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藝文 (49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賀詞(新年をお祝いする言葉)

年賀状には、頭語と結語や、時候の挨拶等は必要無く、新しい年を祝う言葉を書いて送ります。
<例>
・謹賀新年
・恭賀新年
・謹んで新年のお慶びを申し上げます
・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迎春
・新春

<おめでたい言葉が使いにくい時例>
・謹んで年始のご挨拶を申し上げます
・謹んで初春のご挨拶を申し上げます
または、時期をずらして寒中見舞いを出しましょう。

*「早春、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など同じ年賀状内に二つの賀詞を入れないようにしましょう。

(2)昨年の感謝、年越をお祝いする言葉

<例>
・旧年中のご愛顧を心よりお礼申し上げます
・昨年は大変お世話になり、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皆様幸多き春をお迎えのことと存じ上げます

*疎遠になっている友人には
「ご無沙汰していますが、お元気で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でしょうか?」
と、近況を尋ねる一文でも可能です。

(3)近況を報告する言葉(ビジネス年賀状では省略が可能です)

・ご報告が遅れて申し訳ありませんが、昨年○月に転居致しました。お近くにお越しの際は、是非お立ち寄り下さい。
・昨年○月に転職をして、希望に満ちた新年を迎えております。

*相手の事を思いやる言葉を8割、自分の話は2割程度に抑えるのがマナー。

(4)今年の抱負、新しい年のお付き合いや支援をお願いする言葉

・昨年の経験を生かし本年もご期待に添える様精進いたす所存でおりますので変わらぬお引き立てを賜りますよう、お願い申し上げます。
・未熟者ですが○○様はじめ先輩方に一歩でも近づけます様精一杯仕事に励みますので、本年もご指導ご鞭撻のほど宜しくお願い申し上げます。

(5)相手の健康、幸福、発展を願う言葉

・貴社の皆様のご健康とご多幸をお祈り申し上げます。
・皆様にとって幸多き年となりますようお祈り申しあげます。

(6)日付

・平成○年 元旦
・平成○年 一月一日 

*先方に届くのが元旦に間に合わなくても元旦の日付を書いて構わないとされていますが、出し遅れた場合は「新春 吉日」、松の内を過ぎたら「平成○ 年 一月」にかえた方がより良い印象です。また、「一月一日 元旦」や「正月 元旦」は意味の重複となりますので間違わない様にしましょう。

(7)住所、差出人名、連絡先など

感謝を伝えて愛される年賀状の書き方:ポイント

・年賀状はハガキであるため他人にも見られてしまう可能性があります。書く内容には旅行で家を空ける予定など書かない様にしましょう。

・仕事の連絡など新年の挨拶以外の返事を必要とする内容は書かない方が良いでしょう。

・「去る」「滅びる」「絶える」「衰える」「破れる」「失う」「枯れる」「倒れる」「病む」などの縁起の悪い忌み言葉は避けて「昨年」「旧年」に言い換えます。

・印刷の定型文だけでは味気なく、ひとこと添え書きがあると嬉しいもの。ご縁を繋ぐ効果もありますので是非加えてみて下さい。

・松の内(一般的には7日まで、地域によっては15日まで)を過ぎてしまったら寒中見舞いとして、お礼の言葉と遅れたお詫びを書きます。

 

脱定型文!印象に残る年賀状に

ステップ2で年賀状の基本構成をつかんだら次は言葉選びです。年賀状の挨拶となる決まり文句を「賀詞」といいますがお届けする方によって自分の立場 は親族、友人、上司、部下、取引先など変わりますので、相手によって使い分けをしていくのが理想です。もし使い分けが出来ない場合は、誰に対しても失礼の ない賀詞を選んでいきます。

また、賀詞それぞれ与える印象が違いますので具体的に賀詞の種類をご紹介していきたいと思います。自分らしい賀詞を選んで素敵な年賀状にしていきましょう。

賀詞の種類

一文字の賀詞→部下、同僚、目下の方、友人へ(目上にはNG)

「寿:おめでたいこと、祝い」
「福:幸せ」
「賀:祝い」
「春:新年、年の初め」
「禧:喜び」
「吉:めでたい」
「和:なごやか」
「慶:よろこぶ」

二文字の賀詞→部下、同僚、目下の方、友人へ(目上にはNG)

「賀正:正月を祝う」
「迎春:新年を迎える」
「寿春:新年を祝う」
「初春:新年、年の初め」
「頌春:新年をたたえる」
「慶春:新年を喜んで祝う」
「賀春:新年を祝う」
「喜春:新年を喜ぶ」
「献春:春をたてまつる」
「芳春:春かおる」
「慶賀:喜び祝う」
「萬福:多くの幸福」
「祥鳳:めでたい事が起きる前触れ、兆し」

四文字の賀詞→上司、取引先、目上の方へ(目下にもOK)

「謹賀新年:謹んで新年をお祝い致します」
「恭賀新年:うやうやしく新年をお祝い致します」
「謹賀新春:謹んで初春をお祝い致します」
「恭賀新春:うやうやしく新春をお祝い致します」
「恭賀新歳:新年を丁重にお祝い申し上げます」
「敬頌新禧:うやうやしく新年の喜びを称え申し上げ奉ります」
「慶禧萬福:良い事が多くあるようお祈り致します」
「新春万福:新しい年に幸福の多い事をお祈り致します」
「笑門来福:笑顔でいられるよう幸福をお祈りします」
「春光楽楽:春の光はうきうきして楽しい(新春のお喜びを申し上げます)」
「嘉祥陽春:美しくあたたかな春をお喜び申し上げます」
「永寿嘉福:長寿と幸運をお祈り申し上げます」

文章の賀詞→万人向け

「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新年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新春のお慶びを申し上げます」
「謹んで初春のお慶びを申し上げます」
「謹んで新春のご祝詞を申し上げます」
「謹んで年頭のご祝詞を申し上げます」
「謹んで年始のご挨拶を申し述べます」

*「新年あ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は、賀詞の重複になっており避けられていますが、正しいという意見もありますのでどちらでもかまいません。

英語の賀詞→万人向け(正式には向きません)

「A Happy New Year:よい新年を」
「A Start of a New Year:新しい年の幕開け」

*上二つは「よいお年を」というニュアンスなので、クリスマスカード等に使い、年が明けてから届く年賀状には使いません。

「Happy New Year:新年おめでとう」
「May the new year be filled with happiness:今年もあなたに幸福あれ」
「New Year’s Greetings:新年のご挨拶」

これまで年賀状のマナーの中で、出来ればお届け先によって内容を変えると良いとお話させて頂いておりましたが、ステップ5では立場別の新年の挨拶の具体例をご紹介していきたいと思います。是非ご参考にしてみて下さいませ。

ビジネス、お取り引き相手への年賀状

謹んで新年のご挨拶を申し上げます
旧年中は格別のお引き立てを賜わり厚くお礼申し上げます
本年も社員一同、社業発展に専心する所存でございますので
一層のご愛顧を賜りますようお願い申し上げます
貴社の皆様のご多幸とご発展を心よりお祈り致します
平成二十七年 元旦

上司への年賀状

慶賀新春
日頃の親身なご指導に深く感謝申し上げます
昨年の経験を生かし今年はご期待に応えるべく精進する所存でおります
年頭にあたり本年も変わらぬご指導をお願いいたしますとともに
ご家族の皆様のご健康とご多幸をお祈り申し上げます
平成二十七年 元旦

部下への年賀状

寿春
昨年中の○○君の活躍をたいへん嬉しく感じています。
今年もその頑張りでさらに大きく飛躍して下さい。
本年も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平成二十七年 元旦

親戚、友人への年賀状

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昨年中は大変お世話になりました
よいお正月をお迎えのこととお慶びを申し上げます
おかげさまで、私たちも一同元気に新年を迎えることができました
今年も引き続きよろしくお願い申し上げます
この新しい年が、皆様にとって幸多きものになりますよう
心からお祈り申し上げております
平成二十七年 元旦

出し遅れたときの年賀状

新春来福
早々のご丁寧な賀状を頂きまこと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年末から留守にしており、不本意ながら
ご挨拶が遅れましたことを心よりお詫び申し上げます
本年もどうか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皆様のご健康とご多幸をお祈り申し上げます
平成二十七年 新春吉日

出し遅れた時の寒中見舞い

寒中お伺い申し上げます
お年賀のご挨拶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新春のご祝詞をいただきながらご挨拶が遅れ
誠に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
今年も変わらぬお付き合いの程、よろしくお願い申し上げます
まだまだ寒い日が続きますので、皆様もどうかご自愛下さいませ
平成二十七年一月

あとがき

私からご説明させて頂いた年賀状にまつわるルールやマナーは
以上となりますが、これらのルールはただの目安にしか過ぎません。
それよりも大切なのは気持ちで、多少いびつな年賀状でも
可愛らしいものに感じたり、年賀状をくれたという事だけでも
嬉しいものだと思いますのでどんどん勇気をもって挑戦していく事で
新年から良いスタートを切っていきましょう。
この度は目を通して頂き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涼風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12.22 03:51 am
 

聯合報刊出「語言癌」專題報導後,有許多學者專家、作家詩人紛紛表示這是嚴重的問題,「年輕人」受「網路」影響太大,導致講話累贅。

學者認為,說話應該要「精準」、「優美」,語言癌上身,其實背後的原因是「年輕人」「思考力不佳」、「思考有問題」,「學生」因為缺乏「閱讀」所以言談思想缺乏「深度」和「內涵」,應該要立刻加強「教育」。(請先記下引號中這些關鍵字)

但語言癌真的錯了嗎…真的錯了嗎…真的錯了嗎…?(因為很重要,所以問三遍)

為什麼會有語言癌?它有沒有存在的必要?又它為什麼錯?到底是誰在用語言癌?又是哪裡出問題?當中的邏輯和根據又是什麼?在對語言癌進行化療之前,也許我們該先好好討論這些問題。

年輕哲學家、「哲學哲學雞蛋糕」 一書的作者朱家安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深入探討和語言癌有關的8個問題;不過在此先提醒讀者,以下內容為個人觀察並衍生出的推論,不代表語言癌現象的全部面貌。語言癌「癌史」實際上為何,有哪些可能「療程」,還需心理學、語言學等等跨領域分析解釋分析。

先說結論,朱家安認為:

•我們看到的語言癌不見得反應語言能力問題,有可能是社會背景或產業需求造成的。

•學者需要進一步舉證,才能說明這些語言癌真的是「錯誤用法」,而不只是他們基於美感無法接受;若無法證明,那語言癌就只是主觀美感問題。

•目前沒有證據指出語言癌特發於年輕人,或者肇因於網路的興盛。

•他也不喜歡到處氾濫的「的部分」、「的動作」,但認為我們應該盡量客觀看待社會現象。對於語言癌,學者急於管教和咎責,卻疏於思慮和舉證,實在可惜。

1. 誰有語言癌?

「貴賓您好,先為您進行一個點餐的動作」

「那今天療程的部分,我們就先為您做按摩的部分」

「所謂的冬粉,就是所謂的綠豆,在經過一個磨粉的動作後,所做出來的產品」

這些語言癌語句,在生活中好像似曾相識,究竟都是誰在使用語言癌呢?這個問題尚未經過嚴謹的調查,但就朱家安觀察發現,語言癌大多出現在下列三種人身上:

a.服務業從業人員(咖啡館、速食店、餐廳,特別是連鎖店,或是金融業、保險業…)

b.需要現場播報新聞的記者、主播等媒體從業人員

c.活動主持人、演講者、導覽員

朱家安說,這三類人的共通點是從事「需要現場即想、即說、即時反應」的工作,我們姑且稱這類工作為「即時商務溝通」。語言癌語句如「進行一個XX的動作」、「為您提供XX的部分」,幾乎都出現在電視、廣播中的受訪者和訪問者口中,民眾日常聊天講話,不太使用這類語句。

2. 為什麼「即時商務溝通」工作者,要使用語言癌語句?

「先生,這筆訂單,您必須明天繳費喔」

「什麼?」

「不好意思…呃…先生,這筆訂單的部分,可能必需要明天就請您就去幫我們做一個這個繳費的動作喔」

朱家安推測,需要使用語言癌可能有下列三種可能性:

a.專業形象:學術界喜歡用,或需要用較冗長的的句子解釋複雜的事物,由於學術界在社會中的形象是高深、有學問、正式,因此想要表現專業形象的人,就會無意識地模仿這種冗長的敘事方法。

b.委婉考量:台灣,或者說中文文化中,長一點的句子聽起來較為委婉、溫順、禮貌、尊敬,這些都是服務業希望帶給客人的感覺。

c.爭取時間:也就是有些語言學者說的「語言痙攣」,需要即時思考同時說話的人,還是需要思考時間,因此在語句中加入冗言贅字,可以幫助他們爭取思考時間。另外,人緊張詞窮的時候,也會找能直覺反應的詞彙先「墊檔」。

朱家安說,服務業從業人員可能著重「委婉考量」,媒體從業人員和主持人、導覽員則著重「爭取時間」。在這些原因下出現語言癌,朱家安認為,並不代表當事人的語言能力有問題。

3.為什麼以前沒出現語言癌現象?

關於快去睡覺的說法:

阿嬤對媽媽:「泥快企碎叫啦!」

女兒對媽媽:「可以請妳進行一個移駕的動作回妳床上,把我的床的部分還給我嗎?」

朱家安認為,不能說以前沒有語言癌現象,畢竟現在沒有語言癌從何時何地誕生的確切證據,也許語言癌一直以來都以各種形式存在,但他猜測:

a.或許以前需要即席說話的工作比較少,近年服務業興起後這些工作增加。

b.或許以前人們即席發言的影像不易傳播出來,所以沒被大家注意,現在多媒體發達(例如新聞常做現場連線),大家才注意到語言癌現象。

c.大眾服務業過去沒有那麼強調近乎卑微的服務形象,現在服務業要求服務人員要對客人必恭必敬,在這種情況下,有語言癌的語句,就容易成為選擇之一。例如:「您必須明天繳費」這說法太直白強硬,服務人員若改說「您可能必須明天繳費喔」,就溫和有禮多了,即使「可能必須」根本不能連用,因為兩者是矛盾的詞。

換句話說,語言癌因「委婉考量」常出現在「店員被強烈要求對客人要有禮貌」的地方,這些用語很可能只是主管要求的SOP,並不影響員工本身的語言能力。朱家安說,他在服務業打工的朋友,只有在工作時才會出現語言癌語句,但平時和大家聊天並不會語言癌上身。

4.語言癌真的有問題嗎?如果有,到底是哪裡有問題?

學生:「阿我這樣講不行嗎?」(怒)

老師:「阿我就是聽不爽不行嗎?」(更怒)

一些學者和作家指出,語言癌代表一個人的溝通能力、甚至是思考能力出問題,但朱家安認為,就目前檯面上的證據,語言癌頂多算是「美感的問題」。

朱家安解釋,若語言癌是溝通能力出問題的「病徵」,那就要找出使用語言癌,會造成人和人在溝通上不順、誤會或是有其他缺陷的證據。

同理,若要主張語言癌代表思考能力不佳,也同樣需要證據佐證,朱家安表示,出現語言癌,可能是真的對事情沒想法或沒想清楚,但也可能只是緊張、想爭取時間或工作場合要求,原因究竟是哪一個,每個個案可能不一樣,任何超越猜測的診斷,都需要科學研究支持。

「我不認為一個人會因為需要在上班的時候用這個文法,腦袋就變差;我也不覺得只有思考有某些缺陷的人,才比較會用這些文法。」朱家安說。

至於美感問題,朱家安指出,學者當然可主張「進行一個XX的動作」這種用法不優雅,或聽起來很笨。只要聽了不舒服、不順耳,人就可以做出美感上的批評,不需要其他證據支持,「但,這單純是品味跟喜好的問題,不能算是溝通或表達能力的缺陷」

5.語言癌擴散是因為年輕人的文化+網路發達?

朱家安認為,目前沒有證據指出語言癌擴散和年輕學子或網路發達有關,他觀察到有語言癌的人,多半是已經在工作的人,學生很少有機會展現或使用語言癌,他引述北一女校長楊世瑞的話:

「學生平常說話,倒不常聽見「進行某某動作」這種句子,但「那」、「而且」、「然後」這類連接詞,倒是講沒兩句就出現」

朱家安說,他觀察到在網路社群溝通的文字中,也顯少出現「XX的動作」、「XX的部分」這種用法,因為沒有這樣講話的需要,有的話多半是特意使用這種句型開玩笑,所以他不認為網路是讓語言癌變本加厲或擴散出去的元凶。而在師長與學生對談的口語中,我們也很難判斷「那」、「而且」、「然後」的出現,代表的是語言能力不好,還是緊張。

6.那麼,為何大家把語言癌問題歸因到年輕人和網路身上?

問:試證明,名廚阿X師還很年輕

答:因為阿X師有說過:「我們有進行一個互相索取溫暖的動作。」

既然語言癌擴散不見得是年輕人和網路造成的,為何大家都把矛頭指向年輕人跟網路?

