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big-sleep
「黑色電影」(film noir)這個名詞作為電影類型的起源,最早出現於1946年坎城影展,其,敏銳的法國影評人看到一個新類型的冒現,並以心目中這個新類型的特色來命名。此後「黑色電影」 這個術語十分通行,被評論界廣泛採用。本文即是「黑色電影」六十週年的回顧。──編者

「黑色電影」,主要指兩方面,其一是電影題材大多來自社會黑暗面;其二是電影的整體觀點較為灰暗,主角對人生悲觀。但最關鍵還是電影的形式,內容與形式要互相結合、而且都「黑色」,才可歸類為黑色電影,並非純由主題界定。黑色電影在形式方面的特點是攝影與燈光皆有鮮明的光暗對比,往往利用陰影切割畫面或演員的部份臉孔,也用光暗反差扭曲視覺效果,製造特殊,明顯受到德國表現主義的影響。這些拍攝形式上的特點,再配合反映社會和道德黑暗面的主題,即所謂「黑色電影」。此外,黑色電影的置景和場地都經常是室內景和夜景,更為加強陰暗的效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淪陷,造成好萊塢電影有六、七年沒有在法國上映。直到戰後1946年,法國人才 再次看到美國好萊塢電影。當時美國送了四套片往坎城影展參展,法國影評人Nino Frank發表文章,認為美國影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了新的電影類型──「黑色電影」;這類電影有很多下雨、煙霧、陰影的場面,燈光灰暗,因而稱之為黑色電影,主要是指其陰暗的整體視覺效果。另一位法國影評人 Pirre Chartier隨之也撰文點明美國電影新片種「黑色電影」的出現。這兩篇文章同樣用了「黑色電影」(film noir)這個名詞,於是四套電影的共同印象便被固定下來。

這四部電影分別是:「馬爾他之鷹」(The Maltese Falcon)1941,導演約翰休士頓(John Huston)。「愛人.謀殺」(Murder, MySweet)1944,導演艾德華狄耶屈克(EdwardDmytryk)。「雙重保險」(Double Indemnity)1944,導演比利懷德(Billy Wilder)。「綠窗艷影」(The Woman in the Window)1944,導演佛列茲朗(Fritz Lang)。

上述四部電影皆以夜景、內景為主,攝影燈光黝暗,電影所表現的人性及社會建制都陰沉腐敗,無論視覺效果或內容均灰暗深沉。當時好萊塢偵探片的主角大體有三類:警探、私家偵探及保險調查員。

黑色電影中的偵探形象也類似西部片的個人英雄,可視為繼承自西部片的新變奏。都市是文明地,經過長時期都市化的洗禮,黑色電影中的偵探不用再為「開拓蠻荒」而戰,大多只為個人生活而與罪惡對抗;明知道不能力挽狂瀾,惟有勉力保持個人生存及個人榮譽,有濃重的挫折感和頹喪感。這些偵探往往表現出世故的消極,彌漫一股悲觀情緒,不無單槍匹馬的孤獨感。

先驅

黑色電影的先驅,是內容環繞美國幫派、三十年代初期的黑幫片(gangsters)。美國清教徒建國之初立法禁酒,可是人們嗜酒如昔,生活中無酒不行。於是,地下經營釀酒、賣酒等非法生意應運而生,黑幫因厚利而經常策劃販賣私酒等有組織的嚴重罪行。黑幫片主要有兩套代表作,一是「全民公敵」(Public Enemy)1931,由威廉.惠曼(William Wellman)導演,其二是「疤面煞星」(Scarface)1932,由霍華德.霍克斯(Howard Hawks)導演。

「Public Enemy」是黑幫片的經典和原型,主題接近美國自然主義小說,認為社會條件與人性有直接、有機的聯繫,電影把罪犯犯罪心理動機的形成,與當時社會的貧窮狀況直接掛勾,電影間接譴責美國社會的不公義。「疤面煞星」的題材頗為特別,主角黑幫頭子專營私酒生意,電影把私酒與罪惡結合,而且刻意把背景置於美國三十年代經濟大衰退時期。那時全美人民幾乎都掙扎於貧窮與飢餓邊緣,游民與乞丐大量湧現。電影背靠真實的歷史時代,再利用外景或類似紀錄片的內景營造實感。「疤面煞星」的結局並沒有把主角黑幫頭子繩之於法,因而最初未能通過電影審查,不能上映。擾攘兩年,電影公司修改了影片結局,把黑幫頭子吊死,並在片頭片尾加上譴責罪惡的內容才獲批上映。現今的復修本則恢愎原貌,可以清楚看到導演的原意。影評人Manny Farber早在三十年代已注意到這些電影,但當時只能看到修改後的版本,與現今的復修版並不相同;從這個例子可見,導演的原意很重要。原意與電影文本(text)、文本實體(artefact)的關係十分密切,以往好萊塢片廠制時期,導演都沒有最後剪接權(final cut),有時電影的最後面貌可能與導演的藝術本意相去甚遠。這種情況並不罕見,因為電影既是藝術,也是工業和商業產品,必須顧及觀眾和上映情況,不免多方妥協。

「全民公敵」與「疤面煞星」的題材都集中反映社會的黑暗面,可視為黑色電影的先驅。黑色電影處理罪惡問題的方式不同於黑幫片,黑幫片內的犯罪份子都顯得「形勢比人強」,黑幫不但有組織有規模,而且所干犯的都是大型犯罪活動。黑色電影內的罪行則只屬小規模,多是偵探調查的小型案件,電影會在抽絲剝繭的偵查過程中觸及罪惡及人性的墮落。黑幫片及黑色電影雖然都以罪案為題材,但處理手法及態度上有分別,令黑色電影的故事往往最終都能突破電影審查處的禁忌及一般觀眾的預期。

硬漢派偵探推理小說的影響

硬漢派偵探推理小說(hard-boiled detective fiction)在美國的興起,既扭轉了整個英國偵探小說的傳統,也對黑色電影造成重大影響。以往偵探小說的主角,從愛倫坡開始,多出身優越,不通世務,憑一己好奇而查案,靠線索推理,並不需要深入社會搜索材料,也不依靠查案賺取生活費。其繼承者有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系列,主角福爾摩斯出身英國上流社會。而較通俗的有畢格斯(Earl Derr Biggers)的陳查理探案,他也總是衣著光鮮、梳扮整齊。另一作家克麗絲蒂(AgathaChristie)筆下的偵探也大多出身上流社會,小說結構類近拼圖遊戲,在追尋過程中一直賣關子,製造懸疑吸引讀者,直到最後才發現真兇。

