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曾經開車追逐鐵路便當,有一次往東跑,吃遍了福隆鄉野便當(面對車站右手邊的第一家)、光復車站便當(車站左邊那家),以及池上飯包的悟饕老店,並採訪到一甲子之前,率先開賣車站便當的陳雲女士,記得她一直強調便當裡的米飯,不光是池上米好吃,洗米煮飯的過程更重要。
台灣東岸的鐵路便當好吃,可是走過了三個站,鐵路便當的組合幾乎差不多,滷得香噴噴的豬肉片,有的帶油,有的全瘦,再搭配一條卜肉、一個滷蛋、一片香腸,以及下飯的蘿蔔乾,彷彿是東部鐵路便當的標準。
比較有趣的是應該是奮起湖便當吧!而且一定得在當地吃,才能吃到圓形不銹鋼便當所盛裝的古早味,裡面有豬、雞、蛋,全是大鍋滷煮的豐厚滋味,最大的特色是選用當地生產的油豆腐與龍鬚菜,那家賣豆腐的老店還兼賣豆花與豆腐乳,滋味很棒。
可是嚴格說起來,這些鐵路便當還是一個樣兒,尤其是當我看到日本鐵路便當達人小林老師最愛的五款便當時,我更覺得台灣鐵路便當還有很大的空間。
23年前開始研究日本鐵路便當,記者出身的小林老師表示吃過500 0種以上的鐵路便當,每年必須試吃200個新品,曾經創下一天品嘗2 5個鐵路便當的紀錄,「因為鐵路便當,我的體重增加20公斤呢!」小林老師露出羞赧的表情。
短短來台灣3天,是為了7-eleven新上市的日本鐵路便當,小林老師將日本鐵路便當的經驗傳遞給7-eleven,她認為鐵路便當不光是賣相,最重要的還是好吃,並強調:「必須重視食物的本味」。
在她認為,日本最有特色的鐵路便當包括:東武線日光車站的鱒魚押壽司、北海道母戀車站的貝殼炊飯、神戶車站附贈白酒的神戶牛便當、三陸鐵道久慈車站的海膽便當,還有在東京車站,售價3800日圓的極附便當。
小林老師的最愛的鐵路便當特色明顯,例如鱒魚押壽司的色彩鮮豔,使用日光當地天然井水烹調;貝殼炊飯是老闆下海捕撈,有如男人 拳頭大的北寄貝,並搭配自行燻製的雞蛋與起司,至於神戶牛配神戶酒則突顯神戶美食的最大賣點,愛喝酒的小林老師不但喜歡白酒的滋味,也讚賞冷食的神戶牛排,厚度與嚼感均佳。
看到海膽便當的照片,我的口水直流,哇,上面鋪滿蒸熟的海膽,下面的炊飯也拌和著海膽,這未免太奢侈了吧!「雖然賣海膽便當的車站很多,但是久慈車站的便當,都是選用當天早上現採的海膽,一個便當足有4個海膽的份量,而且使用比馬糞海膽更柔軟美味的紫海膽。」小林老師特別提到以上的4款便當都是常銷品,價格在900至1 600日圓不等。
最後的雙層豪華便當,配菜塞得滿滿,想必特別美味,沒想到小林老師只愛米飯,「以自然農法特別指定種植的合鴨米,吃起來非常香甜黏糯,不必配菜也好吃。」小林老師表示,她吃過最貴的日本鐵路便當是10萬日圓的日光便當,便當盒的本身日光雕的藝術品,三層抽屜裡的菜餚用陶器盛裝,是收藏級的便當,「裡面的食材全出自當地農家,並有生產保證,吃起來更安心。」
那7-eleven新出的兩款鐵路便當呢?微波加熱的九州雞與名古屋豬擺在眼前,我忽然覺得落差好大,老師會不會覺得......。打開九州雞便當,塗滿照燒醬的雞肉下面是撒滿蛋黃的米飯,配菜是滷煮馬鈴薯與香菇絲等,名古屋豬則是沾著味噌醬的炸豬排與炸雞塊,有黑輪和海帶的關東煮當配菜。
老師嘗了一口告訴我:感覺到了!什麼感覺?我急忙嘗了好幾口,我想是日本的感覺,不管吃什麼,每一口都是甜甜鹹鹹的,而且配菜多為水煮,清爽中散發強烈的鰹魚香,完全不見台灣風格,這或許不是最可口的鐵路便當,但7-eleven讓我想到了日本。
- May 02 Wed 2007 15:11
《試吃報告》新日本鐵路便當 追追追【王瑞瑤/台北報導】
- May 02 Wed 2007 15:09
老電腦化身古董 投資新標的 陳穎柔
古董收藏有新花樣,舊款電腦逐漸形成市場。隨著電腦不斷推陳出新,舊電腦對許多人而言不過是落伍之物,但慢慢有愈來愈多人開始收藏「舊瓶新酒」電腦,這些人將之視為重要紀念物,甚至有人把它們當作不錯的投資標的物。
三十八歲的薩藍.伊斯梅爾開始收購舊電腦、老印表機及電腦相關零組件已有數年歷史,收藏量從一個後車廂到滿滿一個能停三輛汽車的車庫,現在擴增到塞滿一座占地約一二六坪的倉庫。薩藍當初在跳蚤市場以每台五美元的價格收購舊電腦,他說,這一年至一年半以來,價格走勢呈大幅上揚,這是舊電腦成為有錢人新收藏標的之跡象,以往只有呆子和有收集癖的人才會收藏舊電腦。
薩藍最近讓一台有二十五年歷史的Xerox Star重生,而目前他最驕傲的收藏是一台AppleLisa,這是最早期的電腦之一,在一九八三年上市,他已為這台電腦安裝了當前標準的圖形介面。這樣的「舊瓶新酒」電腦每台能賣到逾一萬美元。
為美國太空總署(NASA)做3D模擬的一家公司之老闆布魯斯.丹蒙在北加州一處還養了豬的舊穀倉堆放著超級電腦Cray 1、一九七三年問世的微電腦Xerox Alto、蘋果早期電腦等收藏。四十五歲的布魯斯表示,他之所以對這些東西著迷,是因為它們是活的歷史,尤其如果還能用的話,這些電腦是二十一世紀影響人類生活最鉅的發明。
