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電影 (10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雖然萬聖節已經過去了....還是要獻給喜歡MJ陰謀論的你)
昨天,我獲得了一個絕好的機會和“This is it”的一名工作人員交談,這個人曾和Michael一起工作,我曾在電視上看到過他在Michael身邊,也在電影(可能是指This is it)裡看到了他,而且,他的名字出現在了電影結束後的字幕上。

他同意讓我和你們分享他告訴我的事情,但是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我不能提供他的真實姓名。他和AEG/SONY公司有約定,只能在公開場合對這部電影和MJ的演唱會進行正面評論。他告訴我:“嗨,我得做他們讓我做的事情,否則我也要付出代價的。”

但是他同時也告訴我“和歌迷們分享我說的話吧,有些事情是應當為人所知的。”

他認識MJ 20多年了,對MJ充滿了尊敬和欽佩。以下是這位工作人員告訴我的最重要的事情:

自從他們20多年前認識以來,Michael一直都是個謙遜可愛的人。但是他注意到在這次的演唱會排練期間,MJ看上去比以往更加地謙遜,以至於他覺得MJ充滿了難以置信地缺乏安全感。他發現MJ很容易受傷,而大家都自動地盡量努力讓MJ感覺好些,每個人都希望能幫MJ燃起曾在天王身上閃亮的火花。他覺得,是2005年的案件和這麼多年遠離舞台造成了MJ的這種不安。

Michael和Randy Phillips相處得併不好,這每個人都知道,連Phillips自己都知道。 Phillips在和Michael的交往中非常傲慢,他害怕Michael不能及時準備好,而讓AEG損失很多錢。 Phillips對一些人很明確地說過,無論如何這些演唱會必須舉行,因為他“不得不親自說服AEG的每個人這是一筆好生意”。也因此,任何差錯都會威脅到他的飯碗。只要Michael哪天沒有出現,Phillips就和Ortega, Travis Payne一起去Michael住的地方找他。

有時他們會帶著Michael一起回來,有時則空手而歸。這種時候,他們就對全體工作人員解釋說“Michael今天不舒服”,“Michael在家排練了”或者“Michael在和他的聲樂教練一起練習”。開始時大家都相信了,但是幾週後大家都感覺到了什麼。因為即便Ortega和Payne說一切都好,誰都看得出來他們很沮喪很緊張。而且,他們三人曾幾次遠遠地躲開眾人的耳朵,激烈地討論過什麼。在他們進行討論的時候,其中總有一人在打手機,並且把手機傳給另外兩人,每個人都上去說幾句。他們應該是在和Michael通話。

像電影裡出現的那樣,Michael不願意帶著耳麥。這位老兄告訴我:“看看任何Michael過去的演唱會錄像,你都會發現他從不戴耳麥。他不喜歡這玩意兒,也不需要它。”Ortega有次為此很惱火,於是就在所有人的面前對Michael說“你必須明白自己沒有選擇,你必須戴上它。那是一個封閉的舞台,不是開放式的場館,聲音是不一樣的”。

他說這話時的口氣很難聽,大家都被震驚了,特別是看到Michael被這話傷到了之後。有趣地是,昨天Karen Faye在她的Facebook上寫Michael一直對她抱怨說自己不喜歡耳麥,並請她告訴Ortega。據她說,她確實轉告Ortega了,但Ortega對她說“他必須戴上耳麥”。

據此人講,每個人都知道7月13日的演唱會絕對不可能按時準備好。他還問了我這個問題:“你看電影的時候,肯定也意識到他們推出的是最好的畫面,最好的表演,對麼?”我說“是的,當然了”。他接著說:“那你知不知道你所看到的,大部分都是6月22-24日的內容?基於你所看到的內容,你覺得2週後所有一切就都能就緒了麼?”他告訴我Michael都沒準備好他的服裝,而且一班設計師還在努力地搜腸刮肚想主意。甚至連伴舞的服裝都沒準備好。

Michael想要Michael Bush設計,而Payne讓他用Zaldy的。 Zaldy背後有AEG,Michael Bush沒有。演唱會的開幕數字只在電腦上演算過,讓Michael從其中走出的機器人沒準備好,如何閉幕也還只是個概念。

根本從來沒有完整地排練過一次,總是這幾天練幾首歌,過幾天換幾首歌,但從沒有完整的彩排過演出。大家都擔心,如果把所有的內容合併起來,2個小時絕對是不夠的。對AEG和O2的場地來說,都是個大問題。 Michael也不想演唱會時間過長,他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 Thriller和Earth Song的錄像和演出結合起來彩排過。它們都被編輯到了電影中,但在彩排中都沒有用過,也沒人知道演出時要如何運用它們。

Michael大體看上去還不錯,但大家都明白Michael確實有段日子不對勁。這個人以前就為Michael工作過,他說過去Michael從不會在那麼暗的排練廳也戴著墨鏡,而且為了親自看燈光調試得是否到位,他都不願意戴墨鏡。但這位老兄也說“別指望他們在電視上透露這些,我自己也不會這麼做的,我也不能。

”大家認為Michael比較古怪自我,特別是舞蹈演員們這麼想。但是那些已經認識Michael很多年的人則開始意識到一些危險信號。Michael表現得很脆弱,而人們把他的脆弱和那些負面的信息聯繫起來。“他經歷了這麼多不好的事情,我完全理解為什麼他現在會這樣。 ”他還說有些工作人員後來開始用Iphone上TMZ去看Michael當天有沒有去看醫生(Dr. Klein),因為這個訊息可以讓他們對當天Michael的表現作出相應的預期。

Michael表演的時候很開心,彷彿這正是他需要做的事情。不過在台下Michael看上去可不開心,他也幾乎不和工作人員交流,只偶爾和Karen Faye,Michael Bush溝通一下。他離Ortega,Payne合Phillips更是遠遠的,因為他覺得他們總是追著他讓他做更多的事情。其實大家都覺得Ortega要求很多,特別在這種什麼都沒準備好的情況下。不過大家也基本認為Ortega是被Phillips施壓,Phillips才是那個備受“因為做不好演出將會失去一切”的想法折磨的人。

那天,一些歌迷聲稱Michael告訴他們自己不想演出50場的消息出來後,我們被告知不要和媒體的人說話,不要放任何外人進場,特別是歌迷。當Michael來的時候,氣氛很緊張,他看上去也很不開心。開工前Phillips和Ortega同Michael以及他的保鏢單獨會面,談了大約20分鐘,具體內容不詳。但是大家都有同樣的感覺,就是Michael確實不想演出50場,並且他確實對歌迷這麼說了。

差不多就是這些了。這個人說Michael死於壓力過大實在是太可惜了。 Michael肩上的壓力非常大,但事實上演唱會不能按時就緒不是他的錯,而是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準備工作。他認為Michael個人倒是在7月13日完全能夠出場,因為“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已經做過相同的事情無數次了,他完全知道要做什麼”。倒是Michael以外的其它因素都沒有準備好。

他還說,他個人認為Michael有時干脆不來是因為他知道其它工作都進展緩慢,有點兒失望。 Michael是個完美主義者,當事情很明顯不在正軌上,他就會沮喪,然後失去興趣,而不是找某人來發火。但是,他們卻令Michael認為是他的錯,是他自己使事情進展緩慢。這位老兄告訴我,Michael並不需要負責那些技術問題,比如燈光,焰火等等。這些都不到位,當然不是他的錯。但他卻成了替罪羔羊。

友:我就說他的態度不一樣,一貫的霸氣沒了
砂:當時到底要鞭一鞭MJ或是鞭一鞭AEG演唱會才會生出來啊
友:你自己選一個,看這名工作人員的意思似乎是AEG
砂:這就是你說的...力不從心嗎
友:是的,指揮權及他個人狀況都蠻令人沮喪的
砂:所以要靠歌迷來沖喜了
友:可惜啊,能救他的只有他自己跟他的歌迷了

砂:這是太壓抑了吧 
惡人總是要人去罵罵才能壓住氣燄 
痛苦都往自己肚子裡吞... 
也讓惡人太稱心如意了 
原諒別人,放下仇恨, 
自己心裡會好過得一些... 
真的嗎? 
 
(不過還好在當時我在人前 
選擇了不怎麼堅定的方式去捍衛過他 
不過就已經過得蠻痛苦了 
何況是MJ本人......(一嘆

友:......

他的文在途中被無名鬼隱了
不過問他本人根本沒記憶了,
底下都是砂山按MSN紀錄說的
:

有衝突有妥協才有共識
他重的是工作人員間的化學作用
對於進度的遲緩他不再掛心了
因為好也是他扛,不好也是他扛
他再做就是這麼多了...累了

也許這位不願留名的老團員
還留著MJ當年呼風喚雨的印象
起身上馬,拔刀振臂高呼:同志們!衝啊!
一馬當先,背著眾人,絕塵而去

不過現在他都得奮力PUT HIMSELF TOGETHER了
整一個的彩排景況
不過是這位仁兄的現實景況的巧合罷了

英雄遲暮
(跨上馬,轉身向大家,脫帽,揮揮手,轉身走向夕陽)

喔...你說我要選擇鞭打誰(!?
才能獲得最大的效益?

當然是MJ本人了....(不用拖我自己走



 Oj2[(7mO/ }K/[3X=B 3K'3Xp@A T57S!CJ^$5 2]7nw1& 55#H A?cR U*6r".sz lc* ]A'E61t 1{_;`V NKh�8'=S aNw8][

友:其實我想說的是這一行是苦樂參半
急就章未必不能上場,端看專業程度
更重要的是工作人員間的化學作用
又:衝突在所難免,是建立共識的基礎

也許,這名工作人員習慣看到MJ帶著大伙
騎著馬,揮刀喊著:衝啊!大家上啊!

你回頭想想這次
他自己都要慢慢PUΤ HIMSELF TOGETHER
這個團隊只是這樣一個恰巧的寫照--

英雄遲暮

(慢慢跨上馬,脫帽,揮揮手,走向夕陽...

欸...基本上還是鞭打MJ會有比較多東西掉出來(拖走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片開始
是一陣很悲傷的弦樂...我一定要買原聲帶(喃喃自語
疑?我不是已經有了

友︰是單曲THIS IS IT弦樂版,你可以不用再去買CD來確認了

然後是低調小字THIS IS IT
作為一個紀錄片名這一點是很好的提醒

友︰跟豪華霓光大字的演唱會舞台THIS IS IT做了區別

是這部THIS IS IT紀錄片紀錄的是THIS IS IT未來的未來倫敦演唱會
所以這部紀錄片是演唱會的內容和順序來形成的
一切其他的廢言~全CUT

大家可以看跟外星戰將作比較
外星戰將是MJ的幻想式的大拼盤
一些懷舊的部份(舊影像剪接+很認真的舊技術特效
一些現在進行式的部份(COME TOGETHER及其他演唱會片段
一些很認真的惡趣味集成:
(小人版BAD=我真的覺得很莫名其妙,雖是小人一樣很殺啊
(和SPEED DEAMON=把瘋狂歌迷跟媒體狗仔卡通化了還是很殺啊
(還有LEAVE ME ALONE=你自我解嘲也沒用啊
(無力,一堆小動物是來檔煞的嗎
跟中間那一大段...無名的科幻片...
(那些小朋友是怎麼回事?綁架小孩的壞人是怎樣
(你可以變身人機來逃走來對抗壞人嗎?
(變來變去是怎樣...那首歌↓那麼黑暗暴力是怎樣
(還有中間的SMOOTΗ CRIMINAL如此耀眼是要閃瞎人嗎?(45度

當時的我
萬萬想不到
這齣電影就是
MJ他整體生命組成的基調
出奇不意的在之後的自己的作品中,
在媒體、歌迷
與其他絕對算不上是朋友的人的『注視』下
好的壞的光明的黑暗的良善的暴力的率直的扭曲的
一再一再華麗地又轟轟烈烈地上演著...妙不可言...


友︰當然你可以看到他奇怪的幽默感和自我解嘲
呵呵自HIGH得很高興
走走走我們不要打擾他
這怎麼可能啊!(掀桌
50%的他就是敗在這裡的
砂︰???是啦....(默

畢竟麥可不能再插手這次的THIS IS IT了
該是有人幫他作個解決,寫上個漂亮的句點的時候


圖:這是傳說中的....麥可本人...
可以看到MJ他正在坐的板子(?)
是正中間可昇降的一條走廊
其實他本人,就坐在整個舞台的正中間
想必當時是在感受及吸收現場的氣吧(拖走


一些懷舊的部份︰JACKSON 5組曲自己唱了
一些現在進行式的部份︰就是這部電影就是這場演唱會啦廢言!!
一些很認真的惡趣味集成
那入場時是人機介面是怎麼回事
(滯空的拿著光球的光之機器人(BY LCD面板
那一大群是兵士怎麼回事(11X11)又想做HISTORY的獨裁者嗎?
Smooth Criminal怎麼會有亨佛力鮑加+莉妲海華斯...
(我要控訴你玷污了我心中的GILDA
友︰你不覺得他一個活人跟一群死人一起共演很詭異嗎
砂︰.......跟馬龍白蘭度演過還不夠嗎?

那THRILLER 3D是怎麼回事
別以為你七月十五生的就可以當鬼王了Thriller\GHOST\Threatened
那隻大蜘蛛是怎麼回事(躲在裡面舞龍舞獅嗎(笑
友︰你別忘了喬派西在外星戰將裡的基地的入口處就是蜘蛛
友︰7/15陰曆出生,是我們大概十五年前剛見面的時候你告訴我的,沒想到你居然忘光
砂︰十七年了,老哥你注意到了嗎?每個舞群人員都著裝了一副殭屍樣只有他是私服
友︰你不覺得他一個活人跟一群死人一起共演很詭異嗎
砂:...................

EARTH SONG不是說過不表演的嗎?(還FINGER CROSSED
怎麼還在玩摘櫻桃車(懸臂)玩的那麼高興呢(摔死你喔!!
還有那太陽馬戲團是怎麼回事(我們保證過程中沒有一隻動物受虐...很好
別忘了LCD煙火(真的可以推廣...超安全,不會燒到頭髮(笑

Wanna Be Startin' Somethin' =Jam(開場用
Human Nature 戰勝STRANGER IN MOSCOW
Smooth Criminal曾經變成you rock my world
The Way You Make Me Feel 企圖想變成新經典...
砂︰我知道他是有兩下子沒錯,可是他的表達能力是不是弱了些?
他怎麼不第一時間說明白,他叨叨絮絮了很久呵
友︰你說手把手直接去幫他按那鍵盤,那麼音樂總監會很沒面子的--恨他一輩子喔
藝術總監直接用西城故事致敬喔...
NONO,是要提醒我們MJ很愛西城故事嗎?(請見BEAT IT、BAD還有一次某古典樂樂者轉述的發言
I Just Can't Stop Loving You不是雪瑞而可洛而是一個...有著亞裔血統的女孩
砂︰韓國人+1
友︰你對韓國人有什麼成見?

Black or White =DIRTY DIANA=GIVE IN TO ME(搖滾吉他
友︰我猜那澳洲吉他小妹妹一定到時候用爆炸頭出場
Earth Song =HEAL THE WORLD=Man in the Mirror =WE ARE THE WORLD
BILLIE JEAN曾經一步走錯
變成Black or White的黑豹篇引起爭議..這兩闕互為表裡啊...
生涯最高表演成就

THIS IS IT少了什麼
小朋友健在(HEAL THE WORLD裡的印度小妹妹(很節制地只有一名
壞人變成生態掠奪者(加上開始拯救地球否則只剩四年的鬼預言
奇怪的幽默感...剩下麥克航空(來大家跟著MJ一起做(呵呵呵
瘋狂歌迷跟媒體狗仔不見了(天堂?
自我解嘲...不需要!

