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音樂 (22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080319)素有「台灣合唱音樂之父」稱號的作曲家呂泉生,十七日凌晨一時十分,因心血管剝落於美國洛杉磯惠提爾長老教會社區互聯醫院辭世,享年九十三歲。呂泉生是榮星合唱團的創始團長,創作了《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杯底不可飼金魚》、《搖嬰仔歌》等膾炙人口的歌曲。

 呂泉生的姪孫女林怡文說,叔公年初發現心血管阻塞現象,送醫手術後曾回家一陣子,但身體狀況並不穩定,又回院觀察治療。兒女親人前晚還跟他聊天,他突然打了個噴嚏,可能因此震到手術的地方,引發心血管剝落。
 去年七月榮星合唱團五十周年團慶,呂泉生特別從美國飛回台灣,雖然坐在輪椅上行走不便,但說起話來談笑風聲。音樂會上還親自上台指揮榮星團友,合唱團歌《愉快的歌聲》。

 呂泉生一九一六年生於台中縣神岡鄉的一個基督教家庭,畢業於日本東洋音樂學校本科聲樂組。他致力推動古典音樂、地方音樂,也曾在實踐家專音樂科(現為實踐家專音樂系)服務。

 一九五七年,台灣仕紳辜偉甫與呂泉生興起創辦合唱團的念頭。當時正值戰後蕭條的年代,參加台灣第一個私人兒童合唱團榮星,對小朋友而言是榮譽。因為學唱歌免學費,還有牛奶可喝,有漂亮的演出服可穿。

 榮星半世紀以來,作育許多英才,新舞台館長辜懷群、聲樂家紀美仰、陳盈伶以及國家交響樂團執行長邱瑗,都曾是小榮星。

 呂泉生曾在二二八事件後,不顧朋友的勸阻,執意在中山堂以台語演唱發表《杯底不可飼金魚》。

 在辜懷群心中,呂泉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長者,他傳授做人處事的道理一生受用。「他常說,作為合唱團的一員,聲量得剛好,不能太突出大聲。所謂剛好,就是你能夠聽到前後左右的聲音。這樣的道理,影響到我後來與人相處的態度,成為我做人的原則之一。」辜懷群也說,呂泉生十分疼學生,不只指導他們歌唱,也關心他們的課業與生活。只要有人捐錢,呂泉生一定存入合唱團戶頭,退休時一毛不差把戶頭交由負責的人。

 呂泉生育有二兒一女,一九九一年他自合唱團退休後,便赴美定居。他在起床後、入睡前,都要聽一卷榮星合唱團錄音帶才會安心,而且時常拷貝榮星的錄音給好友們,是一輩子的「榮星人」。

 實踐大學目前正在籌畫紀念活動,榮星團友也積極聯繫,希望表達對呂泉生的追思。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0318)  如果你走在路上,突然看到路旁出現一台鋼琴,而且琴上還寫著「請演奏我,我是你的。」(Play me.I’m yours.)你會停下腳步,坐上鋼琴小露一手嗎?
 目前在英國伯明罕市,藝術家傑朗(Luke Jerram)正進行一項計畫,將十五台鋼琴放置在十五個地點,供民眾免費自由彈奏,鋼琴擺放地點包括購物中心裡、圖書館前、公園中、社區活動中心門前。民眾甚為捧場,有人興致一來還邊彈邊唱好不快活。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妙的音樂,可以感動人心,變化氣質,轉移風氣。

然而古代的許多樂曲,卻不僅無法「原音重現」,就連樂譜也多半失傳,而難以考證。古代的六經,就是因為「樂經」失傳,才只剩下五經。

近代的工業革命,為音樂帶來了新契機,語音儲存和傳播技術,使音樂家、演奏家和歌唱家的精采作品,今生就可以傳播到各處,將來又有流傳萬世的機會。

對許多流行歌手而言,爭千秋還不如爭一時,最好是在二十歲之前,就能夠登上暢銷名曲排行榜。舉辦個人演唱會,更需要萬人聚集、掌聲不斷,再加上螢光棒、塑膠手和造勢喇叭,縱然會收到罰單,也不能讓青春留白。

如果想跟上流行音樂的潮流,每個星期,都必須知道排行榜的次序,哪首歌Up?哪首歌Down?什麼人In?什麼人Out?

尤其到了網路時代,對於MP3的種種,更是不可不知道。

MP3的音樂播放器,在市面上熱賣的程度,絕不下於新型手機。近年來蘋果公司風行一時的iPod,也是建立在MP3的基礎上。

著名的亞馬遜網站,也與多家唱片公司訂約,加碼銷售MP3。在網際網路上,更有數不盡免費的MP3音樂,在等待著你的下載。

自從有了MP3,音樂的檔案就變得很靈活,可以從一片光碟,複製到另一片光碟,可以儲存到電腦硬碟上,也可以複製到電腦隨身碟,或小型播放器上。

那麼,MP3是什麼呢?

當然,MP3並不是「憲兵第三分隊」,不是007情報員所屬的「英國軍情局」(那是MI6),甚至也不是「音樂播放器」Music Player的簡稱。MP3其實是一種聲音編碼方式。主導這一套影音編碼系統的,是「國際標準組織」ISO中的一個「活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簡稱MPEG。

在今日的街道上,經常看到踽踽獨行的青少年,耳朵裡塞著耳機。別看他們沉默不語,面無表情,在他們內心深處,卻可能有激烈情緒,正在澎湃起伏,這就是MP3的魔力。

MP3音樂檔案的機動性,固然使它更容易推廣,但也因此而造成了許多版權上的問題。在「又愛,又怕受傷害」的情緒下,它使作曲家、演唱者、唱片公司、經銷商和使用者之間,發展出一種愛恨交織的複雜情結。

為了進一步掌控歌曲版權,有些唱片公司開始使用MP4的編碼。它包含了一種「數位版權管理」DRM的功能。

只可惜很多顧客卻並不領情,他們很怕買來的MP4歌曲,只能在特定播放器上播放,失去了機動性,因此寧可還是購買MP3。各方對MP3音樂的角力,將來還會再繼續,而MP3音樂傳播的速度和範圍,卻只有每天更加快速和廣闊。

對音樂的愛好者,只要有一支MP3在口袋,耳邊就有美妙音樂響起來,並且會有往事浮現在腦海,和無限感觸在胸懷。

【2008/03/03 聯合報】

註:如果這篇文章寫在2000年還差不多一點…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起當年一夜之間放棄唱「最後一夜」,冉肖玲笑說:「人逃不過命。」這位60年代「群星會」全盛時期低音歌后回首往事,沒有說後不後悔當年的選擇,只是笑嘆這樣一句。

只要是華人歌迷,都知道「最後一夜」是蔡琴的招牌金曲,1984年隨電影傳頌至今。這首歌是已故作詞名家慎芝,為電影「金大班的最後一夜」所寫的歌詞,對風塵女子的情感滄桑有著委婉動人的敘說,作曲家陳志遠為它譜出了經典的旋律,蔡琴優雅低吟,構成令人神往迷醉的復古情調。

一首經典歌曲,就能改變一位歌手的命運,「最後一夜」將蔡琴從民歌手推向流行歌壇的顛峰。冉肖玲後來忍不住再想,如果她回來唱了「最後一夜」,會不會在急流勇退嫁往香港之後,再領歌壇風騷?

倒是「群星會」台柱謝雷,至今仍有一絲遺憾:「那時冉肖玲退出才十年,以當年紮實的歌迷基礎,如果她唱到『最後一夜』,她絕對可以東山再起,人都有機運,而蔡琴就是有唱到好歌的命,造就她的成功!」

謝雷的遺憾,在於冉肖玲原本答應復出唱「最後一夜」,慎芝也為她談妥出唱片,謝雷甚至看好投資,當年常在謝雷開的餐廳洽談,結果冉肖玲一夜變卦,謝雷的唱片老闆夢也跟著破局。

冉肖玲說:「當時我香港家裡的箱子都打包好了,準備寄加拿大,我自己回台灣錄歌,這樣的機會千載難逢,但那時候婚姻已有不穩之感,我先生(現早已是前夫)非常反對我唱歌,這也是我當年婚後退得乾乾淨淨的原因,就為了保存家庭這樣的觀念,出來就爆掉了,念頭一轉,臨時打電話給慎芝,我不能唱了,當時白景瑞導演連姚煒出鏡裡我的畫面都安排好了。」

即使犧牲不唱「最後一夜」,婚姻最後也還是不保,廿多年過去了,冉肖玲笑說:「犧牲不大,我兒女都出來了,當時只能說是取捨之間,你想想看,如果我回來唱歌,孩子們的心當然也就跟著野了,我自己最清楚,我大姊(冉玲玲)在我15歲的時候出道選口味兒小姐,看她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我也不想讀書了。」

