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異聞 (56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0-06-25 04:48:00 來源: 生活日報(濟南) 跟貼0 條手機看新聞
江蘇高考閱捲髮現了一位“古文奇才”,作文通篇用文言文寫成(本報昨日報導)。這位奇才是誰?南京十三中的王傳軍老師告訴記者,他的學生錢琨今年在高考作文中用罕見的駢賦文詮釋了“綠色生活”。 “文章的開頭和結尾用的都是文言文,分別是引子和議論。中間則是賦,具體內容是漢武帝要擴建上林苑,司馬相如寫了篇賦以'天人合一'的理念來勸阻他。這也是小作者眼中的綠色生活。”

錢琨在古文上的造詣,在十三中小有名氣。 “其實最開始,他常用抒情散文體來寫作文,風格婉約,語言功底也不錯。在一次高三模擬考試中,我驚奇地發現他居然用駢賦文來寫作,而且對偶成熟,熟用大量典故,古典文學功底很不錯。”王老師說,在高考試卷大量的作文中,駢賦文體由於新穎別緻,容易脫穎而出,而且錢琨在這方面的確具有實力。於是,他鼓勵錢琨發揮特長,多嘗試用這種文體寫作。在高考二模考試中,錢琨就用了駢賦文來寫作文《淘寶》,特有的語言敘述形式、大量古代典故的運用,起到了驚豔的效果。

據了解,錢琨特別喜歡看《三俠五義》、《小五義》之類的書,對古代詩詞和明清小說情有獨鍾,對古曲、詩詞、古韻都喜歡研究。王老師告訴記者,錢琨的數理化學得也很好,可以說,他是個綜合素質發展很不錯的孩子。 (據《南京晨報》)

基礎知識也相當不錯,語文總分不會低

“其實,不僅他的作文博得專家們的一致認可,獲得了高分,前面的語文基礎知識部分做得也相當不錯。這說明他的基本功的確相當紮實,至少語文總分應該很不錯。”一位知情人向記者透露。專家組多位老師也對這位奇才充滿好奇,所以,特意去了解他的基礎知識部分題目做得怎麼樣。另一位看過試卷的知情者則回憶起了這篇高考奇文中的四個字“罅可容人”,這位考生在說到南方大旱,地面乾裂時,用“罅可容人”四個字來形容。


要被破格錄取相當難,政策上還是空白

“古文奇才”能否被高校直接破格錄取?記者採訪了相關招生專家後卻得知,目前政策上對這種情況還是空白。

“我們也可以對偏才怪才以特殊方式進行錄取,但那是通過自主招生的方式進行錄取。”南大招辦主任趙鳴說,“目前我們學校最大限度的破格錄取線是一本線。 ”不過,也有高校表示不同意見。南航學生處副處長孫雷說,如果某位考生的確突出,有多位專家聯名推薦,我們完全可以向教育部申請特批,破格錄取。 (據《揚子晚報》)

(來源:生活日報)


江蘇高考出了位“古文奇才”連古典文獻專家也“驚呆”了
2010-06-24 02:35:00 來源: 生活日報(濟南) 跟貼0 條手機看新聞
今年江蘇高考作文冒出一位“古字奇才”,通篇用文言文寫成。 “閱卷老師將之作為'懷疑卷'提交給專家組,這位考生通篇都用文言文寫作,而且用了一堆冷僻古字,閱卷老師不認識,請一位古漢語方面專家來看也認不全,回去查了一夜資料才把文章全部'翻譯'過來。”一位老師說。

水平超過《赤兔之死》

“這位考生此方面造詣相當深,不僅會用古字,而且用得很得體,能在考場上短時間里活用古字,說明他已爛熟於心。此外,這篇作文也很有思想,他從歷史發展角度來說明現在環境遭破壞,幻想能回到農耕時代,寫得相當不錯。專家一致認同給他打了高分。”這是江蘇高考繼2001年《赤兔之死》後又一篇文言文高分作文。一位專家表示,“《赤兔之死》雖然是用文言文寫作,但畢竟是'三國體',而這位考生則是純正文言文,修養的確很深,直接讀古文獻的碩士都沒問題! ”

古文獻教授也不全懂

記者採訪作文閱卷組組長何永康教授,他對這位考生表示高度讚揚,“相當難得!前途無量!以他現在的文化修養完全可以被破格錄取!”而語文基礎知識閱卷組組長、古典文獻學專家吳新江也表示在看了這篇“奇文”後,自己光對字詞的註釋就寫了4頁。

“看到這篇奇文的第一感覺是,很驚訝!在中學生中是絕無僅有的!”吳新江老師是古典文獻學專家,雖然他負責的是語文基礎知識部分的閱卷,但當作文閱卷組發現這篇奇文時,只能請他來救援,“不僅普通閱卷老師不認識,看不懂,就連我這個教古典文獻的老師也不全懂,有些見過但沒用過,還有四五十個古字根本不認識。回去後我查閱資料,做了註釋,光註釋就寫了滿滿4頁!”

不過光會用文言,會寫古字還不算什麼,這畢竟是高考作文,切題才是第一要務。 “最難能可貴的是,這位考生和《赤兔之死》、用甲骨文寫高考作文的都不一樣,他的作文寫得非常切題,寫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天地的和諧,他用他的特殊語言和特殊文字來自由表達這樣的主題,非常值得嘉許!”

可以直接攻讀研究生

對這位考生的文風,吳新江也大力推崇,“不是唐宋散文式的,而是古老的文言,有賦體特徵,也有駢文特徵,非常善於描寫,文采恰到好處,特點是拙、實、沉,我印像中,這種文風和漢代楊雄以及近現代的章太炎、魯迅比較接近,作為中學生,非常出類拔萃。而且他的古字也好,典故也好,運用得非常流暢自然,可見這種文化修養已經內化為他自己的東西。”吳新江本學期正好在南師大文科基地班教授實用文言寫作,“不過我還沒見過這樣的學生,我認為他在這方面的水平已經超過我了。 ”吳新江謙虛地說。

而作文閱卷組組長何永康教授也對這位“古文奇才”推崇有加,“簡直絕了!”何教授說,“這篇文章洋洋灑灑,非常難得!我想他在這方面的修養已經相當高了,不是一般的優秀可以形容。以他現在的水平完全可以被高校破格錄取,如果招生政策允許,他甚至可以直接攻讀研究生。”

奇才姓甚名誰還是謎

這究竟是一位什麼樣的考生?大家都充滿了好奇。但由於考卷仍處於加密狀態,閱卷老師也不知這位考生到底姓甚名誰。 “我猜想,他一定特別愛讀書,而且讀過很多書,對於楊雄、章太炎、魯迅的文章爛熟於胸,第二,他肯定非常聰明,作為高考考場作文能寫出這樣的水平,靠耍小聰明可做不到。一句話,真是不簡單!”吳新江說。 (據《揚子晚報》)

近年高考滿分文言作文


《赤兔之死》

2001年高考,南京13中理科班考生蔣昕捷以諳熟的三國故事為基礎,用古白話編撰了赤兔馬為誠信而獻身的佳作《赤兔之死》,讓閱卷老師一致拍案叫絕,給出了滿分,被南師大破格錄取。

《站在黃花崗陵園的門口》

2009年高考,武漢市漢南二中學生周海洋,以題為《站在黃花崗陵園的門口》的高考滿分作文一鳴驚人,以文言文的寫作形式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周海洋高考分數僅370分,最終被三峽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專科錄取。

(來源:生活日報)

(本文來源:大眾網-生活日報 )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江蘇高考考生古體作文全文賞析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4日10:36 南京晨報 
今年江蘇高考作文惊現古體文,成為一時佳話。記者昨日獲悉,今年江蘇高考作文中的古體文出現多篇,其中一位就出自南京考生之手。巧合的是,這位考生和當年憑著《赤兔之死》一文名噪一時的蔣昕捷來自同一所中學———南京十三中。 

十三中的王傳軍老師昨天告訴記者,他的一位古典文學修養深厚的高徒錢琨今年在高考作文中就用罕見的駢賦文詮釋了“綠色生活”。 “文章的開頭和結尾用的都是文言文,分別是引子和議論。中間則是賦,具體內容是漢武帝要擴建上林苑,司馬相如寫了篇賦以'天人合一'的理念來勸阻他。這也是小作者眼中的綠色生活。” 

錢琨在古體文上的造詣,在十三中還是小有名氣的,發現他的伯樂就是王老師。 “其實最開始,他常用抒情散文體來寫作文,風格婉約,語言功底也不錯。在一次高三模擬考試中,我驚奇地發現他居然用駢賦文來寫作,而且對偶成熟,熟用大量典故,古典文學功底很不錯。”王老師說,在高考閱卷大量的作文中,駢賦文體由於新穎別緻,容易脫穎而出,而且錢琨在這方面的確具有實力。於是,他鼓勵錢琨發揮特長,多嘗試用這種文體寫作,並對他的多篇習作進行指導、點評。在高考二模考試中,錢琨就用了駢賦文來寫作文《淘寶》,特有的語言敘述形式、大量古代典故的運用,起到了驚豔的效果。結果,這篇作文當時以68分拿下了玄武區的最高分,並且印成範文分發到學校每個高三學生手上。之後的三模考試中,錢琨一樣以駢賦文體博得了作文的高分。 

記者了解到,和當年寫作《赤兔之死》的蔣昕捷的即興發揮不同,由於錢琨高三寫作常用駢賦文體,已經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語言風格。因此今年作文,他再次選擇了這種特殊的表達方式。 

不用猜也知道,錢琨的愛好肯定和閱讀古代書籍有關。據了解,他特別喜歡看《三俠五義》、《小五義》、《三言二拍》、《綠野仙踪》之類的書,對古代詩詞和明清小說情有獨鍾,對古曲、詩詞、古韻都喜歡研究。 

一般在某方面有特長的人,在其他方面往往會有短腿。可能不少人會懷疑,在寫作上有點小才華的人,特別是對古典文學這種比較冷僻的東西感興趣的人,在其他方面應該比較弱吧。不過,王老師告訴記者,錢琨的數理化學得也很好,可以說,他是個綜合素質發展很不錯的孩子。 

  點評 

本文的最大亮點是採取了賦這種行文方式來寫。該同學對賦的運用相當成熟,遣詞造句,對偶鋪排,典故化用,處處見其古文功底。亮點二是扣題緊、立意高。作者先從“淘寶之行艱耳!”寫到“淘澄禮義之寶”。再寫淘寶之不同,“所淘之寶安得同乎?”“所淘之寶何可冀得同乎?”最後寫到國家之淘寶,“故為國者,必淘其所寶”,從人之淘寶到國之淘寶,文末點題,畫龍點睛,餘音裊裊。 (王傳軍) 

  他不是第一次這樣寫作 

  附:南京二模作文淘寶(錢琨) 

余嘗覽古書,竊愛古之高人逸士,能守忠貞之志,秉清正之節,自忖如古者,窮物理之源,淘本心三寶,不亦美乎?惜今人,嘆世風日下,能恪禮守節之士,鮮矣!方知古今之勢異,淘寶之行艱耳! 

登高樓,望北固,青塚荒煙依舊,黑山勒馬難存。彼女子尚懷安邦之志,何鬚眉難守濟世之心?嘆嘆!复思羽野之悲,更動斑竹之淚。豈古者,能安貧室之奉,樂簞瓢之飲乎?非也。予度其行,發諸肺腑,取於心衷,惟願以此淡泊功利之心,淘澄禮義之寶。 

曩昔,金谷傳歌,蘭亭流盞,頌詩文而廢羽觴,擊鼓樂而迷射覆。其真痴戀於醉夢,而轉乎本性耶?非也。況辭賦奇絕,風流綺麗,此一寶也;氣質婉華,淡雅可親,此一寶也;儀容端莊,禮義齊備,此一寶也。彼所淘者,豈非此三寶乎?秦姬趙女,燕語鶯歌,此皆外象,其心之純淨,未可厚非也。 

  然人之性,羲娥豐隆未易知也。五柳之於南山,善養幽淡之氣;鯤鵬起自北澤,常惜千里之行。笸蘭之為質,薋箷猶然惡之,何也?芷風蕙氣者,笸蘭之寶也;蠱言躉讒者,薋箷之重也。人之誌異也,所淘之寶安得同乎? 

