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藝文 (49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不管你繼承的家產有沒有幾十億,光是著名的姓氏帶來的壓力就夠大了。小約翰.洛克斐勒在白手起家的父親的陰影下,深覺自己能力不足而飽受折磨。


【前言】
本文作者為彼得‧柏恩斯坦、安娜蓮.史旺,他們兩位在過去這二十五年來曾任職《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時代》雜誌、《新聞週刊》與《財星》雜誌新聞記者與編輯,是業界老兵。柏恩斯坦曾與人合編《The New York Times Practical Guide to Practically Everything》並主編《The Ernst & Young Tax Guide》。
史旺與馬克.史帝芬斯(Mark Stevens)合著的《De Kooning: An American Master》,曾被《紐約時報書評》選為2005年十大好書,並贏得「普立茲獎」與「美國書評獎」。
同樣住在紐約的柏恩斯坦與史旺,共同創辦了「ASAP Media」,協助催生了《聖血與聖杯之謎:公審達文西密碼》(Secrets of the Code:The Unauthorized Guide to the Mysteries Behind The Da Vinci Code)。
家族盛名與壓力

不管你繼承的家產有沒有幾十億,光是著名的姓氏帶來的壓力就夠大了。小約翰.洛克斐勒在白手起家的父親的陰影下,深覺自己能力不足而飽受折磨—他父親賺得的財富,換算成2006年的幣值,高達3050億美元。他的子女與其他洛克斐勒家族後代,也都必須與洛克斐勒這名號奮戰。約翰.洛克斐勒也許是美國史上最有錢的人,也是享有傳奇地位的大人物,但在他那個時代,有的人認為他是最臭名昭彰的實業家之一。大衛.洛克斐勒的女兒艾比,是卡斯楚的支持者,也是熱心的女性主義者。

他另一個女兒佩姬曾經遠離父母多年,到巴西里約的貧民窟和窮人一塊幹活。艾比.洛克斐勒(編按:此處是大衛.洛克斐勒的大姊)的女兒珊卓,反倒是捨棄家族姓氏,選擇母親娘家的姓氏,所以不被認定是洛克斐勒家後人。儘管洛克斐勒後代的個人財富逐年縮水,但是在未來幾代,人們還是會把「洛克斐勒」這名字和金錢與權勢聯想在一起,即便他們現在享有的金錢與權勢並不算太多。

其他名聲響亮的大家族也一樣。范德比或惠特尼、蓋茲或巴菲特家族的成員,能甩掉家族姓氏的包袱嗎?富比世富豪的第二代,從自己父親的名聲中得到了什麼?正如小約翰.洛克斐勒努力掙脫父親的陰影,小科勒也一樣,這位繼承家族的浴室與水電事業的少東,對自己的身分感到天人交戰。談到叛逆的青少年階段,他說:「我試圖要找出自我。叫小科勒的這傢伙是什麼東西?『小』這個字更是棘手,因為你和老爸同名字,他又正好非常有名。這是這位大人物,」他一邊說,一邊用兩手比出一個蕈傘的形狀;他繼續說著,「這個是我,」把翹起的手指與拇指緊緊捏著:「這小子是誰?有什麼能耐?能衝到多高?」

背著顯赫家族盛名的劣勢,大家都知道。嬌生公司的繼承人、剛嶄露頭角的導演傑米.強生(Jamie Johnson),曾經製作兩部探討財富主題的紀錄片。在2003年的作品《天生富足》(Born Rich)中,當時才21歲、即將繼承一大筆財產的他,詢問幾位遭遇近似的同輩,如喬琪娜.彭博(紐約市長、億萬富豪彭博之女)以及紐豪斯四世(紐豪斯出版事業的繼承人):身為全美最富有的幾個人的子女,會面臨哪些問題?他們幾乎異口同聲說有罪惡感,找不到自己姓氏背後的自我。繼承范德比與惠特尼家族財產的洪布勞爾(Josiah Hornblower)告訴強生,他唸大學時變得很沮喪,還因此休學兩年,南下到德州,在油田公司出賣勞力。紐豪斯四世說,他唸貴格教派學校(Quaker School)的同學,發現他是富家子弟後,就把他海扁一頓。

當然,也是有許多富家子弟很快就發現,他們的姓氏很好用。伊凡卡說,川普這個姓製造了很多機會,她談起跟在大名鼎鼎的老爸身邊成長時說:「這樣的庇蔭不是壞事。」蘇珊和彼得.巴菲特也深信,當他們要為基金會募款時,這個姓氏就非常管用;彼得說他住在密爾瓦基時,這個赫赫有名的姓氏對他的生活毫無影響,讓他能低調地生活了15年,做廣告、影片與電視的配樂。但是他快50歲搬到紐約時,有個如同華爾街搖滾巨星的老爸,巴菲特這名字幫他開了許多機會之門。他說,只要牢記,很多人是因為他的姓才對他感興趣,那就很容易應付外界的注目。

無論這個和財富畫上等號的姓氏能讓他們沾多少光,帶來何種門路,有意思的是,400大富豪的繼承人,很少人能追得上雙親的成就。儘管蒂施、普立茲克與麥克米蘭(卡吉爾農業跨國集團〔Cargill〕)等家族的第二代、第三代都表現不錯,不過在富豪榜創立25年來,很難找到一位繼承人能夠超越父母的表現。在這少數能以父親的成就為基礎穩健發展(也許,有朝一日能與父親匹敵)的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小裴洛。他把遺產與四個姊妹共享—但他在2008年要邁入50歲時,已經事業有成。

「這都和創造力有關,」裴洛在達拉斯辦公室說道:「他還小時,我們鼓勵他自己做玩具。他總能做出很有趣的玩意兒。我問他怎麼辦到的,他會說:『我動腦筋想出來的。』」關於寶貝兒子,裴洛最喜歡的一個小故事,是兒子14歲時,在裴洛的公司EDS總部外頭種植灌木,每一株老爸付他75美分。要完成工作,小裴洛得把石頭敲得更深幾吋,還得動用到鶴嘴鋤才行。「我永遠忘不了,在公司業務開親同意了,他們馬上開始購地。不久之後,小裴洛已經準備好興建美國第一座貨物裝卸專用機場—沃斯堡聯合機場(Fort Worth Alliance Airport)。機場大獲成功,可說是小裴洛自己的EDS公司。這座機場目前有一百多家公司進駐,也是一支「納斯卡大賽車」車隊的根據地。但裴洛最佩服兒子的,是他把應該要十年才能完成的計畫,硬是在三年就搞定的能耐:「大家會問,你兒子怎麼會這麼果斷?嗯,你飛得比音速還快時,就沒必要找人來開會了。」老裴洛說。

裴洛父子事業都非常成功,雖然一路上也都跌跌撞撞。小裴洛在2000年接手父親的「裴洛系統公司」,當時這家電腦代工公司正在苦撐著。公司業績一直到2004年都沒什麼起色,小裴洛將自己的權力下放,從執行長轉任董事長,像老爸當初退居榮譽董事長一樣。

小裴洛把公款挪用到私人計畫的方式也引來非議。他的機場有超過2億美元的部分資金,是由現金及免稅額度而來。多年前,小裴洛想要開發達拉斯市中心一塊土地時,他以1.25億美元買下達拉斯小牛隊67%股權,並以承諾興建新場館為由,籌募公共基金。達拉斯市為場館計畫籌資1.25億美元(藉由汽車租賃與飯店稅籌款),但小裴洛卻在兩年後賣掉球隊,得手2.8億美元。

小裴洛說,他希望自己的孩子—這第三代恐怕會遇到「富不過三代」的厄運—能跟他擁有一樣的機會,不過到頭來,成敗都得看他們自己的造化。他認為,孩子想成為怎樣的人,家長要讓他們自己作主;該牢記的重點是,每個孩子都應該要靠自己努力才行。 「如果每一代都不努力工作,這個家族就完蛋了,」小裴洛說:「每一代都要盡本分,讓家族更強大。一般人都會有幾個努力工作的家人、也會有打混過日的。人生就是這樣,這是人性。我不確定你有沒有打算加以改變。你會碰到身上沒多少錢,卻任意揮霍的人,也會碰上有小小家庭事業,卻還是會垮台的人。金錢只是把實況放大得更清楚。如果你狀況好,你看起來就真的很好;如果你狀況糟,看起來就會非常慘。」

米雷說,對未來世代來說,情形會益加複雜。財富的創造者變成要綜合了運氣、時機、技能與毅力等因素,才能功成名就;繼承人所需要的,還不只這些特質:「守成和創造財富都一樣,需要努力、毅力,以及困難的抉擇。但你要有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你要考量到多樣化經營,想到應付風險,並防範受到不利局勢損害。」

別具一格的繼承人

巴菲特一生致力於尋找值得投資的股票和公司。不過,他和一般的好爸爸沒兩樣,要孩子們應該追尋自己喜歡的行業。霍華決定經營自己的農場,蘇西在家族的基金會工作,彼得則是作曲家。

巴菲特家的孩子,並非唯一沒有跟著老爸腳步,朝別的方向發展的第二代:威名百貨的繼承人約翰.華頓,在1960年代自願到越南服役,擔任醫務兵的他還獲頒銀星勳章。回到阿肯色州之後,他拒絕到家族企業上班,反而轉換跑道,自己製造摩托車、船和飛機。

戈登.蓋帝也很類似,他對石油產業顯然沒什麼興趣,所以在1980年代中期賣掉家族的蓋帝石油。接下來20年,蓋帝都在創作古典樂。他還投資葡萄酒,金援死黨、舊金山前市長紐森(Gavin Newsom)的「胖傑克」(PlumpJack)葡萄酒廠,其中包括一座48英畝的葡萄園、餐館與小旅店。蓋帝的姪兒馬克.蓋帝則在媒體業找到自己的利基,他與人合作成立的「蓋帝影像」(Getty Images),是業界非常成功的照片儲存公司。

小艾德加.布朗夫曼嘗試進入樂壇,與人合寫了幾首歌,包括迪翁.沃薇克的〈暗夜細語〉,之後把家族事業,從威士忌轉向媒體業。嬌生公司繼承人傑米.強生則是製片,他以研究同輩富家子弟為題材拍攝的紀錄片《天生富足》與《金字塔頂端》(The One Percent)嶄露頭角。

