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證明:騎單車比健走好

一、走路和騎單車的身體變化比較
1. 心跳數 - 很接近,差異極小
2. 熱量消耗 - 表面看起來步行的熱量消耗為單車的一倍以上,但因花費的時間不同,
若以平均每分鐘的熱量消耗,則兩者的熱量消耗是差不多的。兩者的數據很接近,但相對來說,騎單車來得輕鬆很多。 (
因為速度較快,感覺有風,體溫容易下降,不會感到疲倦。 )
雖然,感覺騎單車比較輕鬆,但以心跳數的變化來說,騎單車的心跳變化較大。心跳變化愈大,表示身體的負擔愈大,所以運動量較大。所以,騎單車的好處是,感覺很輕鬆,但身體的運動量卻能很快達到!

二、騎單車的重要發現
實驗結果:
1. 步行 - 可強化小腿肚的肌肉
2. 單車 - 可強化大腿的肌肉、腸腰肌 (髂腰肌 )
大腿的肌肉主要作用,乃在支稱體重和舉起腳步,所以,一定得好好鍛練才行。大家不熟悉的腸腰肌 (髂腰肌
),其作用也是在支撐身體,但其重要性卻不輸大腿肌,因為,若腸腰肌衰弱,人就無法久站,容易臥病在床。
鍛鍊腸腰肌的運動,除了騎單車以外,另一個運動就是爬樓梯。但是,爬樓梯會讓膝蓋承受全身的重量,對老年人並不適合,所以,老年人若要訓練腸腰肌,還是以騎單車最適合。

三、利用小斜坡來做肌力訓練
肌力訓練在最近的研究發現,必須要用到自己本身最大肌力的 30%
以上,才能提升肌力。沒有達到此程度的肌力訓練,肌肉還是會有衰弱的可能。那騎單車要如何做才能運用到自己本身最大肌力的 30% 呢 ?
Ans.: 經實驗發現 1.25% 的斜坡,騎 50 公尺便可達到。

四、騎單車可以讓血管變年輕
運動後,血液的流動速度加快,就會產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的功用,就是可以讓包圍在血管周圍的肌肉變得柔軟。血液的流動速度愈快,產生的一氧化氮也愈多。實驗發現,騎單車可以讓血液的流動速度加快十倍。
所以,有血管方面疾病的朋友們,可以考慮騎單車來改善血管喔!

五、專家的建議
健走和騎單車,都是有氧運動,都能讓血管變年輕、減肥和預防生活習慣造成的疾病,但是,健走卻不太能提升肌力。
要騎多久的單車才能讓血管確實變年輕呢?
專家建議 -
40 歲 一週要騎 160 分
50 歲 一週要騎 150 分
60 歲 一週要騎 140 分
騎單車的注意事項:
1. 謹守交通規則
2. 注意安全
3. 老年人量力而為,不要超過
沒有單車或不會騎的朋友,可做做'自行車操'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1. 在地上放兩個面紙盒或兩本書,做來回跨越動作,做十分鐘。
2. 坐在椅子上,單腿做伸縮動作,左右各做十次
3. 站立,單手扶椅,先把身體外側的腿,往正上方抬高,放下,張開腿往側邊抬高,左右腿各做十次。
以上三個動作,一星期做 3~4 次就可達到效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港地小人少,而又群星璀璨,本地创作能力不足严重制约着流行乐坛的发展。因此,改编、翻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所采取的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曲目的来源,有来自欧美、日本、台湾,还有来自中国大陆。吾辈浸淫流行歌曲10几年,许多曲目听过多个版本。现谨将部分歌曲的国、粤语对照上传,供大家参考。错漏之处亦请各位大虾修正、补充,流浪花感激不尽。在本版暂只刊出与SALLY叶倩文有关的歌曲。


童安格《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国) ——叶倩文〈诺言〉(粤)

黄莺莺〈哭砂〉(国) ——叶倩文〈秋去秋来〉(粤)

叶倩文〈他〉(粤) ——叶倩文〈他〉(国)

叶倩文〈几度花落时〉(国) ——叶倩文〈红尘〉(粤)

周华健〈让我欢喜让我忧〉(国) ——叶倩文〈情人知己〉(粤)

姜育恒〈驿动的心〉(国) ——叶倩文〈祝福〉(粤)

陈淑桦〈这样爱你对不对〉(国) ——叶倩文〈春风秋雨〉(粤)

叶倩文〈女人的弱点〉(粤) ——叶倩文〈离开情人的日子〉(国)

叶倩文〈完全是你〉(粤) ——叶倩文〈完全是你〉(国)

叶倩文〈等爱的心〉(粤) ——叶倩文〈等爱的女人〉(国)

成龙、陈淑桦〈明明白白我的心〉(国)——叶倩文〈现实就是现实〉(粤)

叶倩文、林子祥〈选择〉(国) ——曾航生、黎瑞莲〈选择〉(粤)

蔡幸娟〈两颗心四行泪〉(国) ——叶倩文、林子祥〈爱到分离仍是爱〉(粤)

叶倩文〈潇洒走一回〉(国) ——伊玲〈潇洒走一回〉(粤)

叶倩文〈明月心〉(国) ——叶倩文〈理想中的人〉(粤)

叶倩文〈因为寂寞〉(国) ——叶倩文〈今生不再为你等〉(粤)

叶倩文〈ALWAYS〉(国) ——叶倩文〈永远青春可爱〉(粤)

叶倩文、林子祥〈乱世桃花〉(粤) ——叶倩文〈谁的心能让我停泊〉(国)

叶倩文、林子祥〈何时何地〉(粤) ——叶倩文、林子祥〈情愿受伤〉(国)

叶倩文〈美丽的苦酒〉(粤) ——叶倩文〈多情的路〉(国)

叶倩文〈焚心以火〉(粤) ——叶倩文〈焚心以火〉(国)

叶倩文〈黎明不要来〉(粤) ——叶倩文〈黎明不要来〉(国)

王杰〈说声珍重〉(国) ——叶倩文〈珍重〉(粤)

叶倩文〈晚风〉(粤) ——叶倩文〈晚风〉(国)

黄小琥〈分不到你的爱〉(国) ——叶倩文〈与你又过一天〉(国)

张清芳 (雪下得太早)(国) ——叶倩文(你今天要走)(粤)辈

黄小琥 (不只是朋有)(国) ——叶倩文(一辈子温柔)(粤)

张清芳 (Men’s Talk)(国) ——叶倩文(枉费心思)(粤)

