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08 民權東路上開了一家江浙風味的餐廳,裝潢的氣勢跟宣傳的陣勢,讓人忍不住好奇想一探究竟,名主持人趙薇約了我,還抓了一位五星級飯店大廚同去嘗鮮,我們點了時下風行的「絲瓜小籠包」跟傳統的「小籠包」來吃。

江浙小吃裡,「油豆腐細粉」是有代表性的,不蘸粉炸出來的「炸排骨」最是香酥可口,我們的大廚朋友正好是上海人,少不了又要了「醉雞」和「豆苗蝦仁」,還加了一客趙薇最愛的甜點「八寶飯」。
等菜的時候我們好好地打量著這家店,設計出的感覺實在構得上精緻典雅,在這樣的氣氛裡用餐真是令人愉悅,三個人聊得可開心,就等著好吃的東西上桌。「油豆腐細粉」先端上來了!湯雖嫌少了點,味道倒也差強人意。

只是這細粉裡的主角油豆腐泡,用的雖是正方形空心的油豆腐,質感卻太硬了,看來是在冰箱裡冰過了頭所致,油豆腐裡的水分才會所剩無幾。至於接著送上來的「絲瓜小籠包」,絲瓜丁有些老,絞肉末則是一點兒都不滑嫩。

當我們嘗到傳統鮮肉「小籠包」時,再度印證了小籠包入口後肉質不滑嫩的原因,並非是肉餡裡盡是瘦肉或是沒加肉凍,癥結還是店家的肉餡擱在冰箱裡過久了,就跟之前新公園附近一家也賣小籠包的餐館,有著同樣的問題。

至於我們點的「豆苗蝦仁」,怎麼看都不像是出自這種高檔餐廳的產物,豆苗不鮮綠不說,還鹹到我們喝了不少茶,「醉雞」同樣是鹹到不行,期待老半天的「炸排骨」,火候雖沒得挑剔,可是呢,依舊鹹得好像打死賣鹽的。

搭著小籠包吃的薑絲沒問題,問題出在蘸料醋完全不對味上!大廚特調出來的醋,再怎麼說也該用鎮江醋為底罷?一桌讓人鹹得想漱口的菜,加上胡亂竄改的小籠包蘸醋,店家還想創造餐飲奇蹟呢,先克服自己的品管再說罷!

重視顧客用餐的感受,提供舒適美好的用餐環境,絕對是值得肯定的,只不過裝潢、氣氛、包裝,都僅只是餐飲的附加價值,它永遠不可能取代食物本身的重要性,就像月餅盒不論設計的再美,你要吃的,難不成是月餅盒嗎?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京,成年人的兒童樂園。

當然,人到東京可以是為了任何目的,都可得到滿足。不過這趟,專門,為了搜碟。好幾位朋友聽說後,都露出不解。其實東京是任何認真的音樂聆聽家必到之地。太多珍寶只在日本才有:

一:日本現代作曲家樂人的唱片在國外發行的並非全部,甚至許多國際一流的重要日本作曲家的音樂跟本不對外發行(原因值得討論),這類包括高橋悠治,一柳 慧,山下 勉,等等,太多。

二:日本爵士樂,日本實驗音樂。許多也不對外發行。

三:民族/世界音樂。King Records 及 JVC 的民族全套在日本仍然有賣的,而 King Records 那套現已改封面設計重新再版;美國 Nonesuch 全套民族音樂系列在日本也發賣 CD 版,且僅千餘日元一張。

四:日本版的美國爵士樂及其他洋樂。許多早年的限日本國內版雖現已作全球發行,但日本又開始搶先作高音質的重新母帶製作或老唱片 CD 化,如 CBS/Sony, 德國 MPS 爵士系列。

五:絕版 LP 黑膠唱片,各種。美歐各國舊 LP 有續繼流向日本的趨勢。

六: Bootleg,各種非法錄音出版,日本是大集散地,因懂行的人多,再者,這一小方面法律也鬆。

也就是說,日本人除了是世界主要音樂賞鑑者/消費者外,也是全球唱片業界的重要參與者,更是舉足輕重的創作民族,亞洲唯一的完整多樂種嚴肅創作民族。

然而,東京並非新手樂迷的尋樂園,此地出版的新碟售價在兩千到三千日元(二十到三十美元)間。大部份絕版二手 CD/LP 唱片也在一兩千日元以上;粗製濫造的 bootleg 動輒三千到六七千一套;高質特罕見 LP 也常要兩三千以上。因此你很難嘗試不認得的新人新碟,多半得要知道你要什麼,要看準了才能下手。

因唱片太貴,樂友在此地出手的要訣應是:絕對不買任何其他地方可以或可能買到的東西。專挑他處之絕對所無。

在此必須說明,這篇文章專門談在東京找「新音樂/實驗音樂」唱片及其他個人口味唱片的經驗;並不適用於搖滾、另類、流行等其他的樂類。雖然關於東京買碟的導遊手冊或文章已經有了些,但還沒有專談前衛音樂的,因此花些時間將這四天所見作成筆記,或許對樂友同好能有些用處,至少省些腿上功夫。




關於日文與音樂分類

在東京你可以不懂日文,但要找唱片,日文的片假名至少應該弄通。因為除了唱片架排列順序有時不用英文字母而照日文五十音順排列以外(尤其是日本本國的音樂),店中音樂的分類大標題及招牌有時也只用假名寫出。唱片上的側標及各種外文字眼、樂人名也全用片假名。

假名的過份普遍有時真能讓人發瘋。比如,在「RECORD 社」的二手 CD 部門,店員甚至用小紙條包住每一張CD背脊,用片假名寫上樂人及唱片標題,即使是純粹西洋進口版。換句話說,整個包含了古典到爵士到世界民族音樂的唱片架上沒有半個英文字母,全是日本假名。甚至整個店中見不到一個英文字母。這是我所見過最極端的荒誕特例。假名當然擋不了我們,但是浪費大家的時間,所為何來?

還有,光會片假名還不夠,你必須弄通日本人那種將外國語轉成日本發音的特有怪異規則,才能將之正確反譯回原文。這可需要長期的猜謎練習。不過一旦弄通了,它是挺有規律的。整個外來語假名化也是日本特有的重要文化現象。

另外要注意的是,日本人用的英文或作為翻譯之本的英文有些變質或文法/用字錯誤。比如流行音樂用日文假名翻成 POPS (po-pu-su),而不是正確的 POP。一般唱片行中的搖滾流行區寫作 ROCK-POPS (ro-ku po-pu-su)。而古典音樂本應為 CLASSICAL (古典),但在日文中長期錯用為 CLASSIC (ku-ra-shi-ku 經典)。

另外有些樂類名詞是日本人自己想出來的,比如 HEALING (hii-rin-gu) 在日本是很紅的一個樂類項目,它總括了心靈音樂, new age, ambient, environmental, mood ,輕音樂,甚至音景、電子及少部份前衛,等等種類的怪東西;此大類中偶爾埋藏有易被忽略的佳作。WAVE 各分店裡的 HEALING 欄都是很龐大的重要促銷欄目。

日文中的「邦樂」「邦人」是指日本本國的音樂和樂人。比如「邦人 JAZZ」指日本人創作的爵士樂。相對於西洋流行樂的日本流行樂也用 J-POP 這標題來分類。另外,爵士樂也有照樂器來分類的,這是外國少見的,比如爵士弦樂,爵士管樂,等等。甚至有用人種來分的,比如「白人SAX 爵士」欄!妙極。



(註:以下文中價格一律為日元,未稅價格。目前匯率為一美元換 一0六日圓。另應再加百分之五的營業稅)





八月二二日

颱風襲擊台北當天早晨即時搭機往東京。下午二時降落成田。四點住進神保町的這家小旅館。四點半蹦上靖國通大街。

寬大的東京,就偏要選擇這僅有一家旅館的神保町,當然是為了它的書店群。住在這家並不便宜的小旅館,出門就是山本中國古書店及附近數百家舊書店,有如住進一座巨型圖書館。全身來電。

立即打算轉一趟車奔向六本木。往地鐵站路上走過古書店街,在神田古書店中心門前正巧有路邊 LP 大清倉,每張一律五百日幣。得日野皓正四,渡邊香津美一;都不頂重要,但價錢好。(另有古典 LP 不少,可第二天攤子全沒了)

六本木嘛,我去的目的跟所有其他遊客不同,單是為了那 WAVE 唱片館,有全日本/全亞洲最好的現代樂收藏。然而出了車站並沒見到熟悉的 WAVE 館。問了幾個人都不確定地說沒有 WAVE 啊,正好走到麻布警察署,與警察查證,果然,WAVE 大樓已經關了拆了。見我吃驚,警察很有氣質地說,「是啊,可惜。」看著原址貼著的佈告,這兩天才拆掉的大樓,要改建什麼中心之類的。真的很難相信。




八月二十三日



澀谷 TOWER (神南一丁目 1-22-14)

不到開店時間十點,澀谷 TOWER 店前排著長龍等日本流行團 GLAY 今天發行新片的少女們,顯得極有秩序和耐心。澀谷 TOWER 號稱世界第一大唱片行,不為過。十點零分零秒店門準時打開時,裡面所有年輕售貨員均已就位,精神抖擻,一切店務就緒。

直上五樓爵士部字母 A 欄。

這家 TOWER 經營極用心,除了西洋人名仍然依日本國慣例愚蠢地用名而非姓氏排列外,每個樂人名字均作了英文招牌突出於唱片之外,一目了然。是在現有僵化體制中的靈活變通。

日本版各類唱片背脊上寫的當然全是日文假名。想到側標傳統,可說是亞洲唱片文化生態中最惡毒的污染,可人們都不自覺的吃它、呼吸它、生它、產它。本來在 LP 時代日本國內版 LP 唱片包上去的這種叫 obi 的紙帶子,固然也是印些無聊的吹捧字句,然而套繞在封套左方,上架後並不妨礙唱片背脊的原標題和樂人名。但在 CD 時代變體成的整個包背側標除了包上垃圾字句外,更私自更改了原作品的背脊文字及印刷設計。在店裡找唱片變得數十倍的困難,看唱片變成一種痛苦。

以台灣來說,向來是模倣別人時分不出好壞,東洋西洋一切皮毛全都照搬。而日本版 LP 唱片中必附的日本人自寫的精心樂評及詳細音樂資料,這個可取的優良傳統又到哪兒去了?台北唱片行中 Oscar Peterson 硬要東施效顰地在背脊上譯成奧斯卡‧彼得森,還放在 O 欄,不是 P 欄!今天人們在可以用中文表達的場合動輒夾句英文,可真到了需要好好學個 Oscar Peterson, Stan Getz 時,他們又反倒裝著要講國粹要本土化。

本來可以有教育和資訊意義的側標天地,往往變成純然的佛頭著糞。比如上揚代理的法國 Ocora 公司的一張福建泉州佛寺的梵唄錄音,側標上赫然兩度寫著「廣州開元寺」幾個大字!泉州廣州不分,自己祖宗不識,大約也只有咱國人能作得到;況且您又失去台灣多少泉州後代的顧客?還曾在台北見一 Scanner 唱片側標上寫的他與 Bjork 的那段官司故事,也是徹底的本末倒置,哭笑不得。最近在台北見到一張武滿徹 Toru TAKEMITSU 的 CD,RCA 的日本版的 CD 到台北時在外面再加包了中文側標,不幸地,人家大師本叫「武滿 徹」,中文側標郤自作聰明寫作「武滿徹」。立刻讓我聯想到,柏克萊加大有位挺有名氣且自我感覺特好的比較文學系中國女教授,別人在私下笑她的中文底子差,她能把司馬遷說成姓「司」(而非「司馬」)。真異曲同工啊!