(本文轉載自彼得‧柏恩斯坦及安娜蓮.史旺新書《滾錢記:跟著富比世400大富豪學賺錢》,中文譯本由早安財經文化有限公司出版)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開幕,民眾用彩色顏料水球擲向祝賀立牌,讓隱形字樣浮出,象徵「詩」入牯嶺街。
記者侯永全/攝影
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昨天開鑼,首度結合台北詩歌節系列活動。不僅楊儒門首度應邀擺攤,推廣綠色農業,總統夫人周美青也前往一窺市集魅力,所經之處引起不少民眾要求合照,炒熱氣氛。

知名街頭塗鴉客Bbrother的「我詩了」枕頭計畫,在街上放置上百個噴字抱枕,民眾可在此靠臥、打枕頭仗。牯嶺街上的「心心便利商店」則有「食用詩」計畫,買到乍看和原商品雷同,其實已改成貼有詩句的創意商品。

今天下午一點還有「全民讀詩大亂鬥」,由多位詩人帶領打破念詩常規,轉圈圈、跳探戈舞都將成為接受各界挑戰的讀詩方式;接著有「詩歌在台北街上的解放陣線」座談,均可免費參加。

想覓好書的民眾不可錯過數十家出版社的暢銷新書聯展區,以及出版社清倉書區,有多重折扣;舊書攤則是「書蟲級」愛書人的挖寶區,經典「文星雜誌」合訂本,1500元就可買到。

楊儒門現身市集,就有婆婆媽媽熱絡詢問,「你現在在哪裡擺攤?」楊儒門打趣說,「這次是朋友找我來擺攤,忠孝東路248巷的農學市集還是有營業,沒收攤啦。」他大力推薦當令的彰化紅心芭樂、屏東有機香蕉、南投香草鳳梨果醬。

周美青也以在龍福里長鄭珍珍陪同下,走訪市集攤位「拚經濟」,被問到對哪些產品有興趣,她不改率直本色表示,「我對很多產品都有興趣,但對我而言都太年輕了。」不過,周美青最後還是買了2個手工包、3本筆記本及10個指頭玩偶等,共花了3540元刺激消費。

今天是最後一天,上午10時至下午5時,牯嶺街在寧波西街到南海路之間;活動網址http://blog.roodo.com/nanhai/。

【2008/11/23 聯合報】
從未去過的一個區域,因為,有點遠...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既荒謬又苦澀,書寫的是她自己,是她的周遭友人,是整個時代──那一個令我輩至今眷念不已懷想不休的美好時光……


漫畫家老瓊。
(本報資料照片)無法相信老瓊就這麼走了,最後一次見面是什麼時候──好難追索,唯恨的是她想做的事未曾盡心盡力幫她完成。

夏天時找不著人,約略知道她在養病,只以為她在度過一段「閉鎖期」,相識超過二十年,對她的無來由的「隱遁」已經很習慣,不會也不願往失落的方向想。但她走了,這一回她不是為度過某一段人生之困頓,而是永遠的離開了。

想念老瓊,回憶的場景都是台北,與她相識在75、76年之間,八十年代的台北藝文鼎盛、人物薈萃,老瓊是其中的一位,而且,她不是詩人、不寫小說──那些人物都有一堆。她是漫畫家,是女漫畫家,這個角色直至今日還在北京朋友中說起,「老瓊是兩岸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

她的四格漫畫每一則都是一個勾勒,描繪的恰是台灣上昇年代裡在生活中起落跌宕的一群,他們在瑣碎的現實裡用著全部的力氣搬演著小愛小恨小情緒,既荒謬又苦澀,書寫的是她自己,是她的周遭友人,是整個時代──那一個令我輩至今眷念不已懷想不休的美好時光。


(選自聯合文學版老瓊《愛我,不要礙我》)
圖/老瓊老瓊的幽默不只在作品裡,生活中她擅於調侃,調侃自己,調侃別人,調侃島嶼上各種光怪陸離,朋友們在一起我頂喜歡有她在,老瓊從不搶話,無需演出,往往在場者費力說完一個故事,不見反應,可老瓊隨口收尾,眾人便是一陣爆笑。

但她的一針見血在作品裡是需要「想」的,看她的漫畫似乎得經過沉澱,得思考;她的人與她的作品有類似感,常常感到那語言的好笑帶著飄飄的蒼涼,人多時她顯得沉默,很多時候不知道她的沉默是因為思索、害羞,抑或不快樂。

曾經她提過關於人們對她的作品提問或讚美,她說她無法與人談論自己的作品,但她也不知道這是因為害羞抑或自我!?

與老瓊不相熟的人覺得她冷淡遙遠,在一些場合老瓊來了,冷冷的、淡淡的,不開口,總要慢慢增溫,有朋友開玩笑說她那樣的冷眼旁觀令人毛骨悚然。她那樣高、知性聰明的外型,以及流傳的故事確是令人以為她總在山的頂端。但其實,她是害羞的。

很多年之後,也在自己認真思索自己的成長種種之後,我彷彿瞭解老瓊一如我,我們此輩在典型的台灣家庭長大的女性,從未學習情感的表達,那就像一朵未開的花始終禁錮在蓓蕾裡,滿滿的愛不知何以傳遞,而就擱著,放在那裡一輩子。老瓊的寂寞身影很濃,所以朋友看不到她的熱情。

前幾年老瓊學佛了,也許因為佛法,她又是慧根特高的人,清晰感受她的生命層次變化極大。老瓊願意給,她一直是這樣的,只是過去她很被動,這些年變得積極,但凡感受好的會來說,覺得可做她便去做;她對朋友更為殷勤,有較多的關心,知道她內裡那滿滿的愛在流轉、釋放。 如今我的案頭還擺著老瓊給我的一套《地藏經》,那年好友的母親猝逝,朋友傷痛極劇,覺得也許可藉此慰藉生者與已逝的人,然朋友不信宗教能處理他的心,《地藏經》還在我的桌前,如今竟是我來為老瓊念經了──但我心底也帶著一點隱微的怨怒。

老瓊畢竟走得太早,回想二十年都是年輕飛揚的身影,不見一日老去而就結束了。我知道無法在一點時間裡就認知這個真實,總要長長的時間過去後才能接受──這個人永遠永遠的從我們的身邊消失了。

所以,想念其實還未開始,只是回溯,過往二十年每一個片斷都看得見老瓊的身影。

電影狂熱的年頭傳遞錄影帶,從法國新浪潮到大陸第五代──看了很多很多,她喜歡伍迪艾倫,喜歡他的睿智幽默,當然那相彷彿於她。然而第一次知道《櫻桃小丸子》也來自老瓊,始終記得她說到小丸子時那滿臉的笑意,她給人的印象如許知性,但於生活中小小的感動與樂趣卻是全然庶民的。

來自很純粹的台灣家庭,刻苦的環境長大,屬於這一群的人有著共同氣味,遇上如此同類,眼睛還未望見,嗅都嗅得出來,互相探索、言語交鋒,說的都是同類話。我喜歡與老瓊交談,總是說著說著就由國語轉入台語,特別在嘲諷與感動中不知為何的用母語特別的流暢。

她的言論她的扮相她的朋友她的故事在在都讓人揣想臆測,然而她知性的開放飄逸卻恰與情感的堅固傳統對立,這就造成了她的「苦」,因為她不執取,總是表現最大的自由,她相信一種相互尊重的空間以及每個人的自我要求,然而她的高度超過人們的視野,以致呼喊少有回聲。

許多人長長的一生淬鍊不多,命運來了,便隨之夾纏而去,老瓊卻是不管命運有多混亂她總要理清楚,她對靈性生活要求極高,不斷反思琢磨,把個人生命像玉石般磨到晶瑩剔透,對俗世她理解,但她的無法庸俗,用那最尋常的態度追求所要也不是她有意的界定。

有一種人生命質感到了那樣境地,彷彿入了雪域聖地,她自己坐化其中,也就沒有了世人的聲音。

我要如何回想過去二十年,她的才情浪漫我的青春懵懂,在創作的反省與美學的品味上我得益於她許多,在困頓無知的日子裡她陪伴我,後來寫作停頓了我什麼都沒說,她也並不間斷的繼續分享她對一切作品的心情,她在生活裡的小樂趣,她對人的好奇及惋惜──二十年就有這樣多,而從不珍惜。

也許最後一次見面在冬天?

記得那一天在山上賴明珠家看大聯盟轉播,老瓊很投入,我從她身上感到小小的生活裡單純看一場球賽的快樂,當年青春的混亂從我們的身上遠離,時光歲月來到這裡,安靜了。

忘不了與她在巷道裡互道再見,轉身各自離去,不經意間回頭看她的背影,瘦長的身影孤寂的朝著她的方向走去。

恨不能再見她一眼多講兩句,說什麼──

從沒有對她說過一句話:

老瓊,謝謝妳!

