience(互動溝通體驗)。
若從從建築師Klein與Dytham來看的話,這個稱為冰柱(iccle)的裝置,其功能好比像收集訊息般的雲,經過凝結壓縮後,神奇的流注出資料。與ICE互動?從Touch Here開始。
Open:8:00~20:00(週一至週六) 11:00~20:00(週日假日)
Website:http://www.klein-dytham.com、http://www.bloomberg.co.jp
氣勢凌人的汐留高樓
鄰近「新橋」車站、原本就是百合海鷗號線停靠站的「汐留」,加上03年地鐵大江戶線通車,三方交匯所構成的新興區域,讓汐留的新時代隨之而來。
Caretta Shiodome:http://www.caretta.jp
隔著東京高速道路,與黑川紀章所設計的「中銀膠囊大樓」(Nakagin Capsule Building,1971)形成強烈對比的是─「Caretta Shiodome」,感受完一種淒涼後,「Caretta」相較於其他高樓,還是多了很多有趣成分。
「Caretta Mall」前的廣場「Caretta Plaza」,每到整點就會有一隻碰碰作響的烏龜引人注意,一道道的水柱與煙霧從龜殼細縫噴射出來,以奇特的姿態整點報時。
樓高47層的「Caretta Mall」,地下1、2樓,有餐廳、服飾店、銀行及診所;也有台北鼎泰豐在這裡的分店。而要觀看的重點,是連結地下樓到地面的百張經典椅,或 Panton,或Ant,或Marc Newson,或Eames,齊聚在走道邊、休息室旁,是公共藝術的擺設,也是公共家具。
ADMT:http://www.admt.jp
一個不段變換內容大型弧面螢幕,吸引著參觀者深入廣告博物館的秘密甬道。
這是2002年,日本第一座以廣告為主題的「東京廣告博物館」(Advertising Museum Tokyo),當時由SMAP的廣告開展。
在幽暗的的入口處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進入1965年起萬冊廣告藏書的廣告圖書館,另一個則是告別TCC賞的跑馬燈,邊看著牆上投射著廣告意象邊走進階梯的穿堂,從江戶時期的屏風畫導引進入日本的廣告時間軸裡。
靜看著大面長牆上屬於掛置著20世紀間的報紙、照片、熱銷商品與書籍等,來展示日本每個十年間的廣告、社會、文化變遷。順路走入20世紀的日本廣告,電視的、牆面的報紙的或是廣播廣告,各式媒體輪番上陣,試圖回復當年光景。
「東京廣告博物館」利用許多眾多媒材呈現廣告訊息,入口的圓柱電視牆、當代設計作品(從紅藍椅到電子雞)、觸碰式大型電漿電視、LED牆、投射式音響設備、多媒體電腦與視聽室等等,展示包羅平面、影像、聲音及多媒體的廣告範疇。開幕後四年,仍然是充分show off的博物館。
還要再去六本木
2003年「森之塔」─一座像是披上盔甲的SMURAI(日本武士),在此拔地而起,厚重盔甲由很多的玻璃組成,同時又融入了折紙藝術般的切面。包含「森之塔」在內的「六本木之丘」(Roppongi Hills)在開幕首月,就創下了百萬人潮的參觀紀錄,這個距離東京鐵塔不遠的日本新地標,藉由一個六本木之丘的誕生,改變了原本的六本木文化風氣,也提昇了人們在此的活動層次,成為城市之城的文化新都。
【藝術六本木】
52樓的半空中美術館─森美術館MAM(Mori Art Museum),定位在當代美術館,除了高得嚇人以外,所辦的展覽可謂是豐富變幻,檔檔重量登場,並且,總會告訴我們現在世界正在流行的當代藝術風潮。
靈敏的策展嗅覺,帶來新的展覽氣候,而展覽的形式、設計美學也不斷變化。像是MOMA展採用IPOD導覽、時尚色彩展用空間色彩來引領觀者;小澤剛展時整座美術館像是遊樂地;杉本博司展用用一張張的照片來記錄一部電影的光景,還在展館內搭起了能劇舞台;甚至東京柏林展,使用了柏林與東京兩地的角度來看當時的藝術生活;沒有所謂固定模式,就是森美術館讓人想屢屢造訪的重要原因。
雖然是個開館時間常熬到深夜的夜貓子美術館,但想要做個認真的創意血拼族,還是得多花點時間細細品味。
→http://www.mori.art.museum
【動感六本木】
東京國際影展的紅地毯、朝日電視台旁ARENA廣場上的演唱會、毛利庭園的春日櫻花、與冬季耶誕節路樹被滿滿點亮的東京雪景,都吸引著人們在不同的時節造訪六本木之丘,就連宮島達男的「COUNTER VOID」數字牆面,在一天之內的黑夜白天都會點亮不同的區域,甚至吉岡德仁的玻璃椅子也會在雨天消失…,六本木之丘的丰采總是精采不斷地輪番上演著,也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若要問我為什麼要再去六本木Hills,我想,「IDEE Café」的溫野菜是個不錯的理由。
(文未完,詳見高寶書版《設計東京》)
【2006/07/26 聯合新聞網】
作者:吳東龍
出版社:高寶書版
定價:340元
毎個時下的年輕人都把東京當作流行的朝拜聖地,一年非得要去那麼一次。當走過了淺草寺、玩過了台場、東京鐵塔、吃過了築地壽司、嘗試過到竹下通去人擠人,東京還有什麼玩法?你還可以對東京有什麼樣的期待?
