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中國近現代史講座教授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是美國漢學界的一個奇才。三、四十年來,他揉合精湛的史學與文學造詣,融會一流的敘事與分析本領,通過一本又一本領人入勝的著作向西方知識群眾介紹中國近現代史的演變,其影響力之大,不單在英文世界獨領風騷,不作第二人想,而其中譯著作在華文世界所造成的衝擊,更蔚為歷久不衰的「史景遷熱」現象。
今年六十九歲的史景遷,出生於英國,早歲肄業劍橋大學,專攻英國史。畢業後獲得獎學金負笈耶魯大學,他想改攻物理,有人告訴他:「不必了」,因他從十五歲開始即未再修過科學課程;他熱愛文學(尤其是詩歌),又想改唸美國文學。就在他舉棋不定的時候,他去找耶魯中國史教授芮瑪麗(Mary C. Wright)指點迷津,她勸他研究中國史。以《中國保守主義的最後據點:同治中興,一八六二─一八七四》一書揚名學界的芮瑪麗和她的丈夫芮沃壽(Arthur F. Wright),同為耶魯中國研究的兩張王牌,與哈佛的費正清鼎足而立。芮氏夫婦俱已於七十年代辭世。
熱心的芮瑪麗告訴史景遷說,要在中國近代史領域學有所成,第一必須學好中文,第二最好到澳洲找明清史專家房兆楹請教。於是,史景遷即從康州新港專程到坎培拉國立澳洲大學向房兆楹拜師,史景遷一待就是三年,在房兆楹的指導下,奠定明清史研究的深厚基礎。房兆楹和杜聯喆夫婦是五、六十年代美國漢學界著名的夫妻檔,共同負責主持哥倫比亞大學中國近現代人物傳記計畫;房兆楹並分別與富路特、恆慕義、博門三人合編明代、清代與民國人物傳記大辭典,成為史學家不可或缺的三種工具書。房、杜夫婦雖早已過世,直至今天,史景遷每次提到房兆楹,都會很恭敬地說:「他是我的老先生」。
在房兆楹的指點下,史景遷於一九六六年出版第一本著作《曹寅和康熙皇帝:奴隸與主人》,這是從耶魯博士論文擴大而成的專書。一九六三年秋史氏為博士論文蒐集材料初次造訪台灣,那時故宮所藏的清史檔案還存放在台中霧峰山洞裡。史氏於一九六五年獲博士學位,翌年開始在耶魯教書,一九七一年升為正教授和講座教授,並曾擔任歷史系主任,最近始卸任美國歷史學會會長。一九八七年曾在北京大學歷史系客座一年。
三、四十年來,史景遷勤於著述,每逢新書面世,都會轟動讀書界,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包括:《改變中國:在華西方顧問、一六二○至一九六○》、《康熙皇帝自畫像》、《王婦之死》、《天安門》、《利瑪竇的記憶宮殿》、《太平天國》、《追尋現代中國》、《大汗之國:西方眼中的中國》及《毛澤東略傳》等。史氏被西方出版界稱為「詩人史家」,他說他對歷史和詩皆具同等興趣。在每一本著作裡,史氏以漂亮的英文、敏銳的筆觸描述中國近現代史的變遷,特別是從文學、文化和人物的角度著眼,並兼及政治、經濟、社會、教育和軍事層面,鮮明生動地呈現出十七世紀以來的中國歷史,已故〈紐約時報〉中國問題專家哈里森.索斯伯里譽之為「神奇的交響樂」。從六十至八十年代,美國各大學和研究所的中國近現代史課程皆以費正清和聖他芭芭拉加州大學徐中約的著作為教科書,但史氏於一九九○年推出嶄新的中國近現代史教科書《追尋現代中國》(溫洽溢中譯本三冊由時報文化出版)後,這部書不僅為美國各大學及研究所普遍採用,且成為一般美國讀者爭相閱讀的暢銷書,連史氏本人和出版社皆大感意外。口才便給的史氏嘗言講授中國近現代史不應以一九四九或文革為終界線,而應一直講到最近發生的大事,與當代史連貫,一氣呵成。史氏目前正撰寫汪精衛傳。
史景遷和他同在耶魯任教的華裔妻子金安平於一九九六年合編一本大型《中國世紀:百年攝影史》,頗受好評。金安平的祖父金毓黻(一九六二年去世)是著名史學家,北大畢業,曾任遼寧省政府祕書長及教育廳長,並在北大、東北大學及中央大學任教。金安平一九五○年生於台灣,十二歲赴美,獲哥倫比亞大學史學博士,二○○二年出版英文《合肥四姊妹》(鄭至慧迻譯的中譯本近由時報文化出版),極受重視。四姊妹之一的張兆和,即是名作家沈從文的夫人。
要成為一個上乘的史學家,需具備許多條件,但著作是否能既叫好又叫座,首要條件則是必須會講故事。史景遷就是一個最有深度與文采的「講故事的人」(storyteller),而且講的是中國故事。
- Nov 14 Mon 2005 08:49
才氣縱橫的中國近現代史泰斗史景遷 林博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