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坦承,633競選政見無法在四年內全部達成,讓不少期待經濟好轉的人大感失望。有民眾就向媒體投書說,馬總統身為國家領袖,即使面對天大的困境,也應該讓大家相信他能夠克服,如果他自己都先認輸,民眾還有什麼好拚的?現在不是在比賽「誠實是最好的政策」的時候。投書的民眾大嘆,好不容易送走一個壞總統,卻又來了笨總統。

馬英九總統在全球經濟情勢大壞的時刻,自己拋出633跳票的議題,在國內掀起信心風暴,也讓台北股市跌破「6330」點。面對總統的誠實,有一位毛姓民眾就投書聯合報說,「我們怎麼這麼背,好不容易送走一個壞總統,卻又來了個天兵一般的笨總統呢?」投書民眾說,總統是我們的領袖,「是我們在絕望時可以依賴的肩膀,即使他不是、他不會、他不能,至少也要讓我們相信他是、他會、他能。」

投書民眾並舉電影「獵殺U571」為例,片中潛艇艦長試圖躲過德軍驅逐艦追殺時,船員們惶恐地問艦長:「現在要怎麼辦?」被逼急了的艦長卻大聲喊著:「我不知道!」,結果全艦只剩下絕望。投書民眾說,馬總統自己承認633要等八年,就和電影中的艦長一樣,但是做為國之領袖,應該永遠不能放棄,馬總統的話出口了以後,大家只有絕望,因為連領袖都認輸了,那還在拚什麼呢。

投書民眾強調,現在不是比賽「誠實是最好的政策」的時候。「獵殺U571」中,老士官長對大喊「我不知道」的艦長說:「永遠不要跟船員說你不知道,因為船長永遠知道!」他也要跟馬總說同樣的話,因為民眾要的是一個強勢的領袖,是一頭可以帶民眾走出困境的雄獅,民眾要的是希望,要的是信心。


【馬囧】施明德:馬英九的權力傲慢,我的確看到了【中時電子報蘇龍麒/台北報導】

馬英九總統一番「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的言論,今(五)日遭前倒扁總指揮施明德痛批。施明德說,馬英九已經對主權政策已做了結論,對兩岸關係的說法已經倒退到前總統李登輝的時期,現在非常的麻煩,而這樣的主權政策,「對我來說根本沒有辦法接受」。施明德並告誡馬英九:「你不是得天獨厚的」,對於馬英九是否有權力的傲慢?施明德說,「我的確看到了!」

 施明德今天是在與基督教長老教會牧師高俊明共同舉行記者會時,做出上述表示。施明德說,馬英九在投票前說,「台灣與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但是這兩天接受專訪時又表示,兩岸關係是非國與國的關係、是特殊的關係,這樣的說法倒退到李登輝時代,甚至是退到了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那兩岸到底是什麼關係?」施明德認為,在台灣與中華民國的定位上,馬英九的頭腦不清楚,所謂的不統、不獨、不武,也是剽竊美國學者的說法。

 施明德認為,在國家定位上,馬英九已經面臨很大的問題,尤其馬英九在投票前說「兩岸關係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現在又把這個吞回去,他質疑這到底是黨的決策,還是行政院的決策?施明德也認為,馬英九未來的兩岸政策會受到非常大的挑戰,因為全台灣的人都不知道我們是什麼,尤其是把台灣變成不是一個國家,這是非常嚴重的。

 施明德說,馬英九是好兒子、好丈夫、好公務人員,但是不是好政治領袖,還需要檢驗。施明德認為,政治領袖需要有指引、有大方向,並且堅守大原則,用適當的人、要給予人民信心才對。

 至於紅衫軍會不會重回街頭,施明德認為,大家都太敏感了,因為紅衫軍當初會出來,是因為那個時候行政權不懂得自我反省、立法權等於癱瘓、司法機構又懦弱無能,人民被迫在國家體制全面崩潰時,紅衫軍才會出來。施明德認為,現在檢調單位雖然不令人滿意,但是還是在運作,他不認為現在有迫切需要走上街頭,畢竟群眾運動需要有社會條件。

 施明德指出,原本九月九日紅衫軍要與馬英九見面,卻遭到馬英九以「時機敏感」為由拒絕。施明德痛批,過去他要見李登輝、前總統陳水扁,都沒有被拒絕過一次,現在馬英九竟然說見他是敏感,「怎麼可以用敏感就不敢見人?」施明德痛批,「不沾鍋到這種程度,連重要議題都要閃躲,這是什麼樣的國家元首!」

 有關馬英九對於「六三三」政策的辯護,施明德說,馬英九已經設計二○一二年還會當選。但是他要提醒馬英九,雖然他是民選以後最高票的總統,但是票數卻與立法委員選舉差不多,馬英九的票數並沒有贏過國民黨的那些空降部隊,這些票源主要是怨恨民進黨沒有與陳水扁切割。施明德告誡馬英九,「你不是得天獨厚的」,對於馬英九是否有權力的傲慢,施明德說,「我的確看到了!」

【馬囧】馬100天領導篇》補一堂課:摩西領導學【聯合報╱尤克強】




馬總統一番「八年後六三三」的無厘頭式語言,對國人的士氣和他自己的領導威信都產生了很負面的影響。自以為「誠實就可以」的馬總統,其實需要好好虛心接受「領導學」的教育。2008.09.06 02:46 am


作為危機年代的領導人,馬總統最應師法的是摩西的領導智慧和作法。不過,首先我必須澄清:本文中所提到的「摩西領導學」,和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所宣稱的「台灣的摩西」沒有任何的關聯。

德國知名管理顧問貝哈德研究了許多德國企業的轉型實例來說明「摩西領導學」的成功應用。他研究摩西如何在漫長而缺乏物資的荒漠遷徙中,領導以色列人成功逃出埃及的故事,歸納出說服力、凝聚力和行動力等三個要素供領導人參考。

人性的本質是懼怕改變的,沒有人會自動對變革產生信心。摩西領導人的第一項工作就是透過個人的可信賴感、個人的身體力行和能力,為組織定義新的目標和方向。領導者的角色就像一位具有說服力的「先知」,洞察對未來的可能性,並且毫無動搖餘地,以能博得員工的信任。

作為最高領導人,馬總統在剛起步的階段就輕言放棄,讓整個國家洩了氣,顯然在「說服力」這個項目上需要再努力。

但是領導人不能一直停留在先知的角色上,他還必須擁有類似「祭司」一般的敏感度,才能夠把對未來的預言深植於當前的文化中,引發員工的「凝聚力」服從改革。摩西的技巧在於將過去視為未來的動力,而非完全摒棄舊有的傳統—他只需要對過去重新賦予新的詮釋就可以了。當外部不確定性很高的時候,特別需要「經過管理的」內部確定性—員工藉由確定自己的歸屬感而產生凝聚力。

馬總統任命的劉內閣正在全力「拚經濟」的時候,馬總統也應充當最好的啦啦隊,為他們掃除障礙、加油打氣。而不是繼續像個誠實的「不沾鍋」,名為「尊重憲法」,看在百姓眼中,卻是「不負責任」,難以凝聚行政團隊高昂的戰力。