THIS IS IT多了什麼
智者光環(45年業界人士的歷練與智慧(下略三千字
自律和完美主意的具體呈現(提過了就是從頭CUE到尾

友:這不算是個完美的更正嗎?

還有一首意外地很合適地突然出現的新單曲......

THIS IS IT

友︰這是告訴你片子即將結束了,就像他的生命一樣
砂︰這就是說BYE BYE的時刻啊...

新單曲的弦樂版結尾...就是片子開頭的那個弦樂啊

友︰在死前一天總結了整個人生很帥吧
砂︰就像看FLASHBACK一樣,呵呵

友︰未來的未來...能說你們台灣非常有創意地改了中文譯名嗎(拇指
砂︰我是很詫異其他國家沒改啊!

(沒改的場合)
『這是它』????
是啊!這就是它!
好像要開始講相聲了...啊啊沒梗了
今天只是把梗列出就累壞了

(明日續待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ed., Oct. 28, 2009 10:17 AM PDT by Peter Paras
Michael Jackson,This Is It Sony Pictures

A

Review in a Hurry: The legions of fans who have bought their tickets to experience Michael Jackson's last performance need only know that thankfully, This Is It is just that.

The Bigger Picture: Two very distinct title cards open the much talked about This Is It. The first is a simple statement informing audiences that from March through June 2009, Michael Jackson had a crew shoot his tour rehearsals for his sold out London extravaganza. In very small print, the title This is It.

The second title card is a grand and colorful marquee, the words This Is It bursting off the screen. Most likely, had Michael lived long enough to complete his comeback, only the bold and bright marquee would have made final cut.

That's the genius and the sadness of the entire film.

By now it's well known director Kenny Ortega (High School Musical) was brought on as a creative collaborator for the live show. But in the wake of the singer's death, Ortega was asked to weave a concert-that-never-was out more than 100 hours of film. And in a mere four months.

That any of the scenes make any sense at all is commendable, but let's be honest, This is It was always gonna be much more than a mere film to be assessed by standard critical observations.

For many fans across the world, 2009 is the year the biggest star on the planet died. And while millions watched the memorial on television, This Is It feels like the proper (and more off-the-wall) way to be blown away by Jackson's unforgettable moves and incredible voice—and to finally say goodbye.

We get all of that, and it's riveting, but there are small moments Ortega includes that highlight the pop star in a way he never would have. Seeing Jackson chide a musician for not being funky enough is funny—OK, extremely funny—but it also reveals his human nature. And—shocker!—his insistence on total control over the production.

So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is that, while Jackson at 50 years old still seemed unparalleled onstage, the only way audiences could reconnect with him is to put some of his brilliance (and the Wacko Jacko stuff) aside, and allow the more exacting and refreshingly funny side of Jackson to be revealed. Had Jackson lived, we never would have seen those moments.

Throughout the running time we're treated many of the classics, but "Smooth Criminal," "Billie Jean" and "Human Nature" are the standouts.

While some of the footage is in HD, a portion of it was shot in standard definition. The mixing of media only heightens how striking the singer was. No matter the format, even in low-res video, you can't take your eyes off him. He truly seems like a force of nature with every signature move—and some new ones!

During a rehearsal of "Billie Jean," with M.J. alone onstage, the backup dancers are giddily watching him offstage, cheering him on. We get a few glimpses into the lives of this small band of performers—for them the chance to work with Michael was all they ever wanted. And for once, there are no cynical double takes. Like those dancers and musicians, the entire experience of This Is It is genuine. That's something many of us haven't felt with Jackson in far too long.

Breathe a sigh of relief, this finally is it.

The 180—a Second Opinion: There are some less-than-stellar moments. "Earth Song," for example, uses Michael's voiceover to emphasize his environmental concerns while a bulldozer threatens to eat him. Well-intentioned? Yes, but then crossing the line into schmaltz.

________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北中南, 設備一流, 可供推薦之戲院影廳,~~

(以下內容均在各影廳設備,影片拷貝膠捲無誤之狀況下所作之評斷, 
電影院設備複雜, 偶爾出現因為影片拷貝受損,導致畫面音效出現不
佳等特定狀況,不在評斷範圍之內)

台北

國賓戲院~~
座位數1234, , 音響設備SRD-EX / DTS-ES / 數位放映設備,

優點~~ 西門町國賓是全台灣所有戲院中, 影音設備的先趨,總是率先
將各種戲院最新的影音設備引進台灣, 其所呈現之影音品質我認為也是目前全台最優之一,
尤其是放映 數位版本  之影片時, 其音響爆發力收放自如,全台無人能出其右,
 (最近國賓在整修, 要另外增加兩個小廳, 原本大廳不變動,)

缺點~~ 有網友質疑其衛生狀況有待改進, 國賓每一排座位空間並不是一樣寬,
有幾排前後空間很窄,而且國賓整體空間狹長, 坐太後半部會覺得離銀幕太遠, 無
臨場感, 建議坐一般網友公認黃帝座位 第16~~20排,這幾排空間都很寬, 視線也
最好,

*********************************************************************************

日新戲院~~
共4廳, 第1廳是大廳 (本院只推薦第1廳)
第1廳座位數939, 音響設備SRD-EX / SDDS

優點~~日新第1廳整體設備也算是和國賓不相上下的超大型影廳, SDDS八聲道音
響音質細膩, 音感比國賓圓潤, 同時日新1廳破紀錄的裝置40顆EV環繞喇叭, 所營
造出的音效空間感也是全台第一! 影廳內裝潢氣派,場內還依照座位設備規劃出
票價不同之區塊,(這點反應見仁見智,)

缺點~~ 日新1廳銀幕現已出現髒污狀況, 對畫質稍有影響, 而且目前無裝置數位
放映設備計劃, 論銀幕畫質是西門町三大戲院之末,

*********************************************************************************

樂聲戲院~~
共四廳 (只推薦樂聲廳)
樂聲廳座位數814 , 音響設備SRD-EX / DTS /SDDS / 數位放映設備

優點~~ 樂聲廳空間寬廣, 其銀幕尺寸左右寬約22公尺,是全台最大銀幕, 而且這
個最大的 "無接縫聲透銀幕" 也是全台畫質最佳, 最細膩的銀幕, 畫質好到令人
感動, 就算不使用數位放映版本, 銀幕畫質也好的沒話說, 另外 樂聲廳 改裝後,
每一排座位空間都是超寬廣, 相當舒適,

缺點~~ 樂聲廳改裝時大手筆添購SDDS八聲道, 以及JBL最頂級的"5674"主聲道喇
叭, 照理說應該音效驚人, , 很可惜的是"據說"? 業者怕 樂聲廳 音效音量調的
過大,會影響樓下小廳, 所以 樂聲廳 目前的音效,音量實在過小, 根本沒讓觀眾
體會到應有的震撼! 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本人相當不認同, 目前 樂聲廳 整體音
效是西門町三大戲院之末, 而且差距頗大, 另外樂聲戲院其他小廳簡直爛到離譜,

*********************************************************************************

信義華納威秀~~
共17廳, (只推薦第10,11廳)
第10,11廳各約330座位,音響設備SRD-EX / DTS, 第11廳多一套SDDS,

優點~~ 第10,11這兩廳是信義華納威秀影音設備最佳影廳, 這兩廳也是全台唯一
經THX認證之影廳, 雖然其音響設備(主喇叭,環繞喇叭等....)層級已經比不上後
來新開的各家影城, 但經過幾年至今,還是維持最佳狀態,

缺點~~ 信義華納17廳中, 影音設備差距很大, 除最好的10、11廳之外, 其餘第2,8,9,12,13,14
廳還可以,, 第1,3,5,6,7, 我覺得普通,甚至不佳,第15~~18是地雷廳, 廳小,音響爛,

*********************************************************************************

美麗華華納威秀~~
一般廳共9廳, 全部推薦!! 有全台唯一"IMAX"商業影廳,

優點~~ 美麗華華納威秀比較大影廳是第5,6,9,10這四廳, 約350座位, 其餘各中
廳約250座位, 美麗華華納可以說沒有小廳,每廳空間寬廣, 銀幕超大, 視線極
佳!  每廳的音響設備都是SRD-EX, 各廳音響設備如主喇叭, 環繞喇叭等...都
是採用JBL新型產品, 各廳音效幾乎沒有差距, 品質相當統一, 而且美麗華華納的
座位空間超級寬廣, 座椅尺寸比較大,材質也和其他華納威秀不一樣, 總之各項C / P
值算是目前台北所有影城中之最佳,

缺點~~ "IMAX" 影廳設備有點取巧, 音響設備還不如一般廳 ,還有影城地點有
點太遠了,

*********************************************************************************

天母華納威秀~~
共8廳 , 第2,6,9是大廳, 三百多座位數, 第1,5,8是中廳, 第3,7是小廳

優點~~ 天母華納威秀基本上整體設備比信義華納好, 比美麗華華納差, 每廳音響設備
也都是SRD-EX,大,小廳音效不會有太大差距,各廳銀幕也是大比例, 銀幕畫質佳

缺點~~ 很訝異天母華納威秀的喇叭揚聲器是和中南部的華納威秀一樣 ,是次等的"K-rix" 喇叭
, 並不是像美麗華華納那種 JBL劇院專用喇叭, 但天母華納卻也沒有如台中華納威秀那樣出現
環繞喇叭破音現象發生, 整體音效還不錯, 但也不可能好到哪去

*********************************************************************************

喜滿客影城~~ 
一般廳共10廳, 第8廳有 數位放映設備, VIP廳共三廳,

優點 ~~ 喜滿客一般廳第8廳最大, 第5,6廳次之, 其餘廳都不大,每廳音響設備
都是SRD,第8廳是SRD-EX,喜滿客每一廳音效品質不會有太大差距,不過還是以
大廳為佳, 空間較廣,特別是有數位放映的片子上映時, 記得挑第8廳, 喜滿客
裝潢豪華, 氣氛佳, 售票口可讓觀眾自行選位

缺點 ~~照理說像美國喜滿客影城, 座位前後排距離相當寬敞, 但台灣業主只想多
塞些座位,多賺些錢! 硬是把座位前後排距離縮短, 導致在喜滿客看電影, 經常
被前排觀眾座椅打到膝? 極不舒適, 另外台北喜滿客的VIP廳名不符實, 音響設備
還比一般廳差, 環繞喇叭是便宜貨, 音感沒一般廳好

*********************************************************************************

微風國賓影城~~
共6廳 , 第1廳有數位放映設備

優點~~微風國賓推薦大廳第1,2廳, 這兩廳音響設備是SRD-EX / DTS-ES, 微風國賓
1,2廳音效好, 音感特別細膩, 是個人相當喜歡的聲音風格, 而且第1,2廳的座位
寬敞, 座椅舒適,柔軟

缺點~~ 第1,2廳座位排列並不是 "球場階梯式排列" 前後排高低差距不足, 容易被
前排觀眾擋住視線, 其他小廳倒沒這缺點, 其他小廳音響雖也有SRD, DTS,但
音效沒1,2廳好, 音效比較粗糙, 座椅也比較硬

*********************************************************************************

桃竹苗

桃園歡影城~~
共14廳, (推薦第1廳)
第1廳音響設備SRD-EX / DTS / SDDS

優點~~ 歡影城最大第1廳, 有四百多座位, 是全台灣第一間率先裝置 JBL頂級劇
院喇叭 "5674" 的影廳, 而且這廳裝置三種數位音效系統,音效水準是目前桃竹苗
所有電影院中最好的一廳, 第4廳音效次之

缺點~~ 歡影城共14廳中,大小廳設備不一, 音效也有差距, 所以只推薦第1,4廳

*********************************************************************************

星橋影城~~
共12廳, (推薦第2,3,5,6廳)

優點~~ 星橋影城各廳音響設備都是SRD-EX, 最大廳是第3,5廳, 有將近五百多
最位, 第2,6廳次之, 星橋影城各影廳影音水準差距不大, 座位空間超級寬敞,
座椅超級舒適, 各項設備 C/P 值算是桃竹苗地帶最佳推薦

缺點~~ 基本上不太有缺點, 不過購票不能讓觀眾選座位這點不太合理, 不知最
近這點有無改善

*********************************************************************************

威尼斯影城~~

優點~~ 威尼斯影城共10廳,, 座位數從一百多到將近兩百, 都是中小型影廳, 每廳
音響設備也都是SRD-EX,音效佳, 影廳雖都是中小型, 但銀幕比例不會小, 座位
也寬敞, 座椅舒適,

缺點~~ 只去過1,2次, 尚未發現明顯缺失, 但個人較偏好挑高空間, 大銀幕的 '
星橋影城",

*********************************************************************************

新竹華納威秀~~
全國華納威秀除台北, 以及 設備最差的兩座 台中華納威秀之外, 其餘如新竹,台南
, 高雄的華納威秀都可以一起說,台北之外的所有華納威秀都是一樣的設備,影
廳內都是裝置SRD音響, 都是採用澳洲次等喇叭"K-rix" , 聲音品質不會最好,
但也不會最差, 這些華納威秀的優點就是所有影廳品質不會有太大差距, ( 本土
影城都是大廳空間設備可以, 但小廳就爛到不行)
光這點就讓華納威秀在沒有其他競爭對手的地方 (如新竹) 輕鬆囊括當地絕大部
分電影市場票房,這些台北之外華納威秀的共同缺點就是不可能出現影音效果極
佳的影廳

*********************************************************************************

台中

新光影城~~
 共8廳, 推薦第2,5廳
第2廳音響設備SRD-EX/ DTS /SDDS, 第5廳音響設備SRD-EX / DTS

優點~~ 新光影城接手UCI後, 經過長時間的設備整修, 好不容易在最近陸續整修
完成, 恢復了當初開幕時期的影音水準8, 9成, 目前第2廳的整體音效確定是中
部之最佳, 銀幕超大,,音效震撼! 各項極好的影音設備不是中部其他戲院可以比
的, 第5廳整體影音水準次之, 也是相當好, 第13樓售票口可以讓觀眾選座位

缺點~~ 座椅設計失當, 角度過直, 坐久不舒服, 建議劃位坐在後段, 還有第7,8
廳音響只是SR, 是地雷廳, 不推薦

*********************************************************************************

親親影城~~
 共7個廳, 只推薦第1廳
第1,2廳音響設備SRD-EX/ DTS

優點~~ 親親影城第1, 2這兩廳 是大廳,大銀幕, 座位寬廣,座椅舒適, 第1廳
最近新裝置 JBL新型" 三音路主喇叭" , 音質,音感大大提昇, 這廳整體音效相當
好, 銀幕畫質佳, 是本土影城中值得推薦的一廳

缺點~~ 其他第3~~8都是小廳,空間很小, 不推薦

*********************************************************************************

台中兩座華納威秀~~ 老虎城華納威秀各影廳空間平均算是全台華納威秀最大的
一間, 但老虎城華納威秀音效可以說是全台華納威秀中最差的一間

原本華納威秀在中南部的影城, 音響設備就不是很好, 但偏偏就只有老虎城華納
影廳的環繞喇叭還會出現破音現象! 整座影城各廳環繞音效都是渾濁遲鈍, 環繞
效果若有似無, 重視音效觀眾實在不建議去

而德安華納威秀是預算最少的一間華納威秀,, 整座影城裝潢比較粗糙, 座椅還
是台北信義華納不要拆來台中, 只換換座椅表面的那種 "第一代華納威秀座椅",
 座椅又小又硬, 而德安華納各廳裝置環繞喇叭數也少的可憐,但諷刺的是,德
安華納各廳的音響效果還比老虎城華納威秀好

台中兩座華納威秀的共同優點是銀幕都明亮清晰, 也沒有影音水準特別差的影廳,
如果要看冷門或上檔很久的電影 (也就是說其他戲院都安排在小廳的片子) , 可
以選擇華納威秀

