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示意圖)

  抱著朝聖的心情,買來網購當紅炸醬麵,無名小卒以黑馬之姿竄出,卻令人大失所望…
  為了這個專欄,不時流連於網購平台的我,發現最近有個東西很夯,叫做「炸醬麵」。

  ■雙人徐 紅到上節目
  受到綜藝節目的帶動,一對七年級兄弟檔創立的「雙人徐」,最近在團購界爆紅,還得到「麵食界的香奈兒」和「炸醬麵至尊」之稱,單人份獨享包開出80元天價,仍然賣得強強滾。
  這對兄弟檔以改良奶奶的家傳炸醬麵走紅,上遍各大節目,不藏私地在現場公開製作配方和流程,來賓吃得眉開眼笑,看得我也想弄一碗來吃吃。

  摸上雙人徐官方網站一看,訂單滿滿滿,到貨日期已經排到5月(當時是2月22日),決定棄守之際,發現7net統一超商購物網站居然保證「訂購完成付款後將於14日之內收到商品」,於是立刻刷卡訂購。

  沒想到兩周過去,炸醬麵還沒到,打電話給統一超商公關得知,因為雙人徐訂單突然爆量,無法如期出貨,業者卻沒有通知買家,好在經過我的一番「提醒」,隔兩天就收到炸醬麵啦!

  ■福忠字號 號稱眷村味
  雙人徐的宣傳口號中有這麼一段:「徐奶奶的炸醬當年在眷村裡,可真是家喻戶曉的絕活兒…」看到「眷村菜」,就立刻想到「偉忠姐姐」,偉忠姐姐不只出書,日前還在網路上開設「福忠字號」美食館,我貪快,跑了一趟設在誠品信義店地下室的臨時櫃,一包70元的家傳炸醬麵就到手。

  ■智揚 臨時加入戰局
  後來同事得知我要試吃,又熱心地從朋友那邊A來一款肉品公司智揚生產的「醡醬麵」,形成三家比拚的局面,北方麵食的學問我不懂,於是找上常青餃子館、有山東血統的竇家兩代三口來品賞鑑定。

雙人徐炸醬麵 麵體很Q彈 炸醬有苦味【邱雯敏】
  生麵體有寬細兩款,寬的家常麵有0.8公分寬,細的圓身拉麵直徑也有0.5公分,是很標準的山東麵體。細麵口感Q彈有勁道,寬麵也不遜色,相對鬆軟而有麵香,不過煮麵的時間要花8至10分鐘。
  「這味道一聞就不對!」竇學仁捧著剛淋上醬汁的炸醬麵,就扯開嗓門兒大喊。
  號稱不加一滴水,以蔬菜高湯熬煮的炸醬,醬色很黑、味道偏甜,微苦的尾韻,懷疑是醬被炸焦了,還有幾坨絞肉沒炒散,咬下去微微發酸,連豆干都有陳味,很明顯是製作過程出了問題。

福忠字號家傳炸醬麵 麵體超苗條 醬料像醃瓜【邱雯敏】
  像是南部乾意麵一般的超細麵體令人傻眼,而且煮起來也沒有省到時間,與大老粗的北方炸醬麵無法聯想。

  醬料的絞肉末沒有突出的豆瓣或甜麵醬香,反而有一種醃瓜的味道竄出,讓整碗麵有瓜子肉拌麵的錯覺,而且滋味偏鹹,連年輕的竇沁君都忍不住說,「比較像是台式乾麵,可是融合大江南北的眷村菜應該沒有台味才對。」

智揚食品醡醬麵 麵條有口感 配料看得見【邱雯敏】
  煮熟再冷凍的五穀刀削麵,其實是機器寬麵條,因為預先煮熟,大大縮短了加熱時間,顏色灰灰的不太討喜,吃起來較為滑溜,不似拉麵的勁道,但軟澎中帶Q彈,別具口感。

  把整坨麵夾起,觀察藏在底下的配料,有長1.5公分、寬1.2公分、高1公分的大豆干,看得見的肉塊,感覺最有價值感。

  「這碗麵才有炸醬香嘛!」顏色看起來並不深,醬汁也只是薄薄的掛在麵條表面,雖然口感較為「清爽」,但竇家三口仍認為智揚食品的醡醬麵比((又又))人徐、忠字號都要正統與傳統。

《採訪後記》做法各異誰正宗?難講!【邱雯敏】
  三家比拚的結果著實讓我傻眼,但暫時撇開結論,過程當中我倒是發現了有趣的事。

  我不是北方人,家裡的飯桌上連麵食都少見,對「炸醬麵」幾乎沒有任何先入為主的想法,但在專欄採訪過程中碰到的人就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家傳」的食譜,有人配料一起炒、有人分開處理、有人加豆瓣醬、有人只用甜麵醬…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才是「正宗」。

  聽得愈多、看得愈多,才發現炸醬麵在台灣的發展就像是牛肉麵,各家有各家的長處,很難說誰是正宗,在這些人心中,講到「炸醬麵」,想到的都是家裡餐桌上的那一味。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去年底到北京造訪「老北京炸醬麵大王」的有趣體驗,就像是溫村雄所講的,該店採麵碼、麵條、麵醬分別上桌,店小二會捧著托盤到你面前,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十個小碟子裡的麵碼,全數倒進裝著麵條的大碗公,滋味並不令人印象深刻,但是那碗盤撞擊、乒乓作響,小碟子還會掉到地上的另類桌邊秀,倒成為我對北京炸醬麵的重要回憶。

  (更多邱雯敏的美食報導請上:http://blog.chinatimes.com/food/)

吃美食 長知識【邱雯敏】
  為了搞清楚「炸醬麵」是怎麼回事,特地找上老字號北方館子「天廚菜館」副總溫村雄,以及大師傅范振國兩位北方菜的活字典,替我們解惑。
  Q:炸醬?醡醬?傻傻分不清!
  A:「醡」是誤用醬料作法多
  炸醬麵是從清宮流傳至民間的飲食風尚,「炸醬」顧名思義,用油「炸」,所以坊間常見的「醡」醬麵,應是誤傳。選醬尤其重要,各家作法也不同。有人僅用饅頭發酵的甜麵醬,也有人加入黃豆發酵的豆瓣醬。其實早期在北方,米、麥、豆都可以發酵成醬,北方飯館裡常用的「大醬」,則是以雜糧發酵而成,目前天廚只用「甜麵醬」,至於竇家人自己吃的家傳炸醬麵,則混合使用兩種醬。
  Q:吃炸醬麵該配啥?
  A:黃瓜、胡蘿蔔最速配
  炸醬麵的配料叫「麵碼」,沒有麵碼的叫「光屁股麵」。常見的麵碼有小黃瓜、胡蘿蔔切絲,或是汆燙的菠菜、毛豆、豆芽和芹菜等,與燙好的麵條、炸醬分別盛盤上桌,客人可按照自己喜好混搭,再配上蒜瓣或蒜泥,就是道地吃法。
  Q:為什麼有的炸醬有料,有的只有絞肉?
  A:京式只有肉南方料較多
  從宮廷中傳出來的炸醬就只有肉丁或肉末而已,但炸醬麵傳到民間,甚至來到台灣,或許是成本考量,或許是圖變化,加進了豆干、香菇、紅蘿蔔、毛豆、炒雞蛋等等,變成南方辣醬,而非北京炸醬。現代人貪圖方便,以絞肉取代手切肉丁,調味若再偏甜,炸醬變成肉燥的變種。
  Q:麵條有啥學問?
  A:要有嚼勁得過冷水
  炸醬麵要搭配有嚼勁的麵條,常見的有手工拉麵、刀削麵和家常刀切的手(ㄍㄢˇ)麵等。手工拉麵還根據扣數的不同,分為帶子條、韭菜扁,多拉一扣,少拉一扣都不一樣,扣數越多、麵條就愈細。麵拉好了立刻下鍋,水滾一翻撈起鍋還得「過冷橋」,就是過冷水,也有人則愛「鍋裡挑」,就是不過水保留黏黏的口感」。
  Q:傳統炸醬怎麼炒?
  A:肥瘦分開炒到醬、油分離
  把豬肉的肥瘦分開,切成筷子頭大的小丁,起油鍋,先炒肥肉逼出油脂,再加瘦肉丁煸炒至縮小變硬,才加入蔥、薑、蒜三末,然後加入以糖和麻油調整過的稀釋甜麵醬,轉小火翻炒,炒到醬和油分離,才算完成。

炸醬?醡醬?傻傻分不清楚。

 先從醬談起,溫村雄說,炸醬其實是從清宮流傳至民間的飲食風尚,「炸醬」顧名思義,用油「炸」醬與肉是基本功,所以坊間常見的「醡」醬麵,應是誤傳。選醬也很重要,各家作法也不同。有人僅用麵粉發酵的甜麵醬,有人還加入黃豆發酵的豆瓣醬,溫村雄說,其實早期在北方,米、麥、豆都可以發酵成醬,北方飯館裡常用的「大醬」,則是以雜糧發酵而成,目前天廚只用「甜麵醬」。

炸醬的作法?