冉肖玲的一兒一女都畢業自美國著名學府,都學廣告設計,這是冉肖玲的驕傲,兒子應昌佑加入黎明的唱片公司,女兒應佩珊返台在著名企業任職。

近年演唱會市場蓬勃,冉肖玲將於6月28、29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首辦個人演唱會,她的成名曲「藍色的夢」,當年蔡琴出道時也灌唱過,這次冉肖玲當然要唱蔡琴的「最後一夜」,一圓未竟之夢,冉肖玲說:「我相信慎芝在天上一定聽得見,為我高興。」

【2008/04/21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藍儂華裔情婦彭鳳兒先後出版《我愛藍儂》(左)與《轉瞬情緣》回憶舊愛。

藝人「慾照」風波在香港滾雪球般爆出驚人醜聞,後續發展餘波盪漾,眼看短時間不會自媒體謝幕。無獨有偶,著名「披頭四」樂團靈魂人物約翰‧藍儂近來也有大量婚外情舊照曝光。藍儂和日裔妻子小野洋子貌似鶼鰈情深的異國婚姻長期為樂迷津津樂道,但三月初將在英、美上市的新書《轉瞬情緣》(Instamatic Karma)中,藍儂的華裔情婦彭鳳兒(May Pang)將公開兩人熱戀中的舊照,重溫她和音樂鬼才經歷的纏綿相愛。

藍儂稱他和彭鳳兒的感情出軌為「消失的周末」(Lost Weekend),多年來始終是個謎。彭鳳兒打破沉默清楚交代:「因為『消失的周末』說法,許多人以為我們只共度了周末。事實上約翰和我『正式』交往一年半,但我們的關係長達十年,由1970年底到1980年底。」新書中愛拍照的彭鳳兒提供一百五十幀首度面世的照片,並有大量解說文字,訴說兩人共有的點滴記憶。

樂迷一目瞭然,《轉瞬情緣》書名脫胎自藍儂1970年的單曲Instant Karma。外界一直以為藍儂該時期情緒低潮,沒有音樂佳作,和家人及「披頭四」團員都很疏離。新書中出現的藍儂卻恰恰相反,工作、家居或遊樂,都是一派不設防的輕鬆貪玩,看得出是在情人面前的歡悅自在。

1950年出生的彭鳳兒,在紐約長大,原任職「披頭四」的唱片公司。她心思細密,1970年藍儂和洋子聘為私人助理,彭鳳兒形容是「夢幻工作」。除了泡咖啡等日常瑣事,還協助藍儂做唱片及籌辦洋子的藝展,經常與名人聯繫,每天充滿驚喜。

1973年藍儂和洋子婚姻觸礁,洋子向彭鳳兒直言兩人「關係緊張,他要另交女友」,洋子希望新女友「能善待約翰」。彭鳳兒心想,「萬一他們分手,我要幫誰工作啊?」沒想到洋子開門見山建議:「你沒男朋友,我想你應該和他出去走走。」彭鳳兒百般推託,後來兩星期平靜無事,彭鳳兒以為夫妻重修舊好。沒想到有一天她和藍儂到錄音室,藍儂在電梯內抱住她狂吻,彭鳳兒的世界就此改觀。

當年十月,藍儂趁洋子到芝加哥開會,帶著彭鳳兒「離家一陣子」。他四處旅行,鼓勵彭鳳兒拍下兩人相伴的畫面。「約翰覺得我能捕捉到別人看不見的他,因為他和我在一起很自在。」朋友來訪,彭鳳兒怕拍照打擾,但藍儂堅持,「他真的很喜歡我的取景」。

藍儂長期酗酒,成為兩人愛情的致命傷,他突然暴力相向,隔天一點不記得。1974年五月他帶彭鳳兒回到紐約錄專輯,同時設法「遠離酒精」,也和洋子見面,「也許會離婚」。但隔年他和洋子重修舊好,隨後洋子懷孕,彭鳳兒自知她和藍儂的愛情到此為止。

儘管藍儂對外人表示後悔婚姻出軌,但內心或許不這麼想,他接受記者友人訪問時說了真心話:「那時候,也許是我最快樂的時光。」彭鳳兒明白說出藍儂被刺殺前,一直都和她有聯絡。她還拿出藍儂由海外寄給她的明信片當佐證。

和藍儂關係結束後,唱片圈怕簽不到藍儂的新合約,沒人敢用她。彭鳳兒1983年出版回憶錄《我愛藍儂》(Loving John),公開這段短暫情緣。後來她與製作人Tony Visconti結婚離婚,闖蕩設計圈,設計過系列風水珠寶和家具,目前與兩個兒女住在紐約州。

新書透露不少藍儂不為人知的習性,如他在美國只喝咖啡不喝茶,因為「茶太英國了」;還有藍儂雖然外表反傳統,其實很保守,他十分在意和彭鳳兒的地下情名不正言不順,雖然愛吃彭鳳兒母親做的炒飯和排骨,卻刻意迴避她。

彭鳳兒尤其難忘藍儂和十歲兒子朱利安過了四年重見時,看到印象中小毛頭變身「小大人」的驚訝;她的舊照中也有珍貴的歷史紀錄,如1974年底藍儂未出席「披頭四」在紐約簽署解散文件的聚會,彭鳳兒拍下他過後在佛羅里達迪士尼旅館簽署文件的照片,預估價值一百二十萬英鎊(約新台幣七千五百萬元)。

彭鳳兒不寫日記,往事卻歷歷如繪。舊照喚起回憶湧現,像開啟感情的閘門,「由快樂到悲傷又回到快樂」。最值得的是,她覺得這些照片讓藍儂復生,慶幸當年及時留影,不像其他人「總以為永遠有明天」。

【2008/02/24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k2
圖:Thriller (25th Anniversary Edition) 「悚慄」也25年了,人類史上最大銷量專輯,可喜可賀

只是微小歌迷的微不足道意見啦!
麥可你愛唱什麼,
就放膽唱吧!
不用背負太多的之前的
好的、壞的,別管他。
最好每年出一張專輯,或單曲
每一次都玩不一樣的花樣:

唱自己的新創作也好
重唱自己的歌, 甚至去唱別人的歌也好,
去作爵士樂將暢銷曲全部重新編曲也好,
自彈自唱作成鄉村也好,(就像babyface一樣)
回到70s的跳舞音樂也好,
變成Quiet Storm--
大人聽的r&b也好,(私心以為是最好)
您自己高興就好了,不是嗎?

君不見,您的粉絲,
都已經是而立、不惑之年了嗎?
顧不到少年人的市場...是沒錯啦...
所以就算了吧!好不好?

要不想要有營收壓力的話,
就網路發行,大家樂捐也可,
重點是,時時有新東西。
「麥可,我們愛你。」
趕快出,我們想聽新歌啦!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相信只有親身經歷過那個年代洗禮的樂迷,才能真正理解到Michael Jackson的《Thriller》專輯在1982年後面世後那一兩年間所帶來的奠定性意義。《Thriller》的重大成就與驚世駭俗烙印,那不僅是專輯在Billboard冠軍位置停留了三十七週、唱片的全球性史上最暢銷紀錄(官方文案說是48,000,000張,Wikipedia則說是 104,000,000張),在Grammy囊括七個獎項等數字性成績,而是《Thriller》所標誌著黑人音樂全面入侵白人音樂市場的革命,一名 MTV世代的巨星的衍生,還有Quincy Jones為他度身訂造的嶄新型格曲風與黑白人樂手的交流,打造出是把Soul / Funk / Rock / Pop / Electro共冶一爐的聲音,當年甚至有不少聽開新浪潮音樂的朋友,也對《Thriller》另眼相看。



《Thriller》發表於1982年11月,專輯的二十五週年紀念版《Thriller 25》,則在2008年2月面世。除了本來的九首曲目外,另加五位Remake歌曲與一首未經發表的作品,所以《Thriller 25》算是半Re-issue、半致敬的專輯。



二十五年前的作品,如今重玩《Thriller》專輯,那份新鮮感仍未退色。〈Wanna Be Startin’ Somethin’〉的Electro-Boogie曲式來得那麼跳脫活力,〈Billie Jean〉讓我們知道一個Funk Groove是可以那麼型格與靡爛,〈Baby Be Mine〉是Motown騷靈的摩登版本,〈P.Y.T. (Pretty Young Thing) 〉的Soul / Funk / Electro,而主題曲〈Thriller〉的恐怖電影元素固然是一大典故。