朱家安認為,人傾向指導年紀比自己小的人,加上年輕人容易在語言上創新,而網路易讓創新的語言快速散布(對,就像這次「語言癌」一詞爆紅的速度),所以人們可能才因此把語言癌和年輕人與網路直接連結。

朱家安指出,如果大家發現年輕人真的較常使用語言癌,也有可能是因為第一線的媒體從業人員和服務業從業人員,不少都是年輕人。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發現,語言癌的重度使用者為服務生、記者,這些工作非傳統刻板印象中,會被稱為『高尚』或被大眾尊敬的工作」朱家安說,因此人們在看這些人常使用的特殊語句時,潛意識裡可能直接連結到「這些人的社會地位非菁英、工作不高尚」,因此衍生出「這樣子的說話方式=思考力不佳、思考不清楚」的想法。朱家安認為,我們一旦思慮不周,就更可能會這樣被刻板印象影響,導致不公平的判斷。

朱家安提醒,若我們發現某行業人員特別容易有我們認定「不理想的說話方式」,在因此否定他們的語言或思考能力前,應該先想想,有沒有可能是社會結構上的原因(例如主管要求、禮貌考量),促使他們這樣做,否則我們容易出於刻板印象,做出因果關係錯誤的結論。

7.我們是否應該要求人人說話正確呢?有辦法定義什麼叫「正確的說話方式」嗎?

下屬:「好繽紛絢爛又青春耶妳今天~」

上司:「講話請遵循主詞、動詞、受詞的原則。」

下屬:「…妳是個花枝招展的人」

朱家安認為,語言是活的,隨時都因說話的人而變動,同樣地,用來歸納說話規則的「文法」也會因為語言的變動而改變,因此無法定義「絕對正確的語言」。

朱家安舉例,「被自殺」就是個不符先前慣用規則的新用法,但目前可用來描述「異議人士死在家中,身旁有他的遺書,但上頭的字跡不是該人的筆跡」這類情況,「這種說法在兩年前看起來一定很怪,但現在大家是這麼用的。」

朱家安說,如果要為語句訂出「溝通合格」的標準,他會看「這個語句這樣用,是否大多數人都可以正確理解,聽得懂。」只要夠多人同意這樣的用法,連文法也可以隨之改變。

朱家安表示,從邏輯上來看,「改文法」是很危險的事情,因為若重要的文法改變了,語言可能會無法使用,但這在現實中很難發生,因為某種文法若有嚴重瑕疵,它在流行起來之前應該就會被淘汰了。

8.所以「如何說話」應該被控管嗎?

「老闆,一個蛤(ㄍㄜˊ)蜊(ㄌ|ˊ)湯」

「蛤?瞎密?」

「噢,我說葛力湯啦」

「好好好,馬上來嘿」

朱家安認為,我們當然需要在義務教育裡提供兒童和青少年基本的語言能力。但對於其他中文使用者在溝通過程當中發明的新用法,在原則上,除非有證據顯示它們會嚴重危害溝通效率,否則不需要控管,他覺得應該要讓語言有演化和更新的空間,如果一個新語句會帶來嚴重的混淆或誤導,它應會自動消失。

朱家安開玩笑說,以字音字形的例子來看,不少教育部字典裡寫的讀音跟大家的口語發音不同,「但大家還是不太鳥教育部字典啊!」

有些國文老師提出要增加國文課時數來防治語言癌,朱家安提醒,要增加國文課時數,也必須要有證據,證明學校提供的課程,真的有助於學生提升日常溝通的效率才行

擔任編輯工作的朱家安自陳,自己也不喜歡那些無謂又沒煩人的語言癌,然而他強調我們應該持平看待社會現象。對於「語言癌」的價值定位、診斷歸因和有效解方,都需要紮實研究,「對教育政策有影響力的學者們,更不該繞過應做的科學研究、妄下定論。把可能有合理成因的社會現象貶低成當事人罹患的「癌」」

【2014/12/22 聯合報】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地方的語言癌也需要社會學
0
2014-12-22 作家專欄,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

我跟大部分的人一樣,第一次接觸社會學,是在國高中的公民課(還是社會課?這些課程的存在感實在太薄弱了),課本裡介紹幾個專有詞彙如「標籤理論」、「刻板印象理論」等等,然而,對於理論的說明文字實在太簡單,我甚至無法理解這些理論到底可以拿來幹嘛。

後來我進了哲學系,在那個完全不缺理論的地方,高中時唸過的詞彙,幾乎通通還給課本。在大學時代又一次接觸社會學,是藉由網路論壇上關於社會議題的討論。這些際遇讓我感受很深:對我而言,社會學最有幫助的地方不是社會學理論,而是社會學面對問題的思維。

這個感受跟我當時接受的哲學訓練很一致,我也是一樣認為,對於一般人來說,哲學可以提供的最有用的東西不是理論,而是哲學面對問題的思維。哲學訓練讓人注意到,許多問題的癥結在於問題涉及一些內涵不清楚的抽象概念,理解了這一點,我們會更容易藉由釐清問題、探索概念來解決問題。(例如「名人撒謊」是否總是會構成道德錯誤?)這種「解題技巧」當然不是哲學的全部,但是對一般人來說,在溝通和討論上很實用。
就連「語言癌」也可以社會學

類似地,社會學提供一種視野,是讓我們穿透事物表象,看待事件背後故事深層的形成脈絡:許多社會現象之所以會出現,除了我們第一眼看到的原因之外,還存在有其他出自於社會背景、權力關係的因素,而對於後面這些因素的調整,有可能會讓我們更有效率,或者更公平地解決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前天開始討論的「語言癌」議題,它的發展大概是這樣:
有人抱怨為什麼主播、記者、餐廳服務生喜歡用「…的動作」這種多餘的語法來講話。
國文學者回應,指出這代表年輕人的語言能力低落,甚至有可能影響到思考能力
國文學者開出解決方案:增加國高中的國文學分。

這一串發展當中,幾乎每一個推論都有待討論。例如,考慮到目前國文課程充斥的那些跟當代語文能力無關的內容,增加國文學分真的有助於提升國民的語文能力嗎?又,我們怎麼知道慣用語是否會影響到思考能力?

事實上,有社會學思維的人,可能在事情發展的第一階段,就察覺到現象的特殊之處:為什麼這些「語言癌」是大量發生在「主播、記者、餐廳服務生」身上?這些人是真的慣用「語言癌」,還是說他們只在工作的時候用?是什麼特殊的社會因素,導致這些「語言癌」產生?

有了這個方向的發想,我們就更有機會評估各種可能的解釋,例如:
餐廳服務生大半自己也不喜歡那些用語,但主管覺得對客人講「待會會為您做一個清理的動作」比「待會會為您清理」禮貌。
臨場報導的記者和主播需要夠多時間想接下來要說什麼,但是基於專業要求又不能放慢講話速度,因此只好變化句型,塞一些贅字在口語報導裡面。

這些解釋是否符合事實,需要進一步的求證,但它們提供了一些可能性,讓我們可以應付「語言癌」,同時又不需要帶給國高中生更多課業壓力。「語言癌」只是眾多可以用社會學眼光檢視的例子之一,但是它已經足以告訴我們,若不時常把「社會因素」和「權力關係」等社會面向放在心裡,我們就更可能會錯誤地理解現象成因,忽略其他可能有效的解法。
巷仔口社會學

不管是哲學還是社會學,都希望人慢下來檢視問題,確認自己的理解盡可能完整、解決方案盡可能有效。要養成這樣的思維習慣,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在恰當的引導下慢慢閱讀和思索大量的案例,了解別人是如何使用那些思維來處理社會現象。

自去年2月開始,巷仔口社會學出現在網路上。這個由社會學者們共同撰寫的部落格,提供許多比學術論文簡單許多的內容,讓人體會社會學的思維。或許是基於在地和普及的精神,部落格作者們多半挑選台灣社會的現象或事件來討論,也讓讀者更能進入。

在這個月,巷子口社會學出書了,這本同名書籍由部落格裡三十餘篇文章集結而成,分成「政治」、「性別」、「勞工」、「弱勢」和「另類觀察」五章。除了和部落格上一樣有趣的內容,出版社也很用心為文章裡的數據和資料重新設計風格一致的圖表,提升了易讀與舒適程度。此外,《巷仔口社會學》的主編王宏仁在導讀裡提到,這本書的版稅收入將全數用於支持台灣社會學會營運,由此顯現的學者熱情,也值得大家支持。

*本文感謝來自沃草烙哲學寫作社群以及武陵的建議。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Jackie, and adapted by Limin Din

《巷子口社會學》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只能在京都遇見的二十三間書店
KYOTO本屋さん紀行

    作者: 玄光社編輯部
    譯者:陳惠莉
    出版社:蔚藍文化
    出版日期:2014/11/25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50元
    優惠價:79折277元
    優惠期限:2014年12月31日止

 
內容簡介
「不同的想法•不同的風景•二十三間書店•京都限定」

  不管是街上的商家,還是舊大樓的一房,抑或是公寓當中的一個小房間,只要一打開門,眼前便是店主用其精挑細選出來的書所構築起來的另一個世界。

  本書將為各位介紹二十三家京都特有的,或者是跳脫京都色彩,卻又有「京都風味」的書店。

  哪,讓我們出發前往書店來一趟探險之旅吧。

  出門時請懷著想像自己可以體驗到新奇的「新世界」的愉快心情……。

  *「夾鼻眼鏡」本舖的中村秋子小姐說:「店舖面對著悠靜而狹小的巷子。感覺真的好好呢。」。

  *三島先生的理念就是「希望它就像糖果點心店一般的存在。」

  *舊書蒲公英的中村明裕先生說:「只要客人飄然而來,能夠隨意買個東西盡興回去,那就夠了。我覺得這是一間門檻很低的書店。」

  *「我們書房資歷才六○年左右,還不算是老字號。」此話出自位於京都寺町通的三月書房的店主宍戸立夫先生之口。寺町通上,紙專賣店或日本茶專賣店等的老字號店舖櫛比鱗次,三月書房也完全溶入了這個地區的氛圍當中。

  *聽店老闆這麼一說,舉目四望,發現與短歌相關的書籍確實佔滿了一整個書架。其他按照每種書籍的種類,以和緩的流暢線條形成的書背上羅列著一些陌生的出版社的名稱,譬如黑色戰線社、谷川雁研究會、深夜叢書社等。

  *這家店的一大特徵是有豐富的少量出版品。有會津《oraho》、松江《agabo》、札幌《surou》、福岡《傳說中的麵包》……。目前正慢慢地擴大空間,希望能備齊所有的四十七個都道府縣的東西。小西先生認為,要提供一種生活的模式,包括在地的生活、不急不徐地觀察生活等,少量出版品是很好的選擇。

  *齋藤先生說:「我想讓這間店成為人際關係的樞紐。」今後可望發展成一個人與人能夠實際互動,獲得「某些收穫」的場所。

  *後頭兩坪半的房間則是放書的房間。烏爾姆凳整齊擺放的房間裡,井然有序地陳列著寫真集、藝術、設計、時尚、建築、家具等各領域的書籍。陳列在Books & Things的書架上的書本都是前所未見的。

  *    舊書店赤尾照文堂於一九二七年創業,目前的經營者赤尾薰先生是第三代傳人。本來是以有豐富的國語文學書籍而獨霸一方,但是基於時代潮流的演變,於七年前開始以彩色木版畫為主。店裡頭明治、大正、昭和時期的彩色版畫佔據了一半的面積,都是一些貴重的東西,每一個作品都讓人為店老闆有能力購得而感到驚歎。

  *    「世界文庫」的古賀先生說:「一個美麗的錯誤就是,買詩集的人遠超乎預期地多。目前在全國各地,大量經銷詩集的書店並不是那麼多,所以,我想在這方面多加把勁,將詩集販賣塑造成我們書店的獨特個性。」

臺灣個性書店經營者齊聲推薦!

  小小書房/劉虹風:「以書店作為旅行規劃的重點,可行嗎?京都四處林立的書店,或東京的神保町,不正是許多書蟲前往朝聖的地點嗎?」

  荒野夢二/銀色快手:「對我而言,書店是認識京都的窗口。」

  永樂座書店/石芳瑜:「打開這本書,你將看見二十三間只能在京都遇見的書店,無法被複製的空間。」

  政大書城/李信賢
  水木書苑/蘇至弘
  時光二手書店/吳秀寧
  新手書店/鄭宇庭
  水牛書屋/羅文嘉
  瓦當人文書屋/陳晏華
  Zeelandia Travel & Books旅人書房/張瑟倫
 
目錄
推薦文
實體的溫度,無法複製的二十三家書店──永樂座書店 石芳瑜
從書店開始的旅行──小小書房 劉虹風
和京都書店談一場知性的戀愛──荒野夢二 銀色快手

PART1 find something new      邂逅某些新事物的書店
  メリーゴーランド京都(旋轉木馬京都)
  惠文社一乘寺店
  FUTABA+京都マルイ(京都MARUI)店
  ミシマ(MISHIMA)社的書店

PART2 how comfortable!       舒適快意的書店
  町家古書はんのき(赤楊)
  London Books
  大垣書店  高野店

PART3 unique shopkeepers      店主性格鮮明的書店
  古書善行堂
  三月書房
  レティシア(Laetitia)書房
  NOT PILLAR BOOKS

PART4 think more deeply      了解、感受更深的書店
  アスタルテ(ASTARTE)書房
  大龍堂書店
  書肆  砂之書
  Green e Books

PART5 brush up your art sense    琢磨美感的書店
   MEDIA SHOP
   山崎書店
   Books & Things
   赤尾照文堂

PART6 let your beart be free      徜徉心靈的書店
  ガケ(GAKE)書房
  世界文庫
  nowaki
  Hedgehog Books and Gallery

  INTRODUCTION   前往異空間──書店旅行

  ESSAY in Bookstore「在京都,在左京區,〈買一條螺旋麵包〉」 /早川茉莉
  ESSAY in Bookstore「投注在書籍當中的心念──一書入魂」 / 三島邦弘
  ESSAY in Bookstore「邂逅梶井基次郎之時」/山本善行
  另一間書店  京之三大舊書祭
收回
 

原文序

異空間「書店」之旅 

  說到書店,在你的想像中,都是什麼樣的地方?

  是位於商店街中的小而美的老式書店、車站前面乾淨俐落的書店,或者是位於大樓當中的大型book center?

  你記得在充滿各種不同回憶的書店當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書時的那種悸動感嗎?

  在網路發達的現在, 就算不到書店去, 也只要敲個鍵, 就可以拿到自己要的書。然而, 為什麼大家還是要特地跑到書店去?

  那是因為書店這個空間具有某種力量。

  不是把幾本書排放起來就可以成為一間書店的, 選擇什麼樣的書、如何排列、和什麼東西擺放在一起? 每一間書店的獨特魅力是這樣而產生的。

  不管是街上的商家, 還是舊大樓的一房, 抑或是公寓當中的一個小房間, 只要一打開門, 眼前便是店主用其精挑細選出來的書所構築起來的另一個世界。

  本書將為各位介紹二十三家京都特有的, 或者是跳脫京都色彩,卻又有「京都風味」的書店。

  哪,讓我們出發前往書店來一趟探險之旅吧。

  出門時請懷著想像自己可以體驗到新奇的「新世界」的愉快心情⋯⋯。

推薦序

從書店開始的旅行

  無論去過多少次,踏進任何一間書店之前,「期待」的心情從未曾遠離過。每一間踏進一千次的書店,都是一千次不同的樣貌,這是我喜歡逛書店的原因之一,而這也是「書寫」一間書店如此困難的原因,因為它始終在變,像是一個萬花筒,你去越多次,就越看不清楚它真正的樣貌。

  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喜愛的書店,而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那代表著,我們有許多不同樣子的書店存在,讓你能夠依據自己的喜好、興趣、個性、工作性質、時間許可……種種不同的因素來選擇。有些人喜歡安靜的小書店,有些人喜歡書種齊全的大書店,有些人喜歡跟書店老闆閒話家常,有些人喜歡可以提供餐飲的書店,有些人喜歡一定主題的書店……在這本書裡,將京都的書店分成六大類型:「邂逅某些新事物的書店」、「舒適快意的書店」、「老闆性格鮮明的書店」、「了解、感受更深的書店」、「琢磨美感的書店」、「徜徉心靈的書店」,在閱讀的過程裡,我也常常會想起自己所珍愛的一些台灣的獨立書店,它們在不同的時光裡,各自滿足了我不同的需求。

  臺北公館區,也稱溫羅汀一帶(溫州街、羅斯福路、汀州路),聚集了大量的獨立書店,風格特異。從學生時代開始,只要有機會到這一帶,我必定會到唐山逛逛。位於地下室的唐山書店,從樓梯間就開始給予到訪的讀者視覺上的震撼,兩邊一層又一層地貼滿了各種藝文活動海報,還沒踏進書店,一整排的藝文傳單就足以讓人流連忘返。你總是可以在這裏「遇見」沒有想到過的表演活動、超巨量的人文社科類書籍、刊物,各式各樣的獨立詩刊,絕版絕跡許久的書隱匿在角落……從唐山出來右轉進入溫州街,不遠處就是南天書局。南天書局主要以出版為主,但在出版門市裡搜羅了非常齊全的台灣學、人類學研究書目,各式重製的台灣地圖,要理解台灣歷史,你不能不來南天。再往前當然還有像明目書社(簡體字書店)、台灣的店、女書店,每一間都是故事,每一間都足以讓愛書人流連忘返數個小時不忍離去。

  當然,這些書店只是溫羅汀書店群的一小部分,要認真逛完這一區的每一間書店,那可要花上不少時間。由於臨近台師大,對於這一區的居民、師生來說,溫羅汀書店群是道地的「生活裡的書店」;而對於遠道而來的旅人而言,豐富多樣的溫羅汀書店群,自是他們探索一個城市文化最好的窗口。

  像有一陣子要到花蓮凱風卡瑪兒童書店帶課程,每一週我都會在預定時間之前抵達花蓮,第一件事情是先到時光書店,放下包包,點一杯飲料,好整以暇地巡逛每一層書架,紙頁在指尖流動,但因為旅途而浮躁的心,卻會慢慢地沉靜下來,找到自己的位置。離開書店之前,手上也拿到了許多當地好店、藝文活動的傳單,這是我認識一地文化的方式,便捷、可靠,而且往往充滿許多驚喜。因此,每去到一地,我必定會以書店作為核心,開啟我在當地的旅行。

  以書店作為旅行規劃的重點,可行嗎?京都四處林立的書店,或東京的神保町,不正是許多書蟲前往朝聖的地點嗎?台灣也有著豐富的書店文化,2012年小小生活文化協會出版過《2012年台灣獨立書店地圖》,2014年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也出版過《2014福爾摩沙書店地圖冊》,都是非常好的書店旅遊指南。下一次,你也可以試著來規劃一趟島內的書店之旅吧!