最後,摩西領導人必須發揮「君王」的角色—訂立規則、解決問題、擬定實現任務的計畫、做出當機立斷的決定並且貫徹執行。摩西劈開紅海,讓自己的能力在眾人面前展現,這樣的神蹟終於轉化成全體以色列人的「行動力」。從此以後,所有的人都有信心接手行動—摩西領導人只需要關注團體的精神層面就可以了。

我們看到馬總統的危機處理能力老是「慢半拍」,每次都讓他的支持者「心驚膽跳」不已。久而久之,支持的信心就會潰散,失去了行動的動機和熱情。

這一套「摩西領導學」闡明了「功能性領導」和「象徵性溝通」在帶領龐大的組織轉型時的重要性。摩西領導人必須在適當的時候扮演好「先知」、「祭司」和「君王」三種角色,這對任何人而言都是極大的挑戰。然而當組織碰到危機的時候,大家所期待的並不是只會列出一大堆「可行」解決方案的專家,而是一個能夠帶領他們直接找到答案的領導者。領導者是否能獲得群眾信任的關鍵,在於他是否負有完成任務的決心和責任感,而不是為了個人的政治利益(譬如連任)。馬總統如果不能勝任台灣百姓所期望的「領導者」的角色,是絕對無法獲得連任的。

摩西是怎麼辦到的?頗值得馬總統好好學習一番。

【2008/09/06 聯合報】

【馬囧】馬100天政策篇》泡沫上的633 幸好跳票…【聯合報╱林濁水】




馬總統正式宣布六三三已經無法兌現,李總統感嘆,馬總統用的幾乎全是他過去的人馬,為什麼過去做得好好,現在不行。

李總統感嘆得好,但是真相恐怕是過去是運氣好而不是做得好。2008.09.06 02:46 am


上世紀九○年代,台灣經濟的成長率其實已經從八○年代末平均約百分之八多逐年下滑到九○年代末的百分之五多,不只如此,十年間年平均率達百分之六,根本是政府發動了資產大泡沫政策才支撐住的,在資產泡沫支撐下股票指數還一枝獨秀地硬挺上一二六八二高峰。

當年政府採取了異常寬鬆的貨幣政策,金融機構對民間放款和投資餘額由一九八六年的一兆七千多億增加到十一兆。大泡沫政策讓房價上漲三倍以上,正常時期每年大約只要八萬戶,但新建而沒人住,假性需求累積的空屋,竟高達一二四萬戶,留下銀行呆帳一兆多,一九九八至九九年間連續發生本土型金融風暴,許多企業實已應倒閉,政府用行庫資金對掏空的企業予以紓困,結果掏空愈形惡化,後來民進黨政府金改,從二○○二到二○○七年十月底打消留下來的銀行呆帳竟花了一點八兆,所以一九九○年代年平均成長百分之六根本是虛的,馬團隊據虛為實,規劃六三三,注定跳票。

當年經濟下滑,資產嚴重掏空,股票反而因資金氾濫漲到最高點,完全像大股東進行掏空、做假帳,玩金錢遊戲把股票炒高,然後脫手給散戶一樣。

一九九○年代資產泡沫可以炒作起來,關鍵是九○年代正好遇到了美國網路泡沫膨脹期,台灣雖然總體成長下滑,科技業卻拜美國之賜一片榮景,兩個泡沫互相支撐,資產泡沫不致即刻爆破,但到了二○○一年美國網路泡沫爆破,終於撐持不住,台灣出現幾十年來第一次經濟衰退。

一九九○年代有美國網路泡沫支撐住台灣的資產泡沫,但目前美國反而陷入了次貸風波,再加上全球通膨的襲擊,馬團隊看到近年來台灣對中國出超已遠大於對美出超,便認為美國出問題無妨,可以用中國取代美國做經濟靠山,不料中國經濟並非馬團隊所想像的可以在美國出問題時一枝獨秀,如今景氣下滑,股市崩跌之深尤甚於台灣。中國經濟條件惡化,導致今年前七月台商申請到中國投資案件已比去年同期大幅萎縮百分之四十三點五,政府卻猶如視而不見一廂情願地認為,對中國投資鬆綁將可引發對中國投資潮而帶動台灣經濟,實際上,台商在中國外移風潮早已蔓延超過半年了。

不只如此,認為台灣經濟對中國出口超過對美所以對中依賴已大於對美,根本是不瞭解台灣產業界全球運籌營運模式所產生的誤會,實際上台灣對中國出口是台商在中國設廠製造產品外銷歐美需要原料半成品和機械設備所帶動的,所以如今中國對美國出口上半年比去年增加才百分之八點九首度降到個位數,而且還逐月下滑,台灣對中港貿易便跟著急凍,七月只增百分之四,對中國接單更遽降到年增百分之一點七三!

經濟成長下滑,政府雖然不顧赤字惡化想重施舊團隊在九○年代故技,卯勁擴大內需,降低房貸,但台灣發動資產泡沫的舊技不再像一九九○年代有美國網路泡沫支撐,全面依賴中國也不可行;資產泡沫發動不易,但也幸好泡沫發動不易,否則如九○年代般飲鴆止渴未來將更悲慘。

無論如何,馬團隊不擺脫舊時資產泡沫的虛假光環,和對中國一廂情願的依賴思維,而改轅易轍地為台灣尋求一個更主體性、前瞻性的策略的話,是沒有前途的。

【2008/09/06 聯合報】

馬囧帥帥!大家選他!馬囧壞壞!大家不要睬他!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著卡車, 為居民帶來一星期的娛樂

One cannot think of a better fate than to wander around the world in the company of friends! (一個人夢寐以求的命運,莫過於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同雲遊四海。)

一部1970年代極流行、改編自格林童話的俄國卡通的主角一邊又唱又跳地哼著輕快的旋律,一邊以爽朗的嗓音這麼唱著;接著周圍的登山客、農夫、村落裡的老爺爺、老奶奶,以及路上的孩童們也加入合唱的行列,所有人都開心地唱著:「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同雲遊四海,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命運……」這是當時俄國家喻戶曉的一句歌詞,歌詞主要是在描寫難能可貴的友情,但是同時也傳達了多數人不能理解,卻又牢牢地嵌在宿命的DNA裡,三不五時總是不經意獲得召喚的一個情結:一個自由的靈魂。