《Thriller》的一大意義,是Quincy Jones及MJ締造的黑人、白人音樂Crossover的理念,除了引進Steve Lukather和Jeff Porcaro等搖滾樂團Toto成員伴奏外,最為樂迷津津樂道是Hard Rock班霸Van Halen主將Eddie Van Halen在〈Beat It〉內那如雷貫耳的電結他獨奏,開創了日後MJ屢次與Hard Rock結他手合作的先河。與Paul McCartney合唱的「爭女生」之歌〈The Girl Is Mine〉是這兩位惺惺相惜歌手的首度合作。



苦澀Ballad曲目〈The Lady In My Life〉是《Thriller》裡最備受忽視之作。經發表的作品是〈For All Time〉是電影《E.T.》主題曲〈Someone In The Dark〉那類MOR Ballad歌曲。



至於那五首Remake歌曲又如何?找來Akon、Kanye West、The Black Eyed Peas的Will.i.am和Fergie等當時得令名字去詮釋其經典作,目前都是要令其廿五年前的作品現代化,跟今天的新一代樂迷接軌。聽 Will.i.am主理下的〈The Girl Is Mine 2008〉和〈P.Y.T. (Pretty Young Thing) 2008〉,Akon主理下的〈Wanna Be Startin’ Somethin’ 2008〉,Fergie與MJ合唱版的〈Beat It 2008〉,抑或Kanye West操刀Remix的〈Billie Jean 2008〉,大多數都是甚忠於原著,以換上了新Beat與配唱為主,穩健作風,改動與驚喜不大,較有趣只有〈P.Y.T. (Pretty Young Thing) 2008〉吧。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魂曲之所以稱為安魂,源於拉丁文REQUIEM-安息。其實大部分的安魂作品都不會太令人悲傷,相反是以撫慰和祈禱為主。可從經文的內容看到安魂曲主要是表瓠對主的服從,祈求主的憐憫,抒發的神的恐懼-神怒之日,(很多較浪漫時期的作曲家,對這個部份有震撼的創作,如白遼士,威爾第。末日審判,號角響起等,幾節的銅管會得驚天地,泣鬼神。)還有占相當比例的歡呼歌,讚美歌,羔羊頌等來讚美天主。所以你肯定可以從中聽到昇華之聲,一如經中唱到「天地間充滿主的榮耀,歡呼之聲響徹雲霄」。
莫札特的安魂曲共分八個部分,分別是:進堂詠(Introitus)、垂憐經(Kyrie)、繼抒詠(Sequenz)、奉獻經 (Offertorium)、聖哉經(Sanctus)、讚美經(Benedictus)、羔羊經(Agnus Dei)、領主詠(Communio),繼抒詠又包括震怒之日(Dies irae)、號角響徹四方(Tuba mirum)、威嚴的君王(Rex tremendae)、慈悲的耶穌(Recordare)、羞慚無地(Confutatis)和痛哭之日(Lacrimosa);奉獻經包括主耶穌基督 (Domine Jesu)和牲品與祈禱(Hostias)。莫札特在寫到Lacirmosa的第八小節時去世,他完成了第一部、第二部的合唱和絃樂、第三、四部只完成了合唱,幫他將全曲完成的有艾伯勒、斯塔德勒和莫札特的學生蘇斯邁爾(Sussmayr),但主要是蘇斯邁爾之功。

 ◆曲目◆

I-IntroitusRequiem
http://quoniam.social.tsukuba.ac.jp...ozart/12-06.mp3
II-Kyrie
http://quoniam.social.tsukuba.ac.jp...ozart/12-07.mp3
III-Sequenz1. Dies irae
http://quoniam.social.tsukuba.ac.jp...ozart/12-08.mp3
III-Sequenz2. Tuba mirum
http://quoniam.social.tsukuba.ac.jp...ozart/12-09.mp3
III-Sequenz3. Rex tremendae
http://quoniam.social.tsukuba.ac.jp...ozart/12-10.mp3
III-Sequenz4. Recordare
http://quoniam.social.tsukuba.ac.jp...ozart/12-11.mp3
III-Sequenz5. Confutatis
http://quoniam.social.tsukuba.ac.jp...ozart/12-12.mp3
III-Sequenz6. Lacrimosa
http://quoniam.social.tsukuba.ac.jp...ozart/12-13.mp3
IV-Offertorium1. Domine Jesu
http://quoniam.social.tsukuba.ac.jp...ozart/12-14.mp3
IV-Offertorium2. Hostias
http://quoniam.social.tsukuba.ac.jp...ozart/12-15.mp3
V-Sanctus
http://quoniam.social.tsukuba.ac.jp...ozart/12-16.mp3
VI-Benedictus
http://quoniam.social.tsukuba.ac.jp...ozart/12-17.mp3
VII-Agnus Dei
http://quoniam.social.tsukuba.ac.jp...ozart/12-18.mp3
VIII-CommunioLux aeterna
http://quoniam.social.tsukuba.ac.jp...ozart/12-19.mp3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輯全球熱銷十億張的傳奇樂團「披頭四」解散近四十年,熱力始終不退燒,用Google搜尋,資料超過五千萬筆(貝多芬不到三千萬,耶穌不到八百萬)。「披頭四」熱從音樂圈一路燒向書市,「披頭四」主題書至少五百本。日前又有兩本與暢銷金曲同名新書《今夜驚奇》(Wonderful Tonight)與《真情難買》(Can't Buy Me Love)進場,力圖抓住搖滾樂迷關愛的眼神。

《今夜驚奇》一出書就爆紅,空降《紐約時報》暢銷書榜榜首,作者派蒂‧博德(Pattie Boyd)大有來頭,她的知名度全是以夫而貴,前後兩任丈夫都是搖滾史上傳奇吉他手:「披頭四」團員喬治‧哈理森和吉他之神艾力‧克萊普頓。

哈理森為派蒂寫出名曲Something,法蘭克‧辛納屈驚呼是史上最美的情歌;克萊普頓因波斯詩人尼札米(Nizami)詩句觸動靈感,為她寫下〈蕾拉〉和讓她感動多年的〈今夜驚奇〉。她自稱是兩人的繆思,「能激發艾力和喬治寫出這樣的音樂,是我的榮幸」。

派蒂年輕時在倫敦當模特兒,拍廣告被星探相中。《今夜驚奇》中她對早年生活輕描淡寫,直接切入主題:她和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男人的情緣。1964年,她拍電影《一夜狂歡》(A Hard Day's Night)初見哈理森,「他是我見過最帥的男人」。她戲中穿校服搭火車的形象太過動人,哈理森當下向她求婚。

兩年後兩人結婚,「披頭四」的經紀人一無所悉,團員只有保羅‧麥卡尼出席婚禮。派蒂對東方神祕主義和靈修深感興趣,影響哈理森,1968年他和麥卡尼到印度拜瑜珈大師馬赫西(Maharishi Mahesh Yogi)為師,學習瑜珈與冥想。

哈理森回英國後判若兩人,經常冥想,喜怒無常,「問他話,不曉得他會邊喃喃吟誦經文邊回答,還是勃然大怒」。他開始酗酒,二十五間房的豪宅內見不到人。婚姻亮起紅燈,偏偏常來哈理森家寫歌錄音的克萊普頓開始寫情書給她。

派蒂揭露克萊普頓威脅,如果她不和哈理森分手,就要開始吸毒。克萊普頓自傳卻顯示當時根本毒癮纏身。不過兩人對這段愛都熱情擁抱。「回想起來,愛上他就像吸毒成癮。」

1977年派蒂和哈理森離婚,「真正原因是他和鼓手林哥‧史塔首任妻子有染。」兩年後,她和克萊普頓結婚,卻發現和他共同生活好不到哪去,吉他之神由毒蟲變酒鬼,婚姻不到十年告吹。「〈今夜驚奇〉這首歌最能喚起我們關係中曾有的美好。感情生變之後,聽到卻是折磨。」她為了和過去一刀兩斷,長期接受心理治療。

不同於多本搖滾傳記大賣醜聞,搖滾迷古德(Jonathan Gould)耗時二十年寫成的處女作《真情難買》,集合「披頭四」主題書的三大次類型(人物傳記、樂曲評賞和流行文化鑽探),形成專屬特色。

《真情難買》沒訪問當事人,但古德遍讀「披頭四」檔案資料,兼有廣度與深度:「披頭四組成、冒起,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最有成就的搖滾樂團長達七年的傳奇,放眼流行音樂史絕無僅有。他們的解散也像全世界無數不快樂的破碎家庭。」

