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新聞 (21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各位同胞:

今天我站在這裡,為眼前的重責大任感到謙卑,對各位的信任心懷感激,對先賢的犧牲銘記在心。我要謝謝布希總統為這個國家的服務,也感謝他在政權轉移期間的寬厚和配合。

四十四位美國人發表過總統就職誓言,這些誓詞或是在繁榮富強及和平寧靜之際發表,或是在烏雲密布,時局動盪之時。在艱困的時候,美國能箕裘相繼,不僅因為居高位者有能力或願景,也因為人民持續對先人的抱負有信心,也忠於創建我國的法統。

因此,美國才能承繼下來。因此,這一代美國人必須承繼下去。

我們正置身危機核心

現在大家都知道我們正置身危機核心,我國正處於對抗深遠暴力和憎恨的戰爭。我們的經濟元氣大傷,是某些人貪婪且不負責任的後果,也是大眾未能做出艱難的選擇,為國家進入新時代做準備所致。許多人失去房子,丟了工作,生意垮了。我們的醫療照護太昂貴,學校教育辜負了許多人。每天都有更多證據顯示,我們利用能源的方式壯大我們的對敵,威脅我們的星球。

這些都是得自資料和統計數據的危機指標。比較無法測量但同樣深沉的,是舉國信心盡失─持續擔心美國將無可避免地衰退,也害怕下一代一定會眼界變低。

今天我要告訴各位,我們面臨的挑戰是真的,挑戰非常嚴重,且不在少數。它們不是可以輕易,或在短時間內解決。但是,美國要了解,這些挑戰會被解決。

在這一天,我們聚在一起,因為我們選擇希望而非恐懼,有意義的團結而非紛爭和不合。

在這一天,我們來此宣示,那些無用的抱怨和虛偽的承諾已終結,那些扭曲我們政治已久的相互指控和陳舊教條已終結。

我們仍是個年輕的國家,但借用聖經的話,擺脫幼稚事物的時刻到來了,重申我們堅忍精神的時刻到來了,選擇我們更好的歷史,實踐那種代代傳承的珍貴權利,那種高貴的理念:就是上帝的應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是自由的,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追求全然的幸福。

再次肯定我們國家的偉大,我們了解偉大絕非賜予而來,必須努力達成。我們的旅程從來就不是抄捷徑或很容易就滿足。這條路一直都不是給不勇敢的人走的,那些偏好逸樂勝過工作,或者只想追求名利就滿足的人。恰恰相反,走這條路的始終是勇於冒險的人,做事的人,成事的人,其中有些人很出名,但更常見的是在各自崗位上的男男女女無名英雄,在這條漫長崎嶇的道路上支撐我們,邁向繁榮與自由。

為了我們,他們攜帶很少的家當,遠渡重洋,追尋新生活。

為了我們,他們胼手胝足,在西部安頓下來;忍受風吹雨打,篳路藍縷。

為了我們,他們奮鬥不懈,在康科特和蓋茨堡,諾曼地和溪山等地葬身。

前人不斷的奮鬥與犧牲,直到雙手皮開肉綻,我們才能享有比較好的生活。他們將美國視為大於所有個人企圖心總和的整體,超越出身、財富或小圈圈的差異。

這是我們今天繼續前進的旅程。我們仍舊是全球最繁榮強盛的國家。這場危機爆發時,我們的勞工生產力並未減弱。我們的心智一樣創新,我們的產品和勞務和上周或上個月或去年相比,一樣是必需品。我們的能力並未減損。但是我們墨守成規、維護狹小利益、推遲引人不悅的決定,這段時期肯定已經過去。從今天起,我們必須重新出發、再次展開再造美國的工程。

經濟情勢需迅速行動

我們無論朝何處望去,都有工作必須完成。經濟情勢需要大膽、迅速的行動,我們將有所行動,不光是創造新工作,更要奠定成長的新基礎。我們將造橋鋪路,為企業興建電力網格與數位線路,將我們聯繫在一起。我們將讓科學回歸合適的用途,運用科技的奇蹟來提高醫療品質並降低費用。我們將利用太陽能、風力和土壤作為汽車的燃料和工廠的能源。我們將讓中小學及大專院校轉型,因應新時代的需要。這些我們可以作到。我們也將會作到。

現在,有人質疑我們的企圖心規模,暗示說我們的體系無法承受太多的大計畫。這些人的記性不好。因為他們忘記了這個國家已經完成的成就,當創造力朝同一個目標發展,不受約束的男男女女可以完成何等成就,必要的是勇氣。

懷疑者無法理解的是他們的主張已經站不住腳,長期以來折磨我們的陳腐政治爭議已經行不通。我們今天的問題不是政府太大或太小,而是有無功效,是否能幫助家庭找到薪水不錯的工作,支付得起照顧費用,有尊嚴的退休。哪個方向能夠提供肯定的答案,我們就往那裡走。答案是否定的地方,計畫就會停止。所有我們這些管理大眾金錢的人都將負起責任,花錢要精明,改掉惡習,正大光明作事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重建政府與人民間最重要的信任。

我們眼前的問題也不是說市場的力量是善或惡。市場創造財富和增加自由的力量無與倫比,但是這場危機提醒我們沒有監督時,市場發展將失控,當市場只偏愛有錢人時,國家無法永續繁榮。我們經濟成功的依據,不只是國內生產毛額的規模,還有繁榮可及的範圍,以及我們將機會拓展給每個願意打拚的人,不是因為施捨,而是因為這就是達到我們共同利益最穩健的途徑。

至於我們的共同防衛,我們認為必須在我們的自由和理想之間作一抉擇是不確實的,我們拒絕接受。我們建國諸父在我們難以想像的危難之中。擬具了確保法治和人權的憲章,被一代代以鮮血擴大充實的憲章。這些理想依然照亮這個世界,我們不會為了便宜行事而揚棄它。同樣地,今日在觀看此情此景的其他民族和政府,從最宏偉的都城到家父出生的小村莊,我要說:任何一個國家、男、女、和孩童,只要你在追求一個和平且有尊嚴的未來,美國就是你的朋友,我們準備再次帶領大家。

我們可面對新的威脅

回想先前的世代力抗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靠的除了飛彈和戰車之外,還有強固的聯盟和持久的信念。他們知道單單力量本身不足以讓我們自保,也不能讓我們為所欲為。相反地,他們知道我們的力量因為謹慎使用而增強,我們的安全源自我們理想的正當性,我們所樹立楷模的力量,以及謙遜和克制所具有的調和特質。

我們是這些遺產的保存者。在這些原則的再次指引下,我們可以面對那些新的威脅,這些威脅有賴國與國間更大的合作與諒解方能因應。我們將開始以負責任的方式把伊拉克還給它的人民,並在阿富汗建立贏來不易的和平。我們會努力不懈地與老朋友和昔日的對手合作,以減輕核子威脅,和地球的暖化。我們不會為我們的生活方式而道歉,也會毫不動搖地保護它,對那些想要藉由帶來恐怖與殺害無辜以遂其目的者,我們現在告訴你,我們的精神強過你們,無法摧折,你們不可能比我們長久,我們必定打敗你們。

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拼湊組合而成的遺產是我們的強處,而非弱點。我們是由基督徒和穆斯林,猶太教徒和印度教徒,以及非信徒組成的國家。我們由取自世界四面八方的各種語文和文化所形塑。而且由於我們曾嘗過內戰和種族隔離的苦果,並且在走出那黑暗時期之後變得更堅強和團結,這讓我們不得不相信舊日的仇恨終究會過去,部族之間的界線很快就會泯滅。隨著世界越來越小,我們共通的人性也會彰顯,而美國必須扮演引進新和平時代的角色。

對穆斯林世界,我們尋求一種新的前進方式,以共同的利益和尊重為基礎。那些想播植衝突並把自己社會的問題怪罪於西方的領袖,須知你的國民藉以判斷你的,是你能建立什麼,而非你能毀壞什麼。那些靠著貪腐欺騙和箝制異己保住權勢的人,須知你門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而只要你願意鬆手,我們就會幫忙。

那些窮國的人民,我們保證會和你們合作,讓們的農場豐收,讓清流湧入,滋補餓壞的身體,餵養飢餓的心靈。而對那些和我們一樣比較富裕的國家,我要說,我們不能再對國界以外的苦痛視而不見,也不能再消耗世上的資源而不計後果。因為世界已經變了,我們也要跟著改變。

在我們思索眼前道路的此際,我們以謙虛感激的心想到,有些勇敢的美國同胞正在遙遠的沙漠和山嶺上巡邏。今天他們有話要對我們說,就和躺在阿靈頓(公墓)的英雄們世世代代輕聲訴說的一樣。我們尊榮他們,不只因為他們捍衛我們的自由,更因為他們代表著服務的精神;願意在比自己更大的事物上找尋意義。而在此刻,能夠界定一個世代的此刻,必須常駐你我心中的,正是這種精神。

即使政府能做和必須做,這個國家最終仍得靠美國人民的信念與決心。在堤防決堤時,是人們的善心,讓他們招待陌生人。是工作人員的無私,讓他們寧可減工時,也不願看到朋友失業,陪伴我們度過最黑暗時期。是消防員的勇氣,讓他們衝進滿是濃煙的樓梯間。是父母心甘情願培育孩子,最終決定我們的命運。

我們的挑戰也許是新的,我們迎接挑戰的工具也許是新的,但我們賴以成功的價值觀─辛勤工作和誠實、勇氣和公平競爭、容忍和好奇心、忠實和愛國心─這些都是固有的。這些價值是真實的,是我們歷史上進步的沈默力量。我們有必要找回這些真實價值。我們現在需要一個勇於負責的新時代,每一個美國人都體認到我們對自己、對國家、對世界負有責任,我們不是不情願地接受這些責任,而是欣然接受,堅信沒有什麼比全力以赴完成艱難的工作,更能得到精神上的滿足,更能找到自我。

這是公民的代價和承諾。

這是我們信心的來源,體認上帝召喚我們創造不確定的命運。

這是我們的自由和信條的真諦,為什麼不同種族和信仰的男女老幼能在這個大草坪上共同慶祝,為什麼一個人的父親在不到六十年前也許還不能進當地的餐廳用餐,現在卻能站在你們面前做最神聖的宣誓。

讓我們記住這一天,記住我們是誰、我們走了多遠。在美國誕生這一年,在最寒冷的幾個月,在結冰的河岸,一群愛國人士抱著垂死的同志。首都棄守,敵人進逼,雪沾了血。在那時,我們革命的成果受到質疑,我們的國父下令向人民宣讀這段話:

「讓這段話流傳後世,在深冬,只剩下希望和美德,這個城市和這個國家,面臨共同危險,站起來迎向它。」

美國,面對我們共同的危險,在這個艱困的冬天,讓我們記得這些永恆的話語。懷著希望和美德,讓我們再度衝破結冰的逆流,度過接下來可能來臨的暴風雪。讓我們孩子的孩子繼續流傳下去,說我們受到考驗時,我們拒絕讓旅程結束,我們不回頭,也不躊躇;眼睛注視著遠方,上帝的恩典降臨我們,我們帶著自由這個偉大的禮物,安全送達未來的世世代代。

【2009/01/21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following is a transcript of President Barack Obama's Jan. 20 inaugural address.