可以到處旅行,雲遊四海的自由,可以無拘無束地開懷大笑,放聲歌唱的瀟灑,一種將現實生活的牽絆拋諸腦後的勇氣,讓冒險這件事顯得格外誘人。回顧每個人的成長過程,對於各種樂趣的追求,勇於嘗試各式各樣的「冒險」,似乎曾是年輕生命的全部,之後隨著年紀的增長,逐漸意識到現實生活中需要顧忌的事情,竟然有這麼多;我們還是可以像淘氣孩童們般盡情奔跑,那樣摔倒或受傷,但是我們再也不會那樣毫無顧忌地莽撞,跑之前會先觀察身旁是否有人會在你即將跌倒時拉你一把,本能地渴望生活中的「安全網」,像馬戲團裡那些特技演員那樣,在安全的環境中冒險;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失去了那天真且毫無顧忌、嚮往各式冒險的勇氣,開始在乎現實生活中的安全網,換句話說,到底是從哪一個特定的時間點開始,我們逐漸變得膽小,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默認冒險或是流浪,只是電影裡頭才會出現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捷克摩拉維亞(Moravia)小鎮Fink Luna Park的故事,一個生活在拖車裡,總是在趕往下一個目的地的家族,他們經營的是一個移動式的傳統兒童遊樂園,他們開著卡車,裝載著雲霄飛車、碰碰車、摩天輪、海盜船、天鵝艇、旋轉鞦韆等娛樂設施,攜家帶眷,穿梭在不同城市之間。一年之中除了冬天下雪的那幾個月是在家裡休息,維修設備,替摩天輪或海盜船等設備作維修及上漆之外,一年之中有將近九個月的時間,一行人風塵僕僕地穿梭在不同城市之間。每到一個合適的定點,便熟練地將所有設備卸下卡車,整地,組裝娛樂設施;這通常會花掉他們四到五天的時間,然後開始招攬顧客,替當地居民帶來通常為期一個星期左右的娛樂,然後另外再花四到五天的時間,拆卸所有的設備,將這些器材一一裝上貨車,清理場地,所有的人再一起轉移到下一個目的地。這樣有如過往吉普賽人逐水草而居游牧般的生活,一般人雖然不難與電影裡出現的故事聯想在一起,但近距離與Luna Park的接觸,這群生活總在路途上的Luna Park成員的故事,確實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命運注定從通往另一個鄉鎮的路上展開

Fink Luna Park裡的年輕成員 Vasek,身材中等結實,皮膚黝黑的年輕人,一頭清爽的短髮,讓他的雙眼更顯得炯炯有神。這目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打從出生時便遭母親遺棄,他對自己的雙親一無所知,十八歲以前的歲月是在捷克摩拉維亞北邊的小鎮Jesenik的一所孤兒院裡度過的,「許多人問我住在孤兒院裡到底是什麼滋味?我每次都回答他們:想像你的父母曾經將你送去的那個為期三周的夏令營,但我在孤兒院裡的日子一待就是十八個年頭,從新年到萬聖節、聖誕節,然後又是新年,你和孤兒院裡的室友一起長大,但是從來沒有人會來把你接回家,並且問你一切是否安然無恙……」

Vasek起了個大早,今天的任務是要將雲霄飛車的軌道組裝起來。軌道大約有二十節左右,每一節長約三公尺,令人驚訝的是竟然沒有任何的吊車或是機器手臂,Vasek與其他幾名工人硬是用自己的雙手,將那些每節重達上百公斤的軌道,就這樣抬起,手臂上的肌肉因為激烈地使力而爆著青筋,使力時那張年輕俊秀的臉龐上肌肉牢牢地糾結在一起,捷克夏天的天空總是藍得徹底,他那黝黑且結實的手臂在鄉間那樣舒適且宜人的場景裡顯得不太搭調。

休息時Vasek點了根菸繼續聊到:「十八歲那年我決定離開孤兒院,他們給了我一筆生活費,4000塊克朗(相當於不到150歐元),我租了一間便宜的小房間,與一些俄國、羅馬尼亞或烏克蘭來的工人住在一起,在Jesenik的一些工地裡打打零工,賺取生活費,但是我打從心底就不喜歡這樣的生活,不過在 Jesenik這個全捷克失業率最高的區域,工作實在得來不易,我也沒得挑剔……」捷克北部的Jesenik山區,長久以來失業率居高不下(註),再加上四周高山環繞,一般捷克民眾戲稱Jesenik是世界的盡頭。此時此刻Fink Luna Park正在Jesenik進行巡迴,這個有著美麗大自然景觀的森林特區,茂密的原始森林裡由澄淨的泉水及瀑布點綴著,是登山健行旅客及自行車騎士的天堂,但是落後捷克其他地區的基礎工程建設及產業的蕭條,使得這區域人口大量外流,以尋找更多的工作機會。

Vasek加入Fink Luna Park不過一年的時間,「可以隨著Luna Park一起旅行,讓我感到很興奮。終於讓我有機會可以離開Jesenik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模樣,哪怕只是在每個據點作短暫的停留。我喜歡這種生活在路上帶給我的新鮮感,雖然辛苦,但我覺得好刺激……」在不到二坪大的貨車裡,這個Vasek與另外一名年輕工人共用的「房間」裡,以篤定的口吻這麼說道。

Fink家族一行人裡的五個兄弟都帶著自己的太太及小孩們一同旅行。從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他們的命運就注定是從通往另一個鄉鎮的路上展開。占地廣大的遊樂場是父親們工作的地方,對於孩子們而言,更是理所當然的遊樂場。在廣大的空地上,父親們架設起旋轉木馬、雲霄飛車,招攬當地居民做生意,並且最終拆除所有設施準備轉移到下一個目的地;母親們則負責在拖車內的家務──準備三餐以及清潔的工作,閒暇之餘幾位太太們會坐在拖車外的台階上,看著丈夫們工作,小孩們嬉戲玩耍。「孩子們大約在八歲左右便不會再對遊樂場裡的那些碰碰車、海盜船感興趣;反而將注意力投注到這些機械究竟是如何運作,尤其是男孩子們會好奇地問他們的爸爸那些零件究竟是用作什麼用途,這代表他們長大了。」Fink家族裡的大嫂懷裡抱著剛滿月的女娃說道。

這個Luna Park是Fink家族的祖傳事業,整個家族傳承這個遊樂場的工作已有好幾代的歷史;確切地說已有好幾個世紀的傳統。他們這種游牧式的生活,最早可以追溯至十八世紀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 monarchy)泰瑞莎皇后(Maria Theresa of Austria)主政時期,Fink家族的祖先當時是四處遊走的戲班子,隔了幾代之後子孫們分家,有的繼續從事劇場,另一群人致力於經營馬戲團,剩下的一群則專注在遊樂園。

我就是沒有辦法待在固定的地方

這天下午因為天氣實在炎熱,設施組裝的工作被迫暫停,家族的成員與一些工人紛紛跑到鄰近的社區游泳池消暑,Vasek獨自一人靜靜地坐在他那可供二次世界大戰博物館收藏的拖車後邊享受他的閱讀,他簡陋且沾滿灰塵的書櫃裡擺著一本《聖經》與幾本小說,他最喜歡的一本書是《魯賓遜漂流記》,這個關於一位海難的倖存者在一個偏僻荒涼的小島上度過二十八年的故事。「是的,我喜歡這個故事因為魯賓遜也是個旅行者,但最讓我崇拜的是他那鋼鐵一般堅毅的意志力,以及生存下來的渴望。」Vasek以超乎實際年齡的成熟口吻解釋著。「而且他克服了對死亡的恐懼!」