古德是音樂工作者,擔任過搖滾樂團鼓手,懂得掌握歌曲精髓透析內在創意。他分析哈理森的Something,讓人學會用更敏銳的耳去聽,一如偉大的小說家讓人用更敏銳的情感去感受:「曲調優美,音域卻很窄。活耀的電吉他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將曲推到高潮,具體表達歌詞中沒說的『那件事』(Something)。」

【2007/11/04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魅力跨世代的「滾石」合唱團頂著「世上最偉大的搖滾團體」光環,搖滾教主地位難以撼動。主唱「壞男孩」米克‧傑格(Mick Jagger)不但是活躍媒體的話題人物,更是書市寵兒,有多本傳記接棒問世。團內知名吉他手朗尼‧伍德光芒不若米克‧傑格亮眼,擁護的粉絲買氣卻不容小覷,讓書商相中。不像米克傳記由作家執筆,伍德自傳《朗尼》(Ronnie:The Autobiography)用第一人稱直述他縱情酒色、淫亂無度的音樂人生。

趕在六十歲生日出書,朗尼出身自十八世紀就以船為家的吉普賽家族,到他這一代終於回返土地。兒時家裡每周末都像辦派對,父親請酒友到家中續攤。朗尼躲在桌子下,拿桌上的剩酒喝。

求學時因繪畫優異獲獎,朗尼說:「我愛死了畫畫,不過音樂永排第一。」家人都會玩樂器,他最愛吉他,毛頭小子就加入樂團登台。女朋友邀死黨看他表演,半路上車禍喪命,葬禮不讓他參加。朗尼在酒館喝到爛醉:「靠著酒我才能不想她。這是我唯一能接受她已經永遠離開我生命的辦法。」

1969年七月,朗尼在海德公園的音樂會替「滾石」合唱團伴奏,頭一回合作。隨後和洛‧史都華合組The Faces樂團,在1970年代初聲勢直追「滾石」。朗尼在書中自爆,他當時和洛‧史都華巡迴演唱同住一房,都擔心看到對方帶女人回來辦事,一進旅館房間就先用椅子、床墊隔開兩張床。

1974年滾石邀朗尼入團,角逐的對手包括吉他之神克萊普頓。克萊普頓嗆他:「我彈得比你更優。」朗尼老神在在回話:「沒錯。但是你沒能力和那些傢伙一道生活、表演。」成為「滾石」團員,朗尼的人生出現劇變。「滾石」有私人飛機,上面臥室、客廳、浴室、酒吧一應俱全,經常有裸女當空姐。

女歌迷送上門一夜風流不算,朗尼還和「披頭四」吉他手哈理森老婆派蒂打得火熱。他到哈理森家,直接告訴主人他要到女主人派蒂房間睡覺。哈理森反應冷靜,指著朗尼妻子房間說:「我睡那間。」朗尼追問:「真的要?」哈理森只說:「咱們法庭見。」接著進房 。

朗尼和也愛繪畫的好萊塢紅星湯尼‧寇蒂斯是好友,兩人邊喝好酒邊替對方畫像。有回朗尼在瑪麗蓮‧夢露照片上嗑藥,寇蒂斯提起和夢露合拍《熱情如火》時,她每天最早到最晚走,「因為她和每個人都搞。」

「出名之後,別人只會把你看成是一件東西。」成名後朗尼染上毒癮,無法自拔。他鎖在廁所裡吸古柯鹼幾天幾夜不出來,還借錢買毒,滾石其他團員屢勸不聽氣憤難耐。凱斯曾把他打到頭破血流,拿槍指著他,都沒用,因為「第一次的感覺太銷魂了,可是一去難再,你總在追逐那失去的第一次」。「毒品和酒讓我茫,失去判斷力。」毒販請朗尼到巴哈馬,下機前他被迫夾帶毒品。「你知道和怪人交往,會做出許多危險的事,但就是沒法停止。」

2003年滾石籌畫全球巡迴演唱,朗尼酒癮嚴重到非進勒戒中心,「很痛苦,也許是我經歷最困難的事」。後來上台表演,朗尼覺得是「四十年來首次清醒站在台上,總算能夠注意到觀眾,不只是盲目演奏」。

朗尼受過正規藝術訓練,持續畫畫,十年來在美國和歐亞各地都辦過個展。他兩項過人的才華相得益彰:畫中流動著旋律和節奏,音樂則洋溢色彩和線條。他二十年來賣畫所得近千萬美元,最近在倫敦開了藝廊。

朗尼目前還在與酒癮奮戰,自稱寫自傳目的為了治療,「不願只是闡揚改過向善,還要有趣,充滿生機」。全覽過他四十餘年雲霄飛車般起伏的搖滾生涯,他希望書迷會「哇」一聲讚嘆:「朗尼,你的一生真豐富。」更大的期待是:「把所有的錯都留在過去。」

【2007/11/04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演藝紅星出書不是新聞,「搖滾詩人」巴布‧狄倫和史汀的自傳接續在暢銷書榜大放異彩,搖滾巨星從舞台轉戰書市蔚為風潮:「滾石」吉他手凱斯‧ 理查甫獲七百萬美元天價合約寫自傳,吉他之神克萊普頓(Eric Clapton)與「滾石」另一位傳奇吉他手朗尼‧伍德(Ronnie Wood)自傳日前同步在英美上市,兩人用刷弦的手寫下人生的轉折與音樂的恩寵,在書市一拚高下。

唱片銷售以千萬張計、囊括十餘座葛萊美獎的吉他之神在《我,克萊普頓》(Clapton:The Autobiography)書中,自爆是私生子的祕辛。1945年出生,他到九歲才意外得知養他的父母其實是外祖父母。父親是軍人,母親十六歲生下他,在他兩歲時遠嫁加拿大。

儘管外祖父母深愛克萊普頓,全力給他快樂童年,但真相讓小克萊普頓有棄兒的無助感,性情大變,開始逃學。他坦承成年後迷戀冷峻、無法到手的女人,都因這無助感作祟。好事記者追查出他未見過面的父親已過世,生前也玩音樂,居無定所,結過好幾次婚。克萊普頓在加拿大還有一群異母弟妹。

習慣獨來獨往,克萊普頓青春期寄情吉他,獨愛藍調,養成藍調風的彈奏特色。1960年代,披頭四狂潮席捲英國,克萊普頓二十歲時加入Yardbirds樂團,發行暢銷單曲For Your Love隨即退出。

樂迷在地鐵牆上塗鴉:
克萊普頓是神

卓越秀異的音樂才華使克萊普頓深受崇拜,樂迷在倫敦地鐵牆上塗鴉:「克萊普頓是神」,令他不安,也更增孤傲。加入Cream樂團後,克萊普頓一躍成為國際超級巨星,但他陰鬱的性格使舊事重演,樂團不到兩年就解散。

曾和披頭四、巴布‧狄倫等巨星合作,1970年代起,克萊普頓單飛獨闖搖滾樂壇,暢銷單曲一首接一首,銷售屢創新高,包括為摯愛派蒂‧博德寫的動人情歌〈蕾拉〉(Layla)和〈今夜驚奇〉(Wonderful Tonight)。派蒂是「披頭四」團員喬治‧哈理森的太太,「擁有她的男人有我想要的一切:好車、事業成功和漂亮老婆。」克萊普頓想轉移對派蒂的愛,和派蒂的妹妹交往,沒想到哈理森竟還提議換床伴過夜。

得不到派蒂的愛,克萊普頓墮入絕望深淵,嗑藥成癮。他和英國外交官的女兒Alice Ormsby-Gore交往,她也染上毒癮。克萊普頓坦言:「海洛因讓我了無性慾。」兩人幾度分合,她吸毒過量送命。多年後回顧,克萊普頓說:她受的苦「讓我更加明白自己多幸運,多年酗酒和吸毒,幸好我還有音樂。」

友誼戰勝對妻子的愛,哈理森說過:「寧願看派蒂與克萊普頓在一起,而不是別的蠢貨。」1979年,克萊普頓終於娶了派蒂,但熱情隨之消退。他待原本的繆思女神如奴隸,冷落不說,還外遇生女。克萊普頓開始酗酒。「我非常害怕失去自我,一旦發現自己是酒鬼,整個人崩潰。」他1983年進戒酒中心,與派蒂還是離婚收場。克萊普頓自剖,他年輕時千方百計要得到一把吉他,到手後失去興趣,「突然不想要了」。