到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硬漢派偵探小說在美國興起,徹底扭轉了英國偵探小說的傳統。代表作家是戴許.漢密特(Dashiell Hammett)和雷蒙.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他們的小說多以大都會為背景,以洛杉磯等大都會中的罪惡為題材,並非單純追查兇手的懸疑遊戲,人物多屬被踐踏的低下階層,不同於以往英國偵探小說以上流社會為背景。硬漢派偵探小說的主角表面上大多性格冷酷,內心充滿挫折,沉鬱頹喪。他們對案件保持抽離,因看透世情而顯得犬儒、世故、無奈,總是過度抽煙,衣著絕不光鮮,辦公室一團糟。這些偵探某程度上近似帶點存在主義色彩的英雄,他們洞悉建制中的罪惡,知道個人能力微渺有限,也無法改變或推翻整個建制。主角的人生觀相當悲觀消極,惟依然良知未泯。不過,這類消極中仍帶良知的偵探,到最後總又再次發現人性的黑暗面,令他更受衝擊;然而為了生活,又不得不繼續偵探生涯。漢密特與錢德勒的作品把過往英國拼圖遊戲式的偵探小說,轉化為描寫都市黑暗面的黑幕小說。

三十年代西方文壇推崇現代主義的內心化寫法,漸漸排除外在現實環境。漢密特寫「馬爾他之鷹」(1930),錢德勒寫「夜長夢多」(The Big Sleep)1939,卻繼承了十九世紀現實主義的傳統,以大都會為背景,觸及社會問題。漢密特一直堅持左翼自由立場,批判美國資本主義制度,因此曾經在五十年代初被極右派批判,甚至無法工作。漢密特三十年代的小說雖無強烈的左翼色彩,但取材多是社會黑暗面,主角大多憤世嫉俗但又無能為力,其實反映了作者個人的立場。