「我喜歡我的家鄉,Jesenik,那是個適合居住,很美麗的地方,除此之外,我的女朋友也在那裡。」一提到他的女友,Vasek的眼神頓時顯得有些落寞,看得出來他想念她,頸上所掛的銀項鍊──女友送他的生日禮物,在T-shirt下方隱約地閃爍著光芒。「但是如果我不工作,就永遠不會有翻身的機會,一個沒有工作的人怎麼能養活自己的家庭?這不是個容易的決定,我真的不知道我下一次再回到Jesenik會是什麼時候,她的家人都在那邊,而且她還在上學,除此之外,我喜歡這樣四處旅行的生活。」他若有所思地淡淡笑了一笑,「這很難解釋,但是我就是沒有辦法待在固定的一個地方,好像有股莫名的力量驅使我去旅行。那股力量是我的一部分,與我密不可分,是我體內吉普賽血液的一部分。」

幾天之後,Vasek與其他的工人們在Fink家族的幾位兄弟的帶領之下,會將整個Luna Park的遊樂設施在Jesenik組裝完畢,開始對外營業。屆時會有許多家長,帶著小朋友們來到這裡坐雲霄飛車、海盜船、旋轉木馬,享受一個小時愉快的時光,我好奇有多少人會注意到那隱沒在大型娛樂機具後面Vasek拖車的模樣,有多少人能夠想像要在這樣狹小且悶熱的空間裡待上一年之中大部分的時光,頓時間想起三毛〈橄欖樹〉的歌詞: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

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

為了寬闊的草原

流浪遠方 流浪

隔著距離看著此時正在豔陽下忙碌組裝軌道的Vasek,想著如果流浪真的是一種宿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想著自己這五年來在異鄉的生活。

就這樣,Luna Park,一個神祕的世界,一個隨時會轉移陣地,就那樣消失的一群人與那些色彩絢麗的大型娛樂設施;他們帶著血液裡流淌的生活總是在路途上的流浪哲學,從一個小鎮,旅行到另外一座城市。一般人對流浪似乎總是充滿著浪漫卻也不切實際的遐想,這些現代的魯賓遜們在Luna Park裡由雲霄飛車、海盜船在偏遠的鄉下構築了十分魔幻寫實的場景裡,展現了對待自己流浪宿命十足的韌性,一種近似固執的流浪哲學令人動容;周遭寬闊的草原,山間輕流的小溪,一個時間彷彿不存在的地方,連空氣裡所散發的氣味,都顯得特別;為什麼流浪?或者,為什麼不去流浪?

●註:2005年六月,據統計,捷克Olomouc行政區是全捷克失業率第三高的行政區,而Jesenik則是全捷克平均月收入最低的地區(平均每人每月所得13,000克朗,約歐元460元)。

【2008/09/06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澤田尚美《從0開始創業》
商周出版/提供

書名:從0開始創業
作者:澤田尚美
譯者:謝育容
出版社:商周出版

新書內容搶先看:

為了讓創業能力開花結果的Q&A

創業並非是件特別的事情

自立門戶從事創業工作,並非是什麼特別的工作方式。走在街上,意外地可以發現其實在這社會上存在著相當多的經營者。商店街中賣蔬果的老闆或是麵包店老闆,大家都是經營者。對於當事人而言,那些勞動工作都是每天最一般的工作方式。

雖說如此,這些經營者與一般的公司職員之間,還是存在著幾個不同的地方。例如,經營者可以自己設定自己的價值,但是上班族卻無法設定自己的價值。月薪三十萬日圓的上班族,在每個月銀行固定會有三十萬日圓進帳的保證下,就在公司的這個設定好的框架中付出相對等的勞力。因此,有機會可以獲得更多報酬的可能性也就被自己拒絕於門外了。

但是,又為何有機會實際創業時,幾乎所有的人都還是躊躇不前呢?那是因為對於絕大多數的各位而言,創業的開端是一個未知的世界。常常可以從報章雜誌或是電視中看到或聽到一些經營者成功的事蹟介紹,然而卻無從得知他們是如何創造從零到1,乃至於獲得穩定發展的所有過程。相對的,若可以知道這些過程的話,相信創業這件事情應該就讓人不再覺得遙不可及了。

商業行為隨著時代而有了改變。在時代的變遷下,原本有如深不可測山谷般的從零開始創業的情形,近年來似乎已感受到不再如此深邃難測。現在的社會,不單是產品,服務同樣也被視為是一項商品受到消費者檢視,而沒有具備豐富的資金也同樣可以開創事業了。若是能夠善用網路,即便不必等待偶然的機會,也可以主動出擊爭取機會。

因此,不應惶恐於零狀態的山谷而封鎖了創業的道路。任職於公司的時候就可以開始進行創業的準備,等待山谷變矮、變小時就能夠輕易跨越山谷了。處於零的狀態,相反的說不定也是一大好處。因為接下來由自己一步步穩紮穩打所建立出來的一定會比失去的多。

沒有必要一定是「厲害的人」

看到社會上受到注目的創業家們的經歷,不是在公司任職時期一個人就可以創造幾億日圓營業額的超級營業員,要不然就是任職過數間較具知名度的企業。是不是在仍是公司職員身分時期若非特別優秀的人材,創業後就好像沒有辦法讓工作順利進行呢?

答案絕對是否定的。確實有能力的人,自行創業的個例比較多,然而公司職員所表現出的優秀能力,與創業後從零到1的創造能力則屬於完全不同的性質。

例如,請想想看有一位這樣的人物。讓我們假設他為A先生吧。

A先生在進入公司前就突然被裁員,沒有職場經驗,所以在任何的再度就業考試中,光是筆試就沒有辦法過關了。所以A先生沒有在一般企業中任職的經驗。因此個性上沒有辦法適應一般企業的行事模式,不論是公司的正式職員,甚至是申請派遣人員的工作機會都被斷然拒絕。遑論專業知識或特殊技能,就連社會新鮮人的經驗幾乎都可說是零。再加上手頭上毫無資金。二十四歲的所謂寄生單身族(Parasite single)。全然無社會經驗,理所當然能夠跟工作有關係的人脈關係也都沒有。

那麼,請各位想像一下這位A先生是一位怎樣的人。無業遊民?打工的飛特族(freeters)?還是患有社交退縮症候群的人?不論是何者,就身為社會人而言,怎麼看都應該是屬於具有嚴重欠缺而不完整的人士。

那就是六年前創業當時的我。

我現在在東京經營一間行政代書事務所,每個月創造超過一百萬日圓的營業額。另外,除了本業之外也出版商業書籍,也會有一些出席研習會演講的機會。以行政代書的工作為核心,在與許多人共同提攜下,進而有開發新企劃工作的機會。而且,基本上每天時間的使用搭配是自由的。由於是自營業,有時會有周末假日工作到深夜的時候,但也會有即使在平日的時間也可以結束手邊工作一個人出去旅遊的時候。當然,目前的我還屬於發展進行中的狀態,接下來還需要學習的事情仍然很多,但我已經從零開始在這條創業的道路上一步一步邁向前進也是不爭的事實。

六年前曾是無業遊民也曾是飛特族的我,為什麼能有這樣戲劇性的變化呢?

原因只是我不受任何人的聘僱,選擇自己為自己做事的這條道路而已。接下來我會具體將如何從零創業直到事業步入軌道的一些想法與各位分享,但在這之前,我想要先和各位提一提,何以處於平均水準以下的我會想要獨立創業。

是能夠大聲說出「我的公司」的人嗎?