故曰:主人之言,未能用於世;鄙賤之行,或可彰其嘉。須知天自有道,人豈無緣。所重者,或為粉脂釵環,或為蘅蕪松柏,或在紫府,或在沙宮。心既不一,所淘之寶何可冀得同乎? 

  於國也,國情既異,政道恆殊。予視中國,山澤之美,資質之饒,亦天下之廣,未能有雙,南臨大洋,北目蒙古,東憑韓日,西服中亞,此霸王之基,然未能總攬六合,目盡環宇,何哉?蓋百餘年之積弊,豈數十載之可芟。 

歷覽古今,遍數春秋,仁和之道,華夏之寶也。內播德義,外服諸夷,此神州之童於天下者,然自明至清,閉關鎖國,絕四夷,禁八荒,以至於茲,何也?失中華之寶,而見辱外域之釁也。故為國者,必淘其所寶,重其所重,方能屹立於世,遞達千年耳。 

為人者,淘其品,懷金玉之質,集星日之精,重冰雪之潔,方能見稱於人。為國者,淘其道。修仁義之政,播忠信之德,掌王道之平。方能顯揚於世。 

物之華美者,人所惜也;政之清平者,國所恃也。各取所需,各淘其寶,不亦美乎! 

更多信息請訪問:新浪高考頻道高考論壇高考博客圈訂閱高考免費短信服務 

特別說明:由於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新浪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佈的正式信息為準。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ja.wikipedia.org/wiki/三毛別羆事件


以下翻譯

12月9日太田家慘案

1. 無法冬眠而飢餓的熊想要吃東西 (玉米之類的)
2. 熊闖進太田家, 先吃掉太田家媽媽Mayu照顧的小嬰兒Mikio (被咬碎頭顱而死)
3. Mayu對熊丟著火的木頭想反抗, 最後卻被熊拖入森林內
4. 根據意像圖, 太田家是一片屠戶慘景, 到處都噴灑著鮮血

12月10日明景家慘案

1. 從太田家(前一個吃到人的地方, )逃出來的熊前往無防備的明景家 
2. 明景家收容了一些來避難的婦女及小孩
3. 熊從窗戶跳進明景家草屋, 打翻火堆, 屋裡一片黑暗
4. 明景家的媽媽Yayo馬上得以逃出, 卻因為要轉回去救嚇到腳軟的次子勇次郎而折返
5. 折返救次子的當中, Yayo背著的四子被熊咬了一口
6. 而因為這樣, 媽媽Yayo, 次子勇次郎, 及四子, 三人都成了熊的目標
7. 正當熊把媽媽的頭咬在嘴裡的時候, 在混亂中, 熊發現在屋子內的一個人 (Odo) 正準備逃走
8. 熊進屋子裡去要吃Odo, 媽媽和兩個小孩趁隙躲起來
9. Odo躲在暗處, 卻還是被熊爪掃了出來, Odo被抓中腰部, 悲鳴引起了熊的殺意
10. 在這時候一同被熊咬死的有其他在屋內的婦女及小孩
11. 明景家三男, 齊藤家四男, 兩人被熊爪一擊撲殺
12. 然後熊將齊藤家三男咬著在地上摔
13. 這一切都被躲起來的齊藤家媽媽Tage看在眼裡, 而她已經被熊當作目標了
14. 懷有身孕的Tage拼命求饒, 想保護肚裡的孩子, 當然熊聽不懂人話, 從上半身開始吃掉媽媽, 肚子被撕破, 胎兒被拉出來
15. 捕熊隊徒勞而返, 正好碰上身負重傷的Yayo, 眾人趕到明景家
16. 聽到明景家屋內骨頭咬碎和血肉黏糊的聲音, 補熊隊認為無人倖免, 應該要放火燒了屋子, 卻因為Yayo堅持屋內有倖存者而兩方僵持不下
17. 補熊隊決定分成兩隊使用兩面夾攻方式, 在屋子的前門逮住了正要出來的熊, 卻在混亂中讓熊逃了

12月10日

1. 當晚被滅了門的齊藤爸不知道自己老婆及小孩全死光了的事情, 在派出所寫完太田家的事件後便在旅館下塌
3. 明景爸聽說附近有一位傳說的獵熊高手山本兵吉, 拜訪了他並敘述了太田家的事件 (此時明景爸也不知道自己家裡發生的事情)
4. 兵吉是個參加過日俄戰爭的老兵, 聽了熊吃掉一女人一嬰兒的故事, 想到之前也有一件一頭熊吃了三個女人的事件, 那隻熊被他取名為 "袈裟懸" (劍道術語: 由肩膀砍下的一道劇傷), 而兵吉直覺認為, 明景爸敘述的這頭吃人熊和 "袈裟懸" 應該是同一隻
4. 明景爸問兵吉能否助陣獵熊, 但兵吉說獵槍早被他拿去換酒喝了, 就拒絕了明景爸的請求
5. 明景爸說得失敗, 夜深了, 便在外地過夜

12月11日

1. 明景爸和齊藤爸回到村子, 知道他們在外面的時候家裡發生的事情以後非常的悲痛憤怒, 決定要參與獵熊隊 (已經不是捕熊隊) 的行列
2. 基於棕熊的習性, 村民把前晚的明景家原封不動地放在那, 希望熊會再來原地覓食, 獵熊隊躲在天花板上埋伏, 熊卻整夜都沒有出現

12月12日

1. 三毛別的吃人熊的事件傳到北海道廳, 在羽榥村派出所的領導下, 派了一群獵熊隊和附近村子招來的志願者一同去了三毛別村
2. 眾人補強了明景家的橫樑, 由帶了鐵砲 (獵槍) 的六名獵熊人在橫樑上待命
3. 明景家因為必須引誘熊的再來而一直沒有清掃或善後, 不能被收屍的孩子們及媽媽Tage的屍體發著惡臭
4. 當晚, 熊從森林中走來了
5. 熊泰然自若地要進明景家, 卻在門口臨門一腳停了下來, 看起來像是在觀察屋內
6. 爾後, 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屋子, 當晚再也沒有回來
7. 作戰失敗

12月13日

1. 大清早, 從六線澤, 一個男人來了, 是傳說中的獵熊高手, 山本兵吉
2. 因為聽了故事以後一直放不下心, 兵吉特地去當鋪將他的俄製愛槍的給暫時借了回來
3. 而在同時, 從外村支援來的60管獵槍也送到了
4. 在兵吉巡視村落的時候, 村民們發現熊趁所有村民都集中在一個地點 (不論是同住避難或是明景家埋伏) 的時候, 已經闖進每一個人的屋子裡面, 並且把每家的冬季存糧給吃個精光了
5. 特別是之前犯案過的太田家, 不只把存糧全吃了, 房子拆得七零八落, 還順便吃了一隻雞, 這這頭熊第三次蹂躪太田家
6. 其中, 最耐人尋味的是... 這隻熊似乎對女性使用過的枕頭有異常的執著和興趣
7. 這個現象讓兵吉更加斷定這頭吃人熊就是當初他遇見, 喜愛吃女人的 "袈裟懸"
8. 雖然這頭熊毀了八間屋子, 但所有人不管怎麼找都找不到牠, 包括兵吉
9. 認為熊吃了人肉而且對人肉起了興趣, 而且看起來他的活動範圍也開始擴大到下游的人家去, 六線澤為了方便對三毛別的支援, 特地把壞掉的橋給重新做好, 並在橋上部屬了槍手
10. 當天晚上, 一個在橋上的槍手發現橋附近的河岸上有個影子在移動
11. 兵吉以為是同僚, 便出聲叫喚, 卻沒有聽到任何回應, 因為這樣, 所以兵吉下令槍手開火, 而那影子迅速地逃進森林內
12. 兵吉非常懊悔, 認為那一定就是 "袈裟懸"
13. 當夜再也沒有任何入侵者的跡象, 作戰失敗

12月14日

1. 等著天色見白的人們在發現 "袈裟懸" 的現場找尋蛛絲馬跡, 發現了熊的腳印和血跡
2. 但天空開始下雪, 獵熊隊決定進早出發追蹤以免讓新雪覆蓋任何線索
3. 兵吉和熟山路的帶路人, 池田龜次郎, 兩人首先出發追熊
4. 知道棕熊有自行擾亂足跡線路習性的兵吉輕易地追到的熊的去向, 他待在下風處持續搜索, 避免自己和池田的形跡敗露
5. 最後, 兩人終於發現了正在一棵白橡樹邊休息的 "袈裟懸"
6. 兵吉設法接近到熊的二十公尺內, 對準熊的心臟漂亮地射出了第一發子彈
7. 第二發子彈也俐落地射中了熊的頭部
8. 人們在雪開始增強前將 "袈裟懸" 抬回村子並衡量他的噸量, 他有270公分高380公斤重
9. 剖開熊的肚子還發現被吃下去的死者殘骸
10. 事件過後只有留下 "袈裟懸" 的皮毛和頭骨, 其他的一切都已經消失在歷史中.......

因為發展鉅戲劇性﹐曾成為多項文藝作品的提材

小説『羆風(くまかぜ)』 戸川幸夫 著。 1965年
小説『羆荒れ(くまあれ)』 戸川幸夫 著。1974年6月12日 – 1975年4月21日、北海タイムス連載。
小説『羆嵐(くまあらし)』 吉村昭 著。 新潮文庫 1977年
小説『シャトゥーン ヒグマの森』増田俊也 著。宝島社
ラジオドラマ『羆嵐(くまあらし)』 TBSラジオ 倉本聰 脚本、高倉健 主演。1980年
TVドラマ『恐怖!パニック!!人喰熊 史上最大の惨劇 羆嵐』 日本テレビ 降旗康男演出、小川英脚本、三国連太郎 主演。1980年
舞台公演『羆嵐(くまあらし)』 倉本聰 脚本。1986年
漫画『野生伝説』3~5巻 戸川幸夫 作、矢口高雄 画。
漫画『シャトゥーン ヒグマの森』増田俊也 作、奥谷通教 画。
映画『リメインズ 美しき勇者たち』監督:千葉真一。出演:真田広之、村松美香、菅原文太他。1990年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一:
  牛馬驢騾不進厩 豬不吃食拱又鬧
  羊兒不安慘聲叫 兔子豎耳蹦又跳
  狗上房屋狂吠嚎 家貓驚鬧往外逃
  雞不進窩樹上棲 鴿子驚飛不回巢
  老鼠成群忙搬家 黃鼠狼子結隊跑
  冰天雪地蛇出洞 冬眠動物夏蘇早
  傾聽大群定向飛 蜜蜂群遷跑光了
  青蛙蛤蟆細無聲 魚翻白肚水上躍
  野雞亂叫怪聲啼 蟬兒下樹不鳴叫
  園中虎豹不吃食 熊貓麋鹿驚怪嚎
  大汨上岸哇哇叫金魚出缸籠鳥吵

二:
1.地震時,必須先跑到田裡去。
2.大震聲發沉,小震聲發尖。
3. 響得長,在遠程;響得短,離不遠。
4. 先聽響,後地動,聽到響聲快行動。
5. 上下顛一顛,來回晃半天。
6. 離得近,上下蹦;離得遠,左右擺。
7. 上下顛,在眼前;晃來晃去在天邊。
8.房子東西擺,地震東西來;要是南北擺,它就南北來。
9.噴沙冒水沿條道,地下正是故河道。
10.冒水噴沙哪最多?澇窪鹼地不用說。
11. 豆腐一擠,出水出渣;地震一鬧,噴水噴沙。
12. 窪地重,平地輕;沙地重,土地輕。
13. 磚包土坯牆,抗震最不強。
14. 酥在顛勁上,倒在晃勁上。
15. 女兒牆,房檐圍,地震一來最倒霉。
16. 地基牢一點,離河遠一點;牆壁好一點,連結緊一點;房子矮一點,房頂輕一點;佈局合理點,樣子簡單點。要想再好點,互相多學點。
17. 地震鬧,雨常到,不是霪來就是暴。
18. 陰曆十五搭初一,家裡做活多注意。
19. 井水是個寶,前兆來得早。
20. 地下水,有前兆:不是漲,就是落;甜變苦,苦變甜;又發渾,又翻沙。見到了,要報告。為什麼?鬧預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警察大學校長侯友宜看過數百個命案現場,被殘酷手法殺害後的屍體躺在那兒,它的悽愴與悲涼觸動著這位資深警探的心靈深處,讓他無法想像,冷血殺人犯不給受害人一絲生機,為什麼現今會有一種聲音說「要給死刑犯機會」、「請寬容他們」、「他們悔改對社會是正面的…」。

侯友宜說,在上位者、做決策的人應該第一時間去刑案現場看看,去感同身受現場的震撼及被害人的慘與痛,不能只看隔了一段時間後犯罪者表現悔過、無辜的外型,有了親臨現場的深刻體驗,再來談論要不要廢除死刑。

他認為死刑是對重刑累犯的最後一個遏阻動作,實證上死刑存在,對遏止暴力殺人犯罪有具體效果,並不是一些人說的與治安好壞沒有關聯性,因為「要看的是質,不是量」。(註:本文基於公益必要性,文內有殺人場景與情節的描述,請讀者斟酌是否全文閱讀)

嫌犯事後落淚 只是假慈悲懺悔

記者問:看過這麼多犯罪現場,它帶給你什麼啟示?依你長年接觸嫌犯的經驗,有多少犯罪者會真心悔改?