漢密特和錢德勒三十年代的作品幾乎全在三、四十年代拍成電影。如漢密特的「玻璃鑰匙」(The Glass Key)1931、「瘦男」(ThinMan)1932,錢德勒的「愛人.謀殺」(1940)、「湖中女子」(Lady in the Lake)1943、「永遠再見」(The Long Goodbye)1953。文首提及的1946年坎城影展的四套美國電影,三套即改編自硬漢派偵探小說。錢德勒在「Farewell,My Lovely」(電影名Murder,My Sweet)中塑造了美國二十世紀著名私家偵探Marlowe(菲力普.馬羅)的形象。漢密特在「馬爾他之鷹」則塑造了私家偵探Sam Spade(山姆.史貝德);「Spade」是「鏟」的意思,表示私家偵探要「鏟」(挖掘)秘密。「雙重保險」的原著作者凱恩(James M. Cain)也是硬漢派偵探小說作家,編劇是錢德勒。凱恩最著名的作品是「郵差總按兩次鈴」1946,曾被三度改編成電影。可見當時有不少黑色電影改編自硬漢偵探小說,兩者關係密切。(上) 意外出現 黑色電影在四十年代興起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是片廠制的文化物質生產基礎(cultural- material base of studio system)。當時主要是大片廠以流水線生產方式拍攝黑色電影,片廠必須不斷生產電影來維持經營,有時需要製作一些規模較小、時間較短的二線電影填塞生產線的空隙。當時好萊塢由八大片廠壟斷,所有電影工作者都必須與片廠簽約,片廠之間可以互相交換演員或製作人員。片廠除了壟斷電影生產,更壟斷了全美電影發行,也經營電影院線播映自己製作的電影。直至美國聯邦政府以「反壟斷法」要求好萊塢把生產和發行脫鉤,大片廠的壟斷局面才告打破,終於形成舊好萊塢片廠制在七十年代初全面沒落。在片廠制尚未沒落之前,無人能脫離片廠制的「天羅地網」。 電影院只播放自己片廠製作的電影實行起來有難度,而且一家影院只播放一套電影似乎並不足夠,於是便配映一套較短的劇情片。當時稱為 「一晚兩場」 或 「一晚兩套」(double feature or double bill),其中一套便屬於二線電影(second feature)。片廠老闆、監製、製片,甚至觀眾都會把注意力集中在「正片」,令二線片的導演或編劇享有更大的空間。由於干預較少,有時二線片更能表現導演的個人風格、編劇的個人觀點、甚至奇特的攝影藝術。它們大多成本便宜、內景為主、演員不多。二線偵探推理片便全部在片廠完成。「殺人兇手」(The Killers)的導演羅勃.席歐麥(Robert Siodmak)曾導演大量二線電影,但這並不表示所有黑色電影都是二線片,有些也屬於片廠的重點製作。以偵探小說為例,雖一向被視為流行通俗作品,難登大雅之堂,但片廠也購買一些偵探小說的版權改編成電影,當時漢密特與錢德勒的小說風行美國,片商認為流行作品能吸引觀眾。假如這些偵探小說落在優秀的導演手上,往往拍出黑色電影的特質,甚至滲入個人觀點和視野。霍克斯導演的「夜長夢多」便是一例,此片改編自錢德勒的原著,由 William Faulkner 編劇,亨佛利.鮑嘉(Humphrey Bogart) 飾演私家偵探Marlowe,他曾飾演「馬爾他之鷹」中的主角Sam Spade,也是私家偵探。其後人們更往往把漢密特與錢德勒小說中的私家偵探與亨佛利.鮑嘉套模,他的演出方式與造型幾乎成為黑色電影中偵探的基本範式。 到五十年代,電視興起。電視屬免費娛樂,電影界面臨重大威脅,電影不再是唯一選擇。五十年代的電視未能播映電影,但能夠現場直播話劇或綜藝節目,於是觀眾情願留在家中看電視,令電影觀眾流失。仍然進場的,也只花時間看「正片」而不看二線片。隨著上述歷史環境的遷變,電影經營者不再播放二線片,令二線電影漸趨式微。 電視興起以後,電影業曾以「大銀幕」(big screen)力挽狂瀾,五十年代便出現了構圖相當奇特的新藝綜合體弧形闊銀幕。此外,又以大場面(spectacle)作號召,二十世紀福斯公司甚至因為拍攝「埃及豔后」(Cleopatra)投資過鉅而破產。大銀幕大場面只能收一時之效,片廠難以恆常以此招徠。而黑色電影夜場內景多,人物少,以查案為主,銀幕所能展示的非常有限,加上又以黑白拍攝,沒有彩色吸引力,並不適合彩色「大銀幕」潮流。黑色電影無法配合當時的文化消費模式,於五十年代後期式微,最終以奧森.威爾斯(OrsonWelles)導演的「歷劫佳人」(Touch of Evil)1958,標誌一個類型的結束。 黑色電影與城市罪惡 美國早期是叢林資本主義制度,在弱肉強食的經濟模式下,對勞動力極度剝削,沒有任何社會福利可言。在完全放任的資本主義制度下,三十年代經濟大衰退,流民在都市大量湧現,失業人口暴漲,幾乎達到社會人口的一半。當時整體社會結構幾近崩潰,似乎每人都參與了貪污賄賂,城市彌漫著動蕩不安的氣氛,充滿焦慮感。總統羅斯福上台後厲行新政,以政府干預來挽救資本主義危機。新上台的政府製造就業機會之餘,又廢除禁酒法律,一方面打擊私酒犯罪活動,另一方面又令政府有販酒稅可抽。黑幫組織販賣私酒的犯罪率雖然因而降低,但犯罪組織向其他方面滲透,大都會的犯罪率依然高企,成為罪惡淵藪。大都市人口集中,而且是不同族群的聚居地,雜處愛爾蘭、義大利、東歐、德國、北歐等地的移民。以「殺人兇手」為例,戲中主角來自北歐,警察是義大利 人,遺產繼承人則是歐洲移民;可見城市是不同族群、階級、宗教信仰的混處地。 都市既是罪惡的集中點,同時也表現了美國大熔爐的特性。都市是大量、而且重要的生產活動的集中地;不少失業人口湧入都市;政府也以大都市作為權力的核心。因此,都市最適宜作為偵探小說的背景,探討官商勾結、社會腐敗、利益交換,以及不同階層的複雜性。 與西部電影的淵源 西部拓荒開闢了新天地、新邊疆。其後開拓完畢,都市便儼然成為另一個新邊疆(urbanlandscape as the new frontier)。私家偵探把法律帶到這些「新邊疆」,就如西部片中白人與原住民對抗,被視為文明與野蠻的二元對立,私家偵探彷彿代表文明的一面,成為文明與野蠻的中介者,在城市這個「蠻荒」中,與「野蠻」的罪犯對抗。 黑色電影和西部片都出現個人英雄,西部片「原野奇俠」(Shane)1952,主角亞蘭.拉德(Alan Ladd)飾演單槍匹馬的英雄,「雙虎屠龍」(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1962,及「日落狂沙/搜索者」(The Searchers)1956,約翰.韋恩也飾演孤獨英雄,這些英雄最後都被家庭和社群排拒。黑色電影中的偵探形象也類似西部片的個人英雄,可視為繼承自西部片的新變奏。都市是文明地,經過長時期都市化的洗禮,黑色電影中的偵探不用再為「開拓蠻荒」而戰,大多只為個人生活而與罪惡對抗;明知道不能力挽狂瀾,惟有勉力保持個人生存及個人榮譽,有濃重的挫折感和頹喪感。這些偵探往往表現出世故的消極,彌漫著一股悲觀情緒,不無單槍匹馬的孤獨感。 新派黑色電影 隨著歷史文化環境的轉變,黑色電影在1958年終於暫告一段落。六十年代學運、民運、平權、反越戰、嬉皮運動風起雲湧,對美國建制造成極大衝擊,七十年代初更爆發水門案,民眾發覺政府並不可靠,對政府懷疑及幻滅,形成黑色電影的復興。黑色電影本來就具有強烈的懷疑精神,主角偵探往往世故地洞悉世情,於是有導演想以彩色拍攝黑色電影。這類電影可稱為「新黑色電影」(neo-noir),使用彩色拍攝,卻不求亮麗,畫面燈光昏暗,以內景夜景為主,導演大多是外國人,如波蘭導演波蘭斯基的「唐人街」(Chinatown)1974,便成功令黑色電影復甦。此片重新編排過往黑色電影的原素,發揮得相當成功。黑色電影的偵探主角作為個人英雄,往往要面對模糊的道德世界;而傳統西部片的個人英雄所面對的,卻是黑白分明、道德價值判斷清晰的世界,個人判斷與黑色電影截然得多。以現代犯罪都市為背景的黑色電影,主角個人在倫理上的抉擇不但顯得模糊不清,模稜兩可,最後甚至未能真正解決問題。 八十年代的代表作是德國電影導演溫德斯的「漢密特」(Hammett) 1982,故事寫硬漢派偵探小說作家漢密特如何被捲入自己創作的世界,是「新黑色電影」中的獨特之作,把四十年代黑色電影的重要原著作家作為電影主角,結合了小說作家的時代及黑色電影的世界加以探討。「漢密特」在歐洲頗受注意,反映了從四十至六十年代,法德電影評論界及學界對美國黑色電影的重視。法國電影評論界發現了黑色電影後,五十年代的電影筆記派相當推崇,隨後更傳入德國,溫德斯作為德國電影新浪潮的中堅份子,所導演的「漢密特」便很有代表性。 九十年代美國導演寇特斯.韓森(Curtis Hanson)終於拍出可與當年經典黑色電影媲美的「鐵面特警隊」(L.A. Confidential)1997。此片穿插了一些改編自漢密特小說的電影片段,舊片片段都以維洛妮卡.萊可(Veronica Lake)做女主角。Veronica Lake在那些電影中形象突出,幾乎成為美國電影的其中一個代表形象(icon)。「鐵面特警隊」刻意安排金貝辛格飾演一個近似萊可的角色,甚至在香閨播放萊可的電影片段,這種文本互涉的情況很有趣,兩人的角色也有呼應之處。金貝辛格的角色個性世故,到好萊塢尋夢卻落得做高級應召女郎的下場,當不成像萊可般的電影明星,別人卻把她當作萊可。「鐵面特警隊」可視作九十年代「新黑色電影」的代表作。(下)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Raoul-Dufy-Interior-with-Open-Window-207087
台北市立美術館年度大展「美好年代—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收藏展」即將於十二日盛大登場,展品中備受矚目的杜菲作品《電的歷史》,昨日在媒體的見證下開箱,寬六公尺、高一公尺的大型作品出動十位壯丁小心翼翼取出,色彩斑斕、技法流暢的畫作立刻引來眾人讚嘆。

