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上生存技能
  立刻拋下海錨。不要試圖用救生筏航行,除非看見了海岸,或者在不友好的水域裡。記住,大多數成功營救是在棄船或棄機7天之內。7天之內,救生筏是航行不了多遠的。
  瞭望。任何時候都要保證至少有一個瞭望員,瞭望員負責觀望陸地、過往船隻或飛機、殘骸、海草、魚群、飛鳥,以及檢查救生筏是否有磨損或漏氣。每2小時至少換一次班。
  行進。不管你做什麼,救生筏都會移動,移動路線取決於風、海流,以及你如何使用槳、舵、錨和帆。
  如果海流朝你的目的地流動,而風向卻不是,那麼應放下海錨。蜷縮在救生筏裡,使風的阻力減到最小。在遠海水域,水流一天移動的距離很少超過6~8英里。
  救生筏沒有龍骨,所以救生筏無法迎風行駛,不過可以順風行駛。多座救生筏(除了20座救生筏)可以成功地朝偏離風向10°的方向行駛。不過不要輕易行駛救生筏,除非看到陸地就在附近。
  如果風向是朝著你的目的地吹,那麼要充足救生筏的氣,坐直,收起海錨,升起帆,用槳當舵。
  在多座救生筏裡(除了20座救生筏),應把帆直立在救生筏前端,利用槳做桅桿和橫木。
  如果沒有常規的帆可用,可以用防水的油布或一兩張厚厚的降落傘布來做一張帆。
  如果救生筏上沒有桅桿插孔和桅座,可以將桅桿牢牢綁在救生筏前面的座位上,用東西墊在桅桿底部,防止磨損或刺穿救生筏。可以用鞋來做桅座,將一隻鞋的前端插入座位底下,用鞋的後跟部分當桅座用。
  不要將帆下沿的兩端固定住,要用手抓住繫在兩端的繩子,這樣,突然襲來的暴雨或狂風就不會撕裂帆、弄斷桅桿,或者傾覆救生筏了。
  小心不要讓救生筏翻身。在惡劣的天氣中,一定要在船首放下海錨,所有的人都要低下身體,用重量壓住救生筏,尤其是迎著風浪的那邊。不要坐在救生筏邊上,不要站起來,在沒有提醒其他人之前,千萬不要有任何突然的動作。不要將魚線固定在自己手上或救生筏上,大魚可能會弄翻救生筏。
  在波濤洶湧的大海裡,將第一個救生筏的船尾和第二個救生筏的船首繫在一起,將海錨在第二個筏的船尾處放入海中。連接兩個救生筏的繩長要大約25英尺(7.6米)長,可以根據海面的情況適當調整繩子的長度。拖錨的繩子也要長,當救生筏位於浪尖的時候,要調整海錨的繩子長度,使海錨仍然能夠位於波谷。在極為惡劣的狂風暴雨天氣,要準備好一個備用的海錨,這樣,一旦原來那個錨的繩子斷掉鬆開了,可以馬上使用備用海錨。
  海錨不用的時候,要把它綁在救生筏上。如果救生筏翻了,海錨可以馬上支撐住救生筏。
  可以用救生筏底部的扶正手柄將筏重新扶正(除了20座救生筏)。盡力調整你和救生筏的方向,使你和救生筏都處於順風的位置,抓住扶正手柄,將救生筏另一端抬起來,並翻過去。20座救生筏的正反兩面是相同的,所以不存在扶正的問題。
  救生筏扶正以後,如果有好幾個人在水裡,需要一個人壓住多座救生筏(4到7座)的一端,其他人逐個地從另一端爬上去,可以抓住座位用力將自己拖上去,如果有梯子,可以從梯子上上去。如果沒有其他幫助,上筏的最佳位置是從尾部上去。如果有風,上筏時要背對著風。20座的救生筏配有一個專門的充氣登筏平台。
  上單人筏時,要從較窄的一面爬上去,盡量使身體保持水平,滑進去。
  陸地蹤影
  瞭望員必須仔細地觀望陸地的蹤影。