布魯斯的「數位穀倉」對外開放,只要預約就能前來參觀。
伊凡.柯布蘭茲指出,自從晚近電腦多採用Windows軟體和英特爾處理器(這種電腦被稱作Wintel),使得電腦看起來都很像,陳年電腦就顯得有特色。
就像其它嗜好,收藏陳年電腦的科技愛好者透過在網站上搜尋標的物、參加電腦交換集會、靠口耳相傳等方式來收集稀有的陳年電腦,這樣的舊電腦之賣價落差大,有賣幾塊美金的,也有賣到數千、數萬美元的。
私人收藏風氣漸起也對收藏舊電腦的博物館產生排擠作用。位於加州的電腦歷史博物館的館長杜爾表示,要收購到特定款的舊電腦變得非常困難,這些電腦現在是愈來愈值錢了。
有些收藏家為自己的收藏架設網站,比如矽谷軟體工程師艾瑞克.克萊。他最驕傲的收藏是一九七一年份的Kenbak-1,幾年前他以二千五百美元購得,據說至今已漲四倍。
- May 02 Wed 2007 15:07
林奕華:台灣名媛 媒體製造的 陳淑英/專訪
很多人認為香港受英國殖民文化影響,上流社會的人物比台灣精彩,像章小蕙、劉嘉玲、張曼玉都是兩岸三地的明星級名媛。香港名媛這麼多,為什麼要談台灣名媛?
導演林奕華說,香港名媛多跟商業有關,而台灣名媛是被媒體製造出來的。
林奕華說,香港基本上是一個難民社會,當年大陸打仗,很多人逃到香港,其中最有錢的人是上海人。這些有錢人將上海的貴族氣息帶到香港。
英國有皇室有貴族,他們的社交圈就是所謂的上流社會。香港人因為受英國殖民文化影響,是有沾到一點邊。例如英女王生日時,會送小禮物給香港的政商名流,有些人由此得到優越感;對平凡老百姓而言,會經營就有可能得到相當身分。在六、七○年代,香港有一個說法,鄉下暴發戶提升身分的方法就是捐錢,捐相當錢也有機會得到女王頒贈的勳章。
反觀台灣,從歷史文化脈動的角度來看,沒有皇室、沒有貴族,也沒有名媛的範本,幾十年前有選美,後來也停了;現在第一線的商業鉅子也許有幾位老婆,但本身低調,他們的子女也很少婚嫁那些轟轟烈烈的名流名媛,因此,台灣的名媛是被製造出來的,尤其是《壹周刊》進來台灣以後,提高對名女人的慾望。
台灣社會是藉由電視訪談節目、八卦週刊和狗仔,來窺看一般人所無法企及的、屬於名媛與上流社會的閃耀派對和奢華名牌,於是《包法利夫人們─ 名媛的美麗與哀愁》的場景就利用台灣特有的電視節目型態,在十五段戲中,藉由許純美、林志玲、瓊瑤等等名媛身分,挖掘女人對美麗、幸福、理想丈夫、名門的渴望,並且安排一群十足聒噪的狗仔群眾,時而嗜血、時而猥瑣,咄咄逼人的吐出一個個尖銳赤裸的問題。
一齣舞台劇 讓台灣名媛現形
陳淑英/台北報導
香港鬼才導演林奕華首次結合西方古典文學與台灣時事的舞台劇《包法利夫人們-名媛的美麗與哀愁》,昨天起至廿九日在誠品信義店六樓展演廳演出。為了符合小說和劇中的關鍵元素「派對」,誠品特別辦了一個首演派對,張孝全、黃小琥、張瑞竹等明星與名流都專程捧場。
《包法利夫人們》整齣戲以教室作為演出的開場,以台灣流行文化,知名媒體人、談話性節目與綜藝節目為演出形式,探討名媛女人們的愛情背叛、道德命運及消費慾望等,林志玲、許純美、利菁、瓊瑤、鄭秀文等身分輪番上場,是一齣貼近台灣現實生活的創作。
香港演出轟動 北京五月上演
這齣舞台劇去年下半年在香港首演,即造成轟動;來台演出後,五月將赴北京表演。
什麼是名媛?做名媛要具備哪些條件?女人爭先當名媛,名媛這麼幸福,還有什麼「哀愁」?林奕華說,「名媛就是時尚,時尚就像海鮮,要每天不斷Update。」
不論是名媛、名流、明星、或者文化紅人都是屬於名人,英文字是Celebrity,它引伸出一個字是Celebration,意思是慶祝頌揚,由此可知名媛、名流、明星都需要「被看見、被擁戴、被羨慕」。
為什麼會選法國文豪福婁拜名著《包法利夫人》作為改編的第一部西方古典小說?林奕華說,看這本書是去年的事情。有一次他跟李嘉欣談演出案子,看著她的臉、看著她對話的姿態,不知道怎麼的「包法利夫人」這幾個字就跑出來了。從此,印象越來越深刻,產生做這齣戲的動機。
福婁拜150年前 預知今日社會
林奕華說,包法利夫人幻想著放蕩不羈的快樂和醉生夢死的追求,期待一個「強壯英俊勇猛有為,既熱情又溫柔」的理想情人。福樓拜在一百五十年前寫作時,當時的社會不像現在充滿物質慾望,也無卡債、憂鬱症這些問題,但是福婁拜預見了這樣的未來,他筆下的包法利夫人對於愛情、物質、精神生活的追求,與現在社會需要名流、八卦和名牌一模一樣。
例如,包法利夫人跟現代人一樣都有躁鬱症、憂鬱症。包法利夫人為了爭取被看見,不斷買東西,借高利貸,欠帳,最後吃砒霜自殺。現代人出席舞會要錢要行頭,一樣是希望被看見。
這次改編《包法利夫人們》,他就在作品中安排了一位愛情作家的角色,特別的是,這一段戲的名稱叫做「愛情小說 求求你,虐待我」。