●老瓊告別式訂於11月21日(星期五)上午九時於台北市辛亥路第二殯儀館景仰廳舉行。懇辭奠儀。

【2008/11/14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已逝的俄國導演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的拍立得攝影集當中,看來清冷的湖面上有一層輕柔的霧氣籠罩,男孩和體型碩大的狼犬相伴遊玩,還有鄰近莫斯科的鄉間景色蕭條。照片呈現的是秋冬時節的蕭瑟,卻仍能感受到拍攝者對影中人與物,有著濃烈到化不開的情感。

 拍下這些照片的塔可夫斯基,素有「電影詩人」之稱,對後輩導演與藝術家的影響甚大。

 俄已逝名導演 被稱電影詩人

 塔可夫斯基平日就有以拍立得相機捕捉身邊人事物的習慣,就像用影像寫日記一般。在這本《Instant Light:塔可夫斯基拍立得攝影集》書中,就收錄了他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四年間在莫斯科住家附近,及之後旅居義大利所拍攝的六十餘幅人物與風景。這些照片配上從他日記中摘錄出的思鄉文章以及對電影藝術的看法。他在一九八一年決定留在義大利,被蘇聯放逐不得返鄉,他將妻兒留在俄國當人質,被迫各居一方的無奈際遇,與這本攝影圖文對照,更添惆悵。

 國內電影迷對塔可夫斯基並不陌生,他在五十四年生命裡,只有七部長篇電影,但每部都堪稱是經典之作。他的第一部作品《伊凡的少年時代》一九六二年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一九六六年完成的《安德烈.盧布烈夫》獲得一九六九年坎城影展的國際影評人獎。不過他為了這部片子和蘇聯當局的審查制度奮戰五年,不斷重新剪輯,才得以在自己的國家上映。另外,《飛向太空》獲得一九七二年的坎城影展評審團特別獎,《鄉愁》獲得一九八三年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獎。遺作《犧牲》更是在坎城奪得五項大獎。

 長鏡頭慢節奏 影片如詩如畫

 塔可夫斯基的電影沒有明確的故事情節和邏輯,但是童年生活經驗不時穿插在他的電影當中。他擅長以長鏡頭和極為緩慢的節奏,來表現時間的延續,並以此經營出畫面的氛圍,宛如一部「電影詩」。他尤其擅於利用大自然的山、水、煙、霧、雨等元素,去營造如詩如畫的畫面。

 他電影中的人物多半是孤獨的狀態,人際關係疏離,也質疑科技和物質文明過度發展的結果,對人類社會造成的衝擊,也因而帶有宗教意味。台灣曾經出版的《雕刻時光》內容就是他個人對電影的思考與美學觀點的陳述。

 用影像寫日記 攝影小品動人

 除了塔可夫斯基,包括安東尼奧尼、溫德斯等國際電影大導,也都是拍立得的愛好者。繆思出版主編賴淑玲說,塔可夫斯基的拍立得攝影,和他的電影風格一致,「詩意、寓意、宗教性強,且相當重視構圖,有時看起來就像一幅畫。」

 但她認為,塔可夫斯基的拍立得作品相較於電影更容易被讀者接受,「拍立得本身就不是高技術門檻的攝影工具,快速捕捉影像、快速成像,很容易被大眾所接受,但是台灣坊間好的拍立得攝影集相當缺乏,而塔可夫斯基的攝影小品相當細緻、動人,即使讀者不了解他的背景,還是能感受到他畫面裡的情緒。」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透過影像說話,但卻有太多的電影影像連話都說不好。從《英雄》到《赤壁》一堆超級大片,提供了一拖拉庫「經典爆笑對白」,在茶餘飯後和網路間廣為流傳。

在最近這波由《海角七號》帶動的「新國片運動」中,讓人耳目一新的關鍵之一,在於生活語言作為一種電影影像魅力的再度出現。《海角七號》裡幸虧有副線的代表會主席、茂伯、水蛙和馬拉桑,他們神靈活現、生猛有力的在地口語表達,詼諧傳神有力道,才讓主線的今昔中日愛情故事變得沒有那麼矯揉造作、那麼多愁善感。《囧男孩》裡也多虧有騙子二號那種無厘頭式「肯尼和芭比玩親親」的童言童語,才讓騙子一號那種異次元幻想世界的矯情描繪,變得無傷大雅。

法國校園電影 尖銳真實

最近一部在生活語言機鋒上最為出類拔萃的電影,則非甫獲今年法國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的《我和我的小鬼們》莫屬。該片由法國中生代導演羅宏康特執導,根據作家佛杭蘇瓦.貝加度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敘述一位巴黎初中的法文老師,如何與班上二十幾個來自不同族裔背景、正值青少年反叛期的學生互動。影片絕大部分場景,都發生在教室的課堂,老師學生你一言我一語,針鋒相對、咄咄逼人,以此開展出當前法國多元文化、族裔認同、移民家庭、教育體制的諸多糾葛與難題。

《我和我的小鬼們》完全不同於傳統溫馨感人的「教育電影」,不論是早年《萬世師表》、《吾愛吾師》、《桃李滿門》強調如何以愛的教育,啟發感動冥頑不靈的學生,重新燃起希望,邁向積極的人生,或是晚近略具批判性卻一樣人道主義的《春風化雨》、《我的左派老師》或是索性走超偶路線、反町隆史主演的《GTO麻辣教師》,沒有一部片像《我和我的小鬼們》把課堂拍得如此這般尖銳而真實,老師是曾經當過中學老師的原著小說家本人飾演,學生是甄選出來的法國中學在學學生,明明是劇情片,卻有紀錄片般的真實撼動力道。

而該片之所以如此「劇力萬鈞」的真正關鍵,在於課堂中師生的語言交鋒,既是生活的語言,也是知識的語言,既是理性的辯論,更是情緒的激張。一部兩小時的電影,卻有超驚人的兩千多句台詞,但卻句句引人入勝、「句力萬鈞」。而導演的成功,正在於沒有讓這部充滿尖銳對白的電影,淪為一部用聽而不是用看的電影,而是成功透過鏡頭角度的切換與剪接節奏,讓對白語言與鏡頭語言完美的搭配,讓觀眾就像坐在教室裡實際參與了這場集體對話,一樣興奮、一樣激動、一樣開始滾動思考。

課堂生動對話 「句」力萬鈞

《我和我的小鬼們》之所以如此具撼動力,不是靠著敘事情節或戲劇性高潮,而是靠著課堂中如此生動的「對話式」教學,以語言的「摩擦生熱」作為知識啟蒙的基本訓練,以逼問詰難、激發思考的「蘇格拉底式對話」,讓「教育」回歸其字源所寓意的「導引」,兩千多年前希臘城邦的雅典學院如是,兩千多年後被法國政府列入優先教育區的巴黎中學亦如是。

語言來自於文化、來自於生活,相較於《我和我的小鬼們》一片對白的真實強悍,我們或許總算可以理解為何當代的「有聲片」,會有那麼多對白淺薄無力的「默片」。

(作者為台大外文系教授)

【2008/11/10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慾望城市》中,女主角凱莉新年夜接到電話,冒雪穿越半個紐約陪伴孤零零的好友米蘭達,畫面外幽幽響起紐約人迎新送舊最愛哼唱的〈友誼萬歲〉(Auld Lang Syne),餘韻裊裊的女聲頌讚友情,賺取女性觀眾帶笑的淚水。其實這是首蘇格蘭民謠,但少人知道若非蘇格蘭詩人Robert Burns無意聽到老人用顫音吟唱的曲調,給他靈感寫成詩,就不會有這首歌傳世。


《溫柔愛我》書影
許多受人喜愛傳唱不歇的西洋金曲背後都有動人故事,跨行當作家的樂手柯萊爾(Max Cryer)在新書《溫柔愛我》(Love Me Tender)中,細數四十首懷念老歌的典故,有些脫胎自民謠,有些來自音樂劇,有些只是碰上對的時點。老歌發燒友必然對書中如數家珍的老歌老明星充滿驚喜慨嘆,勾起無限回憶。

貓王最家喻戶曉的金曲〈溫柔愛我〉(Love Me Tender),原初是美國內戰時的民歌Aura Lee。有時歌詞一改動,整首歌命運會大大不同,「披頭四」保羅‧麥卡尼譜出Yesterday曲調,最先想到用「炒蛋」(scrambled eggs)開頭,歌詞是「Scrambled eggs, oh my baby how I love your legs.」。幸虧後來改用「yesterday」取代「scrambled eggs」,經典名曲不致成了搞笑嘻哈。

Richard Rogers邊吃午餐邊為電影《南太平洋》主題曲Bali Ha'i寫曲;他看完歌詞,迅速在背面記下曲譜,接下來吃甜點;替音樂劇《西城故事》寫詞嶄露頭角的Stephen Sondheim,他的失戀名曲Send in the Clowns本是為舞台劇中女演員Glynis Johns所寫,「字句簡單,有足夠的時間換氣」,後來由民謠歌手茱蒂‧柯琳絲(Judy Collins)翻唱才竄紅。寫〈銀色聖誕〉(White Christmas)的Irving Berlin,想要在歌中傳遞「創造希望、承受遺憾、接納幽默和培育愛與忠誠的能力」。

名曲故事還有:1855年Jane Ross將愛爾蘭小村市集上風笛手演奏的旋律抄下來,變成家喻戶曉的悲歌Danny Boy。其他像〈生日快樂歌〉、〈奇異恩典〉、〈小白花〉、〈平安夜〉、〈莉莉‧瑪蓮〉、〈月河〉、〈綠袖子〉,都翻箱倒櫃找出來歷。

書中亮相的名人有唱紅《銀色聖誕》的平克‧勞斯貝、詩人艾略特、電影《綠野仙蹤》高歌Over the Rainbow的童星裘蒂‧嘉倫、英國搖滾巨星艾爾頓‧強以及1930年代由德國到好萊塢發展的「藍天使」歌姬瑪琳‧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

柯萊爾指出,流行音樂表面上與詩、交響樂、小說或新聞報導大異其趣,但和這些藝術都有共通的本質,都是當下即時的表述,以完美的字句或節奏捕捉剎那的吉光片羽。

【2008/11/09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克萊頓是美國著名作家
美國著名作家,電影《侏羅紀公園》的原作者克萊頓因癌症在洛杉磯病逝,享年66歲。

克萊頓既是著名的暢銷書作家,同時也是久負盛名的電影電視編劇、製片人及導演,目前在美國銀幕已經連續播出十餘年的電視劇《急診室的春天》(港譯《仁心仁術》)就是他的創作。

克萊頓1942出生在芝加哥,是家中四個孩子的老大,他的父親是一名記者。

他畢業於哈佛醫學院,但是在就讀醫學院期間就已經開始以筆名發表文學作品,並曾在1968年贏得偵探小說界的最高榮譽之一──"愛德加大獎"。

1969年,克萊頓發表小說《天外來菌》,描寫來自外太空的細菌威脅人類生存的情景,一炮走紅。

好萊塢的製片商隨即將他請到洛杉磯改寫劇本,並將這部小說搬上銀幕。

他隨後以在洛杉磯期間前往遊樂場的經歷寫了電影《未來世界》的劇本。

90年代是克萊頓事業最為輝煌的時期,他在這期間推出全球最賣座電影《侏羅紀公園》、全美最暢銷小說《叛逆性騷擾》和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之一《急診室的春天》。