兒子墜樓猝死,
陷入「永恆的恍惚」

派蒂今年稍早出版回憶錄《今夜驚奇》,揭露與兩位搖滾巨星的婚姻內情。克萊普頓受訪時表示沒看過,但讀了媒體報導,他發現「我們對共度的時光有不同的說法」。

直到1987年和義大利名模生下兒子後,克萊普頓才真正戒酒。抗拒親密關係的克萊普頓起初也和兒子保持距離,但慢慢有了改變,生活要上軌道時,四歲的兒子在旅館意外墜樓死亡。人前風光的吉他之神遭逢重創,「退避到自己身體內」,陷入「永恆的恍惚」。所幸他沒再借酒逃避,選擇堅強面對傷痛,用音樂療傷,「我發現這是回憶兒子最好的方式。」兒子的死讓他醒悟,吉他之神寫下傳世傑作〈淚灑天堂〉(Tears in Heaven)。「在我眼中,最值得心靈信仰的終歸是音樂。」

書中寫到兒子猝死的傷痛出奇冷靜,令編輯不解,他的說法是:「太傷痛了,我沒辦法重回當時,只能隔著遠距離敘說,當是別人的事。」

快樂其實就在
走下孤絕的頂峰

「我專門做錯誤的抉擇。」幾乎毀於毒品、酒精和喪子之痛,1998年克萊普頓在加勒比海小島創立勒戒中心,四年後再婚生下三女。面對真愛與救贖總是裹足不前的克萊普頓對荒唐的前半生並不後悔,「從前那些不理性行為都有正當理由,因為都是和成年死黨一道」。

本想等一生完結時再寫回憶錄,但「現在不寫,日後或許得靠別人的說法回憶,也許會失真」。他先找死黨代筆,但不滿意,「那不是真正的我」。去年冬天全球巡迴演唱時決定親自上陣,逼自己利用白天寫作。

「寫這本書,我必須面對真實的我。我喜歡能夠認真看過去,對我的人生感到自在。」書中的克萊普頓有時不像是叱吒舞台的搖滾巨星:強力鼓吹狩獵釣魚的休閒,讚美平靜的鄉居生活。他現在不愛表演,花時間陪伴家人,發現快樂其實就在走下孤絕的頂峰,「我生命中的每件事變得再平常不過」。

【2007/11/04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回到中古世紀,VAI與他的吉他可能會被視為巫術而處以火刑"
- Guitar World Magazine

曾獲得包括葛萊美等無數獎項,神乎其技、極富創意的Steve Vai,是當今世界上搖滾吉他的第一把交椅。Steve Vai出生於1960年6月6日紐約長島,大約13歲時,Led Zeppelin 在紐約麥迪遜廣場的演唱會是促使他學習吉他的催化劑,Jimmy Page在 'Heartbreaker'(Led Zeppelin 專輯)的solo抓住他的心,他回憶道:「我在那之前從未聽過那麼快的彈奏,以今天的標準或許不是偉大的solo,但在當時對我是極具意義的」。

Vai 14歲師承吉他英雄Joe Satriani,Satriani讚嘆的說:「Steve Vai是我最初的學生之一,當時他還是個徹底的初學者,一手拿著沒有弦的吉他,另一手拿著一包弦的那種人。然而到了最後教他的日子裡,他彈了我不曾彈的,他已彈得和我一樣快了,當時我痛恨所謂的速彈。Steve也和我鑽研搖桿、點弦,他已經成為一個有能力的彈奏家,但讓我更驚訝的是,他已是一個特殊的音樂家!」

另一個對Steve Vai有著無形影響的是Jimi Hendrix,Vai說:「我想Jimi Hendrix最主要給我的是精神上的影響,他的表演方式激勵了我,他完全憑本能彈奏沒有copy任何範例,你沒有聽過他彈得像任何人,大多數的吉他手你能聽出其影響來自誰,但Jimi Hendrix好像從金星或某處跑來令你捉摸不定」。

Steve Vai後來在波士頓柏克萊音樂學院念書,這段期間Vai被訓練成很強的視譜者,他練習一切從圖書館可得到的譜,他覺得這樣辛苦訓練是值得的。而更大的苦工是在他負責謄寫Frank Zappa的曲子,後來他也加入Frank Zappa,也在那兒錄了生平第一張專輯。Vai回憶道:「當時我一天工作10個小時完全在翻寫樂譜,有吉他solo、主奏部份、管弦樂部份,我家堆4呎高的譜,我已經能在心中聽到音樂或形成在吉他上的把位,現在我一看到譜就能相當清楚音樂的性質及聽起來如何,我如果想到一串旋律,我能馬上寫出來,就像寫信一樣」。

1984年Vai加入Alcatrazz取代離團的Yngwie Malmsteen,自此Steve Vai開始5年的吉普賽式職業打手的生涯,這其中還包括了David Lee Roth's Band、Whitesnake。這期間Steve Vai也參與電影 'Crossroads'的客串演出,Vai飾演帶有邪惡氣息的吉他手,最後與男主角(小子難纏男主角飾演)決鬥輸了,當然這只是戲劇效果。直到1990 年發行 'Passion and Warfare'專輯,Steve Vai正式開始屬於自己的吉他音樂事業。

聽過Steve Vai所有專輯的人一定會發現到,每一張專輯的第七首曲子都是抒情曲,'Passion and Warfare'專輯封面也出現7的字樣,這是他的幸運數字。基本上,Vai的每一張專輯都非常值得推薦,也很容易在唱片行買到,入門者可先買SONY最近發行的'史帝夫范 / 無限延伸-終極精選'雙CD,顧名思義裡頭全是他最膾炙人口的作品,如'For the love of God'和 'Tender Surender'等佳作都在其中,相信就算不彈吉他的樂迷也會被他富有情感的優美旋律所深深折服。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1RyqIc2gaL._SS500_
原音專輯
商業的東西作久了會想偶爾取悅自己
配器唱腔之下如鄉村或民謠音樂風格
怎麼回事雖然他唱的是70年代的名曲
聽起來有點80年代成人抒情榜的感覺
這一張聽來輕鬆無壓力充滿懷舊之情
音樂不分種族沒說他非得唱r&b不可
大推!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ingle Chart 大辭典(2001/02/01)
http://www.ksky.ne.jp/~yamag/singles.html
這是一個樸素又實用的日本網站,

最先看到以五十音排序的JPOP歌手表單
從演歌的森 進一 到民謠的吉田拓郎
到新音樂的渡邊真知子 到偶像鈴木亞美...
點進個別歌手頁,可以看到此人的單曲資料

(為什麼是這些歌手呢 ?這就得要問那位web master了)

...
感想一、心中偶像所謂的名盤,
賣得真是…多得嚇人或少得恐怖
-總算有點概念了

感想二、認識了一些
在當地家喻戶曉
在NHK偶爾出現
在台灣唱片行也許沒有也不會有的歌手

ps.搭配Napster使用,相得益彰… :-p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佛朗明哥表演者大抵並不識字,是故未曾留給我們太多的參考資料。直至十九世紀後半才有專文論述此藝術,經由研究西班牙、阿拉伯、希臘、羅馬文學中所載相關資料,拼湊而成之說法不一,故flamenco之發展,至今仍是個爭論不休的議題,底下我們就綜合前人的說法,試圖勾勒出一個較客觀的佛朗明哥發展史。西班牙是由多民族融合而成,是個多文化的聚寶盆,flamenco基本上是由多文化融合吉普賽人(gitanos)的文化而成的,故欲了解flamenco的歷史,有必要先探討西班牙的歷史。



一、早期的發展

1. 據西班牙北部山洞發現的壁畫已有舞者的圖像,故推測早在西元前35,000至15,000年,伊比利即發展出舞蹈。西元前1,100年los fenicios即在今Cadiz建立都巿(當時稱Gadir)。Los fenicios 將圓形舞蹈的形式引進至伊比利半島,至今這種舞蹈模式在西班牙仍然可見。

2. 西元前550年左右,los griegos 控制了西班牙南部。據出土的希臘藝術品可看出舞者的手臂及軀體的動作跟現今西班牙舞蹈有神似之處,尤其是以castanuelas的使用及擊掌以伴舞的部份。

3. 西元前201至西元406年西班牙受羅馬帝國統治,Cadiz當時稱Gades,居民稱為gaditanos。據羅馬的文獻記載,提到cantiga gaditana,有人認為此類音樂可能是阿拉伯音樂jarchas及zamras(zambras)的前身。Cantiga gaditana在羅馬相當流行,Gades女郎亦十分喜歡,且以銅製的響板critalos伴奏及擊掌來配合節拍。羅馬人還引進了citara,一種似吉他的樂器(guitarra latina)。

 