特殊題材 杜菲快意呈現
北美館館長黃才郎站在猶不及原作壁畫大、卻已甚為壯觀的《電的歷史》大圖輸出下,開心地宣告:「美好年代愈來愈近,而且就在我們眼前!」他表示,胡奧.杜菲(Raoul Dufy)標準野獸派的作品總讓人眼前一亮,而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電的歷史》。黃才郎說,《電的歷史》在鮮豔的底色上流暢地「書寫」,是美術史上相當獨特的創作技法;而他現代的取材,宛如敘述型的詩歌筆法,將過往不入畫的題材都含納進去,可以說是「題材掌握現代,技法掌握發明,並且快意呈現」。

策展單位中國時報系總經理黃肇松表示,個人有生命,年代也有生命。一九三○年中到一九四○年中,在美國是費茲傑羅的「爵士年代」,在法國是巴黎畫派的「美好年代」,而在德國則是藝術文化最鼎盛的「威瑪時代」;在那個時期奠定的實力,讓這三個國家在戰後迅速地於文化、藝術、乃至工藝取得領導地位;這一回,舉辦「美好年代—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收藏展」,主要目的就在於找回台灣的美好年代。

杜菲《電的歷史》這幅畫是為一九三七年巴黎博覽會「光與電的展館」大廳的環形牆面量身訂作。由於杜菲對這項創作計畫的教育意義深感興趣,因此完全配合計畫委託單位巴黎電力公司(Compagnie Parisienne de Distribution d’Electricite)的要求,以魯克雷修(Lucrece)的「物性論」(De Rerum Natura)為藍本,將《電的歷史》化為圖畫。

這幅壁畫由兩幅畫面組成,由右到左舖陳電力的發展與應用,從最早期的科學觀察-閃電、風、雷鳴、極光、彩虹開始,直到當代最先進的發明-城鎮供電、工廠、火車站、遠洋郵輪、煉鋼廠、霓虹燈、電影、彩色小燈泡。畫面的上半部點綴著杜菲最喜愛的主題,也反映了當時的生活,向是遊艇、鳥群、打穀機、法國革命紀念日舞會等,有些曾出現在先前的作品,有些則是首度入畫;畫面下半部刻畫了一百一十位對電力的發展有卓著貢獻的科學家。

構思到完工 只花十個月

作品尺寸雖大,在杜菲快筆大刷的作畫方法下,卻讓他得以速戰速決,從構思到完工只花了十個月。不過,杜菲在準備階段其實花了很多心力做模特兒研究,他首先寫生裸體模特兒,然後畫他們穿上衣服的模樣,再以素描安排人群的相關位置;最後杜菲運用一部幻燈機,將真人大小的人像投射到壁板上,再根據相關位置實地作畫。

一九五四年,法國電力公司將二百五十塊壁板與一幅《電的歷史》原作的十分之一複繪品,捐贈給巴黎 市政府,目前是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鎮館收藏品之一。原作壁板極為壯觀,但因為搬運困難,在進入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之後,從未出館過;由杜菲費時六個月親自繪製的縮小品,則由於目前該館進行整修才得以來台呈現。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17f
耶魯大學中國近現代史講座教授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是美國漢學界的一個奇才。三、四十年來,他揉合精湛的史學與文學造詣,融會一流的敘事與分析本領,通過一本又一本領人入勝的著作向西方知識群眾介紹中國近現代史的演變,其影響力之大,不單在英文世界獨領風騷,不作第二人想,而其中譯著作在華文世界所造成的衝擊,更蔚為歷久不衰的「史景遷熱」現象。

今年六十九歲的史景遷,出生於英國,早歲肄業劍橋大學,專攻英國史。畢業後獲得獎學金負笈耶魯大學,他想改攻物理,有人告訴他:「不必了」,因他從十五歲開始即未再修過科學課程;他熱愛文學(尤其是詩歌),又想改唸美國文學。就在他舉棋不定的時候,他去找耶魯中國史教授芮瑪麗(Mary C. Wright)指點迷津,她勸他研究中國史。以《中國保守主義的最後據點:同治中興,一八六二─一八七四》一書揚名學界的芮瑪麗和她的丈夫芮沃壽(Arthur F. Wright),同為耶魯中國研究的兩張王牌,與哈佛的費正清鼎足而立。芮氏夫婦俱已於七十年代辭世。
熱心的芮瑪麗告訴史景遷說,要在中國近代史領域學有所成,第一必須學好中文,第二最好到澳洲找明清史專家房兆楹請教。於是,史景遷即從康州新港專程到坎培拉國立澳洲大學向房兆楹拜師,史景遷一待就是三年,在房兆楹的指導下,奠定明清史研究的深厚基礎。房兆楹和杜聯喆夫婦是五、六十年代美國漢學界著名的夫妻檔,共同負責主持哥倫比亞大學中國近現代人物傳記計畫;房兆楹並分別與富路特、恆慕義、博門三人合編明代、清代與民國人物傳記大辭典,成為史學家不可或缺的三種工具書。房、杜夫婦雖早已過世,直至今天,史景遷每次提到房兆楹,都會很恭敬地說:「他是我的老先生」。

在房兆楹的指點下,史景遷於一九六六年出版第一本著作《曹寅和康熙皇帝:奴隸與主人》,這是從耶魯博士論文擴大而成的專書。一九六三年秋史氏為博士論文蒐集材料初次造訪台灣,那時故宮所藏的清史檔案還存放在台中霧峰山洞裡。史氏於一九六五年獲博士學位,翌年開始在耶魯教書,一九七一年升為正教授和講座教授,並曾擔任歷史系主任,最近始卸任美國歷史學會會長。一九八七年曾在北京大學歷史系客座一年。

三、四十年來,史景遷勤於著述,每逢新書面世,都會轟動讀書界,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包括:《改變中國:在華西方顧問、一六二○至一九六○》、《康熙皇帝自畫像》、《王婦之死》、《天安門》、《利瑪竇的記憶宮殿》、《太平天國》、《追尋現代中國》、《大汗之國:西方眼中的中國》及《毛澤東略傳》等。史氏被西方出版界稱為「詩人史家」,他說他對歷史和詩皆具同等興趣。在每一本著作裡,史氏以漂亮的英文、敏銳的筆觸描述中國近現代史的變遷,特別是從文學、文化和人物的角度著眼,並兼及政治、經濟、社會、教育和軍事層面,鮮明生動地呈現出十七世紀以來的中國歷史,已故〈紐約時報〉中國問題專家哈里森.索斯伯里譽之為「神奇的交響樂」。從六十至八十年代,美國各大學和研究所的中國近現代史課程皆以費正清和聖他芭芭拉加州大學徐中約的著作為教科書,但史氏於一九九○年推出嶄新的中國近現代史教科書《追尋現代中國》(溫洽溢中譯本三冊由時報文化出版)後,這部書不僅為美國各大學及研究所普遍採用,且成為一般美國讀者爭相閱讀的暢銷書,連史氏本人和出版社皆大感意外。口才便給的史氏嘗言講授中國近現代史不應以一九四九或文革為終界線,而應一直講到最近發生的大事,與當代史連貫,一氣呵成。史氏目前正撰寫汪精衛傳。