叶倩文(我该微笑还是哭)(国) ——叶倩文(我知我会后悔)(粤)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山寨產品能廣被消費者買單,攻占知名國際品牌的市場,因為他們有套獨特的加減法則,在山寨領域中「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要降低消費者進入門檻,先要用減法,減到極致,成本低、價格就低,「貌似大廠,價格一半」,客戶自然上門;但競爭者眾多,又要增添其特色,在外觀和功能上得多下功夫,「貌似大廠,更甚大廠」,客戶就會買單。

減法之所在,非法之所在。山寨手機減法的第一招,就是省下關稅、增值稅與智慧產權授權金,比品牌正規軍至少節省35%,接著連入網申請也免了,單款40萬元人民幣申請費和六周工作天通通省下來,品牌正規軍還在排隊申請,山寨游擊隊早已在市場上賣翻天。

減法的第二招,大多拿質量開刀。中國山寨車便宜一半,印度塔塔Nano車新台幣不到2萬元,難道外商品牌發展汽車半世紀做不出便宜車?便宜車說穿了,就是犧牲許多安全設計配備換來的,山寨機也是免去各種測試過程,快速上市的目標遠優於產品穩定、安全的考量。

並非所有減法都在犧牲消費者權益,山寨手機廠也改革既有的中國產銷制度,品牌大廠從生產出廠到把產品交到消費者手中,得經過五到八層不同的單位,每層都要賺得利潤,終端售價自然不能少,山寨機大多只要三層,銷售結構扁平後,消費者買到的價格也變低。

減法發揮極致之後,便是符合在地需求的加法哲學。不少國際品牌都是拿全球產品來此一體適用,歐美車不強調內裝,偏偏亞洲人喜愛皮椅好音響,歐美品牌沒有雙卡雙待手機,山寨品牌就做雙卡、三卡、甚至六卡也行,「品牌廠沒有的我也有」。

山寨加法魔術,大多環繞著外觀與功能,像是法拉利、公仔、菸盒手機,「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以不高的成本增添價值,iPhone不支援FM收音機,山寨iPhone就支援,或是加個手電筒增加生活方便性,山寨魔杖一揮,就是要讓消費者感覺物超所值。

【2009/04/20 經濟日報】

山寨產品》老鄉讚創新 老外罵土匪

【經濟日報╱記者費家琪、陳雅蘭、曹正芬、陳信榮/專題報導】
2009.04.20 05:12 am

源自廣東話,意指綠林好漢聚集的窩,「水滸傳」裡的梁山泊108條好漢就是住在山寨裡。因此後來被引申為與官府、廟堂對抗的一股力量。

山寨從仿冒起家,後來轉變成動詞的「模仿」之意,模仿知名事物,但又稍稍加入變化,而自成一格。現在山寨一詞已演變為具有創新、快速與平民化的三大特徵,進而成為一種草根文化。

有人以clone來稱呼他,意指複製品。 最近金融時報在提及山寨機時,則命名為Bandit handset,Bandit指強盜、土匪。

【2009/04/20 經濟日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山寨」從一個流行語,到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都爭相報導的現象,山寨經濟學成為兩岸產業界合作打造的新勢力。

為了解這個風潮,進而剖析能否顛覆產業秩序,本報直接走訪深圳、北京、浙江,製作「山寨大揭秘」專題,分別從產業、官方、學界與消費者等不同面向解構山寨帶來的影響。

從山寨機、山寨本、山寨車到山寨周杰倫,兩岸企業打造出一個賣夢想的山寨經濟體。

山寨風潮自2003、2004年逐漸在中國出現,最早出現在手機產業,以仿冒諾基亞、三星的手機打開市場,後來業者轉型到發展自有品牌,例如大陸最大自有品牌的天宇朗通,打出「追趕諾基亞」的夢想。科技業中的小筆電、MP3、數位相機,全都出現山寨版。

仿冒一條街

後來山寨的DNA開始移植到不同產業與服務上,例如速食店的麥當勞M字招牌,其二扇拱門變成三扇拱門,零售店屈臣氏變成曲同氏,咖啡店星巴克變成巴克星,南京的街道上有山寨一條街,全是模仿知名商店的二級軍團。

直到2008年時,大陸央視「新聞聯播」報導山寨產品,推動山寨達到最高峰,入侵影視與文化界,出現山寨版的周杰倫、谷歌,只要融入創新的變型即被稱為山寨。甚至央視每年過年的春節晚會也有山寨版,神州無不山寨。

這股山寨文化引發社會正反兩面的爭議。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認為「抄襲只是在浪費時間」,拖延前進的動力。同樣也做自有品牌的中興通訊副總潘勝華則認為,「存在就是合理」,這是不同的市場區隔。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以身為最上游的供應商來看,喊出「今日山寨,明日主流」。

打破不可能

不過一年產量超過1億支的山寨機,以及衍生出的山寨經濟學,的確讓四個大夢成真。

最上游晶片供應商聯發科圓了第一個夢,聯發科的產品一直很難攻進諾基亞等大廠,但他以整合式晶片的新技術,促使人人都能進入手機產業,在手機晶片市場殺出一片天,成功瓜分最大廠德州儀器的天下,市場新進業者成功挑戰在位者。蔡明介也因此成為山寨世界的教父、品牌世界的魔鬼。

第二個夢是讓大陸成千上萬的小工廠,都從做手機中賺錢。大陸山寨業者小鄭說,原本採購德儀晶片的手機,要花上百的研發工程師搭配;在採購聯發科的產品後,只要十個工程師就可以搞定,甚至統統外包。在深圳做手機,困難的部分全都有人幫你完成,自己只要做簡單的就好,讓無數的小資階級圓了發財夢。

大陸與台灣廠商聯手打造出第三個夢,有機會改寫產業既定的遊戲規則。在聯發科做手機晶片的領頭羊後,威盛也切入筆電的處理器,要複製聯發科成功的模式。藉由聯發科、威盛的技術優勢,輔以大陸生產製造的能量,再有龐大消費市場作支撐,已經顛覆了近二、三年來的手機市場生態。

諾基亞、三星、LG、索尼愛立信、摩托羅拉五大廠占有全球八成的手機市場,這種情況隨著山寨機出現而扭轉,量變可能醞釀出一波質變,這有其「內因外緣」。

山寨機本身便宜、多功能的特色是內因,迎合了最大消費市場中國、印度的喜好;在外緣上則是全球金融海嘯,使得消費者購買力減弱,低價品正好彌補這塊空間。

科技法老王

這種陸皮台骨的山寨科技產品,讓兩岸有機會翻身。政大科管所教授李仁芳點出,山寨產品在科技產業上有機會促成洗牌效應,大陸不再是產業鏈的工奴,台灣也不再是工頭,聯發科、威盛掌握核心技術的業者結合大陸業者,有機會打破歐美主導科技業的局面,掀起一波階級革命,聯手做全球科技產業的法老王。