4. 西元711年,摩爾人(阿拉伯人、敘利亞人、柏柏人)入侵伊比利半島,統治伊比利半島近八世紀之久,對西班牙文化影響深遠,尤其對南部地區影響甚大。摩爾人建設西班牙,使之成為西方世界的文化中心。摩爾人引進了詩、歌、樂器-笛子、鼓及魯特琴(laud)j。查看魯特琴詳細解說後者演變成摩爾人的吉它(guitarra morisca),其構造以三條單弦組合而成,不若citara由四組雙弦組合而成。據說此單弦結構啟發了guitarra latina朝向單弦發展,變成四條單弦的樂器。後由波斯詩人Ziryab添加一弦成為五弦的guitarra latina。Ziryab在當時使得Cordoba成為西班牙的音樂重鎮。由於摩爾人的影響,很多西班牙傳統音樂,flamenco亦以阿文命名,如zambra, zorongo,zarabanda及fandango。Zamra(zambra)原指一群音樂家,亦指音樂家表演之節目的總稱,Granada地區的gitanos仍稱他們的fiestas為zambras,此時期的阿拉伯音樂並未流傳下來,不過北非及中亞地區的音樂應該仍有當時音樂的影子。

5. 在摩爾人佔領期間,退居北方的伊比利半島居民發展出一種音樂稱為cantiga,後演變成romances及villancicos。

6. 1447年,據史籍記載,吉普賽人來到了伊比利半島的Barcelona,後來進入伊比利半島。據說los gitanos是於八、九世紀間由印度北邊開始遷徒至歐洲。這些人皮膚較黑,精於金屬製品製造,擁有自己的舞蹈及音樂,其語cale (calo) 與印度北邊的Kathak語言近似,其手部及腳部舞蹈動作亦近似印度北邊的舞蹈動作。這些gitanos後來來到了Andalucia,他們發覺此地非常適合他們。他們在此吸收了當地的音樂,發展出獨特的cante及baile gitano。於1449年至1783年間,政府立法嚴禁gitanos 使用自己的語言、游牧方式,甚至必須找工作k;此期間受宗教迫害,改信天主教的摩爾人及猶太人因同是天涯淪落人,故三個民族似有共聚,互相影響的情形,cante y baile gitano應是融合摩爾人及猶太人的音樂而成。西班牙舞蹈中女性舞者的腳部動作直到廿世紀才較有變化,以前腳步並無什麼大動作,或許是受到摩爾人對女性的禁制影響所致。

7. 中世紀前的音樂屬於宗教界、宮廷貴族的玩意兒,但後來漸漸成為民間的寵兒,大致分成兩類:一類發展成西班牙的民俗音樂,例如chacona, zarabanda及fandango,後者流傳的更廣,並發展成不同的型式,如jota。大抵上受阿拉伯文化影響很大。另一類則只流傳於gitanos圈圈,由於gitanos遭迫害,故此類音樂主題以發抒其苦悶為主,常見的主題為飢餓、囚禁及死亡。西班牙傳統民間舞蹈以歡愉的氣氛為要,常在節慶於戶外表演,gitanos的音樂則悲傷,常以擊掌,彈指伴樂。據Cervantes的”Novelas Ejemplares”中描述情形,gitanos亦曾表演seguidillas, jacaras, romences及zarabandas,故據此推斷gitanos應該也有對外表演的情形。

8. 十八世紀時,西班牙開始往非洲發展,Sevilla成為伊比利半島最大的黑奴巿場。非洲黑人音樂在某種程度可能影響到Andalucia的民間音樂,來自西班牙各地的水手齊聚Huelva、Sanlucar、Cadiz及Malaga,帶來其音樂,影響了Andalucia的民間音樂。例如Aragon的Jotas就成為Jotas de Cadiz,後來成為Alegrias。Galicia的舞蹈後來就成為Farruca。另一方面這些水手從美洲帶回西班牙當地的音樂亦影響Andalucia的音樂,例如非洲的音樂(拉丁美洲受到非洲黑人音樂的影響頗深。)1700年吉它成為六弦樂器,在Andalucia民間音樂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在gitanos的音樂中並非必需品。1700年有關Andalucia音樂及gitanos的音樂出現在各國文學作品中的頻率增加,最早的flamenco作品流傳至今的是義大利人Neri所作的”La Maschera Fortunata” (La Mascara Afortunada)歌劇中的”siguiriya”,作於十八世紀。

9. 十九世紀gitanos的歌曲受到大眾歡迎,某些gitanos更享有盛名。1800年代初期英國探險家兼作家George Borrow在其著作中首度寫到gitanos稱其音樂為flamenco,且該名稱在gitanos圈已流行一段時日,然當時尚未廣為一般大眾所知。



1.古代大型撥弦樂器。琴身凸起,琴的面板上,刻有圓形鏤花音孔。

 

2.Los Reyes Catolicos於1499年一月在Medina del Campo簽訂一條不利los gitanos的法律,部份條文摘譯如下:「本法頒布後六十日內los gitanos需離開本國,不得再返回,凡違反本法者,初犯者處鞭刑一百;再犯者,割去雙耳,禁閉六十日;三犯者終身監禁。」後來,Carlos I (V)又加頒:「割去雙耳,禁閉六十日者,如年齡介於二十至五十歲,需服戰船勞役六年。」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麗莎.愛克妲(Lisa Ekdahl)於1971年在Stockholm出生,隨後在Mariefred度過他的童年時期,在Södertälje攻讀完音樂學位之後,Lisa Ekdahl便搬回Stockholm與Peter Nordahl jazz trio合作,開始在Jazz club演唱,這時的Lisa Ekdahl才18歲。


經過多年的磨練,Lisa Ekdahl在1994年正式與EMI旗下的Svenska AB簽約,與製作人兼經紀Bill Öhrström錄製了第一張瑞典語同名單曲"Lisa Ekdahl",其中所收錄的"Vem vet"讓Lisa Ekdahl在短時間內成為了全瑞典家喻戶曉的歌手,同在1994年完整的同名專輯也上市,這張專輯在北歐地區累計銷售達80萬張。1994年對於 Lisa Ekdahl來說,不但她在北歐地區漸漸出名,她也與製作人Bill Öhrström結婚,在年底也生了一個兒子;這年她還得了三座Swedish Grammy(年度最佳歌手、最佳女性流行歌手、年度最佳專輯)與Rockbjörn獎。


Lisa Ekdahl的嗓音特別,除了甜美富有磁性之外,卻又低沉而沙啞。各地樂評家在聽到她的歌音之後,都會拿來跟Nina Persson(Cardigans主唱)與Bjork(碧玉)相提並論。


1995 年獨立唱片品牌Arietta看中Lisa Ekdahl獨特甜美的嗓音,與合作已久的Peter Nordahl jazz trio共同錄置了第一張英語爵士專輯"When did you leave heaven",雖然所收錄的歌曲大多為爵士標準曲,但是銷售量與知名度讓瑞典BMG緊急與她簽約,並重發專輯。之後在1998年這張專輯也由美國BMG 發行,在美國默默無名的Lisa Ekdahl,在CNN與Billboard的強力推薦下,Lisa Ekdahl在美國爵士樂壇引起一場轟動,雖然專業樂評家認為Lisa Ekdahl的嗓音不如黑人女性般的音域廣而深厚,但是市場銷售量證明了一切。


獲得高知名度的Lisa Ekdahl卻在1996年選擇重回瑞典歌壇,接連出了兩張瑞典語專輯,名揚四海的她仍然受到北歐樂迷的支持,但是在此時她卻發覺自己已經失去創作瑞典歌曲的熱情。1998年Lisa Ekdahl與Peter Nordahl jazz trio再度合作出了一張標準曲為主的英語爵士專輯" Back to earth",同樣的這張專輯在美國地區的反應更為熱烈。同年Lisa Ekdahl展開巡迴演唱,她曾順道去觀看長野奧運,在日本舉行了數場小型音樂會。


在出了兩張英語爵士專輯之後,2000年對於Lisa Ekdahl來說又是一段重要的時期。由於Lisa Ekdahl固定每年都會到印度旅行與芳香療法,她在印度結識了紐約巴西裔著名音樂家與詩人Salvadore Poe。彼此激盪出的火花除了她的第三張英語專輯" Lisa ekdahl sings salvadore poe ",Lisa Ekdahl也與Bill Öhrström在1999年離婚,與Salvadore Poe陷入熱戀,2000年正式結婚。



第三張英語專輯曲風不在以爵士標準曲為主,法國BMG與Salvadore Poe為她量身訂做多首Bossa Nova風格的樂曲,並正式在整個歐洲與美國地區上市,Salvadore Poe與Lisa Ekdahl兩人的合作,正式讓Lisa Ekdahl被公認為北歐地區首席爵士女歌手。2002年,法國BMG則為她推出了首張精選集,其中收錄了多首未曾發表過的歌曲。



在2002 年的精選集之後,Lisa Ekdahl的身影便很久沒有在英語樂壇出現,反倒是瑞典語的專輯出了不少。2003年的瑞典語精選集"En samling visor",Lisa Ekdahl企圖加強她的民謠與流行歌曲,所以這張收錄了三首新的瑞典語歌曲的單曲,被視為她最新專輯Olyckssyster的開味菜。而2004年的新專輯Olyckssyster,Lisa Ekdahl將此視為她回歸創作的起點,從小就熱愛Bob Dylan's的她,有Salvadore Poe的幫忙便可以創作更多她所喜愛的Dylan式曲風。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http://www.lisaekdahl.com/

非官方網站:http://www.cyprys.com/ekdahl/index.asp

日本樂迷:http://www.valley.ne.jp/~kondo/index.htm

背景與作品:http://www.cosmopolis.ch/english/cosmo17/lisa_ekdahl.htm

所有歌詞介紹:http://www.alwaysontherun.net/ekdahl.htm



專輯年表:



Lisa Ekdahl (single) – 1994 Sweden.