  在晴朗的天空中,如果大多數雲彩都在移動,而其中卻有一團靜止的堆積雲,則表明該雲下可能有陸地。堆積雲經常盤旋於陸地上方或者稍稍偏離陸地,在陸地下風位置。
  在熱帶地區,淺的礁湖水面或者珊瑚礁反射的陽光常常會使天空呈現青色。
  在極地地區,如果雲層中有較淺顏色的映像,那麼很可能底下有冰面或者積雪覆蓋的陸地。這些映像與開闊的水面在雲層中造成的深灰色映像差別很大。
  深水呈現深綠色或深藍色,如果海水顏色較淺,則說明水也較淺,這表示陸地可能就在附近。
  有霧時,或者下雨時,或者晚上,你可以通過氣味和聲音來探測陸地。海邊紅樹林沼澤地和淤泥地發出的霉味以及木頭燃燒散發出來的氣味可以傳至很遠。浪花拍擊岸邊發出巨大的聲音,在遠沒看見浪花之前就能聽到它的咆哮。從一個方向持續不斷地傳來海鳥的叫聲,說明它們所棲息的陸地可能已經不遠了。
  比起在遠海,陸地附近通常會發現更多的鳥。黎明時分鳥兒飛來的方向以及它們黃昏時飛去的方向可能就是陸地的方向。白天時,鳥兒到處覓食,它們的飛行方向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在熱帶地區,可能會產生海市蜃樓的現象,特別是中午時。注意不要將海市蜃樓當成陸地。只要稍稍調整一下觀望的高度,海市蜃樓現象就會消失,或者它的外觀和高度會改變。
  你還可以根據波浪的運動方式來探測陸地,波浪接近陸地時會被折射回來。跟著波浪前進,圖上標「X」的水面會因為波浪間的相互作用產生輕微的漩渦,朝著平行於漩渦水面的方向前進,你就可以達到陸地。
  如果你是游泳上岸——
  ● 穿上鞋,並至少穿一層衣服。採用側泳或蛙泳的方式,以保存體力。
  ● 如果波浪不大,可以騎在一個小一點的浪上,隨著它向前游,在浪減弱快要消失時潛入水中。
  ● 如果波浪很高,那麼要在兩個湧向岸邊的波浪之間游向海岸。如果往海洋方向的波浪朝你湧來,應面對它潛入水中,等它過去了,繼續在下個一波谷中游向岸邊。
  ● 如果你被很大的回頭浪拖入水裡,要盡力離開水裡,游向水面,然後依照上面的方法繼續向岸邊游。
  ● 如果你上岸的地方有很多岩石,找那些波浪能沖刷過去的岩石,避開浪花四濺的地方。慢慢游向岩石,因為你需要體力攀上岩石並堅持住。
  ● 選擇好上岸地點之後,要選擇一個大的波浪,等它碎成小一點的浪花之後,跟在碎浪花後面前進。應面朝岸邊,使身體呈坐姿,腳部朝前,比頭部低2~3英尺(0.6~0.9米),這樣當你登上或撞到水裡的大石頭或礁石時,腳會吸收部分衝擊力,從而減緩整個身體受到的衝撞。
  ● 如果跟在波浪後面沒有能夠到達岸邊,那麼要用手而且只用手往岸邊游。當下一個波浪來臨時,使身體呈坐姿,腳朝前。重複以上步驟,直到上岸。
  ● 在長滿海草的背風面,海水會平靜得多,上岸時可以利用這一點,不過不要穿過海草,要從海草上面慢慢游過去,前進時,抓住海草往下划水。
  ● 在穿越岩石暗礁時,做法如同你在多岩石的海邊上岸一樣。併攏雙腳,雙膝微屈,使身體放鬆呈坐姿,減緩撞到珊瑚礁上的衝擊力。
  如果是乘坐救生筏上岸——
  ● 單人救生筏上岸在多數情況下沒有危險,但是如果拍岸的浪花太高就會有危險。不要著急。應仔細選擇登陸地點。當太陽很低,並位於你正前方時,不要試圖在這種情況下衝上岸。盡量在島嶼的背風面登陸。留心觀察拍岸浪花的缺口,朝缺口方向前進。避開珊瑚礁和岩石崖壁。在淡水河流的河口不會有珊瑚礁。避開激流或巨潮,它們可能會將你衝到大海裡,離岸更遠。你可以對海岸發信號,或者四面觀察,尋找一處傾斜的海灘,那裡的浪花會小一點。