克萊頓其他著名作品還包括電影《昏迷》、《龍捲風》等。

克萊頓生前最後一部小說原本計劃在下個月發行,但目前出版商表示將無限期推遲發行日期。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昨在國賓飯店宴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場外抗議不斷,數百名警力佈滿中山北路、民生東路口。(記者鹿俊為攝)
馬政府為保護中國海協會長陳雲林一行,警察對待人民手段不但粗暴,簡直升級到了幾近瘋狂打壓地步,連唱片行播放本土創作音樂「台灣之歌—唱自己的歌」,竟也遭警方強制禁播,還要店家拉下鐵門,並派員警到唱片行內監控,引發各方強烈批判根本就是警察國家。

「台灣之歌」吸引群眾 有人忘情起舞

昨晚連戰在國賓飯店宴請陳雲林等,七時左右,六百名警力在場戒護,前往國賓飯店抗議的民眾愈聚愈多,警方多次以驅離壓制方式將民眾擠壓往民權東路、中山北路口的慢車道及騎樓下。

「上揚音樂」唱片行就在國賓飯店街道口的中山北路二段七十七之四號,店家播放「台灣之歌」,引發群眾共鳴,有人忘情在街頭起舞,由於已近「陳連會」尾聲,立即引發警方部隊注意。

一名便衣先衝進店,開口就問:「這音樂是誰放的?是你們自己放的嗎?」、「希望你們音樂在店裡自己播放,不要對著街外民眾播放。」不久又有一名拿著盾牌的警察進店,開口就講,你們放的聲音連國賓飯店那裡都聽得到,希望你們馬上關掉。

隨後又一群警察衝進店裡,喝令關掉音樂,店家只好依指示停播「台灣之歌」,但警方還指示一名穿制服的警察留在店內,說是「保護你們和現場」。員工指出,這個動作讓他們感到「很不舒服」,「好像在監視我們嘛!」

警竟強要店家拉下鐵門 引發民眾不滿

唱片行石姓、胡姓員工都說,唱片行在當地經營多年,為吸引過往民眾,本就有喇叭對著街道,沒有故意要對著民眾播放的意思,歌曲是很平和的「台灣之歌」,他們哪有不對?哪裡違法?

由於警方禁播,引起群眾不滿,開始鼓譟,往店方的方向推擠,警方也反制,店家趕緊拉下鐵門,暫停營業,鐵門最後還是被壓壞了。員工說,名作曲家詹宏祥製作的「台灣之歌」專輯,絕對是平和而本土的音樂,選擇播放這專輯「絕對不後悔,感到非常驕傲」。張姓女經理說:「『台灣之歌』是很平和的台灣本土音樂,不會像警方指控說『這是故意讓民眾很high的音樂』。」

負責維安的現場指揮官北投警分局分局長李漢卿表示,警方接獲隔壁商家反映音樂聲太大,才派人跟唱片行溝通,原只是請唱片行把音樂關小,唱片行把音樂關掉,是出於唱片行自主意願。


連陳夜宴 國賓飯店外警民爆推擠

【聯合報╱記者陳金松、張榮仁、陳志豪、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8.11.05 03:12 am


卡神楊蕙如(中)昨晚到國賓飯店外向陳雲林靜坐嗆聲,警力驅趕時,她夾在人群中被推擠倒地,幸好送醫無礙。
記者邱德祥/攝影
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訪台第二日,綠營支持者持續「如影隨行」嗆聲,其中在國賓飯店晚宴會場,警方動員超過六百人維安,嗆聲仍此起彼落。警方數度驅趕抗爭群眾,場面火爆。

新聞局長史亞平透露,依國安單位與警方情資,國賓飯店是最沒有縱深的地點,不僅難處理,還可能會發生衝突。結果先前總統府輿情會報所做的研判沒能改變情勢,還是發生了警民衝突。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昨晚在國賓飯店宴請陳雲林,大批警察沿途部署,但飯店緊臨中山北路幹道,又值下班交通尖峰時刻,人車無法完全管制。

果然晚間五時多,陳雲林車隊還未抵達,警民就爆發第一次衝突。閃靈樂團的Freddy與楊蕙如帶人在飯店北側靠近六十五巷口管制區外揮旗喊口號,警方排除無效,雙方對陣叫罵。

這個地點距離飯店門口只有卅公尺,警方認為有維安顧慮,六時多以優勢警力先將慢車道上的示威者往後推到民生東路口,過程中楊蕙如跌倒送醫;七時左右另一批警力再度集結,再將騎樓內零星的抗議者推到路口。

負責維安的北投警分局未舉牌警告,也沒逮捕、法辦任何人。分局長李漢卿解釋,因為聚集群眾沒有明確帶頭者,沒有警告對象;除非嚴重妨礙交通,警方才會勸離、驅趕。

中山北路另一側也有群眾站在飯店對面揮旗喊口號,未管制的快車道不時有綠營支持者,以開車、騎車等方式突襲嗆聲。

過程中台北市議員洪健益穿著「勿通匪類」套頭衫在飯店門口企圖嗆聲,被警方強行架離;綠營名嘴黃越綏則在推擠時「昏倒」送醫。

晚間八時許,上百名被隔離在民生東路口的群眾,因不滿警方制止「上揚唱片」大聲播放閩南語的「台灣之歌」,群起鼓譟,並與警方再次推擠,場面一度混亂。

李漢卿表示,因為店內音樂太大聲,附近商家反映妨礙安寧,警方才去勸導。音樂是店家自行關閉,警方並未動手。

【2008/11/05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當生命只剩廿四小時,你該怎麼辦?」間瀨元朗的漫畫《死亡預告》電影版九月底在日本上演,不過同時間,這部漫畫卻被爆抄襲已故作家星新一在一九六一年發表的小說《生活維持省》。星新一的女兒馬莉娜向出版社提出抗議,並將小說原文刊登於官方網站三天,供讀者自行判斷;間瀨元朗則仍堅持《死亡預告》故事是自己的原創構想。
 間瀨元朗以《AREA》獲得小學館漫畫新人獎,從二○○四年開始創作《死亡預告》走紅。故事以日本政府的國家繁榮政策為假設,每個孩子在入學前必須接受疫苗接種,這種疫苗每一千支裡頭有一支含特製奈米膠囊,廿年後會在被注射者心臟爆開。政府這種作法是為了讓國民了解生命短暫,激發國民在有限生命做對有意義事情的體認。

 在當事人死亡前廿四小時,政府會派專人將預告死亡的「逝紙」送到家中,偏偏人們在面對「只有廿四小時可活」的情況時,反應各不相同,不少人做出殺人放火等極端行為,與當初宗旨違背。

 故事中也不乏感人情節。有段故事談到,一位行動不便的老婆婆誤把看護男子認做早逝的丈夫,因此燃起求生意志,願意接受復健,沒想到看護卻收到死亡預告。老婆婆似乎意識到看護將離她而去,演出失蹤記。眾人在田間找到她時,她的時間感發生錯亂,以為自己回到二戰時期。結果,看護拿出「逝紙」,模仿當年丈夫拿著徵召令對老婆婆說的話:「快站起來,為了國家,妳要忍耐!」雖然灑狗血,卻也間接諷刺了軍事、政治權力的荒謬。

 有趣的是,星新一六○年代的作品《生活維持省》,主題設定同樣以政府為了抑制人口、維持國民生活水準,成立「生活維持省」,定期讓一部分人死去。《生活維持省》主角和《死亡預告》一樣,都是前往當事人家中通報死亡訊息的角色。

 生於一九二六年的星新一是日本知名科幻小說作家,曾被譽為「極短篇之神」,代表作有《反復無常機器人》。星新一之女馬莉娜指出,《死亡預告》書中「為了讓國民擁有更好的生活和國家繁榮所建構的法律,必須讓被選中者死亡」,實在和《生活維持省》太過雷同。不過《死亡預告》出版社堅持,間瀨元朗及相關編輯都未曾看過星新一作品,而漫畫中大量情節也和小說無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題解

“瓊姐”者,何卓瓊也。

“一盅兩件”,地道粵方言。廣州人把資深茶客叫作“老茶骨”,“老茶骨”一早起床,挨在茶樓門口等開門,為的是能夠一生一世在同一家茶樓里跟同一個座位長相廝守;老茶骨消費有特色,例牌是釅茶一盅,點心兩款———此之謂“一盅兩

件”。
瓊姐有似“老茶骨”般恒定的文學价值,可以用“一盅兩件”作喻———秀筆一管,慣寫的是“電力工業”和“西關風情”這兩個母題;而難能可貴者,在于她有本事以兩种殊不相同的文字風格去恰如其分地擺布此兩類迥然不同的文學題材,讀者的感受卻又互不PK,一望而知都產自“何卓瓊記”。

女中學生逛“花地”

文學創作需有天賦。此話沒花假。

瓊姐出生于一個毫無文學元素的建筑商之家,偏生磚瓦木石卻滋生出足以鼎承她畢生事業的文學天賦!

在什么“德華”尚未投胎、因而尚未有女仔追歌星追到發癲的年代,中、小學生喜歡閱讀小說最是尋常不過。當年的“瓊妹”亦然,但不太尋常者,乃是何小妹不僅喜歡閱讀,而且曉得挑剔。

1964年,“瓊妹”讀高二。某天,羊城晚報“花地”晾出一篇小說,讓何小妹睇到“搖頭”。她如同課堂作文那般,三下五除二涂抹出批評文章一篇,盲摸摸寄往編輯部。

中學生的作文立馬在“花地”貼堂!這是何卓瓊首次發表文章,稿費4元———唔好意思,按時下的物价,剛好夠買一碟西關銀記“拉腸”。

“文革”前最后一次高考,何卓瓊考上了中山大學中文系。一位高年班師兄對這名小新生豎起了大拇指:“睇過你登在‘花地’的文章啦!你批評的那篇小說,我們小組研討過,還集体寫成文章投給羊城晚報,卻似泥牛入海!”