女人是什麼 為何成自己奴隸
去年林奕華在兩廳院推出《水滸傳》問男人是什麼;今年他藉《包法利夫人》問女人是什麼,為什麼女人會夢想變成別人?為什麼女人的奴隸是自己?更大的問題是「為什麼做為一個城市人這麼的不快樂?」
林奕華說導演好比是靈魂的工程師,希望經由劇場演出的「再現」,讓觀眾看到一部分的自己,而能省思,察覺到自己原來一直沒看到另外一面。
一齣舞台劇 讓台灣名媛現形
陳淑英/台北報導
香港鬼才導演林奕華首次結合西方古典文學與台灣時事的舞台劇《包法利夫人們-名媛的美麗與哀愁》,昨天起至廿九日在誠品信義店六樓展演廳演出。為了符合小說和劇中的關鍵元素「派對」,誠品特別辦了一個首演派對,張孝全、黃小琥、張瑞竹等明星與名流都專程捧場。
《包法利夫人們》整齣戲以教室作為演出的開場,以台灣流行文化,知名媒體人、談話性節目與綜藝節目為演出形式,探討名媛女人們的愛情背叛、道德命運及消費慾望等,林志玲、許純美、利菁、瓊瑤、鄭秀文等身分輪番上場,是一齣貼近台灣現實生活的創作。
香港演出轟動 北京五月上演
這齣舞台劇去年下半年在香港首演,即造成轟動;來台演出後,五月將赴北京表演。
什麼是名媛?做名媛要具備哪些條件?女人爭先當名媛,名媛這麼幸福,還有什麼「哀愁」?林奕華說,「名媛就是時尚,時尚就像海鮮,要每天不斷Update。」
不論是名媛、名流、明星、或者文化紅人都是屬於名人,英文字是Celebrity,它引伸出一個字是Celebration,意思是慶祝頌揚,由此可知名媛、名流、明星都需要「被看見、被擁戴、被羨慕」。
為什麼會選法國文豪福婁拜名著《包法利夫人》作為改編的第一部西方古典小說?林奕華說,看這本書是去年的事情。有一次他跟李嘉欣談演出案子,看著她的臉、看著她對話的姿態,不知道怎麼的「包法利夫人」這幾個字就跑出來了。從此,印象越來越深刻,產生做這齣戲的動機。
福婁拜150年前 預知今日社會
林奕華說,包法利夫人幻想著放蕩不羈的快樂和醉生夢死的追求,期待一個「強壯英俊勇猛有為,既熱情又溫柔」的理想情人。福樓拜在一百五十年前寫作時,當時的社會不像現在充滿物質慾望,也無卡債、憂鬱症這些問題,但是福婁拜預見了這樣的未來,他筆下的包法利夫人對於愛情、物質、精神生活的追求,與現在社會需要名流、八卦和名牌一模一樣。
例如,包法利夫人跟現代人一樣都有躁鬱症、憂鬱症。包法利夫人為了爭取被看見,不斷買東西,借高利貸,欠帳,最後吃砒霜自殺。現代人出席舞會要錢要行頭,一樣是希望被看見。
這次改編《包法利夫人們》,他就在作品中安排了一位愛情作家的角色,特別的是,這一段戲的名稱叫做「愛情小說 求求你,虐待我」。
女人是什麼 為何成自己奴隸
去年林奕華在兩廳院推出《水滸傳》問男人是什麼;今年他藉《包法利夫人》問女人是什麼,為什麼女人會夢想變成別人?為什麼女人的奴隸是自己?更大的問題是「為什麼做為一個城市人這麼的不快樂?」
林奕華說導演好比是靈魂的工程師,希望經由劇場演出的「再現」,讓觀眾看到一部分的自己,而能省思,察覺到自己原來一直沒看到另外一面。
林奕華:什麼社會 就有什麼媒體
陳淑英/台北報導
也許有人認為台灣的綜藝節目沒水準,甚至有人認為台灣媒體是社會的亂源之一,於是發起關電視機運動。但《包法利夫人們─名媛的美麗與哀愁》的導演林奕華說,因為媒體,「整個社會出現了一個新的地平線,這條新地平線讓大眾看到很不同的風景。」
林奕華歸納台灣電視節目兩大主軸「休閒加聳動」。他說看電視有兩種角度,一種是用眼睛「看」,一種是「閱讀」。「看」是停留在表面,「閱讀」是去找密碼去解碼。當你用「閱讀」的角度去看電視,而不是用「看」的角度來看節目,會發現很多有趣的元素在其中。
他舉例而言,同樣是美容節目,伊能靜與藍心湄兩個人主持起來就不同;一些叫人邊罵邊哭的連續劇,在看之餘可進一步去思考為什麼這段情節吸引人,往往背後還有一個沒演出來的故事。
再比方談話性節目,表面上看起來很多來賓七嘴八舌爭相搶話,然而其實來賓是「很清醒」的,在這麼吵的情況下,他們的發言內容並沒有離題;又如台灣主持人「非常立體」,像利菁,就十分勇於展現跟別人不一樣的特色。反觀香港人,很怕別人對他有什麼想法,香港就缺乏具鮮明個性的節目主持人。
「台灣媒體很有生命力,不斷有新節目推出。」林奕華每次離開劇場回到住宿飯店就開始看電視,什麼節目都看,看到眼皮子搭下來才罷休。「外面的社會怎麼樣,媒體就怎麼樣。」
林奕華說,我們是活在城市,不是活在鄉村,即便活在鄉村也難逃全球化影響,媒體人是操控大眾思想,「但不會因為關機社會就停下來」。好比一個媽媽在小女孩小的時候送她芭比娃娃當玩具,等小女孩長大後卻不准她看大S,「這難道不是一種神經錯亂?」
林奕華建議做父母的,可以在很亂很多樣化的各式節目中訓練孩子學會發問、磨練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千萬不要嫌節目沒水準,「長得不怎麼樣的人也有內在美!」