Lisa Ekdahl (album) – 1994 Sweden.

When did you leave heaven – 1995 Sweden, Japan, USA, Taiwan.

Med kroppen mot jorden – 1996 Sweden, Japan.

Bortom det blå – 1997 Sweden, Japan.

Back to earth – 1998 Sweden, Japan, USA.

Lisa ekdahl sings salvadore poe – 2000 UK, Japan, USA, France.

Heaven, earth and beyond – 2002 France, Japan.

En samlade sånger – 2003 Sweden.

Olyckssyster – 2004 Sweden.

Dom band som binder mig (single) – 2004 Sweden.

Hon förtjänar hela himlen (single) – 2005 Sweden.



目前台灣BMG有代理粗體字的四張英語專輯.
其他專輯如果有興趣的話我這邊都有.



個人簡介:



Name: Lisa Ekdahl
Born: 1971-07-29 in Hägersten
Rased: Just outside of Mariefred
Sign: Lion
Height: 154 cm (5 foot)
School: Tälje Musikgymnasium
Recordcompany: Alicia Musik AB

Family: Salvadore Poe (married -99)
Son Milton (born 23 dec 1994 father: Bill Öhrström)

Sisters: Matilda and Sofie
Father: Nuclearphysicist
Mother: Kindergardenteacher
Lives: Apartment in Södermalm Stockholm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新的世紀來臨以後,我在即時通訊名單上,遇見「前FBI探員」 Leo的時候,很想告訴他:那感覺,就像有一天,外星人已經攻佔了地球,
  而此事僅只證明我們之前的假設都是對的……。
  好友Leo的某些興趣傾向:一個動漫迷、模型迷,有可能讓他被誤成為近年來人們口中的宅男,不過,他喜歡健康地騎腳踏車(當然要全套專業裝備啦),也喜歡前衛的電子音樂,實在說,他是個爽朗的好青年。
  當數年前影集X檔案還流行時,我們這對好友常會在節目播畢時互通電話,討論本集內容、以及片尾那一長串帶有哲學意味的探員旁白。一直到X檔案節目停播。
  偶而在MSN上和他相遇時的感覺,就像是主角穆德探員卸下了佩槍、FBI證件、和可以咬在嘴裡的迷你手電筒之後,在街頭巧遇另一位前探員,有點落寞地彼此打個招呼,但卻仍擁有因長年一起調查外星人有關的案子的默契啊!
  Leo並不是唯一可以分享此類科幻議題的友人,譬如曼巴曾是優秀的錄音師,在他的工作室,第一次看到電腦錄音的長短波型,他告訴我馬雅人的天文曆法,以及2013年世界可能毀滅的預言;玫瑰則以h tml語法建置了一座網路上虛擬的宮殿,並自封為黑暗公主;T校電機系畢業、智商極高的貍貓,當時曾詳細描述過艾西莫夫的那座超級 電腦;朋友之中,還有曾鑽研過星座盤、後來成了優秀互動藝術家的艾靴。
  對我而言,那真是個美好的年代──神祕主義混合著新科技的降臨 ……,就在我們尚未意識到有些東西開始崩解之前。
  事情不總是這樣的麼?
  那一年,網際傳輸正要展現它驚人的力量,不過仍還僅限於文字、圖片。記得我曾興奮地向媽媽描述如何透過網路向國外買CD(指的是類似亞馬遜的購物網站),媽回說:那麼是否可以將整張CD從另一地透過電腦傳到這裡?我大笑說不可能,這需要多大的容量與傳輸速率哪?以現有的技術是不可能達到的!
  沒想到事情不過幾年工夫,MP3及各種壓縮聲音的檔案出現、頻寬增加,媽媽的幻想已然成真,瞬息之間,我彷彿成了那些……,十六世紀時曾嘲笑哥白尼天體運行說的笨蛋之一!
  於是,一次一次,新的發明震撼了我們,在事後,有人分析說:我們這一代的人見證了新舊時代的分水嶺,其中的佼佼者,早已站上浪頭。但在徹底被新科技沖淘的同時,另一半的古舊腦海,不免仍有疑問在深層意識中浮現……。
  ●
  在我音樂的領域裡,有幾位科技與藝術整合的先驅,譬如(土反)本龍一,最近朋友轉寄他在1997年的一場現場演奏中,以五子棋盤和另一位藝術家對奕︰(土反)本擺下一顆棋,旁邊的自動鋼琴上就會相應奏出一個音符,當對方擺下另一顆棋,若在不同時間軸上,就成了旋律,若在同一時間點,就成了和絃。棋盤對應投影到後方大螢幕上,同時,將音符轉換為橙色移動的光點。之後(土反)本走向一台 鋼琴,即興彈奏出連串音符,全都在螢幕的棋盤上化成為箭,射出閃閃白光,並與之前的橙色光點作視覺上的呼應,也達成聽覺上的同步。而音樂本身非常好聽,從單純一個音符,增加到複雜而強烈,那結構甚至有點拉威爾波麗露的味道。
  這樣的表演,需要程式語言專家與音樂家的密切合作──這是不同領域的人,徹底了解過對方意圖及可能性之後,彼此產生完美的化學。
  另一個對應的事件,則是目前利用簡便的電腦音樂軟體,可產生各式各樣的音樂創作。最簡單的體驗是︰使用mac隨電腦附贈的Garage Band軟體,所有的音色、節奏都是內建的,它甚至幫使用者分好類:都會風或拉丁風?民謠的?世界音樂的?還是70年代搖滾的?需要哪一種音樂風格,只要用滑鼠移動、拼貼,就會有新的類型音樂產生!
  兩位有趣的朋友──自然捲樂團的奇哥和前糯米團的主唱馬念先,他們組成的新團叫Project Early,去年自製了一張概念專輯,全部都是諧擬80年代的流行音樂風格,極盡白爛、純情與嘲諷之能事,便使用Garage Band這個帶有遊戲性質的編曲軟體。
  另一位朋友Ed轉寄一個聲音藝術團體FM3,由兩位來自北京和柏林的藝術家組成,他們試著創造屬於自己風格的「音樂片段」,其中有九段從兩秒到四十二秒不等的「音樂」──這些音樂有些是綿長的電子訊號,有些是細微的節拍,將之建置在一台叫Buddha Boxing(唱佛機)的掌上型機器中,使用者可以單純地播放其中任何一段到爽為止,如果擁有很多台,就可以像拼樂高一樣,同朋友一起任意組合這幾段聲音。
  這台機器長得像iPod,有各種不同顏色可提供選擇,但實則功能非常另類陽春,完全是對iPod的反諷!聽說電子音樂大師Brian Eno一口氣買下六台。The Wire雜誌評論說︰這是一個非凡的聲音藝術作品!紐約時報則說它︰「無用地美麗著。」還有一則樂評則說:用它做出來的音樂聽起來像狗屎,「不過是好的狗屎!」
  回想90年代末,那些有趣朋友們如今在各自的領域各擅勝場,但我確信那是一個舊世紀將結束前,空間巧妙彎曲而讓彼此撞出的火光。現在我只需要上他們的網站或部落格,就可以讀到那些一仍精彩的言論和假設(雖然他們之中有些甚至早已失去了蹤影)。在新的世紀來臨以後,我在即時通訊名單上,遇見「前FBI探員」Leo的時候,很想告訴他:那感覺,就像有一天,外星人已經攻佔了地球,而此事僅只證明我們之前的假設都是對的……。
  但如今……,卻多想回復到原來的那個地球啊!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如好車要常開、人要勤加運動,小提琴也必須常常演奏,才能長保音色漂亮。小提琴故鄉的義大利克里蒙納市(Cremona)保存一批世界頂級的大、小提琴,過去三十年來,市政府聘請專家馬斯科尼,每周六天用巴赫、柴可夫斯基、巴爾托克等大作曲家的名曲「餵食」這些名琴。
  克里蒙納市收藏的名琴總量雖然不大,但意義非凡,並且都是知名製琴家族品牌所製作的。其中小提琴總計有三把是阿瑪蒂(Amati)所製、兩把瓜奈里(Guarneri)與三把史特拉第發利(Stradivari)。唯一的大提琴則是史特拉第發利精心之作。阿瑪蒂、瓜奈里與史特拉第發利這三大名琴家族當年都住在克里蒙納。
  每天早晨八點,克里蒙納市官方樂器保養專家馬斯科尼便開始工作 。他的工具是兩把琴弓、松香、柔細棉花球,還有幾罐蒸餾水供保濕 機所用,以便空氣濕度保持完美,來保存這些樂器。接下來他從上了多道鎖的玻璃櫃,細心取出每把樂器。先調音,接下來每把各彈六、七分鐘。先試音階與琶音,再拉內容更豐富的曲段。
  馬斯科尼表示,偉大樂器應該碰上偉大樂曲與傑出演奏家。自己雖稱不上傑出演奏者,但他致力於這份工作。在保養、彈奏這些名琴之際,對於這工作,他很是正經,並帶有敬意。
  義大利三大小提琴製作家族造出來的名琴能演奏出天籟,號稱「克里蒙納之音」,別的製琴名家的樂器音色總是差得多。演奏界大師要是買得起,永遠偏愛阿瑪蒂、瓜奈里與史特拉第發利。
  除了製琴材料、琴身大小毫釐之等製琴的小秘密會影響音色的表現之外,小提琴要保持音色永遠完美,另有一大關鍵,就是要常彈奏。
  德國小提琴製作名家洛伊解釋說,這是因為樂器木料會疲乏,就好比人類,要是光坐躺在安樂椅上,時間一久,一起身就會感到不對勁。史特拉第發利製作的小提琴,還有其他世界頂級名琴,都要固定時間取出來演奏。
  馬斯科尼認為,正因如此他才要每天特別照顧克里蒙納市的名琴,除了周日休息與每年八月去度假以外。馬斯科尼不拉史特拉第發利一七○○年製作的大提琴,但他與一位年輕音樂家簽約,請他專門照顧 那把樂器。他說:「我想全世界只有我們會如此貼心照料小提琴。」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十九日電)偶像團體S.H.E 今天化身老師,教外國人繞口令;S.H.E 即將推出最新專輯,主打歌就是「中國話」,S.H.E 今天向電台DJ下戰帖,特別在師大國語文教學中心,與DJ丹尼斯、艾爾莎比賽教導外籍同學繞口令,展現她們語文能力。Ella雖然開口發音有些不標準,但大方表示:「學語言就是要多講。」她和Hebe也表示未來也想來場異國戀,但是家教保守的Selina則是偏愛亞洲人。S.H.E 教學很活潑,雖然最後輸了,但語文老師仍給S.H.E 一百分高分,還說想邀請她們來當講師。本身就是師大畢業的Selina對當老師的感覺是,現在當老師真難,小孩不能打也不能罵,但Selina仍認為自己是S.H.E 中最適合當老師的人,因為從她訓練小狗的愛心與耐心,大家都很佩服。問到S.H.E 三人對於異國戀情的看法,Hebe、Ella表示不排斥異國戀,兩人都偏愛英國的男生,因為感覺溫文儒雅;Selina則說自己還是比較喜歡東方人,因為家教嚴格,爸爸應該無法接受。即將發行新專輯「Play」,S.H.E 表示:「這張專輯是玩的很開心的一張專輯,因為里面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與元素,包括歌曲、造型都是。」專輯將於二十二日發行,當天S.H.E 也將搭乘高鐵至北、中、南進行專輯宣傳。960419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H.E 唱「中國話」除了引發網友爭議,也在台灣樂壇投下一顆髒彈。有音樂人擔心,「中國話」這首歌必會引發不良效應,連累圈內藝人,「一次得逞,中國就會暗逼其他台灣歌手跟進,難不成接下來要唱『中國強』、『中國棒』嗎?」幾位敢直言的歌手們也認為,S.H.E的確不太適合唱這種歌。