向讀者“放電”

1970年,何卓瓊畢業,被分配到肇慶電力部門當文書。小夫妻兩地分居。何卓瓊挾著個襁褓小儿,日頭上班舞弄公文案牘,晚黑回“家”打理屎片尿布,忙似失魂哪吒。

据說“詩窮而后工”,是耶非耶?就在小儿哭鬧聲中,何卓瓊“漚”出了生平第一篇小說《日常生活里的詩》,在剛剛复刊的《廣東文藝》上低吟淺唱,時為1972年。

恍如隔世也,上世紀70年代前期的文學作品,僅具文學史方面的价值。但于何卓瓊個人而言,這篇處女作的意義卻非同小可。她通過特殊的創作實踐認識到,盡管文學對生活的真實反映可能會被非文學因素所扭曲,但文學源于生活卻是不易之理!

10年過去,中國文學的新時期早已蒞臨。

10年過去,何卓瓊早已調回廣州;對于電力系統的“日常生活”,深切理解文學真諦的她,早已擁有丰厚積累。

厚積“厚發”!

1982年,极具影響力的文學刊物《花城》,頭條推出了一部題材獨特的中篇小說———《電流越過邊境》。作者便是何卓瓊。

數月后轟轟烈烈又來一部———《總工程師的日常生活》。

再接再厲又一部《查理和他的煞星》……

青年女作家“大發雌威”,以排山倒海之勢向讀者連續“放電”!

何謂“放電”?我不說破,好教讀者自己品味粵方言特有的詼諧。

“触電”最強烈的是廣東省作家協會,落足力把何卓瓊自電力系統挖走了。

“禍水”流向西關

截至此時,作為何卓瓊文學天賦之顯性載体者,乃是電力工業題材,沿此方向繼續探索,便有了面世于1989年的長篇小說《禍水》。

這部知名長篇讓何卓瓊夠格被稱作“瓊姐”!

《禍水》講述的是爆發于荒僻峽谷里的一場特大洪水,作品凸顯了災難中的人性;故事場景是一座水電站,它為閉塞守舊的山村所包圍。

為創作這部長篇,何卓瓊遠赴粵東山旮旯体驗生活兩個多月;之后歷時兩年,三易其稿,万苦千辛,《禍水》釀成!

瓊姐慨嘆,創作過程把她折磨得很深很久;及至作品載譽,她兀自認為,寫作是無法說得清的事。

但有吾粵陳夢吉之流的“坏鬼書生”口水花噴噴———

我以為,《禍水》把瓊姐浸泡得如此陰功的關鍵性原因,在乎操作性語言的選擇;不同題材的作品,須有与之相般配的語言系統對它作總体籠罩!

《禍水》之前,瓊姐的電力題材作品,場景是大都市里的發電厂、什么部委辦和業務洽談室;人物是行政領導、技術人員、企業家以及“領導一切”的工人階級。瓊姐文學營養的重要來源之一,是蘇俄文學,而前蘇聯的工業題材作品,世界一流!煎炒諸如此類,瓊姐得心應手。

然而《禍水》卻是電力題材中的异類,山民哪曉得Call“查理”?欲把他們描摹得形神兼備,方言不可或缺!《查理和他的煞星》乃瓊姐的名篇之一,但若挾查理而投《禍水》,煞星是必形影相隨!

“無法說得清”云者,瓊姐謙言而已。她狠心甩掉查理,擺脫煞星糾纏,“禍水”翻騰洶涌,粵方言粼光閃爍:題材牽引出本能,本能發酵成漸悟。《禍水》之成功,艱難然而准确的操作語言選擇,當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平台。

漸悟催生自覺,瓊姐文學天賦的另一面赫然顯露———

粵方言圈以廣州為中心。為了最大限度地讓粵方言在文學作品中綻放异彩,亟有必要開拓一個嶄新的題材領域;沿著《禍水》流向,美目盼兮,瓊姐睇中了廣州西關!

“廣味小說”的前世今生

西關,清末之前廣州西城牆外的郊區,后來演化為商業區;商家气和市井味是西關文化的底色。

瓊姐是土生土長的“西關人”,她對近代西關的稔熟甚于對電力。

我堅定地反對認為西關文化代表著廣州文化這一謬論,但我由衷地贊賞瓊姐創作的“西關小說”———在這系列作品中,西關只是一個朦朧背景,而運用濃郁地道的粵方言,瓊姐寫活了廣州的草根小民,從而使廣州文化獲得了形象表現,以致她首創“廣味小說”這一概念,用以涵蓋同類作品。

瓊姐此類小說的第一篇,是于1991秋發表在羊城晚報“花地”上的《西關人家》。小荷才露尖尖角,該精致短篇瞬即贏得廣大讀者的鐘愛———因其星光閃閃的粵方言詞,老一輩廣州人如逢舊友,年輕一輩似遇新知!

關于這篇小說,我跟瓊姐通了一次信。瓊姐把往還信札發表在《花地》上,標題就叫做《“廣味小說”的話題》。

話題的核心,乃是如何在文學作品中融入粵方言。我同意瓊姐的灼見:創作表現廣州生活的小說,須得使用本土語言;但要有一個度,應在外地人也能看懂的前提之下,盡量使用俚語方言。

同意之余,我對“廣味小說”的先驅者頓生敬意。

廣州之萌生小說,始于清末,作者是一批坊間無名文人。創作諸如講述一位本土訟師的通俗小說《扭計祖宗陳夢吉》之際,他們就已提出著名的“三及第”理論(“三及第”是一款放進了三种肉類的粥品):撰寫廣州小說,須得融合白話文、文言文、粵方言三种成分。

廣州本土小說自有傳統,從一開始,它就自覺地服務于本土街坊而兼顧外地讀者。

上世紀30年代,歐陽山創辦周刊《廣州文藝》,明确宣稱:“盡量用廣州話中勞動人民大眾的語言來創作。”對此,他身体力行。

“廣味小說”于40年代的最大收獲,是黃谷柳的《蝦球傳》;迄今,這部作品仍是經典。

1951年,一篇號召為“祖國語言的純洁而斗爭”的權威社論中斷了“廣味小說”的進程,一“斷”40載。

“興滅繼絕”———瓊姐筆底,古風存焉,伊人以自己的作品,證明了“廣味小說”的獨特价值!

承前,确矣;啟后,能否?

但至少我,即為瓊姐的附驥尾者,倘無拙著《鎮海樓傳奇》,我哪敢在瓊姐尊前謬稱小弟!

小弟窩囊,沒在小說創作路上繼續蹣跚。瓊姐卻堪稱巾幗英雄,兀自文場馳騁,叱吒時聞口舌香,一鼓作气貢獻出《云山婆》、《威記》、《豪哥》、《阿珍》等“廣味小說”系列,另有“廣味散文”成串。瓊姐的西關系列引起了歐陽山的關注。歐陽山贊她“真正寫出了西關味。”

至于瓊姐那“一盅”的另“一件”呢?她以如椽大筆,揮洒成了气勢磅礡的《藍藍的大亞灣》,這中國首部以核電站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于2003年獲廣東省“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戲如人生,電影「天羅地網」、「將計就計」裡浪漫的名畫失竊故事,在現實生活裡不浪漫地不斷上演著。而真實世界的鬥智鬥力,可比「達文西密碼」還要驚險刺激。

電影「天羅地網」中,大明星皮爾斯布洛南扮演專偷名畫以「挑戰自我」的億萬富翁,冒險韻事令觀眾心嚮往之;史恩康納萊在電影「將計就計」裡飾藝術神偷,一邊輕鬆從博物館盜寶,還能一邊優雅地和女主角鬥智、調情。

這些浪漫無比的盜寶故事,渲染出既可愛又瘋狂的藝術大盜,一搬到了現實人生,驚悚程度可能不遜「達文西密碼」中,博物館館長為了達文西名畫而喪命的情節。

2006年8月,俄羅斯冬宮發生221件珍藏一夕被盜的「世紀竊盜案」,一名女主管在自己保管的數百件文物不知去向後,隨即在辦公室內暴斃,冬宮自此蒙上「監守自盜」陰影,迄今仍疑雲重重。

畢卡索 大盜最愛下手

隨著藝術品迭創天價,近年藝術竊案發生的頻率和「規模」也創紀錄。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國際刑警組織的估計,藝術品在黑市交易的「市值」僅次於武器及毒品。而根據國際博物館協會統計,光是歐洲近20年來遭竊的藝術、文物即逾10萬件以上。

立體派大師畢卡索是藝術大盜最愛的下手目標之一。全球最大的失蹤藝術品登錄公司ARL(Art Loss Register),去年列出畢卡索下落不明的作品高達444幅,含油畫、版畫、水彩畫和陶瓷器。

光是去年,畢卡索就有兩幅油畫和一幅素描在他孫女家中遭竊,市值逾新台幣22億元。幸運的是,半年後,竊賊在巴黎進行交易時被警方當場逮捕。

尋孟克「吶喊」過程神祕


孟克的名畫「吶喊」曾多次遭竊。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多數名畫是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被偷走;但也有不少案例是大盜在光天化日下公然行搶。

今年二月,瑞士布厄爾基金會博物館在開放時段,被三名蒙面匪徒持槍搶走含印象派大師莫內畫作在內的四幅名畫,總值逾台幣52億元,成為歷來歐洲最大的藝術品搶案之一。

2004年8月,挪威奧斯陸的孟克美術館在開門不久後,兩名蒙面男子持槍奪下鎮館之寶─孟克表現存在主義的經典名作「吶喊」及「聖母」。他們公然在近百名遊客面前,從牆上扯下兩幅名畫,並反覆猛敲畫框、取下畫來,接著跳上館外接應的轎車,揚長而去。整個劫畫過程不到五分鐘,前年才尋回這兩幅畫。

「吶喊」完璧歸趙的過程相當神祕。有媒體報導,挪威一名銀行大盜為了換取減刑,以供出這兩幅畫的下落作為條件,但是警方不願證實。

愛國至上 偷「蒙娜麗莎」


巴黎羅浮宮鎮館寶「蒙娜麗莎」也曾遭竊,所幸輾轉尋回。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儘管「利誘」是藝術品遭竊的最主要原因,卻不是唯一誘因。