 豬肉肥瘦分開,切成筷子頭大的小丁,起個油鍋,肥肉先下鍋將油脂逼出,再加瘦肉丁,煸炒至肉丁縮小變硬,才加入蔥、薑、蒜末,接下來才加入以糖和麻油調和過的甜麵醬,轉小火翻炒,炒到「醬」和「油」分離,炸醬表面浮著一層油的狀態,才算完成。

麵條的學問?

 吃炸醬麵講究有嚼勁的麵條,常見的有手工拉麵、刀削麵和家常刀切的手擀麵等。手工拉麵還根據扣數的不同,分為帶子條、韭菜扁、多拉一扣、少拉一扣等等,扣數越多、麵條就越細。溫村雄說,真正好的拉麵,拉好不立刻下鍋不行,否則會變形,煮好的麵通常得過冷橋(就是過冷水),也有人偏好不過水的黏黏口感,那就叫做「鍋裡挑」。

配料放什麼?

 炸醬麵裡面的配料,又叫做「麵碼」,不加麵碼叫做「光屁股麵」。常見的麵碼有黃瓜、胡蘿蔔切司、菠菜、毛豆、綠豆芽和芹菜,川燙過後,和燙好的麵條、炸醬分別呈在不同的容器中上桌,可自行按照喜好混搭,再配上蒜瓣或蒜泥,就是道地吃法,麵碼主要有增加口感和清新口腔的作用。

麵碼、麵醬、麵條分別上桌

炸醬麵的變化?

 溫村雄說,嫌純肉的炸醬太單調,也有加入金勾蝦和炒雞蛋的作法,現代人特別喜歡加豆干或其他配料,變得比較接近南方辣醬,而非北京炸醬。此外,為貪圖方便,以「絞肉」取代「肉丁」,則成肉燥的變種,咀嚼不出炸醬的好滋味。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NO.1房產月刊╱台北W飯店

2011年 03月28日

特別企劃
眾所矚目的台北W飯店,終於在月前正式進駐熱鬧的信義計劃區。
源自於紐約的W,自西元1998年誕生以來,即以鮮明、大膽、活潑的紐約風格迅速席捲全球都會男女的心,W就像是時尚潮流的代名詞一般,成為年輕人追逐與朝聖的焦點,而隨著台北W飯店的開幕,也讓台北在世界時尚版圖中佔穩一席之地。

紐約風格╳活潑鮮明

W自西元1998年創立後,獨特鮮明的紐約魅力隨即延燒全球,超過十年的成功經驗讓W拓點迅速,包括巴黎、倫敦、新加坡、聖彼得堡、廣州到度假天堂蘇梅島、峇里島等地都看得到W的足跡。台北W飯店是W在全球的第39家飯店,同時也是亞洲區繼首爾、馬爾地夫、香港之後的第七家。
W全球品牌總裁伊娃.齊格勒(Eva Ziegler)表示:「能夠在全球最具活力和風情的城市拓展設點,一直是W的目標,台北W飯店將會提供這個城市最前衛的設計、潮流音樂、流行時尚以及最享受的奢華體驗。」
台北大放電 混搭力量大

W以「設計感」聞名世界,而甫開幕的台北W飯店,承襲全球W貫有的設計血統,同樣具有鮮明的風格特色!飯店邀請到倫敦著名的設計公司G.A.國際設計(G.A. Design International Ltd.)來負責室內設計,總監泰瑞.麥可基尼提(Terry McGinnity)結合了自然原素和現代化的科技,成就出台北W飯店「大放電」(Nature Electrified)的精神概念。
在走進飯店前,泰瑞首先安排了設計前衛大膽的巨大鏈鎖來吸引賓客目光,成功引起大眾的好奇與期待。其實這個巨大的鏈鎖只是排水管,但經過了泰瑞的巧手規劃,竟成了這般令人驚豔的空間裝置藝術,他幽默的表示:「這個鏈鎖不僅可以排水,更緊緊地將這棟建築物和台北鏈在一起,如果沒有這個鏈鎖,台北W飯店有可能會因為館內豐富的能量和歡笑而飛了起來!」
自然與科技 巧妙間互動

可別以為充滿驚喜的體驗僅止於此,台北W飯店最大的特色就是從裡到外處處是驚奇!一樓進門後,迎接賓客的是一面由一塊塊光板所連接而成的互動燈光螢幕「 To Light You Fade」,這是出自W未來設計師-rAndom International之手的精采作品,能夠和走進飯店的賓客互動,隨著賓客舉手投足間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形狀、影像;而在「 To Light You Fade」後頭的那面木頭牆面,則是利用回收的建築舊料再生材所接成,自然與現代高科技元素巧妙混搭的風格由此可見。
抬頭看,天花板上是由日本殿堂設計大師澤田廣俊(Hirotoshi Sawada)所打造的裝置藝術「竹彩」(REFLECTIVE CLOUD INSTALLATION),他利用竹子與鏡子以及自然和人造的交錯,產生混搭的視覺層次與幻影,豐富了頂上空間的變化,並利用鏡面折射光線,展現空間上特殊的風貌。

潮牌飯店╳時尚聚焦

外觀由閃亮玻璃建構而成的台北W飯店,樓高達31層,13樓到30樓是客房樓層,共有405間客房與套房,包括奇妙客房(Wonderful Room)、絕佳客房(Fabulous Room)、壯美客房(Spectacular Room)、酷角客房(Cool Corner)、奇幻套房(Fantastic Suit)、非凡套房(Marvelous Suite)、驚喜套房(WOW Suite)、以及超過百坪大的頂級驚喜套房(E WOW Suite)8款房型。
房型選擇多 寬敞又舒適

其中,走鮮豔紅色調性的奇妙客房與採用綠色基調的絕佳客房,室內空間就有13坪之大,可稱得上是目前台北最大的基本房型。
走進客房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光漆淨白的牆面,這不僅有放大視覺的效果,與室內的紅色家具相互輝映下,更顯用色的大膽與跳躍性,為入住的賓客在旅行中增添不少趣味性;地板是以大理石、木頭與地毯三種材質拼接而成,不同的材質用料給予人不同的視覺與觸覺體驗,同時也展現了空間中的多種層次感。
此外,在奇妙客房內的木頭地板區,還擺放了休憩沙發躺椅和木頭枝幹形狀的立燈,營造出室內陽台的輕鬆概念;至於在絕佳客房內的牆面燈箱,設計靈感則是源自於台灣的天燈。

台北W飯店共有405個房間、8款房型。圖片由台北W飯店提供。
用色大膽╳處處驚喜

飯店10樓可說是台北W飯店最具話題性的樓層之一,這裡是賓客的接待大廳(Reception Lobby),賓客辦理好入住手續後,就開啟了在W的驚奇探索之旅。
用心玩創意 設計感十足

用色大膽、鮮明是W給人最深刻的印象,在這裡就可以感受到這高調又專屬於W式的紐約風格。以鮮紅色調和純白色家具佈置而成的「Living Room」,率先為賓客帶來視覺上的愉悅享受,賓客可以在這裡談心、聊天,開始一天的美好心情。
往裡邊走去,時尚火紅的「WOOBAR」,是台北W飯店裡最受矚目的酒吧之一,除了有許多特製調飲與餐點可供選擇外,還有聲光效果十足的DJ台,全力放送由W音樂總監麥可安傑羅Michaelangelo所製作的音樂,綴亮台北精采的夜生活。
位在「Living Room」另一邊的,則是採用鮮黃色調的品牌餐廳「the kitchen table」,提供賓客印度燒烤、披薩、沙拉和海鮮燒烤等無國界料理。飯店大膽使用明亮的鮮黃色系,並加入綠色的植物元素,營造出清新又輕鬆的用餐氛圍;天花板的波浪造型則是和戶外的泳池相互呼應,讓賓客們在悠閒自適的環境下盡情地開胃用餐。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室內用餐區外,「the kitchen table」的餐台和用餐區還一路由室內延伸到室外露台,讓賓客在享用美食之餘,還能將夜空風情盡收眼底。

鮮黃色調的「the kitchen table」營造出清新又輕鬆的用餐氛圍,讓賓客們不禁食指大動。
露天游泳池 城市度假風

從「WOOBAR」旁的大片玻璃窗向外望去的是「WET露天游泳池」,泳池的一面是環保綠色植栽牆面,巧妙地擋住了部分建築物,給予賓客寬廣的視野,一邊游泳、同時還可一邊遠眺天際和陽明山群。
戶外泳池畔則設置了細白沙灘、躺椅、海灘傘,以及懸掛式的藤編搖椅…等,配搭上木質地板,營造出彷如世外桃源般的悠閒情趣,頗有城市海灘的度假風格。「WET露天游泳池」採用無邊界的設計概念,突顯池內空間寬敞遼闊,從飯店這一頭向外游,就像是游向了天空一般的開闊舒服,讓人放鬆。夜晚,緊鄰在一旁的「WET Bar」,還能為時尚的都會男女們提供最精采的夜生活。
飯店驚喜處處可見,結合酷炫的裝飾藝術,讓游泳池不再單純只是放鬆舒壓的場所,而是多了份嶄新的驚奇體驗!下水後,等在游池另一頭迎接你的是不鏽鋼藝術作品「Water Droplet」,這些大大小小的水珠在地心引力消失的瞬間從游泳池裡逃了出來,表現出泳池水滴瞬間凝結的意象。仔細看,從這些不鏽鋼球體的表面還可以看到整棟台北W飯店,非常特別!