侯友宜答:一件殺人命案,只在事後看一些資料或照片,這些是冰冷的,無法身歷其境感受第一現場的驚悚震撼與兇手的冷酷無情,等後來看到的,只有犯罪者「鱷魚的眼淚」。

犯罪者為了爭取活下去的機會,表現出悔過的、或者不是有心的、甚至是無辜的,這種場景大家很容易感受到,因為被告是活的,可以面對面,人們在這種面對面反射動作的感受上,容易接受對方傳達出來的訊息。

這時被害者和嫌犯是非常不對等的,你(主張廢除死刑者)沒有在第一時間去體驗被害者那種強度的感受,反而接收到犯罪者細水長流、慢慢給予的溫情攻勢,心裡面對犯罪者便有了「好像有悔過之意,要給他機會」的認知。

幾乎每個死囚 都是假釋後再犯

真的有懺悔嗎?其實是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大家看到的外型,並沒有看到內心那一塊,就像是冰山,只看到露出水面的部分,看不到冰山底下深沉的一面。這是真懺悔,還是假慈悲的懺悔、一種哀求、為自己某種目的懺悔?

執行政策的人、在上位的人,沒在第一時間體驗命案現場,沒有感受過被害者被害當時的場景,感受的不平衡,加上只看到冰山一角,容易產生很多錯覺。

所以我要講,今天要不要廢除死刑,讓做決策的人和人權團體到現場,親臨了解所發生的狀況,以及犯罪者剛被逮捕時鉅細靡遺描述的犯罪情節、還有現場表演,深刻去感受案發時肅殺的場景,若真正感受了,你會覺得「這種人讓他留在人間有意義嗎?」

民調顯示司法人員贊成死刑比例最高,高達八成八,為什麼?因為他們辦案、接觸得最多,感同身受最多。

問:主張廢除死刑人士還有一個理由是擔心誤殺,有沒有這種可能?

答:從一、二、三審、到不斷更審,判一個人死刑,至少經過二、三十位法官,都認為「找不到任何理由讓你活下去」才判死,非常慎重下才會確定一件死刑出來,後面還有非常上訴等程序救濟。

再就犯罪類別來講,只有殺害直系血親或性侵殺人、強盜殺人、惡性重大的結合犯、集團性綁架撕票才可能判死,而且是蓄意的,如果是過失、自衛都不會,我的博士論文是做性侵害殺人研究,十二件個案也沒有都判死刑,有的是未成年,有的過程當中被認為「其情可憫」,你看連這麼惡劣的犯罪都沒有百分之百判死啊!

問:可否從個案更深入談談命案現場給你的感受。

答:以前在中山分局、台北市刑警大隊和刑事局的時候看過太多命案現場,有的被害人被一刀一刀的剁、或殺了幾十刀,那叫殘忍、沒人性,但當年陳進興三人犯下方保芳三死命案,用殘忍不足以形容,我一進去,第一眼看到方妻張昌碧陳屍手術台下,被膠帶綑綁雙腳和蒙眼,平躺地下,眉心中一槍貫穿,腦漿流出。回頭見旁邊廁所門開著,方保芳也被蒙眼坐馬桶上,穿著西裝,領帶略歪,手術服剛脫下放在旁邊,手上還戴著手術手套,兩手下垂,也是眉心中一槍,血液往下滴和往後噴。

女護士鄭文喻穿著護士服,蜷曲在一坪多的衛浴間,腳未穿鞋,眼同樣被蒙,上蓋一毛巾,兇手頂著毛巾近距離射擊,一樣一槍貫穿,腦漿噴出。三槍解決三個人,我當場起雞皮疙瘩,這是叫行刑,不是義憤殺人、情緒性殺人哦!兇手不是禽獸而已,簡直是妖魔了。

後來陳進興落網,我曾和他詳談,那時他已被判死刑確定,沒有心防了,什麼都講,他說當時高天民剛割完雙眼皮,一起身,把病人穿的手術服一脫下,兩個人就把方保芳拖進去槍斃,方妻直接在手術台旁斃掉。陳進興把女護士拖到雜物室,女孩子拜託他、求他都沒用,陳進興殘酷傷害她又拖到浴室,命她趴在地下,看著她全身顫抖,仍一槍給她斃命。

你知道嗎?陳進興描述這一段時,還邊講邊笑,口沫橫飛說「我就把他如何如何」、「他嚇個半死」等,像是完成一個非常棒的作品一樣,按理經過一段時間沉澱,談這個問題應該是慚愧、帶著悔過,不應該顯現輕蔑、愉快的心情。我當時想「這人根本是魔鬼,如果讓他出來,還得了啊!」

輕微犯罪增加 與執行死刑無關

講不客氣點,死刑犯要死還給他麻醉昏迷再打,很厚道,他們完全沒有,把三個無辜的人眼睛一蒙就槍斃,殺的還是幫你忙的人,比較之下,給他們死十次,也是應該的啊!

還有白曉燕,從排水溝撈上來,脖子、身體和腳被綁三十多公斤啞鈴,手指被剁,身體遭重擊毆打,你看嫌犯有多惡劣,人質已死掉八、九天,還繼續勒索要錢,勒索期間有四、五天沒電話進來,就是在處理屍體。像這種嫌犯,還要給他們機會?

我曾做研究發現,那種蓄意、惡性重大的、會犯下判死罪的都是前科累累,如果監所能讓人悔改,保證不再犯,那是OK的,但這些人哪個不是幾進幾出監所,都是經過監所教化後假釋出來的。

比如最近一位新加坡記者來採訪,我談到一件舞女分屍案,嫌犯方金義六十幾年先犯恐嚇罪,關出來再犯強盜案、性侵案,並殺害一名舞女,曾判死刑,後改判無期徒刑,關十幾年假釋出來再殺第二名舞女,還性侵分屍洗劫財物;他們都是先犯一些罪,一直累積,累積到一個程度,最後犯下駭人聽聞的案子。

高天民也是,早期犯強盜案,犯了五十幾件,假釋後再犯白案、方案。

廢除死刑人士看到的一面是「有機會讓他活下來,因為他會改過,對社會有正面貢獻」,事實上像這種累積犯罪的犯罪者,如果沒有一個遏阻,再給他出去,他會變好?要變好,早在輕刑犯、重刑犯的時候就變好了,死刑就是對這些嫌犯最後的一個遏阻。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遏阻,暴力犯罪就可能持續上升。

問:不過主張廢除死刑的人,認為死刑與治安沒有顯著關聯性。

答:他們拿出一些數據來支持論點,說看不出有特別變化,但他們是量化,不是質化,不能因為竊盜、詐欺案件增加,用輕微犯罪的增加掩蓋了死刑對質的影響。

比如擄人勒贖案,早期一年八十件,陸續有嫌犯被判死執行後,現降為不到二十件;父執輩那個時代,綁架案平均五件就有一名肉票被撕票,現在十件不到一件被撕票,因為有死刑在那裡,但只要不是惡意、蓄意殺害人質,法官會給他們機會,這樣直接、間接對生命的傷害就減低。

換句話說,綁架件數及手段方式,很清楚的因為有遏阻而有改變,我不是說量處死刑就一定對治安有改善,但起碼對某些犯罪類別,確實達到一個程度的遏阻效果。

施政要看民情 不能夠落差太大

問:人權團體認為將死刑犯終身監禁,即可遏阻再犯,你是否贊成用終身監禁替代死刑?

答:現在有些國家有終身監禁,但有一種,依我創造的名詞叫「虛擬的終身監禁」,雖判了終身監禁,但關上三、四十年,認為他老了、沒什麼作用了,還是給他出來,這種「虛擬的終身監禁」比例佔很多。

台灣經常有大赦、或用一個什麼理由來減刑,因此日後就算有終身監禁制度,實質的終身監禁也可能變成虛擬的終身監禁。每一個犯罪者都講得很好聽,說「如果把我關到死,乾脆把我槍斃算了」,嘴巴這樣說,但法律改為終身監禁,還是會期待,期待出現虛擬的終身監禁,讓他有機會可以出去,就算只有萬分之一的機會也會想。

死刑犯不到最後,都不會放棄希望,真要執行時,問問那些行刑法警就知道,被帶去槍斃的時候,哪個人的腳會不發軟。因此討論終身監禁其實沒意義。

再就終身監禁本身來說,就算真有,對監所也是極沉重的負擔,萬一他在裡面殺人,又多出一個案子要多審好幾年,甚至還可以放封出來走一走。

有人說廢除死刑是世界趨勢,可是有些趨勢又流回來了啊!比如美國某些已廢死的州又恢復死刑。何況法律沒有所謂世界潮流,法律要能跟民情結合,不能落差太大。

問:死刑犯的確不輕易放棄求活,拚命打官司,一打多年,你怎麼看?

答:死刑案一再更審,過程中,有時發回的理由不是很適切,只是法官為了慎重,所以時間拖長,這也是死刑犯拖延時間的一種訴訟策略。

我舉商人黃春樹被綁架撕票案,打公用電話嫌犯被逮捕後,先說屍體埋在大園,我直覺他說謊,跟他說你不說實話就走著瞧,後來吐實,帶我們到汐止挖出來,很慘,殺了好幾刀,澆汽油燒了之後再埋起來。

這件案子訴訟五年後傳我去作證,只問「屍體怎麼挖出來的?」當然是嫌犯帶我們去挖的啊,其實這不是重點,但法官認為,律師提出來了,所以有義務問我,搞來搞去又開了一次庭,但似乎也不能怪法官,因為死刑犯跟律師請求一定要傳這個證人來問。

黃妻每次開庭都哭得很傷心,退庭出來後還在哭,每一次開庭,就是對被害人家屬的一次傷害。

問:死刑法律還在,你認為已定讞死刑犯可以不執行嗎?