達文西曠世名作「蒙娜麗莎」曾於1911年在羅浮宮遭竊,被視為是「所有藝術品竊盜行為的鼻祖」,作案者是一位受雇為羅浮宮展品加裝玻璃的工人溫森‧佩格拉。行竊原因除了接受有錢人「馬奎斯」委託,另有私人的「愛國」動機。

佩格拉成功竊得「蒙娜麗莎」後,「馬奎斯」委託專人複製六幅贗品,每幅索價30萬美元,但他在大賺一票後似乎對真正的「蒙娜麗莎」失去興趣,不再聞問。

「蒙娜麗莎」遭竊後兩年,一直藏在距離羅浮宮僅五公里的竊賊佩格拉家裡。而他在「老闆」不再與他聯繫後,決定進行自己的愛國計畫─將這幅畫運往達文西的祖國義大利、讓「蒙娜麗莎」重返原鄉。最後他雖遭逮捕,但警方搜獲他的日記,證實他行竊的動機是基於「十分高尚的愛國主義」,他不但因此獲減刑,最後還成了家鄉的「民族英雄」。

法國在索回「蒙娜麗莎」前,順應民意在佛羅倫斯、羅馬和米蘭等義大利大城巡展。

大師名畫 毒販沾染陰影

有的藝術大盜為「理念」鋌而走險。2001年,夏卡爾名畫「在維台普斯克的習作」在紐約猶太博物館遭竊,館方隨後收到一封信,寄信的團體指明「要以中東和平作為贖價」。

一名西班牙藝術竊盜胡安‧曼努埃爾‧坎德拉,曾大言不慚宣稱他盜取名畫是「為了熱愛藝術」,進而以「為了對藝術的愛」為名撰寫了一本書,自爆他在2001年盜取17幅價值高達三億元名畫的內幕。

有些大師的名畫差點淪為交換毒品的「貨幣」。

2001年,西班牙警方曾破獲一個大型國際藝術品走私網,「救」出畢卡索、林布蘭、哥雅、米羅、布拉克和傑克梅第的傑作,市價難以估計,所幸即時破案。

藝術竊案 神偷超難脫手

藝術竊盜案件的利誘極大,稽查卻非常不容易。據估計,尋獲率僅約僅兩成。更有甚者,很多竊賊雖成功偷出藝術品,卻無法順利變賣大師名作,因為他們把藝術品的交易看得太簡單了。

兩位德國記者諾拉及斯特凡‧科德霍夫合著的「藝術竊案」一書即指出,正規的藝術品交易都會盡可能避免買賣贓物,在遺失藝術品資料庫建檔後更是如此,想交易來路不明的大師畫作變得倍加困難,縱使竊盜案已過了法律追溯期依舊難以脫手。

因此,「很多贓物不是被低價拋售,就是永遠消失!」而這也讓藝術竊案更加撲朔迷離。

【2008/10/27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訂於本月18日晚間7時,在館前廣場舉辦「呂泉生追思音樂會」,紀念今年初辭世的台灣合唱之父呂泉生,現場並將以古早留聲機播放其早期黑膠唱片音樂。

呂泉生於1943年自日本進修返台,深感於台灣民謠不受重視,開始費心蒐集「六月田水」、「丟丟銅」、「一隻鳥仔哮就就」等民謠;二次大戰後又親自創作「搖嬰仔歌」、「杯底不通飼金魚」、「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等作品,對台灣音樂界影響深遠。

二二八紀念館現正推出「台北放送局(現台北228紀念館)暨台灣廣播電台」特展,為紀念呂泉生對台灣歌謠音樂的貢獻,特別舉辦追思音樂會,邀請知名歌手許景淳、靜修女子中學合唱團、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附屬國民小學合唱團等團體,演唱呂泉生膾炙人口的創作及推廣歌謠,如搖嬰仔歌、丟丟銅仔、燒肉粽、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哥哥爸爸真偉大等。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位在凱達格蘭大道3號,電話02-23897228 。

【2008/10/16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心的偶然遊戲之作,竟成了我現代實驗性創作中的上品。可見無著自由的心靈,才是孕育佳作的溫床,任何功利目的或技法得失的矜持執念,都是藝術創作的仇敵……

學書四十餘年,經常縈環腦際的一個問題是:「書法是什麼?」今天,如果有人以此為問,我將會說:「書法是融漢字符號、氣韻與遊戲為一體的毛筆書寫活動。」漢字,是書法作品的符號外殼,可感而且可見;氣韻,是作品的內核精神,它依附漢字符號而存在,可感而不可見;而遊戲的心靈,則是令兩者融合為一的催化良方。

在藝術的天地裡,形式符號勝過一切雄辯。不同的符號,揭示著不同的藝術門類,也象徵著不同的情感意義。漢字作為中華書藝的表現符號,其意義可有三個層次:首先,它是作品的題材內容,無論自作或他人所作詩文,都是具有特定語序的漢語書面形式之傳達。在這裡,它偏屬於文字義理的實用功能,是文學性的;其次,它是不同歷史階段、不同字體的文字書寫,也是書法作品的媒材載體,偏屬於漢字形體學,是學術性的;最後,它是書藝表現的抒情形式,就在點畫線條及其空間構築的造形本身,投射了書家的審美情趣,超越了漢語(音、義)與漢字(形)的羈勒而具有獨立的賞味價值,是藝術性的。

後兩個層次都跟形體有關,卻又各有分野:文字學上的「形」,體現為筆畫書寫的中心線,著重內部組織的俗成規定性;藝術學上的「形」,體現為筆畫的輪廓線,著重外部造形的抒情表現性。而前兩個層次又都屬於題材範疇,跟第三個層次藝術符號之表現才能關係不大。不過,由於書法是古代讀書人共同必修的游藝項目,其中積澱著濃厚的傳統文人審美精蘊,文化性格特別鮮明,故上述有關漢字符號的三重功能,早已因相互生發而渾融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任何一個環節有所偏廢,都難免美中不足。

古代中國文人運用毛筆寫字畫畫,在水墨與簡牘紙絹的磨合中,相應產生一種渾淪的筆墨趣味,稱之為「氣韻」。「氣」,具有充滿(整體)、流動(運動)、連續(貫通)等特性;「韻」,有節奏、旋律、趣味、姿態、餘音、餘味等意涵,它依附於「氣」而存在。儘管有「氣」才有「韻」可說,但若有「氣」而無「韻」,則其氣勢、神氣的境界,也難臻高妙。在藝術創作上,氣由人心靈明覺知的本源處之感發而生起,是人體內在的精與神之轉化與投注。天地萬物都是一氣所化生,物理學所謂質量不滅,即以氣之轉換為中介。故氣韻之凝結型塑與消融轉化,早已成為東方實踐的智慧學所探討的一個核心重點。


美學家安海姆說:「知覺,即結構的發現。」此為西方觀點,是單就藝術作品的外在形式構成上說。實則,知覺的另一種重要任務,是「氣韻」的感悟與發現。書法作品作為一種有機整體的「場」的存在,除了形式構成關係外,還有更為本質性的能量、信息及其運動特徵,這才是書藝整體生命的真正內容。

氣韻的表現關乎用筆,就在筆毫與紙面的抵拒鼓盪中生發。筆法不通,點畫無勁,所謂「活的形象」便成了畫餅的空談。骨法用筆,是毛筆書畫藝術的「生死關」,有其嚴肅的美感客觀性;造形結構是「風格關」,有其頑皮的能動主觀性。明得此中關竅,欣賞字畫自能由看熱鬧昇進為看門道;從事創作也不至於掉落形式主義的窠臼。

此外,筆、紙、墨等工具材質的選用,也是影響創作成敗的重要因素,它跟筆法同是「氣韻」生成與否的外在依據。至於其內在依據,除了先天氣質稟賦外,還跟創作者後天的生活體驗、文化素養,以及他對於形式覺知能力的開顯程度密切相關。這些都有賴於創作者的自我逆覺與陶鍊。

藝術活動是人類本質的一種回歸,它能讓人照見真實的自我,進而調整、轉化自我,終至於實現、完成自我。德國美學家席勒說:「當一個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遊戲;當一個人遊戲的時候,他才是完全的人。」遊戲,是人類內在頑皮性情的自然發露,它往往以趣味的追求為其特徵。也唯有在遊戲中,人們才能將內在性靈轉化為具有氣韻內容的獨特符號。在藝術活動中,遊戲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心態上的,一是心境上的。前者表現為「無目的」、「非功利」,過程就是目的的專注與享受,指向學習態度的敬慎與精誠;後者表現為主、客二元對立的消除,既分別又無分別,擺落一切創作技法的罣礙,而指向內在心靈的自足與忘懷。二者都歸結於當下情境的坦然面對與直覺感悟的隨順區處,這種優游的自由心境,是遊戲的最高境界,也是藝術的最佳創作狀態。

個人多年的創作生涯中,在此種心境下產生的作品也是有的。如〈亂碼字組之一〉,此作產生在極偶然的狀態下,某次應收藏家要求,為特定內容一連串創作失敗之後,用硯中剩墨加水隨意書寫,腦中出現何字便寫何字,完全不考慮文意上的完整與否,隨心所適,宛如「意識流」的文學創作型態,直到殘墨用盡。寫畢,往地上一丟,便去洗筆。洗完筆出來,赫然發現此作效果奇佳,絕非平日所作可比。於是趕緊磨墨落款,並鈐蓋印章,當作「私房」作品而加以收存,命名為「亂碼字組」。此外,如近作「空同」與「眉壽」,兩件原本都只是率意寫成的草稿圖,當正式書寫時,前後各寫了一、二十件,更換了不知多少筆和紙,但表現效果卻都不如最初的草稿圖。最後,這無心的偶然遊戲之作,竟成了我現代實驗性創作中的上品。可見無著自由的心靈,才是孕育佳作的溫床,任何功利目的或技法得失的矜持執念,都是藝術創作的仇敵。

●杜忠誥「符號‧氣韻‧遊戲——杜忠誥六十書法展」首站於台南市安南藝文中心(台南市郡安路4段65號2、3樓)展至2009年1月2日止。明年二月起依序於台北市錦州藝文中心、台中藝文中心、新竹藝文中心巡迴展覽至九月止。

