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六十一年,兩個客家年輕人走進台大獸醫系時,家鄉父老還不大明白:就是做個「牽豬哥」的,也要念五年?
卅多年之後,以前被同學笑稱是「獸醫系中文組」的杜白,如今是知名動物作家,提倡「動物生死學」,被封為「動物教教主」,照顧動物也安頓主人的身心。
他的麻吉劉振軒則是走上學術路,專攻病理,解開動物的死亡之謎。台灣民眾熟悉的動物園明星大象林旺、馬蘭,和無尾熊哈雷,都在他解剖刀之下,死因蓋棺論定。
當年冷門的獸醫,如今卻是當紅產業。兩位台大獸醫系老同學,回首獸醫路,「醫牛醫馬醫天下」的豪情仍在。「我們一個人走臨床,一個人走病理,是把當年說過的夢想分頭實現了。」劉振軒說。
問:你們是民國六十一年進台大獸醫系,那是你們的第一志願嗎?
劉振軒(以下簡稱劉):那時大學聯招是先填志願再考,丙組的從醫人的醫學系一路填下來,台大獸醫系是第十一個志願。我的分數和阿江(杜興江,杜白的本名)一樣。
杜白(以下簡稱杜):我家三兄弟已經有二哥念醫學院了,我這老三就隨便一點,考上台大獸醫,我很高興啊。不過,那個時候進來獸醫系的,全班大概廿人,很多是等著要轉系的。
劉:放榜那天,我高興得睡不著。醫學系念七年,牙醫念六年,獸醫只要念五年,科目也是獸醫內科、外科、病理學,跟人醫很像呀。當晚就計畫以後要怎麼大展鴻圖,獸醫可不只是閹豬的!我們真的沒有學過閹豬啊。
杜:阿軒是憂國憂民型的,以前就對獸醫很有想法;我是外務多,寫稿賺生活費。
我們同分進來又同是客家人,一談就很投機。我們走在路上,看到「獸醫院」的招牌,就立志要改成「動物醫院」,果然被我們改成了。
劉:畜牧系以前有副對聯:「牧牛牧馬牧天下」,我們獸醫系改一下:「醫牛醫馬醫天下」!自己很得意,我們醫的是陸海空:天上飛的、海裡游的、地上爬,全都醫。連蜜蜂生病,也是獸醫管的。
問:那時候,獸醫系是什麼樣子?
杜:簡陋,教授沒有幾個,大部分是留日的。設備嘛,阿軒現這研究室裡東西大概就等於當年全系的設備了。
劉:以前回去跟親戚說,念獸醫要念五年,他們會說:啊,學做「壽衣」還用得著五年?
杜:我們都是鄉下來的,我新竹,他苗栗。鄉下人以為,喔,念獸醫就是「牽豬哥」。哎,那時我們是念得滿孤獨的,因為沒有role model(角色典範),也沒有人告訴你,前面的路該怎麼走,就是摸著石頭過河。
我是後來看英國鄉村醫師吉米哈利的書,啟發我的一生。我決定開業,又醫又寫,就這樣過來啦。
問:杜白醫師寫過當年的大學生活,看來有不少趣事?
劉:比如說,大五時我們住在第八宿舍,就在長興街底的公墓下。八個人住一間,後來只剩我跟阿江兩個人住酖酖面對公墓嘛,我們吃便當,外面就有撿骨工人在曬骨頭!
杜:我們每天都在「迎新送舊」,因為天天都有送葬隊伍!
劉:我大三就決定走病理,那時候環境很粗糙。我跟阿江研究牛的結核菌,要把檢體染色,但獸醫系沒有設備,我們跑到醫學院去,找侯書文教授,看人醫怎麼做。他非常熱心。
杜:我在開業之前,實習、研究所時期,大概解剖過四千頭豬!那時候的研究環境是:儀器少、豬多!
我碩士論文就是寫豬的心臟病,跟著老師在養豬研究所養豬,剖豬。
劉:阿江是臨床獸醫師裡,基本功算是扎得很好的,因為他做過病理研究。所以他的眼睛很銳利,就算不用X光,他也可以透視動物內臟肝、胃、心臟的變化。照X光只是佐證他的判斷。
【2006-07-25/聯合報】
願為另一個生命負責 再來讀獸醫
2006/07/25
【記者梁玉芳、張幼芳】
劉振軒大五時到圓山動物園實習,能機會抱著小獅子,也是獸醫系學生才有的福氣。 圖/劉振軒提供
問:近年獸醫系很熱門,人力業者說是當紅科系,你們怎麼看?
劉:以前一屆才廿多個,現在一屆就有六十人;而且女生比男生多,都跟過去不一樣。
另外,今年獸醫系首次開放申請入學,結果有五百八十六人申請,而且是大學基測七十二級分才能參加口試,裡面有三、四個人還是滿級分(七十五級分),可以上醫學系的。
杜:現在的年輕人是興趣優先,對自己的出路有自主性,不像我們以前要擔心飯碗和家裡經濟。
如果是為了傳說中的「獸醫月入百萬」來念獸醫,那就很不切實際啦。當獸醫只是溫飽而已。雜誌說月入百萬,那是誤傳啦,哎呀。
劉:而且雜誌還寫成是我說的。我只能說,念獸醫系,出路很廣,現在寵物市場、檢疫、人畜共通傳染病、生物科技、化妝品等等,都需要獸醫人才,所以「百分之百就業」,這我敢說;但薪資高低,就看際遇了。
杜:私人獸醫院起薪大概三萬元,和美國差不多,因為是在學功夫嘛。
問:學生念獸醫的動機不同了?