甚至以做山寨車起家的吉利、奇瑞等大陸車廠,都曾經被國際媒體點名,可能會出手收購福特集團的豪華車品牌富豪(Volvo),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廣大金字塔底層的消費者,更是靠山寨產品圓夢,原本資訊取得相對弱勢的他們,可以藉由低廉的價格取得對外通訊,擷取資訊的管道,幫助他們縮短數位落差。例如每支山寨機都有收音機的功能,讓他們隨時得知外界的最新資訊;甚至河南的小村落中,在民眾都有山寨機後,發展出一套行動廣播系統,民眾用手機打簡訊可以直接向全村廣播訊息。

中經院台灣WTO中心助研究員李淳說,仿冒可以說是開發中國家經濟發展必然的過程,和保護智財權間會有一套共存之道。如同深圳社會科學院院長樂正所說,大陸對於山寨文化不必自豪,也不要歧視,不能捧上天,不必摔到地,這是多樣化社會中,一股草根性的力量,打造出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的夢想。

【2009/04/20 經濟日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群網站MySpace和環球、新力、華納等唱片公司去年成立的音樂事業MySpace Music,除了提供串流音樂服務,還瞄準線上音樂市場。如今MySpace Music在新執行長霍特(Courtney Holt)帶領下,會員人數不斷上升,躍居為全球第二大音樂娛樂網站。

MySpace於2004年起步時,當時擔任Interscope Geffen A&M唱片公司行銷主管的霍特發現,樂手在MySpace上能和歌迷更緊密互動,於是他鼓勵黑眼豆豆等旗下藝人發展自己的MySpace網頁,在網頁上提供新歌試聽。

廣告另闢新財源

三個月前,霍特出任MySpace Music的負責人後,第一件事就是大幅翻修MySpace Music的主網頁,並改善備受批評的播放介面。現在網頁上不但有各種最新專輯、500萬頁歌手的分類簡介,還新增連至網路零售網站亞馬遜(Amazon)的連結,讓用戶可以購買並下載音樂。

MySpace和唱片公司不但能和亞馬遜分享收益,還能獲取額外的廣告收入,霍特還打算販售演唱會門票和樂團商品。此舉可望為唱片公司開闢新財源,環球音樂集團數位策略執行副總裁加瑞夫說:「比起只有一種容易受重創的主要收入來源,我們更希望有10種穩健的獲利管道。」

但霍特必須面對幾項艱困的挑戰。一年前,Facebook的會員數正式超過MySpace,目前以2億人領先MySpace的1.3億人。

另一方面,廣告商認為,社群網站的內容既私人又瑣碎,並不適合打廣告。社群網站的廣告點閱率確實很低,研究公司eMarketer說,社群網站的廣告業務占線上廣告市場5%,2013年將萎縮至3.9%。

用戶數成長30%

此外,許多網站都提供類似的免費串流音樂服務,包括美國線上(AOL)、雅虎、MTV、Pandora、Last.fm、Imeem等。YouTube和環球音樂最近合資成立的音樂影片網站Vevo,也是可能的競爭對手。

但霍特的努力得到回報。網路行銷研究公司ComScore 說,MySpace Music 3月的使用人數為2,000萬人,比去年成長30%。MySpace因此成為全球第二大音樂娛樂網站,會員數僅次於AOL的2,100萬人。

【2009/04/20 經濟日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04.16 01:50 am加拿大著名的超現實主義詩人與小說家麥克‧布洛克(Michael Bullock, 1918-2008)於去年盛夏的7月18日逝世。當我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既感震驚,又覺得並不意外。每一位友人的遠行,心中總免不了一種不由己的悸動;並不意外的原因則是他已高達九十嵩壽,按照自然的輪迴常律,已是風雨中的微爝,隨時都會有熄滅的機率了。他生於英倫,逝於英倫,可說重歸故土源泉。據他的女兒說,他走得非常安詳,遺言將他的骨灰埋在花園中的一棵紫荊樹下,每年紫荊盛放的時候,就如同麥克自己又一次把他的笑顏展露在人間。

麥克於1968年移民加拿大,早我來加四年。我們的落腳地點都是溫哥華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但是我們相識卻在多年以後他正式在創作系任教而對中國的古詩發生興趣時候。那時他從義大利譯文轉譯過唐朝詩人王維的《輞川集》,題作《幽居的詩》,也譯過《毛澤東詩詞三十七首》,對東方世界,包括中國、日本和印度,都感覺很神祕,非常入迷;我則很想探知他的超現實的夢幻視域,因此我們有頗多的共同語言,不但在溫哥華相聚,在倫敦、在香港也曾多次把晤。多年來他每出一本新書,都會寄贈一冊,所以我擁有他大部分的作品。

麥克的作品,譯成中文的不少。最早的有周兆祥翻譯的《鮮紅的女人──布邁恪超現實小小說選》(布洛克的粵語發音為布邁恪),1984年香港山邊社出版。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的金聖華教授是研究布洛克的專家,翻譯布氏的作品最多,先後譯有布洛克的《石與影》(Stone and Shadow)、《黑娃的故事》(The Story of Noire)、《花與鳥》(Flowers and Birds)等。此外,尚有董繼平翻譯的《紙上的幻境》(Dreamland on Paper)、章簡翻譯的《牆內花園》(The Walled Garden)、梁錫華與施淑儀合譯的《月與鏡》(Moons and Mirrors)詩集。我自己也曾翻譯過麥克的一篇小說〈男孩與運河〉(Boy and the Canal),收入1988年我為爾雅出版社主編的《樹與女──當代世界短篇小說選》中。

麥克自言,他在中學時代就發現了中國古詩的魅力,中國詩中對大自然的衷心賞悅以及寄託心志的皈依之思,與西方強人征服自然的意識很為不同,啟發了他終身對大自然的愛悅。在他的作品中,不是日月、山水、湖海,就是星辰、花鳥、樹木,他從來不談社會現象,也不涉及人事的傾軋,一派不食人間煙火的仙風道骨,如在集體主義的社會中,不知會被批成如何反動的文人了,在英國或加拿大他倒可以得其所哉。麥克是典型的個人主義者、自由主義者,承襲了在暗夜中為自我孤獨鳴唱的夜鶯般的英國浪漫詩人的傳統。近世歷史的慘痛經驗,也不能不教人明白,滿口理想主義、為人民服務的革命家,最後不知為社會和人民造成了多大的禍害!他嘗說:「我的詩只為自己而寫,但並不妨礙有利於社群。」