【2008/10/16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元代名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差點變成收藏家的陪葬品,化為灰燼;但還是被火紋身,一分為二,後段現藏於台北故宮(上圖為局部);前段藏於浙江博物館,成為鎮館之寶。六公尺長的全圖可望明年在台北故宮「合體」。
故宮博物院提供

乾隆皇帝的「三希」、「富春山居圖」將在台灣大團圓,這些國寶在清代戰亂之際,都有一頁滄桑的傳奇。「快雪時晴帖」險些淪落坊間、「富春山居圖」差一點化為灰燼。

西元一七四六年(乾隆十一年),乾隆徵集到他心目中的稀世珍寶「快雪時晴帖」、「中秋帖」與「伯遠帖」,集中放置在與寢宮西暖閣相連的西小間,名為「三希堂」,日後「三希堂」成為乾隆讀書與書畫的處所,「三希」常伴君側。

民國十三年,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清宮時,太監想將「快雪時晴帖」夾帶出關,幸而被檢查出來,此一名帖因而隨國民政府來到台灣。但「伯遠帖」、「中秋帖」就沒那麼幸運,溥儀出宮時,敬懿皇貴妃(一說是瑾妃)將二帖帶出宮,盜賣到宮外的小骨董舖。民國初年,流入袁世凱當勢時的親信郭葆昌手中。

前故宮副院長莊嚴在「山堂清話」中回憶,他曾應邀到郭葆昌家中作客,郭氏拿出他珍藏的中秋、伯遠兩帖供大家觀賞,當眾允諾在他百年之後,將「無條件歸還故宮」。大陸淪陷後,郭葆昌之子郭昭俊曾攜二帖到台北故宮,欲履行其父生前心願,但希望政府能給予報酬。但當時政府財源短絀,無力支付。一九五○年,在中共前總理周恩來指示下,輾轉購得中秋、伯遠二帖,現藏於北京故宮。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的代表作,歷代收藏家都把它視為稀世之珍競相收藏。清代時傳到吳洪裕手中,他晚年臨終時,囑咐兒子(一說是姪兒)當著他的面,將他最愛的「富春山居圖」焚化陪葬。就在這件名畫險些葬於熊熊烈火之際,正好吳洪裕目光已收,其子不忍心眼看稀世之珍化為烏有,從火中搶救出畫卷。唯「富春山居圖」已被烈火灼傷,裂為前後兩段。前段即浙江省博物館收藏的「剩山圖」,後段則為台北故宮的「富春山居圖」。

故宮書畫處處長何傳馨指出,至今從「富春山居圖」(無用卷)的身上猶可看出此卷當年被灼的痕跡,但這並不損及其價值,此圖最主要的核心構圖即為台北故宮所收藏。至於「剩山圖」在清初一直留在民間,不像「無用卷」被收入清宮,此次的「大合體」將是古今罕見的盛事。

「富春山居圖」是黃公望在年高八十之際、為好友無用師所作的名畫,因名聲過於響亮仿品不少,光是台北故宮就有兩卷,其中一卷叫「子明卷」,乾隆皇帝最先得到「子明卷」,其後真蹟「無用卷」才進入清宮,由於難辨真假,乾隆皇帝乾脆自己主持文物鑑定,他認定「無用卷」是假的、「子明卷」才是真的,逢人就邀詩題詞將「子明卷」的留白處題得滿滿五十六則讚歎詩、蓋滿各式鈐印。雖然此案落得後世傳誦「皇帝也會看走眼」的笑柄,終究還是讓「富春山居圖」的盛名更上一層樓。

【2008/10/14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中華民國同一天生日的故宮,在光輝十月主打「王羲之牌」,史無前例同時展出王羲之五大名帖「快雪時晴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與「遠宦帖」等限展名蹟,現已吸引近千位日本書法迷專程來台朝聖。

故宮「晉唐法書名蹟特展」僅展出十七件書法,但其中就有七件為故宮限展書法(故宮限展書畫共七十件),堪稱國寶盡出。除了創下歷來故宮「最完整」展出書聖王羲之書法的紀錄,另有唐代狂草極致的「懷素自敘帖」、後人評為天下行書第二的顏真卿「祭姪文稿」,和集書法藝術、詞翰、理論於一的孫過庭「書譜」等書法史上極具代表性的書法名蹟。

頭一次同時展出的「快雪時晴帖」、「平安何如奉橘帖」與「遠宦帖」是王羲之楷、行、草的典型代表作,皆為唐摹本,因王羲之親筆墨蹟已蕩然無存,上述書帖是傳世公認可靠的「國之至寶」。

故宮書畫處處長何傳馨說,中國書法到了東晉時,書家致力於鍛練書法技藝,探究筆法中自然妙有的美感,追求「工夫」與「天然」並美,尤以王羲之最具典型。

南朝至隋唐,由帝王主導,進行王羲之書蹟的收藏鑑定及摹寫刻石,特別是唐太宗的極力擁護、定於一尊,更建立了以王羲之為模範的古典傳統。

「王羲之一千多年來被不斷臨摹的『帖』,其實大都是他寫給朋友的信。」美學家蔣勳解析,「快雪時晴帖」、「平安何如奉橘帖」和「遠宦帖」都是他的信。這些短如「簡訊」的信件蘊藏「平實樸素的文學情感」,如同簡訊文學般別具一格。

其中,「奉橘帖」只有十二個字,是王羲之送橘子給朋友附帶的一紙便條,強調橘子未經寒霜,未可多得。「何如帖」只是問候,卻傳遞著王羲之歷經戰亂流離之後,頓感人生的虛無頹廢。

蔣勳指出,王羲之的書信「沒有偉大的人生議論,沒有刻意造作的文體風格,沒有華麗修飾的辭藻」,出身貴族豪門、歷經戰亂與政治汙濁的王羲之只是平凡書寫他的「簡訊」,或問候朋友平安,或為大雪初晴而興奮…而王羲之的「簡訊」除呈現書法之美,也「傳述了晉人偏安江左一清如水的文學風格。」

「晉唐法書名蹟特展」展期只有四十天,即日起展至十一月廿日。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一部國人影像作品揚威國際,由青年動畫家謝文明所執導的短片《肉蛾天》,獲得美國聖地牙哥亞洲影展最佳動畫大獎,本月十一日將赴美領獎。在此之前本片已獲得多項影展的肯定,包括入圍日本廣島、韓國釜山等十五項影展的競賽項目,相當引人注目。

 今年卅一歲的謝文明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主修油畫,之後進入台南藝術大學音像動畫研究所,一頭栽進動畫世界,誰也沒想到這個愛畫畫的孩子,拍出來的動畫竟如此驚世駭俗。接連受到國際影展的肯定,謝文明難掩得獎的喜悅,卻對三年前被排拒於金馬獎之外有些在意。
 獲美聖地牙哥亞洲影展最佳動畫
 《肉蛾天》故事靈感來自清代作家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裡一篇名叫〈菜人〉的短篇故事,描寫在飢荒時期民間販賣人肉維生的慘況。謝文明覺得這種看似荒謬實則殘酷的求生題材,可以發展成情節豐富的故事,因而以此為藍本製作出一部極度絕望又充滿想像力的作品。

 故事中的主角阿蛾為了供養患有重病的丈夫,每天用竹籠背著小孩長途跋涉到城中與肉販進行性交易,借此換來珍貴的人肉。

 留在家中的丈夫則由年邁的六嫂負責照顧,最後羸弱的丈夫不幸病故,悲傷的阿蛾在路途中又不慎丟失孩子,絕望之餘遂投河自盡。

 這部動畫全片充滿被肢解的人體,所幸從頭到尾均以黑白色調處理,看起來沒那麼噁心,卻也形成一股獨特冷峻的風格。

 黑白色調冷峻風格 人吃人的故事

 許多畫面經營別具巧思,像是阿蛾每天必須穿越如迷宮般的石林,乍看還以為是一堆斷了頭的屍體。而面無表情的做愛情節,則讓人不知她到底是迫於現實賣身換肉、單純滿足他人慾望,還是苟且偷生順道填補自我空虛。而六嫂料理人肉時動作俐落,邊削腿骨、邊嚼指節、還一邊剔牙,一副理直氣壯的模樣,令人莞爾。

 謝文明坦言自己受到日本動畫家川本喜八郎的影響,利用素描質感來表現影像中凜冽凝結的氣氛,而類似皮影偶戲的呆滯神情與動作,讓觀眾更直接進入動畫本身的氛圍。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只有配樂,沒有旁白,有限的台詞靠的是穿插在影片間的字卡。不過有幾段對話像是「快,把這手膀子給煮了!」「小肉孩,乖,一下子就不疼了!」即便只是形諸文字,仍令人看了不寒而慄。

 三年前《享樂花園》已令人驚豔

 相較於《肉蛾天》,謝文明二○○五年的作品《享樂花園》則顯得繽紛許多,這部完全沒有劇情的動畫,每個鏡頭幾乎都只用兩、三種鮮艷顏色搭配,把動物跟人體做組合,呈現出充滿無限想像的慾望世界。和《肉蛾天》雷同的是,謝文明以螞蟻、蜈蚣等從人體鑽出的蟲子來象徵慾望橫流的手法,有一種黑色喜劇的趣味,也形成他個人作品中獨特的語法。

 這部向十五世紀畫家波希(Hieronymus Bosch)致敬的作品,巧妙結合了西方情調、中國古典與台灣俚俗情趣,雖然只有短短四分鐘,卻令人驚豔。

 謝文明以《享樂花園》初試啼聲,就已入圍德國柏林、英國動畫BAF、瑞士FANTOCHE等七項影展,為他打響國際聲譽。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10/03在「不合理的行為」--唐‧麥庫林自傳出版前,我已讀過他一篇長長的回憶文字。那是發表在1992年8月號我創辦的「攝影家」雜誌第三期上的「黑暗的報告」。隨著這篇文稿而來的,是一落撼動人心的黑白照片。

當時我收到的大都是一幅幅攝影家親自放大的原作,而不是在電腦上觀看的電子檔案。收到快遞寄來的包裹時,讓我覺得和唐‧麥庫林好接近啊!有志一同的攝影文化工作者,即使身處地球的兩端,也能有如兄弟般的心心相印。