- May 02 Wed 2007 15:06
火狐開始集結反微軟力量‧數位時代雙週 2007/04/11
火狐的快速崛起,除了免費瀏覽器這個因素之外,最主要在於瀏覽器本身核心與介面設計,少了商業味。美國知名科技雜誌更稱這個新程式是「微軟最大的夢魘」。
作者:胡華勝
網路瀏覽器這塊市場的爭戰從未停歇過,從過去網景(Netscape)的領航者(Navigator)、微軟的網路探險家(Internet Exploer,IE),到近期的Mozilla、Firebird、KKMAN、火狐(Firefox)、Opera等,市場戰火紛飛。
二○○四年十一月,火狐瀏覽器現身,以輕便、快速、簡單與高擴充性的特點快速引發用戶注意,全球下載已超過了三億次,火狐已搶下不少微軟瀏覽器IE的使用者。
其實這塊市場幾乎都由微軟所壟斷,但IE也是消費者詬病最多的一款瀏覽器。因此,當Mozilla基金會推出火狐,打著功能挑戰微軟IE同類產品,並免費下載的訴求,一夕之間聚集了大批「反微軟」的電腦資深玩家,火狐幾乎成為「反微軟基地」。
反IE消費者大合作
火狐是十九歲電腦奇才布雷克.羅斯(Blake Ross)兩年前發明的,他從十歲開始,就嘗試自行架設網站,並設計自己所需的應用程式與網路遊戲;十四歲獲得在矽谷網景公司實習的機會,在家擔任網景公司瀏覽器軟體測試員。
這段期間,羅斯認識鼓吹網路創新與多元選擇的非營利組織Mozilla基金會,並與網景軟體工程師戴夫.海耶特(David Hyatt)合作撰寫一種新的瀏覽器。他們將Netscape和Mozilla的軟體去蕪存菁,讓瀏覽器運行更有效率,而且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授權,讓有興趣的人一起加入開發行列。
火狐一開始的研發代號為「Phoenix」(鳳凰),之後改為「Mozilla Firebird」(火鳥),最後才確定為現在的火狐(Firefox)。自數年前推出研發代號為Phoenix 1.0正式版至今,火狐早已發展出超過二十七種語言的版本,更突破兩千萬次下載量。
由於開放原始碼,使得火狐如一塊海綿,不斷吸收各方「加持」,這些遍及全球的自由軟體工作者,相繼編寫擴充套件(Extensions),進一步強化火狐的功能,目前網路上可以找到的擴充套件已經超過上千套,可以說是琳瑯滿目。
值得注意的是,擴充套件與外掛模組是不一樣的。擴充套件與外插模組(Plugins,又稱插件、插入程式)、外掛程式(Trainer)最大的區別,在於所謂Plugins是九○年代藉由網景所制定的一套介面標準(NPAPI),讓協力廠商能夠製作出加強瀏覽器功能的輔助程式,其目的與出發點其實是和擴充套件相似的,例如Realplayer、Arcobat Reader。
有別於Plugins的是,擴充套件通常是特指支援Mozilla瀏覽器所衍生的各種瀏覽器附加程式,可藉由Mozilla瀏覽器所提供的擴充介面(XUL、ja
微軟最大的夢魘
火狐快速崛起,除了免費瀏覽器這個因素之外,最主要是在於瀏覽器本身核心與介面的設計。它讓使用者擁有更快的網頁載入速度,還有可以更換布景主題與分頁瀏覽等功能。美國知名科技雜誌《Business 2.0》,更稱這個新程式是「微軟最大的夢魘」。
眾所皆知,微軟IE當年為了與網景爭奪瀏覽器寶座,一九九七年時以IE瀏覽器內建於作業系統Windows 95的「綑綁銷售」(bundle)方式,幾乎半強迫使用Windows平台消費者接受IE,藉此迅速竄起,取代了網景的領航者瀏覽器,於是埋下日後瀏覽器大戰的導火線。
支持開放原始碼的反微軟陣營,以實際的行動集結眾人力量開發出許多跨平台的瀏覽器產品,諸如紅極一時的Opera、多用於Apple Macintosh平台上的Safari,以及現今最受矚目的火狐。
這些反微軟陣營開發出來的產品,因為本著開放原始碼的精神,在瀏覽器主程式或套件的開發上,少了許多商業氣味,多了「人性號召力」。當然,最重要的是——它們都是免費的。
火狐瀏覽器近兩年來在市場中竄起,正是它訴求安全、節省記憶體、執行速度快、分頁功能、廣告阻擋、內建搜尋引擎、即時書籤RSS、縮放文字大小以方便閱讀等特色。相較於瀏覽器的老大哥IE6,火狐安裝程式本身只有四.五MB左右,具備了輕盈的特色,而功能強大的性能,也讓人不得不注意到這套免費的自由軟體。
- May 02 Wed 2007 15:04
客服人員的5分鐘策略 文/吳娟瑜
Q:我是一個客服人員,每天不知道要接受多少客戶的投訴,光是接電話,回答問題就讓我口乾舌燥、能量耗盡;若不是因為孩子小、房貸還要繳,我真想辭職不幹,回家讓老公養。最近有位客戶拿起電話就痛罵我一頓,讓我非常傷心,因為明明當初我沒接過他的電話,他卻一口咬定是我的聲音,也認定是我重覆扣他的款子,讓我百口莫辯,難道這種怨氣我真的要為公司吞下去嗎?