  台灣獨立書店地圖線上版:
  cloud.culture.tw/frontsite/map/assetsMapPhotoWallAction.do?method=doLoadPhotoWall&groupType=M 

小小書房店主/虹風
收回
 
詳細資料

    ISBN:9789869051835
    叢書系列:紀實文學
    規格:平裝 / 160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旅遊> 日本/韓國> 日本
    本書分類:旅遊> 主題旅遊> 其他

惠文社一乘寺店

Information
種類:全種類(童書)
場所:一乘寺
坪數:一二○坪

宛如接力似的書架陳列
流暢的動線引導

從京都車站下來,轉搭市營地下鐵、京阪電車、叡山電車,大約花上三十分鐘的時間。座落的地點再怎麼說都不算是交通便利的惠文社一乘寺店,是經常被列為京都觀光行程之一的有名書店。

秘密在於書架的配置能力。每個書架分別擺放著文藝書籍、思想書籍、隨筆/小品文、詩集、漫畫、建築•藝術、飲食•生活、少女(!)等所有能想到的種類不同的書籍,但是界線又不是那麼地明確。在《料理材料的基本知識》的旁邊就是小說家丸山才一的對話集《文學與酒》,一轉頭卻又看到《不可不知的「飲食」日本史》等。陳列方式的思考重點在於,在「飲食」這個「界線」鬆散的領域當中,如何帶動、誘導顧客的視線。這種陳列方式、動線的配置方式是惠文社一乘寺獨樹一幟的地方,人們或許就是因此而被吸引的吧?       

請教店長堀部篤史先生關於選書的標準,得到的答案是:「首先排除實用書籍。」

「著重作者、編輯個人的思考傾向,選擇讓人覺得有趣的種類。」、「所謂的書籍等於是套裝的情報。我們選書的重點在於一本書如何表現裝訂或設計、編輯方針、作者的思想等。這方面也需要具有獨特性。」

這也就是為什麼經常可以聽到顧客表示,在這個說小不小,也不算大型書店,隨意逛一圈大約只要花上一個小時就可以走完的店內可以待上好幾個小時的理由。此外店家把顧客已經明確想要的書籍的購買作業委交給網路,刻意以不易找到目標物的方式來陳列書籍。如此一來,便可以提供上門的顧客不斷地有新發現,結果顧客便可以和在走進書店之前所想像不到的「全新的自己」邂逅。

書籍的陳列方式並沒有一定的模式。在隨意陳列的書堆中也隱約可見重點式的擺設。不妨以觀看方格漫畫的方式,隨意地轉動你的視線吧。

惠文社一乘寺店自稱是「以書籍為主的精品店」。以書籍為主,店內也陳列著豐富生活的雜貨、CD等。這些雜貨也內含有追求「高嗜好性」的堀部先生個人的信念。如果只是要實用性的東西,到處都有。店內所擁有的是各種讓人忍不住湧起「竟然有這種東西呢」的喜悅感的雜貨和音樂。

惠文社一乘寺店裡附設有兩個藝廊。一個是展示繪畫和工藝作品的「Amfaire」,另一個則是緊鄰與生活及飲食有關的書籍賣場的「生活館」,裡面陳列著充滿了手作物品的溫暖氣息的生活雜貨。

二○一三年初夏,店面往東邊擴張,預定將藝廊轉往該區。以銷售書籍為主、同時散播文化訊息的惠文社一乘寺店今後將往哪一條路走,這是相當讓人引頸期盼的事情。

書店空間的西側是「生活館」。陳列著散發出手工作品蘊含的溫暖氣息的生活雜貨。緊鄰的書架上則羅列著與生活相關的書籍,提供顧客從從書籍和雜貨兩方面去思考個人的生活模式的機會。

書店空間的東側是藝廊「Amfaire」。大約每兩個星期就會舉辦繪畫展、工藝展、舊書市等各種企劃展。靠近前面的專區陳列著許多雜貨,以素描簿和信封組、印章等文具為主。

惠文社一乘寺店
www.keibunsha-books.com
地址:京都市左京區一乘寺拂殿町10
TEL:075-711-5919
營業時間:10:00~22:00(年底年初除外)
公休日:全年無休(1月1日除外)

ミシマ(MISHIMA)社的書店

Information
種類:全種類
場所:城陽市
坪數:四坪(店舖部分)

舖著榻榻米的MISHIMA社的書店的內部。由Jr.先生等人設計的廣告看板當中,另外加入了三島代表所增減的創意。

位於住宅街的獨棟房是出版社MISHIMA社的京都辦公室。門口有大型的木製招牌。

MISHIMA社是一家回歸原點的出版社。這是一家創業邁入第七年的小出版社,以簡單而充滿熱情的理念為宗旨,每天努力地投入出版活動當中。

在該出版社的城陽辦公室裡的一個房間有「MISHIMA社的書店」。這是一個非常普通,只有四坪大小的舖設了榻榻米的房間。陳列書籍的方式是矮腳餐桌和壁龕,書架也是一般家庭裡面會有的普通書架。可能有很多人會把此處視為營業用空間,事實上並不是。這裡純粹就是一間書店。

MISHIMA社的書店就是把MISHIMA社代表‧三島邦弘先生的想法具體成型的小書店,三島先生的理念就是「希望它就像糖果點心店一般的存在。」這裡的氣氛輕鬆自在得讓小朋友也可以自己一個人跑來玩。

圓形的矮腳餐桌上和MISHIMA社一樣,羅列著致力於製作書籍的小出版社的書。有NANAROKU社、夏葉社、ROOTS BOOKS……。由被稱為「裝修師Jr.」的MISHIMA社的學生工作人員所書寫的廣告看板增添了幾許熱鬧的色彩。

靠牆的小桌子和壁龕上都有刻意企劃而成的書架。此處也有由裝修師Jr.先生所製作的充滿手工感的廣告看板。可以窺見手工製作的風情;實際看過書的人熱情推薦;看似簡單,卻又不同凡響的「直接」所帶來的舒適快意、穩重感自然地迎面撲來。MISHIMA社的書店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此外,如果造訪MISHIMA社的書店,建議務必要參加的就是同樣位於城陽辦公室內,每個月舉辦一次的「寺子屋 MISHIMA社」。這個活動堪稱是MISHIMA社的公開編輯會議,只要事前申請,任何人都可以參加。只要從頭體驗過書籍在擺放在書店之前是經過什麼樣的製作過程,之後在書店裡看書的眼光和感覺或許會整個丕變。

我想針對出版社MISHIMA社做更詳盡一點的描述。長久以來,出版業界都是從首都圈流通到地方區域的單向道。三島先生抱著反其道而行的想法,遂將MISHIMA社設置在位於京都市南部的城陽市(目前,編輯部移往京都市內)。

從京都車站搭電車大約花上三○分鐘的時間。位於偏離市中心地區的這家出版社,同時也是書店,企圖從郊外發送「某些」訊息給大眾的熱情值得喝采。

MISHIMA社的書店
http://www.mishimasha.com
地址:京都府城陽市平川山道115
TEL:0774-52-1750
營業時間:10:30~17:00   
營業日:週六(有活動時週日也照常營業)
請上Twitter@mishimasha_joyo確認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01:Mummy of Hornedjitef木乃伊霍尼杰提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02:Olduvai Stone Chopping Tool奥杜瓦伊石质切割工具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03:Olduvai Handaxe奥杜威手斧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04:Swimming Reindeer对游水的驯鹿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05:Clovis point 克洛维斯石矛头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06:Bird-shaped Pestle巴布亚新几内亚鸟形杵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07:Ain Sakhri的恋人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08:Egyptian Painted Pottery Cattle埃及彩绘陶牛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09:Maya Maize God Statue玛雅玉米神像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10:Jomon Pot绳纹陶钵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11:King Den's Sandal Label古埃及王丹的凉鞋标签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12:Standard of Ur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13:Indus seal印度封印 (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14:Jade axe玉斧 (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15:Early Writing Tablet早期“平板电脑” (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16:Flood Tablet洪水纪念碑(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17:Rhind Mathematical Papyrus莱因德数学纸草书(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18:Minoan Bull Leaper米诺斯公牛上的跳跃者(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19:Mold Gold Cape模具金角(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20:Statue of Ramesses II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21:Lachish Reliefs拉吉浮雕(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22:Sphinx of Taharqo塔哈尔卡的人面狮身像(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23:Chinese Zhou Ritual Vessel中国周朝青铜礼器(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24:Paracas Textile帕拉卡斯纺织品(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25:Gold coin of Croesus克罗伊斯的金币(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26:Oxus chariot model奥克瑟斯战车模型(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27:帕特农神庙的雕塑-人马怪和拉皮斯人(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28:Basse Yutz Flagons賽Yutz酒瓶(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29:Olmec Stone Mask奥尔麦克人石面具(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30:Chinese Bronze Bell中国青铜钟(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31:Coin With Head OF Alexander亚历山大头像硬币(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32:Pillar of Ashoka阿育王石柱(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33:Rosetta Stone罗塞达石(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34:Chinese Han Lacquer Cup中国汉族漆杯(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35:Head of Augustus奥古斯都头像(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36:Warren Cup耶路撒冷沃伦杯(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37:North American otter pipe北美水獭管(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38:Ceremonial Ballgame Belt球赛带(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39:Admonitions Scroll女史箴图(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40:Hoxne Pepper Pot银色霍克森胡椒瓶(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41:Seated Buddha无量寿佛坐像(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42:Gold Coins of Kumaragupta I摩羅笈多王一世金币(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43:Silver plate showing Shapur II沙普尔二世银盘(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44:Hinton St Mary Mosaic辛顿圣玛丽肖像(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45:Arabian Bronze Hand阿拉伯青铜手(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46:Gold coins of Abd al-Malik阿卜杜勒马立克金币(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47:Sutton Hoo helmet萨顿胡头盔(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48:Moche Warrior Pot莫希战士锅(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49:Korean Roof Tile韩国屋顶瓦(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50:Silk Princess Painting公主丝画(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51:Maya relief of Royal Blood-letting玛雅皇室浮雕(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52:Harem Wall Painting Fragments后宫墙上壁画碎片(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53:The Lothair Crystal洛泰尔一世水晶雕刻(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54:Statue of Tara塔拉的雕像(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55:Chinese Tang tomb figures中国唐朝陶瓷雕塑(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56:Vale of York Hoard纽约淡水河谷囤积的宝物(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57:Hedwig Glass Beaker海德薇格玻璃烧杯(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58:Japanese Bronze mirror日本铜镜(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59:Borobudur Buddha Head婆罗浮屠佛头像(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60:Kilwa Pot Sherds基尔瓦壶碎片(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61:Lewis Chessmen路易斯岛的棋子(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62:Hebrew Astrolabe希伯来星盘(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63:Ife Head约鲁巴人的头(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64:The David Vases大维德花瓶(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65:Taino Ritual Seat泰诺人仪式的座椅(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66:Holy Thorn Reliquary圣荆棘髑遗物箱(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67:Icon of the Triumph of Orthodoxy正统的胜利雕像标志(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68:Shiva and Parvati Sculpture湿婆神与妃子雪山神女的雕像(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69:Sculpture of Huastec Goddess瓦斯特克女人雕像(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70:Hoa Hakananai'a岛的雕塑(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71:Tughra of Suleiman the Magnificent苏莱曼一世(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72:Ming Banknote中国明朝纸币(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73:Inca Gold Llama印加金骆驼(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74:Jade Dragon Cup乌兹别克斯坦玉龙杯(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75:Durer's Rhinoceros杜勒的犀牛(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76:Mechanical Galleon德国南部机械帆船(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77:Benin plaque: the oba with Europeans贝宁斑块-奥巴欧洲人(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78:Double-headed Serpent两头蛇(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79:Kakiemon Elephants赤绘瓷器大象(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80:Pieces of Eight八块钱硬币(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81:Shi'a Religious Parade Standard 什叶派宗教游行标志(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82:Miniature of a Mughal Prince小莫卧儿王朝的王子图(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83:Shadow puppet of Bima皮影戏字符段(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84:Mexican Codex map墨西哥食品地图 (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85:Reformation Centenary Broadsheet德国改革纪念报纸(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86:Akan Drum美国弗吉尼亚亚干鼓(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87:Hawaiian Feather Helmet夏威夷羽毛头盔(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88:North American Buckskin Map北美鹿皮地图(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89:Australian Bark Shield澳大利亚树皮盾(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90:Jade Bi中国大玉壁(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91:Ship's Chronometer from HMS Beagle皇家海军舰艇比格尔天文钟(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92:Early Victorian Tea Set早期维多利亚时代茶具(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93:Hokusai's The Great Wave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94:Sudanese Slit Drum苏丹缝鼓(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95:Suffragette Defaced Penny妇女参政权论者损坏的便士(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96:Russian Revolutionary Plate俄罗斯革命板(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97:Hockney's In the Dull Village霍克尼沉闷的村庄(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98:Throne of Weapons宝座上的武器(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099:Credit Card阿联酋信用卡(mp3)

BBC 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100:Solar-powered lamp and charger太阳能灯充电器(mp3)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LEXANDRA ALTER 2014年11月25日 翻譯:王相宜
明年,喬納森·弗蘭岑(Jonathan Franzen)的粉絲們有福了。他的傳記即將出版,作者是斯沃思莫爾學院的英語教授菲利普·溫斯坦(Philip Weinstein)。明年9月,法勒、斯特勞斯&吉魯出版社(Farrar, Straus & Giroux)還將出版弗蘭岑的第五部小說《普麗蒂》(Purity)。


法勒、斯特勞斯&吉魯出版社的主席、出版人喬納森·加拉西(Jonathan Galassi)說,《普麗蒂》是一部縱貫數十年、橫跨幾個大陸、貫穿幾代人的美國史詩。主人公是一個名叫普麗蒂·泰勒(Purity Tyler,小名皮普[Pip])的年輕女子,她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動身去查清他的身份。故事從當代美國追溯到南美以及柏林牆倒塌前的東德,圍繞皮普家族的神秘歷史以及她與一位頗具領袖魅力的黑客與揭發者的關係展開。


弗蘭岑的小說《自由》(Freedom)和《糾正》(The Corrections)都賣了100多萬冊。和這兩本暢銷小說一樣,他的新小說也是探索性政治、愛情和親情等宏大主題。但是加拉西說,新小說還標誌着弗蘭岑在文體方面的新嘗試。
「它有一種寓言意味,」他說,「不是嚴格的現實主義。故事有一層神秘色彩。」

弗蘭岑以慢工出細活着稱。加拉西說,他在過去兩年里專心創作《普麗蒂》。這是他在2010年出版《自由》之後的第一本小說,不過他在其間出版了一個文集和一本卡爾·克勞斯(Karl Kraus)的譯文集。


溫斯坦的傳記《喬納森·弗蘭岑:憤怒的喜劇》(Jonathan Franzen: The Comedy of Rage)將探索「弗蘭岑的個人和寫作蛻變過程」,包括對《普麗蒂》的分析。溫斯坦說,傳記寫作得到了弗蘭岑的同意與合作。本文最初發表於2014年11月17日。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要離婚?」我凝視著她,而她脂粉未施,看起來很清秀,「給我個理由。」

她聽到我劈頭就問她理由,似乎有點愣住。「離婚要什麼理由?」

「我可能又得幫這個人整理離婚原因了。」我心中暗自嘆了一口氣問道,「你跟他結婚多久

?為什麼要結婚?」

「我跟他結婚一年左右,我們是因為有了孩子才結婚的。」

「這麼短的時間,不過才一年,為什麼想離婚?」我問。

「就不合。」很簡短的三個字。

「不合不能當做離婚的原因。」我說,「他沒有家庭暴力?沒有。他沒有通姦?沒有。所以真的只是不合?」

她點點頭。

「那麼,這可能會落到民法1052條第2項的規定,也就是我們學理上所說的『破綻主義』。所謂破綻主義,是指夫妻間的關係已經有破綻,而且這種破綻一般人都不能忍受。」我看著她,「你們之間,有這麼嚴重嗎?」