紫艷中餐廳 新廣東料理

飯店內另一家餐廳是位於頂樓的「紫艷」中餐廳,這是W飯店在全球第一家品牌中餐廳,餐飲顧問名廚梁子庚(Chef Jereme Leung)在傳統的粵菜中加入了台菜的元素,以獨創的烹飪風格來料理當代中式菜肴,提供賓客們極富創意的新廣東料理餐點。
「紫艷」中餐廳以沉靜的紫色調性為主,設計上用線條來區隔出空間,並混搭金屬吊燈與中式燈籠,時尚中又帶有點與眾不同的東方美感。由於餐廳位在31樓,透過一整排大片玻璃落地窗,能夠將台北市區的置高美景一覽無遺;而經由玻璃窗所引進的明亮感,也讓用餐環境更加舒適。
以潮牌飯店自許的台北W飯店,獨特的設計風格與裝置藝術是品牌一大賣點,自然不放過每個可以讓賓客驚喜的小角落。在「風、花、雪、月」四大包廂與餐廳走道的牆面上掛著的是以烘焙模具或湯匙等廚具為素材所創作出的藝術壁飾品,這是澤田廣俊大師在台北W飯店的另一項代表作,別出心裁的創作巧思,給人既優雅又前衛的驚奇感受,為「紫艷」的賓客們增添不少用餐情趣。

時髦紫色酒吧 縱覽台北101

「紫艷」中餐廳的另一頭是同樣走紫色風格的酒吧,低調沉穩卻又不失優雅的時尚風格,設計感十足,吸引不少都會男女前往朝拜。挑高6米的落地窗,就直望著台北101高樓,是整座城市中唯一能縱覽台北101全景的飯店,而這也是酒吧的一大賣點。
緊鄰著酒吧的是「主廚秀桌Chef's Table」、散客小食區和五個私人包廂,無論是三五好友小聚、或者是想要享受低調、不受打擾的安靜聚會,都有絕佳的空間可以提供選擇。

WOOBAR 百萬漢堡

以和牛、嫩煎鴨肝以及松露美乃滋組合而成的「百萬漢堡」,入口即化的鴨肝與味美的和牛,再搭配著抹上松露奶油的麵包,令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W Store

販售W專有的設計精品,包括太陽眼鏡、蠟燭、小禮服…等,提供賓客選購。其中,Animal吉祥物為台北W飯店獨家販售;設計感十足的限量腳踏車,則僅限香港及台北W飯店推出。
紫艷鴛鴦碗粿

來自新加坡的鄺主廚,初到台灣時,到處品嚐台灣在地美食來尋找靈感,他在台南品嚐到了傳統的碗粿後非常喜歡,便立刻向餐廳老闆討教學習,盤中除了有道地的台南碗粿佐油膏外(右),也加入了鄺主廚自己家鄉的新加坡水粿佐微辣菜圃(左),除了台灣情,也不忘讓賓客們一嚐他自豪的家鄉味,盤中絕對是師傅費盡巧思的用心之作。
the chef's Table

「紫艷」中餐廳裡的「the chef's Table」,可說是專為時下活潑、愛現、不怕人家看的年輕男女所設計,因為「the chef's Table」雖然規劃為私人包廂,但是卻採開放式的設計概念,讓包廂外的人可以看見包廂內的一舉一動,相當符合W一貫大膽、活潑、鮮明的飯店風格。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攤商兩代共營 拚出「天下第一」【聯合報╱郭安家】
2011.03.27 03:33 am
今年天下第一攤,永春市場為最大贏家,這些攤商大多兩代共同經營,現在加入網路行銷,還推出真空包裝宅急便。得到第一的蔬果、魚肉攤,則以新鮮贏得民眾青睞。

春和油飯由兩代經營,老闆潘春和負責叫賣,女兒則炒米粉、油飯,女兒下足功夫,鹹油飯粒粒分明,甜油飯援用老一代料理法,加入桂圓、紅棗、金桔以及米酒。

潘春和說,以前排斥比賽,受到永春市場自治會會長黃秀玉影響,決定參賽,甚至推出宅急便,民眾可從白金山銷售網選購,油飯遠近馳名,最遠曾賣到屏東東港。

永春市場自由市集商行、永春市場自治會會長黃秀玉近年不斷鼓勵攤商投入比賽,她說希望大家「看到外面的世界」,改良小吃,設立網站目的,讓攤商透過網路行銷。

黃秀玉說,看過電影「雞排英雄」,深刻體會攤販的辛酸,賺錢之餘,還得擔心土地被徵收,永春市場也有土地問題,也許30年後就被都市更新,「所以他們要趕快起步,累積籌碼」。【2011/03/27 聯合報】

天下第一攤票選 永春市場3冠王【聯合報╱記者郭安家/台北報導】
   
2011.03.27 03:33 am
 

「明年第一名 留給其他人」叫我第一名!潘春和賣油飯、炒米粉30年,第一次出賽就得第一名,決定明年不參賽,要把第一名留給其他人。
記者郭安家/攝影
北市市場處昨天在八德路希望廣場舉辦為期兩天的傳統市場節,昨天並揭曉「天下第一攤」,分別選出米食、魚產肉品、熟食、蔬果及百貨類五種「第一攤」,米食冠軍為永春市場「春和油飯」,魚產肉品是成德市場「鮮活水產」,熟食小吃則是永春市場「自由市集商行」,蔬果花卉類為華山市場「德記水果」,百貨雜貨由永春市場2手市集奪得。

日前由3位專家、40位民眾及網友選出天下第一攤,官網有近700萬人次投票,但系統只防灌票沒限制重複投票。承辦單位說,民眾習慣「呷好道相報」,拉人、催票、集人氣,所以不設限。

春和油飯老闆潘春和說,賣油飯30多年,訣竅是料實在、食材新鮮,只用南投埔里香菇,平時也會觀摩別家小吃攤,不斷改良口味配料,但絕不違背古早食譜。魚肉品第一名成德市場鮮活水產,以平價、新鮮著稱,專賣台灣鯛、秋刀魚。熟食第一名永春市場自由市集商行,賣牛肉丸、貢丸、魚丸。蔬果第一名華山市場德記水果專銷售頂級溫室、網室水果禮盒。百貨雜貨第一名永春市場2手市集,更是東區民眾尋寶天堂。

昨天雖然下雨,不少婆婆媽媽、年輕人仍駐足希望廣場,因為市場處送出「百年市場節福袋」,只要兩人結伴為100歲,即可獲得;此外消費滿400元也可換取酥餅、米、醬油,共2500份。不少攤商「俗俗仔賣」吸引買氣,成德市場111號攤商和沈記臘味老闆原本就是好友,在一起擺攤,乾脆喊出「買五條香腸,送一杯古坑咖啡!」。

為推廣在地米食,主辦單位邀請各地農會、產銷班設「米食特展」,光華新天地與八德商圈也響應推出「買3C送好米」促銷活動。活動現場並提供1500份「一元蔬果競標」收入將捐做日本賑災,到今天為止。

相關訊息可至官方網站查詢:http://www.2011market.com.tw/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某種Araneus....令我想起非洲的祭典面具,上面插滿了生鏽鐵釘....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03.26 02:11 am



心形符號最廣為人知的用法,可能要算是宣揚紐約的圖案「I Love NY」,其中的Love以心形符號代替。

收錄新字不稀奇,牛津英語辭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打破語言傳統,正式把心形符號列為英語字詞之一。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是具有一百廿七年歷史的牛津辭典首度收錄圖形符號。牛津辭典將心形符號列在英文單字heart的旁邊,詞性是動詞,意思是「愛」。

心形符號最廣為人知的用法,可能要算是宣揚紐約的圖案「I Love NY」,其中的Love以心形符號代替。這個圖案約於一九七○年代中期出現,由美國紐約州商務局副局長委託廣告公司,替該市策劃行銷宣傳下的產物。

如今在牛津辭典的網路修訂版,已經可以查到這個符號和其他新增字詞,例如wags和muffin top。

「wags」是wives and girlfriends的縮寫,意為大嫂團,乃英國報紙針對貝克漢等足球球星的妻子和女友所發明的新詞。

「muffin top」指腰際的游泳圈肥肉,形容腹部肥肉在緊身褲或裙頭擠壓下凸出,就像瑪芬蛋糕(muffin)擠出紙杯上緣的模樣。

牛津辭典是公認的英語權威,羅列全球英語地區使用的六十萬個單字的時態、意義、歷史和音標。

【2011/03/26 聯合報】

網路用語OMG 列牛津單字 【00:55】

〔中央社〕網路上表達驚嘆的縮寫辭「OMG」已被「牛津英語大辭典」(OxfordEnglish Dictionary)收錄。

這個詞是「我的天啊」(Oh my God)的縮寫,為這部權威工具書最新線上版所收錄的數十個新詞目之一。

心形符號數十年來一直是T恤、汽車保險桿貼紙等物品喜歡使用的裝飾圖形,如今牛津英語大辭典也將其正式收錄。

這是牛津辭典首度列入圖形符號,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昨天報導,牛津辭典將心形符號列在英文單字heart的旁邊,詞性是動詞,意思是「愛」。