其實美國也有個拜日的公司,tzadik 和 avant 都巴不得自己是純日本種的(部份人員也確是日本人)。且以 Zev 那張為例,側標上的日文吹得美呆了,哇,音樂內容,※#㊣!

日本國固然強,日本人可並非人們心中的先知聖人。日本人胡說八道的側標及廣告手法,可見下文一例。總之,判斷、判斷、判斷。

若側標作者讀者都信那一套東西,每一張都一樣經典一樣棒一樣空靈一樣美一樣駭人的話,那麼咱們買唱片時,是否只要矇著眼進店,走到架前隨便抽取CD去櫃台結賬即可?ECM 的唱片幹嘛還要去店裡選呢?直接跟公司加入十年甚至終身會員,每張新碟直接寄到府上,可不是大家都省事?

唬人郤不利己的側標廣告極權恐怖統治,你何時結束?小老百姓何時才能直接面對音樂?

當然,生意不能不作,但賺人錢有多種方式。你尊重顧客,顧客才會尊重你。這道理很難懂嗎?

okay, flame mode off :-)

回說,澀谷 Tower 五樓爵士部份內容整齊,除大量日本版外,更有不少歐洲貨。該有的大多都有了。不該有的也有,比如波蘭的 Zbigniew Namyslowski 欄中竟有波蘭唱片公司出版的三張一套現場;比如 ECM 公司三十年來的台柱錄音師:挪威的 Jan Erik Kongshaug 自己的爵士吉他唱片!

五樓世界音樂部門也還可以,不過很多國家的欄位都是用 King Records 那套的新再版撐著。

五樓共得:

Keith Jarrett: Vermont Solo (日版九十分鐘 VHS 錄影帶,3495 元。1977 年美國獨奏會現場,是早期真正獨奏會唯一出版的錄影,前幾年已先出 laserdisk 版極貴,現終於發行普及帶版。認真樂迷必看,即使光是為了看他誇張的 afro 髮型)
Zbigniew Namyslowski: 3 Nights (Polonia Records) (98年三晚現場,Namyslowski 可真老了)
Jan Erik Kongshaug: The Other World(Kongshaug 是業餘爵士吉他手,聽來也吻合,這像一張毫無特色的 ECM 唱片)
Hannibal Marvin Peterson: Hannibal in Berlin(日版 MPS,一九七六現場)
Terje Rypdal: Double Concerto/5th Symphony(ECM 新品在美國發行總要慢幾星期,故先買下)
日野皓正:Love Nature(一九七0年初到紐約的作品,想聽 Gary Bartz 在傳統和弦環境裡的味道)
橋本一子:水中之森 water forest


六樓古典層的現代音樂部份比例太小,但竟有全套的 stockhausen verlag 的 CD ,頗不容易,全世界有賣這套東西的店子也沒幾個。另有幾張具象音樂。在東京也算不錯的了。本感遺憾沒有前衛實驗音樂,但後在五樓一角落又見到 OTHER 欄,即前衛實驗之意。竟然有 metamkine, sonoris 等重要前衛音樂廠牌,及少量其他各種新玩意兒,如 oval 的新碟 ovalprocess 等,不愧為大都市之最大店。

在現代及 OTHER 欄又得:

Meet the Composer: Kaija Saariaho
道 - The Way - 一柳 慧作品集 III
高橋悠治 realtime 5: Kageri
諸井 誠:竹籟協奏,等
武滿 徹:風之馬(合唱曲集)
Heinz Holliger: Come and Go - What Where (以 beckett 文字寫成的室內歌劇)2590
電子音樂的領域:篠原 真作品集 II
Nine Horses: New Music from China
町田良夫 yoshio MACHIDA: hypernatural(視覺藝術家還是別來搞音樂的好,特製盒裝的五百張的限量版,三千日元就這樣被廣告詞句騙跑了)
WrK: Toshiya Tsunoda, Hiroyuki Iida, Jio Shimizu, m/s





澀谷 HMV (宇田川町 24-1)

午後。今天另一重點,澀谷的 WAVE/LOFT 今公休,改往斜對面的 HMV。HMV 這連鎖店在哪國都一樣,內容以流行為主,現代樂毫無可觀。見以下但未買:

從北京到東京來發展的中國女歌手 Saju,已經出了三四張唱片了
梅津和時 (sax) 與韓國傳統樂師的合作碟
馬來亞的數張流行音樂(印尼馬來流行歌在日頗受歡迎)


澀谷:這裡感覺真像天堂。只要你有錢。還有,只要你夠瘦。





新宿小唱片店區 (西新宿七丁目)

這是東京最精彩的唱片行小區,全部專賣各種專門樂類的二手 LP、CD,及 bootleg。不過不大好找。首先,它們地址雖都寫著西新宿 (nishi-shinjuku),但你千萬別坐到「西新宿」站下車。要在「新宿」總站的「西口」出來。立即右轉往北走約三五分鐘,過了左右橫向的「青梅街道」即是。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四週找那 EPSON 大樓。看到頂上有 EPSON 標記的高樓後,往它左側的沒有名字的街上走去就對啦(見圖)。數十家小唱片店都分散在這條街的兩側。

順便一提關於在東京找地址的方法。比如某店址在 Nishi-Shinjuku 7-3-11 要怎麼找?前面一個數字是指第幾丁目(chome,小區之意),Nishi-Shinjuku 7- 即西新宿七丁目 (7 chome)。第二個數字 -3- 是指番地 (banchi) 號碼,也就是英文的 block,街塊/街區之意,很重要。這時要注意,一般的地圖不標番地號碼,而日本街巷又沒有街名(!),因此這類地圖幾乎可說是完全無用,必得要買本有詳細番地號碼的東京地圖(最常見的,也是在此推薦的是 Tokyo City Atlas: A Bilingual Guide,講談社,兩千一百元)。若能在某丁目之中正確找到那個街塊,那麼最後這第三個數字(門牌號碼)也就不是很重要了。

上了這條街,左側碰到的第一家唱片行是專賣金屬搖滾類的。注意:這區的小唱片行開門較晚,多半要到中午以後。

若回頭走點,往巷子裡鑽,在 T-Zone 對面有一家小店叫 GOLD(西新宿 7-10-10)。那可是日本最大的一家 bootleg 店之一。不過店面極小,東西也並非最全。他們有個不錯的網站,可以先去瞧瞧:http://www.cd-gold.co.jp/gold/

再往北走點的小巷中有家叫 XEPHYR 的 bootleg 專賣小店。貨色不錯,King Crimson 的 bootleg 架上擺了三排。更稀罕的是有大量的 Miles Davis 的 bootleg,為其他同類店中所罕見;價錢約在兩千到七八千日元之間。當天的 Mahavishnu Orchestra 貨好像不夠。在此 XEPHYR 購得 King Crimson 一張(七四年現場);Miles Davis 現場兩套。

附近靠大街不遠還有一家叫 Disc Blue Moon,專賣 bootleg 搖滾錄影帶,也有 bootleg CD。買到 Emerson, Lake & Palmer 的七三年錄影帶一捲;Mahavishnu Orchestra 七二七三年現場CD兩張。價錢約在三千元左右一捲/一張。

有一點要注意的是, bootleg 品質上下差距極大,有大量是聽眾在台下拿小卡式錄音機錄的,要小心。同時,對音樂內容的質量也別抱太高期望。

在巷弄街角上有家自主盤俱樂部 CLUB INDIES,是日本獨立廠牌出品的專賣大店。實驗類有灰野敬二,高柳昌行等。很喜歡他們店裡的 LOUD 欄分類,簡單扼要一針見血。另外甚至有一架子是地下獨立發行的卡帶,很可愛。此店應是喜好日本哥德音樂及地下獨立音樂朋友的最愛。

回到大街上,沿左側向北走,會碰到一家 NAT RECORDS 門口有幾個招牌立在地上,但店在二樓。這家專營 alternative, indie,LP 貨極多。

在大街上一個十字路口的右手邊有個小的粉紅色招牌寫著 VINYL(西新宿 7-4-9),這可是間大店,與對街右手巷中的總店共分成四個分店,各營不同的樂類。街角這家的二樓專營 punk, new wave, indie 及 techno 黑膠 LP。對街巷中的總店最驚人,各種搖滾 LP 都有,當然價錢不低,一般唱片也要兩千多一張,不過這裡的貨多半是英國荷蘭等歐洲版的英美搖滾,音質當然比粗劣的美國原版高太多,況且罕見及絕版佔大多數,所以貴得應該。四十五轉單曲小唱片也極多,連 Santana 的單曲小唱片也有不少。更難得的是還囊括了黑人靈魂樂等部門。隨便抽查了 Stylistics, War 等美國靈魂樂團,嚇人一跳,唱片幾乎全了,貨源充足超過美國舊 LP 店。

不過,一個唱片店中貨色充足有可能反映了兩個相衝突的事實:一是玩的人多,市場大,流通量大;二是根本貨沒市場,沒賣出去。

總之,這種店子,樂識及荷包不足的,都不必來了。


右手那側,往回走(往南,即車站方向),有個 SHINJUKU RECORD 在大廈二樓,是金屬及重搖滾 CD 的大店,金友不可不去。

再往下(往南)走去,有 Allman,Rough Trade,等等。


才第一天出巡,銀子就已經報銷了大半…




八月二十四



昨天唱片翻了一整天已令人噁心厭煩,今天打算換換環境,到附近書店區逛。先在富士銀行換了些日幣揣進口袋。在靖國通大街上向東往書店區走去,不料碰到白山通時,不自主的就向北左轉了過去,因為,那兒又是二手唱片區啊。

白山通大街在靖國通以北的兩側有那麼三五家二手唱片店。第一家在左手邊大街上,頗小的店面,兩層,全新舊 CD。屬麻雀雖小型的,從古典現代到流行民族,什麼都有一點,挺認真、可愛的。購得:

細野晴臣;Love, Peace and Trance:Hasu Kriya EP
阪本龍一:thousand knives
三枝成章:paradise lost
Bulgaria: Folk & Village Music (Nonesuch Explorer 原兩張 LP 的拼版,選曲差)


再往北走到一十字路口左側巷內有家小 CD 店叫 JANIS,挺活潑可愛。倆少年人在管店。日本流行西洋另類都不少,還有許多收藏品紀念品,該是年輕人非常喜愛的店子。

這十字路口街角上的這座三層樓的店子叫「 RECORD 社」。這可是此地的 LP 大店!是 RE-KO-O-D0 社各店的總店,店齡已經七十!一進門就知道這家店很認真;一樓全是古老日本流行,演歌,長唄,三味線,四十五轉,紀錄聲音等 LP 硬貨。不少日本壓的四十五轉的古典音樂套裝盒。甚至有一欄叫台灣 LP ,全是一批不知哪兒弄來的歌林公司的流行歌曲唱片,全新沒拆封的!