*********************************************************************************

台南

新光影城~~ 共8廳, 推薦第1廳
第1廳音響設備SRD-EX / DTS / SDDS

優點~~ 第1廳座位數將近七百多, 是中南部最大的單一影廳!超大銀幕, 畫質是
南部最佳, 音效亦佳, 座位寬敞座椅舒適, 第2廳有近四百多座位, 是第二大
廳, 其餘各廳第5,6,7,8是中廳, 第3,4是小廳, 各廳皆是SRD音響

缺點~~ 台南新光影城共8廳中除第1廳 座位特別寬敞之外, 其餘各廳座位都沒這
麼寬, 比較窄, 其餘沒太大缺失

*********************************************************************************

台南國賓影城~~
推薦A廳
A廳音響設備SRD-EX / DTS

優點~~ 台南國賓新館的A,B,C,D,E五個廳, 比之前開在隔壁地下室的迷你影廳好,
空間挑高, 座位寬敞, 座椅舒適, 其中A廳最大,有將近五百座位數, 這廳整體音效
個人認為比 新光影城1廳 更好, 相當震撼, 具爆發力

缺點~~ 很遺憾台南國賓不是採用 "無接縫聲透銀幕", 銀幕畫質和新光影城比起來有差距

*********************************************************************************

高雄

環球影城~~
共9個廳, 有一個豪華VIP廳, 推薦第1廳
第1廳音響設備SRD-EX / DTS

優點~~ 第1廳音效佳, 空間廣, 其餘第7以及第9,10也是大廳

缺點~~ 其餘小廳音效都只是SR, 和大廳有不小差距, 另外環球影城第1廳空間較狹長,
 臨場感沒有 高雄華納威秀第3,5,12,13這四個大影廳好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08年7月31日 07:54
來源:南方都市報 選稿:張侃理

  今年惟一入圍威尼斯競賽單元的華語片《蕩寇》昨日在香港舉行新聞發佈會。監製賈樟柯、主演黃秋生、黃奕首次對媒體介紹這部影片。黃奕半裸上身的劇照首次激情亮相,黃秋生延續語出驚人的風格,稱這部電影的特點就是“沒故事”,導演在邏輯性上“比姜文還不清楚”,在畫面上“有點像王家衛”。

  據悉,該片講述一幫亞裔僑民黑幫在巴西的故事,有望在威尼斯參展首映後以引進片的方式與內地觀
眾見面。

  黃奕正面半裸,主角全部刺青

  在昨日發佈會現場的背景版上,可見到幾位主演的造型。黃秋生、小田切讓和黃奕都以刺青造型亮相,而其中最搶眼的黃奕半裸上身的刺青造型。據悉,黃奕在片中扮演一個老辣性感的夜店老闆娘,與黃秋生、小田切讓父子都有感情糾葛。黃奕對於自己性感造型並未直接回應,監製賈樟柯幫她解圍說:“有很多情慾的時刻。”

  黃奕告訴記者,為了開發她的性感奔放一面,導演餘力為用心良苦。剛到巴西,服裝師就拿了一套前露後露,內衣穿性感胸圍和T_back的戲服給她,“我覺得太性感了,不好意思穿,然後就換了一套比較保守的”。後來導演和小田切讓又帶她去鋼管舞酒吧,遇到有大漢向她調情並索要電話號碼時,兩人完全不理會她求救的眼光,結果全靠助手解圍。之後導演還批評她:“黃奕你怎麼膽子這麼小?你要演夜店老闆娘啊!”

  監製賈樟柯從未預測得獎率

  導演賈樟柯是威尼斯常客,不僅連續多次入圍競賽單元,更曾憑《三峽好人》拿過最高榮譽金獅獎。當記者問他如何預測《蕩寇》在威尼斯的獲獎前景時,賈樟柯說:“我從來也沒有預測過,不過我相信這部電影的視覺語言非常強。我也是這幾年常常看國際電影的人,不過看過《蕩寇》的一些素材之後,我還是覺得它的視覺語言很厲害。”餘力為是賈樟柯的御用攝影師,與他合作過《三峽好人》、《無用》等片,賈樟柯讚他:“是一個視覺大師。”

  發佈會當天,因導演餘力為和男主角之一的小田切讓在東京做影片配音,沒有出席。據悉,該片並非以合拍片形式製作,因此也不存在送審電影局一說。賈樟柯表示,希望在威尼斯電影節後,以引進片的形式將該片介紹到內地上映。

  影片簡介

  黑幫、仇殺、父子對決

  該片將於今年威尼斯電影節期間在義大利首映。昨日片方驕陽電影介紹說,《蕩寇》以巴西聖保羅市區一處傳統的東洋街區為背景,講述日本、中國僑民與當地黑幫的故事。影片對白有日語、葡萄牙語、巴西語和中文。黃秋生、小田切讓父子是南美最大的假貨走私集團首領,他們統治著東洋街區,當地政府有一次大清洗的行動,意欲蕩清街頭流寇,黃秋生被捕入獄,小田在街區戰場上孤軍作戰,其間夜店女老闆黃奕&父子都發生感情糾葛。黃秋生為了躲避仇殺,製造自己假死的局,卻迎來父子之間的最後對決……據介紹,片中有很多動作戲。

  黃秋生對話

  “我不知道自己演什麼”

  昨日的發佈會上,黃秋生一貫的“大嘴”風格成為焦點,他形容自己拍的是一個完全沒有故事的電影,而導演更是“邏輯性比姜文還亂”,可謂妙語連珠,下面以實錄的方式以饗讀者。

  記者:能講講這個故事嗎?

  黃秋生:餘力為導演的特色就是沒有故事,我拍完了都不知道他要講什麼。但是我很喜歡,我覺得很棒啊!

  記者:你的角色是怎樣知道吧?

  黃秋生:我不知道啊,我就覺得演得很舒服。這就不是講故事的電影,我在拍的時候完全不知道是在演什麼,我問了導演很多,他都答不出來。後來電影拍完他給我兩張他以前電影的碟。我拿回家,有一天喝多了,就放來看,看了以後,哈(音量忽然變大)!拍案叫絕!他說:“這部故事性強一點。”我就對他說: “你一定要把它搞亂,千萬不要故事性強。”

  記者:那我們也要喝酒看嗎?

  黃秋生:可能吧。反正沒有什麼邏輯,(你上部戲就被人說故事性不強了,這部……)哈!姜文和這個導演比起來,在邏輯性的混亂上要靠邊站!我偶爾有一場戲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相信剪過以後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了。我相信這個導演,我經驗多,我碰到的怪人多。

  記者:你憑什麼要相信他?

  黃秋生:我唯一可做的就是相信他,我覺得這個導演有一種特殊的鏡頭美感,他能把垃圾堆上的蒼蠅拍出美感來,那種畫面感有點像……有點像……王家衛!王家衛還要用帥哥,這個導演不用,我們的衣服都是爛兮兮的,但是他拍出來很美哦!

  記者:那這個片子入圍威尼斯競賽單元,你怎麼看它,有沒有得獎的可能啊?

  黃秋生:我不知道啊,不就是一個菜市場嗎?贏了的就是菜王,就是“你看!我種的白菜最大棵啊!”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拉貝日記》在德國電影最高獎『勞拉獎』上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4項大獎
  新浪娛樂訊 中德合拍片《拉貝日記》(John Rabe)在本周五(24日)晚揭曉的德國電影最高獎『勞拉獎』(Lola awards)上一舉擊敗其他熱門影片,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4項大獎。

  電影《拉貝日記》講述了1937年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德國商人約翰‧拉貝幫助救助了20萬中國人的故事,他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的『奧斯卡‧辛德勒』。該片由德國豪夫曼和佛格斯娛樂有限公司與中國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製作,此前就曾以7項提名成為勞拉獎的大熱門,最終該片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四項大獎。

  當晚最大的輸家是影片《巴德爾和邁因霍夫》(Der Baader-Meinhof Komplex/The Baader Meinhof Complex),該片反映的是上世紀70年代聯邦德國著名的左翼暴力恐怖組織『赤軍團』(Red Army Faction)的興衰歷程,今年初曾獲得奧斯卡外語片的提名。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巴德爾和邁因霍夫》的票房很好,而《拉貝日記》在德國票房不是很理想。

  有德國的『奧斯卡』之稱的『勞拉獎』誕生于1951年,由德國電影學院主辦,超過1100名學院成員通過投票來決定15個獎項的歸屬。『勞拉獎』最特別的一點是獲得提名的影片將分享由德國政府設立的280萬歐元獎金(約合370萬美元),該舉旨在鼓勵電影人、促進德國電影的發展。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的第34屆「凱薩獎」頒獎典禮,今晚在巴黎夏特雷劇場(Les Chatelet)舉行,提名九項獎的「花落花開」獲七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

 「花落花開」(Seraphine),敘述一次大戰期間法國素樸藝術代表畫家賽哈芬,從一位收入微薄的清潔婦卻將所賺的錢花在繪畫材料上,受到德國收藏家的賞識與鼓勵,成為在戰爭驚恐中卻不斷繪畫的一位畫家。

 影片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配樂、最佳攝影、最佳原著劇本、最佳服裝、最佳道具七項大獎。

 法國電影界心儀的最佳外語片是,獲得2009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以色列動畫紀錄片「與巴席爾跳華爾滋」,至於坎城影展獲得金棕櫚獎的「我和我的小鬼們」,只獲得最佳改編劇本獎。

 這也說明了凱薩獎的最佳影片出爐已被預料會成為辯論焦點,因為去年法國賣座冠軍超過2000萬人次入場的「歡迎來到北方」(Bienvenue chez les Ch'tis),連唯一提名的原著劇本獎都未獲得,提名名單揭曉後,凱薩獎鼓勵法國好片卻無視法國最賣座影片的定位問題備受質疑。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榮獲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榮獲 美國奧斯卡 最佳外語片提名
動畫安妮獎 最佳動畫影片 最佳導演
最佳音樂 最佳劇本 四項提名
英國奧斯卡 最佳動畫片 最佳外語片 提名
法國凱薩獎 最佳外語片 提名
以色列奧斯卡最佳導演 最佳影片 最佳劇本
最佳美術指導 最佳音效 最佳剪輯
英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外語片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動畫片
廣播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基本資料》
導演 以色列奧斯卡最佳導演 阿利佛曼 Ari Folman
出品國/語言 以色列/希伯來文發音
級數/片長 未定
台灣上映日期 2009年2月27日
台灣發行公司 傳影互動ifilm
傳影互動官網 http://www.ifilm.com.tw
官方部落格 http://waltzwithbashir.pixnet.net/blog

《劇情大綱》
無法抹滅的記憶,如幻象、如夢境,烙印在腦海裡
一九八二年九月,以色列軍隊進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進行大屠殺,有超過三千名巴勒斯坦人遭到殺害,而導演阿利佛曼(Ari Folman)正是其中一名以色列士兵。一天晚上阿利佛曼與一名友人在酒吧,這名友人告訴導演他每天晚上不斷反覆著同樣的惡夢,兩人覺得這與他們在八零年代初期從軍時所執行的任務有所關聯。讓阿利佛曼驚訝的是自己幾乎不記得那段期間發生的事情,對這謎一般的情況感到好奇。他決定與當年的朋友及同事們一一會面訪談,想挖掘出那段期間事實。然而當他越挖越深入,他的記憶宛如超現實的圖像般開始悄悄的浮現。

《電影介紹》
為何以動畫呈現?
幾年前,導演阿利佛曼就想拍這個題材,但是他認為太多紀錄片都是以訪問以及側錄的方式呈現,他發現有太多觀眾會因此看到睡著,再加上他沒有太多真實記錄當時的畫面以及照片。對他來說,這場戰爭就像一場夢,太超脫現實,也和他的記憶有部份連接不起來,所以他決定用動畫的方式來表達,也更能表達出他對整個事件的另一種觀點。


採訪戰爭時的戰友
當導演阿利佛曼決心要拍動畫片之後,第一階段是要做功課,研究黎巴嫩戰爭,大概花了一年的時間。不過阿利佛曼漸漸發現,他其實想把主題專注在他自己的個人經歷,所以阿利佛曼先把自己的經歷寫成劇本,邊寫邊拍攝訪問帶,採訪一些在戰爭時阿利佛曼的伙伴們。

詩意的華爾滋片段
這就是阿利佛曼最終想表達出本片的觀點,他想敘述阿兵哥們的知覺、其實就是他自己的知覺。為了這個很關鍵的原因,我選擇動畫的形式,讓一位阿兵哥隨著巴席爾․賈梅耶 (Bach-ir Gemayel) 總統的海報「一起」跳舞,詩意的華爾滋片段靜靜的呈現出來,整個過程不會超過五到十秒鐘,但卻讓人屏息以待、卻又冷血殘酷。


《導演介紹》
【Sainte Clara】
阿利佛曼 Ari Folman
導演阿利佛曼是拍紀錄片起家的,他大學時期的畢業製作【Comfortably Numb】,側寫第一次的波斯灣戰爭以色列人以天真的方式,來對抗可能會爆發的化學武器攻擊。畢業後阿利佛曼為以色列的電視台頻道工作,拍攝了很多的報導短片,依舊是以戰爭題材為主。1996年,阿利佛曼執導自己的第一部劇情長片【Sainte Clara】,改編自捷克作家Pavel Kohout的小說,該影片曾入圍柏林影展,也獲得以色列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劇本等六項大獎。2001年導演阿利佛曼再接再厲執導第二部劇情長片【以色列製造】(Made in Israel),是一部風格很獨特的黑白片,故事描述最後一個活在世上的納粹軍官,躲躲藏藏擔心遭到逮捕。這部片只獲得了兩項以色列奧斯卡獎,票房也不算很好,讓阿利佛曼當時有些灰心喪志。
不過,2004年初阿利佛曼為電視拍攝一系列以愛情為主題的紀錄片,每一集的片頭必須加入好幾分鐘的動畫,這是阿利佛曼第一次接觸動畫的製作過程,也讓他深深為動畫的自由創意所吸引。阿利佛曼認為,拍攝紀錄片必須大部分仰賴製作小組才能完成,也必須不斷的找尋特殊的題材,「我的內心開始渴望用不同的方法來處理紀錄片,動畫呢看起來像是很主觀的創作,它能讓我從傳統紀錄片的約束中得到解放。」

《電影原聲帶介紹》
擔綱電影音樂創作職務的是Max Ritcher,1966年出生於在德國,目前定居英國,曾分別在愛丁堡大學,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研習鋼琴課程,也曾到佛羅倫斯拜義大利實驗派作曲家Luciano Berio為師,他在1989年籌組一支六人鋼琴樂團Piano Circus,這個樂團的樂風涵蓋了西方的古典樂,流行搖滾樂,來自非洲與亞洲的傳統音樂,即興音樂與當代音樂,樂團還與電影,影像工作者,劇場,馬戲團表演者與舞蹈家進行跨界的合作,Max Ritcher在這個樂團待了10年之久,他在90年代後期陸續在英國電子樂團Future Sound Of London以及英國電音奇葩Roni Size等樂界玩家的專輯,還有Derek Jarman的電影中貢獻音樂才華,Max Ritcher自2002年起開始發表個人音樂創作,他在2004年的專輯《The Blue Notebooks》中的兩段音樂被選為電影【口白人生】中的主題音樂。