史景遷和他同在耶魯任教的華裔妻子金安平於一九九六年合編一本大型《中國世紀:百年攝影史》,頗受好評。金安平的祖父金毓黻(一九六二年去世)是著名史學家,北大畢業,曾任遼寧省政府祕書長及教育廳長,並在北大、東北大學及中央大學任教。金安平一九五○年生於台灣,十二歲赴美,獲哥倫比亞大學史學博士,二○○二年出版英文《合肥四姊妹》(鄭至慧迻譯的中譯本近由時報文化出版),極受重視。四姊妹之一的張兆和,即是名作家沈從文的夫人。

要成為一個上乘的史學家,需具備許多條件,但著作是否能既叫好又叫座,首要條件則是必須會講故事。史景遷就是一個最有深度與文采的「講故事的人」(storyteller),而且講的是中國故事。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一月初,一位外國駐華府記者等著白宮出具信函,證明他參加白宮記者團採訪美國總統布希的東北亞之行,以便辦理中共方面的簽證。這封信極其簡單,全長只有卅、四十個字,而且是固定格式,不消幾分鐘即可完成。可是負責此事的白宮旅行辦公 室的職員說,「今天實在沒有時間,幾分鐘也抽不出來」。因為另一批記者訂當天深夜出發,要採訪布希總統的南美三國之行,只有十個職員的旅行辦公室忙得不可開交,先把南美之行的記者送走,再談其他。

早在一個月前,旅行辦公室開始把相關資料提供給華府記者,包含各項應備的文件。其中一項是信用卡資料,「可消費金額不得低於美金一萬元」,而且須是公司使用的信用卡,個人的不成。
行前辦卡 難為外籍記者

這可令外國媒體為難了。因為外國駐美媒體多是精兵主義,人員並不多,所以鮮少申辦公司信用卡。幾經交涉,外籍記者中心也協助出面溝通,總算白宮同意可以使用個人信用卡,但是一萬美元乙項絕不馬虎。白宮振振有詞:過去有人拖欠費用,美國政府沒有理由背負這種債務。

參加白宮出訪記者團,花費往往很可觀。因為白宮係租用包機供記者搭乘,回來後再按參加人數分攤金額。這次是租用一架聯合航空的包機,約有一百二十名記者隨行。

白宮對隨行記者團提供各項服務,其中之一是代辦簽證。但是這次布希的目的地之一是中國大陸,而中共當局是不接受中華民國護照的,所以持用中華民國護照的記者,只能自行向中共駐美使館申辦旅行證。

自行申辦簽證 趣事不少

自行申辦簽證,固然較麻煩,但也有不少趣事。在日本大使館,遞件之後,突然想起,日本不是已經給台灣護照持用人免簽證入境?日本簽證官查詢後,笑嘻嘻地當場奉還護照,邊說「祝您旅途愉快」。至於其他文件,包括個人照片,簽證官說,「依規定,收了就不能退」。的確,窗口也張貼了這麼張告示。只是令人不解,你留著我的照片幹麼?

韓國大使館服務奇好,文件如需影印,不用自己花錢,窗口旁擺了個盒子,裡面備有硬幣(是貨真價實的美金),自行取用投幣影印即可。辦事效率也很高,隔天即可取件。可惜美中不足,拿回來一看,簽證處把申請人的姓氏拼錯了,只好再走一趟。美麗大方的女性簽證官道歉不迭,立刻重新製作,立等可取。

要去蒙古 台灣人免簽證?

日、韓大使館都在有「使館街」之稱的麻薩諸塞大道,蒙古大使館則在華府深具特色的喬治城,是棟造型典雅的小樓。年輕的簽證官收了件後,看了護照上的國名,很認真地說:「持用中國護照不用簽證」。

當告訴他,這份護照是台灣簽發的,他仍然認真的說,「可是上面有『中國』字樣啊」。他向資深長官請示後,弄清原委收了件。幾天後,簽證官親自打電話通知申請人取件。當然這也是因為申請蒙古簽證的並不多,在館內盤旋逾半小時,沒看到其他人申辦。

一旦加入白宮記者團,由於到、離境都是集體行動,所以護照交給白宮人員全程保管,這也倒省事。但是萬一掉了隊,那就好看了。剛退休的美國CBS名主播丹.拉瑟有一回在南斯拉夫採訪,睡過頭,誤了專機。當時南斯拉夫還是極權國家,拉瑟是個外國人,又沒證件,處境可想而知,甚至一度遭到逮捕。最後是躲在餐車裡混上飛機,一天之後趕上同業。拉瑟把這段經過稱為「我一生中最痛苦的一段回憶」。

記者包機通常比「空軍一號」早起飛,所以如果接獲通知「凌晨四時四十五分集合」也不必意外。反正到了機上再補眠。預期幾天下來,工作忙碌、不斷趕路、加上時差,生理時鐘大受影響。有一回,在亞洲的長途旅程近尾聲時,一位記者問,「今天幾號?」旁邊一位回答說,「這裡是十號,華府是十一號」。其實後邊這位比前邊那位更迷糊。因為如果亞洲是十號,華府才九號呢。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outemaster
倫敦的主要標幟,英國人稱呼為「馬路大師」(Routemaster )的紅色雙層開放式老巴士,今年十二月七日將正式除役,步入歷史。

介紹「馬路大師」,一定要先說明,它不僅只是雙層巴士而已,它在倫敦市區服務了五十年,是那種司機在前面,但沒有車門的款式,車上有售票員查票或賣票,乘客可以自行由後方的開放式空間出入。
倫敦的鮮明標幟

許多在倫敦長大的人而言,有兩樣事情,在學童期便已熟練不已。一是,站立在行駛中的地鐵車廂裡,不必扶任何把手依然維持平衡;另一是,追趕老巴士,在「馬路大師」間,精準跳上躍下的好本領。

「馬路大師」正是過去半個世紀來,倫敦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更是世界對倫敦的主要印象之一。任何影片裡,只要出現顏色鮮紅,看來笨重的雙層巴士,人便知道,「那裡是倫敦」。