一個依靠靈感書寫的人

1936年,時年十八歲,他參觀了在倫敦舉行的世界超現實主義展覽會,立刻受到吸引,深深地影響了麥克以後從事文學的方向。二十歲時自費出版第一本詩集《遞變》(Transmutations, 1938),只有二十多頁,東方或說中國與超現實的因素俱在其中矣。然後,直到四十二歲才出版第二本詩集。這漫長的二十多年,乃為稻粱謀,主要從事翻譯工作。四十二歲後,才開始密集地寫作與出版自己的超現實主義作品。麥克認為英國漢學家亞瑟‧韋理(Arthur Waley)的英譯漢詩及中國古典說部,影響了英國的意象主義運動(Imagist movement),以致使超現實主義也脫不了東方的神祕色彩。東方與超現實,以後竟成為麥克終生不渝的至愛。

麥克的詩雖然具有奇詭迷離的意象,但明白易讀,沒有一般現代及後現代詩人的晦澀或邪魔的氣氛,他所引發的夢幻,是溫馨、清麗、飄逸,引人深思遐想的。譬如〈鏡月〉一詩:

鏡月反映

普世的夢


大眼睛窺視

人心深處


是皇冠

在長空的額上


是觀者也是被觀者

合萬物為一

(引自梁錫華、施淑儀合譯《月與鏡》)

他曾在一次訪談中批評西方的文壇說:「今天西方文壇印出來的所謂詩,大部分都不是詩,只是韻文而已──夾著一點點小聰明和一點點技巧的韻文。真正的詩人少之又少。」(見1984年周兆祥訪問超現實主義大師布洛克)言外之意,韻律和技巧雖然重要,但是作為詩,應該還要具備其他更基本的因素。他認為超現實是通向詩的重要路徑,他說:「超現實主義藝術的目標,在於結合外在與內在的世界,詩是把自然宇宙與我內心天地連接起來的臍帶。」他是一個依靠靈感書寫的人,經常採取「自動書寫」(automatic writing)的方式,沒有靈感時,寧願停筆不寫。

小說都屬於超現實作品

從1938年到2006年,他一生出版詩集二十六部之多,此外尚有小說集十二部,劇作兩部,所翻譯的他人的作品就不計其數了。他的小說都屬於超現實的作品,例如《掌心長花的男人》(The Man With Flowers Through His Hands),敘述一個男人哭泣的眼淚,大粒大粒掉落湖中,激起的彩虹水柱落在掌心,在那裡蝕出一個洞來。他把一株花插進洞裡,就如同手掌心裡長出一株花來一般,可以想像他如何帶著花趴趴走的模樣。如果花莖沒有折斷,花朵就永遠盛放著。他的奇特的情狀,為村民視為神蹟,競相膜拜、供養,倒使他獲得意想不到的優裕的營生。……他所營造的氛圍,往往教人覺得荒誕可笑,還有一絲絲悲哀。

在麥克的夢幻世界中,花草、樹木、山川、湖泊、蟲魚、鳥獸,無不多彩多姿,而且具有超乎尋常的生命力,在讀者面前鋪展開一個充滿詩意的靈視的幻覺世界。自從寫實主義以後,作者對外在感官所及的物質世界都多有叩問,認為現象的背後,另有抽象的精魂,或更基本的實質存在。象徵主義、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等等,無不企圖窺探、挖掘物質表象以下更深層的存有。想像、夢境與潛意識正是超現實主義的作家著力探詢的路徑,也是麥克‧布洛克終生奮筆的標的。

親手繪製插圖及封面

麥克不但是一個作家,同時也是一個不錯的畫家,他著作中的插圖及有些封面,都是他親手繪製的。當然他的畫作也屬於超現實的一類。其實,他的詩中就表現出他超現實的畫風,像下面這一首〈園中月〉:

園中月

倒影在睡蓮塘

一張臉

因鯉魚穿梭生紋

給微波弄皺

又被根根似怒髮的蘆葦

投上陰影

一張自水深處

昇起的臉

(引自梁錫華、施淑儀合譯《月與鏡》)

詩中的意象,不正是一幅超現實的畫嗎?

【2009/04/16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有兩則新聞報導,不約而同都用了「廬山真面目」作為文字敘述的核心譬喻。一則新聞敘述在暌違了卅多年後,黃俊雄布袋戲中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藏鏡人」終於露出了廬山真面目,乃長相英俊斯文的「緣投兄」。而另一則新聞則是引證日本的民調資料,指出超過四成的男性對女友卸妝後的廬山真面目大感失望,甚至有被騙的感覺,而年紀越大,失望的經驗越多。

素顏 妝顏 很難涇渭分明

這兩則似乎很不搭調的新聞,都指向了同一個「真面目」與「假面具」之間的辯證關係。藏鏡人廬山真面目的吊詭,不僅在於「真面目」其實是「假面具」(大魔頭面善心惡,連黃俊雄自己都跳出來提醒俊俏的「真面目」常常是詐騙的「假面具」),更在於藏鏡人的「假面具」原本就是他的「真面目」:長年戴著面罩的「藏鏡人」,其實根本沒有成形的「臉」(不論英俊或醜陋),一切只有粗胚,沒有雕刻出來的面容形貌,而此次亮相的「緣投兄」乃是因應揭去面罩而創造出的新面目。西方哲學從尼采以降,所有對「深度形上學」的解構,都建立在女人的面紗之上。「我們不再相信當面紗撤去之後,真理依舊是真理」。而在台灣特殊地理時空的成長記憶中,卻是男性藏鏡人的面罩替我們打開了表面/深度的二元對立,原來真理就在表面,藏鏡人的臉就是面罩,面罩就是藏鏡人的臉。

但如果藏鏡人沒有所謂的「真面目」,那卸妝後的女人呢?晚近一波化妝達人的網路競賽,讓我們看到技藝高超的眾家姊妹,如何化腐朽為神奇,而此競賽模式最喜歡採用的,便是「化妝前」與「化妝後」的強烈對比,而其中最有趣的例子,莫過於某知名電視購物主持人「素顏」與「妝顏」的PK大戰。此例子之所以有趣,不僅在於此女主持人化妝前與化妝後的判若兩人,更在於此「化妝達人」乃同時是「整型天后」。換言之,所謂沒有化妝的「素顏」,可是整型卅次後的成果,從雙眼皮到豐唇,可都是貨真價實卸都不用卸的「化妝」。就目前蓬勃發達的美容醫學而言,保養品與化妝品都已界限模糊,「素顏」與「妝顏」當然就更不可能一上一下、一裡一外般涇渭分明,「素顏」與「妝顏」反倒成為難以切割劃分的連續體,紋眉紋眼線植假睫毛是「素顏」嗎?擦膚色的防曬乳液或除皺眼霜是「素顏」嗎?但先進的科技卻往往不敵最古老的思考慣性:美麗的表象是欺騙與謊言,卸了妝的女人永遠冒著嚇壞身邊男人的風險,就像新聞中的民調所要刻意強化的性別偽裝一般。