答:當然要執行,而且符合我們現在的民情與趨勢,若是法律可以不執行,第一線辦案同仁看到通緝犯就不要抓了嘛。這些本來根本不是問題,而是被人挑起來,變成了問題。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歲的維因懷特和19歲的史密斯是好朋友。一個是橄欖球員,一個是嶄露頭角的廚師,風華正茂。

「喵喵」當作花肥賣,買主卻不是為了養花,而是要「high」。

18歲的維因懷特(Louis Wainwright)和19歲的史密斯(Nicholas Smith)是好朋友。一個是橄欖球員,一個是嶄露頭角的廚師,風華正茂。

與其他同齡人一樣,周末聚會party,是兩人共同的愛好。上周日,兩人呼朋喚友,在 Scunthorpe(林肯郡內)的酒吧、舞廳歡聚小酌到子夜。

星期一中午,維因懷特的家人發現他死在自己的床上。幾小時後,史密斯也被發現已經死亡。
「他只是去party,他只有19歲」

警方初步確認,兩人都服用了「喵喵」。當晚聚會的人中,另有6人也出現不適症狀需要到醫院就診。警方呼籲當晚一同聚會的其他人要盡快去醫院檢查。

史密斯的父親說,他的兒子不是個癮君子,而是個對生活充滿憧憬的好孩子:「他只是與朋友一起出去玩,享受生活。他是一個正常的,充滿愛心、勤奮努力的孩子。」
Mephedrone喵喵」

「喵喵」以粉狀,晶體顆粒或液體形式出售,每克4英鎊就能買到。

「喵喵」,miaow miaow,也稱作mieow,meow,M-Cat,MC等等,都是Mephedrone的街頭「外號」。Mephedrone在網上被作為花肥(plant food)出售,標明「請勿服用」(not for human consumption),在英國可以合法的買賣(至少到截稿時為止)。

上網查了一下,「喵喵」以粉狀,晶體顆粒或液體形式出售,每克四英鎊就能買到。在網上還看到安徽一家經銷化肥的公司緊急求購Mephedrone ,說是英國的客戶有大量訂單。
「喵喵」,英國party上的新寵

但是,在英國,買「喵喵」和賣「喵喵」的人都心知肚明,「喵喵」不是供花卉享用的肥料,而是人吸食的「軟毒品」。它與服用可卡因、安非它命、搖頭丸(cocaine, amphetamine, ecstasy)等有類似的效果。

但是,它不屬於非法毒品,所以提供者和使用者都不會因此留下犯罪紀錄;便宜的價格使得青少年用兜裏的零花錢就買得起。

而「合法」的身份給服用者以一種虛假的安全感。「喵喵」成了party上的新寵,特別是在青少年中。

但是,它有一系列的副作用,輕則引起嘔吐頭疼,重則導致昏迷甚至喪命。去年11月以來,已經有四例死亡疑與服用「喵喵」有關聯。
「喵喵」遭禁勢在必然
舞廳

圍繞「喵喵」凸顯出的,是對付所謂「合法吸毒」的挑戰。

由於「喵喵」不屬非法毒品之列,警察管不了,學校的老師抱怨說,他們從學生那裏搜出了「喵喵」,也不得不原物奉還。

萊斯特郡(Leicestershire)的一所中學自去年12月份以來,已經有180多名學生因服用「喵喵」導致不適而請病假,平均每天兩個。

「喵喵」的流行,特別是對青少年的誘惑,已經引起英國社會各界的關注。英國藥品濫用調查委員會(Advisory Council on the Misuse of Drugs, ACMD)正在把調查Mephedrone的危險性作為它的首要任務,將在本月底向英國內政部提出全面的評估報告。

政府表示,將按照委員會的建議採取「迅速的」行動對付「喵喵」。但是,即便把「喵喵」列入違禁毒品,又要確定它屬於A、B、C哪一級的毒品,這個過程又需要一定的時間。

「喵喵」在歐洲一些國家,比如德國、挪威、芬蘭等,已經被列為非法毒品。
對付「合法吸毒」,按下葫蘆起來瓢

圍繞「喵喵」凸顯出的,是對付所謂「合法吸毒」的挑戰。

所謂「合法吸毒,「legal high」,即吸食某種不在非法毒品名單上的物質,以達到與服用非法毒品相同或類似的效果。

這些「合法」的「軟毒品」以各種形式和名目出現,有的是「草藥」:比如Salvia,它是一種鼠尾草屬植物,咀嚼它的葉子或當煙葉抽,卻能達到LSD的效果。
藥丸藥片

對付「合法吸毒」,禁毒是治表,治本還要讓青少年真正認識到毒品的危害。

有的則是以肥料、殺蟲劑、清潔劑形式出現:比如一度「走俏」,直到去年仍可以合法買賣的GBL。

GBL本是一種用來清除油漆的工業溶劑,卻成了替代非法毒品的「聚會藥」(party drug)。去年四月,一位21歲的醫學院學生服用GBL後死亡。她的母親斯托特(Ms Stewart)奔走呼號,GBL終於在去年底被列為非法。

問題是,這類東西很容易改頭換面,重新浮出水面。禁了「喵喵」,轉天就會冒出個「咪咪」,毒販子玩的是貓捉老鼠的遊戲。

正如ACMD成員,毒理學家拉姆西(Dr John Ramsey)博士所說:「這是一個灰色地帶。這些化合物本身並不違法,買這些東西的人非常清楚要用它來幹什麼。問題是,他們是怎麼知道的。」

斯托特說,在對付「合法吸毒」上,現行法律顯得非常無力。她呼籲對市面上所有的這類東西實施暫時禁售,以便進行科學的化驗鑒定。

她說:「內政部不能等到死了孩子才採取行動。」

問題是,並沒有一個「合法毒品」的固定清單。禁了一種毒品,會有另一種毒品以合法的面目出現。對付「合法吸毒」,禁毒是治表,治本還要讓青少年真正認識到毒品的危害。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的年輕創業家喜歡開咖啡館、複合式餐廳、民宿,以及各式各樣的小店,它們像一顆顆小珍珠,為城市點亮了風情,我的台商朋友說:這樣的小店、這樣的閒散幽情,北京就是找不著一家。但也大有人對它們不以為然,郭台銘就說這些年輕人「島國思維」,以開咖啡店為滿足,不可思議。

20到35歲 憂鬱的世代

和上兩代比較起來,廿到卅五歲這一代可說是「憂鬱的世代」,他們從小在自由、寬裕的空氣中長大,早早明白「自己做決定」的重要性,問題是台灣的教育系統並沒有跟著時代改變,它的專長仍是「打造產業預備軍」、「研發考試技術」,對大學畢業生來說,這集體化的學校教育與個體化社會標舉的世界觀間之落差,便正好催生了「憂鬱」這種世代特徵。

「憂鬱」是一種進退維谷的心靈狀態,有憂鬱感受的人清楚知道「不要什麼」,卻不清楚「要什麼」。過往,父母那一代認命地接受社會所派任的「角色」,全力以赴,即便中年或有那麼一絲迷惘,但社會給予其角色完成的評價與肯認,終使得他們仍能穩定自信地書寫自己的生命故事;這世代的年輕人則不同,社會已經擺明了「你應該成為你自己———那個獨一無二又特別的人」,問題是「那個特別的『自我』是什麼?」而「我們又如何感受到『自我』的召喚」,如果「『自我』遲遲不現身,那該怎麼辦?」

社會學和心理學的許多研究都指出,從來都沒有「原初自我」(authentic self)這種東西,「自我」是在一次次的遭遇中、事件中,靠著自身與人們、社會、際遇的互動而逐步形成的,這也是為什麼西方社會把青春期的高中教育視為一系列「事件化自我」的過程,學校應創造出各種遭遇,幫助學生穿進事件,於事件中洗禮並建構起一片片的「自我」,而我們都明白,台灣的高中和大學都很少作這些事情(實踐大學建築系是少見例外)。

「我追尋」創業家

從某個角度看來,咖啡館和小店因而是一種中介性的「救贖」,它們多半是「憂鬱者」所創,也大部分由「憂鬱者」消費所支持,他們在此等待著「事件」的出現,期待某一時刻裡「自我」得以湧現,在那一刻,你清楚地想做某一件事,而且感受到那一件事對整個生命的意義(馬克思、Steve Jobs與魏德聖都在某個青年轉折點上,知道了「那件事」)。

咖啡館和小店的風行是合理的,它們規模小、門檻低、技術風險不高,川流著各種可能改變命運的社會關係,最重要的是:經營者擁有高度自主性,大企業中泯滅自我的生活恰好是他們「不要的」,他們渴求的,是一種蘇格拉底所說的「被檢驗過之人生」(an examined life)。

以「自我的追尋」為根基的創業家,即將成為台灣下一波經濟成長的主力,對於他們而言,「想成為什麼」(to be someone)的身分焦慮遠大於金錢利益,你可能想不到,這種由「認同」所產生的特別創造力,正是蘋果、任天堂、維京航空、Google和Pixar的魅力來源,它們的老闆都「島國」過、也憂鬱過……。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評論文章不好寫,因為要有獨特的見解,還要有足夠的資料佐證.

可是,騙稿費的假評論就好寫多了.先立一個結論,也不管他它是對是錯,只要標奇立異,譁眾取寵,就有讀者.然後選擇性的收集相關資料,也不須考慮它是否符合事實,

反正普通百姓也懶得懶得深究.甚至與主題無關也不要緊,只要能讓人家覺得覺得作者很博學就行.最後,隨便搬來一套分析方法,故意略去不利的選擇,得
出的結果自然能支持既定的結論.

這種假評論,其實在缺乏獨立思維的傳統中文教育裡很普遍,熱衷修辭,少管邏輯.筆者求學時也曾飽受其害.

今天恰好看到奇文一篇,與大家分享.

1) 標奇立異,假裝博學

    
* 先找一本書,大抄一遍,以示博學.該奇文就選了各國核武發展的歷史.

    
* 小錯不要緊,反正大家也不懂.如:錢學森是火箭專家,他的貢獻是發明了三級火箭,以減輕火箭的載荷.鄧稼先,錢三強,等才是核武的靈魂人物.張冠李戴,反正冒充的專家不需懂得火箭和原子彈的區別.

2)潑婦罵街,以達譁眾取寵之效

    
* 示範:"原子彈的始創人愛因斯坦,已經做了一個偽君子".先借一個名人,愛因斯坦,罵他一頓,反正他人已作古,無從反擊.隨便說一些故事,也不管是不是跟所謂的"偽君子"有關.讀者念到後文,大概已忘了前言.

    
* 事實是,1)當時的確有必要與納粹競賽;2)愛因斯坦面對核武可能的負面影響一直坦蕩蕩的

3) 套用分析方法,冒充嚴謹

    
* 提出提出兩種選擇,論去其一.

    
* 如:"兩個選擇: 不是乖乖接受北韓為核彈俱樂部的一名會員,視北韓為一個平起平坐的核強國而交往,包括中國,從此向北韓提供糧食和資源,金正日要多少,中國給多少;就是由美國發動斬首軍事行動,不但摧毀北韓核武,而且推翻北韓政權國際社會無此器量"

    
* 首先,需要故意略去更可行的第三選擇:積極影響,誘發內變(ENGAGEMENT,參考施永青文)或胡蘿蔔(ZAKARIA),或亞洲合作組織(Zenpundit)

    
* 其次,扭曲其他選擇的內容,比如,"接受北韓為核彈俱樂部的一名會員"不一定意味著"要多少給多少".不過,扭曲過的定義有助於你的"論證"

諸位,你也可以成為評論家.如此奇文,比比皆是.今天討論的這篇"範文",另有錯謬之處不下三五,還請諸位相助發掘.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前言】

身為一個心理學家並長期推廣心理科學,本書作者大衛.邁爾斯傾畢生精力反覆思考「主觀和客觀」、「感覺和事實」、「直覺和現實」之間的關係。我們是不是應 該像懷疑論者那樣,把直覺看作一種內在認知,無論這認知實際上是對或錯?或者,聰明人經常相信一些愚蠢的事,所以我們必須加入更多「左腦」的理性?面對這 些疑問,我們應該有更聰明的思考和行動,應該更積極對照直覺與現實、對深具創造性的預感抱持懷疑仔細檢驗。

賭博直覺

●政府發行彩券是「對傻瓜的課稅」?