「馬路大師」更是二次世界大戰後,倫敦戰後建設與新生活的主要象徵。根據倫敦交通博物館典藏員葛林表示,倫敦一直到一九○○年才有動力巴士,但那時的巴士車頂是開放式的,像馬車一樣,只是使用的動力不是馬隻,而是馬達,這種巴士叫做「馬巴士」(horsebus)。

倫敦也不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雙層巴士的城市,巴黎才是第一個。一九五四年,第一輛「馬路大師」出現在倫敦市區時,全球主要城市,巴黎、柏林、紐約都有這種巴士。它是一九五○到一九六○年代最流行的大眾交通工具。但五十年後,今天僅有倫敦還擁有「馬路大師」,而且一直在道路上服役。

了不起的機械設計

如果你問倫敦的老司機,或者有經驗的機械師有關「馬路大師」的性能和結構,他們一定會流露出充滿崇拜和熱愛的表情與聲音,「噢!太漂亮的車子,了不起的機械工程設計。」

「馬路大師」繼承了倫敦自一九一○年來市區巴士一律為鮮紅色的傳統。在此之前,倫敦的巴士是沒有號碼的,純以不同的顏色來標識行駛路線。至於倫敦的巴士為什麼會選擇一律為紅色,原因不明,一般揣測,可能與倫敦整個城市的天候和氣氛有關,倫敦的郵箱、電話亭也都和巴士顏色一樣是鮮明的紅色。

「馬路大師」與倫敦人共度了至少二十年的全盛時期。但從一九六○年到七○年間,英國政府以發展新巴士經費過高為由,「馬路大師」始終沒有改變。一九七○年後,「馬路大師」則僅規畫在倫敦市區內行駛。

八○年時,許多服役已達二十年以上的老巴士,看起來還和新的一般。到了九○年代,儘管全球已經沒有一個城市還有如此「高齡」的老巴士,倫敦市卻還有七百輛每天規律運作。

五十年來,「馬路大師」早已和倫敦,以及倫敦人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人們幾乎無法想像,沒有「馬路大師」的倫敦,會是什麼模樣?可是,「馬路大師」年紀大了,它無法配合現代交通運輸的需求,老巴士除無法提供殘障設施外,安全也被列為首要評估。

過去兩年裡,發生三樁跳車意外死亡事件,令英國政府深感在道路交通繁忙的現代都市裡有必要改善大眾運輸工具的安全設計。

「一五九」路僅存的記憶

配合「馬路大師」除役,英國政府採取了一項十年計畫,逐漸調整倫敦市區的交通工具。過去三年來,許多地方的巴士不但已改為單層,市中心內並引進了一種由兩輛巴士前後接在一起,可以彎轉的新型運輸工具。十二月七日,倫敦市區的「一五九」號巴士將是最後服役的「馬路大師」了。

這天過後,人們到倫敦來,只能排隊搭乘刻意留下的二十輛「馬路大師」,在屬於遺址的兩條市區路線上,尋找回顧過去五十年來,倫敦特有的大眾運輸記憶與風情!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eyboard
Keystrokes reveal passwords to researchers ─ AP

鍵擊聲把密碼天機洩給研究人員─美聯社
前陣子有不法之徒利用遠端監測間諜程式key-logging software盜取提款密碼的事,最近研究人員更發現,從電腦鍵盤的按鍵聲(clicks and clacks),也可破解使用者的密碼,提醒社會大眾注意。不過研究出這套程式的電腦工程師承認技術尚有瓶頸,如果密碼使用滑鼠或Shift, Control, Backspace或Caps Lock等鍵,一時仍無法破解。

Alt, Shift, Control這類的鍵,是舊式打字機所無,但在電腦鍵盤上,這些字鍵有如孫行者的毫毛,功能變化多端,可以組合出許多省事的hot key熱鍵或short cut key快捷鍵。現在的電腦鍵盤上也比傳統打字機多了deletkey、numeric pad、F1─F12功能鍵、page up與page down等多種功能鍵等等。這些鍵不但造成若干英文書寫與文法遊戲規則改變,也影響了非英語系國家的語言文化。

二○年代美國作家 e e cummings喜將自己的名字小寫,應該用upper case大寫的 I,也一律用lower case小寫為i,而學生們卻經常被告誡該用Cap時不能不用。網路興起後,許多人為節省時間,電子郵件通篇都是小寫,一堆小寫縮寫也紛紛出籠。在DOS 風行的時代,有一個笑話說,一般美國孩子遇到急難或會高喊Help! Help!,但有一個顯然對電腦痴迷不省的孩子卻以代表 help 的 F1! F1!在現實生活中呼救。

F1進入了美國日常生活語言固是笑話,但代表at的@,卻正式的登堂入室,例如一打雞蛋一塊五毛美金,不少人寫成eggs @ $1.50 a dozen。中文亦不例外,新聞標題、年輕人俏皮的詞句中,處處看得見@。這個@中文叫小老鼠,韓文叫蝸牛,俄文叫小狗,各式的叫法在 Herodios.com網站上都有說明,但正統的說法仍是應at, a in a round circle或at mark。

電腦鍵盤上還有許多有趣的字鍵,如:─ long dash(長破折號);/ slash, back slash(反斜線);~ tilde,* asterisk;$ dollarsign,£pound sign;( opening parenthesis,) closing parenthesis;“ quote ”unquote;又可以說 opening quotation mark與closing quotation mark等等,因不常使用,有些我們常只知其形不知其名。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51112-04091685-jijp-soci-view-001
日皇明仁的獨生女紀宮公主與東京都廳公務員黑田慶樹的婚禮,將於十一月十五日在東京帝國飯店舉行,婚禮之後,紀宮將卸下皇族身分,成為一介平民,從封閉的皇室走入民間,買菜、洗衣、開車等都要一手包辦,新婚生活對紀宮而言,可說是充滿挑戰。

今年三十六歲的紀宮清子公主,是日皇明仁和美智子皇后的么女,她上有皇太子德仁(東宮)和二皇子文仁(秋篠宮)兩個皇兄,從小就得到父母和哥哥的寵愛,但是卻沒有沾染一點嬌氣,反而相當善解人意,成為維持家庭和諧的中心人物。
善解人意 二老心靈依靠

紀宮從小就喜歡動物,還學習日本傳統舞蹈,受到皇后的薰陶,對文學特別感興趣,學習院大學文學系畢業後,進入山階鳥類研究所擔任研究助理,喜歡賞鳥,也熱中於培養導盲犬、照顧殘障者。