卸妝 卸裝 別再僵化思考

七○年代的女性主義反時尚、反妝飾,認為此皆物化女人身體的壞意識,但卻也因此帶動了七○年代反時尚的時尚與「自然妝」的流行。現今女人與化妝早已發展出千百種想像連結的方式,沒有政治正確的焦慮,也沒有女為「悅己」或悅「己」者容的鑽牛角尖,但三不五時都還是會出現一些僵化性別思考的問卷與民調,再次把女人的「化妝」單向等同於「偽裝」。試想女人「卸妝」,男人難道不「卸妝」(越來越多的男人用保養品、化妝品或進行臉部整型)或不「卸裝」(卸下西裝外套)嗎?會不會也有女人發現「卸裝」後的男人原來肩部那麼瘦小單薄,腹部那麼鬆垮凸出,如果大家都在「妝自信」、「裝自信」,那或許就不要五十步笑百步了。

藏鏡人面罩下沒有臉,而女人卸了妝的素顏卻是沒有深度的深度,深不見底。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8歲的俄羅斯男子希鐸金(Artyom Sidorkin)日前胸部劇痛,出現咳血症狀。醫師診斷認為罹患肺癌,必須進行腫瘤切除手術。想不到,從希鐸金肺中取出的竟是一棵發育良好的5公分樅樹。

樅樹是可用來當作耶誕樹的樹種,其針狀葉子方便用來吊掛飾物。不過醫療人員相信,就是因為樅樹的針狀樹葉在希鐸金體內生長,才刺傷了他的血管,導致他胸部劇痛咳血。

肺部長出小樹聽來不可思議,希鐸金的醫生卡瑪雪夫認為,應該是希鐸金不知何故吸入了樅樹種子,導致種子在他肺部發芽生長。

回憶起希鐸金就診之初,烏拉爾區首府伊熱夫斯克的卡瑪雪夫表示,「我們做了X光檢查,發現看來和腫瘤完全相同的東西。我們百分之百確定。這種案例我之前見過數百遍了,所以我們決定動手術。」

而就在卡瑪雪夫進行術前切片檢查時,5公分的小樹活生生地出現在他眼前。卡瑪雪夫說,「我想我眼花了,我瞇著眼睛看了三遍。我實在不敢相信,叫一旁的助理也來看看這是不是一棵樹,他驚訝的點頭。」

俄羅斯國營新聞社引述共青團日報的報導說,肺裡長樹連希鐸金本人也嚇了一跳,他表示,「那很痛,但坦白說,我不覺得有任何異物在我的體內」,不過「知道那不是癌細胞真讓我鬆了一口氣」。目前,被針葉嵌入的部分肺部已動手術成功移除。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有什麼連你也不敢講的笑話嗎?

  我還沒有遇到過任何這種笑話。如果你能找到一個,把它寄給我!對我來說,所有的笑話都是美麗的--它們越是難以容忍就越美麗--因為我在這裏的工作包括了脫去你們所有的觀念、成見。所以沒有一個我遇到過的笑話是我不敢講的。沒有害怕的問題--我只是享受!

  你說:在過去的幾天裏你講了一些震驚我的笑話。

  但是很好--這裏至少還有一個人沒有睡著。但是你曲解了。這是自然的,因為曲解來自你的頭腦。他曲解了是因為它們是未經加工的、種族性的,因為我對猶太人開了那麼多玩笑。

  我愛猶太人!我自己是一個猶太人,所以我很難忘記他們。他們是地球上最美麗的人,所以有那麼多笑話是關於他們的。有這些笑話是因為猶太人是如此的聰明。你單單笑話一個特定的群體是因為你無法和它競爭。笑話是一個補償。

  猶太人真是聰明,世界上最聰明的種族之一,每個人都感到無法與他們抗衡--於是你在你的笑話中報復。笑話是非常有啟示性的。它們並不顯示關於笑話物件的什麼,它們只是顯示了創造笑話的人;它們顯示了創造笑話的人的一些什麼。猶太人無論在哪裡都被人們嘲笑--因為沒有別的方法報復他們;在真實的生活中,他們是很高級的。事情總是這樣。

  所以,你的解釋只是你的解釋。你認為我在反對猶太人或是什麼?我是一個愛人。不過,我能理解。

  你說:「有一些我小時候講過的故事。當我講它們的時候是帶有殘酷的目的的。」所以你當然會以為我也有這種殘酷的目的。故事也許是相同的,但是講故事的人不同了。記住那個,不要忘記它。

  佛們通常不講故事。這是頭一回有個佛在講笑話。這是非常新的東西,所以你有一點迷惑。但是對我來說一切都是神聖的。沒有什麼是褻瀆的。從性到撒哈拉,我接受一切。我的接受是全然的。我的接受是絕對的。

  所以有時候笑話看來粗魯,它可能看起來是淫穢的,但是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是淫穢的。一切事物就它的樣子來說都是美麗的。淫穢是頭腦的解釋而已。

  扔掉你的解釋。那個震驚很好,但是必須扔掉解釋,否則你會誤會我,你會錯過一個機會。

  我那裏所有的笑話都是有目的地要震驚你。那些非常虛弱、怯懦的人,他們消失了。他們不來聽我,他們不能來了。現在只有那些有勇氣的人,準備好去吸收這些震驚的人能來到我身邊。但那是有意去做的。

  你是反猶太者嗎?

  萊文(Levin),我?一個反猶太者?你大概是發瘋了!

 

  我感到震驚,當你用「fuck(幹)」這個詞。有什麼意圖?

  這是最美麗的詞之一。英語應該為它而驕傲。我不認為別的語言有如此美麗的一個詞。

  加利福尼亞來的一個湯姆對它做了一些偉大的研究。我認為他應該是湯姆、迪克和哈里中最有名的一個湯姆........。

  他說:

  今天英語中最有意思的一個詞是「fuck」。它是一個不可思議的詞:只是通過它的發音,它就能描述痛苦、快樂、憎恨、喜愛。在語言中,它屬於很多語法類別。它可以用作動詞,包括及物(約翰幹了瑪麗)和不及物(瑪麗被約翰幹了)兩種,還能用作名詞(瑪麗是個不錯的性交對象)。它能當形容詞(瑪麗真是美麗)用。你看到了,像「fuck」這樣多功能的詞並不多。

  除了含有性的意思之外,還有如下的用法:

  欺騙:我在舊車市場被騙了。(I got fucked at the used car lot.)

  無知:我一點都不知道。(Fucked if I know.)

  麻煩:我猜我現在有麻煩了。(I guess I am fucked now!)