這 REKOODO 社二樓是更多的古典、爵士等等 LP。在二樓見一五十來歲日本白領階級男人,約莫是利用午飯時間來這兒逛的,瞧著他以每秒兩三張的高速熟悉而仔細地檢閱 Ray Conniff (陳年的輕音樂)那一欄中所有每張唱片時,我心想,咱怎能跟您拼啊,您有每天下班的功夫,無底的荷包,還有把玩 Ray Conniff 的閒情逸致…

這時我已感覺像是全盤輸光的賭徒,還在五光十色的賭場中徘徊個什麼勁兒?翻著爵士欄,看著每張兩千多元的 LP 唱片,痛苦。不久,發現翻找的並不是自己沒有的唱片,而是自己已經有了的。嘿,好多重要的昂貴絕版碟我都已經有啦,這麼想著也稍稍排解了些痛楚。

此店三樓是相當齊全的電影配樂層。

此店中購得:

能劇「高砂」現場錄音 LP,六十年代,JVC,兩千二(能劇的謠曲及囃子選輯易見,但完整一齣戲的現場錄音則全球極罕見,這張似沒有我現有的三張好,但年代久遠,價值感高)

便宜二手 CD 有:

Yaz-kaz: 繩文頌(他第一張專集,徹底絕版)
Yaz-kaz: moon rabbits(難聽)
打:山下 勉的世界(1971 極早期錄音)
絲路音樂之旅 (新世界,1988)
Music of Norway (King Records 世界民族音樂大集成,第85)
Instrumental Music of Vietnam (King Records)

在此見到而忍住未買下的 LP 唱片有:

Helmut Walcha 的巴哈管風琴全集第二集,七千元(!)
歌林唱片的白嘉莉、華萱萱專集,各一千元(仍念著)
「只管打坐」禪寺現場環境錄音一盒,三千八(老 LP 上如何聽參禪 silence? 好奇)


「RECORD 社」走出來兩眼發昏,因不知不覺中遠過了午飯時間,只得折返。唱片真看夠了,今天。

下午,再度出發。這次往內山書店等書店方向走去。不料就在 sakura-dori 路上又見一兩層樓的二手 CD 店,古典現代流行民族,又是五臟俱全,在店中戰鬥了半天才脫身,沒開皮夾。



內山書店 (神保町 1-15)

這 Uchiyama 是日本最好的中國書店,其實該說是海外最重要的漢學書店。許多大陸已絕版的重要學術書籍有可能在這兒見到。當然,價錢又是另外一回事。上次同來的伙伴就是因為價錢太高而放棄了一本江蘇古籍出版社的絕版書,至今十年後還懊悔著。不過上次也曾購得「明成化說唱詞話」線裝一函等等寶籍。

今天店裡的書雖仍然還是四五層樓的擺得滿滿的,但沒錢的感覺不好過,隨便逛著,眼睛不太敢正視書名。

所見而未買的較突出的有:

京劇的蹻與性別研究,一千一(似很重要,忘了買下)
「瑜珈焰口」,六千
「所見中國古代小說戲曲版本圖錄」,1995 ,五大冊,印刷簡陋,原價人民幣一千三,現價日幣七萬八!

見日本翻譯的李約瑟「中國科技史」,自歎台灣商務印書館翻譯的那套完全錯誤狗屁不通徹底不能用的中譯本真夠混賬,吳大猶還掛著名。

在五樓放卡帶的角落忽見一紙箱,內有「中國唱片公司」十二吋戲曲 LP 一堆,而居然是全新未放過的。甩賣每張僅三百元。這批是一九八0年代初的壓版,內容多半是一九五0六0年代的地方戲曲錄音。今天,別說是新的,就是舊的也不太可能買到。

想起在台北三重的重新橋下舊貨市場翻揀老舊LP唱片時,旁邊一位同好跟我搭訕,口中一邊洩氣地嘀咕著:唉,這已經被人挑過了。我心想,你這傢伙自己不仔細查看,管他別人挑過沒有,每人興趣不一樣啊。不過,今天,在這內山書店,好像也有那麼點「唉,被人挑過了」的感覺…

共得以下十五張:

中國戲曲藝術家唱腔選系列:尚小雲;楊寶森;葉盛蘭;周信芳;張君秋;裘盛戎;滬劇,丁是娥;呂劇,李岱江;評劇,小白玉霜;山西梆子,賈桂林;薌劇(台灣歌仔戲傳回閩南今稱薌劇);秦腔;婺劇;淮劇,筱文艷。
還有一張上揚出版的 Bunya Koh: Formosan Dance; Confucian Temple Rites


東方書店,專賣關於中國的日文書。見一卷一九九八中國少數民族歌謠紀實錄影帶,三千元,沒買。






東京的聲音

這次全在唱片行之間穿梭,並沒到各處去走,沒去公園,所以烏鴉等東京特色聲響聽得不多。印象最深的一是蟬鳴,二是吵雜聲音之不存在

東京的各種蟬鳴聲非常特殊。昨一大早散步時,於神保町巷弄中兩大樓之間聞一蟬巨響,叫聲如怪鳥。澀谷鬧區也有蟬鳴,其聲三短一長,而且最後那長尾音是低音還往下掉。

東方書店外樹上有隻蟬,聲特異,老遠就立即被吸引過去。其聲極柔軟,打在耳鼓上,有如耳膜按摩,舒服,全不似其他蟬聲聒噪刺耳。後見一日本胖哥也同我之前一樣佇在樹下抬頭望了半天才走,真知音也。

附近街巷中人多但整個街區完全不吵,是整個日本人的都市生態系統不同。不丟垃圾就不會髒,不發噪音就不會吵。極簡單的道理,但人們常想不通。

實際上,整個東京超級大都會的公共空間是沒有越軌的噪音的。沒有任意的揚聲器打放強迫性的音樂噪音或廣播,即使在私有的商業空間也一樣。就算恐怕是世界最高人口密度的澀谷「交叉口」,平常也不顯吵。這點可以比較新落成的台北車站豪華地下商店街裡的人民公社式的廣播喇叭,每隔五步路的精準距離在頭頂上轟炸你,絕不放過任何角落;不知又是哪位設計師的鬼主意。

事實上,東京唯一越軌的擴音機廣播是週末在澀谷、池袋等人頭密集的廣場上常見到的激進新民族主義份子的裝甲宣傳車(好吧,的確還有這些地方的巨型電視牆,但它們的音量真的不算大)。這些自認前進激進的傻哥兒們將寫滿標語的裝甲車停在人群中,爬到車頂,以三島由紀夫當年切腹前的的英姿向群眾用高分貝的擴音器喊話。然而,唯一還會回頭看他們兩眼的也只有我等敏感的觀光客。咱週圍的千萬名濃妝的美少女美少男都急著過馬路趕去發洩消耗他們無底的精力與財力哩。

在日本,高分貝的噪音似乎全都歸派給秋田昌美和「非常階段」他們去抒發了!寧靜、自然音、樂音、噪音,都能各得其所。赫,好一個聲音的理想國!




到三省堂書店(神保町 1-1),神保町最大的新書店。見音樂部門中日本人翻譯的西洋新音樂書,頗感動。隨便見到的有:

John Cage 的 Silence 。此書極不易譯
Jean-Jacques Nattiez 的 Musicologie generale et semiologie (即美國譯為 Music and Discourse 的那本)
Stockhausen 的樂論 texte zur musik(大陸將中譯 stockhausen 的傳記,但樂論才是真正重要啊!當然,聽到音樂是比什麼都重要的。日本已經走到研究他樂論的那一步,我們郤還沒聽過他音樂,只聞其名數十年 :-( )
Michael Nyman 的 Experimental Music (其實此書原來寫得就不好,七四年左右的舊說在今天如何能套上實驗音樂標題,而去年再版時這奈門老兄又堅持不肯增改)
Pierre Boulez 幾本
R. Murray Schafer 的洗耳手冊等好幾本音景書。這是最令人吃驚的。日本人對音景理論的完全認同與吸收,這僅僅是一個面而已。


在三省堂購得:

三浦俊彥:環境音樂入悶(入悶,不是入門;涵蓋範圍之廣令人震驚)2200
佐野清彥:音之原風景 2266
三木 稔:日本樂器法 10000(雖然最近聽了老先生諸多丟臉事,不過這本書寫得極好,附兩張CD 錄有全部書中曲例,是深入了解日本樂器奏法細節之必讀書。一萬日元價錢是合理的)

見到但未買的有:

作曲家柴田南雄的一本談日本人音感的書(其實很重要)
作曲家藤枝守寫的一本聲響之生態的書(大多在談他自己那套玩意兒,不認為他思路很清晰)




八月二十五


今天準備再換個環境,到東京鬧區以外幾個重要的點轉轉。


ICC (intercommunication center)

新宿站內轉京王新線(不是京王線),往西坐一站就到「初台」 hatsudai 站下,到旁邊最高的衝天的幾十層的新大樓即 Opera City Tower,上第四樓即是 ICC。

ICC 是全世界科技藝術最尖端的研發中心之一;由強大的 NTT (日本電話電信)撐腰。

超級 hi-tech。工作服務員極多,多於訪者。進館首先見到的是岩井俊雄的互動 animation 裝置,聰明得讓人眼淚幾乎掉下。誰說科技藝術不能感人。岩井明顯的是全世界智商最高的藝術家之一。其中第二盒最迷人。有他舊作品「光之井」的趣味。其實這種追求奇、妙、巧之境界的玩意的人,歷史上總有幾個在各時空中突出著,明末江南就有一批,像陳老蓮、閔齊伋等,不都是嗎?