●如果你拋一個硬幣二十六次,出現二十六個全是正面的機率比你買威力球彩中獎的機率還大。

●每週買一張彩券,你應該有機會贏得麻塞諸塞州彩券大獎,但是你要堅持買一百六十萬年。

●如果你開車十英里哩去買威力球彩,你在途中出車禍致死的機率是你彩券中獎機率的十六倍。

詐欺從來就不需要本錢。
——賭博遊戲經營商比爾.瓊斯

美國人每年花在賭場、彩券和賽馬等類似地方的金錢超過五千億美元,也就是說從一九七四年統計的一百七十億美元到現在,花在賭博上的錢足足上升了三十倍。據 說賭博正取代職棒成為美國人最主要的娛樂方式,如今每年有七千萬人觀看美國職棒,卻有一億七百萬人光臨拉斯維加斯、大西洋城和密西西比市。國家賭博活動研 究調查委員會受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和國會的委派,對此之進行調查。根據二000年財政總報告,民眾花在賭博上的錢就有五百四十億美元,比花在音樂、電影、體 育競賽和遊樂園的總和還要多。拉斯維加斯有十萬間旅館房間的接待能力,來訪遊客每年替業者創造六十億美元的收入。美國四十八個州的州政府宣佈賭博合法化 後,忽視了賭博的負面影響。根據報導,僅蒙大拿州的一千七百個酒吧和便利商店裡,就有一萬七千四百台賭博性質遊戲機。

因為沒有賭博限制,有三十七個州現在都發起促銷活動,鼓勵市民去參加賭博、去輸錢,現在各個州每年花費四億美元去勸說民眾賭博。有一個州刊出這樣的廣告 詞:「別再靠存錢這個又久又慢的方法了,現在買樂透,就有可能贏得五萬美元,你真的應該馬上來!」有一個看板上面畫著一張個巨大的樂透支票的存根,下面寫 著一行黑體字:「這張支票很可能就是你的」,而不是說「你有12913583∶1的中獎機率可能得到」。

麻州還用了一個廣告嘲弄辛苦工作的上班族:「對普通人來說,想成為百萬富翁只有兩個選擇。計畫A:從七歲開始勤奮學習,長大了找個好工作,從此以後,每天 起早摸黑,拍老闆馬屁,參與無情殘酷的競爭,踩著同事的肩膀向上爬,職位慢慢地向上提升,小心罹患永久性心臟病,慢慢地職位向上提升。三十年下來,節假日 不休息,在你準備退休時,差不多就能成為百萬富翁。另外還有計畫B,買張樂透!」。

一九九八年,南卡羅萊納州共和黨官員大衛.比斯利(David Beasley),沒收了三萬台撲克遊戲機(每台遊戲機平均每年獲利兩萬兩千美元),理由是有太多的家庭因為它而瀕臨破裂和破產。然而,這位官員在後來的 選舉中被投票公民給否決了,選民選擇了他的對手,而他的對手則是那些賭博業者所贊助的候選人。

賭博不僅僅是美國人的愛好。一九九八年,一位英國社會心理學家對英國國家彩券做出總結報告:「估計百分之九十的英國民眾至少買過一次彩券。」二000年,有百分之六十的英國民眾會固定買彩券。

這些賭資的回報是什麼?在美國、英國和加拿大,投注者每投注一美元,就被扣掉五十美分。我的一個統計學同事提到:在密西根州,每一美元中有五十美分的課稅 會撥給公益基金,例如支持大學發展;同時聯邦政府再扣除百分之十五或更多的獎金用於慈善捐款,意味著一美元要被扣除六十五美分或更多。

那麼,賭博贏錢的機率有多高呢?統計學家和賭博專家奧金(Michael Orkin)告訴我們,不同的賭博遊戲情況不一樣。例如輪盤賭法有三十八格:十八個紅格、十八個黑格和兩個白格,如果你賭「紅」並贏了,你就拿回你的錢, 另外還收下另外一個人的賭注。沒有人贏,只有莊家能贏的機率是三十八分之二。另一種骰子遊戲有更多贏錢的機會,但是擲骰子的速度太快,一小時下來可以賭很 多局,可以讓足夠多的人不斷下注賭夠多的錢,所以賭場比彩券更能讓人們把口袋的錢掏空。也許每次的賭資不多,但總量加起來就不得了。

(本文轉載自大衛.邁爾斯新書《你該不該相信直覺?》,中文版由漫遊者文化出版)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專訊】坐在一個樓上咖啡室近窗的位子,我俯視着路上的行人。

看着愈來愈多白領從辦公大樓走出來,向着不同的方向急步前進,我在想,為什麼那麼多人在同一時空一起走動,卻不會碰到對方。

然後我想,大概是他們不會去想自己要走路的原因,只知道自己走路的目的,而且只關心自己想達到的目的。他們根本察覺不到自己在跟其他人一起走路。

我們要一起生活 又要互相疏離

上 個星期日,我跟兩個朋友到訪深圳大芬村。走了一整天,到了傍晚,想到酒店休息。我早已預訂了房間,把地址、電話及地圖都列印出來。怎料到,原則上只需十分 鐘的路程,一行三人,拿着地圖,東張西望,從黃昏走到入黑,仍然未有頭緒。我向數個路人問路,但當地人對街道的名字毫無認識,甚至連附近的建築物叫什麼名 字都不知道。

香港警察總是在街上巡邏,內地的公安卻不會出現在深圳的街頭,區內是有保安的,但他們總喜歡在行人道上找個陰涼的位置,放一張 椅子,有時伏在案上,有時就一直呆坐着。我本以為他們大概會知道附近的街道的名稱,怎料他們也跟我一樣,一無所知。明明酒店就在咫尺之間,走了一小時還是 找不到。

這個是他們生活的地方,但他們連街道及大廈的名字都不知道,每天上班下班然後休息,休息後又再上班下班。深圳的大廈興建速度比 香港的還要快數倍,當地人卻不覺得環境的改變有什麼問題,而且不會理會,只要不影響自己的生活便可以了。

我同意「安分守紀」很重要,每個人也有自己所關心 的人和事,不理會與己無關的事情是合情合理的。然而,我們能夠「安分守紀」的前題是甚麼?

在文明的社會,「安分守紀」的心態甚為普遍,因為 法律把人的權利保障了,於是我們把一切都當成「應得的」,「只要我不打擾別人,別人便不會打擾我」。但為什麼法律會出現呢?

這是因為人們意識到,我們需要 生活在一起,若果要相處得更好,需要大家彼此作出一些承諾。但到了今天,我們竟然會希望自己在法律的限制下,跟別人疏遠得愈遠愈好。

香港人要有目的才會主動

到 過不下數十個記者的分享會,有一點是大部分記者都會提出的﹕記者可以得到很多其他人不會有機會獲得的經驗。經常被舉出的例子有「在天災橫禍中採訪,能夠第 一時間親身經歷滿目瘡痍的情景及跟當事人接觸」等。

不過,難道只有記者可以在災難發生時到訪災區嗎?只有記者可以跟很多人接觸嗎?記者只不過是一些可以把 這些行為當成工作一部分的人而已。做記者的好處是可以獲得寶貴體驗,但別忘記,他們亦可以掙到必須的金錢。沒有薪金的話,香港人又怎會主動到處體驗,到處 了解社會大大小小的事情。

這是個主動性的問題。香港人肯定是世界上最忙的人,但我絕不相信所有香港人都必須這樣忙。無疑,很多活在貧窮線以 下的人,他們的生活只可以有工作及休息,有些甚至連基本的休息的時間也沒有。

我指的香港人,是那些還有時間去看電影、唱卡啦OK及旅遊的人。在他們當中, 很多人對社會上發生的事其實是關心的,他們會讀報紙,看六點半新聞報道,至少間中也會看看網上的新聞或不同的資訊。然而,在這些人當中,會站出來表態的 人,寥寥可數。原因是,香港人很忙,除了忙於工作,更忙於娛樂。要做跟自己沒有切身關係的事,不如娛樂一下好了。

要香港人做任何行動,都需 要先找個行動的理由。想得到寶貴體驗的人有很多,但若果做不成記者,沒有工作這個藉口,他們便不會去做。

上星期中大校長候選人沈祖堯(現已當選)在烽火台 會見同學、數星期前千人合照怒撐菜園村及一些生活上我認為值得記錄下來的片段,我都會攝錄下來。每次身邊的同學看到我在錄影,總會問我﹕「用來交哪一科的 功課?」我只不過是覺得應該要把它們拍下來,於是便拍了。值得記錄下來的片段每天都有很多,我不會每一次都為自己找一個除了「應該要記錄下來」的目的去拍 攝。

為什麼香港人往往只會做一些目的明確的東西呢?其實「應該要記錄下來」跟「交功課」的分別是,「應該要記錄下來」不會令人獲得學分, 「交功課」可以帶來的是分數、一級榮譽畢業、大公司的工作機會、高薪厚職,然後呢?就只有用掙回來的金錢去娛樂。

中大有近十個學生會、十多個社會工作組 織,我懷疑,沒有職位的話,他們當中還有多少人會參與校政,會參與社會工作。

累鬥累 不如住在深山裏

某 一晚,我在大會堂看完一齣舞台劇,已是晚上十時。我跟朋友在麥當勞填滿了肚子,甫出門口,看到馬路的對面停泊了差不多十輛跑車。每一輛跑車的牌子和顏色都 不一樣,但都有一兩個壯男看守着。我走到他們旁邊,才發覺原來旁邊是一間酒店。

酒店內大概有一群富豪在玩樂,鬥豪爽、累鬥累。一群壯男的生存目的就是為了 看守一輛又一輛汽車。有錢的人把金錢用於娛樂,沒有錢的人因為金錢而要做有錢人的奴隸,這是我們想要的相處嗎?

大芬村以複製名畫聞名,雖然 最近多了原創藝術家進駐,村內大部分人都是從事臨摹的商業藝術工作者。臨摹也是一份工作,但工作就是工作,他們不會過問用來臨摹的照片或畫是怎樣來的。保 安不會理會附近的街道是什麼名字,安守本分便好了。生活所逼,他們也許只能這樣生活。

香港人又怎樣呢?我們以目標為本,最終的目標只有金錢,金錢之後便是 娛樂。誰會在意我們為什麼要用法律來限制自己?我們為什麼要住在一起?你不得不承認人是要跟其他人一起生活的,彼此不認識的路人也是要走在同一條路上的。 不關心周圍有什麼事發生、在什麼情况下都要安分守紀的話,不如住在深山裏。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籟論辨月刊 2009/10/06 
 舞台上的流行之王究竟是漂白膚色的戀童怪物,還是飽受折磨的慈愛之人?法律賦予我們對名人說長道短的權利,是否就表示他們理應被殘忍對待? 
 
 
2009年6月25日,曾引領八〇年代流行樂風潮的前任超級巨星麥可傑克遜(Michael Jackson)離奇驟逝。

流行巨星死於麻醉藥物,或許已經不是第一樁。但像麥可這樣備受爭議、評價兩極的人物,恐怕並不多見。就謠言描繪出的形象看來,他踩在名利雙收跟身敗名裂的臨界點上,行為介乎理智與瘋狂之間。

奇異、混淆與矛盾是麥可給人最強烈的印象,他熱心慈善,捐款數量多到被列入金氏世界紀錄,尤其關心青少年和兒童福祉;但同時,他卻也被指控猥褻男童,儘管最後罪名每一項都沒有成立,但許多人都深信他是個逍遙法外的戀童癖者。

他平常舉止謙和,很少像其他美國明星一樣,動輒對跟拍的媒體記者發脾氣;但似乎沒人欣賞這點。2002年麥可在記者包圍下,從陽台上展示他懷抱裡初生的小兒子後,這個舉動被電視媒體一再慢動作重播,引起了輿論撻伐,懷疑他精神異常,不顧嬰兒死活。

日益變白近乎透明的皮膚,跟疑似因為整形過度而變形塌陷的鼻子,在某些人眼中,也變成麥可「忘本」、厭棄自己黑人身分的證明。儘管他不只一次強調,自己的皮膚是因為一種叫做「白斑症」(Vitiligo)的皮膚病而由黑轉白,還是有很多人認為他是個數典忘祖的騙子,對這說法完全不買帳。

麥可的故事永遠不會只有一個版本。按照上述部分版本的組合,麥可是一個「性喜猥褻男童」、「想漂白當白人」、「精神異常地搖晃嬰兒」的瘋癲怪物。但同樣地,我們也可以把這個圖像拼湊成「愛護兒童蒙受不白之冤」、「不幸罹患特殊疾病」、「想向眾人炫耀自己的寶貝兒子」的慈愛之人。

無人相信的自白
 
紐約百老匯某位街頭畫家在地上描繪出麥可的頭像。在他筆下麥可仍保留大部分的黑人特色:一頭捲髮,黑皮膚,寬鼻梁。(攝影/Ed Yourdon)
 
麥可承認他整過兩次鼻子、一次下巴。他辯解說,鼻子之所以動刀,是因為成年後遇到意外被撞斷,不得不整形修復的結果。這究竟是真是假沒人知道。寬扁的鼻子是非裔族群的特徵之一,因此麥可整形鼻子很容易地就被聯想成是對自己黑人血緣的否定。

更糟的是,從專輯《戰慄》(Thriller)推出以後,他的皮膚還開始變白了。謠言始終堅持,他進行了一種特殊的美容手術,讓皮膚的黑色素消失。關於這點麥可表示,他因為得了「白斑症」,臉上會有難看的白斑,還會持續擴大,不得不用化妝遮掩。他很樂意當個黑人,但他生病了。

過去的照片顯示,麥可的確是生病而從不均勻的白色斑點開始慢慢蔓延到全身,而逐漸變白的,也有許多皮膚科的醫學報告支持這一點。麥可也不是唯一一個得到此病的名人,美國著名的黑人主播湯瑪斯李 (Thomas Lee)也是此病的受害者,他寫了一本書《由黑變白》(Becoming White)吐露心路歷程。回憶起自己一開始也是從左手手掌開始出現白斑,他說:

「這讓我想到有個白斑症名人病友,以及何以他總是戴著手套。」

奇怪的是,包括麥可合作過的對象在內,還是有很多人不相信麥可有白斑症。儘管麥可好幾次公開宣示,他的族群認同毫無疑問是黑人,也支持黑人運動,但有些人還是覺得他是在說謊。

什麼才是真相?