這個符號最廣為人知的用法,可能要算是宣揚紐約的圖謎「I Love NY」,其中的Love以心形符號代替,出現時間大約是在1970年代中期,當時美國紐約州商務局副局長委託廣告公司替該市策劃行銷宣傳戰。

其他源於網路而獲准納入辭典的新詞包括「LOL」意為「大笑」;「IMHO」意為「依我淺見」;「BFF」指的是「永遠的摯友」。

牛津英語大辭典表示,雖然這些詞彙與現代電子通訊有關,但也有些歷史之久令人意外,比如「OMG」最早確認使用的年代是1917年。

昨天公布的新詞目還包括「flat white」和「muffin top」在內,前者為1種牛奶咖啡,後者的定義是穿緊身長褲導致腰帶上方擠出的肉。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年 03月26日

【綜合報導】政府防堵日本輻射污染食品慢半怕。美國、香港周三即宣布暫停福島等4縣農產品和乳製品進口,我衛生署昨才宣布暫停福島、茨城、栃木、千葉、群馬5縣所有食品進口,範圍涵蓋生鮮類的乳製品、蔬果、水產,以及加工食品,但財政部主管的酒類不在管制之列。學者批評,政府碰到問題習慣觀望,賠掉人民對政府應變能力的信心。

公衛專家更砲轟,福島等地的水受污染,不能排除當地酒類有被污染的風險,衛生署和財政部不能因權責不同,就放任酒類成為防輻射漏洞。
東京蔬菜也受污染

日本厚生省昨證實,東京江戶川區農業試驗所露天栽種的小松菜,驗出每公斤含890貝克的銫,高出法定500貝克上限,這是東京地區首度有蔬菜被驗出輻射超標,但市售蔬菜未驗出。而隨著愈來愈多地區食品被檢出遭污染,暫停福島等縣農產品進口的國家和地區也增加,除美國、香港、澳洲、俄羅斯、新加坡外,台灣、中國、南韓昨宣布跟進。
據衛生署資料,福島輸台產品有水蜜桃、越光米、酒類;茨城有加工食品、紫蘇葉、酒類;栃木是醃漬食品;千葉和群馬為蔬果。
管制涵蓋加工食品

《蘋果》記者昨查訪,發現北市微風廣場超市仍販售群馬縣的菠菜、千葉縣的紅蘿蔔;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超市有賣茨城縣的豆果子、千葉縣的豆皮烏龍麵、濃縮麵味露等。微風廣場發言人王玉文說,所販售的均為冷凍食品,災前已運送上船,未來若因輻射無法進口,會找台灣優等蔬菜代替。新光三越表示,商品都是過年前採購,沒受輻射污染,必要時會找他國商品替代。
正在逛超市的黃小姐說:「架上的貨都是核災前引進的,不擔心輻射問題。」民眾李小姐說:「不管何時進口都不敢吃,萬一買到污染食品吃下肚,心裡會不安。」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昨強調,我國採取的管制涵蓋加工食品,是全球首例,「未來只要日本政府公布某地區食品驗出輻射污染超標,或經我國檢驗不合格,該地食品就禁止進口。」
針對酒未暫停進口,財政部國庫署長凌忠嫄說,酒類不是每天都須攝取食物,因此只在海關加強檢測,尚未考慮暫停進口。據財政部統計,去年從福島、茨城進口的酒類有200件,以燒酒和清酒為主,佔整體進口酒類比率0.51%。
酒類未管制成漏洞

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詹長權質疑,釀酒要用水,福島等地的水已遭污染,酒類當然不排除有遭污染的危機。他建議禁止進口區域擴大到福島發電廠半徑150公里內地區,新增新潟、埼玉、神奈川、山梨4縣。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陳銘祥批評:「政府碰到問題往往先觀望,不把人民福祉當一回事。」聖約翰科技大學企管系副教授鄭錫鍇說,政府管制慢半拍,賠掉人民對政府的信任。
對於學者批評,康照洲說,福島等5縣食品被驗出輻射超標後,日本政府就已禁止出口,自然不會進口到台灣,且台灣12日起就對日本進口食品全面抽測,但擔心民眾有疑慮,昨才宣布增加進口警示機制。
台灣捐高麗菜賑災

另方面,農委會昨天與今天在彰化及嘉義裝滿5個貨櫃、約105公噸高麗菜運往日本,預計下周六抵東京港。農委會農糧署副署長許漢卿說,這些菜將透過日本超市銷售,所得捐給日本政府協助災民。

各國對日本食品管制措施

◎台灣 昨宣布即日起暫停日本福島、茨城、栃木、千葉、群馬5縣的所有食品進口,範圍涵蓋生鮮食品如牛奶、蔬果、水產等,以及加工食品
◎新加坡 原禁止進口福島、栃木、群馬、茨城4縣的蔬果和乳製品,昨擴及千葉縣及愛媛縣的蔬果
◎俄羅斯 禁止進口福島、栃木、群馬、茨城、千葉和長野6縣生產製造的食品
◎中國 昨宣布禁止進口福島、茨城、栃木、千葉、群馬5縣的乳製品、蔬果及相關製品,海鮮也禁止進口
◎美國、澳洲、香港和南韓 即日起暫停進口福島、茨城、栃木、群馬4縣的蔬菜和乳製品
◎菲律賓 暫停進口福島、栃木、群馬、茨城4縣生產的牛奶巧克力
資料來源:衛生署、綜合外電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11.03.24 04:24 am

「鯰繪」以巨鯰、鹿島明神、要石作為三種主視覺,內容五花八門。有的詛咒巨鯰為地震元兇,有的讚賞牠掃除了社會積弊,有的斥責牠幫重建商家大發災難財,造型誇張,文字挖苦……

鹿島明神用「要石」鎮懾大鯰。簡白/圖片提供
a.

日本時間3月11日下午2時46分,本州東北地方太平洋海域,震央約在宮城縣牡鹿半島東南東方130公里處,發生「矩震級」規模9級海溝型地震,威力高達十六年前7.5級阪神地震的1,450倍。地殼搖動程度之巨,已非芮氏地震量表所能涵括,日本氣象廳幾經修正,因而決定採用足以反映地震過程物理實質內容的矩震級標識,定調為9級,認定屬於日本觀測史上最強烈的地震,命名為「平成23年(2011)東北地方太平洋海域地震」(2011 off the Pacific coast of Tohoku Earthquake)。

美國地質調查所進一步指出,3月11日的日本東北地震,創下自1900年以來,世界第四大規模的地震,僅次於1960年智利地震、1964年美國阿拉斯加地震、2004年印尼蘇門答臘海域地震。

宮城縣海域面對著北美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傾軋,形成東北-西南走向的日本海溝,向來地殼震動頻繁,在日本地震研究學界赫赫有名,專屬名稱「宮城縣沖地震」。事實上,該海域天天都發生地殼震動,無日無之,只是微量不為人知而已。NHK的仙台放送局每個星期五,都會製作一周宮城縣海域地殼震動圖表,詳加解說,讓當地居民了解。官方地震調查研究推進本部曾經報告,「宮城縣沖地震」周期為25-40年,距上回發生7.4級的1978年起評估,2010年一月起十年內發生率為30%,三十年內發生率則為99%,大膽直言下次大規模「宮城縣沖地震」極有可能在2020年之前發生。

天威難測,地威也難測,這次的「宮城縣沖地震」早來了九年。地震調查研究推進本部的「鐵口」,雖不中,亦不遠矣。

b.

日本東北地震後,3月13日,《英國獨立報》星期日版的首頁,巨幅刊登一枚赤紅色日章旗,圓圈內以日文寫著「がんばれ﹑日本. がんばれ﹑東北」,圓圈下再加註英文:「Don't give up, Japan, Don't give up, Tohoku.」編排別致醒目。對比同業光會連篇累牘採用外電照片,《獨立報》的做法充滿創意和溫馨,普獲好評。一位倫敦市民接受BBC採訪時表示,《獨立報》此舉「傳達了我們的心聲」。

隔天14日,英國《每日鏡報》在報頭下方,打印一行日文,「日本﹑みなさんは一人じゃない」(日本,各位並不孤單),字體小雖小,也算聊表心意。

地理位置、地緣政治常被拿來與日本相提並論的英國,幾乎不見地震,百年前大部分的英國人絕少聽過earthquake一詞,更別說親身經歷地震的滋味了。但日本地震學的發展,卻與對地震現象陌生的英國,有段傳奇式的「姻緣」。

明治時代1880年,出身英格蘭利物浦的採礦專家兼地質學者約翰‧米爾恩(John Milne),正於日本關東講學,二月間在橫濱巧遇5.5級地震,大感驚訝詫異,決心探究到底,呼籲日本官方協同旅日外國學者,籌組專門研究機構。同年四月,世界首見的地震學術組織「日本地震學會」誕生,翌年會員多達117名,大多數為外籍人士,日籍僅占37名。

1881年五月,米爾恩與淨土真宗西本願寺函館別院住持長女崛川利根,排除宗教信仰衝突,在缺乏親戚祝福下,兩人於東京靈南坂教堂私訂終身。從此米爾恩傾心栽進地震學領域,出版專著、倡導耐震建築,並設計初期的地震測度儀器,架設於東瀛各地。

米爾恩夫婦1895年返回英國,定居氣候溫和的英格蘭南部威特島。米爾恩繼續從事地震研究,獲東京帝大跨海頒贈名譽教授銜號,直至1913年六十三歲逝世。他不但是日本地震學的開創者,也是歐洲地震學的先驅人物,備受尊崇。

c.