今天的特展是美國的動態雕塑家 Gregory Basarmian 的立體動態雕塑,在全黑的暗室中用 strobe 高速閃光打在作品上。初看時完全呆掉。立體的頭顱懸空在鐵架上在你面前活生生地「動畫」起來,嘴張開變大,嘴再吞掉整個頭,而且數十個頭顱同時。當然後來慢慢猜出來是怎麼回事。世界第一的完全歎為觀止的潛意識雕塑 animation。

其他的展覽較弱,比如虛擬現實的頭盔作品、觀者與電腦動畫的互動,都很不行。常與池田亮司合作的日本行動藝術團 dumb type 的作品也就是像平常那樣,說不上來是好是壞,只感覺很貴。印尼藝術家的一項用電動/自動甘美朗敲擊裝置作成的小裝置生態室,可愛,還不錯。

最深刻的經驗是那間無響室 (anechoic chamber)。這是對前衛音樂有心的人必須經歷的一個東西。這間無響室本來是為了一件日本女藝術家的聲音作品而特製的,但今天這作品出國去展出,只剩一間空的無響室,仍然開放,因這室有它本身的價值。在某方面來說,作品不在反而好。

一般人對無響室的認識,應該都是從 john cage 的描述中得來的。所以我們進去時,自然地就期待聽到兩種聲音:高音是自己身體神經系統的聲音,低音是血液循環系統作業的聲音。實際的結果也大致如此;高音的鳴叫極強,在徹底完全寂靜無聲的背景之前,好似東京的蟬聲一片。不過低音郤很弱並不明顯,而且絕對不像牆上說明寫的那樣可以聽到自己內藏器官的聲音。或許在裡頭待得還不夠久;待上一兩個小時應該會有不同的感覺,但那是很難作到的。

另有一點很妙,該室門未關但往裡走點就完全聽不到走廊裡的人雜聲。這是因為室內壁上完全沒有反射。第一次真正感到反射音(非直射音)在整體的人類認知上所佔的重要性。而在室中時自身說話,彈指作響等聲音聽來極乾,與平常完全不同,到了懷疑耳朵功能是否仍然正常的地步。

在此無響空間中,果然人體很難定位 (orient),有些許懸浮感,彷彿進入了另一世界。而這種感覺最強烈時莫過於走出無響室的霎那。突然間外界的冷氣聲、馬達聲、人細語聲等平常不注意不屑的背景聲讓你感到像再度吸到氧氣一般地活了過來,有如經過假死狀態後的重生。

其實,在無響室中的感覺很像游泳時潛到水底一樣。霎時間你面對的不是外界而是完全的自我。無響室的經驗也證明,人是畏懼自我的。(想起西安一道士講的,人的最大敵人是自己。)同時,人耳是賤的,它無時不需要外界的雜音,不管多微弱多少量。

聲音,對於耳朵,就像空氣對人一樣的必需。

像 cage 的經驗一樣,無響室的經驗的確能改變人對聽覺、聲音的認知和觀點,甚至整個音樂美學。


ICC 的門口的售貨部有不少東西,除紀念品外,有很多 CD,雜誌和他們的全部出版印刷品如展覽目錄及專刊等。CD 部份有曾在此地展出表演或有關的人們的唱片,如 WrK 前衛錄音派(角田俊也,佐藤實等),佐佐木敦的 Meme 公司系列,oval, christophe charles, zbigniew karkowski, 等等。由於 ICC 自己出版的書我已經有了,這次買的是:

Salon Sound Issue: Techno Music Landscape。Salon 雜誌的 video 版。2100 元。這是一個新的多媒體雜誌的第二期,每期以不同媒體形式出版,第一期是光碟加印刷紙。此錄影帶專門是對當今最重要的電子聲音藝術家的訪問(標題其實並非指 techno 舞曲,日本人想說的是科技一字),非常重要,收錄的音樂家都是名人,如 oval, christophe charles, 竹村延和, terre thaemlitz, mille pleateau 老闆, A-Musik 的 party 現場,等等。這有點像是那部笨紀錄片 modulations 的聰明版。另有文字訪問:rune grammophon, sub rosa, thrill jockey 等廠牌的老闆,及 carl stone, scanner, autechre 等樂人

ilse & pierre garnier/seiichi NIIKUNI: phonetic poetry on spatialism (2100)
Satoru WONO: Orgelpunkt (2300)
三輪真弘 masahiro MIWA: spiritus domini (1000)
角田俊也 toshiya tsunoda: extract from field recording archive #1 (2400)
hiroyuki iida + atsushi tominaga (2300)
美國 Survial Research Laboratories 在日本演出的特刊
Fader 雜誌前幾期(佐佐木敦主編)

另,本來專程來找的 ICC sound art 特展目錄及 CD 居然已經賣光。


下午的行程是去山手線環狀帶以外的兩個小地方找兩家小唱片行。

這小,到底有多小,真是不去不知道。

午後,回新宿站,作京王線慢車到代田橋 Daitabashi 站下,到大原 oohara 這個地方,出車站往南走很容易地就找到地址,但確是一公寓房子。後來東鑽西鑽摸到後門,確有一戶門前有個破招牌寫著 Ned's Records(地址是大原 2-14-3)。但沒開門,寫著營業時間兩點半到八點半。到附近大馬路上喝了瓶汽水磨了會兒時間,觀察這個距離東京鬧區只有幾分鐘路程的小鎮,氣味環境和人情是多麼的不同於大都會。等到快三點去看,那破公寓房門還是沒有任何動靜。這小地方的整個住宅區的慵懶的午後,沒半個人,沒半點動靜,只見一送報的女孩。沒閒功夫再等了,心想,這個必需側著身子鑽過一個洗衣機、房門窗戶都兮髒的號稱專營進口及本地怪異音樂的陰暗公寓唱片店,能有啥了不起的奇貨呢?因此,這家店這一欄,就等以後哪位有心人再來補寫吧。

回新宿站,轉中央總武線往西走,到高圓寺 koenji 站下(別坐快車,得作慢車,否則不停)。往南,沿大馬路走三四條街,到一路口會擺塊小招牌在地上,寫著 Manual of Errors,那就到了(高圓南 4-6-11)。鑽上極矮的樓梯到四樓,店面甚小,像誰家的小閣樓似的。可他們網站極大 (www.manuera.com),發現上了虛擬當了。貨奇差,都是大量的巴西流行俗樂 LP 一箱箱的(沒錯,東洋也刮這 EXOTICA/LOUNGE 風),另外就是一架子的最糟的日本電子樂 CD: Zero Gravity, TranSonic(這家店跟這些高圓寺前衛派唱片公司可說是同一回事)還有 otomo 那幫的,除此之外,就是幾張 Pierre Henry 的早期具象音樂絕版黑膠片,每張售價一萬多日幣!這哪是什麼新音樂實驗音樂唱片店!騙小孩啊?Manual of Errors 絕對是這次在整個東京所見最差的唱片行。千萬別去浪費時間。要買舊 LP 到 disk union(見下文)。




澀谷 WAVE (澀谷西武 LOFT 六樓)

六點半,到了這前天沒開門的店子。

到 HEALING/ AMBIENT 區,看到他們在促銷那張好幾年前出的 Celestial: Spirit House。架上的廣告牌標題寫著什麼「蒙古利亞的 Enigma」「中華的 Deep Forest」之類危言聳聽的胡說八道字眼(見照片特寫)。可是這唱片雖然確實是好,但也不是您說的那個樣兒嘛。根本是一個英國人 Peter Millward 請了幾個香港及外國樂手客串搞出來的,何況那首好聽得要死的用古箏彈的 Carrickfergus(開頭五個音符活像白光的「魂縈舊夢」裡的一句),據我以前考證,根本是愛爾蘭傳統民歌,不是東方曲子。

古典區裡的現代音樂欄很差,什麼都沒。不過轉身見到 Alternative/Avant-Garde 區,讓我對澀谷 WAVE 的印象完全改變。一個架子專門推介 Salon 雜誌的新出 video,這是新電子音樂近期內最重要的出版品之一。一個專架專放全套 meme 廠牌的全白色無音 CD;當然配有聳動字眼及剪報介紹這個日本最前衛的廠牌系列。另外一點,meme 公司的主持人佐佐木敦跟 WAVE 店關係顯然並非尋常,WAVE 月刊 FLYER 上有他的專欄;更有甚者,整個這 WAVE 的前衛實驗區是全日本最先進的唱片區,也到處透出佐佐木敦的耳朵指向。明顯地,WAVE 採購部負責前衛音樂下單的,應就是佐佐木敦 (atsushi SASAKI) 這位當今全日本推動前衛音樂最猛的聽手/寫手,或他的影響人。

這 Alternative/Avant-Garde 區有大量的 Touch, Ash, Mille Plateaux, Mego, Sonoris, Selektion, lowercase, A-Musik, Trente 等歐洲各大重要前衛廠牌的唱片,一兩張加拿大的 empreintes DIGITALes,連 francisco lopez 也有自己一大格放在頭條地位。幾乎接近美國高段唱片行中這類欄目的水準。這真是全亞洲唯一的前衛音樂唱片店。

此區購得:

Roma: a soundscape remix (david toop, francisco lopez, etc.)
Just About Now (minoru sato, jio shimizu, 三輪真弘, toshiya tsunoda, roel meelkop, justin bennett, etc.)
oval: ovalprocess (日版號稱多了四首 bonus tracks,其實整碟是個大騙局,oval 的唱片一生中買一張也就夠了)
Salon 雜誌第一期

在前衛架旁邊的就是後搖滾架,目前正大力在促銷 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 等等。

此店之民族、現代部門都不怎樣。

後來問經裡,六本木的 WAVE 店咋搞的關了?他說,那裡需要改建一個新的城區。問那六本木的貨都轉放到哪兒去了。他說在池袋店。

其實,我早就覺得,那麼風騷的(但交通郤不便)的地段開什麼現代音樂唱片館,實不搭調。但我之後到池袋 WAVE 店去看,發現他說的不對,池袋店裡什麼也沒,也或許貨還沒上架吧。

總之,澀谷 WAVE 雖然在現代音樂欄到前衛音樂欄之間還有許多的真空地帶需要補全,但是總的來說,已經是全亞洲唯一能與世界前衛實驗音樂接上軌的唱片店了。當然,也是到東京找新音樂必到之地。




澀谷 DISK UNION 三號店 (宇田川町 30-7)

快到一般店子打烊的八點了,利用最後幾分鐘快速轉進不遠處的 DISK UNION 三號店地下室。此分店以地下室的爵士 LP 著名。

DISK UNION 是日本大型二手連鎖店,分店到處到有。特色是店面窄小,貨色精彩,貨品流通量大。他們甚至有自己的爵士唱片出版公司 DIW。這家澀谷店是買爵士 LP 的必到點。

屁股擠屁股的小店中氣氛認真嚴肅,也因就要打烊了所以還帶點兒緊張,見兩年輕人檢閱 LP 之絕技,歎為觀止。日本地方小,不像美國的唱片行裡廉價 LP 鬆垮垮的隨便丟置;在東京,欄中 LP 一律都另加厚膠套,且是塞得緊得沒有翻撥的空隙。檢閱挑片時只得垂直將每張 LP 抽起來看。而這些挑片老手已練得「兩」手絕技:左右兩手依序輪流抽唱片,每張向上快速拉出約八公分高,而速度頻率竟然達到每秒能掃過三張四張,前一張 LP 還懸在空中時,手指已放開去抽下一張!旁人看來,只見一張張 LP 依序飛向空中,與特技表演無異。嘿,自己玩 LP 已近三十年,平常翻撥掃瞄唱片也是每秒三四張,但雙手輪流抽,的確沒這功夫。看來若要在東京死硬搜碟,還得先閉門苦練數月。當然,這背後不用說出來的功夫是,你必須在零點三秒內判斷出這張唱片你要不要。

此店中見有「白人 SAX 中古 JAZZ LP」之分類法,有趣。另有「JAZZ 廢盤」欄。注意:「廢盤」乃日文「絕版唱片」之意,可不是爛唱片!今天此地廢盤格中好貨不多,有趣的只見到兩張買不起的:

Zbigniew Namyslowski 一九七三年在波蘭錄的四重奏,波蘭發行,五千八
丹麥 Palle Mikkelborg 極早期一張,一萬餘日元

另有 ECM LP 格,此格中購得:

Gary Burton Quartet: Picture This,一千三。德國原版,非美國爛膠片。哈,他們不知這張是徹底絕版沒發行 CD 的唱片。

另外在 JAZZ LP 格中得以下數碟:

James Newton: Luella, 400(絕版,而且是日本 Gramavision 版)
Air: 80 degrees Below '82 , 900(芝加哥 AACM 前衛爵士,絕版碟,且日本版)
LASK (Ulrich Lask, ECM) 見到這張大喜。這是我這趟東京行的重點搜尋目標之一,居然在此被我尋獲,並且僅標四百日元。此碟乃超級絕版大碟,在美苦搜十多年而不得。更妙的是我一見封面上的藍色圓標籤上寫著七美元,就認出那是全美 ECM LP 代理進口商,在我家附近的 Rick Ballard 在加州店中的標價貼紙。不知哪位仁兄將它越洋賣到此處,如今又要被我帶回原地!