由於電影是關於重新找回失去的記憶,Max Ritcher選用了許多現有的音樂作品,像是舒伯特的D.850鋼琴奏鳴曲作為電影音樂的主軸,這段鋼琴奏鳴曲從電影的一開場就浮現,一路貫穿到影片片尾字幕結束為止,這段樂曲在影片中的機場情節有著異常出色的戲劇效果,Max Ritcher在這場戲中將這段鋼琴奏鳴曲與彌漫著不安氛圍的冰淇淋推車的鈴聲,喪禮音樂與80年代的流行電子樂交互混合使用。Max Ritcher選用了蕭邦第二號鋼琴奏鳴曲中的〈Funeral March喪禮進行曲〉作為影片中的黎巴嫩政黨的主題音樂。事實上,導演在創作本片的初期就是以舒伯特與蕭邦的音樂來構思影片的情節,所以,Max Ritcher在電影音樂中選用這兩位音樂家的作品的做法完全符合導演的創作意念。此外,Max Ritcher也為影片創作了宛如聖歌旋律一般的主題音樂〈The Haunted Ocean〉,Max Ritcher藉由樂曲的緩慢推進營造出不安的氣息,這樣的音樂風格在影片中回想著年輕士兵從海洋中出現的情節中展現出震撼人心的戲劇張力。至於影片中的戰爭情節與影片的開場情節,Max則是運用了類比感覺的電子合成音樂,而且Max Ritcher還在這些戰爭音樂中放進了大量的舒伯特音樂,藉以創造出迷惘的氛圍。
電影原聲帶由EMI/金牌大風發行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第81屆奧斯卡提名名單今晨揭曉,「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以13項入圍的傲人成績稱霸,將與「貧民百萬富翁」、「自由大道」、「請問總統先生」、「我願意為你朗讀」角逐年度最佳影片。

美國影藝學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Arts and Sciences)今天清晨舉行記者會,宣布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Oscar)提名名單。頒獎典禮訂2月22日在洛杉磯柯達劇院(Kodak Theatre)舉行。

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名單如下:

最佳影片:「自由大道(Milk)」、「請問總統先生(Frost/Nixon)」、「班傑明的奇幻旅程(The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我願意為你朗讀(The Reader)」。

最佳導演:「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請問總統先生」朗霍華(RonHoward)、「我願意為你朗讀」史蒂芬戴爾卓(Stephen Daldry)、「貧民百萬富翁」丹尼鮑伊(Danny Boyle)、「自由大道」葛斯范桑(Gus VanSant)。

最佳男主角:「自由大道」西恩潘(Sean Penn)、「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布萊德彼特(Brad Pitt)、「請問總統先生」法蘭克蘭傑拉(Frank Langella)、「力挽狂瀾(The Wrestler)」米基洛克(MickeyRourke)、「幸福來訪時(The Visitor)」李察傑金斯(Richard Jenkins)。

最佳女主角:「我願意為你朗讀」凱特溫絲蕾(Kate Winslet)、「誘惑(Doubt)」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瑞秋要出嫁(RachelGetting Married)」安海瑟薇(Anne Hathaway)、「陌生的孩子(Changeling)」安吉莉娜裘莉(AngelinaJolie)、「冰凍之河(Frozen River)」梅莉莎李奧(Melissa Leo)。

最佳男配角:「自由大道」喬許布洛林(Josh Brolin)、「誘惑」菲力普塞摩霍夫曼(PhilipSeymour Hoffman)、「開麥拉驚魂(Tropic Thunder)」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希斯萊傑(Heath Ledger)、「真愛旅程(Revolutionary Road)」麥可夏儂(Michael Shannon)。

最佳女配角:「誘惑」艾美亞當斯(Amy Adams)、「誘惑」薇拉戴維絲(Viola Davis)、「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泰拉姬漢森(Taraji P. Henson)、「情遇巴塞隆納(Vicky Cristina Barcelona)」潘妮洛普克魯斯(Penelope Cruz)、「力挽狂瀾」瑪麗莎托梅(Marisa Tomei)。

最佳原著劇本:「冰凍之河」、「自由大道」、「無憂無慮(Happy-Go-Lucky)」、「殺手沒有假期(InBruges)」、「瓦力(WALL-E)」。

最佳改編劇本:「貧民百萬富翁」、「我願意為你朗讀」、「請問總統先生」、「班傑明的奇幻旅程」、「誘惑」。

最佳攝影:「陌生的孩子」、「班傑明的奇幻旅程」、「黑暗騎士」、「我願意為你朗讀」、「貧民百萬富翁」。

最佳剪輯:「班傑明的奇幻旅程」、「黑暗騎士」、「請問總統先生」、「貧民百萬富翁」、「自由大道」。

最佳音效:「班傑明的奇幻旅程」、「黑暗騎士」、「瓦力」、「貧民百萬富翁」、「刺客聯盟(Wanted)」。

最佳音效剪輯:「黑暗騎士」、「瓦力」、「貧民百萬富翁」、「刺客聯盟」、「鋼鐵人(Iron Man)」。

最佳服裝設計:「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公爵夫人」、「自由大道」、「真愛旅程」、「澳大利亞(Australia)」。

最佳藝術指導:「陌生的孩子」、「班傑明的奇幻旅程」、「黑暗騎士」、「真愛旅程」、「公爵夫人(The Duchess)」。

最佳視覺效果:「班傑明的奇幻旅程」、「黑暗騎士」、「鋼鐵人」。

最佳化妝:「班傑明的奇幻旅程」、「黑暗騎士」、「地獄怪客2:金甲軍團(Hellboy II: The GoldenArmy)」。

最佳電影配樂:「班傑明的奇幻旅程」、「自由大道」、「貧民百萬富翁」、「瓦力」、「聖戰家園(Defiance)」。

最佳電影歌曲:「瓦力」的Down to Earth、「貧民百萬富翁」的Jai Ho、「貧民百萬富翁」的O Saya。

最佳動畫片:「瓦力」、「功夫熊貓(Kung FuPanda)」、「雷霆戰狗(Bolt)」。

最佳外語片:以色列的「和巴席爾跳華爾滋(Waltz With Bashir)」、法國的「我和我的小鬼們(The Class)」、奧地利的「報復(Revanche)」、德國的「巴德麥恩霍夫二人組(The Baader MeinhofComplex)」、日本的「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Departures)」。

最佳紀錄片:「The Betrayal (Nerakhoon)」、「Encounters at the End of the World」、「TheGarden」、「Man on Wire」、「Trouble the Water」。

最佳短篇紀錄片:「The Conscience of Nhem En」、「The Final Inch」、「Smile Pinki」、「TheWitness—From the Balcony of Room 306」。

最佳實景短片:「Auf der Strecke (On theLine)」、「Manon on the Asphalt」、「New Boy」、「The Pig」、「Spielzeuglan(Toyland)」。

最佳動畫短片:「La Maison en Petits Cubes」、「Lavatory—Lovestory」、「Oktapodi」、「Presto」、「This Way Up」。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城市傷痕
City Scar




 愛在德勒斯登戰火時
 Dresden

* 德國‧戲劇‧90分
* Germany‧Drama‧90’
* 導演 Director│Roland Suso Richter
* 製作人 Producer│Nico Hofmann & Sascha Schwingel
* 高雄 Kaohsiung│11/7(五) 14:50
* 台北 Taipei│12/5(五) 14:50

二次大戰期間,德國護士Anna無意間解救因重傷躲在醫院的英國戰機駕駛Robert,不顧當時敵對關係,兩人的情愫悄悄地滋長著。此時英美聯軍的戰機正準備飛往德國德勒斯登進行大規模的空襲,他們的愛能否躲過無情的轟炸?本片耗資百萬歐元製作,寫實的戰爭場面讓人嘆為觀止。

Anna, a young nurse who has engaged, is fighting to save wounded soldiers in Dresden. One day, she finds Robert, a British soldier, hiding in the hospital. She risks her life to save Robert during the British attack on Dresden since she has fallen in love with him. This moving, authentic drama incorporates both the English and German perspectives on the Allied destruction of the city.


影評人 藍祖蔚
《亂世佳人》中一場火燒亞特蘭大的紅光大戲,讓觀眾見証了白瑞德與郝思嘉共患難的生死交情;本片同樣以雄雄烈焰,見証炮彈不長眼的無情慘狀,也讓人性與愛情的煎熬與選擇,唱出了最卑微卻高亢的高音。

有色眼鏡
Think Before You Speak


 歧視的一課
 A Lesson in Discrimination

* 加拿大‧紀錄片‧45分
* Canada‧Documentary‧45’
* 導演 Director│Lucie Payeur
* 製作人 Producer│Lucie Payeur
* 高雄 Kaohsiung│11/7(五) 19:00 ◎戶外場│Outdoor screening
* 台北 Taipei│12/5(五) 19:00

◎導演出席高雄場映後座談│Q&A with filmmaker in Kaohsiung

「歧視」是人類無法改變的人性?還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加拿大的一名小學老師,在課堂上對她的學生進行一個關於歧視的實驗,希望能讓小朋友們體會尊重與平等的真諦,但結果卻讓人大感意外! 本片於2007年獲得日本賞首獎,並被評審喻為近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影像教材。

Humans have tended to form clans to exclude anyone who is different. It may not be exactly encouraged, but such attitudes become entrenched at a very early age. An experiment in a Canadian primary school shows how quickly our young people can assimilate discrimination and all its dangerous repercussions.


節目主持人 蔡康永
這是一個可愛的小品,它裡面觸及到很多我們幾乎不知道如何面對的人性黑暗面,我覺得它是一支很優秀的紀錄片。




 解構嘻哈
 Hip Hop: Beyond Beats and Rhymes

* 美國‧紀錄片‧60分
* USA‧Documentary‧60’
* 導演 Director│Byron Hurt
* 製作人Producer│Byron Hurt
* 高雄 Kaohsiung│11/7(五) 19:00  ◎戶外場│Outdoor screening
* 台北 Taipei│12/5(五) 19:00

你是否也曾質疑當今的嘻哈音樂,不論是歌詞或是影像的呈現,都若有似無地充斥著暴力及情色的語言。本片藉由訪問”肥仔喬“及”人民公敵主唱查古皮爾斯“等美國著名嘻哈天團及饒舌歌手, 一步步解構當代嘻哈文化,還原它的真實面目。

This documentary examines representations of gender roles in hip-hop and rap music through the lens of filmmaker Byron Hurt, a former college quarterback turned activist. Conceived as a “loving critique” from a self-proclaimed “hip-hop head,” Hurt examines issues of masculinity, sexism, violence and homophobia in today’s hip-hop culture.

假戲真做
Fiction as Reality


 做愛實境秀
 Let’s Make a Baby

* 英國‧紀錄片‧57分
* UK‧Documentary‧57’
* 導演 Director│Helen Sage
* 製作人 Producer│Helen Sage
* 高雄 Kaohsiung│11/8(六) 14:00
* 台北 Taipei│12/6(六) 14:00

「13位陌生男女‧哪一對在3周之內最先懷孕‧即可各獲得 10萬英鎊」英國史上最大膽的做愛實境秀,企圖挑戰觀眾、演員及投資者的道德界線,而令人吃驚的是,大家的底線可能比你我所想像的還要寬鬆。

Let’s Make a Baby is an idea of how far reality TV makers and contestants would be prepared to go. A preposterous, fake but almost believable idea was hatched and then presented, promoted and pitched to the world’s TV organizations. Would anyone actually believe it was real? And worse, would anyone want to buy it and take part in it?


資深製作人 王偉忠
一個喜劇演員想挑戰電視真人秀的最大尺度,所以發想了一個“Let's Make a Baby”的懷孕秀,想看看不相識的男女們,是否願意從陌生到生子的過程被記錄下來,這個IDEA後來幾乎成真,把製作人給嚇了一跳,當場剎車停止。有趣的是這個過程也就是一場真人秀,十分荒謬有趣。不過這倒給了我一個點子,那就是把做節目從發想到完成的全紀錄,放在電視節目第一集播出,也挺棒的!


 分手吧,比利時
 Bye Bye Belgium

* 比利時‧戲劇‧95分
* Belgium‧Drama‧95’
* 導演 Director│Philippe Dutilleul
* 製作人 Producer│Jean Libon
* 高雄 Kaohsiung│11/8(六) 16:00
* 台北 Taipei│12/6(六) 16:00

◎導演出席台北場映後座談│Q&A with filmmaker in Taipei

仿效美國《火星人入侵地球》事件,比利時國家電視台虛構一則頭條新聞「比利時荷語區宣布獨立!比利時國王下台!」新聞播出後,掀起全國民眾一陣恐慌。這則刻意惡搞的新聞,挑動了比利時最敏感的政治神經,它背後真正的訴求是什麼?電視媒體的力量似乎再次展露無遺。

One day, a breaking News is announced through RTBF. The Flemish parliament declares its independence and the king leaves. Will the Flemish and Walloons be any better as neighbors than they are as co-habitants? And how are the nationally owned railway, the social security department, the national debt and the countries riches to be split up?

兩代之間
Generation Gap

 他不笨,他是我男友
 Richard is My Boyfriend

* 英國‧紀錄片‧63分
* UK‧Documentary‧63’
* 導演 Director│Ian Duncan & Oliver Morse
* 製作人 Producer│Ian Duncan
* 高雄 Kaohsiung│11/8(六) 19:00 ◎戶外場│Outdoor screening
* 台北 Taipei│12/6(六) 19:00

◎導演出席高雄場映後座談│Q&A with filmmaker in Kaohsiung

24歲的Anna是一位智商僅有5歲的女生,天真無邪的她與患有唐氏症的Richard彼此相愛,但是,愛女心切的媽媽卻極力反對,想盡辦法保護女兒不受傷害。當得知女兒意外懷孕時,她該如何面對?本片由真實故事改編,探討弱勢族群的人權議題,內容發人省思。

Anna, a 24-year-old woman who has a learning disability. Would sterilization liberate her or make her susceptible to further abuse? The characters in the story based on an amalgam of recent cases, but the psychiatrists, solicitors and barristers are real professionals given the freedom to make decisions exactly as they would in real life.


《囧男孩》導演 楊雅吉吉
與其說是一部身心障礙的紀錄片,更像是一部講述夫妻、兒女、情人關係的精彩劇情片。中年夫妻的怨懟,像是雙人探戈,一進一退。小情侶眼中的光,如同片中不停出現的玻璃倒影,反射出每個尋常人都有過的愛…。愛與恨,都將會在你心中緩緩爆開。


 我的龐克辣媽
  Chakia & Sneakers

* 新加坡‧電視節目‧23分
* Singapore‧TV-Entertainment‧23’
* 導演 Director│Marilyn Tan
* 製作人 Producer│楊麗娟 Jean Yeo
* 高雄 Kaohsiung│11/8(六) 19:00 ◎戶外場│Outdoor screening
* 台北 Taipei│12/6(六) 19:00

原本離經叛道的龐克少年終於願意卸下身上各式各樣的環,換上整齊的襯衫、繫上領帶,變成爸媽心目中的乖乖牌,但交換的條件是:媽媽要換上龐克造型,一改歐巴桑的俗氣形象!

Parents and Children will get a chance to exchange their sense of fashion by dressing up each other to their kind of fashion. Who knows they might end up appreciating each others’ choice and start dressing in a different way.


《飛行少年》導演 黃嘉俊
教育與愛從來就不該是勉強與委屈,而是多一點認同與感同身受,一個歐巴桑古板老媽對上一個全身刺青與穿洞的搞怪兒子,沒有一般家庭上演的對立與抗爭,而是放下身段互相穿上對方的裝扮,趣味之間,讓人重新思考了許多美好的相處可能,原來一個消遣用的綜藝節目也可以如此「寓教於樂」!