杜:對,現在愛動物成分比較多;以前我們全班幾乎沒有人養小動物。
劉:現在很多學生帶著貓狗來上課,小的放包包,大的牽著來。(問:老師會制止嗎?)哪敢呀?萬一被投訴獸醫系老師不愛動物…(笑)。
愛動物的小孩不會變壞,他們是愛動物才來念,求知的動力也更強了。
杜:我的診所愛用愛動物的年輕人,最好還到流浪動物之家、收容所當過志工,願意為另一個生命負責。
劉:美國獸醫與人醫受到一樣的尊敬。美國醫學院有一百多所,但獸醫院只有廿五所,更難考,(杜:獸醫學院跟醫學院、法學院一樣,幾乎都是念完大學才能申請。)加州還規定要念獸醫,得先有一百廿八小時志工服務經驗。
杜:你們以後入學甄試應該加這一條:曾在收容所、動物之家服務時數滿一百廿小時以上的,優先錄取!
台灣的獸醫地位和以前不同,但數量有些供過於求。因為養豬業式微了,口蹄疫之前,台灣豬有一千四百萬頭,後來減到八百萬頭,對獸醫的需求變少。
劉:大陸的需求就多了。現在香港認證台大獸醫系,我們畢業生可以到香港開業。
問:獸醫系學生也要解剖動物,屍體都從哪兒來呢?
劉:獸醫系一個月至少解剖三、四十隻大小動物屍體,鳥啊,狗都有。以前要動物死屍容易,現在要找一個狗屍給學生解剖,大概比人的屍體還難!人還有慈濟推動大體捐贈,但獸醫沒有。
動物權興起後,要求狗屍都得教授寫公文去相關單位要,一隻隻都要對帳。
杜:飼主也很寶貝寵物的遺體,有些火化了還會有舍利子。
問:對想當獸醫的人有什麼建議?
劉:要來念獸醫,最好是對生命科學、對動物都有興趣。
要從事任何行業,都可以從興趣、能力、未來市場分析,未來寵物市場看好,但千萬別用金錢來決定人生方向。
杜:學校教的,能到臨床上應用,大概只占十分之一;其他十分之九,要靠你自己在江湖上摸索。
最好是先去當志工,測試自己是不是願意付出?還有心臟夠不夠強,忍受動物的生老病死?
【2006-07-25/聯合報】
教授搖醒睡狗 牠轉頭就咬
2006/07/25
【記者梁玉芳、張幼芳】
一九七九年,杜白(右)、劉振軒跟著教授朱瑞民(中)到新竹動物園解剖大象。 圖/劉振軒提供
問:你們接觸過各種動物,有什麼特別經驗?
杜:廿幾年前,我們跟著老師到新竹動物園解剖一頭大象。那是我們第一次剖大象,象皮厚到解剖刀下不去,只好拿電鋸來鋸!
大象肚子一剖開,哇,腸子跑出來,滿地都是。五噸重亞洲象的大腸大到整個人可以鑽進去!象的糞便就像一顆顆泰國草球,這麼大(用手比畫,大概像排球)。
劉:泰國象園就用象便製成紙,觀光客還很愛呢。象便裡都是纖維啊。
杜:象肚子裡都是腹水,是營養不良死的。
劉:台大獸醫系跟台北動物園建教合作,馬蘭死前幾個月,我們就採到牠腳的組織,我一看,啊,是惡性纖維瘤,情況不妙。
從確定腫瘤到馬蘭在「白宮」(動物園象舍)倒下,大概有幾個月。我帶了七八個學生解剖馬蘭。
這時候解剖大象設備就齊全多了,連吊車都有了,光一條象腿就很重了。解剖確定馬蘭因為惡性纖維瘤移轉到腋下淋巴結、肺臟致死。
現代動物園裡的動物,都養得很好,所以長壽,最後死於癌症的比率很高。野象大概四、五十歲就死了,動物園裡活到八、九十歲,死亡原因很不一樣。
林旺是因為退化性關節炎惡化而倒下的。我自己小學三年級到圓山動物園看林旺,長大了居然為牠送終,我也是百感交集。
問:你們常面對動物的死亡,會有情感上的衝突嗎?
劉:還好。病理學家面對的動物,大部分都已經死亡了。
杜:臨床獸醫比較會有情感的掙扎。像今天我安樂死一隻狗,十五歲的博美,當年是我接生的。這傢伙六年前中風了,主人一直照顧牠。我跟狗狗說,你累了,去菩薩那裡休息吧。
我面對動物死亡不會哭,但我認為安頓主人的心很重要。獸醫很大一部分工作是醫治主人的情緒,引導人由動物認識生老病死。
所以我很少做安樂死,跟別人比,大概是一百比一。我寧願推廣動物的「尊嚴死」、「臨終關懷」,不是動物一生病就送他上西天,而是陪牠到最後。
寵物一定會在你面前倒下去的,宗教儀式能讓你把感情抽離。現在獸醫教育偏重醫術,缺乏對生死、情緒的關切。
劉:阿江說得好!