當全世界的一流設計師都不約而同進駐到東京留下驚嘆的設計品,你怎能錯過這場21世紀的設計饗宴。
除了毎年秋天為期兩個禮拜的設計週規模越辦越大,著名的表參道上已成為世界各國設計師的戰場,每個人都爭先在此留下驚人之作,讓來往的群眾驚嘆,也讓表參道成為世界各地旅遊者的shopping天堂。在東京,不僅止是大型的建築物,在家飾、日常用品、文具、甚至是玩具上頭,無不絞盡創意智慧者的腦汁,跳脫基本概念,也重申產品的既有模式,玩出獨一無二的作品,也因此帶動了一股美學經濟風,賺足了貪戀美感享受者的荷包。
在書中,東京攤開在你的面前,是視覺閱讀也是文字閱讀。你可以發現整個城市就像是中了設計的癮。無論是美術館、博物館、設計商店、文具店,亦或是介紹設計盒玩、設計學校等,都會透過地圖設計、影像、插圖設計、文字解析與觀點、創意圖表、配色、質感(觸感)與創意概念,根據不同的內容以多元的方式,去構築出屬於東京的設計與旅遊。而當你跟隨著這本書走了一趟東京,除了暗藏在單品下的巧思令人驚異之餘,經過這番設計的洗禮,也能觸發你對生活中不同的美感經驗以及思考。
內容嚴選:設計東京行旅
一個城市的大型建設案,總是可以讓居民最直接的看見這個城市發展的正在進行式。
從「丸大樓」開了『the conran shop』,公共空間也直接搬出供人休憩的名師經典椅coconut;汐留「Caretta」擺出了一百張經典椅的陣仗、還有『廣告博物館』;六本木的格局更擴大到直接請國際設計師打造公共家具與藝術、加上世界最高的「深夜美術館」,甚至許多旗艦店都由名師操刀,以及數不盡的設計商店。到了表參道之丘,許多以設計為主題的商店也開了旗艦店,這些購物商區也逐漸提高了設計與藝術的比例,包括科技藝術的出現。
相對於台灣,總感覺日本人好像急著想在21世紀的世界上留下些什麼,也許看完Mall & More,我們對於東京與設計與現象的了解會更More一點兒。
玩之外的─設計丸之內
「丸大樓」的新建築物展現對人的懷舊心情的投射,除了從原來的大樓往上發展之外,新大樓裡處處可見就大樓的影子,例如舊大樓拆下的木頭成了地面裝置設計的一部分,又或從舊大樓拆下的木材再生利用的座椅桌子,形成了一樓「EASE café」的構成元素,讓人能深切感受到舊大樓的靈魂仍存植在於新大樓之中。此外,建築細節不乏綠建築的環保概念,更有許多藝術理念,讓丸大樓商場在原歷史框架下的新風貌,洋溢著情感的組成因子。
Bloomberg ICE
離冰冷的彎曲大螢幕50cm,就可以有四種玩法,可以「撥彈數位琴弦」、「看看自己的數位影子」、「數碼波動」以及「打虛擬排球」。
丸大樓外的「Bloomberg ICE」,是個cool又好玩的金融交流情報站,除了用玻璃冷光地面舖設簡潔又充滿高科技未來感的室內空間外,在乏人問津時,三乘五公尺的玻璃螢幕上暗自流動顯示從世界傳來的金融資訊,用逐漸膨脹的文字代表的上漲的股票,或是用像紅砂流瀉般的重挫股價;大面玻璃內還隱藏有紅外線感應器,讓車站過路人也能藉由這科技藝術,與金融情報產生有趣的互動。
解構電腦資訊與互動介面的設計,是曾來台展出過的日本科技藝術大師岩井俊雄 Toshio Iwai善於表達的方式,「ICE」則正要講的是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Experience(互動溝通體驗)。
若從從建築師Klein與Dytham來看的話,這個稱為冰柱(iccle)的裝置,其功能好比像收集訊息般的雲,經過凝結壓縮後,神奇的流注出資料。與ICE互動?從Touch Here開始。
Open:8:00~20:00(週一至週六) 11:00~20:00(週日假日)
Website:http://www.klein-dytham.com、http://www.bloomberg.co.jp
氣勢凌人的汐留高樓
鄰近「新橋」車站、原本就是百合海鷗號線停靠站的「汐留」,加上03年地鐵大江戶線通車,三方交匯所構成的新興區域,讓汐留的新時代隨之而來。
Caretta Shiodome:http://www.caretta.jp