A:你的工作真的是很辛苦,每天費盡唇舌就是要讓客戶滿意,但是若問起一些在烈日下拚業績的業務員、或在騎樓下擺地攤的出外人,或許他們更羨慕你的工作環境,有冷氣吹、有同事哈拉,還有固定薪水可領。
有位客服人員在上過我的課之後,她終於學到一個讓客戶滿意、讓自己不會太累的溝通技巧。她訂定了一個「5分鐘策略」,做法如下:
一、辦公桌上擺一個小鬧鐘。
二、當一通電話進來,她立刻在字條上寫下5分鐘後的時間。
三、回答客戶時,態度是專注、熱忱而且周到。
四、回應的語詞明確而具體,切忌模稜兩可,使得客戶又問東問西。
五、若有難纏的客戶,她就多放個2、3分鐘給對方,前後絕不超過10分鐘。
六、當預計的時間快到時,她就開始在溝通上發出「收場」的訊息,讓對方適可而止。
七、萬一遇到真的無法招架的客戶,立刻轉請主管協助。事後,再去向主管致謝。
「自從做到『五分鐘策略』後,自己很有成就感,不像以前拉拉雜雜和客戶講個沒完沒了。」這位學員事後曾開心地告訴我。試試看,或許妳也可以運用這個策略。
至於要不要為公司吞下客戶投訴的怨氣,這個答案當然是「要」,因為當初應徵時,便是工作守則之一,是責無旁貸的。更何況對電話線那一方而言,只要電話打通時,任何一位客服人員就代表公司了。
- May 02 Wed 2007 15:02
幽默大師 霍洛維次◎蔡愛清
2001年夏天初抵英國落腳於北倫敦,每日送兒子上下學,步行往返途中,必定經過一間名為「書蟲」(Book Worm)的兒童書店。「書蟲」的店面不大,玻璃櫥窗卻明亮寬敞,布置創意十足,路人無不多看兩眼,只學過一年英文的兒子,竟也目不轉睛盯著看,顯然櫥窗裡的主打書對男孩子特具魅力──那本名為《Point Blanc》的小說,銀色封面,一個特大的白色準星,瞄準崢嶸的高山,右下角有一個高瘦少年的黑色翦影,那是童書作家霍洛維次「007──Alex Rider」系列的第二本書。
極致英式幽默
幽默向來是英國文化的重要特徵,也是霍洛維次作品的基調,他的「鑽石兄弟」系列,把英式幽默發揮到極致,讀者在任何心情、任何環境中都讀得下,隨便翻兩頁,都可發現字字珠磯,評者謂其為「一流的幽默」。「鑽石兄弟」故事裡,十三歲的少年尼克與哥哥提姆相依為命。提姆已經二十多歲,卻傻不愣登,口齒不清,鞋帶都綁不好,私家偵探生意門可羅雀,兄弟倆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窮苦生活;偶爾有人上門,都是走投無路的亡命之徒,因此引發出一連串驚險刺激的故事,多虧機智英勇的尼克,鑽石兄弟不但總能死裡逃生,還屢屢破案,故事以尼克為第一人稱敘述,他的機警聰明,對比提姆的魯鈍愚笨,形成一種憨傻笑果。霍洛維次擅長玩弄文字,以雙關語、妙喻、諷刺,讓讀者噴飯不已,舞文弄墨的功力直追王爾德。
「鑽石兄弟」之後,霍洛維次創造了風靡全球的青少年「007──Alex Rider」。這個十四歲的少年因緣際會成為英國海外情報局(MI6)的間諜。他可不像詹姆士.龐德那麼勇猛優雅,在應付學校課業之餘,隨時得被徵召幹業餘間諜,任務完成不但無犒賞──還得補做功課。MI6不讓他擁有殺人武器,卻請專家設計精巧新奇的工具供他隨機運用,暴露在重重危機之下,艾立克只能單打獨鬥,憑自己的智慧與機敏闖過一關又一關。霍洛維次每年暑假推出一本艾立克的歷險,書迷引頸企盼,不亞於期待蘿琳的《哈利波特》,至今已出版六本之多。
少爺的祕密渴望
出生於富裕家庭的霍洛維次,自幼僕佣環繞、衣食無缺,唯獨缺乏父母的關愛,這種親情淡薄的遺憾,幾乎反應在他的每一本小說裡。《鑽石兄弟》的主角尼克寧願與愚魯的哥哥提姆在倫敦過著窮苦生活,也不願與父母移民澳洲。在《二號全民公敵》(Public Enemy Number Two)裡,與尼克同齡的壞蛋強尼有個拿槍的辣媽,這個黑道老媽不經意流露出的尋常母愛,竟讓尼克欣羨不已;「007──Alex Rider」是父母雙亡的孤兒,他和尼克一樣,必須憑一己之力,在大人的世界裡掙扎求生。表面上看起來曲折有趣的冒險,其實是殘酷世界對小孩的壓榨,在複雜的情節和幽默語言包裝下,孩子們只看到他們想看的精采冒險故事,成人的我卻因主角的少年老成暗暗痛心。作家內心有一雙純真的孩童之眼,清楚辨識出小孩子的弱勢地位,他與前輩作家達爾一樣,明顯地跟小孩站在同一陣線,因此特別受到孩童歡迎。
霍洛維次是個多產作家,除了上述的偵探、間諜故事,他的創作面向很廣。《Granny》以自己的祖母為範本,塑造出異於慈愛形象的邪惡角色。據說他的親祖母壞到令人無法忍受,祖母去逝後,他和姐姐竟到其墳上跳舞慶祝。《Groosham Grange》裡的寄宿學校詭譎奇妙,不亞於《哈利波特》中的霍格華茲,然而在奇幻的故事背後,作者卻批判了私校教育以及有錢無愛的父母。