CD 則找到 Anthony Braxton & Derek Bailey: first duo concert, london 1974,兩千




八月二十六


池袋 WAVE (池袋西武公司十二樓)

池袋 WAVE 店雖然只佔西武 LOFT 的一層樓,但面積很大。HEALING 區特大,佔好幾個落地架,不過沒啥稀奇的東西。現代音樂欄普通,也完全沒有實驗音樂區。所以澀谷 WAVE 經理說的不見得對,也或許東西還沒上架,也或許這大批 HEALING 唱片就是從六本木搬來的。不過這店裡的 techno 區還不錯。

在此店購入:

岡野弘幹: rainbow tribe
竹村延和選輯的四位女新人作曲家
高橋悠治:ongaku no oshie
兩張 soft ballet,利文託購的


當然,你若沒去過池袋西武百貨的話,這裡的地下食品街是一定要逛逛的。可以說比它所有各樓百貨甚至它的 WAVE 店都精彩多多。WAVE 本身的小咖啡店也極佳 (mmmm -- curry rice !!)。



西武‧書籍館 LIBRO

正門在池袋站南口外面。二樓的音樂書部份極強;全東京少見。除一般分類以外,更有音樂美學專櫃;架上居然有一排全是日本的 soundscape 書!日本人談聽音的書出版得快和多,令人驚駭。樂迷能聽樂音/聲音如此之深入,與此也有直接的關係。

書籍館還有一個日文現代詩的專門角落,很棒。


此處共得:

Avant Music Guide (入門用的各種新音樂大紹介,對日本樂迷的一大貢獻。這種書連英文世界都沒有)
鳥越 Saiko:音景,思想與實踐(鳥越小姐是日本主要音景理論專家,早在一九八六年就翻譯了 R. Murray Schafer 的巨著「世界之調律」)
秋田昌美:Noise War (有朋友問我為什麼特別看重 merzbow,簡單的說,他知道自己在搞什麼,也知道別人在幹嘛)
中川 真:平安京‧音宇宙(寫平安時代直到當今的京都的聲音世界。極重要的著作)
吉村 弘:一本談日本街頭音景的書


下午本來計劃要去目白區的一家 World Disque ,但煩了。

回神保町,到旅館附近的東京最大的古董留聲機店「梅屋」(神保町 3-17),到了門口反又不想進去。

轉到靖國通上的山本書店,專賣與中國有關的日文書,更有極大的中國善本線裝書收藏(不過其中不少是日本版的漢文線裝本,也就是加了日本讀法標點的漢文古書)。除了閒情偶寄一函,七萬日元;太上寶筏圖說,兩萬,以外,沒見到什麼特別想要的。

旁邊的古賀書店,是專門賣二手音樂書及樂譜之類,收藏頗精且全。西洋樂隊總譜也很多。不過好東西售價也不比原價低多少。見到而沒買的有:

能劇的音樂可能(附大量譜,橫裝本,極好)
前衛音樂記譜法
邦樂事典(好)
stockhausen 的 trans 作品總譜

隔壁是矢口書店,專賣映畫戲劇書的專門店,也挺好,擠得水洩不通。


再去白山通大街北段。到上次沒進門的 Tony's Records。店小,但前衛爵士 LP 還不少。Anthony Braxton, Cecil Taylor 很多絕版好貨。





DISK UNION 新宿一號店 (新宿 3-31-4)

得要從新宿站東口出來,再往東走,在伊勢丹附近。挺不好找的。最好先找到那家 BEAMS 時裝大樓,斜對面就是了。

此乃 DISK UNION 總店,共八層樓!每層為不同的樂類。二手唱片迷的小天堂!

六樓是 alternative/avant 另類實驗部。店內郤播放著極輕鬆的輕快音樂,促購感很強,很諷刺。冷氣風特強爽;背景音樂之前只聽見嚴肅樂迷認真的抽唱片的聲音。此處應為東京二手實驗音樂的最大集散中心(新碟的話要數澀谷 WAVE 了)。一個架子放了全套的 tzadik 及 avant 公司系列,整一架子的黑底白字的大號 Bodoni 字體背脊標題露出,還挺唬人的。Noise, experimental 的 LP 也不少。不過都是已經見過的,而且方向主要偏向日本噪音及日本地下實驗。

四樓專賣 progressive rock。赫,真不簡單!隨便一抽查,Focus 那格就有十多張 LP。King Crimson 的舊 LP 有一整個紙箱子,包括不少 bootleg LP!而 King Crimson 的 CD 整整佔了一個架子半,有一兩百張!其中包括大量 bootleg。

結果此店中只買下:

King Crimson : Discipline 日本 polydor 版 LP,八百(已經有了美國原版 LP,原版 CD,與原版不同的重新混音版 CD)
Santana: Live in Japan, 1973 錄影帶,一千二(影質極差,帶速極不穩,但這是 Santana 最強時期組合,帶中甚至包括當時日本電視插播全部廣告,真夠 vintage 了)


至此結束了這次短短四天、三十四度高溫的東京唱片店之旅。有趣的是,由於身邊沒帶任何放音設備,這一切有聲品的交易都是在沒有聽到任何音樂的情況下悄然無聲地進行的。


總括來說,在東京找現代/新音樂,只要到下面四個重點:

澀谷 WAVE
澀谷 TOWER
新宿 DISK UNION
ICC

另外,要好玩兒刺激的話,就到新宿的小唱片行區去探險。


除本文中所大略涵蓋之外,東京當然還有其他眾多的唱片窟;比如文中沒有提到的其他連鎖二手店如 Recofan, Cisco 等。還望其他唱片迷 (re-ko-o-do fan) 再接再厲!















潛味音樂網‧版權所有

轉載、轉貼請先來信

sub@sinologic.com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風帰行かぜきこう

作詞:吉岡 治/作曲:ソン・ミンホ/編曲:若草 恵

風よ 風よ あゝゝ・・

島影が見えたのは 蜃気楼
心の迷いのせいですね
鈍色の海峡は不機嫌で
海鳥一羽も飛ばせない
風よ泣け泣け しぶけよ波よ
雪のつぶてを投げりゃいい
愛しさをつらぬいて
二人の思い届くなら

風よ・・・ 風よ・・・ 吹くだけ吹いて
帰る場所もない 風帰行

優しさと憎しみを ない交ぜて
あの時二人は 季節風
紺碧の海峡はきらめいて
奇跡が起きそな気がしたわ
風よ泣け泣け しぶけよ波よ
雪のつぶてを投げりゃいい
寂しさが荒ぶれて
いまではわたし 砂の舟
風よ・・・ 風よ・・・ 吹くだけ吹いて
帰る場所もない 風帰行


故郷によろしく

作詞:吉岡 治/作曲:岡 千秋/編曲:南郷達也

蜆取っても 貧しくて
身を切る寒さの 十三湖
空から果てなく 降る雪に
このまま春は来ないよな
そんな気がして・・・・
ヒュルルーヒュルルーヒュルルー
風が泣くたびに
上りの夜汽車を思い出す
都会でゲンキにやってると
仮眠のベットで 海老折り寝
棄てた訳じゃない せめて夢で飾れ
故郷に 故郷に あぁ よろしく

月日ばかりか 夢までも
噛って雲つく ビルの街
ネオンに染まった 裏窓に
このまま朝は来ないよな
そんな気がする・・・・
クルルークルルークルルー
鳩が啼くたびに
下りのよぎしゃが 目に浮かぶ
じょんから三味線ききながら
土産をぶらさげ 夢ん中
燃えるあの炉端 せめて夢で帰れ
故郷に 故郷に あぁ よろしく

故郷に 故郷に あぁ よろしく

湯の町シネマ

作詞:吉岡 治/作曲:花岡優平/矢野立美

映画は雨降り 二本立て
おまけに途中で よく切れた
不良と呼ばれた あんた
あんた・・・闇にまぎれてキスをした
夜汽車の汽笛が忍び込む
湯の町シネマは リヴァーサイド
Uh・・・
くちびるだけを置き去りに
湯の町シネマは リヴァーサイド
フィルムはまわる

誰かがドアーを 開けるたび
硫黄の匂いが 漂よった
都会に出たきり あんた
噂もきかない あんた
あんた・・・今はわたしも名が売れて
かもめという名のお姐さん
湯の町シネマは リヴァーサイド
Uh・・・
「嘆きの天使」も色褪せて
湯の町シネマは リヴァーサイド
フィルムはまわる

あんた・・・闇にまぎれてキスをした
夜汽車の汽笛が忍び込む
湯の町シネマは リヴァーサイド
Uh・・・
くちびるだけを置き去りに
湯の町シネマは リヴァーサイド
フィルムはまわる

フィルムはまわる

すっぴんさん

作詞:阿久 悠/作曲:弦 哲也/編曲:南郷達也

薄く紅さすこともある
軽く眉ひく時もある
だけど わたしの一生は
自分を少しも飾らずに
さらりと素顔で生きてきた

そうでしょう いいんでしょう
それでいいんでしょう
すっぴんさんと 呼んで貰えば
嬉しいのです

すっぴんさん すっぴんさん
正真正銘 惚れて損ない女です
♪♪
瞼そめたいこともある
ホクロ描きたい日の暮れも
だけど 本気で逢う時は
はじらう心が桃色に
色づく素顔を見せてきた