對人的安寧醫療應該也應用在動物身上,這代表社會的文明程度。獸醫系是該加強這些。
問:動物不會說話,有時還有攻擊性。你們有什麼驚險經驗嗎?
杜:當獸醫大概一個月會被咬一次。印象最深是有隻流浪狗被車撞斷腰椎,小女生抱來診所,血淋淋的。我抱牠照X光,都照好了,我鉛衣脫下,要把牠挪到診療台上,結果牠抬起頭,張口就咬,連續咬,我右手臂上大大小小廿二個洞!牠咬完,頭一歪,斷氣了,力氣用光了。
後來我規定伸手跟貓狗打交道,都用左手。現在左手很厲害了,摸結石、內臟組織,左手摸得八九不離十。
劉:我也被狗咬過,而且是我家的狗「屁屁」。有天我很早醒來,五點鐘,我想帶屁屁出去方便,牠還在睡,我把牠搖醒,牠轉頭就咬,也不認一下主人!我好怒,但全家沒人同情我,笑我:獸醫系教授居然不知道不能吵醒睡覺中的狗!
杜:嘻嘻,這是讀書人在象牙塔啦。
【2006-07-25/聯合報】
傳達人與動物關係 杜傳道 劉解惑
2006/07/25
民國九十二年,台大獸醫系的畢業生舉起右手宣誓:將盡一切努力以「尊重動物生命、保護動物健康、解除動物痛苦…並與人類醫學合作以創造社會最大之福祉。…」
這篇台灣首見的「獸醫師誓詞」正出於獸醫系教授、也是老學長劉振軒之手,總結他卅多年來對獸醫學的思考與熱愛。他和老同學、知名獸醫師、動物作家杜白,兩人在學術與臨床、寫作不同的道路上,正實踐這份承諾。
就像當年許台灣年輕人選擇一生職涯,他們走上獸醫之路,是聯考結果。但既來之,則安之,就算當年系館設備簡陋,阻擋不了他們的單純熱情,半夜呼哨一聲,大夥跨上單車直奔屠宰場,為同學的學士論文,半夜在血水中翻動剛宰、還溫熱的豬隻內臟,尋找叫「胰蛭」的寄生蟲。
除了醫獸,杜白更像傳道人,十多年前他就提倡結紮流浪狗貓。廿多年來出了十幾本動物書,傳遞「動物教」福音。他常掛在嘴上的是:「每隻同伴動物都是帶著使命到人間的,牠要渡化牠的主人。」他不僅醫動物,也像是飼主的心理醫師,要人透過動物,直視無可迴避的生老病死。
劉振軒則是一頭栽入病理學研究,像解開動物死亡之謎的偵探。留美拿到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比較病理學博士,著迷於顯微鏡下、夾在兩片小玻璃裡的腫瘤切片,「沒見過的人,很難想像,放大倍率後,腫瘤細胞是這麼美麗。」他笑說,這是「病態美」。
若說杜白是為動物「請命」,他就是替動物「送終」,台灣人熟悉的大象林旺、馬蘭、無尾熊哈雷,都是他寫的死亡報告。
兩人在台灣各掌動物生死兵符,看似分道揚鑣,杜白在學校圍牆外「傳道」、劉在知識巨塔裡「授業」;一個面對生命,一個面對死亡,傳達的人與動物關係,卻觀點一致。
【2006-07-25/聯合報】
目前分類:藝文 (493)
- Jul 30 Sun 2006 07:23
醫牛醫馬醫天下 杜白、劉振軒念獸醫不「牽豬哥」【記者梁玉芳、張幼芳】
- Jul 26 Wed 2006 07:40
瑞典小說選兩篇 【陳文芬/整理】
不准抽菸
一位性愛專家在她報紙的專欄試圖把性感和色情這兩個詞的區別講清楚。她說她不能回答這個問題,不知道區別在哪裡。於是,我寫了一個色情故事。我寫一個男子坐在酒吧裡喝杯酒的時候,看見一個年齡合適而且很漂亮的女人。他用為她點紙菸的方法跟她接近,同時問她能不能請她喝杯酒。那女人同意。喝了一杯酒之後,他們到女人的家裡再喝一杯,然後聽Glenn Miller的音樂跳舞,他們淫蕩了起來,在一個老沙發上無恥地做愛。
我很詳細描寫那個老沙發,那漂亮女人的大腿,和男子的身體能力。
我到一家專門出色情小說的出版社賣我的色情故事。編輯慢慢地讀。「這篇不能用,」他說,「你的故事太不道德了。」
「是色情小說。」我說,「你們出的不是色情小說嗎?」
編輯撓撓耳朵後面說,「你應該知道他們兩人不能在酒吧裡碰面喝酒,那太不道德了。我建議把酒吧改成咖啡屋,把酒改成可口可樂,或把酒改成茶。我這書系不能寫酒。一個性感故事裡也許能喝一小杯酒,可色情小說絕對不行。那男子也不能點女人的紙菸。我的讀者非常敏感故事的主人翁絕對不會有抽菸的壞習慣,太不道德了。我們也該刪掉他們兩人跳舞的那段。跳舞不好吧,很多讀者認為跳舞不道德。我們這樣吧,把整個首段取消了,讓他們立刻躺在沙發上,他的那個玩意兒硬了,女人把內褲扔到窗外。那才是一個色情故事。」