大夢初醒
Wake-Up Call


 血染天堂路
 Promised Paradise

* 荷蘭‧紀錄片‧52分
* Netherlands‧Documentary‧52’
* 導演 Director│Leonard Retel Helmrich
* 製作人 Producer│Hetty Naaijkens
* 高雄 Kaohsiung│11/9(日) 14:00
* 台北 Taipei│12/7(日) 14:00

宛如人間天堂的峇里島,在2002年遭到伊斯蘭教激進份子的炸彈攻擊,造成嚴重傷亡,引起世界各國輿論譁然。然而被捕後的恐佈份子不但沒有悔意,還聲稱恐怖活動是阿拉的旨意,而參與聖戰可以讓他們進入天堂。殺戮是進入天堂的必經歷程嗎?天堂和地獄只在一念之間。

In Promised Paradise we follow Agus, a troubadour and puppeteer who criticizes the terrorist attacks and turbulence by Muslim fundamentalists in his performance. After another bombing in Jakarta, Agus decides to confront with the terrorists and search for answers.


2008高雄電影節主席 鄭文堂
這是一部值得讓大家多死點腦細胞的電影。電影主要紀錄一個印尼知名的操偶師,不時地出現在鏡頭前,以純熟的說唱技藝,精準地表達他對於2002年發生在峇里島的炸彈攻擊事件的理念。導演也隨著操偶師的立場與觀點前進,既嘲諷以美國為首的軍事強權的蠻橫自大,也同時對伊斯蘭教激進行動派提出更加犀利的冷潮熱諷。當電影進行到後半接近終結的段落,導演呈現一場經過精心鋪排而成的操偶師與“恐怖份子”的對話,看完之後才讓人整個解惑,原來這部紀錄片在過程中充滿戲劇張力的場面,是如何才能辦到的。這真是一部絕對可以刺激思考的電影。


 性‧謊言‧加德滿都
 Fairytale of Kathmandu

* 愛爾蘭‧紀錄片‧60分
* Ireland‧Documentary‧60’
* 導演 Director│Neasa Ni Chianain
* 製作人 Producer│David Rane
* 高雄 Kaohsiung│11/9(日) 16:00
* 台北 Taipei│12/7(日) 16:00

◎導演出席台北場映後座談│Q&A with filmmaker in Taipei

導演Neasa Ni Chianain追隨偶像愛爾蘭詩人Cathal O Searcaigh來到加德滿都,想要透過鏡頭紀錄他的創作泉源。在加德滿都,總是有年輕的少年圍繞著詩人,而他與男孩之間的關係似乎並不單純,當導演深入調查後,愈多驚人真相逐一被揭露。

The filmmaker follows her idol, a celebrated gay Irish poet, on one of his annual trips to Nepal, where he is awaited by his 'spiritual son'. In front of the camera, the Nepalese speak favorably of this generous westerner. However, soon thereafter, some of the youths come forward to tell a different tale. The filmmaker is forced to enter the action and confront him.


影評人 聞天祥
公開出櫃的愛爾蘭詩人,究竟是尼泊爾少男的夢魘還是恩人?導演的指控令人震驚,然而她的審判位置也引發爭議。看過以後你才發現:性與愛、幫助與剝削的模糊分界,早已浮現在片中每張青春的臉龐上。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次奇異脫序的觀影經驗:先是從媒體得知「海角七號」票房奏捷 ,繼而口碑如雷貫耳,閱讀一堆影評及觀後感,甚至坐在騎樓下喝紅 茶、讀著關於它的報導時,擴音機傳來中孝介演唱的「野玫瑰」,我 還不知它是哪來的怪腔怪調,也不懂為何店長同一張CD反覆播放…… 直到數天前,混著好奇、朝拜、檢驗的三重情緒走進電影院。
  五六年來第一次在電影院看國片,而不是租DVD,感覺扭捏不適, 像是悔過的叛徒,卻也似不安好心的奸細。然而,一百三十分鐘內, 我且笑且哭,意識到冷伯我居然會哭而邊哭邊笑,完全把關乎它的周 邊議論拋諸腦後。
  走出電影院,叛徒變死忠,奸細轉親信……且慢,沒那麼戲劇性, 尚不到為國片欣喜若狂的地步,一部電影不可能瞬間修正我對台灣導 演的成見。
  這部絕妙商業電影,是國片近年繼「臥虎藏龍」後再度讓我欽佩的 佳作。在它尚未被偏激立場綁架為「展現台灣意識的宣洩激流」,或 被矯情論述約化為「殖民地次文化陰影」前,我們或可冷靜面對「海 角旋風」,可別讓大眾看笑話,以為國片垮了,連影評也掛了。
  一位百老匯製作人對所謂的critics有極貼切的形容:「每部作品 不乏批評者,就像每個身體都長著屁眼。」另一個版本是「屁眼人人 有,放屁請自便。」
  既然如此,不客氣了。
  離序畸調
  即使在一篇持平的文章裡,讀者必然同時看到論述的對象,以及作 者的發言位置;等而下之者,對象不見了,只剩發言者色彩鮮明的立 場。
  一片叫好聲中難得出現檢討異音,本為好事一樁,然而目前聽到的 大都屬賣弄聰明:有人認為「海角七號」之所以如此轟動部分原因是 「幸虧日本人在後面撐腰」,也有人抱怨「外省人幾乎不曾出席」, 更有人把腐敗的國民黨扯進來,稱之為「台灣對日本人的苦戀」…… 乍看之下,這些評論拉大格局,見人所不見,從本片的基本命題上釜 底抽薪;殊不知,評者眼光如豆,以點論面,以偽學術語調討論「主 體」、「殖民」、「台灣意識」、「次文化」、「大敘述」、「小敘 述」。
  「海角七號」沒那麼偉大,毋需扯到「國族寓言」、「哲學思想和 世界觀」。一部溫馨、商業小品何德何能擔起這無聊包袱?有關殺死 國片的「元凶」,嫌犯多不可數:不會講故事、不懂運鏡、題材單調 、節奏太慢、政府輔導無方、導演包袱太重、和生活距離遙遠、演技 拙劣……現在顯然可以再添一項:半吊子評論。
  「海角七號」之所以引起有識之士如此憂心忡忡,只能怪魏德聖自 己:瀰漫全片基調、支撐起整部電影骨架的,正是一段未能結果的台 日苦戀,如此政治不正確的命題必然招致政治正確的批判或回響。我 們大可用「電影是大眾藝術,好看不好看是檢驗電影的唯一標準」, 或以「只是想講個好故事」來為導演解圍,可如此一來不但有規避議 題之嫌,也小覷了「海角七號」的複雜「畸調」。
  橫豎看來,「海角七號」就是政治不正確,竟敢將殖民者與被殖民 者的師生戀描繪得這般淒泣唯美。然而,這背景故事不是唯一的底蘊 ,全片充斥著極其幽微的反諷:一種含蓄的、意不在批判的抽離。除 了濃得化不開的思念與抒情得要命的語言,七封情書的內容一再強調 三點:其一,日本男子的天真無知,居然以自己是教書匠為由,和帝 國侵略切割;其二,日本男子的懦弱,拋下台籍友子隻身返鄉;其三 ,師生不倫之戀。日籍友子於開場時硬是要司機駛過恆春西門:「過 得去!過得去!」不禁引人聯想蠻幹橫來的軍國主義餘緒(藍祖蔚: 「海角七號:天邊的彩虹」)。像這樣,緬懷歷史中的雙重基調時隱 時現,表面上賦予無條件同情,近乎耽溺,暗地裡穿插後設的反諷, 壓抑著後殖民時代已成俗套的反思。與其在兩極的「剝削歷史議題」 或「懷柔包容、人道主義」擇一,不如說這部電影介於兩者之間,既 以新世代輕盈力道處理沉重歷史,卻不時無意間透露著閃躲的狡慧與 不安。
  順手撿一部好萊塢電影,我們便可輕易在其中挑出意識型態的矛盾 、觀點上的反動,或結構裡的解構。商業電影的第一要件是通俗,基 本原則是政治不正確,看家本領是規避。若隨時要瞻前顧後、左支右 絀,任何議題都得正面迎擊,怎可能打造迷幻朦朧的美好天地,乾脆 寫篇論文算了。同樣地,若無時不刻戴著意識型態的有色眼鏡,或以 文化警察自居,秉持「取締的」「去浪漫」的心態走進電影院,不如 在家讀論文。
  然而,「海角七號」不只是一部通俗的純商業電影,若單憑那七封 情書就妄下結論,未免以偏概全,忽略了整體敘事的鋪陳。
  全片就是從一段畸戀擴散開來,渲染出「離序」密布的肌理,使它 不僅是單純的愛情故事,更是一則關於「逸出」的敘事。誠如畢恆達 指出,「導演有意無意地以非常包容而不帶批評的態度展現了各式多 元、非傳統的家庭與愛情。電影裡幾乎看不到一夫一妻加上小孩這種 核心、甜蜜家庭的鏡頭。男主角阿嘉父親的過世,母親再婚(或同居 );旅館服務生明珠有過一段傷心的感情往事,獨自撫養早熟的女兒 大大;明珠與祖母決裂,雖住在附近不相往來;機車行老闆家庭雖是 父母與三胞胎男孩,我們沒看到全家福,看到的卻是水蛙與老闆娘的 情誼……。」(「看海角七號:聽野玫瑰釋放和解」)
  不僅如此,還有被業績沖昏頭的馬拉桑、儼然流氓的鎮代表、不切 實際的旅館老闆、自暴自棄的阿嘉、擔任文化買辦的日籍友子、苦戀 昔日情人的原住民警員,與外在世界不合拍的大大……換言之,一個 經濟瑟縮的小鎮裡,沒有一個人物處在文明所謂的「正常」情境裡。 這一則國境之南的「傳奇」竟如此自然而讓人見怪不怪:它沒有美國 南方作家福克納筆下歌德式的陰鬱幽闃,而是將所有的「脫序」全攤 在豔陽下,造成了偏差乃為常態的感覺。
  正如水蛙辯解中生物界奇妙的交尾生態,小鎮的民眾似乎生活在禮 俗規範與原欲共生共存、相互拉扯的中介天地。這些細節讓我們意識 到,這是一則故事包著故事的電影,生活在當下的劇中人物與過去那 一對苦情師生同樣是那麼地荒謬可笑卻讓人不忍苛責。正因如此,「 海角七號」的個人色彩,屬於導演自己的敘事風格,不容忽視。
  有關國片的寓言
  十八世紀英國作家柯歐屯曾說,「模仿乃奉承之最佳形式」。
  論者以為「海角七號」「畢竟只不過是美日『次文化』的大拼盤」 。其實,這部電影最謙遜且最具自信的表現,在於它不怕向大師學習 ,不排斥向「主文化」靠攏,完全沒初出茅廬執意要「做自己」的孤 芳自賞。
  「海角七號」向日本導演岩井俊二的「情書」致意。「情書」裡的 唯美耽溺、雙重敘事結構、並置過去與現在、善用好萊塢等等元素, 在「海角七號」處處可見。不同的是,「情書」慢拍,「海角七號」 中快板;前者恬靜,後者鬧熱滾滾。相對於「情書」裡日本人的壓抑 ,台灣人既壓抑且不羈的雙重性格在「海角七號」得到生動的刻劃。 「情書」取和風典雅,把人物封鎖在幽閉的愛情世界,藉以探索兩種 面對「過去」的態度:遺忘與耽溺,兩者皆為致使「現在」毫無生氣 的主因。「海角七號」走庶民風,關照的層面除了愛情,還有面對不 景氣(空蕩蕩旅館)與全球化(找日本偶像歌手促銷)雙重夾攻下鎮 民的異想天開和苦中作樂。面對「過去」,「海角七號」試圖從和解 找到救贖,可惜不全然成立……「過不去,過不去」,恆春西門前司 機的提醒言猶在耳。
  電影第一句台詞「操你媽的台北」,讓人想起柯波拉「現代啟示錄 」的開場白:「西貢……狗屎」(“Saigon...shit.”)。「現代啟 示錄」的主人翁被迫置身烽火燎延的第三世界,搭著舢板一路向叢林 深處挺進,直搗黑暗的核心。對照之下,阿嘉砸碎吉他,暗夜裡騎著 機車離開都會,迎向豔陽。終場時出現的「彩虹」與「現代啟示錄」 最後一句台詞「悚懼!悚懼!」(“The horror! The horror!”) 成鮮明的對比。「現代啟示錄」以戰爭為前提,以蠻荒叢林為隱喻, 探索人心最原始陰晦一面;「海角七號」以戰後男女私情為前提,以 國境之南為隱喻,歌頌著擁抱矛盾、包容多元的彩虹樂章。
  吳宇森有白鴿,魏德聖有彩虹。
  模仿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海角七號」藉由諧擬拓出自己的身影 ,藉由台灣風土民情找到自己的聲音,顯然沒辜負巴爾扎克的警語: 「你可以模仿,絕不能製造贗品。」
  風格拼貼是「海角七號」的特色,但它的思維和周星馳的「功夫」 大相逕庭,各異其趣。「功夫」大開大放,走後現代無厘頭路線,全 無原創vs.抄襲的焦慮,反而它的原創在於抄襲。相形之下,「海角 七號」以戰戰兢兢的崇敬向經典學習,尤其那看似意識流交錯、實則 步步為營的結構,其嚴謹程度直逼「情書」,更令人懷想起結構感超 強的楊德昌。從這個角度印證,「海角七號」的美學是古典的,絕非 部分影評所說的kuso風,它的幽默經過細心鋪陳,點滴累積,可不是 扔了就跑的廉價爛梗。
  一群烏合之眾為了一個似是而非的理念,四處招兵買馬,七拼八湊 地組成雜牌樂團,連彈月琴的也能充數彈貝斯。這不是kuso,早在k uso風起前,好萊塢便已拍攝了上千部類似的題材。或許,我們可以 把這支雜牌軍看作國片的寓言。目前蕭索的國片市場僅仰賴一支打游 擊戰的雜牌軍殺出血路,憑藉信念、義氣或虛榮,於國片的寒冬裡咬 牙苦撐。有人不自量力虛擲光陰,有人靠真本事嶄露頭角,彷彿從石 頭迸出的小草。阿嘉聆聽中孝介彩排演唱時,有感而發地說:「我終 於知道為什麼大家說,我以前唱歌太用力了。」這句話似有弦外之音 :過去的導演太用力了。
  千呼萬喚
  千呼萬喚始出來,顯然是溢美之辭,不但讚美得太用力,且恐有漠 視其他國片成就之虞。然而回想近年大眾對國片的批判與寄望,生動 活潑的「海角七號」不正是我們引領期待的?至少,它闢出一條可走 之路:理直氣壯地把電影視為大眾娛樂;結合商業與藝術、通俗與質 感、奇想與寫實;讓故事走下去,讓鏡頭動起來;把繽紛喧鬧的台灣 刻劃得繽紛喧鬧,讓多話的島民呶呶不休。說它抄襲好萊塢也罷,模 仿日韓偶像影視亦可,獨屬台灣的人情土味、獨屬導演的視野卻不容 否認。近年來,我們聽聞太多台灣電影界的內部檢討聲浪:要商業、 要通俗、要有劇情、要年輕化、要學習好萊塢、香港、韓國、日本… …「海角七號」稱不上偉大,然而它不但一一回應上述的需要,且於 編導、攝製、行銷等各層面的表現頗具里程碑的意義。
  接下來呢?What next?不少人問道。接下來沒什麼好問的,犯不 著庸人自擾。國片不是一天倒的,當然也不可能因一部電影的賣座起 死回生。目前國片的生態慘澹凋零,「海角七號」能否吹起一陣「海 風」都成問題。
  正常狀態下,跟風不可取,但它卻是娛樂事業無法抑遏的衝動。好 萊塢既能引領潮流,又能乘勝追擊直到掐死金雞母為止,其講究時效 的歇斯底里令人望塵莫及:今天發生一起校園槍擊事件,明日已有企 劃案躺在製片的桌上。難怪大多數在好萊塢混飯吃的都需要看心理醫 師。
  在非常時期,跟風不失為吉兆。然而,國片可沒跟風的本錢,沒有 工業何來一窩蜂?
  只要台灣政府持續漠視影業,只要新聞局一逕搞座談、發布白皮書 ,國片不可能有救。只要對電影一頭熱的創作者最終夢想是當導演─ ─即便基本素養不足,無結構概念,沒故事值得分享──只要多數導 演執意編導合一,或肆意篡改編劇的苦心,或仍沉浸於「作者論」的 美夢,國片怎麼可能有救?一個正常的電影工業,百分之九十九的成 員都是工匠,只有百分之一是藝術家,偏偏台灣電影界常見的現象是 ,做美術的終極目標是幹導演,搞編劇的終極目標是幹導演,幹導演 的終極目標是當大師。
  如果大多數電影人的理念是「賺大錢」,如果大多數電影導演願意 到商業電視台(不是公視或大愛)練基本功,國片或許還有救。多年 來,我抱持著一個自我解構的信念:救贖國片的起點,別無他處,即 在沒救的台灣電視。
  美國好萊塢永遠是各國的威脅,大概只有自給自足的寶萊塢得以力 抵。香港影業約自一九九三年起開始滑落,屢被提及的因素包括:好 萊塢、港人改變消費習性、盜版猖獗、大腕如吳宇森、成龍、周潤發 、王家衛等人相偕「出埃及」、政府無為而治、創意死了。香港的現 狀並不特別令人擔憂,以其悠久傳統、堅韌地基、適應力特強的創作 者、具宏觀的製片、具國際架式的明星、政府的因應措施,以及與中 國的連結,雄風重振應無疑慮,只是早晚的問題。
  正當「東方好萊塢」褪失光芒,「亞洲好萊塢」──韓國,開始發 亮。在政府強力扶植和保護政策下,韓國影業自一九九○年代起從邊 緣移居中心,非但以壓倒性的國內市場占有率與好萊塢分庭抗禮,被 譽為「打敗巨人哥利亞的大衛」,更成功銷往國外,襲捲一股連日本 人都趨之若鶩的韓風。韓國的成功要訣之一就是仿效好萊塢──從編 劇、導演、攝製,要懸疑有懸疑,要驚悚有驚悚,爆破不能少,飛車 追逐更不可缺──為此也引發了「主體性」的省思。有人認為興旺就 好,效仿好萊塢乃階段性必要之惡,大可不必天晴時喊下雨。但憂心 人士深怕再這樣下去,立意抵拒美國強勢文化的舉措不正加劇強化好 萊塢的主導地位?(Jeongsuk Joo,“From Periphery to Center” )
  「主體」的議題,在韓國是成立的;他們從ABC做起,已經進入D 階段。在台灣,A還沒一撇,國片能否自行呼吸尚屬未定之數,論者 開口「主體」,閉口「意識」,這是哪來的焦慮?依我揣想,這源自 政治的焦慮與關心國片無關,只是非有機知識分子的制式思考和賣弄 俗濫學術語彙的習慣罷了。
  別急。不妨給國片一點空間,待出現三十部「海角七號」、「冏男 孩」、「九降風」或「練習曲」,咱們再來不矯情地、不打混地面對 「台風」。
  (即將上市的十二月號「INK印刻文學生活誌」策劃編製「海角七 號」專輯,本文為這個專輯的篇章之一,其他精采文章詳見該期雜誌 )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柏恩斯坦與史旺 2008/12/01
傳統電影導演中,只有兩位藉著過人天賦、高人一等的見識、以數位化製片創作的先進創新作品、以及精明的商業策略,躋身富比世富豪榜。史蒂芬.史匹柏大多是在好萊塢體制內,接二連三推出轟動的賣座影片賺來的;喬治.盧卡斯賺的錢則是由反抗體制而來。