Tuesday, January 20, 2009

My fellow citizens:

I stand here today humbled by the task before us, grateful for the trust you have bestowed, mindful of the sacrifices borne by our ancestors. I thank President Bush for his service to our nation, as well as the generosity and cooperation he has shown throughout this transition.

Forty-four Americans have now taken the presidential oath. The words have been spoken during rising tides of prosperity and the still waters of peace. Yet, every so often the oath is taken amidst gathering clouds and raging storms. At these moments, America has carried on not simply because of the skill or vision of those in high office, but because We the People have remained faithful to the ideals of our forbearers, and true to our founding documents.

So it has been. So it must be with this generation of Americans.

That we are in the midst of crisis is now well understood. Our nation is at war, against a far-reaching network of violence and hatred. Our economy is badly weakened, a consequence of greed and irresponsibility on the part of some, but also our collective failure to make hard choices and prepare the nation for a new age. Homes have been lost; jobs shed; businesses shuttered. Our health care is too costly; our schools fail too many; and each day brings further evidence that the ways we use energy strengthen our adversaries and threaten our planet.

These are the indicators of crisis, subject to data and statistics. Less measurable but no less profound is a sapping of confidence across our land - a nagging fear that America's decline is inevitable, and that the next generation must lower its sights.

Today I say to you that the challenges we face are real. They are serious and they are many. They will not be met easily or in a short span of time. But know this, America - they will be met.

On this day, we gather because we have chosen hope over fear, unity of purpose over conflict and discord.

On this day, we come to proclaim an end to the petty grievances and false promises, the recriminations and worn out dogmas, that for far too long have strangled our politics.

We remain a young nation, but in the words of Scripture, the time has come to set aside childish things. The time has come to reaffirm our enduring spirit; to choose our better history; to carry forward that precious gift, that noble idea,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e God-given promise that all are equal, all are free, and all deserve a chance to pursue their full measure of happiness.

In reaffirming the greatness of our nation, we understand that greatness is never a given. It must be earned. Our journey has never been one of short-cuts or settling for less. It has not been the path for the faint-hearted - for those who prefer leisure over work, or seek only the pleasures of riches and fame. Rather, it has been the risk-takers, the doers, the makers of things - some celebrated but more often men and women obscure in their labor, who have carried us up the long, rugged path towards prosperity and freedom.

For us, they packed up their few worldly possessions and traveled across oceans in search of a new life.

For us, they toiled in sweatshops and settled the West; endured the lash of the whip and plowed the hard earth.

For us, they fought and died, in places like Concord and Gettysburg; Normandy and Khe Sahn.

Time and again these men and women struggled and sacrificed and worked till their hands were raw so that we might live a better life. They saw America as bigger than the sum of our individual ambitions; greater than all the differences of birth or wealth or faction.

This is the journey we continue today. We remain the most prosperous, powerful nation on Earth. Our workers are no less productive than when this crisis began. Our minds are no less inventive, our goods and services no less needed than they were last week or last month or last year. Our capacity remains undiminished. But our time of standing pat, of protecting narrow interests and putting off unpleasant decisions - that time has surely passed. Starting today, we must pick ourselves up, dust ourselves off, and begin again the work of remaking America.

For everywhere we look, there is work to be done. The state of the economy calls for action, bold and swift, and we will act - not only to create new jobs, but to lay a new foundation for growth. We will build the roads and bridges, the electric grids and digital lines that feed our commerce and bind us together. We will restore science to its rightful place, and wield technology's wonders to raise health care's quality and lower its cost. We will harness the sun and the winds and the soil to fuel our cars and run our factories. And we will transform our schools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meet the demands of a new age. All this we can do. And all this we will do.

Now, there are some who question the scale of our ambitions - who suggest that our system cannot tolerate too many big plans. Their memories are short. For they have forgotten what this country has already done; what free men and women can achieve when imagination is joined to common purpose, and necessity to courage.

What the cynics fail to understand is that the ground has shifted beneath them - that the stale political arguments that have consumed us for so long no longer apply. The question we ask today is not whether our government is too big or too small, but whether it works - whether it helps families find jobs at a decent wage, care they can afford, a retirement that is dignified. Where the answer is yes, we intend to move forward. Where the answer is no, programs will end. And those of us who manage the public's dollars will be held to account - to spend wisely, reform bad habits, and do our business in the light of day - because only then can we restore the vital trust between a people and their government.

Nor is the question before us whether the market is a force for good or ill. Its power to generate wealth and expand freedom is unmatched, but this crisis has reminded us that without a watchful eye, the market can spin out of control - and that a nation cannot prosper long when it favors only the prosperous. The success of our economy has always depended not just on the size of our Gross Domestic Product, but on the reach of our prosperity; on our ability to extend opportunity to every willing heart - not out of charity, but because it is the surest route to our common good.

As for our common defense, we reject as false the choice between our safety and our ideals. Our Founding Fathers, faced with perils we can scarcely imagine, drafted a charter to assure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ights of man, a charter expanded by the blood of generations. Those ideals still light the world, and we will not give them up for expedience's sake. And so to all other peoples and governments who are watching today, from the grandest capitals to the small village where my father was born: know that America is a friend of each nation and every man, woman, and child who seeks a future of peace and dignity, and that we are ready to lead once more.

Recall that earlier generations faced down fascism and communism not just with missiles and tanks, but with sturdy alliances and enduring convictions. They understood that our power alone cannot protect us, nor does it entitle us to do as we please. Instead, they knew that our power grows through its prudent use; our security emanates from the justness of our cause, the force of our example, the tempering qualities of humility and restraint.

We are the keepers of this legacy. Guided by these principles once more, we can meet those new threats that demand even greater effort - even greater cooperation and understanding between nations. We will begin to responsibly leave Iraq to its people, and forge a hard-earned peace in Afghanistan. With old friends and former foes, we will work tirelessly to lessen the nuclear threat, and roll back the specter of a warming planet. We will not apologize for our way of life, nor will we waver in its defense, and for those who seek to advance their aims by inducing terror and slaughtering innocents, we say to you now that our spirit is stronger and cannot be broken; you cannot outlast us, and we will defeat you.

For we know that our patchwork heritage is a strength, not a weakness. We are a nation of Christians and Muslims, Jews and Hindus - and non-believers. We are shaped by every language and culture, drawn from every end of this Earth; and because we have tasted the bitter swill of civil war and segregation, and emerged from that dark chapter stronger and more united, we cannot help but believe that the old hatreds shall someday pass; that the lines of tribe shall soon dissolve; that as the world grows smaller, our common humanity shall reveal itself; and that America must play its role in ushering in a new era of peace.

To the Muslim world, we seek a new way forward, based on mutual interest and mutual respect. To those leaders around the globe who seek to sow conflict, or blame their society's ills on the West - know that your people will judge you on what you can build, not what you destroy. To those who cling to power through corruption and deceit and the silencing of dissent, know that you are on the wrong side of history; but that we will extend a hand if you are willing to unclench your fist.

To the people of poor nations, we pledge to work alongside you to make your farms flourish and let clean waters flow; to nourish starved bodies and feed hungry minds. And to those nations like ours that enjoy relative plenty, we say we can no longer afford indifference to suffering outside our borders; nor can we consume the world's resources without regard to effect. For the world has changed, and we must change with it.

As we consider the road that unfolds before us, we remember with humble gratitude those brave Americans who, at this very hour, patrol far-off deserts and distant mountains. They have something to tell us today, just as the fallen heroes who lie in Arlington whisper through the ages. We honor them not only because they are guardians of our liberty, but because they embody the spirit of service; a willingness to find meaning in something greater than themselves. And yet, at this moment - a moment that will define a generation - it is precisely this spirit that must inhabit us all.

For as much as government can do and must do, it is ultimately the faith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American people upon which this nation relies. It is the kindness to take in a stranger when the levees break, the selflessness of workers who would rather cut their hours than see a friend lose their job which sees us through our darkest hours. It is the firefighter's courage to storm a stairway filled with smoke, but also a parent's willingness to nurture a child, that finally decides our fate.

Our challenges may be new. The instruments with which we meet them may be new. But those values upon which our success depends - hard work and honesty, courage and fair play, tolerance and curiosity, loyalty and patriotism - these things are old. These things are true. They have been the quiet force of progress throughout our history. What is demanded then is a return to these truths. What is required of us now is a new era of responsibility - a recognition, on the part of every American, that we have duties to ourselves, our nation, and the world, duties that we do not grudgingly accept but rather seize gladly, firm in the knowledge that there is nothing so satisfying to the spirit, so defining of our character, than giving our all to a difficult task.