從民間嫁入皇室的美智子皇后,早就預想到紀宮可能下嫁民間,所以紀宮從小就被培養適應民間生活的能力。紀宮的中學同學透露,紀宮雖然有貼身保鑣跟前跟後,但是與同學間的相處卻很庶民,她的便當菜也沒有特別豪華,紀宮還習得皇后的一手好廚藝,最拿手的是中華料理。

日本皇室近來風雨不斷,日皇患攝護腺癌、皇后因積勞一度患「失語症」、雅子妃身體欠安、德仁和文仁起口角等,紀宮總是靜靜地置身其中,貼心地看護父母,調解皇兄的爭執,成為日皇、皇后的心靈依靠。美智子七十一歲生日時,提起紀宮時表示,「每當我遇到不如意的事,清子總是會到我身邊來說『Don’t mind(別在意)』,直到現在日皇說到清子還會說『我們家的don’t mind小姐』呢!」,足可看出紀宮在兩老心中不可取代的地位。

近水樓台「黑」馬先得月

紀宮公主大學畢業後,便開始傳出多位駙馬人選,家世背景最弱的黑田慶樹出線,讓人跌破眼鏡。

黑田生於一九六五年四月十七日,比紀宮大四歲,兩人生日只差一天(紀宮為四月十八日)。黑田在就讀學習院中學部時,是紀宮的二哥秋篠宮的同學,其後畢業於學習院大學法律系,曾在三井銀行任職,目前在東京都廳工作。

黑田二十歲就讀大三時,在豐田汽車工作的父親因癌症去世,他便與母親二人相依為命,他於三十一歲辭去銀行的工作,也是因為銀行需調到外地工作,不放心母親,黑田選擇到東京都廳上班,原本在東京都廳都市整備局的職位是主任,與紀宮訂婚約後,已被擢升為股長。

黑田在學生時代,便與秋篠宮文仁走得很近,因此和紀宮公主可說是青梅竹馬,他於前年在秋篠宮安排的家庭聚會中,與紀宮公主重逢,兩人開始靠電話和電子郵件往來,去年年初黑田便在秋篠宮邸正式向紀宮求婚。

外柔內剛 洗手做羹湯

紀宮外表看起來柔弱,卻是個堅韌、有主見的人,她決定嫁入民間後,便主張自己的婚禮要儘量平凡,這對新人選在帝國飯店行禮,從日本皇室的歷史上看來算是個特例,日皇、皇后也將首次出席民間的喜宴。

紀宮在婚禮時將穿白色長禮服,喜宴上則準備借穿媽媽的和服,喜宴預定招待約一百三十名賓客,黑田的上司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也將出席致詞。

十一月十五日的婚禮過後,紀宮將到黑田居住的澀谷區公所辦理結婚登記,之後的生活起居都要自己動手,還要負責照顧婆婆的起居,不過紀宮早就做好準備,她於今年六月先辭去山階鳥類研究所的工作,利用空檔學開車、考駕照、學烹飪等等。

少了俸祿 贈金仍豐厚

日本皇室雖然想盡辦法來保護紀宮公主的隱私,但是畢竟皇女走入民間,一舉一動仍讓人好奇,日本八卦雜誌早已揭露紀宮和黑田的新居所在,讓皇室宮內廳十分震怒,由此也可看出,紀宮婚後短時間內,想維持平靜的生活有點困難。

依日本「皇室典範」的規定,女性皇族若嫁給平民便失去皇族身分,無法再領皇族俸祿,靠黑田公務員的薪水如何度日,將考驗紀宮的智慧。為了讓紀宮維持一定的生活水準,日本皇室已決定贈予紀宮一筆高達一億五千二百五十萬日圓(約四千三百四十六萬新台幣)的安家津貼。美智子皇后則準備許多生活必需品,連裁縫箱和急救箱都有了,還有雜誌報導,美智子已傳授紀宮一套家庭管帳秘訣,希望她能做個稱職的平凡家庭主婦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vt2004-if14-fig2 義大利擁有全球最美麗的建築物與藝術作品,吸引觀光客流連忘返,不過有些作品震撼力太大,導致一些遊客出現盜汗、發抖、甚至不支倒地不得不送醫治療的現象。

佛羅倫斯新聖母醫院表示,過去四年來已有一百多位遊客因為欣賞烏菲茲美術館經典藝術品而出現暈眩送醫治療。烏菲茲美術館膾炙人口的收藏包括波提且利的「維納斯誕生」、達文西的「賢士來朝」等。院方表示,病患多半是歐美人士,乍來到佛羅倫斯,深受當地的藝術與建築物震撼,出現「精神失衡」的現象,院方則以抗憂鬱劑治療。
有人將此症狀視為史湯達爾症候群,若一個人看到「超」完美藝術作品時,會出現身心失調症狀,諸如心跳加速、暈眩、甚至幻覺。該名詞係根據十八世紀法國小說家史湯達爾命名,史湯達爾曾到佛羅倫斯一遊,並仔細描述當時身心受到的衝擊。大文豪亨利.詹姆士與普魯斯特也都曾經描述過在佛羅倫斯對藝術的震悸。

不過該病症是否真的存在,精神科領域一直沒有定論。最近義大利精神科醫師馬賀里尼花了一年的時間,研究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參觀者的觀後症狀與身心衝擊,發現的確有人出現不適,受創者包括較為敏感、有創意的參觀者,以及一些單獨前往或成雙成對的遊客。馬賀里尼將此現象命名為大衛症候群。

馬賀里尼說,義大利人與日本人都不會出現這種症狀,因為這些遊客非常有效率,沒有時間浪費在心理與情緒的衝擊。

英國的美術館也沒碰過這種現象。藝評家史威爾說,義大利是藝術薈萃的寶地,在西斯汀禮拜堂,有人昏倒一點也不足為奇,不過在聖伯多碌大教堂,若有人昏倒,這人應該直接送往精神病院。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什麼病? 何謂禽流感?
禽流感又稱鳥流感,是禽(鳥)類傳播的流感病毒,其中幾種病毒也會傳染給人類,和一般人類流感病毒的類型不同。