【前言】
本文作者為彼得‧柏恩斯坦、安娜蓮.史旺,他們兩位在過去這二十五年來曾任職《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時代》雜誌、《新聞週刊》與《財星》雜誌新聞記者與編輯,是業界老兵。柏恩斯坦曾與人合編《The New York Times Practical Guide to Practically Everything》並主編《The Ernst & Young Tax Guide》。
史旺與馬克.史帝芬斯(Mark Stevens)合著的《De Kooning: An American Master》,曾被《紐約時報書評》選為2005年十大好書,並贏得「普立茲獎」與「美國書評獎」。
同樣住在紐約的柏恩斯坦與史旺,共同創辦了「ASAP Media」,協助催生了《聖血與聖杯之謎:公審達文西密碼》(Secrets of the Code:The Unauthorized Guide to the Mysteries Behind The Da Vinci Code)。
反抗體制 星際大戰導演財富滿身

傳統電影導演中,只有兩位藉著過人天賦、高人一等的見識、以數位化製片創作的先進創新作品、以及精明的商業策略,躋身富比世富豪榜。史蒂芬.史匹柏的資產(2006年身價:28億美元),大多是在好萊塢體制內,接二連三推出轟動的賣座影片賺來的;喬治.盧卡斯賺的錢則是由反抗體制而來。

盧卡斯高中飆車時出了車禍,斷了他的賽車手夢,然後才進入赫赫有名的南加大電影系。沒多久,他便展現出對創意掌控的見解和渴求,這也是他創造財富之道。華瑟曼當家下的MCA/環球公司高層,硬要盧卡斯在他的第二部電影《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裡剪掉若干片段。他從此厭惡好萊塢:因此在第三部電影,他便擬定協議不能對他稍加干涉。

包括環球,許多電影公司回絕了《星際大戰》的劇本,不過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很喜歡這劇本。盧卡斯的律師波拉克(Tom Pollack,後來當上環球董事長,目前與人合夥共營好萊塢一家獨立製片公司),他記得盧卡斯最在乎的,是要以自己的方式拍攝《星際大戰》系列電影:電影公司高層不能干涉。盧卡斯對編劇費和導演費要求不高。他要的回報是,保有拍續集的權利、電視影集拍攝權、音樂發行權,以及原聲帶的版權—不過不含周邊商品的權利。「這些條件在當時都是小兒科,」波拉克說:「基本上只有兔寶寶跟米老鼠夠格談授權商品。」

然而,一旦《星際大戰》獲得空前成功,周邊商品顯然會有龐大商機;所以在拍攝續集協議中的部份條款,盧卡斯堅持還要保留周邊商品販售權。為此,他以不拿薪水做為交換。「就創造財富的觀點來看,喬治以自己做賭注,犧牲可預支的薪水,來爭取背後控制權的決定,是整件事的關鍵,」波拉克說:「喬治並非看在錢的份上、或是認為這樣能為自己賺進多少財富來做這個決定的。」波拉克補充:「他的理由是,他曾經和環球鬧得很不愉快,他看見(好友)柯波拉和華納兄弟與派拉蒙打交道的狀況也一樣,他非常擔心自己的創作會被剝奪,自己無法保住。有的人會說這是種偏執。這種恐懼是不無道理的。他跟電影公司一向不屬於同一掛:他一直都是個外人—到現在還是一樣。」

跟電影公司談條件時,盧卡斯才32歲,從1980到2005年,他又繼續拍了五部《星際大戰》系列電影,拍片的資金全由自己籌措。《帝國大反擊》(The Empire Strikes Back)和其他續集的龐大收入,以及《星際大戰》劇中角色的授權商品銷售所得,全都歸他所有。電影授權商品—包括玩具、「Franklin Mint公司」製作的雕像、電玩—拜《星際大戰》之賜,已經成為商機數十億美元的龐大產業。

電影史學家大衛.湯森(David Thomson),在著作《好萊塢史》(The Whole Equation:A History of Hollywood)中指出,《星際大戰》的協議,是「好萊塢有史以來最具決定性的協議」。此後,凡是由電影公司資助的導演,沒有人能拿到拍攝續集和周邊商品銷售權,因為電影公司不想重蹈覆轍。

對盧卡斯來說,出現在手機螢幕或數位電影院裡的黑武士會不會殺掉天行者路克,根本無關緊要:所有的故事情節,仍是他的財產。據富比世網站的資料,到2005年,《星際大戰》商品授權累計的收益達200億美元,而在2006年,盧卡斯的財富也有36億美元。「我賺得夠多了,」盧卡斯最近接受電視專訪時說:「即使下半輩子一敗塗地,我賺的也夠揮霍了。」

「喬治了不起之處,在於他對自己拍片所需要的是什麼,一直看得很清楚,」曾參與《星際大戰》製作的前迪士尼電腦製圖部門主管希莉(Janet Healy)說:「喬治可是大力推廣數位特效。你不能小看他和史蒂芬.史匹柏,以及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為完成自己的目的,所承擔的風險。他們都比其他人先知先覺,甚至在電腦繪圖技術還沒到位時,就已經看出它的潛能。例如史蒂芬說:『我打算在《侏儸紀公園》裡,採用數位影像繪製的恐龍。沒有人在電影裡放進數位化的角色過,更別說加上移動式攝影機拍攝,但我相信大家以後會這麼做。』」希莉是《侏儸紀公園》的視覺特效總監,她回憶,利用盧卡斯特效製作中心的新型移動式攝影機,繞著實體大小的模型反覆拍攝,就可創造出恐龍的數位影像:「這是前所未見的重大變革。」據估計,光是《侏儸紀公園》這部電影,史匹柏從影片的總收益9.51億美元中,領走的導演費、票房分紅、還有周邊商品銷售及海外市場等附加的營收,就高達2.94億美元。

(本文轉載自彼得‧柏恩斯坦及安娜蓮.史旺新書《滾錢記:跟著富比世400大富豪學賺錢》,中文譯本由早安財經文化有限公司出版)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角七號大賣,燕子回來了,影迷的熱情也回來了;如何讓國片火花變成燎原野火, 且聽四位新銳導演怎麼說…
「海角七號」締造台灣電影票房新高紀錄,帶動觀影熱潮,是今年電影界的里程碑。市場熱了,台灣電影的景氣回溫,能否順勢振翅起飛,備受關注。

本報邀請「一八九五」的洪智育、「對不起,我愛你」的林育賢、「渺渺」的程孝澤、「愛的發聲練習」的李鼎4位台灣新生代導演,談台灣電影的製作環境、與觀眾互動的關鍵、吸引觀眾的明星制度、創作影片的甘苦,從自省沉澱到展望台灣電影的未來。以下為座談摘要:

怕斷層 熱情一閃就過了

問:看台灣電影的觀眾似乎比過去多了,台灣電影真的能從此起飛嗎?身為導演,如何拍出與觀眾有共鳴的電影?

洪智育:國片一直到年底都還會不錯,但明年還會產生片量不足的問題,怎麼持續觀眾對國片的信心,很擔心明年初就會有斷層,觀眾信心點起來突然又不見了。

一部差不多的愛情電影至少都要2,500萬以上,和觀眾對話不難,責任不在導演,在行銷,有時候創作者或投資商會陷入盲點,誤認

溫昇豪(右)和楊謹華在洪智育執導「一八九五」中演出動人。
照片/海鵬公司提供 觀眾喜歡什麼,觀眾不是不要,而我們不給,「一八九五」發行商當初以為高中生不喜歡,我們辦了第一場高中生試片,他們很喜歡,討論他們不知道的事,他們被感動了,這很重要,觀眾哭了就不要說電影難看,笑了就不要說電影低級。我們一直把觀眾想得太淺了,很多東西不給他,東西要好看、感動、簡單,進入門檻很簡單,想講很深的東西是藏在電影裏的技巧,好萊塢什麼都能拍,多元嘛。

找到對的東西 就不怕了

林育賢:2005到2007年,很多年輕導演出來,和觀眾的溝通方式更輕鬆,到了我們這一代沒有那的麼大的包袱,關錦鵬曾對我說,一個導演找到自己認為對的東西,就沒甚麼好怕的。


張榕容是程孝澤執導「渺渺」的靈魂人物。
照片/華納公司提供 程孝澤:我樂觀,但持續真的很重要,創作者要有誠意,但更要有好的製片,行銷企劃,幫導演想,市場能不能接受,不能只讓導演想講一個甚麼樣的東西,要想有沒有商業元素,將來有沒有可能像「渺渺」一樣,先有劇本,製片再去找適合的導演,而不是像現在導演拿劇本去找人投資。

李鼎:每個東西都能賣,產品價值在買方,導演不要讓自己變成百貨公司,要讓自己的獨特性出來,台灣文化多元,什麼都可以包容。

販賣要製造觀眾需求,去校園走,台灣最會的是夜市,每晚2萬人經過,5秒、7秒,歌、叫喊聲沒吸引到,也許看一看就走了,第一時間,明星是抓住目光,像報紙標題,部落格的標題,電影和觀眾溝通,整天喊台灣導演很慘,誰敢來拍片。

大S像青霞 靠明星吸金

問:明星是電影吸引觀眾的要素之一,台灣電影如何和明星制度相輔相成,培養台灣真正的明日之星?

洪智育:明星制度需要,只是怎麼定義明星。後繼絕對有人,像「一八九五」的溫昇豪好厚,歷史的涵養、政治的觀察,國外的明星都可以做到,台灣一直把明星做得好薄,明星只是亮、有名。


大S(左)和張孝全在李鼎執導「愛的發聲練習」中有大膽突破。
照片/縱橫國際公司提供 李鼎:台灣明星制度不是搞定明星,而是搞定他的經紀公司,台灣有沒有巨星,完全要看經紀公司希望它的格局有多大。

藝人特質不僅是參與,大S完成幾項重點任務,她願意在演出作突破,願意強力推廣,能主導與經理人選擇的權力,她在乎產品出來的形象,我和徐老闆(製片徐立功)都認為她可成台灣下一個林青霞。

林育賢:我們想創造明星,和經紀人談很困難,明星特質需要電影有足夠的量才能培養。

程孝澤:我相信明星制度,「渺渺」在景美女中試片,范植偉一出來,那種喊叫聲就和其他人不同。張榕容的角色是為她量身訂製的,她是天生演員,不怕風、不怕沙、不怕人、什麼都不怕,她8歲入行,但沒有因此變質,她覺得演戲很快樂。

幕後的故事 比幕前動人

問:拍電影的過程百轉千迴,你們的作品從孕育到誕生,幕後應該有故事吧?