暫且拋開黑白問題不管,無論如何,從五歲開始走唱的生涯都是麥可一生的陰影。他承認自己喜歡跟孩子一起睡覺。這也正是寄居麥可夢幻莊園中的兩名男童父母指控他性侵害的理由。根據麥可的說法,孩子們都喜歡他,想整天跟他在一起;只要孩子的父母同意,就可以在他的寢室過夜。他認為這事情非常單純,「與性毫無關連」。

但顯然有幾位孩童的父母不這麼想。1993年,一位十三歲男童的父親指控麥可猥褻兒童,這名男童來自貧困家庭,長期受到麥可資助,也曾借宿夢幻莊園;最後案子以和解收場。不過到了2003年,另一個男童的母親也對麥可提起告訴。

2005年,男童的母親敗訴確定。雖然陪審團傾向於相信麥可的清白,但美國大眾並不這樣認為。因為第一次案件庭外和解之故,很多人認為麥可的確做了壞事,只是狡猾地用金錢來免去刑罰之苦。即使第二次官司勝訴,也幾乎無法扭轉這樣的負面觀感。

另一樁令人懷疑麥可虐待兒童的「搖嬰兒」事件,發生於2002年。從電視畫面上看起來,麥可在度假下榻旅館的陽台上,向底下跟拍的媒體展示自己的新生嬰兒——

看起來有點像迪士尼卡通《獅子王》裡,老獅王在懸崖上向子民炫示小獅子辛巴那段。媒體把這段影片慢動作播放,旁白加註麥可的行為是多麼危險、多麼不當,「他居然讓嬰兒懸空,置之於險境!」麥可的負面新聞從此又增添一樁,無論他多麼想展現自己充滿愛的一面,到最後注定都會弄巧成拙。

麥可因此產生出兩種令人困惑的形象:他有時候看起來是流言中妖異猖狂的巨人,但有時又像是一個天真柔弱的孩子。正如同他經常用輕柔的聲音吐出口頭禪「I love you」,對記者、對歌迷、對螢光幕前的每一個人。

但大家可能都曾懷疑,這個與眾不同的超級巨星,是否真的內心充滿愛?他是否在說謊?而究竟哪一個版本的謠言訴說的才是真正的他?這些問題可能都將隨著麥可的下葬而入土。很快的,另一個妖異的巨人即將在謠言中被樹立,伴隨著懷疑的聲音,直到再度倒下為止。

死亡才能推翻的殘忍對待

 
我們瘋狂崇拜麥可,又用八卦盡情折磨他,使得一代巨星成為大眾各種慾望的投射點。圖為國外的麥可紀念快閃活動。(攝影/Joel Espinosa)
 
既然我們似乎永遠無法終止謠言,這與人類的本性相始終,現代法律遂賦予我們有限度地傷害名人的權利。根據美國法律,「自願性名人」(自願成為公眾人物的人,包括政治人物、明星、運動員等等)無法主張跟一般人一般多的隱私權,因為他們從自己的曝光之中獲得實質的利益——你可不能只要「好的」曝光。這就是狗仔隊可以把明星的出醜照大大方方登在報刊上的原因,法律允許他們如此。

如果我們相信法律是來自人民的某種共識的話,那法律對名人謠言的寬容,是否表示我們「容許某種殘忍」?是否表示我們認為某些人「理應被殘忍對待」?

而這種被默許的殘忍,可能只有死亡能夠推翻。當每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肆意批評某個名人時,不僅是在實踐自己的言論自由,同時也在彼此確認自己抱持的價值觀是「正確的」。更重要的是,這似乎可以使我們覺得自己是社會的一分子,而且好像更有參與感一些。歌手陳昇曾在《我愛美麗的寶島》中寫道:

「如果我不能夠懷疑皇后的貞操,那麼我要一個皇后的樂趣是什麼?」

同樣的,被懷疑跟嘲笑,恐怕也是麥可或其他所有公眾人物存在的主要價值之一。奇怪的是,人只要變成名人,好像在大眾的想像中就失去了共通的人性,變成了無法將心比心的對象。

於是,我們好像急切地想要瞭解謠言的主角(不然你幹嘛對他的生活這麼好奇呢),又好像完全不想瞭解他,只想把他幻化成為邊緣、畸形的怪物。最後,且讓我引用麥可的一首歌作結:

Can't You See . . .?

You're Just Another Part of Me .

看不出來嗎…?

你就是另一部分的我。

真實往往不如我們想像的那樣簡單,

而我們與自己意圖評斷的人,

同為血肉之軀,本質上可能並沒有那麼大的不同。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10-27 中國時報
     寫遺書不只講求法律效力還要講究情境,日本近來出現「遺書旅行團」,讓想要寫封動人遺書的人到溫泉地好好構思一番。十一月十日到十二日在神戶市有馬溫泉舉辦的三天兩夜遺書旅行團,還會有專業代書和作家隨團指導。

     《每日新聞》報導,這個構想是由大阪府的代書高木泰三提出,曾有遺族向高木表示,很想知道過世親人寫遺書時的心情和想法,讓高木體會到遺書不應只重法律效力,表達個人情感也同等重要。高木於是找企畫公司商量,促成遺書旅行團。

     三天兩夜的團費為十二萬六千日圓(約新台幣四萬四千四百多元),包括住宿、餐飲和研討顧問費。行程內容為,先由代書說明法定遺書的草擬原則,之後透過個人面談或研討會的方式,讓團員回顧人生,講講過去受身邊親友關照的小故事。

     自由時間則可以泡溫泉、散散步,沉澱自己的心情與想法。稅金方面的問題有稅務師提供建言,文章的寫法和表現方式則有作家從旁指導。

     一位七十四歲女士報名之後表示,參加旅行團是希望自己能站在較客觀的立場寫遺書,並在遺書中向親友表達感謝。高木則指出,有些人認為寫封讓自己滿意的遺書,才能安心度過餘生,遠離塵囂的旅遊也有助於好好審視自己的人生。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09-10-25    * 中國時報    *
      為了防止暖化,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成了首要之務。紐西蘭作家羅伯特與布蘭達.維爾夫婦(Robert and Brenda Vale)在新書《該吃狗了─永續生活指南》(Time to Eat the Dog: The Real Guide to Sustainable Living)中指出,家貓家狗製造的「碳足跡」不輸汽車,因而建議不養、改養小型寵物、甚或「把寵物吃了」。

     維爾夫婦指出,一隻中型犬對地球生態的影響,相當於一台豐田休旅車Land Cruiser行駛一萬公里釋出的碳量,而家貓的碳足跡和一輛福斯Golf不相上下。

     維爾夫婦說,強迫肉食性的貓狗茹素非長久之計,因而提議改養體型小、較環保也不會破壞生態的寵物,如金魚、金絲雀;至於雞或兔子,不僅可當寵物,還可殺來吃。

     作者根據種植飼料所需農地面積計算貓狗的食量,結果狗一年的食量相當於一六四公斤的肉及九十五公斤的穀物。反觀兔子,一年可生卅六隻小兔子,約可提供主人七十二公斤兔肉,多少可以減少主人的碳足跡。

     維爾說:「我們並不是真的鼓吹大家吃狗肉,只是想提醒大家,重新思考我們視為當然的行為及其對生態的影響。」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10.25 06:41 am

「小小愛因斯坦」是美國迪士尼公司的暢銷嬰幼兒教學影片產品,最近因可能被消費者集體控告廣告不實而開始接受退貨。專家指出,這顯示迪士尼默認嬰幼兒腦力開發教學影片無效,無法讓小朋友變聰明。

紐約時報報導,「小小愛因斯坦」上月以「讓消費者更滿意」為由宣布接受退貨,每套教學光碟退15.99美元(約台幣520元),一個家庭限4套。明年3月10日前,2004年6月5日到今年9月5日間買的光碟都可退,和原本限60天內退貨且須附收據的規定迥異。

許多研究已證實看電視對嬰幼兒有害無益,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也建議別讓未滿兩歲的幼兒看電視。早在2006年,美國就有教育團體以迪士尼等業者產品廣告不實,向聯邦貿易委員會投訴,迫使迪士尼在廣告中拿掉「教育性」字樣。

去年一群律師要求迪士尼讓消費者全額退費,否則要提出集體訴訟。律師指出,迪士尼宣稱教學光碟有益嬰幼兒發展,是睜眼說瞎話。

律師函指出,有研究顯示1到3歲的幼兒常看電視,7歲時容易有注意力方面的問題,「小小愛因斯坦」在嬰幼兒媒體市場市占率達9成,每年產品銷售額高達2億美元,問題不小。

「小小愛因斯坦」在1997年創立品牌,2001年被迪士尼買下後,產品擴大到書籍、玩具、字卡,也有「小小莫札特」、「小小莎士比亞」、「小小伽利略」等光碟。2003年一項研究發現,美國6個月到兩歲大的嬰幼兒中,3分之1至少有一套「小小愛因斯坦」。

「凱瑟家庭基金會」副總裁萊道表示,業者已有警覺,但即便廣告不打「教育」這兩個字,還是會暗渡陳倉。像「小小愛因斯坦」,廣告就換成「加強數字認知能力」或「介紹圓、橢圓、三角形」等。萊道說,最重要的還是要提醒家長,多陪孩子玩,「才是最有教育性的做法」。

「小小愛因斯坦」想退錢 台灣沒單位負責【聯合報╱記者蘇詠智、陳若齡/台北報導】
   
2009.10.25 03:41 am
「小小愛因斯坦」DVD,當年在台是由華特迪士尼集團旗下的博偉家庭娛樂引進上市,但該單位因人事整合早已裁撤,消費者若要循美國模式洽詢可否退貨還錢,很難找到接頭的單位。賣場方面,家樂福、大潤發和愛買目前已沒有販售該影片。

目前迪士尼的影音產品已由得利影視代理發行,但得利影視並未再將「小小愛因斯坦」系列重新包裝推出,而是發行了訴求年齡層較高的「小愛因斯坦」系列DVD,使得「小小愛因斯坦」在台宛如掉進三不管地帶,得利影視目前尚未做出任何決定。

【2009/10/25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威  / 基督日報記者
2009年09月29日09時32分 上午 Posted.         