鹿島明神跟大鯰互用頭頸角力,憂怕蕭條的風俗業者幫明神加油,喜發災難財的建築業者幫大鯰打氣。
簡白/圖片提供
比起東北地方,這次地震茨城縣受害相較輕微。位於該縣東南部鹿嶋市的鹿島神宮,身為開基兩千年以上鎮懾地震的神祇靈社,僅有入口處石製鳥居斷落,信眾額手稱慶又稱奇。

日本古代相傳,藏身地底下的巨龍,激烈扭動便會造成地震。到了十六世紀,巨龍傳說退散,大鯰傳說甚囂塵上。民間相信,鹿島神明出遊他方之際,妖怪鯰魚經常乘機搗亂釀災,因此鹿島神明在靈社境內埋設「要石」,深延地土之下,藉以壓伏妖鯰。

戰國時代1586年一月,琵琶湖東方、南方發生地震(今推估約8級),豐臣秀吉當時駐居坂本城(位於今滋賀縣大津市),擔驚受怕,趕緊移駕直奔大坂城。朝鮮戰役(1591-1598)初期,他命令闢建京都指月山伏見城,原先打算作為隱居處所兼接待明朝使節、宣揚國威之用,特別遠從九州發信給伏見城監造武將前田玄以,指示「城郭結構必須耐得住『鯰魚』作怪」。

果不其然,豐臣秀吉憂心成真,1596年9月4日午夜零時左右,京都南方地區發生7級地震,死傷千人,伏見城天守閣毀壞。頑強的豐臣秀吉,兩天後立刻改於臨近的木幡山動土重建,即為木幡山伏見城。新的伏見城躲過震災,沒躲過火災,後來遭豐臣陣營自家武將石田成三燒毀。取代豐臣政權的德川幕府,雖略加改建,終究還是廢棄了。現遺址部分作為明治天皇陵寢。

鯰魚傳說雖然廣泛深入民間,卻不見於檯面上的官方紀錄。低層出身的豐臣秀吉,不拘小節,他把地震擬動物化的「鯰魚信函」,便成為饒富趣味的史料。

d.

1689年春,俳聖松尾芭蕉展開幽遠兩千四百公里的陸奧行旅,盛夏來到濱臨日本海的秋田縣象瀉,深深被水汪汪的海渚島群麗景吸引,讚賞差可映照媲美面向太平洋的宮城縣名勝松島,「松島如笑,象瀉如怨」,歌詠「象瀉苦雨╱西施愁鎖眉黛╱合歡花濕」(以上鄭清茂譯,《奧之細道》聯經版)。

水嶼變丘陵,海面成陌田。號稱擁有「九十九島、八十八湖」的象瀉,1804年7月10日夜晚,遭逢7.1級地震,「突然地面整個抬起,接著激烈搖晃,簡直像夢境般不可置信,想要逃卻腿軟,寸步難移,甚多房屋倒趴地面」(《金浦年代記》)。天亮後居民出外探看,象瀉的海平面竟然消失,地殼隆升(約兩公尺)、土泥浮上,島嶼幻化變作山巒了。半世紀以來,昔日的象瀉仙境,只能從文史作品資料裡頭去追憶,成為令人唏噓的「滄海桑田」的淒美注腳。

e.

江戶時代末期,德川幕府內政外交兩頭燒,外有歐美黑船威逼,內有攘夷倒幕運動,應付不暇。火中添油,「大鯰」翻身跟著接續搞怪,幕府更加焦頭爛額。

1854年日本被迫與美國的東印度艦隊司令培理簽訂開國條約後不久,7月9日,松尾芭蕉的故鄉三重縣伊賀發生7.6級地震,波及古都奈良,一千八百人罹難。好比連續劇似的,該年12月23日、24日、26日,分別發生東海8.4級地震、南海8.4級地震、豐予海峽7.4級地震,死亡估算達三萬人。

再隔年金澤地震、江戶地震,又奪去近萬人性命。

江戶時代末期流行的「鯰繪」。畫中,地震後鹿島明神用劍制服大鯰,上方木工石匠們洋洋得意,下方俳偕師父、插花師父們愁眉苦臉。
簡白/圖片提供
國家正處革命動亂時期,加上天地不仁,災難頻傳。庶民的怒氣總要找個地方發洩,著稱於世的諷刺畫報「鯰繪」(繪即「錦繪」,時事瓦版,可說是一種新聞浮世繪),便在這種背景下引爆盛大流行。「鯰繪」以巨鯰、鹿島明神、要石作為三種主視覺,內容五花八門。有的詛咒巨鯰為地震元兇,有的讚賞牠掃除了社會積弊,有的斥責牠幫重建商家大發災難財,造型誇張,文字挖苦。巨鯰代表著墮落絕望,卻又屬於浴火重生的象徵。官方飽受嘲笑,顏面盡失,多方取締但效果不彰。

柳田國男弟子,也是李維史陀的學生,荷蘭人類學家奧偉翰(Cornelius Ouwehand)的名著《鯰繪──民俗的想像力世界》,涵蓋鯰繪的種類、社會關係、地震淵源、生物學方面,各具獨特的見解。

f.

知性女歌手平原綾香,剛獲得藝術選獎新人賞(大眾藝能部門),她2003年底發表單曲〈Jupiter〉,旋律改編自霍爾斯特《行星組曲》第四曲,由作家吉元由美填詞,狂賣一百萬張。翌年四月新潟地震,〈Jupiter〉屢被當作撫慰人心的鎮魂音樂,傳誦不絕。嘗試將歌詞翻譯如下,作為對於日本東北受災民眾的祝福。

Every day I listen to my heart.
我並非單一的個人。
繫結於胸臆深處──
跨越無止盡時辰的閃耀星星,
綻亮啟示邂逅的奇蹟。

Every day I listen to my heart.
我並非單一的個人,
宇宙敞開襟懷接納。

我兩只空盪盪的手掌,
究竟能夠做些什麼?
傷痛撫觸,冥想閉目,
比失土的夢境更悲哀的是,
拒絕再相信自己。

假使為了學習愛,才有了孤獨的存在,
那事物的起承轉滅,皆蘊涵旨意。

傾聽內心的寂靜的音籟。

若蒙召喚,我願前去天涯海角,
你的淚水亦即我的淚水。

當下緊緊摟抱自己,
感受生命的暖度。

我們,任誰都並非單一個人,
始終被沉默地思戀著,
讚詠生生不息的希望的光點,
永永遠遠,我的歌聲與你合唱。

【2011/03/23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blog.xkcd.com/2011/03/19/radiation-chart/
存圖可以放大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顛覆保健康觀念的史丹福百年調查
長命百歲,竟然要看個性?
開朗樂天,會比較快升天?
提早入學,少活好幾年!
要活動,不一定要運動!
勞碌命,原來是長壽命!
健康這件事,絕對不是你想的那樣……

  空前調查全球首曝光,
  揭開想像不到的長壽祕密

  調查時間:距今將近100年前,持續中
  研究對象:當年10歲左右的小學生,1,528名
  追蹤事項:他們的一輩子,食衣住行、工作家庭……

分析發現:
  ● 開朗樂觀的小孩,沒有正經穩重的小孩長壽
  ● 提早在5歲入學,早夭風險比6歲高
  ● 勉強自己去運動,效果不如每天澆花下棋
  ● 如果妳生活充實,單身可能比結婚更健康
  ● 努力工作認真拚,比退休享福還養生
  ● 培養女性化特質,有助降低死亡的機率

這項研究,將從此改變長壽與健康的討論

  「所謂『知識便是力量』,推薦您看此書,可以獲得正確的『長壽之道』!」——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級醫師  楊聰財醫師

  「顛覆長壽的既定觀念,是不是很吸引人來一探究竟呢?」——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教授  潘懷宗博士

  「誰能活最久、為什麼能活得久?答案絕對讓你大吃一驚。」——《引爆趨勢》《大開眼界》爆炸頭鬼才  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

本書特色

  1.顛覆性發現,推翻有關長壽的既定觀念。

  2.附自我評量表,算出你的長壽分數。

作者簡介

霍華.傅利曼 Howard S. Friedman

   傅利曼博士是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心理學特聘教授,曾獲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以及美國心理科學學會(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等機構頒發重要獎項。

萊絲麗.瑪汀 Leslie R. Martin

  瑪汀博士是拉西瑞亞大學(La Sierra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研究心理學家,也是傅利曼教授長壽研究的得力助手。

譯者簡介

張美惠

   台大外文系畢,輔大譯研所肄業,專職翻譯。曾獲梁實秋文學獎譯詩組佳作,譯作包括《EQ》、《第六感官──愛的氣味:費洛蒙》、《破壞性情緒管理:達賴 喇嘛與西方科學大師的智慧》、《沒有終點的旅程:努蘭自傳》、《Y染色體──男子漢的本質》、《Wealth 3.0──托佛勒 財富革命》、《血、汗與淚水──人類工作的演化》、《為什麼要做愛?》、《大麻.草莓園.色情王國》、《瘋足球,迷棒球》(以上由時報文化出版),以及 《國家公園之父》、《這就是男人》、《父母離婚後》、《RV親情新幹線》、《和好再相愛》(以上由張老師文化出版)。