  侵略:幹你!(Fuck you!)

  不愉快:這是怎麼了?(What the fuck is going on here?)

  困難:我不能理解這倒楣的工作。(I can't understand this fucking job.)

  無能力:他是無能的。(He is a fuck-off.)

  猜疑:你到底在幹什麼?(What the fuck are you doing?)

  愉快:我玩的真開心。(I had a fucking good time.)

  要求:從這裏滾出去!(Get the fuck out of here!)

  敵意:我要打碎你的腦袋。(I am going to knock your fucking head off!)

  問候:你好嗎?(How the fuck are you?)

  冷漠:誰管它?(Who gives a fuck?)

  改革:拿個大一點的錘子過來。(Get a bigger fucking hammer.)

  驚異:靠!你把我的屎都嚇出來了!(Fuck! You scared the shit out of me!)

  焦慮:今天真是的。(Today is really fucked.)

  它也是非常健康的。如果你每天早晨把它當作超在禪定來做--當你剛剛起來,第一件事,重複這個咒語「Fuck you!」五遍--它清理喉嚨。那就是我清理喉嚨的方法。

 

  一個印度的朋友寫道--他的名字是伊庫巴爾.庫雷西(Iqbal Kureshi)--他說:奧修,你在笑話中所說的是美麗的、宗教的、靈性的,但是這些笑話破壞了你在公眾眼裏的形象。所有這些笑話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伊庫巴爾.庫雷西,確切的目的就是這個:破壞形象!我不想被當作聖人而聞名--這就是確切的目的。我不擔心別人如何想我--我不是政治家。只有政治家擔心,不斷地擔心別人在怎麼想他們,因為他們不得不依賴別人--別人有選票。我不依賴任何人的投票,任何人的評價。我只是我而已。我為什麼要為我的形象擔心呢?

  那個對形象的擔心是自我主義的,但是你的聖人們卻擔心,我知道那個。我知道各種各樣你們的聖人--印度教的,回教的,基督教的,錫克耆那教的,佛教的--我遇到過各種各樣你們的聖人。他們比你們的政治家們還要政治得多,因為這個想法是政治的:人們在想什麼,保持受尊重。受尊重正是自我的營養品,不是別的。

  我不想被尊敬。你或者愛我,或者不愛我;尊敬是沒有意義的。尊敬,以及對尊敬的期待是自我主義的。所以那些愛我的人們,他們會愛我原本的樣子。我不會去妥協,也不會去和解。我能很輕易地製造出和解:我可以不用一些辭彙--「操」和「屎」--我能成為聖人。你看到它是多麼便宜。但是我對這麼便宜的聖人不感興趣。如果我是聖人,那麼我無論說什麼都是聖潔的;如果我不是聖人,那麼我可以不斷背誦吉他經和可蘭經而仍然不是聖人,我只是一隻鸚鵡。

  我對所有鏡子都不感興趣。我知道我的本來面目--本來面目不是通過鏡子瞭解的。公眾的評價只是一面鏡子。

  伊庫巴爾.庫雷西應該是在擔心我的形象。他說:「這使你的形象顛倒了。」顛倒有什麼不對嗎?那就是他們在瑜伽中所說的Sirshasan--頭腳倒立。就我來說,我知道你顛倒了,所以當你看到我是顛倒的那只是意味著我在用腿站立而你在用頭倒立!

  整個人類都是顛倒的,但是因為所有人都是顛倒的,無論有誰試圖用腳站立都會看起來像倒立--他將成為少數派。佛陀總是少數派。

  伊庫巴爾.庫雷西問得很友好........他應該是愛我的,所以為我擔心。他說:你在笑話中所說的是美麗的、宗教的、靈性的。

  我不這樣認為--那真是牛糞!只有笑話是美麗的、宗教的、靈性的。但是我們不可能一致。我不可能和你一致,因為你是無意識的。因不可能和我一致,因為我是絕對有意識的。我們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維度........。

  他問:所有這些笑話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我也問:「所有這些我不斷在說的宗教和靈性的東西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只是老習慣,我想。否則沒有別的原因。遲早你會看到--我只是在講笑話........。

  但是庫雷西很擔心,因為他認為這些笑話有的時候是下流的。我從來沒有遇到過一個下流的笑話。這個下流的觀點來自你的解釋,否則什麼是下流?如果你認為性是下流的,那麼任何有一些性的暗示的笑話都是下流的。是你的觀念把它變成了下流的。對我來說,性和任何別的東西一樣神聖--對我來說,生命整個都是神性的。這些所謂的聖人們總是在告訴你們整個生命都是神性的,但是看起來他們並不認為這樣。我真的是這樣認為的!

(翻譯者若存)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維梅爾的帽子:從一幅畫看十七世紀全球貿易

作者:卜正民

譯者:黃中憲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9/03/27

內容介紹

在某幅畫中,一名荷蘭軍官彎身靠向一名大笑的女孩。另一幅畫中,有個女人在窗邊秤銀子的重量。又一幅畫中,水果從瓷碗中滿出,掉在土耳其地毯上。維梅爾的畫作,以其美麗和神秘叫人看後久久難忘,但那些以高明手法呈現的場景,其背後有著什麼故事?一如卜正民教授在《維梅爾的帽子》中所闡明的,這些看似溫馨小品的畫作,其實開啟了歷史之門,通過那些門,可一探過去一個快速擴張的世界。

那軍官頭上的時髦帽子,以海狸毛皮製成,海狸毛皮則是歐洲探險家在美洲以武器從原住民那裡所換來。海狸毛皮反過來又為那些想找出通往中國之新路線的水手,提供了航行探險經費。而在中國,歐洲人將以採自秘魯的白銀,購買數以千計在當時荷蘭繪畫裡頻頻出現的瓷器。

卜正民探明那個成長快速的貿易網,將海狸毛皮、土耳其地毯、或中國瓷碗帶進台夫特某個客廳的貿易網。走訪荷蘭的法國人笛卡兒,稱荷蘭的碼頭,「貨物無奇不有」。《維梅爾的帽子》正告訴我們那些貨物多麼無奇不有,以及欲取得那些貨物的強烈欲望,如何以任何人所無法想像的程度,徹底改造世界。此書讓我們對維梅爾的畫和那些畫所描繪的時代,都有了嶄新而深廣的理解。

新書內容搶先看:

維梅爾想必有幾頂帽子。雖然沒有文獻提及,但是維梅爾那一代有他那種身分地位的荷蘭人出現在公開場合,絕不會光著一顆頭的。看看〈台夫特一景〉前景處的人,不管是男是女,人人都戴著帽子或包著頭巾。窮漢湊和著戴的寬邊帽名叫klapmuts,較有錢的男子為了向人炫耀,戴上〈軍官與面帶笑容的女子〉(Officer and Laughing Girl,圖二)中的那種帽子。看到那位軍官在屋裡還戴著他那頂時髦的大帽子,根本不必大驚小怪。維梅爾筆下只有正在工作的男子沒戴帽子:音樂老師或科學家。追求女性的男人,絕對戴著帽子上場。男人進屋或向女人致意時要脫帽的習俗(今日已少有人記得的習俗),在當時還沒有。只有在君王面前,溫文有禮的歐洲男子才會脫下帽子,然而荷蘭人自豪毋須向任何君王鞠躬致意,鄙視那些奉行這規矩的人,因此荷蘭人時時戴著帽子。維梅爾在兩幅畫中將自己畫進畫裡,而那兩幅畫裡,他都戴著帽子。在〈老鴇〉(The Procuress)中,他屈居樂師這個小角色,戴著幾乎垂到一邊肩膀的華麗貝雷帽(譯按:扁圓的無簷帽)。十年後,在〈畫藝〉(The Art of Painting)中,他戴了更小得多的黑色貝雷帽,而即使在那時候,那都是這位藝術家有別於他人的獨特標記。

維梅爾還有其他社會角色要扮演,因此需要符合那些角色身分的服裝。他在台夫特民兵組織裡當「射手」,享受這職務帶來紳士般的身分地位,但沒有證據顯示他懂得如何使用火槍。維梅爾死後,妻子卡塔莉娜.博爾涅斯擬出他身後財產清單,以作為她申請破產的依據,清單中有一柄長矛,胸鎧、頭盔各一具,但沒有槍和軍服。從當時描繪著軍服荷蘭紳士的許多肖像畫來看,他需要一頂和〈軍官與面帶笑容的女子〉中那位軍官所戴一模一樣的氣派毛氈帽。若戴貝雷帽,會被人視為輕慢,而鐵頭盔戴起來不舒服,只有作戰時穿。身為民兵,代表擁有特定的社會地位,且必須穿著得體,以免有失身分,因此,維梅爾想必擁有一頂像〈軍官與面帶笑容的女子〉中所見的那種帽子。

那頂帽子將會是我們在這幅畫中所要開啟的門,但我們在此先花點時間想一想這幅畫作本身。我們看到什麼?一身鮮紅外衣、打扮炫麗、身形超乎正常比例(維梅爾所愛用的視覺變形手法效果)的軍官,在向美麗的年輕女子(我猜是以卡塔莉娜為模特兒畫成)示愛。畫中場景或許看似在表現非常個別的行為,但其實不折不扣展現了他作此畫那個時代的社會風氣,因為它以當時近乎稀鬆平常的場景,呈現了一六五○年代末講究儀禮的荷蘭社會裡,年輕男女追求異性時奉行的新規則。

在這幅畫中的那頂帽子,有著通往更廣闊天地的通道。走到通道盡頭,我們會來到一六○九年七月三十日早上尚普蘭湖(Lake Champlain)邊,今日叫克朗波因特(Crown Point)鎮的地方。

一六四九、一六五○年之交那個挨餓的冬天,驚嘆於歷史的大網將那個不為人知的地方與十七世紀出現的全球貿易、征服網綁在一塊。

尚普蘭的火繩槍將是這場襲擊勝敗的關鍵,也將是打破許多原住民部族之間原就岌岌可危之均勢,讓法國得以一手重組該地區經濟的石頭。一六○九年,火繩槍還是相當新的發明。雖然歐洲人發明了火繩槍,但火器並非源自歐洲;最早製造火藥並利用火藥發射火焰、發射投擲物的乃是中國人。但歐洲的鐵匠展現高明本事,將中國人的火炮按比例縮小,造出便於攜帶而又可靠的火器。arquebus(火繩槍)一詞,意為「鉤子槍」,因槍口處鑄上一個鉤子而得名。火繩槍笨重,不容易拿穩、也射不太準。鉤子讓槍手得以將火繩槍掛在攜帶式三角架下,穩定槍身以便射擊。另一個穩住火繩槍身的辦法,乃是將槍管擱在叉架上,立起的叉架和槍手水平視線一般高。十七世紀之初,槍炮匠已開始製造更輕而可省去這些配件的火繩槍。荷蘭槍炮匠把槍減輕到四點五公斤,相當不可思議。尚普蘭所帶去的那把槍就是這種較輕型的槍,不是荷蘭所製,而是法國製,不需鉤子或支架這些累贅就能瞄準。

歐洲諸國之間的競爭,推動了火繩槍的發展,而火繩槍則使所有的歐洲人在面對世界上其他地區的民族時占了優勢。沒有這項武器,西班牙人不可能征服墨西哥和秘魯,至少在傳染病開始肆虐,大肆摧殘當地居民之前是如此。這項科技優勢使西班牙人得以奴役被征服者,逼迫他們在南美大陸安地斯山脈的銀礦場工作,進而從那些礦場採得大量的貴金屬,支付在印度、中國的批發市場大量進貨的開銷。南美的白銀重組了世界經濟,使歐洲、中國以前此未有的方式串連在一塊,而如此的神奇效應乃是在槍口威脅下所促成的。

北美原住民文化那時還不知道如何加工金屬,但很快就懂得如何使用火器,且透過貿易取得火器。尚普蘭曾試圖阻止槍枝流入原住民手中,心知那將削弱他的軍事優勢。他之所以能打贏一六○九年尚普蘭湖邊的那場仗,乃是因為還沒有槍枝落入莫霍克人手中。其他歐洲商人則沒這麼提防。英格蘭人拿槍換毛皮,但只跟與他們友好的原住民部族交換。以新阿姆斯特丹(今天的紐約市)為據點做買賣的荷蘭人,則沒那麼注重是敵是友,賣火繩槍不拘對象。原住民商人很快就知道槍的價值,於是要求歐洲人以槍交換他們的貨物。大量的槍因此流入內陸,很快就輾轉流到歐洲人所掌控不到的地方。荷蘭人最後才理解到,他們賣給盟友的火繩槍,最終落入敵人的手裡,於是宣布凡是將槍賣給原住民的歐洲人,一律處死。不幸的是,這道命令下得至少遲了十年。

在那場戰役中,尚普蘭的火繩槍還發揮了另一個作用。事情發生在戰事結束後的隔一天。話說戰敗的代價,就是得接受活祭。活祭不能在作戰地點舉行。阿爾貢昆人和休倫人這時深入莫霍克人地盤,深怕敵人以更大的兵力迅速反撲。第一場勝利的奇襲效果,不可能再得;他們必須離開。但他們不想放掉抓到的莫霍克戰士。年輕男子是寶貴資產,不該浪費掉。有些男俘虜會被帶回部落,如果可能的話,還會融入俘虜他們的部族之中。但至少要有一個得用來獻祭。他們割斷俘虜的腿筋,使他們行動不便,然後綁住手臂,把他們押上獨木舟,以最快速度往北划。到了那天太陽下山時,他們已划了將近四十公里,已經到了可以舉行活祭的距離。那是重大的儀式,要通宵舉行。