大學四年級的時候,我曾在東京都內某大廈中一家規模只有一間辦公室大小的行政代書事務所打工過。那間事務所的負責人是一位約莫三十五歲左右的年輕人,雖然只有高中畢業,卻持有稅務代理人、行政代書以及社會保險專業代理人等資格,經營著這間事務所。不僅如此,甚至也代辦不動產的競標以及從事投資顧問諮詢的部份,年營業額以日幣億元為單位在計算。正是所謂無學歷無經歷卻能夠有所成就的經營者。

當時的我認為,學校畢業開始找工作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都在著手準備就業的事情。從原本參加公務員考試之後轉換朝應徵私人機構的方向進行,也曾期待能進入銀行或是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上班,但或許我父母都是自營業的關係,所以讓我對於進入公司工作這件事始終沒有辦法有個較具體的概念而苦惱不已。在這種情況之下的某一天,事務所負責人問我就業準備工作進行得如何?當我告訴他沒有希望能夠被任何一間銀行錄取的時候,他則告訴了我以下的話。

「澤田,不是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上班族在居酒屋喝酒時總是抱怨著提到『我的公司呀……』。但就我們身為經營者的角度來看,並非自己創立的公司,從口中說出『我的公司』,是一個很奇怪的說法。然而你想要進入銀行或保險公司工作,但接下來日本的金融機構陸陸續續都難逃遭到合併淘汰的命運。都知道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不能用的員工注定會遭到免職。薪水也是掌握在別人的手中,可以讓上司使喚的就是二十幾到三十幾歲的年輕人,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都不能做。甚至有些人到了四十幾五十歲時仍沒有辦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想要一腳踏入這樣的環境嗎?接下來的年代應該是像我一樣可以靠自己力量賺錢、主張自我意見的時代。所以,千萬不可以一畢業就進入大企業上班。早一步成為可以靠自己力量賺錢的人,與其背負著公司名號的責任擔任其中一名小齒輪,倒不如進入一間什麼事情都能學習得到的小公司鍛鍊。你現在的就業準備工作進行得不順遂,遭到上班族世界的排擠,其實說不定這反倒是一件好事情。這樣就可以加入我們的行列,成為可以大聲說出〝我的公司〞的一份子。」

不管是好是壞,這番話確實就是引導我日後邁向自行創業一途的契機。

【2008/09/04 聯合新聞網】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誠實的馬總統,漫不經心地在接受墨西哥媒體採訪的非正式場合,坦率地承認,競選期間開出的「633」支票,要到第二任任期的最後一年,才有可能實現。此語從國外傳回國內,宛如投下一顆原子彈,股價大跌特跌,兩天就跌破20年線。在野黨更是群起撻伐,要求馬總統為政見跳票道歉,並學習「747」政見跳票的南韓總統李明博,立刻改組內閣。

馬總統在國內外政經環境如此混亂、人民信心如此脆弱、股市一蹶不振的此刻,的確不該隨便發此打擊士氣、摧毀信心的言詞,更不該不擇場合、不細究方式、不嚴肅面對全民而草率釋出如此嚴肅而後果沉重的訊息。為此向全民道歉同時如當初競選辯論時所承諾的,自動將薪水減半以示誠信,應是恰當的回應。至於官員強辭硬拗當初的政見本即以八年為期等等胡謅,即應立刻制止,以免愈抹愈黑。

但要不要道歉、減薪或制止屬下胡說八道,都不是過了多年苦日子的台灣人民所要求的;他們以高票選出馬蕭團隊,不止是厭惡扁政權的貪腐作風、洩沓施政,更期待高喊拚經濟、去鎖國的新政府可以讓台灣經濟起死回生。因此,633不僅止是一個競選口號,它就是人民生活改善、苦日子終結的具體象徵。

正因為如此,馬總統一口輕易推翻這個承諾才會激起漫天風雨、導致股市失色。也正因為如此,我們不但期望馬總統與劉內閣可以再澄心靜慮認真檢視這個目標:6%年成長率、3%失業率與3萬美元的每人所得,四年內是不是真正已經不可能;更期望新政府能在萬般不利的大環境下找出妙計,讓成長率可以回升、失業率降低,甚至四年內能接近633所楬櫫的超高境界。

國際大環境的不利,在新政府與舊政府嘴裡,都是施政不利、經濟不振的絕佳藉口。的確,次貸風暴席捲全球,不僅歐盟、日本等已深陷泥淖,美國與中國大陸這兩大火車頭也氣息奄奄。禍不單行的油、糧價格暴漲,更在最惡劣的環境中引發「滯脹」噩夢。要在這樣的環境中大幅提升經濟成長率,本就是分外艱難的挑戰。

但此種種橫逆,誠如民進黨人所說,並不自政權輪替始;早在年初,次貸風暴與油價大漲都已令人聞之色變。因此馬蕭團隊在大膽開出「633」政見時,必已將此納入考量。

新政府之所以有恃無恐,一方面是初生之犢不畏虎,對於輿論言之諄諄的通膨威脅,絲毫不以為意;一方面自以為規模高達4兆的「愛台12項建設」有如大力丸,加上兩岸鬆綁、包機直航、大陸觀光客來台的靈藥一同服下,任何橫逆之來,均可迎刃而解。

但靈藥顯然失效,大力丸也緩不濟急。正如我們數月來不斷大聲疾呼,從解凍油價開始,利空因素全部釋放,但一切利多有的遠在天邊、有的雷大雨小;台灣經濟陷入一個處處利空卻不見利多的空窗期,必須立刻以馬上見效的措施;如對200萬戶飽受基本物資漲價衝擊的家庭施以臂助,以支撐國內需求;加快兩岸開放腳步並以「亞太營運特區」等手段提前令其發生效益,方有可能化險為夷。奈何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任令事態發展到此一不可收拾的地步。

不過我們沒有絕望,更不敢在此刻輕言放棄;我們認為四年之內經濟成長率提升到6%左近,仍有可能,但必須做些正確的事情。頭一件,就是立刻提升行政效能。以目前這個馬總統親自操刀、只重外表不重實質的銀樣蠟槍頭的雜牌軍,任你給他半年、一年,不可能脫胎換骨。因此應趁民怨大起的時機,授權劉兆玄院長根據三個月來對各部會人員的品評,大幅改組內閣,打造一個驍勇善戰的精銳部隊,重新出擊。

其次,對岸的舉措對經濟走勢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一方面要充分與中共高層溝通,竭盡全力護持飽受打壓的加工出口業,令其得以喘息復甦;一方面則加速海、空直航進程,劍及履及地去除阻礙觀光客、投資者來台的各項重大障礙,更快引進更多活水。

第三,儘快設定兩岸鬆綁之後台灣的新定位,對內提振士氣加快行動腳步,對外廣為號召,爭取以台灣做為西進基地的各國企業踴躍前來。

最後,行政院必須為台灣指出方向、提出感動人心的願景,以凝聚全民鬥志,做為施政的最高指導方針。再過兩年就是民國100年,何不在此時公開徵求「100」願景,匯聚成為朝野共同在100年要促其實現的理想境界,給苦日子裡的台灣人民一個做夢的機會!