This is the price and the promise of citizenship.

This is the source of our confidence - the knowledge that God calls on us to shape an uncertain destiny.

This is the meaning of our liberty and our creed - why men and women and children of every race and every faith can join in celebration across this magnificent mall, and why a man whose father less than sixty years ago might not have been served at a local restaurant can now stand before you to take a most sacred oath.

So let us mark this day with remembrance, of who we are and how far we have traveled. In the year of America's birth, in the coldest of months, a small band of patriots huddled by dying campfires on the shores of an icy river. The capital was abandoned. The enemy was advancing. The snow was stained with blood. At a moment when the outcome of our revolution was most in doubt, the father of our nation ordered these words be read to the people:

"Let it be told to the future world...that in the depth of winter, when nothing but hope and virtue could survive...that the city and the country, alarmed at one common danger, came forth to meet [it]."

America. In the face of our common dangers, in this winter of our hardship, let us remember these timeless words. With hope and virtue, let us brave once more the icy currents, and endure what storms may come. Let it be said by our children's children that when we were tested we refused to let this journey end, that we did not turn back nor did we falter; and with eyes fixed on the horizon and God's grace upon us, we carried forth that great gift of freedom and delivered it safely to future generations.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 want to thank all the speakers and performers for reminding us, through song and through words, just what it is that we love about America. And I want to thank all of you for braving the cold and the crowds and traveling in some cases thousands of miles to join us here today. Welcome to Washington, and welcome to this celebration of American renewal.

In the course of our history, only a handful of generations have been asked to confront challenges as serious as the ones we face right now. Our nation is at war. Our economy is in crisis. Millions of Americans are losing their jobs and their homes; they're worried about how they'll afford college for their kids or pay the stack of bills on their kitchen table. And most of all, they are anxious and uncertain about the future -- about whether this generation of Americans will be able to pass on what's best about this country to our children and their children.

I won't pretend that meeting any one of these challenges will be easy. It will take more than a month or a year, and it will likely take many. Along the way there will be setbacks and false starts and days that test our fundamental resolve as a nation.

But despite all of this -- despite the enormity of the task that lies ahead -- I stand here today as hopeful as ever that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ill endure, that it will prevail, that the dream of our founders will live on in our time.

What gives me hope is what I see when I look out across this mall. For in these monuments are chiseled those unlikely stories that affirm our unyielding faith -- a faith that anything is possible in America. Rising before us stands a memorial to a man who led a small band of farmers and shopkeepers in revolution against the army of an Empire, all for the sake of an idea.

On the ground below is a tribute to a generation that withstood war and depression -- men and women like my grandparents who toiled on bomber assembly lines and marched across Europe to free the world from tyranny's grasp. Directly in front of us is a pool that still reflects the dream of a King, and the glory of a people who marched and bled so that their children might be judged by their character's content. And behind me, watching over the union he saved, sits the man who in so many ways made this day possible.

And yet, as I stand here today, what gives me the greatest hope of all is not the stone and marble that surrounds us today, but what fills the spaces in between. It is you -- Americans of every race and region and station who came here because you believe in what this country can be and because you want to help us get there.

It is the same thing that gave me hope from the day we began this campaign for the presidency nearly two years ago; a belief that if we could just recognize ourselves in one another and bring everyone together -- Democrats, Republicans, independents; Latino, Asian and Native American; black and white, gay and straight, disabled and not -- then not only would we restore hope and opportunity in places that yearned for both, but maybe, just maybe, we might perfect our union in the process.

This is what I believed, but you made this belief real. You proved once more that people who love this country can change it. And as I prepare to assume the presidency, yours are the voices I will take with me every day when I walk into that Oval Office -- the voices of men and women who have different stories but hold common hopes; who ask only for what was promised us as Americans -- that we might make of our lives what we will and see our children climb higher than we did.

It is this thread that binds us together in common effort; that runs through every memorial on this mall; that connects us to all those who struggled and sacrificed and stood here before.

It is how this nation has overcome the greatest differences and the longest odds -- because there is no obstacle that can stand in the way of millions of voices calling for change.

That is the belief with which we began this campaign, and that is how we will overcome what ails us now. There is no doubt that our road will be long, that our climb will be steep. But never forget that the true character of our nation is revealed not during times of comfort and ease, but by the right we do when the moment is hard. I ask you to help reveal that character once more, and together, we can carry forward as one nation, and one people, the legacy of our forefathers that we celebrate today.

Thank you, America. God bless you.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當地時間1月18日下午,作為美國總統奧巴馬就職慶典儀式一部分的音樂演唱會在位於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舉行,這場備受關注的演唱會的主題是『我們是一家』(We Are One),從靈魂樂歌后貝蒂·萊維特(Bettye LaVette)到藍領搖滾教父布魯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從民謠老將詹姆斯·泰勒(James Taylor)到年輕的R&B歌手約翰·萊甄德(John Legend)、再從奧斯卡()影帝丹澤爾·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到娛樂界多棲明星傑克·布萊克(Jack Black),各界明星的加入使得這場音樂會星光閃耀。

  當地時間下午2點38分,Denzel Washington為本次演出擔任開場演講嘉賓,他再次強調了這次音樂會的主題『我們是一家』,作為演員,Washington為本次音樂會做開場嘉賓本身就是在向全世界展示如今美國各界的凝聚力。2點42分,在一支福音樂團的伴奏下,Bruce Springsteen賣力獻上了他在2001年911時間後推出的專輯《The Rising》中的同名單曲,如此應景的歌曲也在一開場就掀起了一個小高潮。

  為了切合主題,參加本場演出的很多明星們出場演唱的曲目並非是自己的暢銷單曲,而是一些相對嚴肅的、與本次演出主體更為貼近的歌曲。實力派R&B女歌手馬麗·J·布里姬(Mary J.Blige)將比爾·威瑟斯(Bill Withers)上世紀70年代的著名單曲《Lean on Me》重新演繹的可圈可點。而一些在平時不太可能出現的『組合』在今天著實給大家帶來了諸多的驚喜,靈魂樂傳奇人物Bettye LaVette和著名流金樂隊邦·喬維(Bon Jovi)的主唱Jon Bon Jovi合唱的一首《A Change Is Gonna Come》令在場的觀眾們群情激昂,大家紛紛掏出手機,錄下了這一頗具紀念意義的片斷。而在3點12分,John Legend與James Taylor這兩位風格迥異的音樂人還合唱了一首《Shower the People》。

  3點40分,在歌劇女歌手蕾妮-弗萊明(Renee Fleming)令人驚艷的一首《You」ll Never Walk Alone》之後,演出的接力棒傳到了鄉村巨星加斯·布魯克斯(Garth Brooks)手中。Brooks重新演繹唐·麥克林恩(Don Mclean)的名曲《American Pie》幾乎讓在場的所有觀眾都沸騰了起來,排了有兩英里長、數以萬計的觀眾都在向空中高揮著他們的拳頭,全場齊聲高呼,場面十分壯觀,當然,這都表明了大家對新任總統奧巴馬的信心。

  演出的下一個高潮由著名影星塞繆爾·傑克遜(Samuel L Jackson)和U2( 聽歌)樂隊掀起,Jackson說:『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當年的夢如今被我們在場的每一個人實現了,』這時,『和平大使』波諾(Bono)和他的隊友The Edge出場了,U2樂隊為大家送上了一首精彩的《In the Name of Love》,觀眾們都在衝著Bono微笑。此刻,當然不只有美國夢,還有愛爾蘭夢,歐洲夢,甚至巴勒斯坦夢。在這一刻,一切熱情都被這場激情的音樂會所點燃。

  在演出的最後,Bruce Springsteen和美國民謠活化石皮特·西格(Pete Seeger)合唱了那首美國人都耳熟能詳的民歌《This Land is Your Land》,最後,當紅R&B女歌手碧昂斯(Beyonce)演唱的《America the Beautiful》掀起了又一輪的全場大合唱,讓大家再次深切感受到新一屆政府給美國帶來的希望。

  在接下來的兩天當中,美國各地還將舉辦一系列有關新任總統奧巴馬正式就職的慶祝活動。(KFC MAN)


友:不就是選出個總統...總要選出的
砂:你們家的事情為何這麼冷漠呢?
大家都興奮過頭了(搖頭
民氣可用
是啊,民氣免錢(茶),靜觀其變...
這種人真討厭啊



stevie wonder的聲音比他們兩小都好
現在的人誰認識他啊...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當選總統巴拉克﹒奧巴馬,稍早與家人一起正式登上列車離開費城(Philadelphia),追尋廢奴總統林肯當年前往赴任時的足跡前往華盛頓特區。

奧巴馬1月20日即將在華盛頓特區宣誓就職為美國第44任總統。

自林肯總統宣布廢奴迄今近150年,美國終于選出第一任黑人總統,因此紀念意義非常。

1861年前往華盛頓赴任的林肯總統歷經同樣的路程。

在登上赴任列車之前,奧巴馬在萬人大型露天集會上演講表示,"他華盛頓此行肩負著普通美國人的希望。"

"我們應該確保大選的勝利不是改革美國的終點,而僅僅是個新起點,"他說。

"讓我們大家一起,在我們的時代,找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沿途小站

這次"重蹈覆轍"的列車將在220公里的旅程中緩緩行駛,並將多次短暫停驛,以便奧巴馬一家可以與夾道歡迎的人群見面。

奧巴馬的夫人之旅將從費城第30街車站啟程,隨行的除家人外還有保安人員和通過嚴格安檢的一些媒體記者。

列車沿途將在克雷蒙(Claymont)、德拉華(Delaware)等地,並且還將在威明頓(Wilmington)迎接當選副總統約瑟夫﹒拜登和家人同行。

美國東岸時間星期六晚間,列車將最終抵達華盛頓聯邦車站。

據美國官方估計,華盛頓特區就職日將迎來超過200萬前來慶祝和觀禮的民眾。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據報載,立法院委員會通過民法繼承編修正草案,就繼承遺產及債務,仍維持概括繼承制,僅僅將聲請限定繼承及拋棄繼承之期限,放寬為六個月內提出聲請,個人以為此種修法過於保守,且昧於現代社會之家庭狀況及經濟秩序。