  ● 如果你必須穿過浪花才能達到岸邊,應放下桅桿,穿上衣服和鞋,避免被岩石割傷。要調整好救生背心,沖好氣。在船尾處放下海錨,將拖錨的繩子放到最長。用槳不停調整海錨的位置,盡量使繩子拉直,這樣能使救生筏一直朝著海岸的方向前進,並且能夠阻止海浪從船尾掀翻救生筏。有從岸邊回退的大浪過來時,可以用槳幫助救生筏衝過大浪。
  ● 海浪的運動可能沒有規律,速度可能也隨時會變化,所以要根據實際情形調整措施。穿過浪花最好的辦法是一半人坐在救生筏的一邊,另一半人坐在另一邊,面對面坐好。當浪花衝過來時,一半人划船直到衝過浪尖,然後另一半人接著划向岸邊,直到另一個大浪沖過來。
  ● 對抗強風大浪時,必須盡可能讓救生筏以最快的速度衝過浪尖,避免救生筏側向或者被大浪拋上拋下。如果可能,應盡量避免在大浪碎開時碰上它。
  ● 如果海浪強度適中,並且沒有風,那麼救生筏衝上海浪時速度最好不要太快,如果速度太快,過了浪尖之後它會突然下降。如果救生筏被浪打翻了,要緊緊抓住救生筏。
  ● 接近海岸時,將救生筏衝上一個大一點的海浪,然後用力划水向岸邊前進,盡量跟著這個海浪,劃得越遠越好。一直到救生筏觸碰到了地面才能跳下救生筏,然後將筏靠岸。
  ● 如果有選擇的餘地,最好不要在夜間上岸。如果你有理由相信岸邊有人居住,那麼應和岸邊保持一定距離,並發送信號,等待居民出來將你帶上岸。
  ● 如果遇到海冰,只能選擇那些大的、平穩的大浮冰上岸。要避開流冰,它們可能會傾覆。應避開小浮冰或者那些看上去明顯在分裂的浮冰。用槳或用手使救生筏和冰的邊緣保持一定距離,以免筏和冰摩擦。把救生筏拖到冰上,遠離冰的邊緣放好。保持救生筏處於充氣狀態,隨時可以使用。任何浮冰都可能會突然裂開。

    
繩結

  在生存困境中,你需要會系不同的繩結,以及知道在哪種情況下該系哪種結,例如製作羅網、野外應急武器,以及搭建避身所都需要使用繩結。
  方形結
  將同等粗細的繩子兩端繫在一起時,用方形結。方形結越拉越緊,但是很容易解開,只要抓住繩結中繩子的兩端,將它們扯開就行。
  注意:潮濕的繩子或粗細不等的繩子,不要用方形結繫在一起,那樣會不結實。
  抓結
  用抓結可以將一根吊索繫在爬索上。吊索受到重力時,抓結會緊緊地將吊索固定住,但是不受力時,吊索可以在爬索上上下或左右移動。編織漁網時,你也可以使用這種繩結。
  卷結
  將繩子繫在桿子、柱子或其他類似物體上時,可以使用卷結。這種結可以打在繩子的任何部位。但是為了使繩結結實,你必須使繩子受力而繃直,或者將繩子在卷結中心部位以下再繞支撐物一圈。環繞一圈再系兩個半結將繩子的一端繫在桿子、柱子或其他類似物體上時,可以先用繩子繞支撐物一圈,然後再打兩個半結。
  單套結
  單套結有很多種用法。如果你想打一個單環,並且在承受拉力時環不會變小,那麼單套結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雙死結
  如果想將兩根粗細不一的繩索、兩根潮濕的繩索、兩根管狀尼龍繩或者兩根皮帶繫在一起時,使用雙死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