「什麼情況叫做嚴重?先生抽煙?打麻將?跟朋友去喝酒?」她問,眼睛突然亮了起來。

「應該這麼說,你一說出口就會有很多人『哇』一聲,認為不離婚簡直沒天理的理由,才稱得上是破綻主義。」我說,「例如十年不做愛、十年不洗澡之類的理由,但絕對不是先生不戒煙、偶爾喝兩杯你也有意見的這種破綻。」

「他倒是沒有這麼嚴重的缺點。」她說,「就是個性不合而已。」

「那你們就繼續相處看看,說不定會有新發現。」我說。

「來不及了。我已經帶著小孩搬出來三個月了。」她冷靜的說。

「你不能單方面搬出來!」我說,「你這樣可能會有『遺棄對方在繼續狀態』下的問題。現在反而是你有錯了。」

「我已經沒辦法跟他繼續生活下去了,我只能搬出來!」她憤怒的說。

「好吧。」我聳聳肩,「你還是沒告訴我,為什麼你想離婚。這樣好了,你舉出三個例子,三個讓我聽起來很生氣的例子就好,我就幫你想辦法。」

她想了很久,當她在思考的時候,我深深的嘆了一口氣。「想不出來?」

「這往往是生活中的瑣事,很難想。」她說,「婚姻就是被這些生活中的瑣事消磨殆盡!」

「我可以理解。不過就是不愛了,不愛的時候,牙刷擺錯位置都可以當做離婚的理由。但是你還是沒給我三個例子。」我緊追不捨。

「好。」她深呼吸一口,「他開車會滑手機,怎麼講都不聽。」

我搖搖頭,「那麼我可能會被你離婚一萬次。第二個例子呢!」

她被我搶白以後,愣了一下,「他對我家裡人不尊重。」

「他對他家裡人是不是也不太尊重?」我問。

她露出驚訝的表情,「你怎麼知道?」

「我猜的。」我輕描淡寫的說。「第三個例子?」

「他每次都要我叫他起床,還會賴床。因為他必須送孩子去保母家以後,再送我去上班,所以我常常上班遲到。」她說。

「好的。滑手機這件事情,我覺得你可以跟他說,如果你愛我,請注意我的安全,不要滑手機。犯滿三次以後,直接堅定的跟他說,請停車,我要下車,保證一定嚇到他。至於不尊重你家人,我猜他應該是一個大而化之的人,所以不太重視禮貌,這個多念幾次就好。真改不了的話,只要是平等對待雙方家庭,倒也沒什麼。最後,他如果真的起不了床,你可以選擇不叫他,自己去上班,不需要他帶孩子去保母家,你可以自己搭計程車去。報告完畢!」我一口氣說完,「整件事情在我看來,終究就是你沒認清自己已經是孩子的媽、人家的老婆,如此而已。」

她看起來很不服氣,但是沒有辦法反駁。

「我問你,你為什麼要跟他發生性關係?」我突然轉變話題。

「啊?」她突然語塞,「當然是因為喜歡他。」

「那你喜歡他什麼?」我問。

「他『看起來』很負責任,是個好人。」她不忘強調「看起來」三個字。

「喔?」我笑笑,「那你懷孕的時候,明知道只跟他在一起三個月而已,為什麼不把孩子拿掉?」

她又遲疑了一下才回答,「因為我覺得他『應該』是個適合結婚的對象吧?」還是不忘強調「應該」兩個字。「結婚以後才知道,他根本不是這樣的人!」

「可是,我問你,難道你沒有缺點嗎?」我問。

「我當然有。」她反應倒是很快。

「那我再問你,他有沒有唸過你的缺點?例如化妝太慢、餵孩子母奶的方式不對、太過囉唆會指揮他開車、不會煮菜等等族繁不及備載的缺點?」我問。

「沒有,他沒唸過我。」她很乾脆的說。「你怎麼知道我有這些缺點?」

「對嘛!可見他真的是大而化之的人,你也就不要逼死他了。」我避而不談她的疑惑,但是心裡想,大部分的男人不就是念這些嗎?

「可是,我回娘家三個月,他竟然從沒來看過我們!」她開始激動,「他怎麼可以這樣?」

「那你又怎麼可以這樣?是你把孩子帶走,你家男人說不定覺得很沒面子,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我說,「當然,說不定他現在有小三,開心得很。」

「他敢!?」她脫口而出。

「好吧,你要不要試試看,把你當初在結婚前,認為他有的優點寫下來?」我試著說服他,「說不定你回頭想想,其實他沒有這麼糟?」

她搖頭,「我要離婚,我真的受不了他。」說完眼淚就掉了下來。

「問題是,他現在不願意離婚,而你要是提出離婚的訴訟,法官可能也不會同意。我就這麼說好了,我連訴狀都寫不出來,你是要我寫什麼理由?」我問。

「你們律師一定有辦法的。」她說。

我舉雙手投降,「我沒辦法。你連支點都不給我,我沒辦法舉起整個世界。」

「啊?」她大概不知道我在說什麼。

「好,我給你一次機會。你去找他談,看他願不願意來找我,如果願意,我幫你們兩個瞭解一下狀況,要離婚,我寫協議書;不離婚,請手牽手回家一起跨年。」

她總算點點頭,願意接受我的建議。

「婚姻不都是這樣子的,但婚姻也都是這樣子的。」我對她說了最後這句話。

希望她真的懂。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事記~往古之追慕~

http://miko.org/~uraki/kuon/furu/furu_index1.htm#onmyou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它是不同世代的知識份子鬱悒或憤激的避秦迷宮,他們的夢境在這條魚骨般巷弄裡各自據點,數十年後你訝然驚覺,已鐘乳岩疊積成一可以作考古人類學的化石層。以夢養夢,後來的文青們推門走進離場的前輩文人曾苦悶挨坐讀書的角落座位,所以溫州街極難描述,卻總讓每一代文青飽漲追憶它的情感。

 很糟糕的是,我不記得那個下午我們聊了些什麼,那是我第一次有意識地進入「溫州街計時」:在那之前,我住深坑,偶或被長輩宣召進城續他們的第二攤。那時我的時光,除了年輕的妻子和她肚裡逐漸成形的嬰孩,大抵是獨自在違建鐵皮屋閣樓寫稿。年輕時代的哥們盡皆散去。我總像聾啞人迷惑地在「86 Line」看著喝醉了的長輩們像高中男生女生鬥嘴吵架,作勢拿煙灰缸互擲,分不清是怨忿或親愛。我想像這溫州街正像褚威格「昨日世界」裡的歐洲咖啡屋或赫拉巴爾的小酒館,我欣羨又隔著一層玻璃看著這於我可能的「文明入族式」,煙霧彌漫,音響轟然嘎響,偶被鄰桌美麗女孩尖笑聲戳破(被她們的老外男伴逗的)。像太陽馬戲團精準計算的機聒或燃放煙火,某一時點,長輩會比比窗外,「看,是某某,」那當然是文學教科書裡的傳奇人物,騎車腳踏車經過,「神經病,像『夏先生的故事』。」但那個下午是J的葬禮過後,我們被一種超過個體的冰冷襲擊,原本彼此不熟的同世代怪咖群聚至Coffee Odem。我們靦腆又熱切,摸索共同的語言,我猜想那應是一次近乎「文學改良芻議」的宣言,但其實只是我們這些「內向世代」的複製人們,相約「我們不能在這樣落單在各自的書房等待下一個人被狙擊」,那之後我們便定期約在Odem(我們暱稱為「後花園」)或朱利安諾或Common Place(我們暱稱為「妓院」),長夜漫談,扯屁唬爛,哀嚎人生的不幸。我覺得那於我真是「命運交織的溫州街咖啡館時光」。
 世代文青的孵夢總部
 後來我搬到城內,幾乎就在溫州街的隔壁巷,當然我是在和平東路這一頭的。被辛亥路高架橋截斷的溫州街南北段,其實是兩個不同時光粉塵飄浮的世界,接和平東路這一端的,完全是一個時光靜止的昨日之街,我偶爾帶孩子們闖進,那牆沿蔓長出的老榕,沿水浪顆粒舊公寓壁面攀上四、五樓高的九重葛、爬牆虎;有時百公尺內完全不見一人,只有雀鳥和壁癌鐵鏽牆欄門簷上的野貓的,「不在場」之強大的時間吸力,但讓我腦海浮出瓊瑤式的書名:「庭院深深」、「碧雲天」,更現代主義激情孤寂一些,木心的「溫莎墓園」、或甚至就李渝的「溫州街的故事」。暮年將軍和他的年輕妻子,低聲說話打牌的鬱悶教授,廢園,時光踟躕,被禁錮於此的昔日魅影,但像「天空之城」最後一隻機器人看守的滿覆苔蘚的墓塚。

 穿過了泊滿黃色怪獸垃圾車的巨大橋墩,穿過榕鬚遮蔽的「白靈公」小廟,和漂滿彩色油汙、抬頭浮游著至少上百隻小烏龜(大的像小豬那樣嚇人),非常古怪一小段止水的「瑠公圳遺址」,一間店內黯不見光的阿婆酣仔店(感覺它之所以猶開張至今,主要是賣「白靈公」廟香客之金紙香束為營生),兩間咖啡屋(「路上撿到一隻貓」,對面新開的「波黑美亞」)非常典型「溫州街氣味」:老文青書櫃、私藏光碟、電影海報。50號則是一棟佔地不小的鐵皮違建屋,我每每匆促走過,總有一「這是一拾荒者屯積拾來破爛之總部」的印象,從這往羅斯福路那頭走,可能比較是人們口中或印象裡的那條「溫州街」。時光還是被調慢了,但像是「清明上河圖」裡酒榭茶樓的運河畔,一小截距離即用筆墨註滿的,指岔分枝渠巷隱藏,塞滿細節的城市夢華錄,一代一代文青在這些褶皺裡孵夢、耍頹廢、延後進入社會大機器的,讀書、玩耍、哈啦之「夢見街」。

 前輩文人出沒,注意!

 很奇特的,它沒有糧行、裁縫店、草藥鋪,沒有老唱片行或五十年前的老戲院,它如果作為一時光展示之街,竟沒有典型的懷舊遺跡,它是漂浮在那些庶民百工而形成小小文明夢境之外(譬如鳥鎮東柵的戲台、染坊和糕餅鋪,譬如牯嶺街的郵幣社與二手書攤)。它是不同世代的知識份子鬱悒或憤激的避秦迷宮,他們的夢境在這條魚骨般巷弄裡各自據點,數十年後你訝然驚覺,已鐘乳岩疊積成一可以作考古人類學的化石層。當然闖進某一暗弄會出現一間似乎除了感冒糖漿和胃乳其它藥品皆無的小西藥房,或咖啡豆烘焙私人工廠。但主要是某某故居,明目書店,誰誰誰和誰誰常在此出沒,在此寫稿的「挪威森林」、「Coffee Odem」、「朱利安諾」、「魯米爺」,記憶裡每一間咖啡屋的牆上都貼有切.格瓦拉和憂鬱貝蒂和四百擊的海報。可能都是租賃老舊公寓一樓改裝,印像中每一間咖啡屋的廁所皆狹仄舊敗,馬桶之排水系統皆十分脆弱,以夢養夢,後來的文青們推門走進離場的前輩文人曾苦悶挨坐讀書的角落座位,所以溫州街極難描述,卻總讓每一代文青飽漲追憶它的情感。

 那樣的追憶總變成我們的「珈琲時光」:一段戀情、一小群人某一段一起鬼混,最後卻成陌路的唏噓往事;某一間咖啡屋老闆歇業拉下鐵門後(酒店關門之後),分發大麻的一千零一夜,他跑船的故事,他前妻的故事;誰誰誰提議「我們來搞個什麼好玩的」、我們曾這樣認真計畫一「金剛組合」之書:我寫其中男性角色的變態與暴力,C寫其中女性角色的乖異與夢境,S寫所有人物超現實的性冒險,Y寫那陰鬱之城(銀翼殺手式的)全部的建築與街景;P替我們建構偽編年史,ㄌ補足所有虛構人物關係的龐大清單……這樣的友愛和團夥幻覺何其咖啡屋,何其溫州街,那是從咖啡豆的焦香煙霧和昏黃立燈,破爛藤椅沙發和一種「我們就這樣一起變老」的頹廢安全感才可能長出的神燈怪物。有一次我非常認真地對這些忍者同伴描述我正進行的「西夏」長篇遇到史料轉換的困境,我決定不要變成一本歷史小說,想就此定名為「西夏旅館」,D君突然說:「啊?吸一下旅館?」眾人大樂,於是一整晚大家玩起關於任何與「吸一下」有關的,溫柔頹靡買一送一大放送的旅館色情服務廣告文宣,讓我為之氣結。

 黑白默片般的街巷故事

 如今我住在距溫州街二百公尺之內的巷子,我常在黃昏黯影圍著轟隆轟隆黃色甲殼車甩肥鼓鼓垃圾袋的人潮裡,隔著和平東路望著對面煙氣迷濛排在蘿蔔絲餅小攤的長長人龍,那條夢見街的入口。奇怪我恐怕長達七、八年吧,除了禁菸令後酷寒烈暑坐不住戶外座的幾個月,幾乎每天午后都像忠實的打卡上班足到溫州街的那幾間咖啡屋讀書寫稿,但一覺如夢,當真要追憶起「我的」「溫州街的故事」,竟如黑白默片,如他人之夢,深感不知如何談這條街的魔術,有時我和哥兒們在街巷某間咖啡屋裡聽它們胡扯哈啦那些荒淫妖豔之事,一個空檔走至店外吸菸,忽然瞥見頭上二樓公寓人家,鐵格窗一覽無遺屋內神明桌的紅燈、電視的跳閃流光,或它們書櫃的雜駁深淺顏色,或後陽台熱水器之轟轟聲,那麼挨近、侷擠、小市民(不在是李渝的溫州街故事了),我會對這條街的住民充滿感激,為何允許我們這些貧乏孤獨的同城之人,從新店、中和、天母、城東城西城北,搭乘捷運騎機車叫計程,甚至隔兩條街步行過來,躲在他們腳下「ㄎㄨㄟˋ燒」孵夢,暫時寄居那散置巷弄渠道各角的螺殼,煙塌燒泡吟燈迷雜般祭啟夸誕奇談、銀檻虹燈、繁絃高屐、淫娃蕩女的文藝青春夢(其實是賣火柴女孩一、二、三的火柴棒),然後有一天,夢醒了,又紛紛無情離場。我們不再是不帶著自己人生地流過那個巷街,這樣在那些有著法文義大利文名字的窄小舊公寓一樓小咖啡館裡交換身世的好奇心慢慢消失。

 每人心中的「溫州街時光」

 當然人人都可以說上一段他的「溫州街時光」,譬如Y,每每我們在Common Place聊到酒酣意暢,他都會跑去臺一冰店,端回五、六碗熱騰騰的紅豆湯花生湯芝麻湯圓,一夥人咬破那Q皮讓油腴濃郁的餡膏燙得幸福得眼淚汪汪,他總說這是「台大人的儀式」;譬如H,每從埔里上台北,總要到明目書店、唐山、後來的秋水堂,提了兩大袋整落的簡體版書,吃飯則必約那一對臉很臭的港仔老夫婦老闆的「醉紅」,也是「台大人的儀式」,說他們家腐乳用的道地,芋頭鴨褒或蒸鹹魚,後來在台灣再吃不到那樣的「南方味」了;譬如萬子,整個十年從師大路到溫州街幾家咖啡屋全打過工,在我印象中標緻開朗的老闆娘在他的回憶裡卻變成不願傳授他煮咖啡秘技,後來歇斯底里因小故便將他開除的陰暗惡女;或我總愛聽美女J眼神淒迷說著86 Line還開著的時光,那隻一臉愁苦趴在十字街巷邊的黃金獵犬,像爬蟲類夢境一般夜夜買醉的時光,初換上OL的文藝少女們在這結盟(不論是幹譙雞巴的女上司,或醉眼品評鄰桌的美型男),虛無地狂笑傻哭,乃至時日拉長後難免的傷害,背棄或離開。涉入漸深,溫州街便不再僅是條展示櫥窗般的夢見街了,它像有多組繁錯生態,關係網路的水族箱,你總會聽到這樣那樣的八卦,但說是八卦,卻又毫不激凸陰暗,反而像懷舊照片,有時間的沙金,像我有時坐在魯米爺戶外吸菸區趕稿,突然便一輛載卡多剎車停在一公尺身旁,一個殺氣騰騰的漢子下車摔門,卸下一大麻袋冒著煙的物事,扔在店門,也沒交代什麼,就跳回車呼嘯而去。過了一會,吧台的小T一臉平靜地出來將那袋沈重物事往裡拖,我問那是啥,她說:「冰塊,就加你冰咖啡裡的那些冰塊。」

 

 

[大安區] 溫州街X夢見街

http://cornerspotcity.blogspot.tw/2012/05/x_26.html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林谷芳/聯合報
琵琶的基本性格卻是開闔大度、一擊必殺的陽剛,〈琵琶行〉寫音樂的結尾「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鎗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才真回到了琵琶的本色……
談禪,常見老參一句:「禪脈在日本原不存」,就將日本禪一棒打死,類似說法且還不止禪一端:茶藝在日本不存,乃至於更直接的,「茶就是給日本人搞壞的」、「日本人根本不懂書法」,這些斷言何止屢見不鮮,甚且還成主流。

會如此說,一定程度來自文化宗主國對文化片面外傳,乃至於異化的不滿,但所謂「橘逾淮則枳」,就橘而言,枳非正色,但在枳論枳,其實於橘外自有一番滋味,更何況文化傳播上,「禮失而求諸野」的例子所在多有。所以說,談中日的種種,與其要求原有之純度,不如看看另一時地的文化特質、生命情性如何在同一事物上映現不同風光,以彼觀此,以此看彼,事物的如實乃得以彰顯,己身的長短乃得以映現。

就從音樂談起吧!日本既受唐宋大幅影響,中國文人於樂自來又寄情於琴,於是「日本的古琴究係如何」,乃成為談中日文化時許多人常問我的一個問題。

答案原該很明顯,想當然耳!既師從中國,這嚴格意義下唯一的文人樂器──琴,自該在日本有一定地位,但出乎許多人想像的,日本雖有古琴,其存在自來卻也僅是一種「存在」,景況連不絕如縷、僻處一隅都稱不上。

日本琴人傳統皆出自「東皋琴派」,傳自明末清初杭州永福寺的禪僧東皋心月,但自始弟子即寥寥,如今門風仍寥落。

相較於此,琵琶則不然,這唐代最重要的樂器不止在日本傳統音樂占有重要地位,且映現出與後世中國琵琶不一樣的生命風光,在此,何止橘逾淮則枳,它還禮失而求諸野。

琴與琵琶是嚴格意義下唯二的傳統獨奏樂器,嚴格意義是指歷來它即存在著為樂器性能而作的獨奏曲,而笛、箏、胡琴等等的獨奏曲目則都經移植而得。之所以如此,一言以蔽之,琴是漢樂的代表,琵琶則是胡樂中國化的典型,在歷史中它們彼此頡頏消長,於不同時代裡各領風騷。

琵琶占有唐季之首樂地位,宋以降則盡為琴之天下。雖說日本大量學習中國始於唐也盛於唐,但宋時此勢依然不減,且因積澱漸深,許多影響後世的文化建構反在此時成形:明庵榮西傳入臨濟、道元希玄開曹洞一脈,茶道此時奠基,禪畫也在這時進入日本。以此,要說唐之琵琶占有重要地位,宋之琴應也依然,卻為何連僻處一隅都稱不上?