基督徒可以練瑜伽嗎?「不可以!」相信這是不難回答的問
題。但瑜伽被改造成基督教版本的話,基督徒可以練嗎?這
個問題在廣大基督徒網友中掀起不少爭議。

近日,中國宗教網路散發有關「基督教版瑜伽」的文章,內
容提及一些愛好練習瑜伽的基督徒對瑜伽進行了徹底改造。
他們聲稱:「從姿勢上看,基督教版瑜伽跟印度版本的瑜伽
是一模一樣,但附著在瑜伽之上的靈魂哲學卻徹底改造了。


然而,不少弟兄姊妹對該文紛紛表示批判。他們反駁說,基
督教版瑜伽是「換湯不換藥」,表面講是改造瑜珈,實際上
是引導基督徒變相接觸瑜伽、沾染邪術,陷入罪中。

到底孰是孰非呢?為此,本報帶著這個廣大基督徒網友關注
的問題,特別採訪了紐約信心聖經神學院院長、信心聖經教
會主任郝繼華牧師。

基督徒絕不可以練任何版本的瑜伽

基督徒可以練「基督教版瑜伽」嗎?「不可以!」郝牧師很
乾脆地回答記者的提問。他解釋說,瑜伽起源於印度教,人
通過練瑜伽接觸邪靈並被其控制。由此可見,瑜伽的根源與
邪靈相連,無論再如何改造亦不能改變其邪靈的本質。

接著,郝牧師說明邪靈如何透過瑜伽來掌控練者。他說,瑜
伽的基礎是提升人裏面的自覺(consciousnes
s),讓練者排空思想,最後引邪靈進入人體。其次,從信
仰上看,瑜伽屬於「新時代運動」的一種,與基督信仰相悖
——它沒有救恩、不要求人悔改認罪。

郝牧師還引用一些印度教改信基督教的基督徒現身說法,
瑜伽其實和印度教的鬼神有關,練瑜伽就是接觸邪靈魔鬼的
工作。」因此,他明確表示基督徒不應該練習任何版本的瑜
伽。

他還奉勸癡迷瑜伽的基督徒看清瑜伽的真正面目,儘早迷途
知返,以免得罪神。他質問道,「為何不宣導普通的運動而
偏偏練瑜伽呢?難道普通運動達不到強身健體的果效?」

基督徒亦不可練異教的法

除瑜伽外,郝牧師表示,基督徒亦不該練習氣、打坐、太極
等出自異教的法,即便它們將來被冠上「基督教版」頭銜,
亦不能練習,因為再如何改造都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無法改
變它們與異教邪靈接觸的本質。

也许一些基督徒會疑惑,因爲他們過去也練過瑜伽、氣、太
極啊……也沒有接觸到邪靈,而且還有強身健體、甚至是治
病的效果。

郝牧師解釋說,這是因為練的境界還屬於低層次,所以未和
邪靈接觸到。雖然不少異教的法對人確實有果效,但他反問
,「難道果效好就意味著一定是從神而來?」記住,不是所
有的神蹟都出於神,不少神蹟奇事是出自魔鬼之手。

他認為基督徒對此要立場鮮明,不能又黑又白、腳踏兩隻船
,免得日後出了狀況不僅使自己受損又得罪神。

最後,郝牧師又提及時下社會越來越流行的吃素運動,亦屬
於「新時代運動」的一種,而且吃素運動起源於佛教,並非
出自聖經的教導,所以基督徒不可跟風傚仿。

他說,雖然多食素對身體健康有益,但不能過度,基督徒要
合理、科學地保持營養均衡、追求身體健康,以讓自己更好
地服事神。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將迷戀可愛美少女的男性族群稱為「蘿莉控」(「控」為英文「complex(情結)」的縮 寫音譯),相對地也將迷戀粉嫩美少男的女性族群稱為「正太控」。

「正太控」一詞出現在1980年代,但近年來似乎有越來越多女性不再隱藏對於小弟弟的迷 戀,並在網路上公開成立社群分享資訊。業者也看準這塊市場,定期推出所謂的「弟弟咖啡廳」,讓打扮成天真弟弟模樣的服務生,對顧客高喊:「姊姊,歡迎光 臨!」

「正太控」一詞的由來眾說紛紜,最普遍的說法是源自著名漫畫「鐵人28號」中,穿著西裝和短褲的主角「金田正太郎」。

日本媒體報導,網路上「正太 控」的專屬留言板或同好社群數量大增,不少對於小弟弟抱持特殊情結的「姊姊」,上網分享喜愛的弟弟類型,還有部分網站設定諸如「聽到弟弟說『一起玩吧』, 就會認為對方在示愛」、「將傑尼斯(以少年偶像聞名的經紀公司)視為寶庫」等參加條件。

長相中性少女扮「弟弟侍者」

以「女僕咖啡廳」、「執事咖啡廳」等各類主題咖啡廳揚名國際的東京秋葉原,年初也出現鎖定「正太控」的「弟弟咖啡廳」。雖然咖啡廳的「弟弟侍者」是由長相中性的少女扮成,但類似的限定期間服務仍引發熱烈回響。許多芳心寂寞的「姊姊」,就是衝著那一句「姊姊,歡迎光臨!」上門消費。

此外,7月間也曾發生疑似「正太控」上網徵求未成年少年從事性交易的社會案件。案發當時,兵庫縣警方逮捕一名涉嫌以數千日圓代價,與15歲少年進行 性交易的18歲女嫌犯。該名少女上網徵求17歲以下少年,大剌剌地表示「將支援租金、生活費及性慾」。該名少女落網時坦承,「因個人癖好而犯案」。

犯罪專家指出,鎖定少年犯下類似案件的女性,多半是為了紓壓及療癒,才會從感覺會任憑擺佈的少年身上尋求慰藉。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喜歡在講話的時候,加一些毫無意義的口頭禪,調查發現, (whatever)是最讓美國人反感的口頭禪。

針對九百多位成人進行的電話訪問結果顯示,美國人覺得(whatever)比(anyway)以及(you know),更為刺耳。

語言專家解釋說,一般人在講話的時候,經常會加入一些轉折語或口頭禪,但是如果使用太頻繁,在短短幾句話裡面,不斷使用這些毫無意義的字眼,就難免讓人覺得刺耳。

這項調查中,將近五成的受訪者說最不喜歡聽到的口頭禪是(whatever),四分之一的人最討厭(you know)。中廣 更新日期:"2009/10/08 09:35"

砂:whatever=就醬啦,anyway=反正,you know=哩扛災
友:中文有沒有這種無意口頭禪。
砂:就「然後」...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絲綢——silk  

中國是養蠶大國,絲綢的故鄉。 瓷器和絲綢始終是古代中國對外貿易的絕密技術和看家商品,直到鴉片戰爭前,英國進口到廣州的鋼琴,還乾不過珠光寶氣的絲綢。 “silk”的發音,顯然是漢語的音譯,這個詞代表了中國高超的工藝技術和貿易強勢。 即便現在,絲綢仍在現代生活中充當雍容華麗、典雅高貴的象徵。  

(二)茶——tea  

這個詞,又是英國人從拗口的閩南話裡偷走的。 茶,和絲綢、瓷器比肩,堪稱古代中國對外貿易的拳頭產品。 目前,品茶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和文化品位,中國人對人生的思考,幾乎都能在裊裊茶煙裡找到。 據蕭乾的《茶在英國》介紹:“茶葉似乎是17世紀初由葡萄牙人最早引到歐洲的……英國的茶葉起初是東印度公司從廈門引進的,17世紀40年代,英人在印度殖民地開始試種茶葉,那時,可能就養成了在茶中加糖的習慣。”據說,即使在“二戰”那樣物資困乏的時期,法國人定量配給咖啡,英國人則要的是茶,還有一點點糖。 茶成了歐洲人的“主心骨”,他們只能跟著茶香如醉如痴地行走,這不是本土的歷史與遺傳;而是異域文化的征服和同化。 18世紀的柴斯特頓勳爵乾脆在《訓子家書》裡寫道:“儘管茶來自東方,它畢竟是紳士氣味的;而可可則是個痞子、懦夫,一頭粗野的猛獸。”  

(三)世外桃源——Shangrila (Xanadu)  

這是兩個近意詞。 都有“世外桃源”的意思。 “Shangrila”出自西藏的传说之地——香格里拉,“Xanadu”则是蒙古的元上都。 如果要表達“世外桃源”,通常採用“Xanadu”這個詞。 看來,以出世自居的美國作家梭羅,白白地在瓦爾登湖旁邊,做了那麼久的“隱士”。 講究“寄情山水、超然物外”的哲學,中國人是當之無愧的開山鼻祖。  

(四)風水——Feng Shui  

風水,還是音譯。 它凝聚了古代中國在活人住宅和死人墓地方面的集體智慧。 儘管有人打著所謂“科學”的旗號,指斥風水是封建迷信;但是,迷信所謂“科學”,故步自封,則是另外一種迷信。 風水的整體原則是“趨利避害”,這也是安全生存最起碼的信條。 近年來,風水在美國紅極一時,從中國人唇齒之間發出的音節,已經成為當代人急需探究的學問。  

(五)茶點——dim sum

一聽發音,就知道,這個略帶小資情調的詞兒,來自閩粵。 英國人有喝下午茶的習慣,幾杯印度紅茶,常就一碟甜點。 英語原本有表示蛋糕、點心的詞,偏偏不用,硬要拽一個來自漢語的生僻字。 恐怕多少也有與時尚接軌、和東方同步的優越感吧。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點也搖身一變,成為登堂入室的英語外來詞。  

(六)走狗——running dogs  

中國式英語貼切地表達了一種見利忘義、供人驅使的“下三爛”。 無從考證,最先運用這個詞的是中國人,還是英國人;重要的是,英語世界接納了“走狗”,並以漢語的思維撫育這個“外來詞”。 接納詞彙的同時,無形中也接受了中國人的價值觀。  

(七)紙老虎——paper tiger  

這是最令人難忘和揚眉吐氣的一個新詞。 締造者應該是偉大的民族英雄——毛澤東! 他老人家是博學的詩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運籌帷幄的軍事天才。 美國人硬不硬? 蘇聯人牛不牛? 原子彈厲害不厲害? ……在他眼裡,都是色厲內荏的“紙老虎”。 只要跟中國人作對,老子就得碰碰硬,看天下“誰主沉浮”。 上世紀50年代的“美帝國主義”、六七十年代的“蘇修”,都變成了毛澤東嘲笑的“紙老虎”。 這種蔑視強敵、自強不息的精神,當然是中國人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談笑風聲締造了一個詞,足令中國的敵手躲在角落裡發抖了。  

(八)大款、巨亨——tycoon  

這種稱呼是近些年才流行街巷的,指有錢有勢的商人或者企業家,中國傳統的叫法是“大掌櫃”。 被英語拿走,又是閩粵之地的音譯。 可見,鴉片戰爭前,中國商人名聲在外,馬可·波羅在書裡描寫的東方,物阜民豐,黃金鋪地。 來中國走一遭,就像現在某些“假洋鬼子”上趟拉斯維加斯一樣。  

(九)賭場——Casino  

這個詞,似乎是地道的西方舶來品,發音“Casino”竟是福建話的音譯,可是,為什麼英語要拿它表示“賭場”的意思呢? 据传,很久以前,移民到美国的福建民工,拿到一点微薄的工资,便在无聊之际,聚众赌博,试试运气。 每次開局,都會嚷嚷:“開始了!開始了!”想不到,陰差陽錯地搭給英語一個現代詞彙。  

(十)小費,賞錢——Cumshaw  

這個詞是閩南話“感謝”的音譯。 為了給人一點酬勞,在鈔票上意思意思。 英語世界也像喜歡“money”一樣,渴望“Cumshaw”這個油水豐厚的單詞。 儘管中國人沒有給小費的習慣,但是,對於錢,卻並非一毛不拔,甚至比西方人出手還大方。 偷走“Cumshaw”這個“雞蛋字”的歐洲人,一定見過,中國人曾如何揮金似土。 其實,東西方對待金錢並沒有本質的不同。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雙東到處侵門偷 「野人」落網啦【聯合報╱記者潘欣中/屏東縣報導】
   
2009.09.24 03:19 am
流竄近一年的「台東野人」林金寶,藏身屏東縣滿州鄉一處偏僻工寮,昨天被捕時赤腳、半裸,健壯而黝黑。
記者潘欣中/攝影

在台東、屏東流竄偷竊近一年的「台東野人」林金寶,昨天落網!