「不准喝酒?」我問,「也不准抽菸?」
「絕對不。」編輯說,「那太不道德了。」
自由詩
坐在飯館靠窗桌子抽菸的男人,不看外頭小街下雪,只看菜單,他帶來的女人背著他,也背著窗戶,她在看菜單,很大的菜單。
過了一會兒,男人說,「你點菜吧。我簡直不知道他們有什麼菜!」
「寫得很清楚呢!你的菜單和我的一樣!」
「我知道,可是你比我書讀得多。」
「那是什麼意思?」
「你是看書的啊。」那男人說,「你自己說過,你連詩歌都讀,你欣賞詩歌。」
「我欣賞。」那女人說,「可是那跟菜單有什麼關係呢?」
「我對詩過敏。散文是讀得來的囉,但是長短句就不讀了。這個龜兒子的菜單就像自由詩,我沒辦法讀。」
「就是一個菜單。」那女人說。
「我知道。」男人說。
「可是寫的樣子,像一首長的自由詩,我簡直不能讀。」
「你從來沒有讀過詩嗎?」女人說。
「長短句我不能讀。男人說。一開始我覺得應該能懂,但我一點都不懂。沒有押韻的詩簡直沒有意義!這是我的看法。我不讀。欸,一個像自由詩的菜單我也不願意讀,你點菜吧!」
「好。」女人說。
「你能不能告訴我,你想吃什麼。」
「長生不老的菜和酒。」男人說。
「好,我們就吃蝦仁和白酒。」
男人往窗外看,好像一點都不在乎,一點都不懂。
作者Stig Claesson簡介
斯蒂格‧克勞森Stig Claesson,1928年生,斯德哥爾摩南區人。南區人往往自認是真正的斯德哥爾摩人,Stig卻相當擅長寫鄉巴佬的故事,語言精練,富有哲學況味,極受大眾歡迎!
他是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的,本身還是一位拳擊手,他認為年輕人應該學習真正的拳擊,才懂得拳頭與拳頭過招的技藝,不會亂打架。他出版過85本著作,寫中短篇小說,並且塗鴉插畫。
馬悅然決定要翻譯他老朋友的小說,好不容易得知他在醫院開刀,聯絡上了,馬悅然問:「可以發表你的小說的譯文嗎?」
斯蒂格說:「你給我寫封信,問可不可以發表。我就回信給你說,可以。」
Stig Claesson/作馬悅然/譯
【2006/07/25 聯合報】
- Jul 18 Tue 2006 11:54
紫微練功房》武曲星【文/許耀焜】
簡介:
武曲星屬金,為北斗第六星,在命數上執掌財,為財帛宮主。
性質:
1.個性剛毅、保守,重義氣、循規蹈矩、誠實守信、心性直爽、執行力強、勇敢,更具開創力。
2.有孤寡的味道,其人勞碌,亦常會有情緒性的孤獨感。
3.是位能夠創造新奇的點子王!
特點:
1. 對四化有著敏銳的反應,無論在任何宮位都會產生明顯的影響力。
2. 不利六親的星曜,即使進入命宮,亦會有保守、認命、勞碌、冷寞及精神面上的孤寂感。
3. 具有不服輸的特質,因為屬於內歛而剛的性質,所以學藝較能專精。
4. 是相當出世的星曜,易對宗教、信仰、哲學感興趣,也較常人有敏銳的第六感。
建立觀念
無論是武曲星獨坐或是武曲天府、武曲貪狼、武曲七殺、武曲破軍組合在命宮之人,常會讓人有冷硬、木訥、無情的感覺,然而外表雖然看似冷寞,其內心並非真的冷酷無情,而是心直無毒的特性。
武曲星一般斗數學者認為是極入世的星曜,與金融、軍警、執法人員實業家有所關連,其實,武曲星也具有相當強烈的“出世”特質,宗教家、通靈者、乩童等等具有敏銳第六感之人,往往是武曲星獨坐命宮,或武曲星組合系列坐命之人。在紫微斗數世界裡,武曲星的能量僅次於紫微、天府、太陽、太陰星,所以其能發揮相當強勁的作用力。武曲星是辛金,是經過淬煉才能成器的金屬,所以,武曲星及組合系列坐命之人,其一生並非平靜順遂!會歷經許多艱辛,遭遇諸多挫折的磨煉才能成器成才!即使是最被看好的武曲天府組合,更是辛勞不免,其之一生的波折亦不小。
- Jun 26 Mon 2006 17:51
《世界盃發燒,地球變足球3之2》22個和尚找水喝 【何榮幸】
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那麼,二十二個和尚呢?請打開電視,準備好啤酒或可樂,用最舒服的姿勢在 沙發上癱著。接下來,在九十分鐘內忘記這一天所有煩人的事,在一個月內丟掉過去四年所有不愉快的記憶。歡迎加入世界盃足球賽的行列。關於二十二個和尚如何找水喝的故事與傳奇,錯過這一遭,再回頭已過四年身。
說真的,人生有幾個四年可以讓你這樣揮霍?