唐‧麥庫林是當代最有名的戰地攝影記者之一,30年來先後拍過越南、柬埔寨、剛果、以色列、北愛爾蘭各地的戰事。在拍攝黎巴嫩薩巴和夏提拉兩處大屠殺後,決定不再拍攝戰爭,而改拍風景。

他一點也不亞於他的影像創作。他走過的地方像是人間煉獄,所拍攝的照片就是人類黑暗面毫無遮掩的展現,而每幅影像都是他用生命換來的。

我想,他之所以寫文章,為的就是治療自己飽受創傷的精神與肉體。而閱讀這些文字的我們,也同時發現了被貪婪愚蠢日漸腐蝕的自己。他的影像有如黑暗報告,而他那深刻反省的文字,就彷彿是在行過黑暗時所發出的良知之光。

15年前,我曾見過他本人,記得他曾說過,「當我行囊裡帶著拍好的底片,安全離去時,他們在飢餓和戰火邊緣等死。我沒辦法再承受這種罪惡感,我不願意再一直對自己說:『這個人不是我殺的,不是我讓這個孩子餓死。』我要拍風景和花朵,我要活在和平裡。」

當我看到「不合理的行為」,所受到的震撼程度超過當時。因為這本書鉅細靡遺顯露了他心靈底層的煎熬,文字的水平甚至超過許多當代頗負盛名的文學家,只因他的每一句話都是親身的體驗,毫無憑空撰想。從任何角度來看,這都是我讀過最動人的懺悔錄之一。

他一點都不想煽情,只是讓讀者眼睜睜地看到這個時代的人類如何造孽、自我毀滅。另外,見證過世上無數的苦難與不幸,親情與家庭卻帶給麥庫林更大的心靈負擔。他的太太因為腦瘤手術死亡,同居愛人分手了,大多時候,他只有跟照片檔案中無數的鬼魂共處,可見地獄並不是外界環境,而是在自己的心中。

【2008-05-03 聯合晚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知道其存在的一小群攝影專家,它簡稱「墨西哥手提箱」。在供奉失傳現代文化寶藏的殿堂裡,它和1922年在一處火車站憑空消失的海明威早年手稿,同樣披著神秘光環。

所謂手提箱,其實是三個輕薄的紙板旅行箱,裝著現代戰地攝影先驅之一羅伯‧卡帕(Robert Capa)所攝照片的數千張底片,這些作品攝於卡帕1939年從歐洲逃到美國前西班牙內戰期間,留在卡帕的巴黎暗房內。

卡帕以為底片已在納粹入侵期間佚失,直到1954年到越南出差過世時仍作如是想。但是到了1995年,耳語開始流傳,說底片從巴黎旅行到馬賽再到墨西哥市之後,不知怎地保存了下來。

底片藏身墨西哥市超過半世紀,直到去年12月才展開極有可能是最後的一段旅程,抵達曼哈坦「國際攝影中心」,創辦人是卡帕的弟弟康乃爾。

「這真的是卡帕作品的聖杯,」攝影中心首席策展人布萊恩‧瓦里斯說,他又說,除了卡帕的底片,塵封的箱內還發現葛達‧塔洛拍攝的西班牙內戰照片,她是卡帕的工作夥伴,與卡帕曾是一對戀人。

此一發現震撼攝影界,尤其因為攝影界希望能一舉解決一個困擾卡帕傳奇的問題:那張可能是他最有名,也是史上最知名的戰地照片,是否經過設計。眾所周知的「倒地的士兵」,顯示1936年一名西班牙共和軍民兵,看起來像被子彈貫穿胸部或頭部的瞬間,在科多巴附近一座山坡蹣跚往後倒。這張照片首次刊登在法國Vu雜誌時,引起轟動,協助凝聚了對共和軍志業的支持。

儘管卡帕傳作者李察‧惠朗提出很有說服力的論證說明照片並未造假,疑慮始終揮之不去。部分原因是卡帕和塔洛在戰時並未以客觀的記者自居,他們是支持共和政府的共產黨人,拍攝經過設計的畫面是出了名的,這種做法當時很普遍。

這張照片的底片始終未曾尋獲(至今都是翻拍自他親手沖印的照片),如果能找到底片,尤其是以原始連續鏡頭展示這張照片拍攝前後的所有畫面,將可杜悠悠之口。

但這次的發現被譽為重大事件,除了引起爭辯,另有原因。這是形塑一位攝影家的作品,在一個由戰爭界定的世紀,這位攝影家在界定人如何看戰爭的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將戰爭的恐怖拉得比以往更近,他的口頭禪是「如果你的照片不夠好,代表你靠得不夠近」;但在沖印過程中戰爭變得更像影片且不真實。

戰地攝影記者全球趴趴走,嘴角叼根菸,迷彩服上掛著相機的形象,其實就是卡帕首創。他的無畏不撓,連被拍攝的士兵都為之敬畏。在戰役與戰役之間,他和海明威及史坦貝克閒混,往往喝太多酒,幹活時卻好像精神抖擻。

國際攝影中心策展人說, 大約3,500張底片如何流落墨西哥,完整經過可能永遠成謎。

1995年,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教授傑拉德‧葛林收到一位墨西哥市導演來信,說剛剛取得他姑姑擁有的一批硝酸底片,她從她父親法蘭西斯科‧艾格拉‧岡薩雷斯將軍那裡繼承的。將軍1930年代末期駐節馬賽,墨西哥政府在當地協助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流亡人士移居墨西哥。

專家認為,1939或1940年間,卡帕要求暗房經理,一位名叫伊姆瑞‧魏茲的攝影師,搶救他的底片,當時人在紐約的卡帕擔心作品被摧毀。據信魏茲帶著手提箱到馬賽,隨後被捕並送往阿爾及爾拘留營。在某個時間點,底片到了艾格拉‧岡薩雷斯將軍手裡,被帶回墨西哥,他1967年過世。

策展人瓦里斯說,追根究柢,此一發現非常重大,因為這是出自現代戰地攝影起源的原始資料。

「卡帕在這些照片中建立一套描述戰爭的形式及方法,攝影師不是戰役的旁觀者,而是置身其中,這點從那時開始變成閱聽人和編輯要求的規範,」他說。「你不這麼做,看起來就是一副做壁上觀的樣子。他體現的視覺革命就在這裡發生,在這些早年照片裡。」

【2008-02-04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多少都能舉出幾位國際建築大師,反而對台灣建築界前輩陌生。因此,由徐明松、王俊雄策畫的「粗獷與詩意: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展」,將展示卅組一九五○年至一九七五年間的建築模型,如王大閎的國父紀念館、張肇康的台大農業陳列館、貝聿銘和陳其寬之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等。

 這項建築展將於十月十一日在台中的「台灣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展出,這些三、四十年前設計的建築,雖然沒有當代高科技建材的酷炫,但它們簡樸的建材和歷久彌新的造型設計,今日看來依然前衛十足。
 建材簡樸 造型仍然很前衛
 這次「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展出的建築師來源有三,一是在大陸出生、隨著國民政府來台者,像是王大閎、張昌華等。第二類是台籍建築師,他們在高中之前接受的是日本殖民地時期的教育,且日後就讀的是早稻田大學建築系,像林慶豐、陳仁和等。第三類則是透過西方宗教的傳播所引進的外國建築師作品,像美國建築師安東尼.史托勒(Anthony Stoner)設計的台北聖多福天主教堂等。

 現場展出的建築模型,都是依照建築師的設計圖重新製作而成,有私人住宅,也有校舍及教堂,可以看到台灣當時建築呈現多元化的面貌。像是大陸來台建築師,試圖融合西方和中國傳統建築的元素,如王大閎一九五三年設計的建國南路自宅,庭園四周有高聳的圍牆環繞,室內有月洞窗、瘦長比例落地窗,以及窗外隱喻三合院正廳的兩支鑄鐵圓柱。

 三信家商 地板呈現波浪狀

 此外,也有建築師試圖反映台灣本土文化的特色,如一九六三年,張肇康設計的台灣大學農業陳列館,由於二、三樓外牆是由大片管狀琉璃筒瓦構成,素有「洞洞館」之稱。張肇康利用管狀琉璃筒瓦做大面積的裝飾,一方面是琉璃瓦隱喻傳統建築屋頂之外,還以金黃色的大直徑筒瓦代表麥穗,綠色小直徑筒瓦代表稻葉,象徵台灣以農立國的景色。

 大陸來台的建築師展現出中國傳統建築的特色,台籍建築師則是受到日本建築的影響。徐明松指出,陳仁和一九六三年完成的高雄市私立三信家事商業學校波浪大樓,就是一例,「這棟建築的樑柱很密集,骨架很有日本傳統木構建築的特色。」而「波浪大樓」也因樓層地板呈現波浪狀而得名,「你無法想像當年就有台灣建築師進行這樣的實驗。」

 戰後廿年間,台灣建築最特殊的現象,莫過於外籍建築師設計的宗教學園和教堂,其中不乏國際知名的建築師,如日本丹下健三一九六七年規劃的聖心女子高級中學校區。

 而來自瑞士、德國、美國等建築師設計的教堂,座落在台灣各地,像是一九八六年普立茲克獎得主、德國建築師波姆(Gottfried Bohm)為台南縣後壁鄉設計的菁寮「聖十字堂」,他設計的聖十字堂外型,有四座尖塔,最高的尖塔上端有十字架,外型看來很像一座小城堡。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漢沔,其勢益張。至於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捨。濤瀾洶湧,風雲開合。晝則舟楫出沒於其前,夜則魚龍悲嘯於其下。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今乃得玩之機席之上,舉目而足。西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漁夫樵父之捨,皆可指數。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至於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

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於蘭台之宮,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蓋有諷焉。夫風無雄雌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楚王之所以為樂,與庶人之所以為憂,此則人之變也,而風何與焉?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計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此中宜有以過人者。將蓬戶甕牖,無所不快,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雲,竊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不然,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睹其為快哉!

元豐六年十一月朔日,趙郡蘇轍記。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