名人推薦

top

楊聰才診所 楊聰財 院長
陽明大學醫學院 潘懷宗 教授
專業推薦

國內推薦

  「這是一本有益身心、值得一讀的好書。所謂『知識便是力量』,推薦您看此書,可以獲得正確的『長壽之道』!」——楊聰財醫師,楊聰才診所院長、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級醫師

  「如果有一個長達八十年的研究顛覆長壽的既定觀念,是不是很吸引人來一探究竟呢?本書告訴我們,這項研究揭示出活到天年的方法,與一般人所知道的不盡相同。」——潘懷宗博士,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教授、台北市議員

國外推薦

  「《他們為什麼活到99》運用了最著名的心理學研究,來回答誰能活最久,還有為什麼能活得久。答案絕對讓你大吃一驚。這是一本非常重量級的書——而且讀起來非常精采。」——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

   「作者用引人入勝且客觀的方式,評估了人格特質和長壽的關係。這個領域的研究,只有少數幾項能維持夠長久的時間,能得出有意義的結果,而更少數研究能夠 在最初的調查者過世之後,還保有重大意義。傅利曼和瑪汀讓一個結論驚人的非凡成就復活了。我從這本書學到很多。」——安德魯威爾醫師(Andrew Weil)

  「1921年,早在我們大多數人出生之前,有一份了不起的研究開始追蹤1,500名美國人從童年到死亡的人生歷程。這份研究 到今天依然持續進行,由傅利曼領導的研究團隊,還在繼續記錄少數目前仍然在世的人,並分析大量資料以建立確切原因,找出為何這1,500個人之中,有些人 能常保健康,而有些人卻疾病纏身或英年早逝。難以置信的是,目前為止還是沒有人向社會大眾記述和解釋,這個為期將近1個世紀的重大研究計畫有何發現。長壽 和結婚、每天慢跑、養寵物或宗教信仰有關嗎?終於,傅利曼教授和瑪汀教授透過清楚易懂的文字和嚴密而清晰的分析,漂亮地做到了。」——柳博米爾斯基 (Sonja Lyubomirsky),《幸福多了40%》(The How of Happiness)作者

  「這本精采好書給人的 驚喜,從前言就開始了,而且絕無冷場。我覺得這本書充滿了引人入勝、論據充分的建議,既超乎一般認知,又可以讓讀者立即受惠。《他們為什麼活到99》學術 水準很高,又不會都是學術語言,而且論述清楚,不會讓資料難以理解。作者不止用生動活潑的方式,解釋了我們對於長壽關鍵的理解,更解釋了我們為何產生如此 的理解,並且讓讀者可以在閱讀時測試自己。這本充滿智慧、溫暖的書,會讓各個年齡層的讀者都樂在其中,並吸收到很多知識。」——塔芙瑞斯博士(Carol Tavris),心理學家、《錯不在我?》(Mistakes Were Made (But Not By Me))共同作者

   「《他們為什麼活到99》說明了為什麼有些人在進入老年時還可以活得很好,而有些人則會生病和早逝。心理學家傅利曼和瑪汀跳脫一般的看法,如吃蔬菜、避免 壓力、保持快樂還有運動,告訴我們堅持、負責和勤懇有多麼重要。而且他們還告訴我們其中的道理何在。想要活得更久、更健康的人,都應該讀這本了不起的 書。」——羅芙托博士(Elizabeth Loftus),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特聘教授、《記憶vs.創憶》作者

  「這份報告,來自於一個獨一無二研究的結果,研究主題是為期將 近100年(從1910年至今)、從出生到死亡的人生發展。我們了解到,我們對獲得長壽的『認識』,許多是錯誤的。本書內容相當精采絕倫,不只是社會學 家、行為學家和臨床科學家會這麼覺得,一般讀者大眾也一定會這麼覺得。本書的文字非常流暢緊湊,讓人一讀就停不下來,因為我們知道,接下來會有啟發性的案 例,或是另一個絕佳的發現,就在角落裡、在下一頁。」——羅森塔爾(Robert Rosenthal),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心理學特聘教授、哈佛大學心理學榮譽退休教授

詳細資料

top
  • 叢書系列:NEXT系列
  • 規格:平裝 / 272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目錄

top

前言 一輩子的突破性研究
第一章 長命百歲看個性
第二章 認真的小孩最長壽
第三章 人緣好,活得老?
第四章 開朗樂天,比較快升天?!
第五章 老做最壞的打算,命運也最壞
第六章 贏在起跑點,提早到終點
第七章 爸媽離婚,小孩少活五年
第八章 要活動,不一定要運動
第九章 結婚只是讓男人活更久?!
第十章 勞碌命,長壽命
第十一章 天天在家唸經,不會比較長命
第十二章 雞婆的人有福了
第十三章 個性娘一點,活得久一點
第十四章 大難若不死,後福看自己
第十五章 我的健康習慣,可能害你喪命
結語 長壽和公共衛生

top

前言
一輩子的突破性研究

  一九二一年九月,在舊金山某一所小學,聰明的派翠霞和早熟的約翰被叫出教室,因為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家特曼(Lewis Terman)要尋找有天賦的小孩,請老師挑選班上最聰明的學生。他要研究智識領導力的根源,希望能發掘高度潛能的早期火苗。

   八十年後,派翠霞與約翰還健在(九十一歲),享有難得的健康與長壽。他們的祕訣是什麼?為了尋找答案,我們花了二十年的時間追蹤特曼的研究對象,探討為 什麼有些人能健康活到老,有些人卻生病早夭。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常聽到的保健觀念並不恰當,甚至根本是錯的。我們會在書中提供正確的保健長壽之道。

   特曼挑選了近一千五百名男孩與女孩,都是一九一○年左右出生──現在幾乎都已辭世。我們記錄了他們的死亡時間與原因,也對他們的一生做了非常詳盡的研 究。雖然很多人只活到六十多歲,但也有不少人健健康康地活到很老。讓人驚訝的是,其中較長壽者的健康祕訣,並不是多吃花椰菜、常做健康檢查、攝取維他命或 慢跑,而是表現出某些習慣與生活模式。事實證明他們能享有長壽,跟他們的性格、事業發展、社交生活很有關係──但實際的關聯與我們的預期不太一樣。

   我們首先把研究重點放在壽命的長短。許多探討健康狀況的研究都有一個問題,就是過度倚賴參與者在填問卷時,對自己身心健康的回答,也就是所謂的「自填式 問卷」(selfreport)。自填式問卷的答案都是主觀的,且通常不太正確。相較之下,壽命卻絕不可能因自填式問卷而被扭曲。死亡證明的可靠性是另一 個研究領域,但如果你的死亡證明上的日期是一九八九年四月二十六日,我們對你的壽命與當日的健康狀態便可以有合理的掌握。順帶一提:鮑爾有一個親近的朋友 參加了特曼的研究,她自己則沒有參加(後文會再提到)。

  許多和健康與長壽有關的常見觀念,其實都帶有偏見──而且那些偏見早在自填式問 卷之前就已存在。例如我們常聽到有人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提供不客觀的研究資訊(通常都涉及個人利益),但除此之外,更有許多無意間造成的扭曲或錯誤。讀者仔 細想想就一定會發現,很多健康方面的研究與報告的正確性都非常值得商榷(我們在實驗室裡每天都在認真思考這些問題)。

  當然,我們可以去 研究身心健康的人,但應該與誰做比較?如果我們知道有兩個人出生時完全一樣,一個吃花椰菜,另一個吃炸牛排,或許可以進行合理的比較。但幾乎所有的流行病 學研究(包括登上頭條者)所比較的對象,在許多方面都大不相同──事實上我們根本不知道他們有多少地方不同。例如將素食者與嗜吃起士漢堡者,或是常吃藥或 討厭吃藥的人拿來相比,這類比較不免存在瑕疵。不論如何力求精確,研究人類健康這樣複雜的議題必然會受到許多限制。再者,研究結果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被解 讀。

  要避免這些研究上的陷阱與偏見,最好的方法就是追蹤研究對象一輩子,觀察有哪些特質影響後續的健康、行為與結果,探討是什麼因素讓背景相似的人發展出不同的身心狀況。我們採取的正是這種按步就班的方式,本書則是研究結果的第一份完整報告。

   我們追蹤上千人的人生,發現常見的保健觀念有了新的變化,例如單身或離婚其實有益女性的健康。我們的研究發掘出一連串「毫無道理的迷思」──這些常聽到 的建議其實並沒有實質的科學根據,反而可能讓你走上死路(不只是字面的意思)。以下舉出幾種常見的觀念,書中會一一解釋錯在哪裡:

  再好的人,也敵不過「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的命運。(迷思!)
  結婚吧,這樣會活得比較久。(迷思!)
  放輕鬆,不要太賣力工作,這樣才能長保健康。(迷思!)
  多想快樂的事能減輕壓力,延年益壽。(迷思!)
  有宗教信仰的人較長壽,因此要虔誠信教。(迷思!)
  如果你的嗜好偏向園藝、散步、烹飪之類,你應該從事活動量更大的運動。(迷思!)
  煩惱對健康大大有害。(迷思!)
  相信自己擁有愛與關懷,就能長保健康。(迷思!)
  盡早退休並常打高爾夫,有益健康與長壽。(迷思!)
  如果你的小孩很嚴肅,應鼓勵他放開心胸,多玩樂。(迷思!)
  讓小孩盡早開始上學,可以有更成功的人生。(迷思!)
  只要放棄那些讓你想要活到一百歲的事,就可能活到一百歲。(伍迪.艾倫 Woody Allen說的笑話)(迷思!)