そうでしょう いいんでしょう
それでいいんでしょう
すっぴんさんが 街を歩けば
ふり向くのです

すっぴんさん すっぴんさん
正真正銘 惚れて損ない女です

すっぴんさん すっぴんさん
正真正銘 惚れて損ない女です

風花温泉から

作詞:阿久 悠/作曲:岡 千秋/編曲:南郷達也

こんなに深い 山あいに
心を捨てに 愛捨てに
ついでに 涙も一生分
流すつもりで 来ています

晴れた空
紅葉は山の裾を染め
ハラリハラリと風花が
遠い峰から 舞いおりる

あなた いい恋しましたね しましたね
うまくいかない結末も
決して恨んじゃ いませんわ
ああ 風花温泉から あなたへ

湯冷めがきたら 風邪をひく
ひび割れ心 ふるえがち
熱燗しっかり 飲み干して
ひとり炬燵で あたたまる

降る星は
悲しい山の音をつれ
トトントトンと この胸を
夜の底から ノックする

あなた いい恋しましたね しましたね
少し残った未練さえ
今日から明日で 流せるわ
ああ 風花温泉から あなたへ

あなた いい恋しましたね しましたね
うまくいかない結末も
決して恨んじゃ いませんわ
ああ 風花温泉から あなたへ

転がる石

作詞:阿久 悠/作曲:杉本眞人/編曲:川村栄二

十五は 胸を患って
咳きこむたびに 血を吐いた
十六 父の夢こわし
軟派の道を こころざす

十七 本を読むばかり
愛することも 臆病で
十八 家出の夢をみて
こっそり手紙 書きつづけ

ああ ああ
ああ ああ…

転がる石は どこへ行く
転がる石は 坂まかせ
どうせ転げて 行くのなら
親の知らない 遠い場所

怒りを持てば 胸破れ
昂ぶりさえも 鎮めつつ
はしゃいで生きる 青春は
俺にはないと 思ってた

迷わぬけれど このままじゃ
苔にまみれた 石になる
石なら石で 思いきり
転げてみると 考えた

ああ ああ
ああ ああ…

転がる石は どこへ行く
転がる石は 坂まかせ
どうせ転げて 行くのなら
親の知らない 遠い場所

転がる石は どこへ行く
転がる石は 坂まかせ
どうせ転げて 行くのなら
親の知らない 遠い場所


~近松情話~夢の浮橋





作詞:吉岡 治/作曲:弦 哲也/編曲:若草 恵

契らぬ恋でも 罪ですか
比叡おろしの 吹きさらし
つれて行ってよ
ああ つれて逃げてよ 運命のままに
冬の鳴かない こおろぎのように
闇にすがって 泣くおさん

この世で生き恥 晒すなら
いっそあの世で 二世三世
抱いてください
ああ 抱いて崩して 束ねた髪を
帯は裂けても 心は裂けぬ
早く行かせて 浄土まで

一日一生 それでいい
生きて嬉しい 夫婦なら
明日は丹波か 
ああ 明日は雪降る 近江路あたり
夢の浮橋 ふたりで渡る
おさん茂兵衛の 恋すがた


蛍の夜


作詞:吉岡 治/作曲:三木たかし/宮川彬良


蚊帳の中 蛍をはなし
あなたと並んで見ています
蛍の夜は涼しくて
ほのかに蒼い夜の底
仕合せですか?
仕合せですよ
泣いちゃいますよ
泣いちゃいなさい
ほーほー蛍・ほたる
短夜を けなげに生きて
天までのぼれ

ほととぎす 遠くで啼いて
あなたの団扇がまた動く
蛍の夜は夢うつつ
いつやら更けて雨もよい
眠たいですか?
眠たいですよ
起きちゃいますよ
起きちゃいなさい
ほーほー蛍・ほたる
現し世を 漂よいながら
天までのぼれ

仕合せですか?
仕合せですよ
泣いちゃいますよ
泣いちゃいなさい
ほーほー蛍・ほたる
短夜を けなげに生きて
天までのぼれ

現し世を 漂よいながら
天までのぼれ


湯の花KOUTA


湯の花小唄ージャケ

作詞:吉岡 治/作曲:杉本眞人/編曲:矢野立美


ひとつコタツに 情けのふとん

ふたつ違いの 妻ある人と

三月三年 待つ気でいても

よっつ嫁菜にゃ なれぬ花

お湯に咲く花 湯けむり芸者

三味や踊りは 負けないけれど

恋は苦の種 しゃくの種

いつついいでしょ 甘えて泣いて

あとは未練は湯に流す

※チリシャン チリシャン Wow Wow Wow

鶴さん亀さん

チリシャン チリシャン Wow Wow Wow

鶴さん亀さん

手足のばして湯の花小唄



むっつむっつり 陰気なお酒

ななつながなが 居座るお酒

やっつやけくそ 陽気なお酒

急に手を出す 危ないお酒

お湯に咲く花 湯けむり芸者

今日も明るく 手拍子そえて

さばく座敷に 春がくる

とおでトコトン 尽くして痩せて

あとの苦労は湯に流す

※~2回・繰り返し~

おもちゃ

作詞:阿久 悠/作曲:都志見隆/編曲:若草 恵

固いベッドに 身を横たえて
息も細々 夢をみる
死ぬ気 生きる気 どちらが勝つか
朝が来るころ 決められる

人生をめんどうくさいと思ったら
そこから先のページは開かない
恋して おもちゃ 愛して おもちゃ
泣いて 笑って また おもちゃ
運命なんて そういうものさ

ああ 目が覚めた
ああ いい天気
ああ それなら わたし 生きますよ

窓のカーテン 斜めに開けて
体あずけて 空を見る
名前隠して 年齢までかたり
友の一人も ないという

傷ついてそれを辛いと嘆いたら
ふたたび夢の人には出会えない
転んで おもちゃ 滑って おもちゃ
拗ねて お道化で また おもちゃ
神様ならば 遊んでくれる

ああ 気がついた
ああ いい景色
ああ やっぱり わたし 生きますよ

恋して おもちゃ 愛して おもちゃ
泣いて 笑って また おもちゃ
運命なんて そういうものさ

ああ 目が覚めた
ああ いい天気
ああ それなら わたし 生きますよ


悲歌えれじい

作詞:阿久 悠/作曲:韓国民謡/編曲:宮川彬良

ああ・・・ ああ
抱いて眠った夜が
忘られぬ

死んじゃ 死んじゃ いけないよ
ああ たとえ遠く離れていても
あんたの心 置き忘れたままで
時々 夜に泣く

風よ うなれよ
逢うに 逢えない
この海峡を越えて行きたい
あんたを抱きに

けさも 海は 荒れ狂う
人は運命に遊ばれる
はぐれた鳥か 波間の流れ木か
それでも 逢いたくて
逢いたくて

三日つづきの風のあと
虹が海峡 跨いだ日
あんたが来る あんたが来る
そんな夢みて 立ちつくす
髪の毛少し白くして
ああ アリラン
ああ・・・ ああ


花ふたたび


作詞:阿久 悠/作曲:三木たかし/編曲:宮川彬良

春ふたたび 花ふたたび 来年三月
春ふたたび 花ふたたび おそくて四月
また逢いましょう

花は 無情の嵐に散って
水の流れに 運ばれる 運ばれる
山の宴の楽しさも
枝ばなれ した時に
忘れてしまった

どこへ行く 雪どけ水の
冷たさにふるえながら
どこへ行く 川面に群れる
花びらと模様を描き

春ふたたび 花ふたたび 来年三月
春ふたたび 花ふたたび おそくて四月
また逢いましょう また逢いましょう

花のいのちと悲しむよりも
風に誘われ 咲くことを 咲くことを
旅の心の嬉しさを
ひらひらと はらはらと
感じていましょう

誰に会う 蝶々とともに
あてもなく高く低く
誰に会う 子供の髪を
ひと休み 紅く染めて

春ふたたび 花ふたたび 来年三月
春ふたたび 花ふたたび おそくて四月
また逢いましょう また逢いましょう

春ふたたび 花ふたたび 来年三月
春ふたたび 花ふたたび おそくて四月
また逢いましょう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企業無預警進行重組和裁員,動搖員工全力投入職業生涯?法國企業界出現一個新現象,許多員工拒絕升遷,不願擔負更多責任,寧願將時間分配到家庭生活或自我進修上。

生涯顧問專家指出,許多企業界人士在接受新的任務前,會給自己一段時間作考慮。面對越來越多企業重組、裁員的例子,已有人選擇不願加倍為工作賣力。這個新現象同時發生在年輕人和四十多歲人身上。

費加洛報企業週報今天指出,層級升遷仍代表職業表現上受肯定,不過,有些員工可能沒有興趣為企業或工作團隊引導出未來願景,也不知如何溝通解決團隊困難,企業界必須接受有人的確不適合晉升經理。

生涯顧問專家指出,員工不願接受升遷,要懂得向雇主解釋,為何自己留在現在的位子對他本人及對企業都較有好處,要提出一套建設性的策略,而不讓雇主判定為這名員工保守退縮、不知進取,最重要的是要展現與企業共創成功的意願。

【2005/10/03 中央社】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學界的可口可樂

打開美國文學暢銷書史,追溯上個世紀一九九○年代最大的轉變,當屬「富者愈富,窮者愈窮」這一現象的成形。換言之,由於八○年代書籍販售與出版事業一連串的整併,出版最可貴的多元性逐漸消逝,追逐暢銷書成了各大出版集團的存活關鍵。此一變化呈現在暢銷書排行榜,便是「老賊永不凋零,新人求生無門」,看來數去,排行榜常客幾乎總是有大出版集團撐腰的那幾位。而盤據金榜的老賊之尤,則非葛里遜莫屬了。此君一出,誰都難與爭鋒。統計那十年之中,他六連霸冠軍寶座(一九九四~九),蟬聯二次亞軍(一九九二~三),一次第七名(一九九一)。這種名次成就,就算通吃八○年代、處於最巔峰時期的史蒂芬‧金也難望其項背。無怪乎當時連向稱保守的《基督教科學箴言報》都不得不說:「搭飛機的乘客人手一冊葛里遜的小說,似乎已成為聯邦航空管理局的規定了」。大導演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更認同「葛里遜的小說是文學界的可口可樂,人手一本」的說法,而樂於執導由他的小說所改編的《造雨人》(The Rainmaker)了。

約翰‧葛里遜年紀不算大,一九五五年出生於阿肯色州一個建築工人的家庭,據說跟後來貴為總統的柯林頓,還攀得上那麼一點點遙遠的親戚關係。其家固貧,流離謀生,最後落腳於密西西比州。葛里遜從小愛玩棒球,喜歡閱讀,有時也塗塗寫寫,但最大的志向則是當個職棒選手。直到高中時,發現自己實在不是那塊料,方才轉心進密西根州大主修會計,打算當個稅務員。畢業後,或許自忖思路清晰,能言善辯,而覺得一輩子「拔鵝毛」,未免無趣。因此乃進入密西西比大學法學院,改行念法律,一九八一年畢業後,順利考上律師執照,成了開業律師。一九八三年更被選入州議會,當上了州議員。

法而優則政,早在林肯總統之初,律師便是登上美國政壇的捷徑。二十八歲的律師議員,如其有心經營,璀璨的千里之行當是充滿可能性的。然而,人生難說,有時候,幾句話入耳,一個念頭閃現,命運便整個兒改變了。如今早已為眾人皆知的葛里遜傳奇作家生涯之始,便是一個明證。

傳奇作家生涯之始

一九八四年左右的某天,年輕的葛里遜律師在郡法院裡,偶然間聽到了一位十二歲的強暴受害女孩的悲慘證詞,他感同身受,突然轉想:假使那位傷痛欲絕的父親動手殺了嫌疑犯,那將會怎麼樣呢?這個念頭,成了一種召喚(calling),接下來的三年裡,不知怎地,這位年輕律師的寫作興致又來了。他每天早上五點鐘起床,利用上班前的時間,加上出庭間的空檔,動手寫起一本小說。一九八七年,大功告成,取名《殺戮時刻》(A Time to Kill)。書寫好了,當然希望出版。問題是,沒人對這部小說感興趣,在接連碰壁之後,終於有一家名為Wynwood的小出版社接受了,第一版印了五千本,葛里遜自己花錢買回了一千本,銷路可想而知。