答案在琴與琵琶不同的個性!琴一唱三嘆、幽微淡遠,琵琶不然,傳統故事中,它雖常與美人連接,讀白居易〈琵琶行〉,對音樂的描寫,大家也常聚焦「弦弦掩抑聲聲思」、「低眉信手細細彈」、「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但琵琶的基本性格卻是開闔大度、一擊必殺的陽剛,〈琵琶行〉寫音樂的結尾「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鎗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才真回到了琵琶的本色。

這本色較近於禪。禪,「丈夫自有沖天志,不向如來行處行」,既要粉碎虛空,何能拖泥帶水,它不是閨閣軟暖之事。琴不同,宋之前它雖有開闊之象,宋之後則愈趨幽微淡遠,連寄「滿頭風雨、一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的《瀟湘水雲》,也因它以胸中之波濤映水雲之翻騰,「音節繁複」,使明代最具影響力的虞山派琴譜不錄此曲。這幽微淡遠與日人的民族性不符,遂使琴在日本乃有與中國完全不同之處境,琵琶不同,在日本,它不僅保留了原有基本的型制個性,還在此更有發揮。

這發揮是使琵琶的剛性趨於極致,日人保留了撥彈琵琶的傳統,但撥片更大,弦又是絲弦,於是以撥擊弦,乃正是「以天下之至剛擊天下之至柔」,用力處,每一聲皆似欲斷弦,這與中國弦樂器以軟弓(指)對軟弦,西方以硬弓對硬弦所帶來的宛轉與明亮完全不同,係真正的一擊必殺,再無反顧。

然而,這樣說,並不指日本琵琶就一剛到底,畢竟,音樂的敘述總得有其轉折,而在此,輕彈配以壓弦所得的彈性音,就讓它有了一種百煉鋼化成繞指柔的沉吟,這沉吟沒有過多的敘述,是「自在那裡」的具顯,正如日本的懷石、茶道、花道般,那空寂幽玄也是他處所難尋的。

這一擊必殺、這空寂幽玄恰是禪行法應世的兩面:臨濟禪宗風峻烈,殺活臨時,兩刃相交,無所躲閃,日本的武家依此而立;曹洞,尤其是希玄道元只管打坐的「默照禪」,則機關不露,自知獨耀,花道、茶道、懷石,乃至於俳句、禪庭園就受其影響而生,可在琵琶,竟兩者得兼。

正因兩者得兼,原先縱橫出入於諸般生活樣態的中國琵琶,在日本就成了吟詠史詩,如能劇般帶有一定神聖意味的古典樂器。

日本的琵琶音樂主要以說唱的形式出現,其最知名的薩摩琵琶名段更成為經典,而奏者雖自彈自唱,這說唱卻與中國不同。中國說唱一般時候樂器是和著人聲曲調走的,但薩摩琵琶則鋪陳總體之氛圍,成為唱時之依托,唱者既須合意象氛圍與歌樂敘述於一爐,往往一曲即須數年才能專精,可正因如此,聽他鋪衍故事,就真如臨斯境,回到那千百年來永被傳述的場景。

在此的感動起自年少,1965年小林正樹的《怪談》,以四個短片寫戰事史詩、鄉野傳奇,第二段講述的正是琵琶家無耳芳一的故事,而整段就以琵琶曲《澶之浦》作為音樂,唱出平家與源氏相爭的悲壯史詩。

澶之浦是地名,它位於本州下關與九州門司之間的關門海峽邊,關門海峽是千古一役巖流島的所在地,它的另一端澶之浦則是源平之戰最後的決戰處。

源氏與平家之爭歷時百年,1185年的3月24日終於在澶之浦作了最後了斷,平家先勝後敗,全軍覆沒,眾大將皆投水而亡,其中曾逼有神力之源義經連跳八船而逃的平教經挾二源氏勇夫跳海,平知盛為不苟生,不讓敵者得首級而著重甲、負錨碇沉海赴義,由平家所生之安德天皇由外祖母二位尼扶抱,與日本三神器中的天叢雲劍永沉海底。血戰自清晨六時至日暮,一日間終結了百年恩怨,悲壯的覆亡卻留給後人無限的追思與感慨。

這悲壯史實載於史冊,也走入琵琶,而盲僧芳一正是擅此曲者,他原是阿彌陀寺之僧人,因擅此曲而為貴人邀約彈奏七日,住持覺芳一每晚出演有異,派人跟蹤,才發覺他竟是至平家墓園於安德天皇墓前而彈,遂告芳一,若全身寫滿〈般若心經〉,則鬼魂無法見其,乃可不再為之所惑。不意住持書寫時竟漏寫兩耳,待鬼魂來,未見芳一,呼之無人,但見空中有芳一之耳,遂扯此雙耳回覆交差,芳一忍痛不出聲,後不止斷鬼魂之纏,更因此名滿天下。《怪談》中〈無耳芳一〉寫的正是這個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無耳芳一,事情的緣起卻在琵琶曲《澶之浦》,於是整部短片乃以《澶之浦》為底,映以淒厲悲壯的鬼魂戰爭場面,讓片子在人鬼、虛實、音樂與影像間交織,觀者因此看的不只是篇史詩,還應對著一首曠世名曲。坦白說,影像與音樂能如此相乘者幾不可再,難怪許多人對此段留下了最深印象。

年輕時看此片,既驚懍於那悲壯史詩,更對琵琶印象深刻,沒有日本琵琶那特有的剛性,又如何應對那平家的壯烈,沒有日本琵琶那當下的幽玄沉吟,又如何連接那從人間到冥界的千年之嘆。中國琵琶雖善於武套,並稱雙璧的《十面埋伏》與《霸王卸甲》寫戰事雖宛然如真,述心情雖多有沉鬱,但多的是敘述,卻少了那凝結人鬼千古一嘆的當下。

正是這當下,使日人契於春櫻之殞落、秋楓之風華、茶室之寂然、石庭之默照;有這當下,生命就不須世間的起落貴賤,不須時光的流逝感傷。你,或者是臨濟禪般劍客的如實,或者如曹洞禪般道人的靜觀,談日人的菊花與劍,在此原可以就只一事。

這一事,在小,具現於琵琶,在大,分領於臨曹。你怎可因日本琵琶只以一撥,未若中國琵琶運用五指,而輕視於它。在中國,宗門有「臨天下、曹一角」之說,意即臨濟管領天下,曹洞只偏處一隅,於是宋以降,狂禪乃興,文字禪盛行,肆意棒喝,卻將宗門耗盡,而在日本,臨曹分有天下,臨濟有無俱遣,曹洞全體即是,行者不止可分由破立而入,這破立還分管天下,禪遂不致流於一偏,你又怎能輕視於日本宗門。

不能輕視,不止因枳有枳之味,也因禮失而求諸野,開闔、當下原在中國,唐之宗門即如此,但宋以降,中國的性格愈趨於細瑣內縮,雖亦有文人之逸遠,卻已難談氣概、論出入,只以琵琶一事,雖技巧看似豐富,卻就花指繁弦了。

談生命,談文化,於中國,這唐、五代與宋之後氣象情性的分野是切入的關鍵。盡在宋之後轉,則磨磚不能成鏡,而對此之觀照,卻可由琵琶一事而得。

正因如此,剛結婚還在教琵琶的我,蜜月的日本行必得走澶之浦一趟,也必得去看看那傳說中盲僧無耳芳一的塑像。

澶之浦當然已非當年景象,無耳芳一卻永遠如傳說般:盲僧無耳,只是所執琵琶非豎彈的薩摩,反是雅樂中橫抱的琵琶,但無論如何,傳說與史實在此就合為一事,就宛然現前了。

短短的一參,印象卻是永遠,因在許多場合裡,談音樂乃至於談禪也總會談上澶之浦,也總會遙想起那悲壯的史詩及盲僧的傳奇。而意想不到的是,這遙想在二十多年後還有後續的一章。

後續緣自南管音樂家王心心,心心是我的後輩,情誼上像我的學生,許多人對她的演唱癡醉不已,而她自己對許多事也逕癡醉,不懂日文的她,有天竟發心要赴日學薩摩琵琶。

幾經周折,她終於拜在薩摩琵琶家岩佐鶴丈門下,為了回報資助的趨勢教育基金會,她約了老師來台至台北書院同台演出,希望我這對中日琵琶有所觀照的老師來為她介紹主持。

這幾年閒雲野鶴,對這臨時的公差原可拒絕,但看在薩摩琵琶,看在岩佐的老師正是日本人間國寶、無耳芳一電影音樂的彈唱者鶴田錦史分上,我答應了。

音樂會中岩佐果真彈唱了《澶之浦》的一段,音之初始,那《怪談》中的場景馬上襲人而來,不止因這音樂,還因活生生穿著和服的琵琶者坐於面前,琵琶與唱雖不若他老師的勁直,但地地道道的鶴田家風。

音樂會中心心也彈了一段,不懂日文的她儘管只彈不唱卻已殊為難得,但重頭還在她自編自唱的〈琵琶行〉,輕啟小口,其聲清怨,真個將潯陽江頭的歌女現於當前。

兩人的藝術都完整,放在一起卻又有了另一層次的對照,作為琵琶輸出國、文化宗主國中的南管,其音宛轉,演唱時一唱三嘆,如訴如慕,卻只在一己之怨中轉,而作為琵琶及文化輸入國的薩摩則沉鬱剛勁,有千古之事盡此一擔之味,兩相對比,誰具氣象,不言自明。看著兩人,我主持時雖盡可能以平常語調談中日琵琶的不同,心中卻一直浮現著宋‧俞文豹《吹劍錄外集》所載,蘇軾問歌者「我詞何如柳七」的一段應答:

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鐵板銅琶並稱恰映蘇詞豪放,難怪「坡為之絕倒」。楊柳岸曉風殘月固不錯,但千年以降若只此十七八女郎之一調,殘月意指的就是藝術之微、文化之縮,就是世間閨閣之軟暖、宗門氣象之不存。

就這對比,這銅琶鐵撥的一聲,身處台北書院,我卻似回到了那有著澶之浦史詩、無耳芳一傳說、千古一役巖流島的關門海峽。

海峽雖小,直指的卻是我們那丟失已久,千載以上執鐵綽板、銅琵琶、盡千古於當下的生命氣概!

文章標籤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葉祥明於1946出生於日本九州熊本市。他大學時代主修的是經濟,不過他同時也也學習設計跟水彩,之後並到紐約習畫。


1972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兒童繪本"The White Bird on my Bench",這本書後來被翻譯成好幾種語言。另外,他還創作了其他繪本,如"Jake Flying in the Sky"、"My Blue Planet"、"The Night the Stars Shone"、"My Name is Hachizo"、"The Wind and the Leopard"跟"The Planet of Dolphins"。除此,他也做過繪本的編輯,或單純只為別的作家創作插畫。由於他也是設計師,所以還做過品牌標誌的設計。1991年,他在距東京不遠的北鎌倉建立了他的個人美術館。


葉祥明可說是日本最有名的插畫家之一。他曾在 1990 年得到了波隆那國際童書節的平面設計獎。暢銷童書「不要地雷,只要花」就是由他負責插畫。這本童書在全球銷售超過五十萬本。近幾年來,他持續創作的是以「母親」為主題的一系列探討親子關係的童書,在日本的媽媽之間掀起了不少的討論。


葉祥明的繪本在國際間得到過許多獎項,這些童書也分別在英國、台灣、法國、德國、義大利、韓國跟瑞典出版。


1990 繪本「風和豹」獲義大利波隆那繪本獎
1991 在北鎌倉創立葉祥明美術館 
1992 原創的小狗 Jake 被選為書信日的紀念郵票 
1996 繪本「不要地雷只要花」獲日本繪本讀者獎 
1998 繪本「森林造海」獲第八回劍淵繪畫村大賞 
2002 在故鄉日本阿蘇創立繪本美術館,作品向來關懷人的心靈、地球生態與人權。


www.yohshomei.com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年底,國內一位市長夫人車禍重傷。據媒體的轉述,在經過一番醫療搶救之後,她的情況總算穩定下來。她清醒後開口的一些話就是「Go Home」、「Pain」等英文單字。雖然這則當時社會相當關注的新聞,十分具有震憾性,但 TG 卻在這一系列報導中,發現一位醫師公開「藉題發揮」;他的大致意思(如果記者沒有刻意扭曲的話)是說,因為「英文比中文簡單」,所以當事人在嚴重受創之 後,英語能力將會比中文恢復得較快。雖然這位醫生搬出許多腦神經的術語,但在基本上,TG 認為這位醫生的話是沒有根據的胡說八道。

由於外國(特別是使用英語的國家)似乎都有一種根深柢固的概念︰中文是很難的。連帶地,我們這群中文母語的使用者,也不明究理地跟著他們瞎 起鬨,居然自己也常常抱持著這種觀點。當然,過去 TG 也是這樣認為;因為我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除了不斷地背誦單字之外,更是花費了十年以上的時光,研讀與參照各種深淺程度不同的片語大全、文法書,大家都按 照裡頭的「邏輯指示」來認識與書寫英文。與此相較之下,我們就講不出什麼中文文法。這樣看來,中文似乎真是毫無章法,好像都要人們「看多了就會了」,比不 上英文的「簡單」、「明瞭」與「邏輯化」。

直到自己在寫碩士論文時,由於正文之前都需附上一篇英文的「摘要(Abstract)」,於是 TG 也自信滿滿地寫了一頁的英文摘要。然而,指導教授在看過之後,從頭到尾將 TG 所寫的內容整個翻修了一遍;教授微笑地告訴我,雖然我的文法都沒有錯,但老美卻沒有人這樣講的。畢業之後,TG 由於工作的關係,偶爾也要讀些業界相關的論文或手冊;雖然大家都使用著共同的英文,但讀多了之後也會發現,非以英語為母語背景的人(比如日本、韓國),他 們寫出來的文句雖然不致於讓人「看不懂」,但的的確確會讓人感到「怪里怪氣的」,比不上英語母語背景者所寫下來的「好看」。因此,TG 後來對於語言(尤其是活著的語言)的觀念便轉於「謙虛」了︰沒有哪一種語言文字是「勝過」另一種的。外國人嘲笑我們寫出不漂亮的英文,而我們也同樣在嘲笑 外國人所用的中文不夠「道地」;更不用說在同一文化圈裡,不同的方音腔調可以鬧出各式趣聞與笑話了。因此在語言學習中,其實還有更深一層的「心理因素」是 難以解析的。

我們在許多外國談語言文字的書籍中,都會提到英文(或其它拼音文字)只要學會二三十個字母就足夠了,但中文卻需花上「一輩子的時間」來通曉 上萬個漢字;這些書籍的內容,都藉此來尊崇拼音系統、貶低方塊字,使得許多漢字文化圈內,不時就有人要提倡中文拼音化、廢漢字的運動了。然而,上面這種說 法只是一種粗糙的論述,若再進一步深究,會發現它是「站不住腳」的。學過英文的人都知道,單是學了廿六個字母,還是看不懂任何一遍英文文章;因為真正表達 語言概念基礎的不是字母,而是詞(word、或稱為單字)。換句話說,如果不老老實實地學會正確的兩千個英文單字,就無法看懂一篇初級英文;若想閱讀中階 英文,認識八千個英文單字是免不了的。相對之下,今天中文普通話只有一千四百個音素,而且只要學會三千個常用漢字,就足夠日常生活使用了(在 TG 上網玩 BBS 的那個年代,三千常用字就足以讓許多網友沈迷於線上聊天……);認識五千個漢字,對於不讀古籍、不用罕見典故的使用者,絕對是綽綽有餘。當然,這些數字多 寡不是絕對重點,重點是語言學習沒有任何捷徑,為了足以運用到真實的生活上,人們總得需要用到上千個語言基礎元素,再配合上各種詞序組合規則,以及「沒什 麼道理的」習慣,才能算是一種語言。基本上,只要是活著的語言,學習起來所下的工夫是絕對少不了的。要用籠籠統統的「難易」、「合理」、「邏輯」等一句話 來比較與說明各種語言的高下,TG 認為那根本就是一種無知的狂妄。


