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菜單,沒有顯著的招牌,食養竟能天天都客滿。它們究竟端上什麼獨特風味?讓顧客在空間、食物到藝術,都能體驗到賣點?
食養山房 2217-7878 創作夢想料理
它們究竟端上什麼獨特風味?讓顧客在空間、食物到藝術,都能體驗到賣點?三月,一個冷颼颼假日午後,從台北市驅車進入北宜公路,才剛遠離市區塵囂,訪客就必須仔細注意路旁門牌,因為目的地「食養山房」的招牌,一點也不醒目。順著招牌轉進去後,偌大的庭園景致即映入眼簾,讓忙碌的都市人,頓時有看到野外的感動。幾條黑狗看到來客,興奮地在庭院內跑來跑去。小貓蜷縮在窗邊一角,安祥熟睡。而食養主人林炳輝,穿著唐裝,坐在面對著庭院景致的窗邊,正讀著一本介紹中國古書院的書籍。
晚上六點過後,食養即逐漸揮別寧靜,熱絡起來。一個小時後,分散在兩棟二層樓裡的十五桌,最多可容納一百人的用餐位子,已經全部坐滿了。
食養的用餐空間,曾被Discovery頻道來台拍攝台灣美食的導演稱讚:把東方的極簡主義,處理得極好。可是又不像日本人那麼拘謹,細緻中帶著粗曠。
偌大的窗戶,讓窗外景致一覽無遺。厚實的原木桌椅,塌塌米的地板,每個餐桌旁均用大幅垂掛的細簾子隔開。走道、牆上,裝置著大幅書法與國畫。入夜後,窗邊、走道點上一整排蠟燭,音樂則清柔的在耳邊響起。
沒有菜單的套餐
餐廳裡,還保留一個大書桌,桌上擺上筆墨,不少書法家、畫家,都在這裡現場揮毫過。揮毫過後的作品,就成為餐廳裡的擺設。
當餐飲逐漸變成講究五感行銷的體驗經濟、文化創意產業後,食養山房,可說搭上了這波飲食的潮流,而生意興隆。
ebay
自從二年前開始,每天營業兩餐的食養,天天都客滿。客人沒有至少一個月前預約,就訂不到位子。來到這裡用餐,食養沒有菜單,也沒有食物照片,全部的人都吃同樣的套餐。
而這套餐點,可說在全台灣別的地方,完全吃不到。因為道道都是主人與工作人員自我研發出來的。同時隨著季節與天候改變,甚至主人的心情不同,菜色也會有差異。
自製的手工花生豆腐。自己調配的義大利醬汁,配上台灣鵝肉與蔬菜,變成一道酸豆沙拉。每食用三道菜後,就要來一杯自釀的健康醋,以洗掉味蕾,好迎接下一道菜。壓軸的蓮花燉雞湯,上菜時,一朵乾燥蓮花,浮在湯上,讓食物看起來又像一幅風景畫。
食養的菜,也是徹底的國際化混合。台灣傳統美食如宜蘭渣糕、芋泥、蘿蔔乾,空運來台的日本新鮮魚蝦,義大利、法國醬汁,統統都上了桌。
食養主人林炳輝說,他其實不是料理師,「烹飪老師如果來吃,一定會笑說,這是什麼料理?」
對他而言,料理完全是「空思夢想」的創作,只要符合新鮮食材、好吃、養生的原則,怎樣變化都可以。
料理充滿創作故事
也因為是自由創作的料理,每一道菜,因此都充滿創作過程的精采故事,這也是食養吸引客人的原因。因為每道菜上桌時,服務人員光跟客人說菜,就可以說上老半天。在那剎那間,飲食,不再只是吃飽,而是一種文化。
今年五十歲的的林炳輝,潛心修佛,每天早上九點鐘員工上班,第一件事情都是跟員工來個茶席,暢談佛法後,才真正開工。林炳輝,其實早在九年前,就住到這個山上來,從鋤草,修房子,後來把自己居家料理,變成對外營業,一步步走來。
ebay
「我根本不是在經營餐廳,我只是把自己的生活拿來跟別人分享。因為我很喜歡這樣的生活,別人也就感動了,」他說。
專心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多年不看報紙、不看電視的林炳輝也常常鬧笑話。知名的刑事警察局長侯友宜到店內用餐,他還問侯友宜,「姓什麼?住在哪裡?」前行政院副院長葉菊蘭,到店內用餐,他也問,「請問貴姓?」
從走進食養開始,無論是從空間、食物、到藝術、甚至主人的生活,都能提供顧客獨特的體驗。這樣的體驗,不只在台灣,就算放眼國際,也算是十分獨特的。
食養,可說在無意中,把飲食的體驗經濟,發揮到極致。這正是他為什麼天天座無虛席的原因。
- Jun 12 Sun 2005 07:52
食養山房 創作夢想料理 楊瑪利 2005-04-04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