這樣的作家生涯之始,說慘倒也不算太慘,畢竟,第一本書就能出版,那也很不錯了(想想看,史蒂芬‧金是寫了多久,方才出版第一本書?至少十年!)但如果拿「前程遠大的州議員/律師」跟「初版五千本的無名作家」相比,按照純粹理性判斷,此時該何去何從?大概不想可知。然而,葛里遜偏偏不此之想,就在《殺戮時刻》脫稿的同一天,他竟彷彿寫上癮,又開始寫起另一本小說了。一九九一年,這部中文譯名當為《律師事務所》(The Firm)卻被譯成《糖衣陷阱》的小說一炮而紅,高踞《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王座達四十七週之久,後來更被改編成電影《黑色豪門企業》,由湯姆‧克魯斯主演,也成了炙手可熱的賣座影片。葛里遜在知道自己至少可以從「雙日出版社」(Doubleday)和派拉蒙影業公司總共獲得八十萬美元的版稅後,即刻辭去律師工作,專心當作家去了。日後為人所熟知的所謂「葛里遜事業體」(Grisham Business)也就此展開。

寫律師 要比當律師好玩太多了

葛里遜從「律師」轉行當「作家」,其勇敢果決,幾乎可以用「迫不及待」四個字形容。也因此不免讓人疑惑,倘若「寫作」僅是葛里遜口中所說的一種「嗜好」(hobby)而已。為何他會如此瘋魔,一旦新作大賣,便彷彿搭上救生艇一般,急忙脫離律師這一行業呢?到底是葛里遜很愛寫作,還是他根本不愛當律師?二四年,為了慶祝新書《最後陪審員》(The Last Juror)的成功,葛里遜罕見地接受媒體專訪,談到當年律師生涯時,透露了一些蛛絲馬跡:「我非常不快樂,作夢都想逃跑!」「十三年前,我的律師事務所關門大吉,那是我這輩子最快樂的一天,我一點都不懷念那段日子。寫律師要比當律師好玩太多了!」

當律師———尤其在美國當律師———不好玩。熟讀葛里遜小說的人,大概很少不贊成這種說法的。從西方傳統來看,律師,一如醫師和牧師,應該是這個社會中具有能力確認和追求公共利益的少數階層,社會所以同意其高收入的根源,乃是期望他們因此能從經濟壓力之中解放出來,更專心一致地為公共利益而奮鬥。因此,高收入絕非首要目標,而是附帶的結果。在美國,直到上個世紀一九七○年代之前,這一傳統大致都能確保,以其「自傳」而為世人所熟知的丹諾(Clarence Darrow)和理曼(Arthur L. Liman)這兩位律師,恰足為其代表。

然而,自從七○年代中期之後,由於資本主義的不斷侵蝕,「法律重商主義」盛行,竟使得律師這一「為公眾服務」的職業,也轉而強調投資報酬率,一切向錢看了。其最後結果則是律師事務所不斷擴大其規模,務使合夥人獲得更多利潤與回報,並將之作為成功與否的標誌。這些大事務所,為了廣闢財源,其客戶一無例外,幾乎都是大公司、大財團。另一方面,以財產多寡來評價成功與否的職場文化既經形成,律師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己定位為「商人」,為了追逐私利,而不惜犧牲公共利益或第三者利益。他們可以跟著救護車跑以爭取車禍賠償官司;登報徵求醫藥、環保受害人,好提起集體賠償訴訟,並將大半賠償金撈進自己腰包之中。最後的結果則是,律師成了富人的打手,窮人根本無力透過訴訟來保障自己的權益。今日美國,每九千個低收入戶才擁有一個律師,而每二四○個中高收入家庭便擁有一個律師。法律之前,或許人人平等。但律師之前,只怕貧富懸殊,難得被平等看待了。

葛理遜是否因為受困於這種大環境,對於當代美國律師文化深有不滿,所以才急於逃之夭夭,大概很難獲得明證。不過,從文學成就來看,評論家普遍公認,美國通俗文學中,「法律驚悚」(Legal thrillers)這一類型書寫,是經由他的灌溉耕耘而確立的。有趣的是,其小說中的驚悚成分,與其說是小說情節的曲折離奇,緊張刺激,倒不如說是司法運作的重重黑幕,以及律師這一職業的墮落與不堪。美國出版界總愛把葛里遜的小說情節比喻為《聖經》裡少年大衛(David)與巨人哥利亞(Goliah)的對抗。主人翁幾乎都是站在窮人這一邊,憑藉其道德勇氣與一些偶然的機遇,最後終於打敗了邪惡的大財團、企業或大型律師事務所。而葛里遜往往也會在結局時,讓主角找到一條生路,不用繼續在律師這行業裡討生活。「我先是個人,然後才是個律師」,《街頭律師》(The Street Lawyer)裡的這一句話,大概也足以說明他對於屈服於商業利益之下的美國律師界的觀感了。

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廟

不無諷刺的是,葛里遜可能因為受不了「法律重商主義」,而不想當律師。只是,回過頭細看,作為一名當紅暢銷作家,他所以能夠獨領風騷十餘年,賺進億萬財富,個人的天賦才情固然是最主要因素,但假如沒有「出版重商主義」之推波助瀾,只怕他也不會這麼快就出頭天了———逃得了和尚,他畢竟還是沒能逃掉廟!

如前所述,美國出版界在歷經一九八○年代的整併之後,進入九○年代時,印量動輒超過百萬冊的暢銷書,幾乎已成為所剩無幾的超大型出版集團最重要的獲利來源。且歸納實戰經驗所得,也發展出一套打造暢銷書的行銷手法出來了。大體而言,一個暢銷作家如要維持其聲勢不墜,必須每年定時推出一本新書,最主要原因是,如此一來,新書精裝本的出版時間,剛好會與上一年作品平裝本上市時間重疊,新舊書互相拉抬,一石兩鳥,格外容易成功(假如同時又能有電影配合上檔,那聲勢就更加驚人了)。由於是「定時」推出新作,宣傳造勢相對容易,以葛里遜為例,一九九一年之後,他幾乎每年都會在新春二月推出一部新作,當此新書發售倒數之日,所有讀者無不引頸期待,屆時漏夜排隊搶購新書;書店也趕忙清出平台、書架,等待「葛里遜颶風」來襲。由於讀者對於新書內容的好奇,出版社很容易便可操控媒體,形成話題,達到宣傳效果———在經歷《哈利‧波特》幾次首賣盛況之後,國內讀者對於這套操作模式大約不太陌生。九○年代,年年準時報到的「葛里遜颶風」,吹得最強烈的一次,當屬一九九四年,那一年的春天,他的新書《終極審判》(The Chamber)高踞精裝本排行榜榜首,《黑色豪門企業》、《鵜鶘檔案》(The Pelican Brief)、《殺戮時光》分居平裝本暢銷書第一、二、三名,加上電影《終極證人》(The Client)的上演,「葛里遜事業體」達到前所未有的顛峰。他和經紀人甚至還擔心「過度曝光」,會有負面效果。而這也是日後葛里遜對於出售電影改編權一事,始終持保留態度的主要原因。(上)

【2005/10/03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村山氏への歌に熱い気持ちを語った石川さゆり
 22日はプロ野球・阪神タイガースの大エースとして活躍した故・村山実氏の7回目の命日。タイガース・ファンならずとも、今なお記憶の中で鮮烈に“生きる”村山氏の歌「昭和名勝負 炎の村山実篇」を歌うベテラン歌手・石川さゆり(47)が、熱い気持ちを本紙に明かした。「阪神が優勝したら、大阪で、甲子園で、ぜひこの歌を歌いたい」―。
 石川にとって「―炎の村山実篇」は思い出深い曲だ。99年4月、石川は歌手生活27年目にして初めて座長公演(大阪・新歌舞伎座)を行った。その際、大阪ゆかりのヒーローの歌を歌って、大阪の人にプレゼントしよう!と企画。作られたのがこの曲だった。
 数人の著名人が候補に挙がったが、座長公演前年の98年8月22日に死去した村山氏の、逃げずに、常に真っ向勝負を挑む生きざまに感銘を受けた石川が“ヒーロー”に決めた。作詞・吉岡治、作曲・岡千秋で99年にシングルリリースされた。
 歌詞にはセリフが付いている。「あの六甲おろしに励まされて、俺はマウンドで燃えつきたんや」「天覧試合有り難う―そやけどあのホームラン、ひつこいようやが絶対にファールやで」といった村山氏の現役時代の思いや「虎の大暴れを天国から見てるでェ」といったタイガースへのエールもつづられている。
 石川は6月、新曲「秋のメルヘン」のキャンペーンのため、大阪でラジオ番組に出演。その際もこの曲のことが話題になった。実は2年前、大阪で阪神優勝パレードが行われた当日、石川は同じ大阪市内で公演中で、この曲を歌い、大いに盛り上がった。
 2位の中日に4ゲーム差で首位を走る阪神の優勝に備え、石川は虎柄の着物と「優勝」の文字と虎の絵が入った帯を用意して“その時”を待っている。
 「今のタイガースの強さの中に、村山さんの魂は受け継がれていると思う。大事な人を色あせることなく、ずーっと思い続けることは大事です」―。石川は全身全霊を込めた“ザトペック唱法”を、甲子園のファンに披露するつもりでいる。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九月台北,市政府辦起熱呼呼的牛肉麵嘉年華,半世紀來流行於街頭巷尾的小攤食物,獨此一樣首獲公權力加持。可預料到,牛肉麵的色、香、味將會精益求精,迸發無限生機,並且此據說源自於四川特產的小吃,至此納入台灣飲食的正宗。

其實,坊間的牛肉麵從來就是台灣土產,壓根兒與四川無涉,倘有之,僅是辣油一味而已,甚至也稱不上「外省麵」,請看,從四川遍及大陸各省分,幾曾有過這樣白麵條盛入牛肉湯的?所以說,牛肉麵是我台灣正宗土產。
不過,更準確地說,牛肉麵是我台灣創作的新食品。如眾所周知,麵食、牛肉之類皆非台人的傳統,甚至牛肉更是父兄相誡的忌口物。特別是黃牛,跟人自閩粵原鄉同船渡過黑水溝,到此新天新地協同新移民墾殖,情親若家人,因而牛肉懸為禁條較諸漳、泉、潮、汕一帶更為嚴峻。是知,下麵條固然也是新鮮事,但牛肉下肚更屬突破舊習的蠻舉。

然則,沖決傳統的蠻力從何而來?不問可知,絕非台人所敢為、能為,必也有外省人遷台注入新動力才可為,但是吃牛肉的外省人不足以讓台灣人破戒光光,只因土產牛肉不多,牛肉得以蔚然成風,還待美國這個世界唯一偏吃牛肉的族類來示我、教我、塞我,台灣才告豬羊變色,改以牛肉為尚。時至今日,美國籠罩在狂牛症陰影,唯我台灣上自政府,下逮商民,無所畏於美國牛肉,嗜之若痴,可見牛肉不是牛肉,下肚入心的,乃是美利堅的上國感覺。