  探討健康與長壽的書,不是提供食譜(第一週吃蒜頭橄欖油炒菠菜)食物清單(一天一顆蘋果),就是列出一堆該做與不該做的事(一週四次每次運動半小時;體重和身高的比例不可以高過某個比例)。

   運動、飲食、壓力與體重確實會影響健康,但對每個人的影響不同。對多數人而言,長時間遵循該做與不該做的清單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所幸特曼研究參與者讓 我們知道,根本沒有必要辛苦遵循特定的保健原則。在參與者出生數十年之後,才有人發明跑鞋、溫泉水療、各種花俏的健康檢查,但很多人還是活得健康又長壽。 我們會告訴讀者原因何在。

  我們公布研究結果的目的,並不是要告訴讀者哪些因素最可能讓你活得比周遭的人更久。如果晚年只能活在衰退與痛苦中,多數人應該都不希望活太久。但事實是,長壽的人通常一生都相當健康,而不是因為成功打敗癌症、心臟病、糖尿病、肺病等,基本上長壽者多能避免罹患重病。

  特曼開始進行研究時,他的對象都還年幼,研究結果不僅對於想要追求健康的成人有幫助,對於有心引導小孩走上健康之路的父母也很有意義。我們的很多發現可以幫助讀者重新思考,自己的教養方式會有哪些長遠的影響,以及怎麼做才能促進全家人的健康、快樂與幸福。

讓人大吃一驚的研究

   特曼在研究派翠霞、約翰以及加州千百位聰明的男孩女孩時,所蒐集的資訊非常廣泛──包括小孩的家庭、課業與活動等。他記錄了每位研究對象的家中有多少藏 書、小孩玩耍時活不活潑、父母的婚姻是否幸福等。他也評量了小孩的性格──是否謹慎、外向、開朗等。然後他追蹤這些對象一直到他們長大、工作、成家。

   特曼一九二一年開始進行研究,當時四十多歲。一九五六年特曼去世,但研究計畫繼續由他人接手。我們在一九九○年開始就這些資料進行嚴謹的研究,當我們談 到相關的分析、發現與解釋時,常以「我們的研究」或「我們的計畫」稱呼,但我們絕無意忽略或淡化對特曼及其研究同仁,以及參與者及其家屬的深刻謝意。

   我們能夠順利進行健康與長壽的研究,一個重要的關鍵是從美國各地蒐集到研究對象的死亡證明。這是一件非常艱難而耗時的工程,因為每個州、郡、市府機構對 於申請死亡證明這麼重要的統計文件,都有各自的程序與規定。(這裡提供一個訣竅:如果你希望將來被當作健康研究的對象,千萬別死在紐約市!)在我們鍥而不 捨的努力下,終於取得非常寶貴的資源。

  確認了每一位研究對象的壽命(與確切死因)之後,便可以設計與進行一系列前所未見的研究。我們運 用精密的統計模型,並針對性格、社會關係、行為模式進行各種評量,找出具有相似特質(如性格或離婚史)的人,觀察這些特質是否對健康有長期的影響。很多研 究結果讓我們大吃一驚。

  讀者或許會懷疑,特曼研究的參與者跟我們活在不同的時代,而且多半是聰明、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級,適合以他們 為例推及其他人嗎?他們的例子適用於現在的人身上嗎?答案當然要視情況而定:例如教育程度較低又缺乏醫療資源的外來農工,或是罹患愛滋病的貧農,就可能面 臨其他更嚴重的健康威脅。但本書的多數讀者都是聰明、受過良好教育、追求健康與成就的人,與研究對象的差異應該不是那麼大。

  不過,我們 在研究過程中最重視的,還是能確認研究我們的結果,有利促進大家對健康與長壽的一般了解。因此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與心力,去評估研究結果是否能廣泛適用於多 數人──答案是肯定的,我們運用很多科學方法來證實這一點。為了確認舊的量表與評量項目是有效的,我們以現代年輕人為樣本進行新評量,以便與舊資料相對 照。我們也使用各種統計測驗與調整方式,以檢視我們的研究對象是否會使研究結果受限。此外,在提出任何明確的結論之前,我們一定先將結果與其他研究的公認 結論相比較。

  特曼研究的參與者到了中年時,多數是二十世紀美國中產階級中,聰明、富生產力的一群人。他們經歷過經濟蕭條、戰爭與繁榮, 職業涵蓋工程師、商人、家庭主婦、律師、行政人員、作家、老師、各種藍領或白領員工。他們多數不是全國知名人物(雖然有少數名字讀者可能會有印象),也沒 有一個是諾貝爾獎得主、全國政治領袖或超級大富翁,但有些人在自己的領域表現出色。有的相當早去世,但也有人活到百歲。

  特曼研究的參與 者中很有成就的一位是歐本海默(Jess Oppenheimer),他與鮑爾(Lucille Ball)合作創造出《我愛露西》(I Love Lucy )。特曼研究的資料都被列為機密,但有些人很自豪地承認自己參與研究──歐本海默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個。

  歐本海默於一九一三年 生於舊金山,享年七十五歲,大半生投入洛杉磯的娛樂業。繼《我愛露西》之後,他在六○年代續拍喜劇《糊塗情報員》(Get Smart ),並在結婚生子之後寫書暢談他的事業。有一件事最能代表他的博學多聞──五○年代他發明類似提詞機的設備,並成功申請專利(露西可以一邊面對鏡頭一邊讀 廣告詞)。

  歐本海默很能代表研究對象的普遍背景,多數在加州長大,且一直待在加州。男性參與者投入他們眼中二十世紀較有前途的產業──教育、工程、廣播、法律、金融、航空、銷售等。

  很多人事業成功,但也有很多人平平凡凡──成為職員、藝術家、警察、技工,還有一位是卡車司機。

   女性參與者早期的事業多受限於三○與四○年代的社會期待,因此很多人成為家庭主婦、老師、圖書館員或祕書。但史蜜絲(Shelley Smith)是個例外,她是一九三六年的史丹福畢業生,後來到《生活雜誌》(Life )工作,與攝影師卡爾.麥登斯(Carl Mydans)相識結婚。她報導過亞洲的二次大戰,在馬尼拉被日軍俘虜,在戰俘營關了好幾個月。但她活到很老,二○○二年以八十六高齡去世,留下丈夫、一 兒一女、四個孫子,還有一個曾孫。

  就像多數特曼研究的參與者,歐本海默與史蜜絲都是很有意思的人物,工作之外用心經營家庭、朋友與嗜 好。多數人的婚姻一直維持下去,但也有不少人單身;有的人外向、有的不善交際;有的性格衝動、有的比較謹慎。很多參與者遭遇個人或社會的嚴重挑戰,未能活 到七十歲;有些人的生活方式讓他們享有健康與長壽;有些人的生活方式卻大幅提高疾病與早夭的風險。

  你符合長壽的條件嗎?請評量你自己看 到那些平常很客觀的健康科學家,被我們的研究深深吸引,每每讓我們感到非常有趣。每次我們在研究會議上提出科學報告,同僚們都迫不及待想要知道自己是否符 合長壽者的條件。我們很難預測個人的健康發展,但確實可以找出有利改變的模式。因此我們在書中提供很多相關的評量與風險評估──也可以稱為自我評量,裡面 有一些問題與特曼當年提出的問題一模一樣。這些評量的另一個作用是讓讀者更了解我們所要討論的觀念,舉例來說,下面是擷自某項評量的典型問題:

  我會鍥而不捨完成工作與目標。
  不正確   1 2 3 4 5   非常正確

尤其,我們會提供問卷與評量(還有計分方式),幫助讀者了解自己:
  ■ 是不是對自身健康負責任的人?
  ■ 性格是否善於交際?是否擅長情感溝通?
  ■ 是否情緒化而容易擔憂?
  ■ 會不會常常杞人憂天?
  ■ 早期教育是否有助於延年益壽?
  ■ 對生活的滿意度是否影響自身的健康?
  ■ 以科學標準來看,體力如何?
  ■ 如果已婚,婚姻幸不幸福?
  ■ 工作對自己的健康有益嗎?
  ■ 在社會關係的三項主要評量得多少分(尤其是與長壽有關的那一項)?
  ■ 宗教信仰(或沒有信仰)對健康有何影響?
  ■ 男性化或女性化的程度?
  ■ 是否因承受長期的壓力而損及健康?