最近因全球性金融風暴影響,整體經濟環境驟然惡化,許多民眾遭受股市及連動債投資損失,甚至被公司裁員失業,負債情況惡化,如健康惡化或自我了斷不幸去世,繼承人如不知利用拋棄繼承或限定繼承程序避險,將產生債務在世代間移轉之「貧窮遺傳現象」,貧富差距將加速擴大,社會將更動盪不安。不知利用限定繼承或拋棄繼承的繼承人,是否會因辦理期限延長為六個月而利用之?筆者相當悲觀。

法務部以清算程序進行期間,繼承人無法先行處分遺產,造成不便之理由,反對以「限定繼承」為原則之修正案。筆者以為,這種理由似是而非。

首先,繼承人依法即有義務清算被繼承人留下之遺產,再據以繳納遺產稅,所以這僅僅讓繼承人多準備一份遺產清冊向法院呈報,不至於加重太多負擔;其次,法制設計上可僅針對有繼承債務者進行清算,且繼承債務之債權人於被繼承人死亡後一定期間內申報或主張債權者,始啟動清算程序。其次,如在一定期間內(如六個月內),並無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出面,則無須進行清算程序,即可由繼承人處分遺產;而繼承人如隱匿遺產、虛偽記載,或意圖詐害債權人之利益者,得向繼承人求償,即足以保障債權人利益。

如此,一方面讓繼承人負限定繼承責任,另一方面債權人亦得就被繼承人所遺留之遺產或遺產價額取償,對債權人之權益保障一如被繼承人未死亡前一般,可說修法改採當然之限定繼承制,使繼承人與債權人都同受保障,全民皆可免除「債從天降」的恐懼。

另外,採概括繼承制的民法繼承編,反而將危害金融秩序,使債權人對於債務人的信用狀況無法確實掌握。如此之概括繼承制,使銀行業對於貸款人個人的信用及財產狀況估算陷於無法估計之繼承債務風險中,與金融業高度重視之風險控管機制完全背道而馳,如修法改採當然之限定繼承制,則銀行對債務人的責任財產及信用能力之估算,完全不會受到被繼承人負債狀況的影響,才能營造穩定的借貸秩序。

馬英九總統在競選期間提出的人權白皮書提出:「修法改採全面限定繼承制度,以終結『債從天降』的不合理現象,保障立足點平等。」不知法務部相關主事者是以何種態度面對馬總統的莊嚴承諾。

廿一世紀已經過了八年,希望改採當然限定繼承之繼承法不會讓我們再等到下個世紀。

【2008/12/03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台北市三民路一間連棟式公寓7樓昨天凌晨火警,屋主女兒孟姓少女嗆傷送醫急救,警方懷疑少女的哥哥在自家客廳玩火;不過少女哥哥曾因車禍頭部受傷,到案表示什麼都不記得,案由警方偵辦中。2008.11.13 03:23 am

昨天凌晨1點半,台北市三民路一間連棟式公寓7樓發生火警,孟姓男屋主在南部工作,他的太太帶著兒子及時逃出,但15歲的小女兒躲入浴室遭濃煙嗆昏,救出送醫,目前仍在加護病房觀察,尚未脫險。

警方調查,初步勘驗起火點在客廳,極可能是人為因素引發火警;案發時屋主的17歲長子在家,但起火後不知去向。孟姓男主人昨天中午帶同長子到警局,表示兒子去年發生車禍頭部受傷,精神狀況不穩;孟姓少年則對火警表示「什麼都不記得」。【2008/11/13 聯合報】

快救我女兒!公寓大火家屬呼救  屋主子縱火 15歲女一度休克
2008/11/12 報導記者:許家瑜
今天凌晨台北市三民路和南京東路路口,一間連棟式公寓七樓,突然發生大火,由於火勢相當猛烈,屋內一名15歲少女逃生不及,送醫時一度失去呼吸心跳。

猛烈的火舌竄燒,高樓不斷冒出大火,把鐵窗全都給吞噬掉,消防人員趕緊拉起水線來滅火。

緊接著大批救護人員陸續趕到現場,這時候傳出屋內一名15歲少女,還受困在火場裡。

心急如焚的屋主緊張的大聲呼救,醫護人員緊急疏散當地住戶,消防人員趕著救人,少女被救出時嚴重嗆傷,一度失去生命跡象. 這起火警意外是發生在凌晨一點半,台北市三民路和南京東路路口這棟連棟式公寓,七樓突然發生大火.初步懷疑,縱火的,就是屋主兒子,因為感情問題才會釀成大錯,所幸送醫急救的少女已經恢復生命跡象,而確切的火災發生原因,警方還在調查當中。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支持者起來吧,撩落去」

一、哀司法已死
二、悼民主退步
三、甘為台灣人民坐黑牢
四、願為台灣國犧牲生命
五、反黑權、反共產、反獨裁
六、要主權、要自由、要民主
七、顧台灣、拚中國
八、台灣中國,一邊一國
九、起來吧,撩落去
十、嘜放棄,咱一定成功

前總統陳水扁遭羈押入所後,除偶爾喝水,拒絕進食,他的委任律師鄭文龍今天上午前往台北看守所探視後,證實陳水扁堅決「禁食」,並代陳發表10點聲明,呼籲支持者「起來吧,撩落去。」

律師轉告扁黨5點聲明

今天上午10時許,陳水扁律師鄭文龍抵達台北看守所,帶了「驚嘆愛爾蘭」、「脆弱的強權」、「大前研一─M型社會」等3本書,要給陳水扁閱讀,並轉達民進黨中央昨天對全案發布的5點聲明,和外界對陳水扁的關心,並了解他的進食狀況。

對外界質疑陳水扁是不是要學蘇治芬絕食?鄭文龍與扁會面前表示,陳前總統曾對他說過要絕食,但他以司法過程漫長,建議陳前總統不要絕食。他也說與陳前總統會面之後,他會去找吳淑珍,將特偵組委託的逮捕狀及法院押票,面交吳淑珍。

上午11時25分,鄭文龍在見過陳水扁後,在台北看守所大門前表示,陳前總統雖禁食,但有喝水,身體狀況雖比昨天好,但右肩手傷還會痛。

他並代陳水扁發表禁食10點理由:哀司法已死;悼民主退步;甘為台灣人民坐黑牢;願為台灣國犧牲生命;反黑權、反共產、反獨裁;要主權、要自由、要民主;顧台灣、拚中國;台灣中國,一邊一國;起來吧,撩落去;嘜放棄,咱一定成功。

律師批逮捕聲押扁有瑕疵

鄭文龍並批評特偵組在逮捕、聲押陳前總統時有瑕疵,包括逮捕通知書上註明的逮捕時間是11日凌晨3時50分,但11日下午3 時許才執行逮捕,另不到一小時能寫20多頁聲押釋明書,牢房也事先粉刷,顯早已準備,有未審先判意味。

所方將視扁情況強制進食

【記者許聲胤/板橋報導】

前總統陳水扁昨晚在土城看守所度過被羈押的第一個晚上,他入所後僅喝礦泉水,對所方提供的餐點和隨扈買的餅乾都原封不動。所方表示,陳前總統情緒尚稱穩定,會視健康狀況決定是否強制進食。

據了解,陳水扁12日早上被收押後,疑因接受漫長偵訊太過疲累,被收押在台北看守所後即稍事休息,午後起床,多數時間都在閱讀自己帶來的法院訴訟資料,首日都未進食,隨扈主動在台北看守所的外門市買了餅乾和礦泉水,透過所方送到獨居房給陳水扁,但他只喝了礦泉水,餅乾原封不動。

所方表示,陳前總統依規定在晚上9時熄燈就寢,今天早上6 時50分起床,也未食用早餐,但他的情緒尚稱平穩,將視健康狀況決定是否強制進食。

【2008/11/13 聯合晚報】

恐怕進食也有10個理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11-08 中國時報
 二○○八年十一月四日星期二,將是一個永垂不朽(相對於遺臭萬年)的日子。如果這場選出第一位非裔美國人總統的選舉沒有讓你感動,沒有讓你眼泛淚光,那你想必有些不對勁。

 但這場選舉在政策實質上是否也能畫下一個轉捩點?歐巴馬能不能真的引領一個進步政策的新時代?是的,他可以。

 當下諸多評論家奉勸歐巴馬要把格局放小。他們說,美國依然是個保守國家,如果民主黨走上偏左路線,將遭到選民懲罰。有人說,這波金融和經濟危機使政府沒有餘力從事改革,例如健保改革。

 且讓我們期盼歐巴馬有足夠理智,不去理會這些勸告。

 上述說法不堪一駁。任何人若懷疑我們是否已有一波重大的政治重整,都該檢視國會的情況。二○○四年後,很多人宣稱美國國會進入一個長期、甚或可能是永久由共和黨主導的時代,但接下來民主黨在國會選舉連續兩次獲勝,在參議院增加至少十二席,在眾議院增加五十餘席。民主黨如今在參眾兩院的多數,超過雷根和老布希主政十二年的任何時期。

 各位切記,今年這場總統選舉顯然也是對政治思潮的一種公投,結果進步思潮獲勝。

 要彰顯這個事實的重要性,莫過於把今年這場選舉和四年前的選舉作比較。二○○四年布希總統基本上以美國保護者自居,對抗要結婚的同性戀者和恐怖分子,對其真正意圖則隱晦不宣,選後不久他才宣布,當務之急是把社會安全事務私營化,但連布希的支持者都為之困窘,因為這不是吸引選民把票投給他的政見。

 今年歐巴馬則明白提出政見,保證人人有健保以及對中產階級減稅,以對富人提高稅賦來支付增加的開支。麥肯則指他是社會主義者和「財富重分配者」。但選民還是選歐巴馬當總統,這是真正的民意付託。

 那麼,有關經濟危機導致政府沒有財力實行進步政綱的主張又如何?