華研:政治與音樂不要混為一談

業界人士猜測,S.H.E所屬華研唱片之所以要唱「中國話」,可能因2004年6月她們被影射「綠色藝人」,希望藉機示好以擴展中國市場。而華研唱片宣傳經理吳慧玲說,「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只是一首歌,不要想太多」。

董事長:給超女唱比較適合

「麻吉」黃立成認為,S.H.E不是很適合唱「中國話」,「我認為S.H.E應該唱可愛的歌或情歌,至於這種會牽扯到政治問題的歌,還是不要唱比較好」。

曾和S.H.E同門的「董事長」樂團主唱阿吉再三強調,和S.H.E是好朋友,且華研老闆呂世玉對他們有恩,「但若老闆要我唱這首歌,我實在唱不下去,這首歌給中國的超女唱比較適合,台灣歌手唱,就是怪怪的」。

豬頭皮:為何不讓S.H.E唱台灣話?

「豬頭皮」朱約信說:「生長在台灣的S.H.E,若因唱這首歌,而以身為中國人為榮,我只能抱以十二萬分的同情,若真如此,他們的父母、長輩都應該要負責。」他說,S.H.E應該是被公司指定唱這首歌,但唱片公司不會承認,他想問公司,為何不讓她們唱「台灣話」?

閃靈:不用自我奴化拍馬屁

閃靈樂團主唱Freddy強調,「就算要進軍中國市場,也用不著去奴化自己、吹捧對方,拍馬屁拍到這種程度。」他問,F4去日本發展,也沒有唱歌說「日本人真聰明、日本話真好聽」,為什麼偏偏去中國就要這樣?

大支也說,台灣把音樂和政治分開,但是中國卻沒有,「我們會同意王建民是中國人嗎?當中國人在運動場上欺負我們,搶走國旗的時候,台灣藝人需要唱這種歌拍馬屁嗎?」他強調,雖然音樂、賺錢很重要,但自尊更重要,台灣音樂人要深思熟慮。

厚此薄彼 S.H.E雙重標準 讓人傻眼

S.H.E昨天上「綜藝大哥大」,攝影記者苦候多時,等著拍她們被氣功師父「電」得吱吱叫的畫面,誰知,平日不在意搞笑扮醜的她們,竟然不給拍,攝影記者全部被趕出攝影棚。

製作單位指出,清場是應唱片公司要求,因氣功師父電S.H.E時,她們得脫鞋打赤腳,加上被電時,表情可能不好看,所以才不希望媒體拍攝,可是, S.H.E在中國拍攝MV時,Hebe卻打著赤腳入鏡,牽強的理由讓攝影記者們無法接受,但也只能摸著鼻子離開。對此,華研回應不是不給記者拍攝腳丫子,而是S.H.E昨天穿著短褲,怕被拍到不雅的照片,才不開放拍攝。 (文/林淑娟)

拍中國馬屁 教壞台灣下一代

段子薇

音樂該不該和政治分開?若應分開,那無端唱一首「中國話」豈非自染塵埃?若不應分開,S.H.E唱「中國話」去牽扯政治,就應接受評論。無論何者,就是不能以「大家別想太多」一語帶過。

台灣歌手生存的困境,隨著大環境的萎縮,變得愈來愈艱難。很多歌手選擇根留台灣、進軍中國,若以經濟層面做考量,這並沒有錯;生產出迎合對方口味的作品,也是很市場的做法。

只是,小職員要拍老闆的馬屁,也應該要堅守拍馬屁的原則和藝術,否則一不小心,「討好」變成「阿諛奉承」,「讚美」流於「喪權辱國」,老闆不領情、同事看不起,吃力不討好,何苦來哉?

隨著狗仔文化興起,歌壇也經常討論到「歌手的職責是否只是唱歌」這個議題,相同的邏輯,也可放在S.H.E「中國話」討論上。

如果,我們不重視S.H.E唱「中國話」這件事,把它當成一個重要議題來討論,那麼,當S.H.E的歌迷長大了,他們會不會根深蒂固的認為他們講得是「中國話」?如果不是,那請問,講中國話的不是中國人,那是什麼人?台灣人嗎?為什麼台灣人要講中國話?

很多大惡,都是由被忽視的小惡所養成。我相信S.H.E和華研唱片絕對不是故意,也無意要淪為中國的統戰工具。但這個看似被輕忽的問題,卻可能引發一連串的後遺症。台灣音樂人不能不三思。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