警方藉由衛星定位儀,鎖定他藏身屏東滿州鄉偏僻工寮;他被捕時一身黝黑、半裸赤腳,向警員說:「沒錯,我就是你們在找的林金寶。」

林金寶(卅九歲)去年十月竊盜罪出獄後,就在台東縣鹿野山區流竄偷住家糧食;去年四月警民圍捕未果,他翻山越嶺到恆春半島,從屏東及台東交界的獅子鄉,一路往牡丹鄉移動。

警方說,林金寶六月在牡丹鄉大梅部落行竊被錄下身影,七月又沿車城鄉、恆春南下,出現在墾丁大街和大尖山,數度與警方及民眾相遇。他身手矯健,怎麼都逮不著,被地方上的居民冠上「現代藍波」封號。

地方居民認為林金寶只偷食物,未攻擊人,多不以為意。但警方最近成立專案小組,挑選四名對山區地形熟悉員警加入緝捕行動,在他可能出沒的十多處山區工寮裝設自動偵側感應器,五天前偵測到滿州鄉永靖村一處工寮有異狀。

昨天下午四時許,恆春警分局員警在產業道路發現一名平頭、赤腳、僅著長褲、皮膚黝黑的男子迎面走來,四人感覺「目標就在眼前」,即前後包抄圍捕;林快步奔逃再縱身跳下陡坡,警員及時趕上壓制逮捕。

林金寶說,最近都藏身在滿州山區工寮,餓了就到街上偷食物,喜歡熱食,如果住家沒人就自己動手煮,不會傷害人。

脖子上掛的珍珠項鍊,是前天偷來的,晚上念心經時用。

警方調查,林金寶在屏東縣至少犯案十三起,起出的贓物是價值百元的鍋子和身上的破褲子,珍珠項鍊的主人說是廿年前在日本以萬元購買。

警方訊後以竊盜罪嫌移送法辦,因有逃亡之虞且對社會造成恐慌,建議法官實施預防性羈押。

【2009/09/24 聯合報】

流竄恆春半島山區野人落網 【9/23 23:35】

〔中央社〕從台東山區流竄到屏東恆春半島的「野人」林金寶,因經常闖民宅偷食物吃,造成人心惶惶,3個多月來大批警力搜山,終於在今天逮到他。

林金寶台東人,曾在海軍學過水中爆破,去年10月出獄後,在台東一帶偷民宅和工寮的食物,因台東警方圍捕,3個月前流竄到恆春半島山區,仍然以闖空門偷食物吃來填飽肚子,造成恆春半島一帶民心不安。

恆春警分局組成專案小組,今天傍晚在滿州鄉永靖村的產業道路發現林金寶行蹤,將他逮捕。


    * 2009-09-24    * 中國時報    *

     「野人」林金寶落網了!林金寶去年十月出獄後,在台東一帶出沒,專門偷吃民宅工寮的食物,因警方圍捕,三個多月前流竄到恆春半島,一路吃遍牡丹、恆春、墾丁、滿州各山區民宅工寮,造成民眾人心惶惶。警方三個月來出動大批警力搜山,廿三日終於抓到他。

     林金寶去年十月出獄後,就在台東鹿野到大武山區活動,餓了就到民宅、工寮,甚至寺廟內偷食物吃。據曾目睹他身影的人描述,林金寶體型精實,動作敏捷,能在山林溝塹中穿梭自如,就像「野人」一樣。

     專門偷吃民宅工寮食物 民眾恐慌

     因台東警方大規模圍搜,林金寶一路流竄到屏東獅子鄉草埔、內文,和牡丹鄉東源、牡丹一帶,今年六月十日左右在牡丹鄉大梅行竊時,被民眾錄下身影,他也從原本留一頭長髮、穿迷彩裝,改成理平頭打赤膊。雖不曾傷人,但民眾仍恐慌擔心,恆春警方因此派員大規模搜山。

     林金寶七月又流竄到恆春龍水、墾丁大尖山及社頂行竊,除了填飽肚子的「正餐」外,他甚至吃掉屋主的中藥粉來「養生」,用完餐後還歡唱一下卡拉OK,讓人哭笑不得。九月初他又出現在滿州鄉老佛山一帶,被人發現時甚至還丟石頭攻擊人,讓民眾更加害怕。

     曾有多名民眾和林金寶打過照面,但都被他逃逸,警方也出動大批人馬,重裝備上山搜人,累得人仰馬翻卻都徒勞無功,有員警笑說:「再不抓到他,恐怕我們都要變成野人了。」

     三個月出動五百多人次 總算逮到

     為了早日抓到林金寶,恆春警分局長謝宗宏挑出四名原住民警察組成專案小組,負責巡山找人。昨日下午小組到滿州永靖村勘察地形,準備晚上埋伏時,忽然在一條產業道路上發現林金寶蹤跡,四人一躍而上,林金寶一看情況不對連忙逃跑。

     林金寶雖然身強體壯,但四個警察也是非常勇猛,四個人將他撲倒在地,在草地上一陣扭打,過程中不但林金寶背、手、肩多處擦傷,員警也都掛彩,林金寶不斷掙扎,直到被銬上手銬才束手就擒。長期在山野生活,林金寶被捕時不但身材精壯,腳底也長了一層厚厚的繭。

     為了要追捕林金寶,恆春警方三個多月來出動了五百多人次,總算逮到他。

這位仁兄讚!若我是運動鞋贊助商
例如是:勾勾或三條線還是一隻豹
就會請他,在台灣的城市鄉下奔跑
能當場徒手抓到他的人--賞金若干
要追的上他又要打的過的人--不多
然後拍成真人秀影集ww
搞不好...場景搬到世界各地標也可

「JUST DO IT!」ww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撰文/德里斯科(Carlos A. Driscoll)、克魯頓.布羅克(Juliet Clutton-Brock)吉欽納(Andrew C. Kitchener)、歐布萊恩(Stephen J. O'Brien);翻譯/鍾慧元】


家貓的祖先是誰?牠們何時走進人類家庭?最新的遺傳學研究與考古發現,顛覆了我們以往的猜想。


重點提要
■家貓跟其他家禽家畜不一樣,對人類的存續沒有什麼重大貢獻。研究人員納悶,到底貓是如何,又為什麼會跑來和人類一起生活?
■專家一直以為最早馴養貓的是埃及人,時間約在3600年前。
■但最近在遺傳學與考古學方面的新發現指出,貓的馴化可能發生在一萬年前的肥沃月彎,也就是在農業開始發展的時候。
■這些發現指出,貓會開始待在人類附近,是因為牠們可以捕捉在人類聚落出沒的老鼠,並尋找人類的殘羹剩餚。

時而冷漠、時而熱情,時而穩重、時而兇猛,時而惹人憐愛、時而又令人火大。家貓的性格儘管善變,卻是最受歡迎的寵物,三分之一的美國家庭中有貓科成員,全世界有超過六億隻貓與人類生活在一起。雖然我們很熟悉這種動物,但是對於牠們的起源,卻尚未全盤了解。相對於其他原本野生的動物因為產乳、肉、毛或提供奴役勞力而被人類馴養,貓對人類的生計或勞動力需求等,根本可說是毫無貢獻。那麼,貓究竟為什麼會成為我們住家裡常見的固定成員?

長久以來,學者都相信最早把貓當寵物的是古埃及人,時間約始於3600年前。但過去五年來,在遺傳學與考古方面的發現,修正了這種推測,而對於家貓的身世、牠們和人類的關係如何演化,也有了嶄新的理解。

家貓搖籃

要解開家貓的起源地,是一項大挑戰,原因有好幾個。雖然有些研究人員猜測,所有家貓的變種都源自單一物種,也就是野貓(Felis silvestris),但他們也無法確定。再者,野貓這個物種並不僅僅局限在地球的某一個小角落,其族群生活在舊世界的各個地方──從蘇格蘭到南非,從西班牙到蒙古。一直到最近,科學家都還無法明確界定究竟是哪一個野貓族群衍生出馴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家貓(Felis catus)。的確,在埃及起源假說之外,有些學者甚至提出,貓的馴化發生在幾個不同地點,各自繁衍出不同品種。讓問題更加複雜的是,這些野貓族群的成員彼此難以區分,而牠們和有著鯖魚虎斑花紋的流浪家貓也難以區分,因為牠們都有一樣的彎曲條紋毛色,又可隨意雜交,更進一步模糊了族群的界線。

2000年,我們團隊中的德里斯科利用從南非、亞塞拜然、哈薩克、蒙古與中東蒐集來的979件野貓與家貓DNA樣本,開始處理這個問題。因為野貓的特色是終其一生守護單一地域,所以他預期,野貓族群的基因組成會有地區性的差異,但長時間而言仍能維持穩定,就像其他許多貓科物種的狀況一樣。如果能根據DNA區分出各地的原生野貓族群,而家貓的DNA又跟其中某一野貓族群的DNA很相近,那麼就可掌握家貓從何處起源的明確證據。

在2007年發表的遺傳分析中,德里斯科與我們團隊的另一成員歐布萊恩及其同事,專注於探討兩種DNA:純粹遺傳自母系的粒線體DNA,以及重複的短序列核DNA(也就是所謂的微衛星基因座,microsatellite),分子生物學家向來以這兩種DNA序列來鑑別哺乳動物物種是否分屬不同亞群。運用現有的電腦程序,他們根據這979件樣本的遺傳標誌(genetic signature)評估了每一隻貓的身世。特別是他們計算了每隻貓跟其他貓DNA的相似程度,並把那些DNA相似的貓劃入同一群,然後再探討同一貓群中的貓,是不是大都生活在相同地區。

實驗結果顯示,這些野貓可分成五個基因群集,也就是五個譜系。其中四個譜系跟已知的四個野貓亞種完全符合,也都生活在特定地區,分別是歐洲的歐洲野貓、中國的中國山區野貓、中亞的中亞野貓,以及非洲南部的南非野貓。然而,第五個譜系不只包括第五種已知的野貓亞種──中東的中東野貓,還涵蓋了樣本中那幾百隻來自美國、英國、日本等地的純種貓與混種家貓。事實上,從遙遠的以色列沙漠、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沙烏地阿拉伯採集來的中東野貓樣本,在基因上根本就和家貓毫無差別。在眾多野貓亞種之中,家貓的DNA只跟中東野貓聚成一群,其實就意味著家貓起源於單一地區,也就是中東,而非其他地方。

我們一旦找到了家貓的起源地,下一步就是查清楚牠們馴化的時間。通常,遺傳學家只要研究一段時間裡隨機突變的基因以穩定比率累積的數量,就能估計出特定演化事件發生的時間。但這所謂的「分子時鐘」刻度太大,無法精確標出一萬年內的事件發生時間,而貓馴化的可能時間又偏偏落在這範圍內。為了找出貓開始馴化的時間點,我們轉向考古記錄。最近的一項發現,對解開這個謎題特別有幫助。

2004年,法國巴黎自然史博物館的維涅(Jean-Denis Vigne)與同事,發表了他們發掘到人類把貓當寵物的最早證據。這項發現來自地中海的小島賽普勒斯,那裡有一處約9500年歷史的墓葬,一位性別不詳的成年人長眠在淺墓穴中。陪葬物五花八門,有各式石器、一塊氧化鐵、一些貝殼,而就在距離40公分遠處,有一隻八個月大的貓兒躺在自己的小小墳墓裡,牠的屍體跟旁邊的人類一樣朝西安放。

因為貓並不是地中海大多數島嶼的原生動物,所以一定是隨人類搭船而去的,或許是來自比鄰的黎凡特沿岸(地中海東岸地區)。把貓運到小島、再加上人貓合葬,顯示在將近一萬年前的中東地區,人類和貓已經有一種特殊而意味深長的關係。這個地點,與我們運用遺傳分析所得出的地理起源結論一致,看來,就在人類於中東一處名為肥沃月彎的地區建立第一群聚落時,貓也跟著馴養了。

貓捉老鼠?

貓馴化的地理位置與最初階段的年代確立之後,我們就可以回頭重新檢視這個老問題,看看貓和人究竟為什麼會發展出特定的關係。大致而言,貓實在不像是適合馴養的動物。大部份家禽家畜的祖先都是群居動物,有清楚的優勢階層。(人類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利用這種結構,取代了領袖個體,也因此有助於控制這整個具凝聚力的群體。)這些群居動物本來就習慣過著摩肩接踵的擁擠日子,所以只要提供足夠的食物與庇護,牠們很快就適應了圈養的生活。

相反的,貓是獨來獨往的獵食者,兇猛抵禦同性別的其他貓兒、捍衛自己的生活圈(驕傲度日的獅子是這項原則的例外)。此外,絕大多數家畜吃的都是容易取得的植物性食物,相較之下,貓卻是專一的肉食動物,這代表牠們的消化能力有限,只能消化肉類──食物的選擇就少了很多,事實上,牠們連品嚐甜美的碳水化合物的能力也失去了。至於對人類的功用,我們只能說,貓並不是很受教。人類因為想利用其他家禽家畜執行特定任務,而把牠們從野外帶回來繁衍,貓卻可能是因為發現有機可乘,而自願和人類一起過日子。

9000~10000年前,也就是在新石器時代,肥沃月彎的早期人類聚落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環境,任何夠靈活、也夠好奇(或是夠膽小、夠飢餓)的野生動物都能好好探索一番,家鼠就是其中之一。在位於以色列、時間約可追溯到一萬年前一處人類首度用來貯存野生穀物的地方,考古學家發現了這種起源於印度次大陸的齧齒動物的殘骸。家鼠也許競爭不過當地的野鼠,但因為進駐了人類的居所與穀倉,而得以生生不息。

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就是這些家鼠引來了貓。不過村鎮郊區的垃圾堆,吸引力也一樣大,那些夠靈活機警的貓因此有了全年不打烊的覓食處。這兩種食物來源都會鼓勵貓兒適應人類聚落的生活,套句演化生物學的術語,天擇會偏好那些能跟人類共居、因此得以接觸垃圾與老鼠的貓兒。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