同樣離奇的是,習於米飯的台灣人改宗麵食,也經歷一段政治過程。豈不見到,台灣哪有小麥?有外省麵,係指下麵者,麵材不來自外省,因為外省早在韓戰之後即已截斷,一若外太空了。台灣得有麥麵,全拜美國援助之賜,將其過剩小麥慨贈予我,碾製為軍公教的眷糧,因而在北方人聚居的眷村出現了外省麵,究其實,乃外省人下美國麵。

正是美國人,而不是外省人帶來了麥麵,最後淹沒了大半稻田,起先是吃免驚,繼之賣錢交易,再來低價傾銷,這一套不是簡單的推銷術,而是化主動為被動的拉銷術(marketing+sales),勾引買方追求賣方,育成一個利基市場,就是從宣傳洗腦下手,創造需求,刺激消費,更將消費幻化為一種價值,嵌入文化脈絡,使購買成為一種自主行為。

回顧農委會前身的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當年即驅動轄下的四健會、媽媽教室,在鄉村大力推廣麵食,從源頭上斬斷傳統飲食。無獨有偶,同時又蹦出一批營養學家播放「吃麵會長高」、「牛肉最滋養」等讕言,教台人變心、變味,從而掐住台人的腸胃,也就是掐住台灣的國脈民命。勢至如今,區區台灣竟成為美國農產品外銷的第七名大主顧,未經人民選擇、未經市場競價,就是由一小撮官商聯合體強迫我們中獎,日日納美新台幣一億三千萬元。

牛肉麵就是這樣燒成的,燒掉了先人溫情的記憶,也銷毀本土農作的生態圈,儘管燒出一碗可口美味,就可以樂不可支地誇耀世人嗎?牛肉麵嘉年華結束了,新殖民主義還在創傷著台灣。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佛羅倫斯大牛排吃時要將丁骨部分的牛肉切成五公分厚,放在燒葡萄枝或栗樹枝的烈焰上燒烤,吃這種牛排要越生越好吃。吃三分見血最佳。

義大利托斯卡尼人有個外號叫「吃豆子的人」,意思是托斯卡尼家常菜中,豆子是最主要的食材,吃豆子想必是為了補充植物性蛋白質,因為托斯卡尼的常民食物中,多是以各種豆子、乳酪、蔬菜、水果為主,尤其是托斯卡尼的中世紀古城西耶納,更是這些被叫成托斯卡尼「窮人菜」的大本營。

但在托斯卡尼諸城中,文藝復興名城卻以愛吃牛排及牛內臟出名,不知此點是否造成了他們最後得以打敗其他托斯卡尼名城,而成為托斯卡尼地方的霸權;因為在人類歷史中,常常是吃牛肉的人最會打仗。

我平日並不嗜吃牛肉,但卻無法抗拒佛羅倫斯大牛排,每回到佛羅倫斯,都會發現自己體內流起野蠻人嗜血的衝動。

佛羅倫斯大牛排,在我心目中,是全世界最好吃的牛,英國安格斯牛、美國頂尖牛、日本和牛都比不上;為什麼呢?這和佛羅倫斯大牛排選用的特殊奇亞那白牛有關,這種牛在托斯卡尼的山谷中自然放牧,因此不會有人工飼養的羶氣,牛隻長至一至二歲間宰殺,之後不經冷凍,而以冷藏數日讓肉質變軟,吃時要將丁骨部分的牛肉切成五公分厚,放在燒葡萄枝或栗樹枝的烈焰上燒烤,吃這種牛排要越生越好吃。吃三分見血最佳。

吃佛羅倫斯大牛排是以公克計算,通常餐館都會建議一人份吃半斤,即六百公克,換算成美國人吃牛排的盎斯會嚇死人,六百公克等於二十一盎斯,比常見的巨大的紐約丁骨牛排的十六盎斯還多。

佛羅倫斯人每次吃牛排都這麼大量,但還好他們不會天天吃,否則奇亞那牛早被吃光了,因此在佛羅倫斯你絕找不到像英國、美國那類的牛排屋,也許在佛羅倫斯人心目中,一家餐館專賣牛排是很粗魯的事。

我們這回先後在佛羅倫斯逗留了三日,原本信誓旦旦只准吃一次大牛排,但臨去西思那前那夜,在中央市場旁的廣場徘徊,聞到烤牛排的果木香,又忍不住吃了一次。

吃佛羅倫斯大牛排,只要撒點海鹽即可,連黑胡椒都未必需要。

除了牛排外,佛羅倫斯還有極庶民的牛內臟料理,在中央市場內有一家叫拿波內的老鋪,從清晨七點起就隨著市場內的肉販、菜販一起開張,許多在市場工作的勞工階級都會叫一份紅燒牛肚配托斯卡尼無糖麵包,再來一杯紅酒,就足以忘卻一早的勞累。

除了紅燒牛肚外,這家攤子還賣各種水煮的大塊牛腩、牛肚、羊肚,切成薄片後包在浸過肉汁的硬皮麵包內,還可澆上辣椒醬。

這家攤子水煮內臟的方式,很像清真館的烹調手法,我不禁想著佛羅倫斯開始流行這樣吃牛羊,也許是和伊斯坦堡及中亞回教徒大量貿易後的產物,也讓佛羅倫斯從吃豆子的人變成大塊吃肉的民族。

吃完大塊牛排的當晚,我們在百花教堂前散步以消耗卡路里,卻撞見了難得的佛羅倫斯的中世紀大遊行,城內不同行政區的市民都穿上他們的中世紀服裝,拿著各區域的地方彩色旗幟,這些遊行的人大都高頭大馬;還有不少金髮,和一般托斯卡尼其他地方的人種很不同,(譬如說伊特拉斯坎人種的黑髮褐眼,中等身材),想必佛羅倫斯的人種和西哥德族混血得很厲害,佛羅倫斯在歷史中贏了托斯卡尼各地方的人,卻永遠失去了托斯卡尼人的心。如果你也像我們一樣在托斯卡尼各地旅行,就會不時聽到比薩人、西思那人、盧卡人等等至今提到佛羅倫斯人都沒好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武俠大師金庸抵台訪問,今晚將到台北知名的「點水樓」餐廳品嚐台灣師傅為他烹製美食─江南文武宴;八道前菜、五道主菜、四道點心,道道都是江浙風味的佳肴美饌,而金庸筆下的武學與功夫、俠者與佳人,甚至人生況味、情愛繾綣,也全都一點一滴入菜。

點水樓總經理周明芬說,為了歡迎金庸,也為了一顯台灣餐飲業界一流的江浙菜水準,點水樓特別為金庸準備「江南文武宴」。一開始是八道前菜,分別是紹興醉雞、鎮江肴肉、龍井蝦仁、無錫脆鱔、涼拌雞火干絲、蔥烤鯽魚、江南搶蟹、酒釀桂花芋艿。

這八道前菜,分別用了醉、肴、炒、脆、拌、烤、搶、釀等不同技法烹製,也象徵「天龍八部」裡精妙的武學招式與複雜的人性百態。

前菜之後,金庸要品嚐兩道點心─大閘蟹小籠包、菜肉蒸餃。周明芬說,為金庸準備的小籠包是「一陽指小籠包」,因為小籠包捏得緊又巧,全憑師傅十隻神指,不輸大理段家的「一陽指」。而菜肉蒸餃的白麵皮裹著粉嫩精肉和翠綠青蔬,正如江南輕風拂楊柳,一如「射鵰英雄傳」裡,傻小子郭靖在太湖邊初次驚見黃蓉女兒身,嫩綠的垂柳,掩不住黃蓉粉雕玉琢的朱顏。

五道主菜包括: 虎掌烏參、金蔥燜玉排、西湖醋魚、干貝火腿津白、老鴨煲。道道都有金庸武俠世界的無盡絕學,如虎掌烏參就是蹄筋燴烏參,厚實有勁的口感,正如降龍十八掌(新版「天龍八部」修為二十八掌),招招掌風雄渾遒勁。

最後上的兩道甜點,先是「心太軟」,金棗裹著糬,甜蜜中帶著柔膩,象徵「神鵰俠侶」一書裡,楊過和小龍女纏綿悱惻、生死契闊的情愛。而最後一道赤豆鬆糕,則是絕情谷裡嘆多情,因為純正白淨的鬆糕,包著甜香芬芳的紅豆餡,正如絕情谷原是無情地,卻因龍、過的真情摯愛,蛻變成多情人間。

【2005/09/20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人愈來愈重視吃的健康,隨著大企業積極投入健康產業,發展有機農業,並且嚴選食材,把健康、衛生的食物,為會員宅配到家,或開放給員工、消費大眾,形成吃出健康的新通路。

永豐餘生技公司總經理何奕佳,最近幾乎成為「有機生活大管家」的最佳代言人,她與永豐餘生技的團隊們,近年頻繁往來於農場、產地、海港等地,以環保、有機、美味等相當嚴格的標準,去替會員們尋找最好的食材。

供應項目從原來永豐餘在宜蘭南澳的有機農場所生產的蔬菜、水果、香草之外,同時擴大到自然豬、放山雞、現撈野生魚、手工豆腐相關製品,並且組合成為「有機百寶箱」,分為ABC三種組合,目前最受歡迎的是每周4000元的組合。

有別於傳統的有機食品,永豐餘的有機百寶箱,產品顯得更多元化,而且多是本土生鮮食材,較少進口有機食品,但是消費門檻略高。何奕佳說,現代人生活很忙碌,幾乎沒有時間買菜,或是不放心交給佣人買菜,所以,有機百寶箱的概念對於電子新貴、企業高階主管相當具有吸引力。

一位大老闆就說,「以往在高級日本料理店才能吃到的甜蝦、水蜜桃,現在不定期宅配到家,覺得花點錢很值得。」一位企業總經理也表示,以往應酬外食機會多,現在家裡有這麼多好食材,自然就會多留在家裡用餐。由於口啤不錯,也開始有些年輕媽媽來訂有機百寶箱,一位媽媽就告訴何奕佳,「以往孩子不愛吃蔬菜,但是卻會吃你們種的有機番茄、小黃瓜。」

其實,台塑、奇美、光寶等高科技企業,也紛紛跨入健康食品業,大老闆重視養生,員工們跟著受惠,除了開發有機食品、飲品等專賣網站,企業總部也設立餐廳,讓員工可享用以無污染生鮮為材的健康料理。

台塑企業董事長王永慶的養生之道,向來為人津津樂道,為了推廣健康生活觀念,由女兒王瑞華、女婿楊定一負責的長庚生技,早已陸續研發許多保健產品,包括台塑集團用來招待客人喝的七葉膽、博士茶等飲品,以及巴西蘑菇、綠茶素等食品。

今年農曆年後,更在台塑大樓後方的明治大樓內,開設「舒活健康吧」,以及打造「身心靈轉化中心」。其中「舒活健康吧」在中午、晚上的用餐時段,都會提供各種有機生菜沙拉,以及以豆穀雜糧為主,採用清淡與健康椰子油烹調的料理。由於食材健康、烹調美味,原本以員工為主,意外吸引附近上班族上門,排隊購買有機便當。

另外,奇美集團、中華汽車、威盛電子、華碩等企業總部大樓,也都在員工餐廳提供健康、有機、低脂的美味健康餐或有機排毒餐。

【2005/09/14 民生報】

好康在那裡嗎?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