洪智育:「一八九五」是部「政府電影」,大家都知道它有客委會的資金,它更是一部「藍綠融合」的電影,無論從綠時代拍片到藍時代驗收與發行,政府的手都沒有伸進來。這部電影的成本高達6,000萬元我學習跟侯導拍戲的經驗,從最困難的場面先拍,第一天就拍火燒甘蔗園的戲,清晨5點到台糖蔗園準備,拍完最難的,凝聚團隊的向心力,接下來就不難了。

李鼎:父親去世,銀行存款剩下3,000塊,懷念父親,我把和父親的故事寫成劇本投輔導金,評審問我的竟然是「你和你爸的故事關我們什麼事」,於是我又寫了「愛的發聲練習」,先投公視「人生劇展」,再投HD電視劇輔導金,結果犯了「一稿兩投」的錯,我心想乾脆拍電影吧。

拍片中間,大S洗澡畫面的帶子不見,3天都沒找到,全劇組對我產生不信任,懷疑是不是我故意炒新聞,大S放不下,打電話向黑人求救,要黑人幫他找最棒的警察,黑人也對她說「妳就放過12345678吧」,後來我才懂,像大S這種演員,傾聽她,然後才能掌握她,把事做好。

程孝澤:澤東公司找我拍「渺渺」,我沒有找資金的問題,但面對絕對的「製片制」考驗,遇到牴觸預算就喊卡,但後來我和製作人再溝通,她對我說,將來你就會明白沒有任何製片會包容導演做任何他想做的事,之後我們成了好朋友。

跟著感覺走 結果更真實


林育賢執導「對不起,我愛你」劇本靈感來自女主角田中千繪(右)的經歷,左為男主角吳懷中。
照片/佳映公司提供 林育賢:「對不起,我愛你」,是去年高雄市府推「城市印象」的案子,高雄市府拿一筆錢給我們,要我們也出對等或更多的錢,我和製片決定嚴格控制預算。

「對不起,我愛你」來自田中千繪真實故事,她2年前來台灣學中文我就認識她了,她曾告訴我愛河吹過的風,有她在東京灣初戀的味道,讓我構思一段異國戀。「海角七號」拍完,她準備回日本,我說「等一等」,拉她到高雄,影片投射千繪真實的心情,不知道自己該留下來還是回日本,我也剛好因為要省錢,用紀錄片的方式捕捉她和男主角的互動,哪裏有感覺我們的鏡頭就往哪裏走,結果更真實。

4導小檔案


洪智育。
洪智育

1968年生於高雄

世界新專廣電科畢業

1992年擔任侯孝賢「戲夢人生」助導

1999年執導第一部劇情長片「純屬意外」

2008年完成第二部劇情長片「一八九五」


李鼎。
李鼎

1970年生於台北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畢業

1997年擔任多位大陸第五代導演的創意行銷

2008年完成第一部劇情長片「愛的發聲練習」


程孝澤。
程孝澤

1973年生於台北

銘傳大傳系、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畢業

2005年執導第一部短片「數字拼圖」

2006年執導第一齣電視劇「網路情書」

2008年完成第一部劇情長片「渺渺」


林育賢。
林育賢

1974年生於宜蘭

文化大學戲劇系影劇組畢業

2005年執導第一部紀錄片「翻滾吧!男孩」

2006年執導第一部劇情長片「六號出口」

2008年完成第二部劇情長片「對不起,我愛你」


【2008/11/24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11.22 02:59 am

消費者在經濟黑暗期萌生逃避心理,紛紛擁向刻劃吸血鬼愛情的電影「暮光之城」(Twilight),助長這部片的票房聲勢。估計這部製作費3,600萬美元的中成本電影,上映第一周就可能吸金4,880萬美元,可望繼哈利波特系列之後掀起另一波好萊塢電影熱潮。

「暮光之城」21日在全美各大戲院上映,但在正式發行前電影原聲帶早已是美國最暢銷唱片。電影票預售網站MovieTickets.com和Fandango.com表示,數百場的電影票早在一周前就銷售一空,買預售票的觀眾有89%是女性,而想看這部電影的人士有半數超過25歲。

電影原著作者麥爾女士( Stephenie Meyer)的奮鬥與成名歷程,常被拿來和哈利波特作者羅琳相提並論。麥爾是摩門教徒,育有三個小孩,共寫了四本暮光之城系列小說,完結篇「破曉」(Breaking Dawn)於8月上市,首賣當天在24小時內銷售130萬冊。首刷320萬冊和哈利波特第四集的380萬冊相距不遠,但仍遠遠落後哈利波特完結篇的1,200萬冊。

專研大眾文化的水牛城大學教授雷萍表示,原著小說是吸引讀者走進電影院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青少年觀眾;反之,電影也會帶動買書熱潮。她說:「在這個年齡層,決定消費何種文化產品的重要因素是社交圈,因為大家都想閱讀同一本書。」

出版商尤柏格說,麥爾的四本小說包辦了今日美國報暢銷書排行榜前四名,「破曉」一書在法國、義大利、愛爾蘭、西班牙和英國也是暢銷榜冠軍。

這四本小說已譯成中國、越南、克羅埃西亞和拉脫維亞等37國語言,目前已售出逾2,500萬冊。

吸血鬼談情說愛的劇情獲廣大讀者回響,連帶促進「超現實愛情」類小說的銷售,這類言情小說通常以狼人和殭屍為主角。

美國愛情小說作家協會(RWA)指出,2007年的超現實愛情小說占所有言情小說11.8%,高於2006年的9%及2002年的4%,2008年的比例可望再往上升。

【2008/11/22 經濟日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星人(E. 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
星際大戰(Star Wars,1977)
絕地大反攻(Return of the Jedi,1983)
蝙蝠俠(Batman,1989)
帝國大反擊(The Empire Strikes Back,1980)
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1985)
超人(Superman-the Movie,1978)
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1977)
親愛的,我把孩子縮小了(Honey, I Shrunk The Kids,1989)
超人第二集 (Superman II,1980)
回到未來第二集(Back to the Future, Part II,1989)
星艦迷航記第四集:搶救未來( Star Trek IV : The Voyage Home,1986)
星艦迷航記(Star Trek-The Motion Picture,1979)
異形第二集(Aliens,1986)
異形(Alien,1979)
星艦迷航記第二集:星際大怒吼(Star Trek II : The Wrath of Khan,1982)
魔繭(Cocoon,1985)
星艦迷航記第三集:石破天驚(Star Trek III-The Search for Spock,1984)
新科學怪人(Young Frankenstein,1974)
戰爭遊戲(War Games,1983)
超人第三集(Superman III,1983)
洛基恐怖電影(The Rock Horror Picture Show,1975)
太空城 ( Moonraker,1979)
終極戰士 (Predator,1987)
霹靂彈(Thunderball,1965)
巡曳飛彈(Never Say Never Again,1983)
星鑑迷航記第五集:終極先鋒(Star Trek V : The Final Frontier,1989)
2001年:太空漫遊(2001-A Space Odyssey,1968)
黑洞(The Black Hole,1979)
大特寫(The china Syndrome,1979)
火狐狸(Firefox,1982)
海底城(The Spy Who Loved Me,1977)
機器戰警(RoboCop,1987)
金龜車(The Love Bug,1969)
金手指(Goldfinger,1964)
藍色霹靂號(Blue Thunder,1983)
向上帝借時間(Time Bandits,1981)
2010( 2010,1984)
金鋼鑽(Diamonds Are Forever,1971)
雷霆谷(You Only Live Twice,1967)
Spaceballs 1987
恐怖花(Little Shop of Horrors,1986)
天狐入侵(Red Dawn,1984)
衝烽飛車隊(Mad Max Beyond the Thunderdrome,1985)
大腳哈利(Harry and the Hendersons,1987)
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1971)
金龜車大鬧舊金山(Herbie Rides Again,1974)
霹靂五號( Short Circuit,1986)
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1984)
電子世界爭霸戰(Tron,1982)
沙丘魔堡(Dune,1984)
魔鬼阿諾(The Running Man,1987)
人間浩劫(Planet of the Apes,1968)
鬼使神差(Batteries Not Included,1987)
銀翼殺手( Blade Runner,1982)
飛天大戰(Flash Gordon,1980)
鬼頭鬼腦(Modern Problems,1981)
昏迷(Coma,1978)
Herbie Goes to Monte Carlo 1977
外星戀(Starman,1984)
驚異大奇航(Innerspace,1984)
星球勇士(The Last Starfighter,1984)
變形博士(Altered States,1980)
魔羯星一號(Capricorn One,1977)
紐約大逃亡(Escape from New York,1981)
無底洞(The Abyss,1989)
飛天老爺車牌(The Absent-Minded Professor,1961)
空前絕後滿天飛第二集Airplane II 1982
衝鋒飛車隊第二集(Mad Max 2,1981)
大西洋海底二萬哩(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1954)
變體人(Invasion of Body Snatchers,1978)
重金屬(Heavy Metal,1981)
Buck Rogers in the 25th Century 1979
飛天老爺車續集(Son of Flubber,1963)
天降神兵(Howard the Duck,1986)
皇家夜總會(Casino Royale,1967)
摩登保姆(Weird Science,1985)
九霄雲外(Outland,1981)
突變第三型(The Thing,1982)
魔鬼山歷險記(Escape to Witch Mountain,1974)
金鎗人(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1974)
我不能死(Logan's Run,1976)
變形女郎(The Incredible Shrinking Woman,1981)
女王密使(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1969)
滾球大賽(Rollerball,1975)
變蠅人第二集(The Fly II,1989)
仙侶神兵(Krull,1983)
奇幻大戰爭(Beneath the Planet of the Apes,1969)
霹靂五號續集(Short Circuit 2,1988)
Cat from Outer Space 1978
傻瓜鬧科學城(Sleeper,1973)
祼蛋大進出(The Nude Bomb,1980)
Spacehunter : Adventures in the Forbidden Zone 1983
超人第四集(Superman IV : The Quest for Peace,1987)
巴西來的孩子(The Boys from Brazil,1978)
Herbie Goes Bananas 1980
人間大浩劫(The Andromeda Strain,1970)
The Swarm 1978
X計劃(Project X,1987)
絕勝時空戰區(Masters of the Universe,1987)
魔繭第二集(Cocoon: The Return,1988)
Return from Witch Mountain 1978
超級情報員麥漢(The Silencers,1965)
西方世界(Westworld,1973)
落花流水春去(Charly,1968)
月光光心慌慌第三集(Halloween III,1983)
諜報飛龍(Our Man Flint,1965)
It's Alive 1973
嬰兒傳奇(Baby, Secret of the Lost Legend,1985)
碧血長天(The Final Countdown,1980)
異變(Leviathan,1989)
掃瞄者大決鬥(Scanners,1980)
反覆(Time After Time,1979)
Doctor No 1962
Battlestar Galactica 1978
超級情報員(Murderers' Row,1966)
穿網球鞋的計算機(The Computer Wore Tennis Shoes,1969)
世界末日(Meteor,1979)
幽靈(Phantasm,1979)
慧星之夜(Night of the Comet,1984)
驚爆太空梭(Hangar 18,1980)
浩劫餘生(Escape from the Planet of the Apes,1971)
上空英雌(Barbarella,1967)
聯合縮小軍(Fantastic Voyage,1966)
狂想急先鋒(Wild in the Streets,1968)
弗萊希.戈登(Flesh Gordon,1974)
我的繼母是外星人(My Stepmother Is an Alien,1988)
2000年死亡大賽(Death Race 2000,1975)
Million Dollar Duck 1971
X光人(They Live,1988)
鳥(The Birds,1963)
奇愛博士 (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1964)
諜報飛龍2(In Like Flint,1967)
The Fiendish Plot of Dr Fu Manchu 1980
崩裂的地球(Lifeforce,1985)
突破25馬赫(Space Camp,1986)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導演是一齣戲中發號施令的領袖,藏在幕後無法露臉,還是有人覺得不過癮,因此歐美影壇前前後後出過好幾位「超愛演」的導演。他們之中有人會替自己安排戲分不輕的角色,滿足大大露臉的渴望,也有人就算僅是在片中當個驚鴻一瞥的路人甲,就心滿意足。
希區考克 演路人

史上最著名愛亮相的導演,莫過於英國「緊張大師」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而大師就專愛演路人甲,在多數影片中,常在主角旁邊打電話或是看報紙,觀眾眼睛不尖還認不出他來。由於希區考克在片中的客串演出幾乎等於註冊商標,粉絲反而把尋找他的身影當成另類的觀影樂趣,讓他的「愛演」在影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紀錄。

史柯西斯 客串多

被推崇為美國當今最出色導演之一的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不愧是博覽群片、研究各大前輩名導到成精的地步,連希區考克的「客串癖」都一併學去,前後在自己執導的「喜劇之王」(The King of Comedy)、「大都會傳奇」(New York Stories)、「純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等都客串,還曾經一度被自己的偶像黑澤明邀請在「夢」中扮演名畫家梵谷,幕前露臉的機會越來越多。

塔倫提諾 死得慘

但比起同樣看遍眾家導演前輩電影而後「出師」的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馬丁史柯西斯的表演慾,就又差了一截。昆汀塔倫提諾雖是以執導「霸道橫行」(Reservoir Dogs)、「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等闖出名號,然而在成名之後,他演出的影片比執導的片子還多一些,且在電影中常不只是出場5分鐘的路人甲,甚至可能是戲分重要的主角之一。

譬如電影「惡夜追殺令」(From Dusk Till Dawn),導演並非昆汀塔倫提諾而是他的好友勞勃羅里格茲(Robert Rodriguez),他卻在片中與喬治庫隆尼(George Clooney)雙掛男主角,戲分差不多重。有趣的是,昆汀塔倫提諾拍片愛搞血腥暴力,他演出的角色則常常死得很淒慘、身上一堆道具血漿。

奈沙馬蘭 賣相差

類似昆汀塔倫提諾這樣編、導、演愛一手包的影片工作者,還有以「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揚名立萬的奈沙馬蘭(M. Night Shyamalan),然而他讓自己露臉戲分最多的一部片「水中的女人」(Lady In The Water),票房也創下他作品倒數第一的難堪紀錄,或許是他在試圖重振雄風的「破天慌」(The Happening)中只獻聲而未再現身的原因。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專訊】上回提到市川崑與木下惠介同為日本 影壇4騎士,另外兩人是黑澤明 和小林正樹。隨着市川崑在今年2月逝世,4騎士時代已徹底終結。市川崑的遺作是去年與另外9組導演合導夏目漱石的《夢十夜》。及後我讀到鄭樹森與舒明以對談方式合著的新書《日本電影十大》,才知道4騎士原本並非什麼獎項封號,而是因為60年代後期經濟不景,4大導演為了挽救當時的電影市場,合組了「4騎之會」開戲,第一部出品是黑澤明的《沒有季節的小墟》。可惜此片票房失利,「4騎之會」馬上陷入財困,黑澤明更試圖自殺,所以4騎士是段悲慘日子,並非甚麼風光榮譽。

《日本電影十大》資料詳實,兩位作者所做的名導名作排行榜讀來有趣,但我個人覺得花精力去排名,然後又細心把好作品細分為「傑作」、「佳作」,是件有點累人的事。不過他們提到一點我甚有同感,就是有些電影看的時候很震撼很感動,日子稍長印象就變得模糊,相反有些作品看的時候好感只屬淡淡的,但很多年後依然留有持久的印象。

記得90年代初期我看過兩部不起眼卻未能忘懷的電影﹕韓裔導演崔洋一(近作有《血與骨》)在93年拍的《明月照何方》,今村昌平的兒子天願大介首次執導的《Asian Beat日本篇之我愛日本》。這兩部戲都由能操流利日語的菲律賓 籍女郎Ruby Moreno主演,故事都是描寫繁華的日本受盡歧視的少數族裔。他們隱身在大城市裏,沒有資格和日本人平等交往,只能當舞小姐、的士司機,或者其他下流的勾當。市川崑與木下惠介的《破戒》寫的是明治時代部落民的悲歌,《明月照何方》和《我愛日本》則是現代部落民的無奈,這些電影讓我看到一個偶像劇看不到的日本社會。

順帶一提,《Asian Beat》以永瀨正敏飾演的Tokio連貫串整個系列,香港篇《秋月》由羅卓瑤導演,同樣是部沒有登上任何排行榜的好看電影。(http://blog.age.com.hk)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enry: “As far back as I can remember, I always wanted to be a gangster. To me, being a gangster was better than being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一、背景

 

  《盜亦有道》(The Goodfellas, 1990),馬田‧史高西斯 (Martin Scorsese) 繼《的士司機》、《狂牛》之後又一經典之作。劇本改編自尼古拉斯‧比利茲 (Nicholas Pileggi) 的傳記體小說 “Wiseguy: Life in A Mafia Family” (1985)。此書記錄了Henry Hill在黑幫裏的日子。

 

二、黑幫片七大元素

 

1.快錢(販賣贓物、打劫錢箱、德航劫案、販賣毒品)

2.暴力(Tommy殺人)

3.女人(妻子、情婦)

4.地位/權力(Paulie支配、Tommy升級、第二次收監的懼怕)

5.背叛(Henry作供)

6.犯罪(賭、毒、賄賂、殺人)

7.懲罰(收監、死亡)

  歸納黑幫類型片,都有以上七大元素,The Goodfellas 也不例外。計其肇因,角色皆是貪婪之人。不依正常途徑滿足貪念,就會墮落,繼而順理成章地出現以上七大元素。縱然如此,馬田‧史高西斯絕不因循守舊,光光滿足於融入七大元素;他刻意為本片架設獨特的敘述框架,配以多種催眠手段,令觀眾加倍投入乃至沉迷而不自知。

Henry: “...we always called each other goodfellas.., he's one of us’...You understand? We were goodfellas - wiseguys.”