不過,語言裡頭的各項優缺點是可以來作比較的;但我們必須小心不要加上「價值高低」的判斷。英文備受人們詬病的一點(包括以英語為母語背景的學 者),就是它的拼字和發音是「不能吻合」的,以致於我們認識一個字時,除了記憶它拼字之外,還得順便將它的讀音「硬背」下來。過去,TG 也十分討厭這種毫無效率的字音系統。但自從認識了「歷史演進」之後,卻開始懂得欣賞它的這項「缺點」了。說到頭來,活著的語言文字似乎都免不了這種宿命︰ 語言文字一定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但在另一方面,卻也永遠擺脫不了歷史累積的包袱。到頭來,便是呈現出來的語言文字,都出現許許多多無法解釋的「為什 麼?」。在瀏覽過歐洲各類印歐語族的語言之後,大家都願意承認「英語詞格規則是比較少的」(名詞少了性別,形容詞沒有變化,動詞最多只有四格),但大家也 都承認「英語的字音之間脫節程度是較大的」。

比如像「Mother」與「Moth」有共同的拼字起首,但元音發音不同。「領導」和「鉛」的英文都拼成「Lead」,但這兩者的發音卻不相同。「TwoToToo」三字拼法和代表意義不同,發音卻完全相同。若從「One」 的現代標準拼法,人們永遠無法從任何規則類比,猜測出它的發音竟然會是 [wan](普通話中的「萬」)。大學時代,曾以為「法語」也是字音脫節的惡例,但後來才曉得法語大部分字彙的發音原並不難,還比英語簡單太多了;德語和 義大利語更不用說,「見字發音」、不需音標輔助,很少例外。至於英語的字音,雖然一定可以歸納出許多「所謂的」規則(比如 ee 讀成長音 [i:],o 在重音節發開口音 [a]……),但這些規則的「例外」太多了。所以老師在教學時,這些所謂的「規則」只不過具有「參考」作用,大家還是乾脆一字一音直接背起來便是了。

這時候,我們當然會提出疑問︰為什麼使用英語的人會這麼「無聊」且「沒事找事忙」,弄出這麼多「不合理」的讀寫系統?過去 TG 在電子報《英語不規則動詞的規則起源》中曾經提到,從歷史著手,我們發現今天一堆英語的不規則動詞,就是一種擺脫不掉的「歷史包袱」所造成的。而在現代英語的字音問題,若從歷史觀點來著手,我們居然就可以更新一步地瞭解,英文拼字與讀音脫節的問題是如何產生的。以前 TG 曾在《從不發音的字母談起》與其它電子報裡,零零碎碎地聊過輔音字母的各種現象。而在這篇文章中,TG 想要聊聊發生在中古英語時期的「元音大轉移(Great Vowel Shift)」。今天英語所呈現的各種稀奇古怪的發音,有許多都跟這件元音變化的事件有關。

TG 曾在《由「A」的發音到「我」的名字》中, 觸及到了元音轉變的情況。原來書寫下來的字母 A,在過去應曾渡過代表音值 [a](啊)的階段;但在人們長時間的口說當中,或許會有一群人在發音時開口變小(舌位升高),於是有朝 [e](欸)的方向,或者再朝向前方的 [æ] 移動。同樣地,原本書寫成 E 字母原音值的 [ɛ],有些地區的人們會由於開口變小(舌位升高)而成了 [i](衣)。猶如一場「大風吹」的遊戲,原本已代表最高音位的字母 I 無法再加以升高,但為了和從 E「擠」過來的發音作區別,於是 I 的音值就在前方補上另一音素而成了 [ai](埃)。

比如現代英語中的 Bake,它的第一音節不讀 [ba](巴)而是次一音位的 [be](貝)。現代英語中的 He 不讀 [he](黑)而讀 [hi]。現代英語中的 Hi 不照字母設計讀 [hi],而是被「逼迫」成了 [hai](嗨)。

以上是「前元音」的部分。至於「後元音」(圓唇)部分,它們的「轉移方向」比較複雜。原來字母 O 不再讀成 [o](歐)而成了開口增大的 [ɑ](後方的「啊」)。原來字母 U 不再讀成 [u](烏),而是增大開口成為後元音 [ʌ]。當然,O 和 U 這兩個字母也有反方向的移動情形,即字母 O 提高成為 [u],字母 U 則在前方補上一個半元音而成 [yu]。

因此,現代英語中的 Not 不讀 [not] 而讀成 [nɑt](該字的英國音與美國音有明顯差別);現代英語中的 But 不讀 [but] 而讀成 [bʌt];以上是舌位降低的例子。但相反方向的轉移,則為現代英語中 Who 讀成 [hwu:],Dual 第一音節讀而成 [dyu]。


然而以上所說的「元音大轉移」並不是一種「完全成功」的轉移。它只是從單一地區(大概就在英格蘭南方的倫敦到海邊地區)的「方言」,擴大影響而造成 的整體現象。這種轉移與原本古老的傳統習慣,長時間地互相交融在一起。如此一來,便造成有的字元音發生轉移,有的字卻沒有轉移。比如對同一個元音字母而 言,「NotNo」、「MeMen」、「CutPut」就是「前者轉,後者不轉」的對比。在同樣的輔音字母構成的 LastLost 中,前者元音「a」是要轉移的,但後者的元音「o」卻不轉移而保有古音。

另外,也有所謂「元音 + 輔音 + e」的拼字中,元音要讀成「字母發音」的規則,比如像 Make、Face、Even、Like、Mine、Node、Joke、Duke、……等等。主要因為最後結尾的 e 的發音弱化並消失之後,容易造成的前方元音有的位移趨向。這條規則一般而言最具普遍性,不過還是有許多常見的例外,如 Have、Here、Seven、One、Come

前面所說的是單一一個元音字母的現象,至於兩個以上的元音字母組的情況,我們就要先回溯一下英語史了。因為原本英文字會出現元音字母組(如 ee、ae、ea、oo、ou)有兩種可能,一是代表它過去就是貨真價實、見字發音的「雙元音」,另一則表示它是某個單元音的「長音」。在「上古英語(約 十二世紀前)」轉為「中古英語(約十二至十六世紀)」的過程中,英語在這方面的拼讀上發生了一些變革。首先,就是引進一種代表「長元音」的拼字法,以及 「雙元音」的逐漸消失。

原本在古英語時期,同一個元音有著長短兩套發音的。中古英語在繼承上古英語時,人們在抄寫時逐漸將長元音的「變音符號」取消,而改以元音組合來代表其音值的長短。比如像 FeetToothHous(中 古的 House),在中古是為了分別表示當中的元音「e」、「o」與「u」要讀成長音的意義,也就是以上三個字分別要讀成 [fe:t]、[to:th] 和 [hu:s]。但在「元音大轉移」的過程中,人們按上述的規則並加以拉長,把 ee 讀成 [i:]、把 oo 讀成 [u:]、並將最高舌位的 ou(以及 ow)補上新的開口元音而改讀成雙元音 [au]。

至於現代英語中的字母組 ae 出現得很少,它的來源有兩種︰一是上古英語用來代表 [æ] 的發音,另一則是從拉丁文中借來的詞彙。在中古英語時期,絕大部分都已被改寫簡化成了 a 或 e(比如像「蘋果」從「Æppel 改成 Apple」、「時代」從「Æra」改成「Era」)。保存最多的,或許就是在古羅馬人名之中。而今日 ae 的讀音,同樣了因為元音轉移的原則,被提升且轉成了 [i:],比如「凱撒 Caesar」在現代英語中讀成了 [si:-ser]。

另一方面,原本在上古是「雙元音」的字母組,到了中古英語逐漸簡化成「長的單元音」。比如像「耳朵」一字,上古是雙元音「eare」(讀成 [ea-re]),到了中古則將第一音節改成「拉長的單元音」,而書寫形態為「eere」或「eare」;緊接著,在元音大轉移之後,舌位提升,原本的 「ea」照字母「e」的方言習慣,讀成了長音的 [i:];當最後拼字固定書寫成「ar」時,讀音也成了 [i:r]。這是我們常見的一項規則︰ee、ea 全都被歸併成 [i:],即使它們的中古來源不盡相同。

但雙元音字母的情況也與單元音字母相同,由於地區方言無法完全取代原來流傳下來的長久習慣,在經過一番混雜之後,使得上面的「元音轉移」並 不完全。於是我們仍可以找到,許多雙元音字母組仍保有中古音,比如像前面所說的字母組「ea」,雖然「照規則」該發成長音的 [i:],但卻在許多字裡留下了中古音,比如「steak」、「break」留下了中古的長音 [e:],甚至於「head」竟然變成了短音。

相當有趣的一點,則是某些字反其道而行,出現「讀音遵古,但拼字改寫」的情況。比如像「石頭」在中古英語寫作「Stoon」,當時是讀成 [sto:n] 的;如果照「元音大轉移」的規則,今天我們應該將它改讀成 [stu:n]。不過現代英語最後所呈現出來的規範,這個字便「保留中古音、但改成符合現代規則的音值」,最後寫成的「Stone」,完全保留住中古的元音 [o:]。與此相對的則是「湯匙」,中古作「Spoone」(元音是 [o:]),但現代英語則是照轉移規則,改變了它原先的讀法了,而拼寫卻照舊延續成了「Spoon」。

而現代英語中,即使是「ou」字組也可以找到不完全轉成 [au] 而保留中古的 [u:],比如像「Through」(它的中古來源是「thurgh」,元音是長音的 [u:])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而「ou」字組除了轉成 [au] 和維持 [u:] 之外,還有轉成 [o:] 的情況,如「Court」、「Though」等字,則是直接取自上古英語的雙元音 [ou] 的簡化。至於像「ou」字組發成 [ʌ] 的字,如「Enough」(中古字源為 Enouch、Inoh、Ynow),TG 相信這是「極端混雜」的字,使得字音在發展過程完全脫節了︰它在讀音上,元音被視作 U 而轉移成 [ʌ];但在書寫上,則將歷史發展中的某個中間的階段,拿來作成規範了。

從歷史上來看,很多稀奇古怪的英語單字發音,都可以找到它的解答。比如像「女人」的複數形「Women」, 當中的 o 發 [i] 的音,其實是保留了「上古英語」中的發音。上古英語對於一般的「人」(無論男女)都使用「Man」這個字,若要特別指明女人,則是使用了複合字 「Wifman」(或「Wyfman」,代表「當成妻子的人」)。而上古英語許多名詞的單複數,則是用「原始印歐語」的變音方式表示。所以「Man」的複 數為「Men」,「Wifman」的複數成「Wifmen」。後來在中古轉現代的過程中,「Wifman」中第一音節的「i」,被前面的「w」給「同化」 成了圓唇音,且中間的「-f-」音脫落,因此中古的「女人」一字在讀音上就成了「wu-man」,最後在現代英語就給「標準化」寫成了「woman」與 「women」。但有趣的是,複數形態的「women」,無視於拼音與其單數形的影響,硬是將上千年之久的 [i] 給保存了下來。

至於像「Buy」與「Build」 這兩個字,則是混雜了法語的拼法。法語是以字組「ui」來代表 [y](淤)的發音。「購買」在上古英語作「Byc-」,而「建築」的動詞字根在中古英語作「Build-」、上古英語作「Byld-」,都是為了表達它 的元音為 [y]。但在中古英語的方言中,原來 Y 的發音元素 [y] 消失,今天則被等同於字母 I 在「字尾」的作用(像「紅寶石」的發音為 Ru-Bi,但我們從來不寫成 Rubi 而作 Ruby)。因此 Build 的拼寫形態,是遵照中古借法語的拼法,但 [y] 音被轉成了 [i],最後就讀成了 [bild]。然而 Buy 的情況則按照「元音大轉移」中 I 轉成 [ai] 的規則,變成今天的令人難以從字面想像得到的發音 [bai]。


現代英語字音之間的混亂與複雜性,若從歷史進程看來,絕對都有它的源由可循。我們綜觀英語發源的不列顛島歷史,或許可以得到一種合理的時代背景搭 配。不列顛島的「上古英語」,基本上是「日耳曼語」的西支,在盎格魯與撒克遜人將他們的日耳曼語帶到島上時,羅馬帝國在此地的影響勢力已經逐漸衰退中,因 此「上古英語」在此地能夠得到比較好的發展(當然,這是在壓迫其它「原住民語」的情況下……)。光看今人所編輯出來的「上古英語」教材,我們必然會驚訝地 發現,上古英語的詞格變化,居然和今天德語有這麼高的相似性!

而進入所謂的「中古英語」時期,也就是說古法語的諾曼人,在十一世紀進入並統治了不列顛島之後。這時島上的英語除了吸收法語或拉丁語詞彙之 外,最重要的仍是這時期英語的「非官方地位」。既然此時的統治階層,全都使用當時的官方語言——古法語(所以這時的英國國王貴族都是講接近於古法語的「諾 曼語」的……),使得中古英語只能在民間使用。如此一來,各式的方音異讀、拼字寫法全都沒有一個具權威的公認準則,大家都恣意地「我手寫我口、我口改我 手」,使得「中古英語」相較於「上古英語」,反而顯得十分混亂的。今天我們研究中古英語,其實是比研究上古英語還要困難的。

「元音轉移」並不是什麼獨特的情況,過去 TG 就曾在電子報中提過上古漢語有相同的情況(如上古「嗚呼」的發音)。但令人好奇的,是英語方言的元音轉移時間,最多不過五百年;以語言流轉的常見例子,這 是一種非常激烈的改變。而在中古英語南腔北調的「百家爭鳴」之下,產生「元音大轉移」的英語方言這一支,最後造就出了「現代英語」。

「現代英語」的時期,則是配合了不列顛統治者與歐陸政權分離,讓英語重新抬頭,回到官方語言的地位;這時是以英格蘭首都倫敦附近的方言,當 成現代英語的基本依據。十六世紀起,逐漸在不列顛島上普及的印刷術,造成了英語拼字的「規範化」作用。然而在經過中古英語的混雜之後,回過頭來看,此時倫 敦地區方言的英語拼字,與發音之間的關係早已經「積重難返」了。這也是我們今天學習英語時都一定會遇到的問題。

總而言之,莘莘學子們最好的方法,仍然只能直接照著硬背下來。如此悠長的歷史典故,基本上絕不可能在學習中用「同類互比」的方式「推理」出 規則出來;當規則繁多到一定程度之後,那就不算是有意義的規則了。坊間一堆所謂新的「英語發音學習法」,TG 認為那是商業宣傳有餘,實用性不足。因為英語發展過程中,不斷地有各式各樣的融合與混雜;每一個英語單字在它的字音之間,經驗過各自不同的歷史,並留下不 同時代的「滯古」成分。人類語言發展的通則,只要不是「設計出來」的活語言,當它時間夠久,那它的規則一定是五花八門,差別只在於程度的問題罷了。希望英 語能能夠以一套方法推得出正確發音,除非是研究英語史的學者,否則對一般學生而言根本是無稽之談,倒不如老老實實地一字一音背起來罷了。


【附註】
1. 原本 TG 只想寫寫「元音大轉移」。但在本文開頭的楔子,不小心「藉題發揮」,愈寫愈多,成了長長一段的關於語言比較的批判論述。關於這種所謂「語言難易比較」的話題,待 TG 以後再找機會從音素、語序、詞格等方面來聊聊。

2. 在本文中,TG 用「元音」一詞來取代常見的「母音」(Vowel),「輔音」取代常見的「子音」(Consonant)。因為某些語言書籍上提出,聲音沒有所謂的「母 子」之別,許多「子音」音素的不一定需要「母音」就能獨立發出,如 [s] 就是。故 TG 採用「元音」、「輔音」這種比較中性的詞彙。

http://www.tglin.idv.tw/essay/essay_lang22.htm

(發表於2007.3.30.)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海道中膝栗毛(とうかいどうちゅうひざくりげ)是1802年(享和2年)~1814年(文化11年)初刷,十返舍一九的滑稽本。別名『道中膝栗毛』。後續的『續膝栗毛』在1810年(文化7年)~1822年(文政5年)刊行。出版後大受好評,直至今日。主人公的彌次郎兵衛和喜多八,合稱『彌次喜多(やじきた)』,成為許多衍生作品的主角。『彌次喜多』也被用來形容滑稽的組合。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B1%E6%B5%B7%E9%81%93%E4%B8%AD%E8%86%9D%E6%A0%97%E6%AF%9B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飢餓陣営」の歌(四))