【2008/09/05 經濟日報】



一、二、三...絕望啊!我對馬囧徹徹底底的絕望了啊~~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itties_2

kitties_15

funnycats95

funnycats96

funnycats59


kitties_17

貓咪啊!好想養(♡

貓咪很傲喔!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問:為什麼大象要把牠的蛋蛋塗成紅色的呢?
答:因為要躲在櫻桃樹上。

問:森林中最大的噪音來自……?
答:長頸鹿在吃櫻桃的時候。

問:泰山是怎麼死的?
答:摘櫻桃而死的。

問:森林中移動得最快的物體是……?
答:抱著一堆櫻桃的猴子。

問:為什麼大象們又大、又灰、又皺皺地呢?
答:因為,如果牠們又小、又白、又平滑的話,那麼牠就是一顆阿斯匹靈了。



Universe\Observable universe\Large-scale structures\Virgo Supercluster\Local Group\Milky Way Galaxy\Orion Arm of the Milky Way\Gould Belt\Local Bubble\Local Interstellar Cloud\Solar System\Earth\Coordinates 23°46′N 121°0′E

宇宙\可觀測宇宙\大尺度結構\室女座超星系團\本星系群\銀河系\獵戶臂\古爾德帶\本星系泡\本星際雲\太陽系\地球\地球坐標系統 北緯23°46′ 東經121°0′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年立秋時間為2008年8月7日上午11時16分,同時這一天也為中國的傳統情人節-七夕節。

立秋的意義

立秋預示著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後雖然暑氣一時難消,並且會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稱為交秋,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變得涼爽起來。

由于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立秋以後,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發育時期。秋的意思是暑去涼來,秋天開始。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

2008年立秋具體時間:農歷 二零零八年七月初七 戊子 鼠 公歷 2008年8月7日 星期四 立秋,七夕節。

二十四節氣

小寒 大寒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立秋”養生篇

大暑之後,時序到了立秋。秋是肅殺的季節,預示著秋天的到來。歷書曰:“鬥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這時太陽黃經為135度。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由熱逐漸下降。有諺語說:“立秋之日涼風至”,即立秋是涼爽季節的開始。但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幅員廣大,緯度、海拔高度不同,實際上是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秋季的。從其氣候特點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熱未消,秋陽肆虐,特別是在立秋前後,很多地區仍處于炎熱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稱`。氣象資料表明,這種炎熱的氣候,往往要延續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氣才真正能涼爽起來。

立秋日對農民朋友顯得尤為重要,有農諺說:“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這是說立秋日如果聽到雷聲,冬季時農作物就會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可以風調雨順的過日子,農事不會有旱澇之憂,可以坐等豐收。此外,還有“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秋前北風秋後雨;秋後北風幹河底”的說法。也就是說,農歷七月立秋,五谷可望豐收,如果立秋日在農歷六月,則五谷不熟還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北風,立秋後必會下雨,如果立秋後刮北風,則本年冬天可能會發生幹旱。

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還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們都親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設壇迎秋。此時也是軍士們開始勤操戰技,準備作戰的季節。由此可見立秋日為何種天氣是如此的重要。

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在秋季養生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此乃古人對四時調攝之宗旨,告誡人們,順應四時養生要知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要想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就要順應之,遵循之。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循漸進的過程,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具體地講,把中醫理論中,事物屬性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分類歸納:如自然界中的五音(角、徵、宮、商、羽);五味(酸、苦、甘、辛、鹹);五色(青、赤、黃、白、黑);五化(生、長、化、收、藏);五氣(風、暑、濕、燥、寒);五方(東、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長夏、秋、冬)。人體中的五臟(肝、心、脾、肺、腎);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五官(目、舌、口、鼻、耳);五種形體(筋、脈、肉、皮毛、骨);五種情志(怒、喜、思、悲、恐);五聲(呼、笑、歌、哭、呻)。由此可見,秋內應于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一、精神調養: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二、起居調養: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裏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三、飲食調養;《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 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者。總之,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四、運動調養: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這裏給大家介紹一種秋季養生功,即《道臧·玉軸經》所載“秋季吐納健身法”,具體做法:清晨洗漱後,于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裏液滿,漱練幾遍,分三次咽下,並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腭,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復30次。秋季堅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食欲之秋--最苦的酒杯底也有蜂蜜...對不不起...嗝,喝太多了。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桃園縣大溪鎮靠近山區的三層河階台地,有一條溪澗,從那山坳深處的白石山麓,緩緩涓流而出,直至先總統蔣介石在因緣際會下,相中了這塊風水寶地,並在此蓋行館,供思親、休憩之用,直至其百年後,亦成為暫厝之所,「慈湖」之名才因此名聞遐邇,廣為周知。


桃園縣大溪鎮靠近山區的三層河階台地,有一條溪澗,從那山坳深處的白石山麓,緩緩涓流而出,在所流經的水域裡,穿越過一條彎曲的田壟,前後共匯集了三座大小不一的埤塘,當地人在這處融合交錯的山水之間,分別給它們取了「白石湖」與「龍過脈」兩個非常優質、典雅的名字;直至先總統蔣介石在因緣際會下,相中了這塊風水寶地,爾後為紀念其先母王太夫人,遂將「白石湖」易名為「慈湖」,並在此蓋行館,供思親、休憩之用,直至其百年後,亦成為暫厝之所,「慈湖」之名才因此名聞遐邇,廣為周知。

慈湖由前後三座埤塘 串聯而成‧新聞大舞台 2008/07/07

其實慈湖是由前後三座埤塘串聯而成,集大片水域的名稱,從裡到外分別稱為:後(內)慈湖、前(外)慈湖與牛角湳埤;其中前慈湖與牛角湳埤一前一後相繼環繞,綿亙於慈湖陵寢外緣的周邊地段,被一片猶如天然屏障的寬闊水域包攏護衛著,真是一處雲靄靉靆,山光嵐影,不受塵囂攪擾,清幽雅靜,景緻怡人的佳美之地。

後慈湖則在草嶺山岡的後緣,早年尚未受到管制時,在地人稱之為龍過脈埤,埤塘中有為數甚豐的水族類,當地人最愛撈捕水域中的大型游魚如烏鰡、草魚、大頭鰱……等,多為佐膳佳餚,若豐獲時,運至大溪街庄販售,可貼補家計。

埤塘內的水量頗為豐沛,有調節蓄水功能,當水榮盈滿期,可經渠道灌注流入下游的前慈湖,再續注入牛角湳埤,由後慈湖至陵寢周邊前慈湖之水域內,尚有一段曲折綿延的水距。

基本上,整個外慈湖範圍,在1950年代之前,當地人稱其為「新埤」,這塊遠離塵囂,清幽靜謐,猶如世外桃源般位處於山巒疊嶂,蒼鬱翠綠的山陬水澨之間,它原本隸屬於板橋林本源氏的祭祀產業,迄今已有百年歲月,且歷經三個不同世代的政權,卻仍猶如深閨未識的碧玉閨秀,純潔無瑕,清麗脫俗,毫無玷污的一塊處女地。

洞口賓館 更名為慈湖賓館

當林家獲悉總統蔣公相中這塊瑰寶之地後,以林家歷代的當家主事者,與各階段政權領導人的互動經驗,便立即釋出最大的善意,無條件將這片大約19公頃的土地及水域全數捐贈出來。