 這個嘛,對抗這波危機一定要花很多錢。要挽救金融體系,除了已經挹注的資金外,很可能還需要大筆花費。另外還亟需擬定一個增加政府支出計畫,以支撐生產和就業。明年聯邦政府預算赤字是否會達到一兆美元?有可能。

 然而標準經濟學教科書告訴我們,面對蕭條的經濟,暫時增加赤字是可行的,甚至是合宜的。一兩年增加赤字固然會使政府未來的利息支出增加,但不應因此延緩實施新的健保計畫,這項計畫即使迅速完成立法,可能也要到二○一一年才生效。

 除此之外,對經濟危機的因應本身也是推展進步政綱的一個機會。

 首先,歐巴馬行政部門不該效法布希行政部門的作為。布希行政部門習慣把任何情況都拗成實施其偏愛政策的理由。(經濟衰退?這是經濟需要協助,讓我們對富人減稅。經濟復甦?這是對富人減稅政策奏效,那就繼續減!)

 但新的行政部門必須點明,相信貪婪永遠是好事的保守意識形態如何助長了這波危機。當年羅斯福總統在第二任就職演說中講過:「我們一向知道毫無顧忌的自私自利是壞道德,現在我們知道這對經濟也不好。」這話在當下再真切不過。

 而現在這話的反面也同樣真切,亦即好道德對經濟也好。在此危機時期透過擴大健保和增加失業福利協助有需要的人,在道德上是為所當為,也是比降低資本利得稅更有效的振興經濟方式。對財政困窘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施出援手,讓他們維持基本的公共服務,對依賴這些服務的人無比重要;這也是避免工作機會流失和挽救經濟持續下滑的辦法。

 所以一個鄭重其事的進步政綱—不妨稱之為新「新政」,不但在經濟上可行,也正是經濟的對症之藥。

 有人試圖嚇唬歐巴馬,讓他成為一個無為而治的總統,歐巴馬的底線應該是不要聽信這些人。他擁有選民的政治付託,好的經濟因素也和他站在同一陣線。他唯一需要恐懼的只有恐懼本身。

 (克魯曼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本報國際新聞組尹德瀚摘譯)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九六三年八月廿八日,在華盛頓林肯紀念碑前有一場廿萬人的大遊行,要求給予黑人「自由與工作」權。金恩博士發表了他最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年輕女歌手瓊拜雅帶領大家唱起了黑人民權運動最重要的歌,「我們一定會勝利(We Shall Overcome)」。

那是從五○年代中期開始的黑人民權運動的高峰。從林肯解放黑奴以來,南方的黑人一直受到各種制度與非制度性歧視。直到六○年代中期,南方十一個州的六百萬成年黑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投票,如在密西西比州只有百分之六的成年黑人可以投票。因為政府會以各種方式阻撓他們登記成為合格選民。例如,登記員會問黑人:肥皂有多少泡泡?或者一旦登記後,會被種族主義者毆打,被老闆開除,或被拒絕貸款。

詹森演說 民權運動里程碑

終於,一九六五年三月,國會通過讓黑人可以不受歧視的新投票法案。總統詹森站在國會山莊的講台上,發表他任內最重要的演說。他說:「即使我們通過這個法案,這場戰役仍然不會結束…,黑人要奮鬥的目標就是我們的目標。因為這不是黑人的問題,而是我們所有人要去克服歷史遺留下來的不正義。」他停頓了一下,然後說出這句象徵民權運動的句子:「我們一定會勝利」。

那時,金恩博士正在家裏看著電視轉播。他的助理們看過金恩博士面對這麼多艱難與威脅,但從沒看他哭過。直到這一刻。

此後,黑人獲得更完整的投票權,但社會經濟地位依然無法改善。六五年到六八年,黑人貧民區不斷發生暴動。一九六八年四月,金恩博士被槍殺。

金恩故鄉 黑白差距仍分明

四十年後的今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選擇在八月廿三日,「我有一個夢」演講的四十五周年,發表他的提名演說。當時的詹森與金恩一定沒想到,竟然有一個黑人有可能競逐白宮。不只四十年前的人沒想到,甚至一年前都沒有人相信歐巴馬能夠捲起旋風。歐巴馬的崛起無疑是民權運動的歷史成果,但他卻沒有承接民權運動領導人的火矩。民權運動黑人領袖們採取的立場是他們是黑人利益的代言人,而歐巴馬以及和他同樣年輕世代的黑人政治家卻不願自我侷限,而強調他們超越傳統種族區分。所以總統大選起跑至今,歐巴馬都沒有突出自己的黑人身分或深談種族問題,以免疏離白人選民。幾個月前因為前牧師的失言,他才被迫發表關於美國種族問題的重要演說。

政治之外,種族問題更根本的關鍵是在社會經濟層次。今年金恩博士逝世四十周年時,我和好友拜訪了他的故鄉亞特蘭大。令人悲傷的事實是,這個南方大城,以及這個國家的大多數城市,仍然從空間上就是分為黑白兩個世界———在黑人社區是低落的公共設施、匱乏的教育品質、及嚴重失業率等問題。而黑白之間,仍然充斥各種偏見與不信任。這是金恩博士奮鬥一生、但未能完成的歷史使命。

種族問題 歐巴馬必須面對

這也是歐巴馬最嚴肅的挑戰。他的參選,乃至如果未來當選,固然代表美國種族關係的一大進步,但他是否能夠改變種族矛盾的社會經濟根源?當年民權運動在「我們一定會勝利」的旗幟下推動了歷史前進,如今歐巴馬用同樣精神的口號「改變,我們一定會成功」取代了那個經典口號,正如他雖是六○年代的受益者但卻試圖超越六○年代。問題是,他是否真的能面對、並克服金恩博士以及六○年代未竟的歷史課題呢?

【2008/09/08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也許民調全錯了,馬侃將奇蹟似地完成美國史上最大的逆轉勝。但現在民主黨似乎篤定贏得白宮寶座,並在國會參眾兩院擴大多數黨優勢。

選後的討論焦點大概是大權在握的民主黨應有和將有何作為。但讓我提出一個對國家前途也很重要的問題:敗選對共和黨有何影響?

你也許認為,或者希望,共和黨人將深切反省,自問是否與主流民意脫節,為何會這樣。但我預測在短期內不會發生。

相反的,共和黨的殘部,也就是選後殘存的共和黨,將是參加莎拉.裴林造勢大會的那些共和黨人,在那些場合,群眾高喊「投馬侃,不投海珊(歐巴馬的中間名)!」這個黨將是喬治亞州聯邦參議員查姆布里斯的黨,他觀察到大批非裔選民提早投票後,向他的支持者發出警告說,「另一族的人都去投票了」。這個黨將胸懷歐巴馬是馬克斯主義分子或伊斯蘭教派的恐嚇妄想。

為何共和黨會變得更激進?一個理由是,選前預測顯示這次選舉將把許多共和黨溫和派趕出國會,留下極右派。

例如,選舉預測家沙巴托預言,有七席現任共和黨參院席次將落入民主黨手中。根據政治學者普爾和羅森泰對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分級排名,五位即將落選的共和黨參議員比中間的共和黨參議員更溫和,因此共和黨的尾閭國會(共和黨黨團殘餘勢力),將更往右移動。眾院情況相同。

共和黨基層也似乎認定敗選不是對保守政策的判決,而是邪惡的陰謀。民主公司最近的民調發現,相信馬侃輸在「主流媒體偏心」,與輸在「美國人厭倦布希」的比率超過二比一。

馬侃已為指控選舉舞弊鋪好路,宣稱社區活躍組織「社區組織改革協會」(Acorn)「很可能犯下這個國家選舉史上最大舞弊案,也許摧毀民主根基」。Factcheck.org網站指出,Acorn從未因選舉舞弊「被判有罪,甚至未被起訴」。不用說,查姆布里斯也許會說,Acorn協助選民登記的對象,絕大多數都是「另一族的」。

在馬侃和裴林競選團隊的煽動下,共和黨基層認為選舉應反映「正港美國人」的看法,本專欄的讀者也許大多不合格。

因此,民調顯示歐巴馬將在維吉尼亞州獲勝後,馬侃一名高級幕僚宣稱「正港的維吉尼亞」,指的是該州南部(不包含華府郊區)支持馬侃。大多數美國人住在都會區,但裴林去到北卡羅來納州一個小鎮時,形容這個小鎮是「我口中的真正美國」,是「支持美國的地方之一」。看起來,「真正的美國」是小鎮、大部分在南方,最重要的,是白人。

我沒說共和黨將無足輕重,共和黨人仍能阻撓民主黨推動的方案,尤其是如果民主黨未能在參院達到防止冗長辯論的多數(60席)。

共和黨的阻撓能力將保障共和黨繼續接受大筆企業獻金:今年美國商會提供共和黨參議員大筆選舉獻金,像是蒙大拿州的柯爾曼,就是希望不要讓民主黨的多數席次多到足以通過對勞工有利的法案。

但共和黨慢慢轉型成一個由不講理的右派把持的政黨,一個種族主義者和反動派的避風港,此趨勢似乎可能在敗選之後加速。

這將使溫和的保守派進退兩難。他們之中有許多人在布希時代拒絕切割,對布希政府的不誠實和蔑視法律視而不見。他們其中某些人仍試圖這樣撐完整個選舉季,即便馬侃和裴林團隊的競選戰術愈來愈不堪。但他們終將明白,共和黨已成為不容異己的黨。