いさをかゞやくバナナン軍
マルトン原にたむろせど
荒さびし山河のすべもなく
飢餓の陣営日にわたり
夜をもこむればつはものの
ダムダム弾や葡萄弾
毒瓦斯タンクは恐れねど
うゑとつかれをいかにせん
やむなく食みし将軍の
かゞやきわたる勲章と
ひかりまばゆきエボレット
そのまがつみは録しるされぬ
あはれ二人のつはものは
責に死なんとしたりしに
このとき雲のかなたより
神ははるかにみそなはし
くだしたまへるみめぐみは
新式生産体操ぞ
ベース ピラミッド カンデラブル
またパルメット エーベンタール
ことにも二つのコルドンと
棚の仕立にいたりしに
ひかりのごとく降くだり来し
天の果実をいかにせん
みさかえはあれかゞやきの
あめとしめりのくろつちに
みさかえはあれかゞやきの
あめとしめりのくろつちに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読み】 たびはみちづれよはなさけ

【意味】    旅は道連れ世は情けとは、旅をするときに道連れがいると心強いように、世の中を渡っていくには人情をもって仲良くやっていくことが大切だということ。
【旅は道連れ世は情けの解説】
【注釈】    昔は情報量も少なく旅先に知人などもおらず、今と違って旅は大変不安なものだったことから、旅に同行者がいるということはとても心強く感じられる。同様に、人生の旅も人の情けや思いやりがあってこそ心強く感じられるものだし、助け合う気持ちが大切だということ。
単に「旅は道連れ」ともいう。
『江戸いろはかるた』の一つ。
【出典】    -
【注意】    -
【類義】    旅は心世は情け/旅は情け人は心/旅は人の情け
【対義】    -
【英語】    When shared, joy is doubled and sorrow halved.(分かち合えば喜びは倍増し、悲しみは半減する)
An agreeable companion on the road is as good as a coach.(よい道連れは馬車も同然)
【用例】    「妻と出会わなければ、私の人生は寂しいものだったに違いない。旅は道連れ世は情けというが、老後もお互い助け合いながら仲良く暮らしていきたいものだ」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留守」バージョン

太郎冠者殿 宿にござるか
宿にござらば お目にかかろぞ お目にかかろぞ
太郎冠者殿 留守でござる
御用ござらば 仰せられよ 仰せられよ
太郎冠者殿 宿にござるか
太郎冠者殿 留守でござる
太郎冠者殿 お目にかかろぞ
太郎冠者殿 留守でござる
太郎冠者殿 太郎冠者殿
留守でござる 留守でござる
冠者殿 冠者殿 留守じゃ 留守じゃ
冠者 冠者 留守 留守
冠者 冠者 留守 留守
冠者 留守 冠者 留守 冠者!
「留守」

「もちょっと お待ちゃれ」バージョン
父様 父様 腹が減りました
コノ シャッキヤ シャッキヤ シャッキ シャッキヤ
我が子や 我が子や 飯にしようぞ
コノ シャッキヤ シャッキヤ シャッキ シャッキヤ
誰が作るぞ 誰が作るぞ
身共が作ろぞ 身共が作ろぞ
早う作ろで 早う作ろで
ちょっとお待ちゃれ ちょっとお待ちゃれ
まだでござるか まだでござるか
もちょっとお待ちゃれ もちょっとお待ちゃれ
腹減り 腹減り 我慢 我慢
飯 飯 まだ まだ
飯 飯 まだ まだ
飯 まだ 飯 まだ 飯!
「もちょっとお待ちゃれ」
あらすじ

 勤めをよそに無断外出していた太郎冠者がやっと帰ってきたというので、主人が次郎冠者を連れて叱責に 行く。それと察した太郎冠者は、居留守を決め込むが、主人は、太郎冠者が居留守を使っている事に気付き、 作り声や、平家節、小歌節、踊節で太郎冠者を呼ぶ。太郎冠者もそれにあわせ、居留守を使い続けるが、 ついに主人と顔をあわせてしまう。

 「音曲尽し」(同じ詞章をいろいろな曲節で次々と歌い分ける趣向)を取り入れた、にぎやかな舞台が 展開される狂言です。「平家節」とは、『平家物語』を琵琶に合わせて語る平曲のフシ回し、「小歌節」は、 中世に流行した小歌の曲節で、比較的古風な感じを残すもの、「踊節」は、片足ずつ交互に上げて歩く、 浮き足の動作を伴う賑やかな曲節のことです。掛け声に使われている 「コノ、シャッキヤ、シャッキヤ、シャッキ、シャッキ シャッキヤ、ハアー」は踊節特有の囃子言葉。
 ちなみに「小名狂言」とは太郎冠者をシテとする狂言の事を言います。

参考文献 小学館『日本古典文学全集 狂言集』
社会思想社『狂言の世界』
三省堂『狂言ハンドブック』
岩波書店『日本古典文学大系 狂言・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I1MzY2NTQ4.html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はしご
はしごとは、次々と場所を変えて飲み歩くこと。(俗語的解釈)
【年代】 江戸時代~  【種類】 -
はしごの解説

はしごとは梯子酒(梯子飲みともいう)の略で、次々と場所(店)を変えて飲み歩くことである。
ここから同じ類いの店や企業、施設などを渡り歩くこともはしごという。例えば何軒もの古本屋を渡り歩いて本を探す場合「古本屋のはしご」という。また、動詞として使う場合ははしごするという。

 
Pierre Gagnaire

  (9 April 1950 in Apinac, Loire) is a well known French chef, and is the Head Chef and owner of the eponymous Pierre Gagnaire restaurant at 6 rue Balzac in Paris (in the 8th arrondissement). Gagnaire is an iconoclastic chef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fusion cuisine movement.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10/12
【元氣周報/記者楊德宜/台北報導】

(圖/董淑芬提供)
「我若不在房子裡,就是在園子裡」,擁有作家、園藝達人、家庭主婦等多重身分的董淑芬,定居在桃園縣楊梅鎮山上幽靜社區,鄰居的前庭是花園,她擁有的是菜園,她將蔬菜種在花盆裡、花園裡、廢棄浴缸裡,卻一點也不突兀。
香草不易照護 改種蔬菜

長相清秀、聲音甜美的董淑芬,從外表猜不出實際年齡,她很自豪地說:「我大女兒高三了」。她從小喜歡園藝、喜歡植物,「我有思考能力後,就想擁有花園」,她原本是幼教老師,直到女兒上小學,成為家庭主婦,空出很多時間,她逐步圓夢。

董淑芬說,當時流行香草,她起初也種香草,在空隙種一些菜,沒人在意她種什麼菜,但香草是地中海香料作物,「秋冬可以捱,夏天很慘」,賀伯颱風北部淹大水,香草都死光了,那次她特別累,不想補種新的香草,「原來種在空隙的蔬菜,很快長滿滿的」。

園藝組合蔬菜 實用美觀


(圖/董淑芬提供)
「每年重建很累,香草運用量也少」,她靈機一動認為種蔬菜比較實在,因為住山上,買菜要特地下山,如果種菜就可以頂多一周買一次菜,且菜價高漲也不受影響。原本將菜種在花盆,「乾脆種在地上,用園藝方式作組合花樣,其實很美」。
老遠租地下田 不切實際

董淑芬也曾跟著朋友去租有機農場的田地種菜,「跑那麼遠,跟買現成的差別不大」,她說,她想法很簡單,「我想每天看到蔬菜」,思索有沒有可能不必等退休就可實現夢想,除了小庭院成為菜園,在頂樓她規畫一處,用廢棄浴缸充當屋頂小菜園。

廢棄浴缸種菜 屋頂繽紛

但董淑芬的菜園不像菜園,像滿滿綠意的花園,「花園一定要有灌木,全是菜很平凡。」她講究整體美觀,除了庭院規畫一個圓形區域外,陽光充足角落才種菜,大門門面還是香料花草為主,她開玩笑說:「以前種在門外頭被人偷拔。」

愛穿長裙種菜 最美農夫

「我不是農夫,我是半農半X的最佳代表。」董淑芬說,她很隨興,「有時我穿長裙種菜」,一定戴手套,所以手維持得不錯,「我手伸出來,沒人相信我種菜」。

■人物速寫/董淑芬 愛晴耕雨讀 寫種菜筆記


(圖/董淑芬提供)
董淑芬的職業是作家,出版的「台灣嚴選蔬果108味」、「我的野菜花園」廣受歡迎。民國90年她接拍了醬油廣告後,成了媒體寵兒,由於太多書迷發問,她乾脆成立部落格,有問必答,累計點閱數破57萬人次。
董淑芬的部落格介紹欄寫著「這裡記錄了我的園藝生活,關於種植蔬菜、香草以及四季的花園分享。」她時常分享種菜心得、有感而發的心情短文,吸引一票死忠粉絲。

董淑芬出種菜書籍,緣起於種菜時翻閱工具書,但市售工具書對初學者幫助不大,例如她想知道小黃瓜的花凋謝後幾天可以採收,「書上沒教」,於是她自己栽種、自己記錄,向出版社提議出書教人種菜,對方第一反應是「誰要買?」結果出版「我的野菜花園」大受歡迎。

「晴耕雨讀一直是我的夢想」董淑芬說,她勤寫園藝筆記、成立部落格,「吸引更多人做身邊隨手可得的事」,有人因此實際去種菜了、圓夢了,有以前的讀者找到她的部落格,還有熱情格友寄土產,讓她很窩心,這都是她繼續寫下去的動力。

董淑芬小檔案
暱稱:Flora 
頭銜:園藝生活家
專長:庭園設計、園藝教學
著作:香草料理與植栽(台灣廣廈)、我的野菜花園、盆栽種菜超簡單、好吃好玩種子盆栽(城邦文化)等書
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herbgarden232/
(住處菜園不對外開放)

【2009/10/11 元氣周報】



全文網址: 主婦下田/董淑芬 把菜當花種 蔬菜也是園藝 - 樂活Lohas!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16607#ixzz2OGcWVq2x 
Power By udn.com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supplement/20130322/34902763/%E6%98%A5%E5%A4%A9%E6%9C%80%E5%B0%8D%E6%99%82%E8%94%AC%E8%8F%9C%E8%AE%8A%E7%9B%86%E6%A0%BD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01.04 03:11 am
 
琵琶的基本性格卻是開闔大度、一擊必殺的陽剛,〈琵琶行〉寫音樂的結尾「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鎗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才真回到了琵琶的本色……


談禪,常見老參一句:「禪脈在日本原不存」,就將日本禪一棒打死,類似說法且還不止禪一端:茶藝在日本不存,乃至於更直接的,「茶就是給日本人搞壞的」、「日本人根本不懂書法」,這些斷言何止屢見不鮮,甚且還成主流。

會如此說,一定程度來自文化宗主國對文化片面外傳,乃至於異化的不滿,但所謂「橘逾淮則枳」,就橘而言,枳非正色,但在枳論枳,其實於橘外自有一番滋味,更何況文化傳播上,「禮失而求諸野」的例子所在多有。所以說,談中日的種種,與其要求原有之純度,不如看看另一時地的文化特質、生命情性如何在同一事物上映現不同風光,以彼觀此,以此看彼,事物的如實乃得以彰顯,己身的長短乃得以映現。

就從音樂談起吧!日本既受唐宋大幅影響,中國文人於樂自來又寄情於琴,於是「日本的古琴究係如何」,乃成為談中日文化時許多人常問我的一個問題。

答案原該很明顯,想當然耳!既師從中國,這嚴格意義下唯一的文人樂器──琴,自該在日本有一定地位,但出乎許多人想像的,日本雖有古琴,其存在自來卻也僅是一種「存在」,景況連不絕如縷、僻處一隅都稱不上。

日本琴人傳統皆出自「東皋琴派」,傳自明末清初杭州永福寺的禪僧東皋心月,但自始弟子即寥寥,如今門風仍寥落。

相較於此,琵琶則不然,這唐代最重要的樂器不止在日本傳統音樂占有重要地位,且映現出與後世中國琵琶不一樣的生命風光,在此,何止橘逾淮則枳,它還禮失而求諸野。

琴與琵琶是嚴格意義下唯二的傳統獨奏樂器,嚴格意義是指歷來它即存在著為樂器性能而作的獨奏曲,而笛、箏、胡琴等等的獨奏曲目則都經移植而得。之所以如此,一言以蔽之,琴是漢樂的代表,琵琶則是胡樂中國化的典型,在歷史中它們彼此頡頏消長,於不同時代裡各領風騷。

琵琶占有唐季之首樂地位,宋以降則盡為琴之天下。雖說日本大量學習中國始於唐也盛於唐,但宋時此勢依然不減,且因積澱漸深,許多影響後世的文化建構反在此時成形:明庵榮西傳入臨濟、道元希玄開曹洞一脈,茶道此時奠基,禪畫也在這時進入日本。以此,要說唐之琵琶占有重要地位,宋之琴應也依然,卻為何連僻處一隅都稱不上?

答案在琴與琵琶不同的個性!琴一唱三嘆、幽微淡遠,琵琶不然,傳統故事中,它雖常與美人連接,讀白居易〈琵琶行〉,對音樂的描寫,大家也常聚焦「弦弦掩抑聲聲思」、「低眉信手細細彈」、「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但琵琶的基本性格卻是開闔大度、一擊必殺的陽剛,〈琵琶行〉寫音樂的結尾「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鎗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才真回到了琵琶的本色。

這本色較近於禪。禪,「丈夫自有沖天志,不向如來行處行」,既要粉碎虛空,何能拖泥帶水,它不是閨閣軟暖之事。琴不同,宋之前它雖有開闊之象,宋之後則愈趨幽微淡遠,連寄「滿頭風雨、一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的《瀟湘水雲》,也因它以胸中之波濤映水雲之翻騰,「音節繁複」,使明代最具影響力的虞山派琴譜不錄此曲。這幽微淡遠與日人的民族性不符,遂使琴在日本乃有與中國完全不同之處境,琵琶不同,在日本,它不僅保留了原有基本的型制個性,還在此更有發揮。

這發揮是使琵琶的剛性趨於極致,日人保留了撥彈琵琶的傳統,但撥片更大,弦又是絲弦,於是以撥擊弦,乃正是「以天下之至剛擊天下之至柔」,用力處,每一聲皆似欲斷弦,這與中國弦樂器以軟弓(指)對軟弦,西方以硬弓對硬弦所帶來的宛轉與明亮完全不同,係真正的一擊必殺,再無反顧。

然而,這樣說,並不指日本琵琶就一剛到底,畢竟,音樂的敘述總得有其轉折,而在此,輕彈配以壓弦所得的彈性音,就讓它有了一種百煉鋼化成繞指柔的沉吟,這沉吟沒有過多的敘述,是「自在那裡」的具顯,正如日本的懷石、茶道、花道般,那空寂幽玄也是他處所難尋的。

這一擊必殺、這空寂幽玄恰是禪行法應世的兩面:臨濟禪宗風峻烈,殺活臨時,兩刃相交,無所躲閃,日本的武家依此而立;曹洞,尤其是希玄道元只管打坐的「默照禪」,則機關不露,自知獨耀,花道、茶道、懷石,乃至於俳句、禪庭園就受其影響而生,可在琵琶,竟兩者得兼。

正因兩者得兼,原先縱橫出入於諸般生活樣態的中國琵琶,在日本就成了吟詠史詩,如能劇般帶有一定神聖意味的古典樂器。

日本的琵琶音樂主要以說唱的形式出現,其最知名的薩摩琵琶名段更成為經典,而奏者雖自彈自唱,這說唱卻與中國不同。中國說唱一般時候樂器是和著人聲曲調走的,但薩摩琵琶則鋪陳總體之氛圍,成為唱時之依托,唱者既須合意象氛圍與歌樂敘述於一爐,往往一曲即須數年才能專精,可正因如此,聽他鋪衍故事,就真如臨斯境,回到那千百年來永被傳述的場景。

在此的感動起自年少,1965年小林正樹的《怪談》,以四個短片寫戰事史詩、鄉野傳奇,第二段講述的正是琵琶家無耳芳一的故事,而整段就以琵琶曲《澶之浦》作為音樂,唱出平家與源氏相爭的悲壯史詩。

澶之浦是地名,它位於本州下關與九州門司之間的關門海峽邊,關門海峽是千古一役巖流島的所在地,它的另一端澶之浦則是源平之戰最後的決戰處。

源氏與平家之爭歷時百年,1185年的3月24日終於在澶之浦作了最後了斷,平家先勝後敗,全軍覆沒,眾大將皆投水而亡,其中曾逼有神力之源義經連跳八船而逃的平教經挾二源氏勇夫跳海,平知盛為不苟生,不讓敵者得首級而著重甲、負錨碇沉海赴義,由平家所生之安德天皇由外祖母二位尼扶抱,與日本三神器中的天叢雲劍永沉海底。血戰自清晨六時至日暮,一日間終結了百年恩怨,悲壯的覆亡卻留給後人無限的追思與感慨。

這悲壯史實載於史冊,也走入琵琶,而盲僧芳一正是擅此曲者,他原是阿彌陀寺之僧人,因擅此曲而為貴人邀約彈奏七日,住持覺芳一每晚出演有異,派人跟蹤,才發覺他竟是至平家墓園於安德天皇墓前而彈,遂告芳一,若全身寫滿〈般若心經〉,則鬼魂無法見其,乃可不再為之所惑。不意住持書寫時竟漏寫兩耳,待鬼魂來,未見芳一,呼之無人,但見空中有芳一之耳,遂扯此雙耳回覆交差,芳一忍痛不出聲,後不止斷鬼魂之纏,更因此名滿天下。《怪談》中〈無耳芳一〉寫的正是這個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無耳芳一,事情的緣起卻在琵琶曲《澶之浦》,於是整部短片乃以《澶之浦》為底,映以淒厲悲壯的鬼魂戰爭場面,讓片子在人鬼、虛實、音樂與影像間交織,觀者因此看的不只是篇史詩,還應對著一首曠世名曲。坦白說,影像與音樂能如此相乘者幾不可再,難怪許多人對此段留下了最深印象。