 

三、催眠陷阱

 

█開場:撕破心理障礙

Tommy, Jimmy, Henry 聯手殺掉Billy Batts,動作暴力血腥,並利用紅色的車尾死火燈營造陰森的畫面,卻緊接輕快的背景音樂,挑戰了觀眾對兇案的正常期待(同類片種多以靜默、心跳聲、呼吸聲、緊張音樂等取代)。這個事件恰好是本片的分水嶺(參考附錄),這個片段為後來的暴力鏡頭開路,預示了本片的暴烈性質。導演藉此植下恐懼,在觀眾的心理上先打開缺口。

 

█催眠之一:第一人稱旁白,兩個敘述者

  本片部份採用第一人稱主觀敘事。因為第一人稱敘事觀點並非全知,而且易受敘事角色的性格、經歷、眼界等左右,敘事時就會如《羅生門》一般扭曲事實,滲入主觀色彩。本片更有兩位敘事者,一為男主角Henry,二為其妻Karen。

1. Henry的自圓其說

  每當畫面停在Henry的臉上,敘事角度就會由導演的全知角度,轉換至Henry的第一人稱自述。在這個黑幫故事裏,Henry是一個最容易的切入點,成為觀眾的嚮導。因為他是黑幫的一份子,而又顯得比其他人(如Tommy)正常:Henry經常笑,從未殺人,又時常夾在同伴之間排解紛爭。事實上,用社會的眼光看,他的一點也不正常:逃學、用金錢迷惑Karen、外遇、欺騙Paulie偷偷販毒、乃至用德航劫案的錢買一棵最貴的聖誕樹回家。然而他平穩的敘事語氣似乎把壞事都輕輕掩起來,令觀眾不知不覺墮進圈套。他的切入角度看似中肯,實際上極具誘導性,偏離正道至極。Henry是黑幫世界的旅行社導遊,觀眾就如旅行團團員一樣尾隨其後走馬看花。Henry自小立志成為gangster,對黑幫推崇備至,不免說盡好話,把那個世界的腥風血雨美化成平實的風土人情。他的敘述也可能不夠詳細:他可能在「劇情以外」有更多情婦、「撈」更多「偏門」,甚至曾經下殺手,不過在自己的敘述內刻意隱瞞了。既然Henry眼中的黑幫世界經過加工,配以老實商人的包裝,就容易做到愚弄觀眾的效果。

2. Karen的墮落

  Karen原本不過是普通猶太家庭裏的平民女子,對Henry的黑幫背景一無所知。透過中途插入的畫外音自白,Karen流露了對Henry上佳的人緣和乖戾的處事手法之著迷。她說:「我知道有些女人在男友給她槍以後,就會完了這段情,我卻沒有。我必須承認,我傾倒了。」結婚前後,她漸漸由毫不知情的局外人變成Henry的助手,並道出了女性眼中的黑幫生活。每次導演用長鏡頭捕捉Henry和Karen的經歷之後(如從後日走進餐廳、毆打鄰居等等),Karen都會為Henry的男性魅力而傾倒,觀眾也與Karen同步潛而默化:由黑幫太太聚會的格格不入,到用錢打發聯邦調查員,直至最後機智地為Henry沖掉毒品,去除罪證,可見Karen對黑幫生活由抗拒變成接受,再慢慢融入其中。起初,Karen和觀眾站在同一立場,對黑幫世界感到驚奇;也因為Karen的觀點較為貼近群眾,觀眾容易與之共同進退。Karen慢慢墮落以後,觀眾卻忘記抽離對Karen的認同感,就會不知不覺跟隨Karen「誤墮黑道」。

  此外,第一人稱敘事局限於個人角度,他們不知道的我們都不知道,同時做成懸疑。片中加插Karen的敘事觀點,就暗埋另一位敘事者Henry死亡的可能性。又如Karen片末去找Jimmy求助一幕,她感到好像有危險而不去取禮物,到底Jimmy是否暗下殺機似乎是未知之數。導演巧妙地利用場境去表達她的心態:燈柱上的“One Way”路牌和亮著“Don’t walk”字樣的燈箱,暗示了建築物內是「死路一條」。

 

█催眠之二:倒敘中的價值重整

  電影的開場之後是一場倒敘,補回自1955年至1970年Henry加入黑幫和扶搖直上的經過。Henry在獨白裏劈頭道出當gangster 比當美國總統好。接著展現了童年時仰慕wiseguy享用的好處:賺錢多、受人尊重、有人撐腰、為所欲為。最高的人生目標是金錢和權力,為此可以不擇手段;上學讀書識字一類「正途」則一早被唾棄。「助人快樂之本」是社會共識,不過Henry幫助中槍受傷的路人就被視為「浪費八塊桌布」的無聊之舉;Wiseguy應該不去多管閒事才對。市內的居民似乎全民參與偷盜、買賊贓,而非向警方舉報。審判時,Henry沒有出賣同伴,被判有罪後仍得到獎勵和嘉許,而沒有出現正常親屬傷心或責難之場面。凡此種種,與正常社會道德相悖,片中卻描繪成順理成章之事一般。黑幫價值觀正規化之權輸,是為了權觀眾更容易接受接下來更離經叛道的場面壞事而舖設的。

 

█催眠之三:探索封閉的黑幫世界,破壞正邪之二元對立

  幫會中,地位分得很清,made man 和非 made man 高下立見:made man 的影響力和權力很高;非made man一定不能殺害made man,否則組織絕對不會放過前者。同時,黑幫中人又怕背叛,講求守秘,家庭、親屬、妻子、情婦等等都要合力保密,否則就會受到法律制裁。本片成功地將這種艱難的情況展現出來,並把黑幫世界從我們的正常世界隔離開去。因此,封閉的黑幫無法明白不透過犯罪而獲得滿足的好處。相反,觀眾卻被誘導去嘗試理解黑幫神秘的封閉世界,其帶來的獵奇樂趣或會消磨觀眾心中的成見。

  此外,片中缺乏明晰的「正義形象」(通常是辦案精明的警探、義正詞嚴的律司/法官),做成黑幫的邪惡形象寡頭獨大:片初,Henry的父親是世俗眼光的唯一代表,可是之後他除了在Henry和Karen的婚宴之中「閃過」之外,就徹底消失,再也沒有匡正兒子的餘地;片中的警察、調查員、獄卒都是利字當頭,經常收黑錢了事;法官是法律精神的象徵,然而Henry童年官司中的法官都保持沉默,不發一言,似乎暗示在這班黑幫面前法律也奈不了何;Henry的褓姆和情婦都變成了販毒的得力助手;保護證人計劃的政府人員採取溫和的態度與Henry夫婦協商合作,絲毫沒有嫉惡如仇的慍態。由上觀之,本片刻意全面壓制對立意見,?去邪惡的對比,觀眾就更難在片中找出義的立足點,因而在邪惡中失足了。

 

█催眠之四:暴力正規化,人命貶值

  承接片頭的殺人場面,以及Tommy跟Henry的閒聊(I’m funny how?),觀眾得知Tommy此號人物情緒是如何易變,乃至可以隨時下殺手。到後來的侍應Spider、德航事件的滅口、到Tommy遭誅殺等事件,Wise guys每每以笑作為對暴力的回應,其潛台詞就是接受暴力為合理的解決問題方法,就像做家務一樣正常。Henry被警察用槍指著,竟然感到心安,因為 gangster 比警察更可怕。在Henry和Jimmy餐室中爾虞我詐的會面中,觀眾會更加會服膺Henry「殺手會笑著找你,在你最脆弱和孤立的時候來殺你。」的結論。

  暴力傷害人命。既然殺人變得常見,人命就會貶值,其代價就是自我的貶值。這顛覆峰了正常的價值觀:無人有權殺人,亦有權不被殺。相反,黑幫裏的規矩是:人人有權殺人,所以避免被殺的權利也相應降低。在這種人人自危的氛圍之下,觀眾就更易接受黑幫「迫不得已」的暴力,甚至視暴力為黑幫世界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法了。

 

█催眠之五:輕快配樂與意大利菜的視線轉移

  以上兩個元素在片中反覆出現運用:輕快音樂多於角色犯案時奏起,淡化了其中的罪惡色彩;三人坐牢、Henry探望Paulie、1980年幻想被直昇機追捕等等場面,主角都在弄意大利菜,令犯罪融入日常生活(飲食)之中,滅低了觀眾對罪案的反感。

 

四、結論:禁錮在異世界之中

 

  由於上述種種舖排,觀眾下意識地認同了片中角色,不知不覺成為其中一個 gang。我們跟著他們的腳步,看到的都是他們看到的。我們又偏偏和他們存在於同一個時空裏面(字幕登出事發地點和時間,提醒了觀眾這一點),作為參照的對立意見又被刻意壓制了。我們惟有身不由己地被主觀敘事拖著走,灌輸了犯罪的思想。如前所述,犯罪的根源就是貪婪。試問誰沒有貪念?誰不想要錢、權、性?誰人又肯定我們社會一致認同的規則是正碓無誤的,其中沒有絲毫不公?雖然沒有殘害人命,僵化的法制又把多少人害苦了?本片用合理化的犯法手段把我們迷惑了,引誘我在思想上悄悄出軌……

 

伍、後記

 

  完場了。觀眾猛然醒悟。都說黑幫裏頭最大的罪過是背叛。然而,他們真正的罪過,並非犯下的罪案,而是他們念念不忘「重操故業」,不甘安穩的心情。回頭省思,最教人吃驚的並非黑幫中人那麼驚世脫俗,而是發現他們跟我們正常人分別的地方太少了。

Jimmy: "Never rat on your friends...and always keep your mouth shut."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Voilà! In view, a humble vaudevillian veteran, cast vicariously as both victim and villain by the vicissitudes of fate. This visage, no mere veneer of vanity, is a vestige of the vox populi, now vacant and vanished. However, this valorous visitation of a bygone vexation stands vivified, and has vowed to vanquish these venal and virulent vermin vanguarding vice and vouchsafing the violently vicious and voracious violation of volition! The only verdict is vengeance; a vendetta held as a votive, not in vain, for the value and veracity of such shall one day vindicate the vigilant and the virtuous. Verily, this vichyssoise of verbiage veers most verbose, so let me simply add that it's my very good honor to meet you and you may call me V.


哇啦!一位謙虛的雜耍老手,帶苦難命運的受害者和加害者演出。這個面孔不只是虛華的外表,它是遺存的人民呼聲現已空洞消亡。不過!我對過往煩惱的勇敢訪問者恢復了生命的活力,決心剷除那些引來腐敗墮落邪惡的毒蟲,阻止他們狂暴的惡毒的以及貪婪的對意志的破壞(畫V)!對他們唯一的裁決就是復仇,正義和警惕的信念不會落空,它們的價值和真理終將實現(淫笑)。當然,我這段莫名奇妙的雜碎湯,帶來的是最冗長的自我介紹,所以簡單的說 (脫帽鞠躬),能遇見您是我很大的榮幸,請叫我"V"。



好帥!這出場台詞真是讓人想咬舌自盡...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10年來,我們兩人經常提出各種排行榜和我討論,尤其是日本電影雜誌「電影旬報」的各類票選名單,例如:「日本電影百大」、「日本電影十大」、「日本電影導演50強」等。我們不斷分析這類排名。在評估的過程中,也得出一些看法。我們發現日本方面的意見不常統一,而日本人的品味也與我們所理解的國際看法有出入。

 重估日本電影
 從這些排行榜來看,的確可運用一個相對性、世界性的觀點,重新整理一下。我們二人對重要的世界電影導演、電影作品以及電影運動都有認識,因此可以從二人的非日本觀點,以比較全球的角度,同時參照日本歷來的排名,評估日本電影的十大,甚或重新排名。這樣做是希望跳出僅以日本為中心的看法,一窺日本和世界之間的異同。

 在多年的討論中,最大得益是發現自1990年代末期以來,大量日本電影經已復修,並因而舉行過多次的回顧展、以DVD發行。很多名家的電影全集均已推出銷售。過去日本國內的評估,因為投票人沒有機會再三重看「原片」,票選結果不免有些偏差。隨著大量DVD出現和復修後的放映,重估、重評以至重新排名都是必要的。從前「電影旬報」的排名,是建基於不能重看名片的原有認知上。換言之,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排名表,其實在認知上出現了「重複性繼承」的現象;本身反映出來的,只是約定俗成的看法。不少電影和導演,可能都只是以極少的票數來評估,其中一個原因是投票人無法看到「原片」,沒有足夠的評估材料。

 材料的確非常重要。所有的文學史、藝術史、電影史等,必須根據原有的材料才可下筆撰寫,沒有材料的話,只能從闕,存而不論,或從舊說。近年來電影的材料大量出現,特別是復修後的作品,幾乎是原來的面貌。加上日本戰後至今,電影的累積量已不可同日而語。這種情形,正像文學史的重估一樣,我們終於可以從材料出發,爬梳整理,形成重新排列「十大電影」和「十大導演」的可能。

 日本文藝論評的特色

 至於用「對談」的方式,是因為舒明曾說,日本素有「二人談」(對談)、「三人談」(鼎談)以至「四人談」(四方談)的傳統。「對談」及「三人談」均可激發火花,不同意見可並存參考,逐步凝聚共識。日本著名旅美學者三好將夫(Masao Miyoshi)在其名著「中心之外」(Off Center),特別強調「對談」是日本文藝論評的特色。據此,我們決定就用這種日本特色的對談方式,表達我們對日本十大電影、導演的看法。

 另外,我們兩人觀看的日本電影,多限於劇情長片。日本紀錄片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品,但能看到的機會不多,而日本也以劇情長片為主流。此外,日本近十年的動畫也非常出色,在美國引起很大震撼,極受歡迎,網上有不少關於日本動畫的討論,我們在這方面認識不多,而動畫同樣不算主流。因此這次對談不會涉及「紀錄片」與「動畫」。

 此外,不同版本的DVD發行,為我們提供絕佳的機會,得以欣賞風聞已久的日本優秀電影。我相信,假如沒有DVD的話,即使身在日本,能重看這些名片的機會也不多。而且在數量上,現在DVD版本已超過早年出現的video版,拷貝除經復修外,部分更附有英文或中文字幕,加上導演訪問、幕後製作概況和專家評論音軌等花絮,對於研究日本電影,幫助甚大。這促使我們兩人可用較為全面的觀點,重評日本十大導演和電影。

 經過反覆討論「電影旬報」幾個名單和「文藝春秋」的百年評選後,以舒明的「1926- 2006年『電影旬報』十大電影入選導演20強」來個別分析,得出我們二人的十大導演名單:(1)黑澤明(1910- 1998)(2a)小津安二郎(1903- 1963)(2b)溝口健二(1896- 1956)(4a)木下惠介(1912- 1998)(4b)市川崑(1915- 2008)(4c)成瀨巳喜男(1905- 1969)(7)今村昌平(1926- 2006)(8)小林正樹(1916- 1996)(9a)山田洋次(1931- )(9b)新藤兼人(1912- )

 至於我們個別點評的具體分析和客觀標準,分別以「溝口健二」、「木下惠介」等專題,陸續發表。

 (編案:兩位作者今年2月20日、3月17日分別在本刊發表「偉大的小說電影人市川崑」、「庶民電影大師山田洋次」,即屬該專題的系列文章。)

黑澤明--用心棒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