但蔣公在當時卻無意願接受林家善意的饋贈,經過多次折衝與協調後,遂由政府當局出面,以無償租賃的方式,取得「新埤」這塊水域、土地的使用權利,再經移轉手續才歸屬蔣公使用,直至蔣公辭世,林家仍然堅持捐獻這塊大片的土地及水域。

蔣經國感念林家的誠意,同意接受捐贈,當贈予手續辦妥後,經國先生又立即轉手回贈,捐給政府當局。蔣家的清廉不取,誠然可佩,卻也埋下了日後移靈時所發生的種種波折與事故,這是蔣家當初所始料未及的。

慈湖周邊的山水地貌,非常神似蔣公位在浙江奉化溪口的故鄉風貌,所以才能獲得青睞與駐蹕,因此仿照奉化溪口家鄉的故居形貌建造行館,其設計藍圖,營造工法,皆以江南合院之式樣為藍本,在行館完工初期,尚未正式定名為慈湖賓館前,當時僅暫名為洞口賓館。

究其緣起,源自於大溪境內之北橫公路有一座百吉隧道,而此隧道洞口與賓館位置之距離近在咫尺,因濱臨隧道洞口而得名。

當年賓館竣工的日期為1959年6月13日,而這個日子恰好就是蔣母王太夫人冥誕的前一天,蔣公為了表達對親情之緬懷與思念,更改賓館初命之名,始正式定名為慈湖賓館。

在施工期間,蔣公特別要求居室空間應簡約樸實,忌鋪張奢華,綜觀整個主體建築,為四合院式的紅瓦平屋,猶如尋常百姓的民居建築,素平質樸,淡雅無奇,賓館之工法與裝飾,環境之布局與配置,毫無朱門府邸的貴質與霸氣,從入住及至離世,舉凡16年間,這是蔣公在台灣眾多行館中,最喜歡駐蹕停留的少數行館之一。

後慈湖 業於4月20日起開放

1975年4月5日蔣公辭世,當時欲選擇的百年安厝之所,首選勝出的是復興鄉角板山賓館,但實際探勘時,發現山道路徑,狹窄多彎,曲折難行,極不利靈車之駕馭,疑有安全之顧慮,且該地段位處深邃僻遠,亦不便爾後之祭悼與管理,在勘查當時,發現於同一路段又屬同一區域內的慈湖賓館,可與角板山賓館相互比對評量,兩者之優劣良窳,在多方權衡與考量下,決定暫厝於慈湖;至此慈湖賓館由陽宅官邸,晉身一變,轉換成陰宅陵寢了。

一處好的陽宅地理,並不一定就是好的陰宅風水,慈湖從陽宅轉換成陰宅後,就是個明顯又活脫的案例,蔣氏父子之靈柩,皆以懸棺的方式暫厝於慈湖與頭寮,按風水觀,其所衍生的影響,因而造成蔣家爾後快速的沒落與凋零,是有目共睹,且無可避逭的。

如今之慈湖(即前慈湖與牛角湳埤)早已開放參訪,且成為名聞遐邇的觀光景點,每遇假日前往謁陵或參觀的遊客,多如過江之鯽,而後慈湖早年仍屬尚未開放的管制區域,乏人問津及探訪,隨著時代環境的變遷,已逐漸褪去其神祕面紗,桃園縣政府觀光發展課已於今年4月20日起開放遊客參觀,但須預約登記,始得入內。

掌握機緣,得門而入,踏進這塊曾被時光停格遺忘的祕境中,無拘無束地徜徉在清幽雅靜,毫無玷污的山水間,仔細感受並體會那種「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靜謐,絕對是一大賞心悅目之樂事。

【本文摘自新聞大舞台7月號】

蔣公:「草山行館收到了。」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李斯特坐在鋼琴前,他個人的個性給人的第一個印象,是來自於蒼白臉龐中強烈激情的外型,對我,他看起來像是個來自向前流瀉的音符,被快速釘在樂器上的惡魔。它們源於他的血液,源於他的思想,他是個從束縛中解放靈魂的惡魔。


浪漫時期作曲家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出生於匈牙利Raiding,1886年過世於德國Byreuth(拜魯特),算是近代鋼琴作曲家、鋼琴演奏家及創新鋼琴技巧之始祖。著名的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Hans-christian Andersen)的旅行日記,曾經於1840年11月6日中描述了在德國漢堡聽李斯特鋼琴獨奏會時的印象:

──當李斯特坐在鋼琴前,他個人的個性給人的第一個印象,是來自於蒼白臉龐中強烈激情的外型,對我,他看起來像是個來自向前流瀉的音符,被快速釘在樂器上的惡魔。它們源於他的血液,源於他的思想,他是個從束縛中解放靈魂的惡魔。他正在拷刑台上,血液流瀉,神經顫抖著;但是當他繼續彈奏時,惡魔消失了。我看見那蒼白的臉龐裝出一副高貴而明亮的表情。神樣的靈魂從他的眼睛,容貌的每一部分照耀出,他變成了好似只有靈魂與狂熱崇拜者才能達到的美麗。

‧歷史月刊 2008/08/14年輕時的李斯特擁有最燦爛的明星音樂生涯與最轟轟烈烈的愛情史,周旋於皇宮貴族間。然而,中年後,李斯特看破紅塵獻身宗教,成為修道院院長。最後,晚年為病痛所苦,每天藉酒消愁,心境上與年輕時的燦爛完全不同。據李斯特傳記的權威作者亞倫‧沃克(Alan Walker, 1930~)書中所載,李斯特晚年時,曾經在一封寫給梅爾鐸夫(Olga von Meyendorff)女士的信上,道出他對人世的倦怠:

我極其厭倦於生存,然而,我相信上主的第五戒──不可殺人,也適用於自殺,因此我仍然繼續活存……上星期五,我步入了我的第七十個年頭,或許這是個結束一切的好時機……況且,我從未想要長命,從最早的少年時期開始,我就常常在入睡前盼望從此再也不要醒過來……

在此信中,我們看到了在光鮮燦爛音樂生涯背後的陰暗個性。

李斯特的《死亡之舞》(Totentanz)是一首以《神怒之日》(Dies Irae)葛利果聖歌(Gregorian Chant)為主題作成的「為鋼琴與管弦樂」變奏曲。一些李斯特的樂曲標題,如《死亡之舞》(Totentanz)、《葬禮》(Funérailles)、《死之沉思》(Pensee des morts)、《哀慟之弓朵拉》(La Lugubre Gondola)……,讓我懷疑李斯特是否被死亡、宗教、天堂或地獄,占據了全部的心思。李斯特不僅是一位狂熱的天主教徒,被但丁的《神曲》(Divina Commedia原名La commedia di Dante Alighieri)深深感動,報導中也記載李斯特在1830年代初期經常進出巴黎的醫院、賭場及精神病院,甚至到監獄之地牢裡觀察被判處死刑之犯人。