十五世紀之前,歐洲製帽匠用的是歐洲的海狸毛皮,供應製造帽子所需的毛氈材料,但因為過度捕捉,使海狸數量減少了十之八九,而北歐開墾野地又拔除牠們的天然棲地。然後毛皮貿易轉移到北方的斯堪地納維亞,但過度捕捉又使斯堪地納維亞的海狸滅絕,海狸毛皮帽的生產隨之斷絕。

到了十六世紀,製帽匠不得不用綿羊毛製作毛氈。羊毛氈不是理想的製帽材料,因為毛質較粗,且沒有海狸毛那種可如茅草屋頂般覆蓋的天然特性。毛氈製造者可加進兔毛,以協助促成這種覆頂效果,但成品仍不如海狸帽結實。碰到下雨,羊毛氈往往吸水而不排水,一旦變濕,馬上就會變形。羊毛也因為顏色灰撲撲而不討喜。羊毛可予以染色,但毛氈匠所用的天然染料,固著不牢,特別是碰到下雨時。羊毛氈也沒有海狸毛皮那種強度和柔韌。荷蘭窮人的標準帽子klapmuts,就是用羊毛氈製成,因此會下垂。

十六世紀末,出現海狸毛皮的兩個新來源。第一個是西伯利亞。俄羅斯的設陷阱捕獸者進入西伯利亞,尋找更理想的獵捕地點,但陸路運送遙遠,而荷蘭人雖試圖掌控波羅的海貿易,以確保毛皮穩定輸入歐洲,但俄羅斯貨源不穩定。另一個新闢的來源是加拿大,開闢的時間約略相同。在聖羅倫斯河注入大西洋處的北美東海岸捕漁的歐洲人,發現東部林地裡海狸眾多,且原住民的設陷阱捕獸者樂於高價賣出海狸毛皮。

加拿大的海狸毛皮於一五八○年代開始小量出現在歐洲市場,隨後需求暴增。海狸帽重新大為流行。這個時尚首先在商人圈流行,但又過了幾十年,就擴延到宮廷、軍方的上層人士。不久,凡是講究派頭的人,都必然有頂海狸帽。一六一○年代,海狸帽的價格漲到羊毛氈帽的十倍之高,使帽子市場一分為二,一種是買得起海狸帽的人,另一種是買不起的人(價格分割的效應之一,乃是出現活絡的二手市場,供應那些買不起新海狸帽而又不想將就klapmuts帽的顧客需求。歐洲諸國政府擔心蝨子帶原的疾病散播,嚴密規範二手帽的市場)。

買得起海狸帽的人競相比派頭、比身分,製作海狸帽的商人競奪市場占有率,使製帽匠競相製作出更為稀奇古怪的帽子,以領先競爭對手。海狸帽開始講究顏色和表面絨毛的細微差異,這場時尚熱潮持久不墜。帽頂抬高、壓低,變窄、變寬,拱起、下陷。帽簷於一六一○年代時開始變寬,隨時尚而翻起或垂下,但整體趨勢是愈來愈大。帽子加上彩色帽帶,以標榜真正的時髦,帽帶上則嵌入酷炫的裝飾。〈軍官與面帶笑容的女子〉中那位軍官,在帽帶上嵌入什麼裝飾,我們看不出來,但他的帽子乃是當時最時髦的男用毛帽——這種時尚也正步入尾聲,約十年內就會消失。

加拿大供應的海狸毛皮刺激了帽子的需求,進而推高帽子價格和毛氈販子的利潤。對當時正欲在聖羅倫斯河谷建立第一批小殖民地的法國人而言,價格、利潤的飆升是一大利多,因為這給了他們意想不到的收入來源,可藉以支應勘察、殖民的開銷。在巴黎值一里弗赫(Livre,譯按:法國舊貨幣,相當於一磅白銀)的商品,運到北美洲換海狸毛皮,再運回巴黎,價值升為兩百里弗赫。這一買賣也使原住民和歐洲人的關係更為緊密。早年,原住民的設阱捕獸者認為,他們在占貿易夥伴的便宜。「拿海狸來做什麼都很好用,」某位蒙塔涅族設阱捕獸者暗笑著對一位法國傳教士說。「它可以用來製茶壺、輕便斧、劍、小刀、麵包;簡而言之,做什麼都可以。」他認為買他毛皮的歐洲人,特別是新英格蘭地區的英格蘭人很好騙。「英格蘭人沒腦筋,拿二十把像這樣的小刀跟我們換一張海狸毛皮。」法國人付的價碼稍低於英格蘭人。在原住民經濟裡,海狸皮的價值遠沒有歐洲人所付的那麼高。雙方都認為對方吃了虧,而在某個方面來看,雙方的看法也都沒錯,這樁買賣因此得以如此興旺。

對尚普蘭而言,一六○九年是毛皮貿易關鍵的一年。按照規定,他的商業集團所享有的十年壟斷期在前一年就要到期,而巴黎的製帽公司極力主張結束壟斷,好讓價格下降。尚普蘭極力反對,擔心沒有壟斷權之後,他的計畫將因資金短缺而無以為繼。壟斷期滿之前,他懇請國王亨利延長期限。請求獲准,但只延長一年。因此,一六○九年時,海狸毛皮市場全面開放。競爭對手立即搶進,使海狸毛皮價格下滑了六成。尚普蘭唯一的希望,就是利用個人與原住民的友好關係,在沒有競爭對手涉足的更上游處做買賣。為不讓休倫市場落入對手之手,尚普蘭拿義子(他晚婚,膝下無子)交換奧夏斯特甘,以示雙方友好,永無異心。因此,失去國王給的壟斷權,反倒促使尚普蘭更往北美大陸深處探索。

尚普蘭往西推進,除了尋找毛皮,還為了找別的東西:中國。他向亨利解釋為何需要繼續擁有壟斷權時指出,他不只想造福他的生意夥伴。他買下毛皮,乃是為了支應更重要活動所需的開銷,而那個更重要的活動就是「找出不受北方冰山干擾或酷熱區熱氣折磨的通往中國的通道。目前,我們的海員前往中國時要經過那酷熱區兩次,回程又要經過兩次,艱苦、危險難以置信。」對尚普蘭而言,毛皮在巴黎得維持高價,才能從中賺取高額利潤,支付前往中國的成本。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