【2008/11/04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盛頓郵報邀請選戰和民調專家預測這次美國總統大選日可能發生的大驚奇,以下為他們的分析。

柯林頓1996年選戰顧問摩里斯(Dick Morris)和律師艾琳.馬克甘(Eileen McGann):

每次選舉最後都變成對某位候選人的公民投票,這次是對歐巴馬。選民是否信任歐巴馬當總統,信任的就投他,不信任的就投馬侃或尚未決定。大多數未決定的選民會投馬侃。

目前兩人的民調差距多大不重要,重點是歐巴馬的最後民調是否能超過49%(假設獨立候選人奈德(Ralph Nader)可拿下一個或兩個百分點選票)。

目前有半數民調顯示歐巴馬支持度超過49%,半數在49%以下。如果最後民調顯示歐巴馬未篤定贏得49%支持,選舉就有變數。

柯林頓1992年競選總幹事卡維爾(James Carville):

最大驚奇是獨立候選人奈德和巴爾(Bob Barr)得票數加起來影響一州或多州的選舉結果。高爾2000年落選,就是因為奈德吸走一些佛羅里達州選票。這次最有可能發生在喬治亞州和蒙大拿州。喬治亞州是巴爾的家鄉,最近歐巴馬和馬侃在喬治亞州各有贏面,巴爾可能影響該州選舉結果。

新墨西哥州共和黨眾議員威爾森(Heather Wilson):

最大新聞將是投票率創新高,估計逾1億3000萬人會去投票。傳統上,在接近大選日時,選民若表示尚未決定,意味他沒興趣或不去投票。這次不同,尚未決定的選民表示他們對選舉有興趣,會去投票。這群選民通常年紀較大、偏向住鄉下,上次投給布希比投給柯瑞的多,這次未決定的選民偏向投給馬侃。

民主黨民調專家熊恩(Douglas Schoen):

最大驚奇可能來自於較未受注意的選民:無黨無派、自認溫和派和保守派、西班牙語裔。歐巴馬估計可拿下70%西語裔選票,這是歐巴馬可能在科羅拉多州、新墨西哥州和內華達州獲勝的重要因素之一。歐巴馬對中間選民的吸引力是使他在上中西部州(Upper Midwest)、賓州和俄亥俄州民調領先,甚至可能贏得密蘇里州和印第安納州的原因。

雷根和老布希的白宮幕僚羅吉斯(Ed Rogers):

馬侃還沒玩完。有三項因素可能讓馬侃大逆轉。一,選民對媒體認定歐巴馬會贏的不滿情緒。媒體對選民說:選舉已結束。這可能激怒選民。二,歐巴馬陣營預期他會贏。他們不只一次表現出已贏得選舉,選民對此感到不悅。第三,歐巴馬的媒體疲勞效應,以及美國人傳統上支持弱者。選民注意到歐巴馬的廣告量、催票電話和龐大的選舉機器,也許善良的美國人本能支持弱勢的一方,這對馬侃有利。

高爾和柯瑞選戰的高級顧問史羅姆(Robert Shrum):

最大的驚奇就是沒有驚奇:未出現大逆轉。

許多民調顯示歐巴馬的領先幅度高於2000年的高爾和2004年的柯瑞。我們預期布萊德雷效應將被年輕選民和黑人選民的選票抵銷。選舉結果將如預期,也許有一兩個州會翻盤。馬侃必須拿下所有搖擺州才能贏,歐巴馬只需要拿下幾個。歐巴馬通往勝利的途徑有很多條,馬侃僅此一條。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11.01 03:25 am

歐巴馬旋風橫掃全球,他在各國的支持度遠高於馬侃。專家卻指出,這種現象是對歐巴馬的理念認識不夠所導致。

英國廣播公司(BBC)針對22國2,500位民眾的調查顯示,假如有選舉權,42%的人將投給歐巴馬,馬侃只獲得12%的青睞。歐巴馬在歐洲特別受歡迎,德國、法國、荷蘭都有超過八成的人支持他。葡萄牙是馬侃在歐洲最吃得開的國家,支持度也只有35%。

在紐約新學院(New School)大學教授國際事務課程的伍爾夫(Max Wolff)表示,歐巴馬在海外的形象與他的政策現實之間存在巨大鴻溝。

伍爾夫指出,美國人和歐洲人都認為歐巴馬能促成變革;但是在經濟和外交事務兩大領域,別指望歐巴馬會與布希的做法背道而馳。

且看看歐巴馬競選團隊的幾位經濟顧問,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古司比(Austan Goolsbee),伍爾夫稱為「地球上最極端的新自由經濟學派」;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前主席伏克爾 (Paul Volcker)則是雷根時期「貨幣政策變格的總設計師」;弗爾曼 (Jason Furman)在伍爾夫看來,一直是「華爾街自由貿易的的擁護者」。

伍爾夫說,歐巴馬的外交政策團隊兩員大將是拜登和前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前者是美軍入侵伊拉克的支持者,後者是鷹派。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的法國籍歷史學者瓦伊斯(Julien Vaisse )表示,雖然民主黨比共和黨更靠近歐洲,但是分析歐巴馬的政治經濟社會政策,還是得從美國觀點出發。例如,歐巴馬並未堅決反對死刑,主張擴大健保範圍也不是歐洲式的全民健保。

瓦伊斯表示歐巴馬在許多議題上保持模糊,讓人們可以將自己的美國夢投射在他身上:「他是黑人,代表美國光明的一面。」

【2008/11/01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總統日前拍胸脯保證未來四年不會有戰爭,這又無厘頭又令人害怕。

台海已經幾十年沒戰爭了,在既有國際情勢下,甚至阿扁對中國那麼不可取的挑釁,戰爭都沒發生,如今馬那麼討好中國,自然更加沒有人擔心戰爭了,他還要拍胸脯說四年沒戰爭真是無厘頭極了。這其實反射出馬對戰爭的非理性恐懼。

當總統的人對中國有這樣非理性的恐懼,倒反而令人害怕。

自從上台以來,馬總統對中國無論在經濟、軍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決策,都籠罩在對中國無厘頭的害怕上面,外交休兵、奧運一中、一國兩區、搶搭中國經濟車、拖延軍購、承認胡吳會決策、兩岸高於外交、對中國黑心食品的態度…等等都是恐懼陰影無所不在之下的決策。

這很不健康。

以外交休兵來說,過去台灣在兩蔣時代,堅持漢賊不兩立,非在外交上把中國擋在聯合國之外,把中國的邦交國襲奪過來而和中國斷交不可。

但自從李登輝開始採取務實外交以來,我們已改採和中國在國際上的共存關係,台灣只求取得合乎主權國家地位的外交空間而已,完全無意主動對中國有所侵犯,這政策北京一向抵制,但除非承認台灣的主權屬於中國,否則不能因此就被認為我們對中國有敵意。

在中國幾乎把台灣外交空間全面封殺時,外交休兵根本是承認中國封殺台灣聯合國會員身分和各國與台灣的邦交是具有充分正當性的行為了。

固然我國在尋求外交空間時,要量力而為,不可毛躁,但合理目標不能放棄,更絕不能採取承認被中國打壓之下的現狀為合法正當的外交休兵策略。

由於對戰爭的不切實際恐懼,馬總統積極努力地要和中國簽和平協定。

其實,這麼多年來,台海不曾發生戰爭,我國四十年來更無攻打中國的任何意圖,只要中國行個好,主動放棄武力犯台企圖,兩岸就沒有不和平問題,為什麼要簽和平協定?和平協定連中國學者都認為涉及主權,台灣民眾意見並不易喬,馬總統卻堅持地說任內簽妥,馬總統難道是已確定在主權上有所讓渡換取中國不武?否則為什麼篤定的以為任內可以完成目標。

這幾年來國內一直有人呼應李侃如的「中程協議」,中程協議實際上就是和平協議的一種,陳水扁當總統時也很心動,以為簽了可以像金大中一樣領諾貝爾獎,歷史留名,因此向來訪的柯林頓當面請益,陳本以為柯林頓是近數十年來積極推動和中國交往的美國總統,一定會大加讚同,不料柯林頓對這書生構想卻明白指出不切實際。何馬總統今天竟拾起陳水扁當年好大喜功、不切實際的策略。

馬總統或許是在經濟、內政上政績欠缺表現,以致在焦慮之下力求在兩岸上尋求突圍。

本來「在威脅下上談判桌」是談判的大忌,不料如今兩岸在可見的時間內都不存在戰爭的威脅下,硬是想像出其存在,而施政的大方針就在解決這一個想像出來的戰爭。再這樣下去,國家前途真是危險極了。

【2008/10/27 聯合報】

喔喔!砂山君你怕戰爭嗎?
有戰爭我就回家種田...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日急逝した緒形拳さんは、悲喜劇を同時に体現できる数少ない俳優だった。数々の映画に焼き付けてきた独特の演技には、観客が簡単に飲み下せない骨太さがあった。

 新国劇で上演された後に映画化された「遠い一つの道」でスクリーンデビュー。新人王の座を目指す学生ボクサーの役だった。ぎらぎらした瞳の奥にあったのは同世代の人々と同様、少年期に味わった飢えの記憶だったのかもしれない。

 1960年代後半からは、社会に巣くう悪や市井に生きる人々の悲劇を描いた社会派作品で名声を確立。松本清張原作、野村芳太郎監督の「砂の器」で好人物の警官に扮し、「鬼畜」では愛人に生ませた子どもたちを手にかける小心な男を絶妙なバランスで演じた。

 佐木隆三さんのノンフィクション小説を原作にした「復讐するは我にあり」では、殺人を繰り返して逃亡する冷血な人物を、人間味をのぞかせながら表現した。

 2000年以降も「歩く、人」「長い散歩」などで海外で評価された作品に主演。ごつごつしながら、ひょうひょうとした魅力を持つ緒形さんは、日本映画にとってなくてはならない存在だった。