返台四年後,兒子因在英國奠下基礎,不但習於閱讀英文小說,更著迷於創作。十三歲的少年,利用暑假完成了兩百多頁的小說,初生之犢不畏虎,小子竟寫信到沃克(Walker)出版社給霍洛維次,請教他如何出版小說?做母親的我,眼看天真的兒子妄想稚齡出書,提心吊膽,深怕他希望落空,受不起打擊。數月之後,有「全英國最忙的作家」之稱的霍洛維次,回了一封文情並茂的信,大意是:「作家之路崎嶇難行,退稿乃家常便飯,但是只要持續寫作,成功的機會很大。」末了還幽默地說:「也許我太悲觀了,說不定你的第一本小說就成功出版了呢。」還煞有介事地叫兒子寄小說稿到沃克出版社給某某小姐,「就說是我推薦的。」做為一個母親,我感念他對青少年的重視與提攜,在小說與現實生活裡,他表裡如一,對孩子一片赤誠,深深贏得我的敬重。
- May 02 Wed 2007 15:02
紫微練功房》斗數星曜與12宮【聯合新聞網/88say許燿焜老師 /提供】
紫微斗數的星曜是為圖騰,擺在不同的宮位裡,則有不同的顯現,所有星曜在論命的角色定位是為數算所須運用到的圖騰,如沒挹注以精神及靈魂,那只像一具具的木偶。
每個星曜皆有其基本的形賦特質,而每個宮位都有其特有的宮位機制,如果將天府星定位為「偉人」。在命宮有天府星之人,其本身就是偉人;在兄弟宮的解讀則是:您的兄弟比您還行(但不見得是偉人,只是在比較之下的結論);在僕役宮的詮釋方式,是為您的好朋友裡有比您出色之人,以這種方式去詮釋命盤才正允,如果您的聯想力夠強時,那您該意會到自己是不是弱者?!如果自省本身尚稱不錯,那麼有強者當兄弟、當朋友,是何其榮幸?!這是宮位的機制,使天府星有著不同的解讀方式,當宮位之性質不是六親宮位時,那麼無法使用擬人化的那一套,再以天府星在遷移宮來說,如要解讀成出外逢貴人,而貴人是為比您有成就之人。
但是否會有互動就得從四化來作探討,而四化的功能尚能解讀出您們彼此間是良性互動或負面的互動,這才是各位所須下功夫去學習的標的!而不是儘在靜態的木偶圖騰作描述性的文章,那則悖離了紫微斗數裡「數」的意涵!再以天府在遷移宮來說,除了直指貴人外,尚有出外一切順吉之意,如果您更心細時,對於星曜及宮位機制更為熟稔時,甚至可以將其解讀成“動則有利”,但何時會動,那得從四化著手才能作出正確的預測!
無論是本命盤、大限盤、流年盤、流月盤,首重的是命宮、財帛宮、官祿宮及遷移宮,而對財帛宮的定位為交易宮,官祿宮為氣數宮,這些宮位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分析時,是分開來討論,但是表現在生活上的進退應對,則是一氣呵成!
如果您是上班族,每天去上班的心情、表現、忙碌等情況,皆能從命宮的三方四正獲得答案,以流年來說,流年的財帛、官祿、命宮、遷移宮則是一整年度的表現,如探討流年,那則是一體四面,是無法切割的。而四化是“事件”,四化的重疊、撞擊(本命、大限、流年的四化的沖撞、重疊等)是為所須深討的標的,也就是,當年度會發生的吉凶禍福是可能發生在任何宮位上,也就是在流年裡定會發生的特殊事件。如果沒有四化作指標,那麼無法推論出會發生何事,這也是為什麼一直強調四化的重要性,否則僅對著星星說故事,並不是在算命,只堪是哈啦的閒扯淡,並沒有實質的意義,因為本命、大限、流年的四化交集的宮位是重大事端的地方,而星曜則是“情況”的指標。
當一紙命盤排定時,命盤的中間會出現五行局的水二局、木三局、金四局、土五局、火六局,而每個五行局又有六種之多,首先,須判斷命造掌事者的人生舞台大小,所以各位一定得熟稔五行局的內容,也就是說,對60甲子花納音作深刻的瞭解。
格局可以幫您鎖定命造當事者的“社會地位”,所以對格局的研究須多費心,當然,很少會有毫無瑕疵的格局,也就是說,破格的可能性居多,但是功夫的深淺就在於對「破格」及「完美無缺格局」之間的差異性作分辨,且能對破格的格局提出吻合事實的實況描述,那麼您對命盤當事者就會有梗概的瞭解。對每顆星曜的形賦,是須要建立徹底的深刻印象,那麼您才能踏出算命的第一步。
無論是對單主星或雙主星的探究,在坊間著作或個人所教學的講義裡皆有詳細的說明。對其職業,可由財帛宮判斷,而職階高低及事業是否如意等等,則由格局及官祿宮來作判讀;再來則是去細數財運,那可由兄弟宮及田宅宮作綜合研判,最重要的是切入大限,去解構當事者大限十年裡的吉凶禍福,當然就得以本命四化及大限四化之間的重疊、沖擊等作詳細的解讀。大限的推論相當重要,這一段階是為準或不準的關鍵,假如把握度不佳,那麼則是功力、火候不夠,仍須繼續勤讀及磨練,藉以累積經驗。
※大師精算流年、愛情、事業財富、整體運勢
※獨家四化解盤 打造今生好命!
※掌握黃金10年 全新改變
【2007/04/09 聯合新聞網】
- May 02 Wed 2007 15:01
《特色美食》「缽缽雞」與「串串香」 冷熱任選 有葷有素【王瑞瑤/四川報導】
「冷泡是缽缽雞,熱涮是串串香。」來到成都,發現串起來的東西特別多,而且大多泡在同一鍋高湯裡浸泡涮洗。朋友說,大家合吃一鍋,雖然看起來不衛生,其實很乾淨的呢!