  我們發現健康的人通常比較快樂,快樂的人也比較健康──但理由可能與你所想的大不相同!特曼研究對象的人生為我們開啟了一扇窗,讓我們對健康與快樂的奇妙關係有了新的體認。我們的研究不僅能幫助你找到延年益壽的原則,同時也有助於營造成功、有意義的豐富人生。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01/21長期拍攝同志紀錄片如《不只是喜宴》《美麗少年》《無偶之家,往事之城》,為性別議題赴湯蹈火的導演陳俊志,大家都叫他Mickey(米奇),在臉書上他則自稱「琪姐」,以文藝少女兼歐巴桑的口吻和大家打成一片,分享生活點滴。這次,他從影像跨足到文字,從紀錄別人的故事到揭開自己的成長傷痕,耗時五年跟親情和記憶搏鬥,寫就了一部動人的家族故事——《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我是很有意識地想用文字跟紀錄片做一個鏡像對應。」陳俊志說,若從紀錄片開始算起,《台北爸爸,紐約媽媽》的創作計畫已經走了十年,1999年,他四處遞企劃案籌募拍片資金,卻屢遭退件,六年前才獲得公視《紀錄觀點》的支持,順利開拍。2007年,他申請到台北文學獎寫作年金,如今片子正在剪,書已提前問世。「紀錄片會拍到文字看不到的東西,文字則能寫出紀錄片無法觸碰的殘酷且危險的秘密。」

1967年生的陳俊志,經歷過的確實無比殘酷,國小四年級那年,父親靠借高利貸撐起的爵士彩色沖印受到石油危機波及一夕垮台,欠下鉅額債務,與母親匆匆逃至美國,留下他與姊姊、弟弟和妹妹四人,品嘗寄人籬下的酸楚。雙親到美國兩年後,因父親外遇而離婚;他17歲那年,姊姊因嗑藥過量去世,一家人無法再團圓;他到美國念電影研究所時,男友到美國找他,卻劈腿他的親妹妹……

陳俊志耗時五年,跟親情和記憶搏鬥,寫就了一部動人的家族故事——《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一道道的傷口,陳俊志坦蕩蕩地攤在我們眼前,這不僅是一部自剖的家族懺情錄,更看見了時代的伏流。他說,整個創作過程是一段綿長的田野調查,「我一邊拿著攝影機拍家庭紀錄片,一邊拿筆寫這本書,也目睹了整個家族慢慢走向暮年期。」書寫家族故事,長輩們都知道嗎?陳俊志與表弟妹們達成默契,長輩們都七十幾歲了,還是別讓他們知道吧,除了超挺他的小叔叔陳進發。

和父親的拔河走到了終點,死亡帶來了不用解釋的和解……失去父親的恐懼遠甚於一路以來義正言辭追討的憤怒。——〈姊姊〉

幾年前,陳俊志的父親自己去相館拍了遺照,還對他交代起後事,這讓父子關係獲得和解。他說,身為一個理性的紀錄片工作者,當然理解父親的挫敗,有性格和時代的因素,當年台灣還沒有連鎖企業的know how,父親就開了七家分店,算是時代先鋒,勢必要承擔更大的風險,「像我從事社會運動、拍紀錄片,在這點上,某部分也繼承了父親的先鋒者性格。」

月娥當年一張一張看著過去的照片,細心貼黏在相簿紙頁……她用手溫柔地撫觸昔日完整的家庭,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少啊……一旦去了美國就再也見不到孩子們的預感。或者,不再是照片裡的樣子了,不可能一樣了。她將用移動的後半生領悟,這是流亡者必須付出的代價。——〈紐約大逃亡〉

「寫這段文字時心裡好痛,是撐著把它寫完的。」陳俊志說,書中收錄的老照片,很多是母親月娥逃去美國前,給他們四姐弟準備的,每人都拿到兩本相簿,「我的作家好友陳雪就開玩笑說,沒看過那麼愛拍照的不幸家庭啦……」

關於移民、離散文學書寫,陳俊志最佩服印裔美籍作家鍾芭拉希莉的《同名之人》,並在心裡暗暗將之視為追趕的目標,「我從小讀好學校,非常好勝,妳寫這麼好,老娘要跟妳拚了!」出版社主編也曾笑說,不然書腰文案就下「台妹版的鍾芭拉希莉」好了。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印好後,他好高興,與稿子纏鬥五年,終於可以脫離校稿、修稿,第一次體驗當讀者的喜悅,「書拿回家後,我才讀十幾頁就承受不住,痛哭不止,心好痛好痛……」如同王小棣老師在推薦語寫的:「每每讓我閉上眼睛,停止閱讀。」戲稱自己是「苦B」的陳俊志說,「因為我知道,再幾頁後還有更苦的事要排山倒海而來呀……」

知道嗎,其實身為讀者的我們,亦是讀得好不忍,脫水了好幾回啊。

一杯熱咖啡 陳俊志父子融冰…2011/03/20【聯合晚報╱彭宣雅】

當初是父母一起遠赴美國,將四個孩子留在台灣。但訪談間,陳俊志卻鮮少提起爸爸,他說,這一輩子他都在與父親戰鬥,父子關係是決裂而扭曲的,這樣的關係,直到無意間的一杯熱咖啡,才增加了更多父子間的柔軟空間。

陳俊志說,若不是因為父親無限制的擴充事業,照相館不會倒;若不是父親為了外遇對象,拋下媽媽在紐約辛苦的養孩子,他們姐弟妹的人生會因此改觀;若不是父親一輩子一厥不振,也不會拖累年邁的爺爺奶奶及其他家族親友….

因此,陳俊志與父親一直保持著陌生又熟悉的距離。當他30歲那年公開出櫃,坦承自己同志身分,爸爸以敗壞門風、不知羞恥的字眼,要他跪在祖宗牌位前懺悔並趕他出家門。之後的整整三年,他不曾回過家,不曾與爸爸說過一句話,原以為父子情斷,就此決裂,直到後來一次偶然間的咖啡對飲,父子間的關係有了變化。

那天,他點了兩杯咖啡、一塊紅莓蛋糕,父親細細的啜飲著,極為享受的樣子。陳俊志忽然驚覺,他從不知道爸爸喜歡喝咖啡,應該說,他根本不瞭解爸爸的任何口味與喜好,甚至根本沒有好好的凝視過父親。兩人不著邊際的聊親人們的大小事,有種說不上的感覺似乎在發酵。

陳俊志瞭解了,爸爸終究是爸爸,即使他曾經不負責任,曾經揮金如土,曾經殘忍的對待太太與子女,但眼前,他只是個沒有生產力的老人。陳俊志帶父親看了牙、喝了咖啡、對坐聊天,還給了老爸3000元。對他來說,至少,這是父子關係改善的一個好的開始。

陳俊志 把母愛找回來【聯合晚報╱彭宣雅】

這是同志導演陳俊志(右一)一生中唯一一張完整全家福照,之後這個家歷經生離死別,美好記憶永遠追不回。 陳俊志/提供(非報系)

曾經,國內知名同志導演陳俊志是國內最大連鎖照相館的小開,一夕之間,父親生意失敗帶著母親到美國避難,陳俊志所有美好童年的記憶,瞬間化為烏有,他與兄弟姊妹在台灣成了寄人籬下的孩子。

斷裂13年 媽媽拋下孩子紐約求生

整整13年間,他對母親的印象只有定期寄來的白花花美金,現在,他把自己家破人亡的悲慘故事,寫成「台北爸爸、紐約媽媽」一書,並且誓言要用後半輩子,回報他在美國終生勞苦的母親。

陳俊志說,他的母親是個韌性很強的女人。柔弱的身軀,可以扛起所有的苦難,當年她背著2000萬債務,隨著丈夫赴美,拋下四個孩子心中的傷與痛,直到陳俊志長大後才能體會諒解。

為了找回和媽媽失落10多年的親情,陳俊志要用自己的半輩子,彌補辛苦一輩子的媽媽。 記者胡經周/攝影

悲慘10歲 富家少爺不懂媽媽的淚

陳俊志富家少爺的生活,在十歲那一年停止,往後的13年,對媽媽的印象,就是每個月定期寄回來的美金。信紙皺皺的,似乎混著母親幾乎流乾的淚水,信上重複跟孩子們保證「明年一定帶你們來美國住…」。他說,當時不懂媽媽為什麼每次寫信都要哭,甚至一度對媽媽的印象模糊。

陳俊志長大後才知道,母親剛到美國時,整整哭了一個月,隨後便認命的在繁華的紐約最底層,從事各式各樣的工作,洗衣工、清潔工、洗碗工、車衣工等都做過。即使後來進了美國郵局,也總是為同事代班、專挑有加班費的夜班工作,媽媽曾經整整一個月沒吃過米飯,僅以麵包裹腹,存下來的每一分錢,努力隔海餵養著在台灣的四個小蘿蔔頭。

回首30年 媽媽默默承受命運安排

他曾經以為自己已經無父無母了,家庭破碎帶給陳俊志成長過程中的傷,這輩子難以抹滅。但母親移民美國辛苦30年,最後歷經失婚、喪女和子女們的不諒解,卻依舊忍著傷痛,努力為仍在另一個國度生活的孩子們打拼,默默承受著命運的安排。

當他長大後到美國攻讀電影與母親團圓時,看見兒時印象中貌美如花、貴婦般的母親,身胖了、背駝了、滿臉風霜,且英文仍停留在應付日常生活所需階段,仍過著極度節儉的生活,心中泛起的酸楚,難以言喻。

為了彌補母子間那十多年的隔閡與失落,現在陳俊志即使拍片、寫書幾乎占滿整個生活,仍常常抽空到美國陪伴母親,他要用自己後半輩子,盡其所能的,好好彌補辛苦了一輩子的媽媽,挽回母子間的缺憾。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