緒形拳さん、「風のガーデン」が遺作に記事を印刷する

2000年10月、紫綬褒章受章の喜びを語る緒形拳さん(共同)
 死去した俳優の緒形拳さんは、最期まで演技への執念を燃やし続けた。終末医療に取り組む老医師を演じ、9日からフジテレビ系で放送される連続ドラマ「風のガーデン」が遺作となった。

 人間の生と死をテーマにしたこの作品は、9月28日にすべての収録が終わったばかり。緒形さんの息子役で共演した中井貴一さんは、ラストシーンを「僕も精根尽き果てる感じでふらふらでしたが、緒形さんも立ち上がれないほどだった」と振り返っていた。

 その2日後、東京都内で開かれた「風のガーデン」の記者会見に緒形さんは出席。撮影の疲れもあってか、声にいつもの張りがなかった。作品について問われると「いや応なく人って老いていくわけで、それで病になるわけで、そしていや応なく死が訪れるわけで…」と答える場面もあった。

 それでも冗談を交えて会場を沸かせる気配りを示し「(春ごろから)玄米菜食に変えたんですが(白米の)すしだけは困ったなと思うんです」と、健康に配慮する様子も見せていた。


武骨にまじめに「印象に残る役者」追求 緒形拳さん

2008年10月7日印刷ソーシャルブックマーク
 5日死去した緒形拳さんは舞台とテレビ、映画を自由に行き来し、決して器用ではないが、それぞれのジャンルで強い印象を残す俳優だった。

 舞台の新国劇から役者生活をスタート。辰巳柳太郎や島田正吾に演技を学び、NHK大河ドラマ「太閤記」や「必殺仕掛人」で人気を獲得。映画に進出するや、野村芳太郎や今村昌平ら名監督の作品で活躍した。

 新国劇時代の先輩で俳優の大山克巳さんは「新国劇にいないタイプながら、才能があると見込んだ若者の一人だった」と振り返る。「『オレはのし上がり、あくまで勝ち組になる』というギトギトした意志に満ちていた」

 映画で最初に高く評価されたのが野村監督の「鬼畜」だった。愛人に生ませた子を次々捨てる役でキネマ旬報主演男優賞を受賞。「映画畑の人間じゃない僕が、賞をもらうなんて面はゆい」とコメントしている。

 映画評論家の佐藤忠男さんは「資質が最も出たのは『復讐(ふくしゅう)するは我にあり』だった」と言う。「とことんやってしまうエキセントリックな人間像は、戦後日本人の持つ熱さを象徴していた。役者としてのスケールが映画で生きた」

 カンヌ国際映画祭でグランプリ(最高賞)を受けた「楢山節考」では、老母を山に捨てる息子役で鬼気迫る演技を見せ、自身も日本アカデミー賞などの演技賞を独占した。

 老母を演じた坂本スミ子さんは、「撮影中は武骨なほどのまじめな人でした」と振り返る。実際には1歳年上の坂本さんを背負って、山道を延々と登るシーンのため、毎日セメントの袋を担いで足腰を鍛えていたことをよく覚えているという。

 海外での評価も高く、フランシス・コッポラとジョージ・ルーカスが製作した米映画「MISHIMA」で、三島由紀夫を堂々と演じたほか、英国のピーター・グリーナウェイ監督の「枕草子」などにも出演している。

 映画でスターとなった後も原点となった新国劇やテレビを大切にしていた。06年、新国劇の師・島田正吾晩年の代表作「白野弁十郎」をアレンジした一人芝居「白野—シラノ—」を演じた。また、遺作となったのは、倉本聰さん脚本の連続テレビドラマ「風のガーデン」だった。

 今年3月の本紙インタビューで、緒形さんはこんな話をしていた。「蟷螂(とうろう)の斧(おの)のようなものですが、人は老いと戦わねばならない。役者が世に残せるつめ跡は印象だけ。体は多少くたびれてきたが、気力でカバーして、『こんな役者もいたなあ』と思ってもらえる仕事を積み重ねたい」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南韓警察廳決定,今天起至十一月五日,將動員九百名網路調查人員,針對在網路散佈虛假消息並習慣性上貼惡性貼文的網友,展開全面掃蕩並予以拘留調查的措施。

據瞭解,在韓流女星崔真實於本月二日清晨因網路惡性貼文困擾而在私寓浴室上吊自殺後,南韓社會出現「模仿自殺」現象,為遏阻此一不良風氣蔓延,南韓政府在積極研擬制訂嚴懲網路侮蔑罪的「崔真實法」的同時,也嚴打網路惡性貼文。

警方採取的此項措施的管制對象包括:針對向個人及團體散佈虛假消息或發佈惡性貼文的行為;利用網路留言板、電郵、文字信息等方式進行威脅的行為;誘發恐慌和不安的網路圍剿行為等。

警方決定,尤其是在網路上散佈虛假消息的行為,即使情節輕微,也將考慮到其波及效果和受害內容,而判斷是否屬於習慣性和惡意行為,就會徹底追捕嫌疑人並申請拘捕令。

南韓「朝鮮日報」今天指出,警方正在追捕最初發佈「崔真實放高利貸」的惡性貼文的網友。

首爾瑞草警察署五日透露,向發佈「崔真實放高利貸」惡性貼文的白姓證券公司女職員傳播謠言的第三者大有人在。白某涉嫌在自己經營的網絡社區散佈崔真實放高利貸的傳聞而被不拘留立案。

【2008/10/06 中央社】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10.02 03:05 am

衛生署長林芳郁下台下得不甘不願,他不認為把三聚氰胺的含量標準定為二點五ppm(也就是每公斤二點五毫克)有什麼不對,還呼籲民眾要信任學者專家的意見。這幾天,「聯合報」和「三立大話新聞」又對二點五ppm這個標準是否被國際採納針鋒相對。

林芳郁下台,是因為他政策變變變,前天晚上還說要商品全部下架,第二天又變成只要三聚氰胺含量低於二點五ppm就算安全。此舉不但忙翻賣場工作人員,廠商的商譽和民眾信心也被打到潰不成軍。

光是政策一夕丕變、政務官帶頭作亂這一點,林芳郁就是被罵有理,下台活該,沒什麼委屈可言。但單就二點五ppm這個標準本身來說,我們卻必須承認香港和歐盟國家確實加以採用,也確實在合理範圍之內。

怎麼說合理?首先要清楚的是,從一九三○年代被發明以來,三聚氰胺就被普遍用在殺蟲劑、合成樹脂、塑膠產品中,且經常伴隨食品的容器和包裝進入食物鏈。

正因為三聚氰胺普遍存在於食物中,歐盟遂於一九八六年把三聚氰胺的「每日可忍受攝取量」(TDI)定在人體每一公斤體重,每天可以忍受零點五毫克的三聚氰胺。也就是說,如果是一個體重六十公斤的成人,只要每天攝取不超過卅毫克,就不致對健康發生危害。美國的標準比較低,把TDI定在零點六三毫克。紐西蘭的標準更低,把TDI定為五毫克。但不管標準是高是低,都表示三聚氰胺並不是吃了就會死的毒藥,而是像生活中大多數的化學物品一樣,都有一個人體可以忍受的範圍。

按照這個標準,那麼二點五ppm不能算把關不嚴。簡單換算一下,如果某種餅乾或巧克力的三聚氰胺含量是二點五ppm,那麼一個六十公斤的成人一天得吃下十二公斤才算不安全。對於一個廿公斤的兒童來說,一天也要吃下四公斤才會發生危險。

目前在中國檢測出的腎結石兒童之所以致病,是因為長期服用三聚氰胺平均含量廿九ppm,最高含量甚至達到二五六三ppm的奶粉。所以香港在九月廿三日以二點五ppm為檢測標準,歐盟也從九月廿六日起,以二點五ppm做為海關檢測和銷毀標準。

而之所以把數值定在二點五ppm,是因為根據歐盟的資料,市售包裝咖啡、柳橙汁、酵母乳和檸檬汁的平均三聚氰胺含量是○點五四、○點七二、一點四二 和二點二ppm。低於二點五ppm,其實都算是「正常」。歐盟食品安全局顯然認為這個標準已非常嚴格,可以「確保一個高安全範圍」。

衛生署現在被罵怕了,不再談二點五ppm,而採用「驗出,就下架」的高標準。但這個標準若真要嚴格執行,我們生活中大部分食品恐怕都得禁止販售。衛生署會怎麼做?當然是對檢測結果秘而不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到頭來,「零容忍」依然是一個自欺欺人的口號,而台灣人還是可以用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號稱自己的衛生安全標準比歐盟還嚴格。

【2008/10/02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中國奶業工人的實話(轉)

我不想再忍了,我所知道的奶業內幕!
我所學的專業是乳品工藝,剛畢業曾在某國內老大級乳業集團工作。職位——收奶員。

這幾天的三鹿事件,沸沸揚揚。其實在我看來,沒什麼奇怪的,事情總是要被揭穿的,只
不過是時間問題,以及是哪一家企業成為那個撞上槍口的倒楣蛋。三聚氰胺————冰山
的一角。也許這個事件就要告下一個段落,也許僅僅是個序幕的開始……

離職的員工到處去說原來公司的"壞話",這個員工一定個沒有道德的人。曾經我也是這
麼認為的,可最近我的想法變了,一個知道內情而不去告訴別人,眼看著別人吃虧上當的
人,那才是個徹底道德敗壞的人。

離職後,我沒喝過一滴奶!
我先講一下,收奶的過程。奶農的牛奶由當地附近村鎮的奶站化驗收集,按品質高低,
分等級付給奶農錢。品質的指標不外乎PH值,蛋白質,幹物質這幾項。然後由奶站(當然
了奶站是私人老闆的)用罐裝車混裝後運到工廠,然後由工廠取樣化驗,測算指標同樣按
品質高低,分等級付給奶站錢。不知道大家看沒看出來,想沒想到這種操作模式會出現
什麼問題?有人說了,不是"天然牧場""工業化收集嗎"? 有,的確有。但是我只能
說:兄弟,你很傻,很天真!