●在足球沙漠中無知與嫉妒
很多人討厭看足球,原因是二十二個和尚在場上奔跑半天,竟然常常打不到一桶水,必須要靠PK大戰才能分個你死我活;就算武功蓋世大開殺戒,兩隊總分破十已經不可思議了,那像籃球動不動得分破百來得過癮。
坦白說,剛開始我也這樣以為。
我看得懂棒球場上十八個人的精彩攻防,也了解籃球場上十個人的相對角色,但對不起,我搞不清楚足球場上這二十二個人到底在忙些什麼。因此,我可以花上三、四個小時投入棒球對決,卻捨不得用不到一半的時間看場足球比賽。
而且,我的運動喜好與球迷人生,在高中之前就已經被棒球、籃球、桌球、羽毛球及網球佔滿了,每四年還可以飽嘗一頓奧運盛宴,還有什麼好不滿足的?
好吧,我說實話好了。
小時候我一直以為,棒球是全世界最多人愛看的運動,長大後知道歐洲、非洲國家沒什麼人在打棒球,我轉而猜想籃球才是全世界最流行的運動,因為我無法想像會有比棒球、籃球更受歡迎的球賽。
但我錯了,當我的高中校刊社好友強調,全世界運動人口最多的項目其實是足球時,我的球場人生觀立即面臨決堤。我簡直無法相信,全世界最多人瘋狂的運動,我竟然一竅不通,而且完全無法加入討論。
在台灣這個日常生活中沒有足球文化、早期電視也不轉播世界盃的「足球沙漠」中,我之所以不喜歡足球,更精確地說,是因為無知而不懂、因為嫉妒而抗拒。所以,我繼續深耕原有運動興趣,視野觸角不斷延伸到美國職棒大聯盟、NBA、世界桌球錦標賽、網球四大公開賽、全英羽球公開賽……雜而不精但就是沒有足球。
直到大一下學期,師大路上一間冰果室擦出的火花,才讓我一腳踏進足球的遼闊世界。
●看見傳說中的黃衫軍
那是一九八六年墨西哥世界盃,當時在汀州路租房子的我,常常騎 腳踏車到師大夜市吃消夜,也因此看見了傳說中的巴西隊。
在那個盛夏的夜晚,所有冰果室內的人──不論看起來像不像足球迷,全都屏氣凝神盯著小小電視螢幕,為在場上奔馳的黃衫軍身影如痴如醉,時而振臂歡呼時而扼腕嘆息。我的一碗冰,連中場休息整整吃了兩個小時。
我已經忘了那場比賽巴西的對手是誰,但我還記得,那屆巴西隊是由「白人比利」奇哥領軍(世事難料,二十年後他居然是揚言要打倒巴西隊的日本隊總教練),加上蘇格拉底等一票明星,讓我首度全程見識鼎鼎大名、精彩流暢的森巴球風。
看著二十二個和尚在無邊無際的草原上來回爭球,我突然明白,什麼叫做兩軍對峙兵臨城下、中路突破側翼突擊,什麼叫做誘敵深入越位陷阱、一夫當關萬夫莫敵。足球場上兩大軍團的全面性對抗,真的可以讓人忘情投入、深深著迷。
原來,足球可以如此氣勢磅礡與行雲流水,足球可以踢得像是在唱歌跳舞,足球可以是這麼美妙而動人的東西。從那一刻起,我無條件加入了世界盃與巴西隊的球迷行列。
巴西隊後來雖然敗給普拉提尼領軍的法國隊,但眾所週知,那屆比賽的主角是阿根廷戰神馬拉度那。除了充滿戲劇性的「上帝之手」爭議,馬拉度那對英格蘭隊那記神乎其技、連續過人的世紀入球,更是足球場上過五關斬六將、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經典詮釋。
二十年前那屆世界盃,開啟了我的非專業足球迷元年。儘管對於足壇風雲、場上布陣、攻防精要都只是一知半解,但歐陸與南美對抗戲碼、馬拉度那等巨星光環已足以讓我回味無窮。
不過,在當時只有老三台轉播的相對封閉環境下,我還不了解英超、義甲、西甲、歐洲冠軍盃等年度足壇盛事。我對足球的印象,始終停留在四年一度的世界盃,直到近年透過衛星電視轉播才更能常態性領略足球之美。
我也終於了解,為什麼全世界會有這麼多人為足球痴狂了。
●台灣的世界盃轉播令人汗顏
世界盃足球賽非看不可的理由,實在不勝枚舉。對我來說,連電視轉播都可以看出民族性,才是在台灣欣賞世界盃最神奇的地方。