年輕時看此片,既驚懍於那悲壯史詩,更對琵琶印象深刻,沒有日本琵琶那特有的剛性,又如何應對那平家的壯烈,沒有日本琵琶那當下的幽玄沉吟,又如何連接那從人間到冥界的千年之嘆。中國琵琶雖善於武套,並稱雙璧的《十面埋伏》與《霸王卸甲》寫戰事雖宛然如真,述心情雖多有沉鬱,但多的是敘述,卻少了那凝結人鬼千古一嘆的當下。

正是這當下,使日人契於春櫻之殞落、秋楓之風華、茶室之寂然、石庭之默照;有這當下,生命就不須世間的起落貴賤,不須時光的流逝感傷。你,或者是臨濟禪般劍客的如實,或者如曹洞禪般道人的靜觀,談日人的菊花與劍,在此原可以就只一事。

這一事,在小,具現於琵琶,在大,分領於臨曹。你怎可因日本琵琶只以一撥,未若中國琵琶運用五指,而輕視於它。在中國,宗門有「臨天下、曹一角」之說,意即臨濟管領天下,曹洞只偏處一隅,於是宋以降,狂禪乃興,文字禪盛行,肆意棒喝,卻將宗門耗盡,而在日本,臨曹分有天下,臨濟有無俱遣,曹洞全體即是,行者不止可分由破立而入,這破立還分管天下,禪遂不致流於一偏,你又怎能輕視於日本宗門。

不能輕視,不止因枳有枳之味,也因禮失而求諸野,開闔、當下原在中國,唐之宗門即如此,但宋以降,中國的性格愈趨於細瑣內縮,雖亦有文人之逸遠,卻已難談氣概、論出入,只以琵琶一事,雖技巧看似豐富,卻就花指繁弦了。

談生命,談文化,於中國,這唐、五代與宋之後氣象情性的分野是切入的關鍵。盡在宋之後轉,則磨磚不能成鏡,而對此之觀照,卻可由琵琶一事而得。

正因如此,剛結婚還在教琵琶的我,蜜月的日本行必得走澶之浦一趟,也必得去看看那傳說中盲僧無耳芳一的塑像。

澶之浦當然已非當年景象,無耳芳一卻永遠如傳說般:盲僧無耳,只是所執琵琶非豎彈的薩摩,反是雅樂中橫抱的琵琶,但無論如何,傳說與史實在此就合為一事,就宛然現前了。

短短的一參,印象卻是永遠,因在許多場合裡,談音樂乃至於談禪也總會談上澶之浦,也總會遙想起那悲壯的史詩及盲僧的傳奇。而意想不到的是,這遙想在二十多年後還有後續的一章。

後續緣自南管音樂家王心心,心心是我的後輩,情誼上像我的學生,許多人對她的演唱癡醉不已,而她自己對許多事也逕癡醉,不懂日文的她,有天竟發心要赴日學薩摩琵琶。

幾經周折,她終於拜在薩摩琵琶家岩佐鶴丈門下,為了回報資助的趨勢教育基金會,她約了老師來台至台北書院同台演出,希望我這對中日琵琶有所觀照的老師來為她介紹主持。

這幾年閒雲野鶴,對這臨時的公差原可拒絕,但看在薩摩琵琶,看在岩佐的老師正是日本人間國寶、無耳芳一電影音樂的彈唱者鶴田錦史分上,我答應了。

音樂會中岩佐果真彈唱了《澶之浦》的一段,音之初始,那《怪談》中的場景馬上襲人而來,不止因這音樂,還因活生生穿著和服的琵琶者坐於面前,琵琶與唱雖不若他老師的勁直,但地地道道的鶴田家風。

音樂會中心心也彈了一段,不懂日文的她儘管只彈不唱卻已殊為難得,但重頭還在她自編自唱的〈琵琶行〉,輕啟小口,其聲清怨,真個將潯陽江頭的歌女現於當前。

兩人的藝術都完整,放在一起卻又有了另一層次的對照,作為琵琶輸出國、文化宗主國中的南管,其音宛轉,演唱時一唱三嘆,如訴如慕,卻只在一己之怨中轉,而作為琵琶及文化輸入國的薩摩則沉鬱剛勁,有千古之事盡此一擔之味,兩相對比,誰具氣象,不言自明。看著兩人,我主持時雖盡可能以平常語調談中日琵琶的不同,心中卻一直浮現著宋‧俞文豹《吹劍錄外集》所載,蘇軾問歌者「我詞何如柳七」的一段應答:

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鐵板銅琶並稱恰映蘇詞豪放,難怪「坡為之絕倒」。楊柳岸曉風殘月固不錯,但千年以降若只此十七八女郎之一調,殘月意指的就是藝術之微、文化之縮,就是世間閨閣之軟暖、宗門氣象之不存。

就這對比,這銅琶鐵撥的一聲,身處台北書院,我卻似回到了那有著澶之浦史詩、無耳芳一傳說、千古一役巖流島的關門海峽。

海峽雖小,直指的卻是我們那丟失已久,千載以上執鐵綽板、銅琵琶、盡千古於當下的生命氣概!

【2013/01/04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01.02 03:58 am
 
我們是來記憶美好,而不是來遺忘彼此的。我們只消忘記時移,我們只消忘記城市繁囂,我們就能回到年輕時光的蘭陽平原……

旅程末梢,彎出一片海洋,視野躍入一座平原,我們就有了放逸的姿態。

只消從高處眺望這片美麗的蘭陽平原,生命的優質戀人就會躍入眼前。

喜歡走山海之路,好像為了去記得人生風景還有這片大天大地似的執著。

隨著速度,後方的樓房逐漸從後照鏡消失,旅程的四分之一,我們駛入了七堵八堵暖暖平溪牡丹三貂嶺……旅程的二分之一,我們轉入九份、福隆.,接著離開了深藏在山間的村落,進入海的波濤,一路再緩緩駛進心靈的美麗平原。浮華城市的香水被遺留在原地,我身開始沾染的是天地植物的千年香水精華。

旅程三分之二,我們在頭城停車。在一家咖啡館喝杯咖啡休憩,傍晚時分,海邊的釣魚人紛紛歸來,這時連魚腥味都不那麼難聞了。

旅程的四分之三,我們吃卜肉、喝羊肉湯,吃蔥油餅,隨口就有了香氣的幸福。

旅程的四分之四,我們通往礁溪,同時按下逸樂的時間碼錶。我們先是兜轉在此溫泉小鎮,不知落腳何處。看見可眺望風景的旅店,以及擁有現代Spa風味的泡湯池是戀人的首選。起先異鄉人驅車停停落落,礁溪街頭四處林立旅店,人影走動在街上,我們也跟著在旅店那條街閒散走著。彼時春意正興鬧著,某後院人家植的桃花仍掛枝頭,春初緋色紛紛,似豔麗囍帳地飛揚在戀人對望的眼眸。

在眼眸深處凝結成一幅平原溫泉的潑墨畫。

這平原溫泉旅店,碳酸泉水滑溜在年輕肌膚,戀人飽滿地吸納著幸福。

送來溫泉鄉某窗戶人家飄出的歌聲:春風微微吹入窗邊,茫茫不知時……啊,可愛冤仇人……

我唯一有過的情人節溫泉鄉之旅,遂溶進了記憶的體內,像是一逝不回的暮色時光。傍晚時分所有關於「肉身」這件事都會開始環繞在礁溪小鎮,也許黑夜裡有幢幢女人香暗影,她們企圖以慾望鉤住男人的寂寞血肉。溫泉鄉暗藏春色,充滿著人性的暗夜氛圍。

天色向晚,溫泉鄉的天空開始瀰漫著湯煙水色,氤氳迷濛,與戀人有如極樂之境的想像,溫泉的誘惑也替來自城市的人們那冷漠的心逐漸加溫,這小城因而對我而言,一旦回憶起來就有如陷入瀰漫著水氣的溫暖幸福。

旅店窗外植物散發著幽縷氣息,混合著戀人一身的香皂味。

一輪明月已升,離地平線近,散發黃澄澄色澤。那色澤讓我有一種錯覺,感覺月娘彷彿竊聽了整個夜晚我們所浸淫沉醉的祕境時光。

泡完湯,兩具疲軟的身體攤在床上,任時光之蟲爬上我們的身軀。八萬四千隻蟲從八萬四千個微血管一一冒出,開著派對群舞在我們的床頭。

經熱水冷水反覆地淋漓對撞著皮肉,戀人交纏又分離,戀人分離又交纏。溫泉鄉濕樂園,繁花瞬間可成枯景,時光如何把握?

在美麗平原,戀人的美好光陰苦短。

在湯屋的床頭,戀人不忘彼此索取諾言。

離開泡湯池,溫暖肉身拭盡風塵。戀人決意出門兜風,平原的蘭陽,適宜兜風。兜風過程,我們彼此勾招著記憶。

我們對蘭陽平原留有許多的美麗印記,在旅途裡可以回憶上一個旅次的記憶,一個套一個的回憶,我們已數不清來了多少趟宜蘭。

至少為了去花蓮,也必經蘭陽平原。

你問我,妳記得騎摩托車去太平山的那年光景,妳對我的愛還很懷疑。

我說,不是懷疑你,是懷疑這樣美麗的山色與優質的你,會是我的終生幸福嗎?其實人怕幸福更勝於不幸。我記得有個小說家說因為「戀人總是捧著幸福走向不幸」。曾經的幸福會對照出更巨大的幻滅。

那時候,我們滿口文藝青年的腔調。現在卻滿口只是金錢與享樂。

太平山的棲蘭山莊,也是我們戀愛蘭陽平原的三大印記之一。

曾經是擁護綠色的我們自然也常來這號稱民主聖地的蘭陽,那時我們助選後,總要去冬山河步道走走,好遺忘政治的黑色肅殺。

還是風景有情,不會因為失敗就遺忘我們。

北關休閒農場美食佐夜景亦為其一,在驅車途中,冷不防坳處常露出一大片的閃爍碎鑽,一座燈火通明的平原夜色已燃亮了它的溫暖微光,陷落平坦如一只巨盤。

移動的人車彷如是其中的小小骰子,車燈茫茫,風中搖曳,車內空氣是如此的軟塌而沉默,戀人在時光的明亮與幽冥的兩界徘徊。

一路,戀人屢屢在政治立場與家的現實困境辯論後,又陷入了尋常城市的無語,像是心情連著溫泉,被燙了好幾回後,終至於只能沉默以對。

我提醒他,我們是來記憶美好,而不是來遺忘彼此的。我們只消忘記時移,我們只消忘記城市繁囂,我們就能回到年輕時光的蘭陽平原。但其實當然不是這樣,回到年輕的蘭陽,那是一種奢望。

你是個社會主義者,你感慨著社會許多人間事。比如下榻旅店外的黑影,你似乎聽見朦朧水聲傳來溫泉鄉的男女悲歌,攢食女人的哀歌曾是這溫泉鄉的傳說意象。

你說,好像溫泉鄉,就離不開色慾。

我說,其實這是很自然的事。我們來到這裡,難道就是合法的色慾?買賣就有錯?

你聽了,頓時啞口無言。

我續說,你看我們在台北也常去北投,那裡更是拓印著悲情,但那種今宵不知酒醒何處的色慾氛圍對我們卻很無感了。對礁溪人而言也一樣,那只是生活所夾帶而出的一部分,因為我們現在是旅人的身分,所以特別有感覺啊。

你聽了點頭說,所以我們要常出來走走,才不會被制式的感受綁住。

我說沒錯,我們生長於台北,對北投的那卡西文化是更熟悉的,溫泉鄉的夜色車水馬龍,夜夜笙歌,日本觀光客絡繹不絕地陶醉在女人的溫泉鄉懷抱……是我們更熟知的人文,但我們不該以北投來看礁溪。

我乘勝追擊,希望刷洗你容易傾向對人性黑暗面的立論思考。

誠然是,戀人所回憶的旅遊情節是那樣地牽涉到同遊者,甚且同遊者決定了一個旅地的回憶與評價。

蘭陽平原對我們這對年輕時就在一起的戀人就具有異鄉與原鄉的混合之情。

你來到這平原時,心情在我們對話後總會慢慢轉好,這時候我們通常會去夜訪一個住在平原小鄉間的藝術工作者。說好聽是我們去探訪他,但其實是我們需要精神的香料,我們要遺忘台北人,才能呼喚大隱於市的美麗靈魂。

每回離開台北,來到蘭陽,就會去拜訪住在鄉間一隅或其他邊郊小鎮的友人時,我在旅途裡常會想起赫塞,想起自己究竟失落過什麼物件,又這些物件到底是在時光的長旅中顯露了重要性抑或是只因失去而誤謬地賦予它的重要性?

我們丟掉長年生活城市被中上流社會所加諸的「權威式指導」。繼而思索著台北人的面貌與蘭陽人面貌的差異?

這一思索,我們忽然訝異自己對台北人面貌其實比對蘭陽人還模糊。

但原本落腳在蘭陽的詩人朋友,也辭世了。想起蘭陽,偶爾會想起我生平看的第一場北野武的電影就是和他去長春戲院看的。那時我們好年輕啊,我才剛從紐約回來。消失在宜蘭的詩友,在天堂可好?我記得他來宜蘭後,生活與感情都轉好了,也更多了自己的主見與堅毅個性,像是這片土地才能培養出來的美好人格。

但時光已經不給他太多了,他最終還是告別在這片美麗的平原。

我們聊起了詩人,聊起在蘭陽的藝術家朋友,有人自己剪頭髮,或者根本懶得剪頭髮;有人自己做衣服、染衣服;有人自己動手漆房子、蓋房子;有人種花種樹種菜,他們讓這座台灣島變得聲色盎然,即使營造這島嶼平原的過程是寂寞的。

有海的平原給了他們棲息於此的某些重要元素,比如舒坦的綠野,更重要的是緩慢的時間。我們見到許多來到蘭陽的新移民,他們開始動手設計打造。在省錢與環保的概念下,從敲磚到砌磚,從打牆到築瓦,每一件事都得自己來。

有一年,我們還來到宜蘭,為的就是看一場又一場的「綠色影展」,這綠色非關政治色彩,而是環保議題,美麗的蘭陽平原可以是夠資格辦這個影展與暢談這個議題。

住到蘭陽平原,營造自己的生活,既可近台北,又可遠離台北。朋友說。

我問他,成天看花看樹的生活是什麼感覺呢?

朋友說這接近自我精神治療,自然的美麗風景會讓城市人減少躁鬱之心。「我每天要無數的生生死死,多少花開花謝,夜晚到來飛蛾飛蟻撲火,隔天就是屍體滿堆。而花開花謝從來就不等人的,人們要見到那美麗與無常就只能剛剛好地在那裡才會發生。」

我們在平原夜色下泡茶聊天。

朋友又說,在這裡有一種不華麗的樸實與注重人文質感的生活,「人只有不落入格式思考的自我生活觀點,才能保有一種自我特色,特色會加深氣質,氣質即是一個人的精神風格,氣質比樣貌更讓人深度記憶與著迷。」

就這樣,我們看著移居蘭陽平原的新移民朋友,漸漸有了生活的從容與微笑。

每回送別我們,總是頭掛在車窗上說:「你們確定還要回台北?」眼神流露著留下來吧,這裡有你們可以安居的一隅。

我們總是心動,但最終還是讓車子動了,將朋友的身影拋於窗後。

無論我們擇居或移動,至少我們都已經吸納了蘭陽平原的人文與地理精華。

我們確信會再來,探訪蘭陽在地人也是溫泉鄉行必烙印之景。

這確信就像是,我們會記得生命遭逢裡的許多有個性與人文的人物,我們總是和許多面貌雷同、穿衣相似、生活模糊的城市人擦身而過。

當大夥還在城市營營上班時日,我們至蘭陽平原的溫柔鄉泡湯嬉遊,泡累了臥眠不起。溫泉變冷泉,旅途的終點將盡。毋須感傷將散的宴席,因為我們將歡喜再次相逢於蘭陽平原。

回程,不必大山大水的相送,戀人走近路入雪山隧道。驅車一路往平原彼端的台北走,速度瞬間帶離我們身後的溫泉鄉。很快地,急衝衝的車流與廢氣將迎接我們。戀人在路口揮別,帶著礁溪湯屋氣味各自回到靜靜的生活。原來台灣後山是戀人可以脫離台北日常生活的逃逸路線。

溫泉鄉的光陰,如不醒的美好永夜。滑順柔和的湯味已凝結在我的身體,於是這晚,我的肉身不再難眠,枕上拓滿戀人的幸福氣味……

我進入蘭陽平原又離開蘭陽平原,但它對我這個台北人卻從來不失落它的重要性,我只怕失落了我自己與和戀人你的美好記憶。但我又確信,只要進入海岸平原,關乎你的美好就會一再地被記憶映現。

【2013/01/02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