在歐洲文化中,對死亡如此困擾之現象,並非只單獨存在於李斯特的音樂中。黑死病的創傷激發了許多繪畫及藝術作品之創作,如:《死亡之舞》(Totentanz)1493年於紐倫堡歷史記事Liber Chronicarum(Nuremberg Chronicles)Hanz Holbein所繪之《死亡之舞》(Totentanz)以及1355年左右創作,位於義大利比薩Pisa Campo Santo教堂,可能由rancesco Traini、Andrea Orcagna及Buonamico Buffalmaccot三位畫家所繪之壁畫《死神之勝利》(Triumph of Deat)都是因此而產生之創作。自中古時期,文藝復興而至今天的畫作,如Bosch、Brueghel、Holbein及其他許多畫家,常以奇幻似、有時幽默恐怖的舞躍屍體影像和骷髏軍團,儀式化的清除了我們的潛意識中對此種原型的恐懼。這些影像同時也包含了道德的訊息;它們警惕我們,活生生的軀體是如此脆弱,而世俗生命之榮耀又是如何的虛無。

浪漫時期,人們醉心於所有中古時期之各種事物,而奇幻的死亡諷刺與滑稽之死亡觀點,似乎取代了原有的道德意圖。在音樂上的最佳範例,不可思議的嘲諷,可在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Hector Berlioz : Symphonie Fantastique)最後一樂章中找到,其間,引用的中古時期葛利果聖歌(Gregorian Chant):《神怒之日》(Dies Irae)之旋律,就以非常驚人的現代方式出現。1830年,李斯特參加了白遼士幻想交響曲的首演,他被此作品的強力原創性震憾不已。由於李斯特的《死亡之舞》也是以《神怒之日》聖歌寫成的「為鋼琴與管弦樂的變奏曲」,所以一般都公認李斯特之靈感是得於白遼士。

另外一處年輕李斯特的靈感來源,可能得自於義大利比薩教堂裡(Campo Santo)之著名壁畫《死神之勝利》。李斯特在1838年與情婦達固爾女伯爵(Marie d’Agoult)私奔至義大利時,曾經造訪比薩,然而,卻是在10年之後,李斯特才完成《死亡之舞》的初稿。1853年至1859年間,繼續修訂而成為最終的《死亡之舞》版本,是於1865年4月15日在海牙,由李斯特彈奏,畢婁(Hans von Bülow)指揮首演,而此作品也就是題贈給學生兼女婿畢婁的。

由於李斯特的《死亡之舞》是以Gregorian聖歌為基本素材,因此,其中包含聽起來富有中古風味的樂段,並加上卡農式的對位,而且絕對是超前衛驚人創新的配器方式,在鋼琴部分的本質是打擊式的,讓人驚訝的是,曲子一開始,就像極二十世紀匈牙利作曲家巴爾托克(Bela Bartok)《雙鋼琴與打擊樂奏鳴曲》(Sonata for two Pianos and Percussion)之序奏部分。可能,這也非偶然之巧合,因為巴爾托克(以及拉赫曼尼諾夫)都經常演奏李斯特的《死亡之舞》曲中,其他現代式的素材,例如在如觸技曲(Toccata)的部分,鋼琴彈奏的重複音,猶如咩咩叫,樂團魔鬼似密集而特殊的音群──例如弦樂器以弓桿敲奏(col legno)之聲音聽起來如骨頭顫抖與鈴鐺之聲響。

李斯特早期之傳記作家Richard Pohe曾提到:「每一首變奏曲都展現出一些新的個性──嚴肅的男人,飛奔之青年,不屑的懷疑者,祈禱之僧侶,有膽的士兵,柔順的女孩及嬉戲的小孩等。」如大部分李斯特的其他樂曲一樣,此曲也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存在,除第一個版本的《死亡之舞》外,另外還有第二個版本是由作曲家Ferruccio Busoni在1919年依據手稿完成的《De Profundis》。而此曲之一般演出則是採用1859年間修訂的第三個版本。

錄音版本:
李斯特學生 José Vianna da Motta (1945 - Port Nat S IPL 108)
György Cziffra (EMI 74012 2),
Claudio Arrau,Jorge Bolet(Decca),
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1961 - Arkadia HP 507.1; 1962 - Memoria 999-001) Byron Janis(RCA)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慢燉牛肋排附節瓜燉米/套餐 這一大塊是牛肋排而非巧克力,滋味迷人,入口即化,是David的得意之作。
雙味龍蝦佐松露 龍蝦湯/套餐 細緻甜脆的龍蝦肉,大口咬下仍意猶未盡,濃郁的龍蝦湯,吃到最後還有想用麵包刮乾淨的衝動。

 「是這個味道,終於又回來了!」當我嚥下第一口龍蝦湯時,「巴黎廳1930」的經理傑克對我擠眉弄眼,兩人頓時心靈相通,終於又等到法國主廚當家,雖然眼前的法國味只回來了三成,但足以讓法國料理的擁護者為之雀躍。

 ■大膽愛嘗試 食材耍花樣
 新任主廚David Chauveau是旅法美食家謝忠道所推薦,不過謝忠道卻沒吃過David的菜,只是看食譜、純聊天,就把David送來台灣,還好David的料理最終通過了總裁嚴長壽的那張嘴。

 這位「道聽塗說」的師傅,既年輕又愛嘗試,雖然面對陌生人很靦腆,但探求新食材異常大膽,例如從未接觸過的台灣芒果,一下子攪碎跟鳳梨、木瓜做成冷湯,與阿拉斯加大螃蟹沙拉送做堆;一下子風乾與甜椒做成醬,當做鴨肝凍的佐醬。

 曾赴英、美工作,David的長處就是懂得變通,犢牛菲力拼牛胸腺看起來黑壓壓,但犢牛使用了七種材料熬煮醬汁,除了小茴香、芫荽、蒔蘿、番紅花等香料,以及紅酒醋、蜂蜜等,裡面居然還有一味是醬油;至於牛胸腺則用香料、蔬菜拔除臟氣,以雞骨增加豐潤,嚼起來似肝又似腦,風味獨特。

 ■可以搞創意 可以玩經典

 搞創意可以,走正統也ok,David烹煮經典的雙味龍蝦佐松露龍蝦湯,誰吃了誰上癮。黃澄澄的泡沫裡面趴著一個扁扁的手工義大利麵餃,還疊著一塊鮮紅的龍蝦肉,那看似虛幻的泡沫,入口如蜻蜓點水,味道如重拳直擊,二話不說,用麵包把盤底刮個一乾二淨。

 偏愛肋排,所以設計出慢燉牛肋排附節瓜燉米,牛肋排與與蔬果、紅酒、迷迭香等細火慢燉8小時,擺在盤子裡好像一塊黑呼呼的巧克力蛋糕,用叉子輕壓,即可拆成絲,入口即化,搭配乾烤過的帕馬森起司與節瓜燉米,滿嘴香黏。

 來台灣之前,David在美國賭城待了3年,幾乎每天24小時應付全球不同的客人,因此迫使他的腦袋必須以「商業」做為考量,所以巴黎廳1930不但菜改了,門檻也低了,套餐從過去的2000元下降為1600元。

 ■Index

 ★亞都麗緻飯店巴黎廳1930/台北市民權東路2段41號/02-25971234/18:00- 22:30

有人覺得「道聽塗說」這個詞非常可怕嗎??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