已經有很多人指出,同樣是四年才登場一次,奧運項目太多反而分散注意力,不像世界盃如此強力聚焦;至於內行人看戰術技巧等門道、外行人看明星帥哥等熱鬧,更讓世界盃在資本主義全球化商業炒作中引領風騷。
國族主義激情對抗與不同民族性所展現的迥異球風,更是世界盃的靈魂核心。歐陸國家喜歡長傳急攻與堅壁清野的冷洌風貌、南美國家充滿自由創意與快樂奔放的熱情性格、非洲國家強調爆發力的「無心臟足球」衝勁、加上亞洲新勢力崛起後來勢洶洶,總能在世界盃大舞台上激盪碰撞出炫麗煙火。
然而,這些足球大國一定沒有想到,台灣雖然打不進世界盃,但台灣的球評講述單調沉悶如歐陸國家(四年前連跟足球八竿子扯不著關係的藝人都可以加入主播行列)、插播廣告自由創意如南美國家(搶走最多媒體光環的不是羅納多而是那個五洲製藥賣藥研發人員),真可說是集歐陸與南美國家之大成。別無選擇的球迷則氣到只能練就「無心臟看球」功力,為全世界足球轉播開創歷史新頁。
任何國際性運動都有其重要文化。足球場上沒有暫停時間、攻守交換,隨時都可能進球、任何時刻都可能逆轉,上、下半場各四十五分鐘完整而無可分割,才能創造無所不在的刺激與驚奇。即使強弱分明仍不時出現爆冷反撲,更是足球的最大魅力之一。
因此,國外足球轉播只在賽前、中場、賽後播出廣告,否則必然引起球迷公憤。台灣取得獨家轉播權的電視台卻吃定球迷,三不五時插播廣告喧賓奪主,不但輕忽觀眾基本收視權益,更是對於足球文化的漠視與踐踏。
換個場景,你能想像棒球場上王建民投到兩好三壞、陳金鋒打出全壘打、籃球場上陳信安正要切入時,螢幕上突然出現斗大的廣告視窗嗎?電視台想賺錢無可厚非,但不能短視近利到傷害足球文化與球迷心靈,否則足球沙漠將永遠不會出現綠洲。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我們連轉播二十二個和尚如何找水喝,都會讓自己汗顏不已。
●下一個四年又如何?
無論如何,世界盃的號角已再度響起,所有足球迷的生活,在這一個月內都會產生根本變化。
上屆日韓世界盃由於時差接近,很多人在白天上班時開小差或掩人耳目偷偷看球;本屆德國世界盃卻是日夜顛倒,球迷們得在深夜賽事結束後,隔天頂著黑黑的熊貓眼走進辦公室。
隨著天王巨星羅納迪諾今昔對照、快樂踢球的精彩廣告不斷上演,巴西隊前場「魔幻四重奏」──以及我最欣賞的「黃金左腳」、能鋒能衛的自由球專家卡洛斯──已再次跳起森巴舞步,我的心情也為之激昂亢奮起來。
從球場看人生,兩屆世界盃之間的四年時間,剛好可以再念一次大學。過去四年的球場上,羅納多變胖、羅納迪諾更強、席丹即將退休、魯尼取代貝克漢成為天之驕子;而我們在社會大學裡又出現了什麼樣的變化?我們的世界排名、賭盤賠率是上升還是下跌?這個四年就這樣過了,下一個四年又將會如何?
我家的情況則是,太座大人對於成為「足球寡婦」終於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她故作大方但又略帶哀怨地說:「反正我早就是大聯盟寡婦跟NBA寡婦了,也不差這一個」。
經過這四年人生歷練,你覺得,我應該舉雙手歡呼慶祝自由,還是在冠軍戰結束後跪一個月算盤以示懺悔?
- Jun 13 Tue 2006 10:48
嬰幼兒學外語 真人互動好過DVD〔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
嬰幼兒學外語 真人互動好過DVD〔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美國語言學習專家庫兒昨天指出,嬰兒有學習外語的獨特能力,但如果父母以為把嬰兒丟在電視機、收音機前,就能學好語言,那就搞錯了。若要嬰兒的學習奏效,絕對需要一個活生生的人與他互動!