走進著名的觀光大街-錦里小吃一條街,一個賣樂山缽缽雞的攤子前,擺著4大盆有白有紅的湯汁,浸泡著一串串舌、腸、肚等內臟,以及藕片、海帶、黑木耳的小吃。
掩不住興奮,白湯的紅湯的都拿幾串,嘗個味道,白的鮮,紅的辣,缽缽雞挺有特色的嘛!
傍晚時分,騎著自行車的大娘,在公車站附近做生意,引起我們的好奇,車後載著一個大臉盆,盛著紅湯浮著紅油,裡面還是一串串半浸半泡的缽缽雞,我問大娘:「這裡面又沒有雞,為什麼叫缽缽雞?」大娘回我:「因為這湯頭是用雞熬出來的呀!浸煮起來才有味道。」才一會兒功夫,自行車已經圍滿一圈看熱鬧的人潮。
晚上跑到光榮路上的玉林串串香,店裡的人不但滿到人行道上,店裡串起來的食物更是驚人,什麼都可以串,不光是豬牛羊雞鹿兔等肉類,連聖女小番茄、地瓜、馬鈴薯都串在一起,一把把排列整齊讓客人自由挑選。
我問老闆到底有幾種食材,少說該有6、70種吧!「不止啦,這裡至少上百種。」紅著臉,小聲糾正我的老闆肖啟志,賣串串香已有1 0年的時間,他的串串香好吃,是因為換人不換鍋,而且每串不分葷素,統統都是1毛錢,紅湯不要錢,白湯10塊錢,每天賣掉數萬支的串串香。
小吳說,去年她獨自到成都,吃了串串香的虧,有些沒名的串串香路邊攤,根本是在坑殺外地人,「我才吃了幾十串,結帳時一不留神,發現老闆手裡抓著幾百隻竹籤,白白收我60幾塊人民幣。」
其實串串香與缽缽雞的恐怖不在那一鍋,而是那長達30公分的細細竹籤上。那天到樂山拜望大佛,吃完著名的西壩豆腐宴後,走到附近的市場隨便亂逛,遠遠看到一個小兄弟在攤子前曬著一根根的香,走近一看,發現不是拜拜用的香,而是使用過、再回收的竹籤,而且很顯然並沒有經過清洗,油漬歷歷在目。之後在四川的幾天,我對冷的缽缽雞和熱的串串香都沒興趣了。
- May 02 Wed 2007 14:58
科技 讓女人看來都像充氣娃娃【文/莫琳‧道(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要男人幹嘛?》作者】
女人越來越願意把自己擴張彎曲到誇張的比例,只求能滿足男性的慾望。如今科技就是生物學,所有的女人看起來都像充氣娃娃。她們都選擇芭比有如生化人的豐滿胸脯,以及芭比超低的腰臀比。
我以為女性主義運動也導致某些正面的結果,包括對女性美的看法更有彈性也更寬容,讓大家從五○年代穿胸甲化濃妝的暴政解放出來。我錯了。女性主義誕生四十年後,女性美的理想典範比以前都還要更嚴苛也更不自然。
就像我的好友克萊格‧畢爾寇說的:「美國有頭有臉有年紀的女人都注滿了牛屁股的脂肪、生化合成的肉毒桿菌和各種火力強大的燃油製品。一大堆林肯夫人都想擁有看起來像拼湊而成的粉嫩年輕偶像外殼。」
我常懷疑,要是女權主義者葛洛麗亞‧史坦能在一九六八年就能未卜先知,看見二○○五年的《億萬未婚夫》(The Bachelor)裡的辣妹打架,還有女人對肉毒桿菌與隆乳的瘋狂,她還會不會大費周章地穿上兔女郎的衣服臥底跑新聞?
史坦能曾經說:「女人讀《花花公子》,感覺有點像猶太人讀納粹手冊。」她有沒有料想到,有一天花花公子兔女郎的T恤會在女性之間引起一陣風靡?
她在一九六六年寫道:「所有女人都是兔女郎。」她並不是在讚美,而是發出女性主義的呼籲要大家起而抗爭。四十年後,這句話已經成為美學的事實,大批女性前仆後繼地臣服於整型刀和注射筒之下,一心想擁有兔女郎的魔鬼曲線。
我們並沒有放寬美麗外表的標準,反而只放寬了我們想追求相同外表的選擇。女人正朝著同一張面孔、同一種身材和同一種表情來發展。
就像艾科夫博士在《紐約時報》上說的:「我們正冒險從事無法想像的行為,」那就是讓美變得乏味。當大家都這麼強調外表,個人認同變得微不足道。好像每個人都寧可選擇戴上面具,也不願意長得像自己,或者像自己的媽媽和姊妹。」
這個世界充滿了突出的植入物和拉平的注射物,誇張的芭比身材就是標準。「好像沒有人注意到兩顆保齡球出現在燙衣板上,是多麼的不協調。」史帝夫‧馬丁在小說《灰姑娘的愛情手套》裡頭如此形容比佛利山的情況。
對美國男人來說,女性美火辣典型的發展是呈一直線,或者應該說是呈曲線──從海報女郎到五○年代的貝蒂‧佩姬(Betty Page),然後是珍‧曼斯菲(Jane Mansfield)到潘蜜拉‧安德森到潔西卡‧辛普森(辛普森的父親本來是青少年傳道者,後來變成女兒的經紀人,他曾經對《GQ》雜誌吹噓自己的女兒穿 T恤或者穿胸甲都一樣性感:「她可是有雙D罩杯呢!那兩個玩意兒用什麼也蓋不住啦!」)
女人越來越願意把自己擴張彎曲到誇張的比例,只求能滿足男性的慾望。如今科技就是生物學,所有的女人看起來都像充氣娃娃。她們都選擇芭比有如生化人的豐滿胸脯,以及芭比超低的腰臀比。腰部至少比臀部窄30%,據說這樣最能吸引男人。
厄絲特醫師是身穿香奈兒套裝、腳踩莫諾羅高跟鞋、身材苗條的金髮美女,她會試用所有的皮膚科產品。「在華府,每個人都想成為天生的自然美女。」她說:「我卻要說是後天的自然。大家總是問我:『你有沒有動過什麼手腳?』當然有!不然我們找誰實驗那些雷射?我做過換膚,打過飛梭雷射,做過雷射比基尼除毛。我也用肉毒桿菌和牛膠原蛋白。」