奶農想多賺錢怎麼辦呢?簡單啊,摻水啊。那摻水指標降低就賣不上好價了怎麼辦?簡單
啊摻****啊。奶站想多賺錢怎麼辦呢?簡單啊……。奶站的奶是從各個散戶收來混裝到
罐車的,有一家的突然變質了,怎麼辦啊,全車都倒了嗎?幾十噸一罐的奶,蛋白質低
了怎麼辦?幹物質低了怎麼辦?PH值低了怎麼辦?有的牛病 了打過抗生素怎麼辦?有的
牛催奶打激素怎麼辦?

話說回來了,奶農那點小計量能瞞奶站嗎?奶站那點小九九能瞞工廠嗎?如果我說,奶站
不知情,工廠不知情。都是"不法奶農"幹的壞事,全國人民要把矛頭指向他們批判。那
我可就真的,很傻,很天真。

我們從來不拒收奶,因為我們知道,一件東西是要充分利用的,這樣才能取得最大的價值
,獲得最大的利潤。我們分罐儲藏。最好的奶,供到車間做酸奶(發酵型酸奶或攪拌型酸
奶),因為不是好奶做不出來。其次,做純牛奶,高鈣奶之類的。再差的奶做花色奶即花
生奶,早餐奶等。還有那些發酸的奶怎麼辦呢,當然不能倒了,做酸性乳飲料,就是廣告
狂哄亂炸的,女人小孩都喝的***。這是本公司最大的利潤所在,一盒奶的成本,還沒有
哪個包裝盒值錢。還有那種臭的熏人的奶怎麼辦呢,簡單,做冰激淩味道最好。還有那些
又臭成粘稠狀的怎麼辦呢,做奶粉。當然這叫工業粉,它有它的用途,不是裝袋
子就上市場的。

我們有全球最大最先進的立體式倉庫,媒體都讚揚過,可是你就沒想想這快速消費品,生
產出來就要賣的,搞那麼大倉庫什麼用?酸性乳飲料越存放味道越好。那有人問了,生產
日期怎麼辦?簡單啊,提前打一個月,你也許不信吧,因為在你心中那是小黑工廠做的事
。 那又有人問了,市場上賣的豈不是過期奶?我就這麼告訴你 吧,你手中那盒奶就是過
期一周了,你喝也沒問題。因為你所賣的奶是UHT超高溫滅菌液態奶。

關於UHT超高溫滅乳到底有沒有營養,我不想再說了,因為這個涉及到某人在某年為中國
提出的一個口號,我們正向這個口號邁進,別管你喝的是什麼奶,反正是牛奶。

有個廣告,中國某企業已經是這種超高溫滅菌乳全球產銷量第一,難道是那些乳業發達國
家真的比不上我們了嗎?其實是人家不生產這種乳品了。這笑話有點冷是吧。

那有人說了,我們以後喝高端奶吧,廣告都說想過有品位的生活就和那種奶。是啊,那奶
是貴啊,貴的東西就好啊,那奶蛋白質高啊,高,實在是高,這一點澳大利亞人都服我們
啊。

我就不相信地球上的奶牛能擠出那麼高蛋白質的奶……

此言一出,某些專家就會來"闢謠"又得列出一套資料理論,來"引導"大家。

是啊,我嘴沒人家的大,錢更沒人家拿的多……

還有很多關鍵的還是不說為好,知道了對大家誰都不好。生活是美好的。

真實案例看三鹿奶粉背後的KB的行業潛規則
目前鬧得沸沸揚揚的三鹿奶粉事件,作為一個可能的知情者和懂點化學的人,我也來談談
我的觀點:

1、 媒體也好,廠家也好,國*家質量監督也好,還是在忽悠大家,為什麼我敢這麼說,
因為三聚氰氨根本不可能直接加入牛奶中,三聚氰氨的市場售價並不低,奶農不可能不計
成本的提高濃度,其次,三聚氰氨水溶性較差,要想完全溶於牛奶比較麻煩;那為什麼媒
體,廠家,國*家質量監督要異口同聲的說是不法之徒加入了三聚氰氨,其實就是為為了
掩蓋一個更可怕的問題,那就是加入的其他毒性更大的東西,說穿了就是尿素,尿素作為
一種便宜的農家化肥,真是經濟實惠的"好添加劑 "。不知

2、為什麼要加尿素,因為各乳品公司收購鮮奶,測試的標準主要是奶的蛋白質含量,說
穿了就是氮的含量,尿素作為一種最普遍的氮肥,由於它獨特的分子結構,記得好象是兩
個氮分子配個什麼我忘了,氮的含量當然高了,混入奶中,提高氮濃度,價格自然也賣得
高了;

3、尿素怎麼轉化為三聚氰氨的,很簡單,奶粉的生產過程就是將鮮奶放在封閉的環境高
溫環境下,然後採取噴霧的方式直接轉化成粉狀就成了奶粉,而尿素在高溫下會產生變化
,生成三聚氰氨,OK,有毒的奶粉就這樣生成了。

最後,我在談談我怎麼知道這些內幕的,前幾年,是01年還是02年,我記不太清楚了,在
辦理一件帶B社會性質的案件時,他們主要罪狀之一就是把持我市某區的牛奶收購市場,
長期以次沖好,我們在辦案中就瞭解到,他們在牛奶中加入尿素、少量食用油,然後加大
量水(良心好的加自來水,不好的就直接加池塘或者田裏的水),最後用專用的攪拌機進
行攪拌,一批蛋白質濃度高的鮮奶誕生了,但最後幾個犯罪分子都翻供,說他們這種做法
是普遍的,並不是他們發明的,後來我們專門去天友瞭解,確實如此,他們對牛奶收購中
出現的這些問題根本沒有比較有效的檢測措施或者是因為收購站點太多,沒有精力和金錢
來負擔這麼大的檢測開銷,所以對廣大奶農的行為基本採取的是默認的態度,而且據在天
友的瞭解,這種現象在全國的乳製品行業是普遍的,只要存在向奶農收購牛奶,就普遍存
在次類現象,所以三鹿事件的發生就是必然的,而且這次三鹿出了事,全國其他所有乳製
品企業都保持沈默,沒有一家跳出來指責,什麼原因大家看了我的帖應該心裏有數了吧,
最後弱弱的問大家一句,這樣的牛奶你們敢喝嗎?大家好!這幾天出現的"毒奶粉"事件
和前幾年的"孔雀石綠"和"蘇丹紅"、"吊白塊"等事件一樣,震國內外。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聚氰氨 (Melamine) "維基百科之三聚氰胺"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三聚氰胺&variant=zh-hant

維基百科都寫那麼清楚了...不信也得信...
而且中國乳農用的是拿來當肥料的尿素,不是純尿素,更恐怖喔!

我很在意三聚氰氨就是"美耐皿(Melamine)"的這件事,
很多很多小朋友用的相當可愛的塑膠餐具都是"美耐皿"材質的.....
麻麻們...美耐皿別拿來裝熱食了啊.....>"
~~~~~~~~~~~~~~~~~~~~~~~~~~~~~~~~~~~~~~~~~~~~~~~~~~~~~~~~~~~~~~~~~~~~~~~~~
三聚氰胺(Melamine)(化學式:C3H6N6),俗稱密胺、蛋白精,IUPAC命名為「1,3,5-三嗪-2,4,6-三氨基」,是一種三嗪類含氮雜環有機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它是白色單斜晶體,幾乎無味,微溶於水(3.1g/L常溫),可溶於甲醇、甲醛、乙酸、熱乙二醇、甘油、吡啶等,對身體有害,不可用於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

三聚氰胺是氨基腈的三聚體,由它製成的樹脂加熱分解時會釋放出大量氮氣,因此可用作阻燃劑。它也是殺蟲劑環丙氨嗪在動物和植物體內的代謝產物。

合成:
工業合成主要使用尿素為原料,在加熱和一定壓力條件下:
6 (NH2)2CO → C3H6N6 + 6 NH3 + 3 CO2
按照反應條件不同,三聚氰胺合成工藝又可分為高壓法(7-10MPa,370-450℃,液相)、低壓法(0.5-1MPa,380-440℃,液相)和常壓法(
用途:
常用於製造日用器皿、裝飾貼面板、織物整理劑等。在中國,日常生活中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即密胺塑料)最常見的應用是一類被稱為「美耐皿(又稱密胺碗)」的塑料碗碟。這類器皿的物理性質非常類似陶瓷,堅硬不變形但又不像陶瓷那樣易碎。常常標有「不可以在微波爐中使用」的警示,因為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即密胺塑料)受熱後有可能散發毒性。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百貨公司
週年慶預計時間表

台中中友
9/25-11/10

嘉義松屋
9/25-10/29

廣三SOGO
9/26-11/11

三越台中
10/2-10/26

美麗華
10/9-11/9

大葉高島屋
10/9-10/28

三越台南
10/9-11/2

三越高雄
10/9-11/2

遠東新竹
10/16-11/24

統領桃園
10/16-11/17

遠東台南
10/23-12/1

漢神巨蛋
10/23-11/11

遠東花蓮
10/23-12/1

三越A8、A11、A9、A4
10/23-11/24

遠東台北
10/23-12/1

遠東板橋
10/30-12/8

SOGO雙和
10/30-11/23

遠東桃園
10/30-12/8

SOGO豐原
10/30-11/23

遠東嘉義
10/30-12/8

高雄大統
10/30-12/1

SOGO屏東
10/30-11/23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