隔著東京高速道路,與黑川紀章所設計的「中銀膠囊大樓」(Nakagin Capsule Building,1971)形成強烈對比的是─「Caretta Shiodome」,感受完一種淒涼後,「Caretta」相較於其他高樓,還是多了很多有趣成分。
「Caretta Mall」前的廣場「Caretta Plaza」,每到整點就會有一隻碰碰作響的烏龜引人注意,一道道的水柱與煙霧從龜殼細縫噴射出來,以奇特的姿態整點報時。
樓高47層的「Caretta Mall」,地下1、2樓,有餐廳、服飾店、銀行及診所;也有台北鼎泰豐在這裡的分店。而要觀看的重點,是連結地下樓到地面的百張經典椅,或 Panton,或Ant,或Marc Newson,或Eames,齊聚在走道邊、休息室旁,是公共藝術的擺設,也是公共家具。
ADMT:http://www.admt.jp
一個不段變換內容大型弧面螢幕,吸引著參觀者深入廣告博物館的秘密甬道。
這是2002年,日本第一座以廣告為主題的「東京廣告博物館」(Advertising Museum Tokyo),當時由SMAP的廣告開展。
在幽暗的的入口處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進入1965年起萬冊廣告藏書的廣告圖書館,另一個則是告別TCC賞的跑馬燈,邊看著牆上投射著廣告意象邊走進階梯的穿堂,從江戶時期的屏風畫導引進入日本的廣告時間軸裡。
靜看著大面長牆上屬於掛置著20世紀間的報紙、照片、熱銷商品與書籍等,來展示日本每個十年間的廣告、社會、文化變遷。順路走入20世紀的日本廣告,電視的、牆面的報紙的或是廣播廣告,各式媒體輪番上陣,試圖回復當年光景。
「東京廣告博物館」利用許多眾多媒材呈現廣告訊息,入口的圓柱電視牆、當代設計作品(從紅藍椅到電子雞)、觸碰式大型電漿電視、LED牆、投射式音響設備、多媒體電腦與視聽室等等,展示包羅平面、影像、聲音及多媒體的廣告範疇。開幕後四年,仍然是充分show off的博物館。
還要再去六本木
2003年「森之塔」─一座像是披上盔甲的SMURAI(日本武士),在此拔地而起,厚重盔甲由很多的玻璃組成,同時又融入了折紙藝術般的切面。包含「森之塔」在內的「六本木之丘」(Roppongi Hills)在開幕首月,就創下了百萬人潮的參觀紀錄,這個距離東京鐵塔不遠的日本新地標,藉由一個六本木之丘的誕生,改變了原本的六本木文化風氣,也提昇了人們在此的活動層次,成為城市之城的文化新都。
【藝術六本木】
52樓的半空中美術館─森美術館MAM(Mori Art Museum),定位在當代美術館,除了高得嚇人以外,所辦的展覽可謂是豐富變幻,檔檔重量登場,並且,總會告訴我們現在世界正在流行的當代藝術風潮。
靈敏的策展嗅覺,帶來新的展覽氣候,而展覽的形式、設計美學也不斷變化。像是MOMA展採用IPOD導覽、時尚色彩展用空間色彩來引領觀者;小澤剛展時整座美術館像是遊樂地;杉本博司展用用一張張的照片來記錄一部電影的光景,還在展館內搭起了能劇舞台;甚至東京柏林展,使用了柏林與東京兩地的角度來看當時的藝術生活;沒有所謂固定模式,就是森美術館讓人想屢屢造訪的重要原因。
雖然是個開館時間常熬到深夜的夜貓子美術館,但想要做個認真的創意血拼族,還是得多花點時間細細品味。
→http://www.mori.art.museum
【動感六本木】
東京國際影展的紅地毯、朝日電視台旁ARENA廣場上的演唱會、毛利庭園的春日櫻花、與冬季耶誕節路樹被滿滿點亮的東京雪景,都吸引著人們在不同的時節造訪六本木之丘,就連宮島達男的「COUNTER VOID」數字牆面,在一天之內的黑夜白天都會點亮不同的區域,甚至吉岡德仁的玻璃椅子也會在雨天消失…,六本木之丘的丰采總是精采不斷地輪番上演著,也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若要問我為什麼要再去六本木Hills,我想,「IDEE Café」的溫野菜是個不錯的理由。
(文未完,詳見高寶書版《設計東京》)
【2006/07/26 聯合新聞網】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