然而,她並不苟同美國對雙峰的造假:「女人隆乳都是為了男人,不是為了自己。而且原因就是幾乎所有整型醫師都是男的。」她說:「我也喜歡尖挺的雙峰,但是我不會去動大手術來達到目的。我會選擇穿上魔術胸罩。」
就像《紐約時報》的記者艾莉克‧庫且斯基(Alex Kuczynski)的觀察:「有那哪男人會把一袋塑膠縫進自己的腿裡?或者把異物放進自己的身體裡?」
但或許女人的變形也是出於她們內心深層的慾望。早期女性主義者竭盡所能地妖魔化芭比,並且貶低女性喜歡瞎拼與化妝的傾向,同時預言一個男人女人都穿著深藍色套裝打領帶在各方面完全平等的世界,實在是太過天真也充滿誤導。
「我覺得追根究柢,女人做這些事不只是為了男人,也是為了自己。」韋絲勒醫師猜測:「我們正在實現小時候玩芭比的幻想。這都和我們的自尊心有關。母親會毫無條件的接納自己的兒子,但是卻總是嫌女兒不夠好。現在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長相,就像飲食一樣,那麼何不這麼做呢?厭食症患者有尊嚴嗎?」
但所有人都知道「凡事不能只看表面」,我要抗議,內在美要比外表重要多了。偉大的文學作品和愚蠢的翹臀珍電影都是這樣教我們的啊。我們要怎麼讓女人放鬆,相信這一點呢?
「消滅所有的男人吧。」韋絲勒脫口而出。
(本文轉載自普立茲得主莫琳‧道新書《要男人幹嘛?》,中文譯本將由早安財經文化出版)
- May 02 Wed 2007 14:57
當y退化,還要男人幹嘛?【文/莫琳‧道(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要男人幹嘛?》作者】
男人欠缺安全感是絕對有道理的。他們注定要滅絕,可憐的人兒。這件事或許不會發生在下個星期四,但是根據英國研究性染色體的頂尖專家布萊恩‧賽克斯(Brian Sykes)的說法,男人「現在可要注意了。」
男人欠缺安全感是絕對有道理的。
他們注定要滅絕,可憐的人兒。
這件事或許不會發生在下個星期四,但是根據英國研究性染色體的頂尖專家布萊恩‧賽克斯(Brian Sykes)的說法,男人「現在可要注意了。」
有的人很認命。硬漢作家諾曼‧梅勒(Norman Mailer)告訴女主播凱蒂‧庫瑞克,他的「恐怖理論」是:「女人即將接管全世界……說穿了,幾百年來,不管男人對女人有多壞,都需要女人才能傳宗接代。但是女人只需要大概一百個提供精子的奴隸,可以每天採集精子,就能確保人類繼續繁衍。女人根本不需要男人。而且,我打心底覺得這樣的可能性大概有一成,從現在起一百年後,地球只會剩下一百個男人,女人則能為所欲為。」
沒有男人也可以嗎?我問賽克斯博士。「當然可以。」他回答。
沒有男人也可以嗎?我問英國的遺傳學家史蒂夫‧瓊斯(Steve Jones)。「甚至連男性奴隸都可以不要。」瓊斯博士回答:「只要把他們的細胞冰在冰箱裡就好。妳只需要優良的供電系統就行了。」
我認識的一些男人多年來一直抱怨,如果女人在生物和財務兩方面都能獨立,學會自行繁殖和融資,那麼他們就要滅絕了。
針對Y染色體的最新研究顯示,我這些惴惴不安的男性朋友並非杞人憂天。他們已經變成演化史上尷尬的失敗之作。
這真是命運的一大諷刺,自然界似乎已經決定把男人降格為兩性中較弱的一方。這種情況只是遲早的問題,我們挑選男人的標準會變成勻稱的身材、柔軟的身體,以及飢渴地凝視著約會對象的天賦,無論他們乏味與否。
Y染色體有意無意地減少基因已經有好幾百萬年了,如今和它的伴侶X染色體比起來,尺寸還要小上很多。大小就是關鍵,專家認為未來十萬到千萬年間,男人就可能會消失。同時《Maxim》男性雜誌、三月足球狂潮、和早上冷掉的披薩也會和男人一起銷聲匿跡。
Y染色體現在「只是過往的殘留物,雖然它的結構曾壯極一時。」倫敦大學院的遺傳學教授、曾經撰寫《Y:男人的退化》(Y: The Descent of Men)一書的瓊斯博士寫道:「男人正逐漸萎縮消失。從精子數到社會地位,從繁殖到死亡;隨著文明的進步,帶有Y染色體的人類相對而言正逐步衰減。」
男性向來是遺傳學上的「寄生蟲」,他說,同時也驚訝地發現,如果現在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或者任何人要寫一本叫做《第二性》(The Second Sex)的書,他們在生物學上肯定說的是男性。「這有點像是《格雷的畫像》這個故事。」他語重心長的表示:「Y染色體的圖像正在消退中。」
說來丟臉,男人竟然以這麼快的速度面臨「無可避免的最終滅絕」以及穩定衰退的男性生育力。賽克斯博士警告,大約十二萬五千年後,幾乎所有男人都將不孕。
(本文轉載自普立茲得主莫琳‧道新書《要男人幹嘛?》,中文譯本將由早安財經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