英國幼兒專家普朗基特則強調,八歲以下是兒童學語言最快的時間,但就零至三歲的嬰幼兒來說,用「媽媽話」(母語)來教孩子其實是最好的,若刻意只跟嬰幼兒說「全英語」,則可能因為自己英文程度有限,孩子只學到簡單的單字,卻損失了用中文教孩子帶給他認知事務的廣度與深度。
信誼文教基金會舉辦的「零至三歲嬰幼兒發展研討會 - 進入嬰幼兒的語言世界」昨天登場,邀請美國華盛頓大學學習與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派翠西亞.庫兒(Patricia K. Kuhl)、英國牛津大學嬰兒實驗室創辦人金.普朗基特(Kim Plunkett)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庫兒讓二十名九個月大的美國嬰兒,與一群說中文的成年人一起玩,一次二十五分鐘,互動十二次共五個小時。另設計三組分別各讓二十名嬰兒與說英語的成人一起玩、讓嬰兒看中文DVD、讓嬰兒聽中文VCD。
同樣經過十二節課之後,庫兒對上述四組嬰兒群播放中文錄音帶後發現,第一組聽到播放如ㄑ、ㄒ等具有中文發音特徵時特別有反應,反覆測試三十次,準確度達七成,另外三組則都在五成五。
庫兒分析,在沒有情感聯繫、社會化的互動過程中,嬰兒只把錄音和影像當成是另一種背景噪音,如果有真人跟嬰兒面對面溝通遊戲,嬰兒不只是學習語言,還可藉由語言拓展對於世界的認知。
- Jun 04 Sun 2006 08:03
漫畫世界》紙上足球賽 踢得正火 【記者 吳雨潔/報導】
一般運動類型漫畫故事背景多半鎖定學生時代,或許因為世足賽的緣故,足球漫畫主人翁的背景設定,除了常見的學生競賽外,也不乏職業選手及商業險詐。
一窺職業賽秘辛
不少足球漫畫講究職業選手內心世界的呈現,例如東立出版的《足球男兒夢》,描寫一位入選奧運足球代表隊的球員,一開始沒被選進國家代表隊,主角未因此失志,依舊奮鬥不懈,終於開出燦爛花朵。
《足球男兒夢》故事背景較一般學校環境複雜,主角面臨的挑戰也更嚴峻。
描繪商業競爭的長鴻《足球商機》,畫出職業選手的殘酷世界;讀者可以清楚看到外表光鮮亮麗的球隊,但現實中卻是教練團與經營群衝突的籌碼。
除了讓讀者從另個角度去看足球比賽外,更讓人窺知職業球隊經營的秘辛。
回顧2002年酸甜
另外,與一般運動漫畫大不相同的東立《遙遠的世界盃》,敘述2002年的日本,當時與南韓合辦世界盃,為了在20世紀第一個世界盃裡拚出成績,日本隊背後不為人知的秘辛。
由於搭上日本人對世足賽的狂熱,這本彷彿是日本足球辛酸史的漫畫,在日本掀起瘋狂閱讀潮。
學生熱血永不滅
運動漫畫中當然不會缺席的創作類型,即是描寫學生競爭的熱血漫畫;推薦的作品有青文《夢幻足球手》、長鴻《飆悍射將》、東立的《超熱血足球》等。
以一位天才少年本轍平登上世界舞台歷程的《夢幻足球手》為例,長達25集的漫畫中,可看見本轍平接受各種強勁對手、刺激比賽的考驗。在高中比賽,一路挺進奧運,最後本轍平不斷奮戰,終成為所謂的夢幻足球手。
【2006/06/03 星報】
漫畫世界》紙上足球賽 踢得正火
【記者 吳雨潔/報導】
一般運動類型漫畫故事背景多半鎖定學生時代,或許因為世足賽的緣故,足球漫畫主人翁的背景設定,除了常見的學生競賽外,也不乏職業選手及商業險詐。
一窺職業賽秘辛
不少足球漫畫講究職業選手內心世界的呈現,例如東立出版的《足球男兒夢》,描寫一位入選奧運足球代表隊的球員,一開始沒被選進國家代表隊,主角未因此失志,依舊奮鬥不懈,終於開出燦爛花朵。
《足球男兒夢》故事背景較一般學校環境複雜,主角面臨的挑戰也更嚴峻。
描繪商業競爭的長鴻《足球商機》,畫出職業選手的殘酷世界;讀者可以清楚看到外表光鮮亮麗的球隊,但現實中卻是教練團與經營群衝突的籌碼。
除了讓讀者從另個角度去看足球比賽外,更讓人窺知職業球隊經營的秘辛。
回顧2002年酸甜
另外,與一般運動漫畫大不相同的東立《遙遠的世界盃》,敘述2002年的日本,當時與南韓合辦世界盃,為了在20世紀第一個世界盃裡拚出成績,日本隊背後不為人知的秘辛。
由於搭上日本人對世足賽的狂熱,這本彷彿是日本足球辛酸史的漫畫,在日本掀起瘋狂閱讀潮。
學生熱血永不滅
運動漫畫中當然不會缺席的創作類型,即是描寫學生競爭的熱血漫畫;推薦的作品有青文《夢幻足球手》、長鴻《飆悍射將》、東立的《超熱血足球》等。
以一位天才少年本轍平登上世界舞台歷程的《夢幻足球手》為例,長達25集的漫畫中,可看見本轍平接受各種強勁對手、刺激比賽的考驗。在高中比賽,一路挺進奧運,最後本轍平不斷奮戰,終成為所謂的夢幻足球手。
【2006/06/03 星報】
- Jun 01 Thu 2006 10:13
風船新風景
小型の風船に遠隔操作ができるカメラを載せ、中高度から見える「新風景」を撮った日本の新聞では初めての企画です。「鳥の目」で見ると、どうなっているのか、想像力をかきたてる世界をお楽しみください。(毎月更新)
http://osaka.yomiuri.co.jp/balloon/index.htm
- Jun 01 Thu 2006 09:07
361行》比手畫腳 說故事也能賺錢
說故事姐姐薛青妍坐在「巨人」的手臂上講故事,搭配特大張的插畫,更能吸引兒童的目光。
記者王宏舜/攝影
【記者王宏舜/台北報導】
「小水滴會落到哪裡去呀?」推開隱藏在老樹幹裡的大門進到「奇幻森林」,說故事老師正說著小水滴旅行的故事,坐在岩石上的小朋友聽得目不轉睛,還會和老師一起玩……。
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對面的一棟大樓裡,兩年前出現了號稱全台第一家以企業形態經營的「故事屋」,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業者搶食這塊兒教大餅。
聽故事 比看電影貴
「說故事」居然可以拿來做生意?聽故事也要付錢啊?熟悉圖書館、書店有「林老師」或「故事媽媽」義工免費說故事型態的人,乍聽之下難免驚訝;很難相信現在「聽故事要收費」的市場已逐漸成形,收費還不便宜,甚至比看電影貴呢!
