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因懷舊風潮回流,漢式喜餅逐漸受到新人青睞。但早年送餅可是一項大學問,怎麼送、送多少?面子、裡子都要顧!

送餅、吃餅的禮俗,在婚禮中不可少,但你可能不知道,此項習俗是源自古代的「搶婚」,女方因不甘損失而向男方要求賠償,「餅」就是其中的一項賠禮。

民俗專家阮昌銳指出,送餅的禮俗已經有好幾千年了,古代行「納徵(相當於現今的訂婚)」之禮,即由男方扛著大餅到女方家,數量愈多愈顯得體面;現代社會當然不用那麼麻煩,一通電話,餅店送貨到府,且大多先經雙方議定數量,再由女方自行選購喜愛的款式與口味。

不過,早年的農業社會,「吃多少餅」可是面子問題,訂多少盒、送哪家製作的餅?常被親朋好友間拿來議論,看起來好像有點勢利,但也可見喜餅的重要性,除了與眾人分享喜氣,更有向人炫躍「女兒嫁得有多好」的成分在,和「聘金」的重要性不相上下。

■漢式喜餅三款 心意各不同

其實,從喜餅的餅模多半刻有「兩姓合婚」、「囍」字,或是龍鳳呈祥的圖案,可知這項珍貴的禮,就是用來通知親朋好友好事已近的消息;當親友們品嘗著喜餅,不僅吃到可口的餅,也分享著當事人的喜悅。至於吃到的是什麼餅?現代人好像沒那麼在意。

一般大眾似乎對西式喜餅較熟悉,對傳統漢式喜餅則較感陌生。

擁有八十年歷史、以北港大餅聞名的長益食品行老闆施植才對傳統漢式喜餅相當有信心:「漢式喜餅具有份量足、料實在與濃厚在地情感的特色,不像西式喜餅拆掉美麗的包裝外殼,就只剩一些由杏仁、巧克力、核果與麵粉組成的點心而已。」

傳統漢式喜餅大致可分為「盒仔餅」、「大餅」與「對餅」三種。所謂「盒仔餅」,是指一盒六個漢餅的形式,每個約重六兩;早期口味變化不多,多為一盒三款六個,有錢一點的人家才做六款,現今已無此門檻限制,完全依客人喜好自行搭配。不過大致離不開棗泥核桃、滷肉豆沙、蓮蓉、烏豆沙蛋黃、鳳梨酥、冬瓜肉、咖哩等口味。

「大餅」又稱為「日頭餅」,是一大塊圓形上灑芝麻、論斤計重的禮餅,早期農業社會認為「大」有面子,因此中南部訂製二斤以上的大餅時有耳聞,且數量都以百來計算。

「對餅」顧名思義就是以兩個大餅為一組的禮盒,喻有「永結同心」之意,早期送餅最流行這種形式。

■怎麼送、吃多少?面子問題

至於該怎麼送?送什麼餅?即使在台灣,各地也略有不同。施植才表示,以北部禮來說,如果是至親好友,除了「盒仔餅」,多半還加上一個「大餅」;如果只有普通交情,則只送個「大餅」分沾喜氣,這也意味著收到餅的人不需要包紅包添妝。因此,當你收到喜餅時,可要惦惦斤兩,別會錯意才好。

而雲林地區則以送「對餅」為多,更早期還會再加上一個「凸餅」,現已不多見。土庫和興餅店的林源和表示,近一兩年對餅訂單有漸多的趨勢,多為一斤二個一組,比較不時興北部大(盒仔餅)加小(大餅)的組合方式。

可見「送餅」這回事,學問還真不少。早期農業社會人情往來密切、講究禮數,往往應付一個村子的喜餅就可能訂上千份。淡水老字號三協成餅店老闆李志仁透露,早年對岸的八里坌便有「喜餅送全村」的習俗,因此淡水街上常流行一句「娶某不娶八里坌」的俗諺,說明想娶八里坌女孩為妻的人,可別自不量力。

北港長益食品行施植才也表示,店內曾有一次訂購4000斤喜餅、以2000盒作對餅的案例。由此可知,喜餅訂量之大,往往考驗著男方的經濟能力,若有人問:「你家嫁查某仔,吃幾斤餅?」說白了就是想藉此衡量男方的家境富裕與否。

近年懷舊風潮回流,講究真材實料的漢式喜餅又逐漸受到青睞,甚至也有人將大餅當成零食享用,如淡水的新建成餅店,除了供應婚禮消費外,上門的還包括一般觀光客。

高雄知名的舊振南餅店一貫主打「六色餅」,強調餅大、盒大的氣派禮盒組合,近來更迎合現代人低油、低脂、少糖的飲食標準,為傳統漢式喜餅帶入健康概念。

可見送餅、收餅、吃餅之間,隱含著許多繁文縟節、人情世故,當人們品嘗著餅的美味的同時,除了祝福新人、感念製餅師傅的巧思之外,或許也會有所了悟:「結婚,原來是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砂山 的頭像
    砂山

    砂之椅子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