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牛飲料毒死消費者的事件和佳姿健康集團的財務風暴衝擊到的正好是清楚畫分的男女族群。兩者的共同之處是,販售的都是以健康為訴求的商品

消除疲勞 勞工依賴提神飲料

蠻牛和保力達B提神飲料被千面人下毒事件發生後,偶然在下班的捷運車內聽到兩位上班族女性的對話,說到怎麼會有人喝那種東西等等。但是話題不久就轉到某某美白新產品,試用者臉部皮膚中毒的報導。

  新聞意義的性別差異如此可見,蠻牛飲料毒死消費者的事件和佳姿健康集團的財務風暴衝擊到的正好是清楚畫分的男女族群。兩者的共同之處是,販售的都是以健康為訴求的商品。

  消除疲勞 勞工依賴提神飲料

  這些健康消費的新聞除了讓人不安、義憤填膺外,也夾雜著幾許感慨,教人聯想到偶爾路過的某個零亂錯落的工地,日曬雨淋下那些保力達或維士比的空瓶子。無論是意識或下意識,你不可能不被勾勒起這些產品長年帶給你的廣告意象。也不禁想像,在產品下架後,那些「咱的兄弟」們,明天是不是還有氣力打拚。接下來又有什麼品牌會趁機進入市場。

  勞動節的隔日,報載有一名工人,因經常飲用提神口服液,多次於下工回家時被判酒後駕車。醫院的診間裡,偶爾也會遇上這樣的勞動兄弟,每天沒有兩瓶保力達B或三洋維士比便過不下去。你很難說那是不是上癮,但能夠確定那是一種依賴,不祇是醫學上、藥理學上講的依賴,還有心理的、社會的、文化的依賴。當你為他的肝功能擔心,必須勸阻他停用時,反而讓他困惑不解。原來不就是為了消除疲勞,愛肝保肝而服用的嗎?而且,停工午休的時候不喝幾口也沒事幹,何況夥伴們的好意總是令人難以拒絕。

  雖然衛生主管單位三令五申,有些提神飲料是藥品。但在消費者的意識中,它們卻是生活必需品。小醫學生們和那些上班族女性一樣也有著類似的困惑,不能理解平常喝感冒液、口服液和提神飲料有什麼用。西文的醫學教科書裡,物質依賴的章節從來沒有包含這些項目,醫學院老師們上課也不知道何從教起。你祇能解嘲地說,因為你不是他的兄弟,當然也不是這種飲料的「客群」。

  身分認同 廣告所傳達的訊息

  你並不清楚保力達或維士比有多少種喝法:譬如,工作特別疲倦,想要小醉時,你得用紅標米酒加保力達B;天氣太熱的話應該多調點養樂多;上工必須專心不能分神時,最好還是加咖啡,而且要指定某種牌子的罐裝咖啡。口服液在台灣的普及似乎比其他各種食物更能夠反映族群生活的文化特性,這些帶有極濃社會階層色彩的消費,其實已經超出了單純的營養和補充體力的問題。

  查詢那些口服液的成分,多少都含有維他命B群,再加上糖、酒精、咖啡因及中藥材等成分,這些生化元素提供了使用者除了營養以外的心理需求。維生素B1、B2、菸鹼酸和熱量代謝有關,當然帶有點抗壓作用;酒精和鬆弛身心、緩解壓抑有關;咖啡因、中藥材等則有中樞神經興奮作用,暗示著有提精補元的功效。這些局部微量的抗壓與消除疲勞療效做為心理需求的物質基礎,在勞動兄弟們沒暝沒日的工作型態和超體力負荷的過度勞動下,提供了一介象徵性很強的滋補物質替代物,養成今天特定族群的健康消費文化行為。

  無論是東方或西方,從古老的液體論開始,液體似乎總是表徵一種可以挹注補充身體匱乏狀態的物質。加上食物性質一向被做寒熱二分的文化制約,含有酒精的黑色液體,便成為濃郁豐富的滋養補品了。與其說是勞動兄弟們選擇了口服液,毋寧說是口服液商品選擇了他們。因為廣告詞裡說,伊是咱的兄弟,不是勞動兄弟也不至於去喝這款提神口服液了。在選購使用的過程裡所實現的,不祇是為了精力充沛,其實也是在重新確認自己的身分認同和某種社會聯繫。你當然沒有辦法和那些討論葡萄酒產地和年分的階層人士相比,但是透過廣告影音所傳達的訊息和消費,你被肯定是打拚的台灣人中,列為第一名的勞動兄弟。

  釋放憤慲 給一個廉價的激勵

  商品的行銷部門和廣告商對於消費族群社會認同和身分區辨的操作,一向頗為純熟:如同在工地看到的一定是寬瓶底的保力達維士比,在小辦事員抽屜裡瞥見的便是小瓶的活力旺,或在某推銷員的小車前座發現的是一小罐蠻牛空瓶。他們有的穿著結領帶的光鮮襯衫,腦海中還縈繞著早上聲嘶力竭喊過的「我是超級營業員」的口號。但勞心終究和勞力無異,他仍然祇是一個疲憊不堪,無能帶給老婆幸福的人罷了。買一罐蠻牛,也算是給自己一個廉價的小激勵。就像明知中不了樂透,每期還是非簽不可的一點儀式化的小希望。小瓶有小瓶的優雅,大瓶有大瓶裝的粗豪有力。

  回顧台灣的口服液文明,一路走來,經歷了硫克肝、克勞酸華蒙、解酒益的歲月,還有康貝特、雞精、蠻牛、活力旺的年代,不管經濟是成長抑或停滯,許多人會在藥房或便利超商的架子上選擇他們的口服液。除了不想讓今天的疲勞成為明天的負擔以外,還希望打拚成為第一名。不祇有勞動兄弟,還有城市街頭匆匆趕路的業務員,店裡頭的店員,甚至中小企業主,一直到專業菁英。他們在焦躁中需要釋放打拚的憤慲,疲倦過勞時需要某種物質來填補自己,偶爾可以喊一聲福氣啦!

  草根哲學 愛拚才會贏被讚許

  不同的族群階級和社會文化屬性,決定的其實祇是這些商品的類別和包裝形式。譬如,你也許曾經碰過一種人,喝得起人蔘液,或者會計較葡萄酒的產地和年分,討論家中的酒窖,葡萄酒便成為他們的口服液和明天打拚的氣力泉源。西方醫藥的歷史中,葡萄酒原本就是一種口服液,一向被視為能夠治療疲倦、沮喪的強身提神藥物,希波克拉底就是用它來治療頭痛、失眠、消化不良。到了十九世紀,它一直都還是西方庶民家庭生活裡日常愛用的神奇口服液呢。

  在一個典型A式性格的社會裡,愛拚才會贏被讚許為正向的草根哲學,超越自己、追求卓越則成為都會白領階級的自我理想。然而貪婪、剝削、互相傷害、欺凌也接踵而至,標籤上寫著怵目驚心的「我有毒」,受害者看了仍然繼續喝下去,其實就是最大的反諷表徵。如果明天的氣力所為的都是這個,台灣有再多樣的口服液也不夠。

  經濟奇蹟幕後的無名英雄和勞工兄弟們,經濟要靠他們,建設要靠他們,家庭也要靠他們。廣告如雷貫耳,其實沒有那麼好,但也沒什麼不好,偶爾飲之自有其個人品味。反正畢竟就是商品,別有來路不明的毒藥就好。但問題是,除了蠻牛、保力達B以外,我們還可以靠什麼來顧身體、拚氣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