禽流感病毒一般有兩種型式,包括高病原性(highly pathogenic AI)如H5N1,另外一種形式是低病原性(low-pathogenic AI),如H5N2。高原性禽流感的傳染性很強並會致死,該病毒的分離株也同樣具有高致病性,家禽在感染H5N1病毒後即使倖存下來也具有傳染性。
人類感染禽流感有什麼症狀?
初期病徵與典型感冒症狀相似,包括發燒、頭痛、咳嗽、喉嚨痛、肌肉痛、結膜炎、流鼻水等,甚至有腹瀉症狀發生;後期可能發展為高燒、肺炎、呼吸衰竭、多重器官衰竭及死亡。
禽流感與SARS 那一樣比較可怕?
禽流感與SARS 產生的症狀相似,WHO 預估若爆發流感大流行,全球將有200 至700 萬人死亡,將重創全球經濟。另依據美國CDC 之預測模式推估,一旦禽流感演變成人傳人的新型流感且爆發大流行,我國可能有高達530 萬人遭受感染,7 萬多人住院,14,000 多人死亡,對國內社會經濟衝擊遠超過SARS 來襲的10 倍以上。
傳播途徑
人類如何感染禽流感?
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是候鳥、水鳥,不同病毒可在候鳥群傳播。其中某些型亦可在家禽、人及其他動物間傳播繁殖,病毒在不斷傳播的過程中,選殖出毒性超強的病毒株,H5N1就是相當高毒性的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感染到人,再經由人與人間密切的接觸,就有機會演變成具有人傳人能力的病毒。
流感大流行傳染媒介?哪些人較易受感染?
流感大流行時是由人傳人,藉著飛沫、接觸及空氣迅速傳播。依據SARS 的經驗,醫療體系內醫護作業人員以及人口密集機構內的人員是比較容易被傳染。

另外,與家禽有近距離接觸的人比較容易受到感染,其中的老人、兒童,或長期病患者,較容易出現併發症。
流感大流行可以避免嗎?
不可避免。自1997 年以來,H5N1 禽流感疫情,持續地威脅到禽鳥類與人類的生命健康,已造成數億隻禽鳥病死或遭到撲殺,而人類感染H5N1 禽流感之病例亦逐漸增加,如此該病毒持續繁衍與變異下去,恐將釀成全球性大爆發。
禽流感是引發人類流感大流行的唯一媒介嗎?
不是。有新流感病毒出現,就可能爆發大流行,新型流感大流行需有三個條件,需出現一株病毒夠強的病毒、該病毒可在人類身上存續、可造成人傳人等。 20世紀有三次,分別在1918年、1957年和1968年。1918就是由禽流感引發,至少四千萬人死亡。
預防治療 如何避免禽流感?
1.避免接觸禽鳥及其分泌物,若不慎接觸,應馬上以肥皂徹底清洗。
2.避免生食禽類及其製品,包括蛋類及鴨血等。
3.非必要,避免到生禽宰殺及養禽場等地方。
4.禽畜工作者作業時應穿戴防護措施,工作後,應做好清潔消毒工作。
5. 盡量避免前往禽流感流行區。
如出現咳嗽發燒等類似症狀,應怎樣處理?
應戴上口罩,盡早到醫院求診。
禽流感有沒有藥醫?
有的。抗流感病毒藥劑目前有兩類,一類係屬M2蛋白抑制劑,如Amatadine,但已知目前的H5N1病毒具有較多副作用;另一類為神經胺酸抑制劑,如Oseltamivir(Tamiflu)、Relenza,它對A、B型流感均具良好治療效果,但須於病發後48小時內服用,使用後可縮短病程,減輕嚴重度,並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此類抗病毒藥劑對禽流感病毒亦有療效。
如何注射抗禽流感藥劑?需要自己購買抗病毒藥物嗎?
不需要,而且不應該。就醫療法言,因為它是處方用藥,應由醫師執行之。另從抗病毒藥劑資源來看,全球目前僅有一家藥廠生產克流感,民眾若要自行儲備,易造成恐慌。而在感染後發病二日內用藥,即有相當好的療效,不宜漫無目的、大規模進行預防性用藥,以免產生抗藥性。
流感疫苗可以預防禽流感嗎?
目前沒有任何有效抵抗H5N1病毒的疫苗。流感疫苗不能預防禽流感,但有助減低因感染流感而引致併發症及住院的可能性。
民眾需要自己購買口罩嗎?
可以。因為口罩非屬醫療藥品,任何人祇要有呼吸道症狀,就應該要戴上口罩,避免傳染他人。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識禽流感
病毒型式

「禽流感」為禽鳥流行性感冒之簡稱,其病原為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一般有兩種型式:
1.高病原性(highly pathogenic AI),如H5N1。
2.低病原性(low-pathogenic AI),如H5N2。
病毒特性 病毒不耐熱,以56℃×3小時、60℃×30分鐘或100℃×1分鐘均可殺滅。故雞肉、雞蛋等食品應煮熟食用,不可生食。
由於病毒不耐酸,人的胃裡面的胃酸對於禽流感病毒具有抑制作用。
傳染途徑 主要經由接觸被感染的禽畜或其糞便,另亦可能因接觸或吸入帶有禽流感病毒之塵土而被感染。
人類的感染症狀為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酸痛、結膜炎等類似流行感冒症狀。
防治之十不
1.「不」靠近、接觸及餵食候鳥及ㄧ般禽鳥。
2.「不」至禽流感流行地區參觀禽鳥的養殖或展示,不私自攜帶禽鳥入境。
3.「不」讓飼養之禽鳥與其它不同類飼養禽鳥(雞、鴨)、家畜(豬)混居。
4.「不」將飼養之禽鳥(鴿類)野放。
5.「不」購買來路不明之禽鳥肉品。
6.「不」碰觸、販售、購買及攝食罹病禽鳥。
7.「不」隨意棄置病死禽鳥。
8.「不」自行宰殺禽鳥。
9.「不」生食禽鳥類製品(包括蛋類及相關產品)。
10.「不」去擁擠和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防治之五要
1.「要」勤洗手:接觸禽鳥肉類及排泄物後,應以肥皂清潔雙手。
2.「要」打「人流感疫苗」。
3.「要」熟食:禽流感病毒不耐熱,56℃加熱3 小時、60℃加熱30 分鐘、100℃加熱1 分鐘即可殺滅,故雞肉、雞蛋均應熟食。
4.「要」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充足睡眠和休息、減少壓力。
5.「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每天量體溫,若發燒,應戴口罩立即就醫。

諮詢及通報窗口:
1.臺北市政府建設局---2725-6587;2725-6588
2.臺北市動物衛生檢驗所---8789-7158(週一至週五) 8789-7131(例假日)
3.臺北市市場管理處---2341-5240
4.師生出現疫情,立即通報教育部校安中心,電話(02)33437855至6。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