為什麼會有「故事屋」?創辦人張大光笑了一笑說,「因為我很喜歡講故事給孩子聽」。
故事屋 彷彿童話國
卅九歲的張大光原是唱片公司行銷企畫,他八歲的兒子、四歲的女兒從兩歲起就天天聽他說故事睡覺;他對講故事樂此不疲,還曾當過書店的「故事爸爸」。
張大光指出,他發現不管是圖書館還是書店,傳統的說故事老師都是拿著故事書坐在前頭講故事,但是書那麼小,看得到書本的,永遠只有坐在前面的小朋友;一旦小朋友沒有「參與感」,就沒興趣聽了,可能五分鐘、十分鐘後大家就跑來跑去。他很奇怪,「這樣的說故事模式,怎麼沒人解決」?
張大光說,原本開故事屋是他退休後的夢想,但是他覺得等到那時候,兒女都已經長大了,可能不會再聽他說故事了,因此兩年前毅然投入這個市場;沒想到其他人也起而效尤,開起故事屋。張大光當初籌畫故事屋大安店時,曾想參考國外是否有類似的故事屋,發現似乎沒有人這樣做過。
故事書 高達2.4公尺
走進「故事屋」,彷彿走進童話國。以張大光的台北市大安店為例,共有「巨人的餐桌」、「奇幻森林」和「天空之城」三個不同主題的房間;小朋友可以坐在巨人餐桌上的甜點上聽故事,也能坐在柔軟的白雲上和老師玩遊戲。每間故事房裡都有一本高達二點四公尺的故事書,讓小孩著迷。
張大光指出,跟進經營故事屋的業者越來越多,裝潢比豪華,但他認為說故事老師本身才是故事屋能否做得長久的主要因素;因為是付費聽故事,家長對說故事者的要求就比聽免費的來得高,否則孩子聽不下去,錢不就白花了!
張大光表示,兒童的反應很直接,覺得不好聽就坐不住。因此經營故事屋,老師要如何吸引小朋友的注意、有互動,讓他們來了一次還想再來,是最重要的關鍵;而他們大書本的故事教材更是每個月都要更新。
每個月 吸引逾2000人
故事屋的室內設計是請兒童舞台劇設計師設計,硬體成本約兩百五十萬元,每月更新教材成本也高達廿萬元。張大光指出,目前每個月約有兩千多人到故事屋大安店消費,每個月收入大約七十萬元,扣掉成本,盈餘約十餘萬元。
憑什麼講故事也可收費?許多故事媽媽特地到故事屋聽故事,參觀完後,對店裡的情境布置、老師活潑的肢體語言深刻印象,認為這和傳統說故事型態完全不同。
一小時 3故事300元
張大光表示,教室裡大本的故事書,就是要讓小朋友不管坐在哪裡都看得到;而且店內講的故事大多是工作人員自己編寫的,這樣一來沒有故事版權的問題,也能聽到外面聽不到的新故事。
至於收費,單聽一小時、三個故事,收費三百元,買月票、會員卡則有不同折扣,最低可降至一百五十元。張大光表示,目前故事屋的消費者有四成是會員,有人來自高雄、台南,只要他們上台北玩,小孩一定來這兒聽故事。
小孩到過故事屋,會不會不再想聽爸媽講故事?張大光認為,父母親說故事的感覺永遠不會被取代,故事屋提供的只是另類說故事方式,讓小朋友能夠看更多、學更多。
不光說故事 還要喜歡小孩
聽到小朋友們一聲聲「巧虎姐姐bye bye」,說故事老師薛青妍必定熱情地揮手回應;她曾在某幼兒出版社工作過,「巧虎姐姐」反成了薛青妍的暱稱,而她從「故事屋」創店就在這裡上班了。
國光藝校畢業的薛青妍學傳統戲劇,之前也待過兒童劇團。她說,和小朋友窩在一起,這工作讓她「非常快樂」。
在類似的故事屋越來越多後,說故事老師的需求增加,「師資培訓班」應運而生,受訓的人逐漸增多。「啟航教育館」去年八月在高雄開辦說故事老師培訓班,現在台北也招生三期了,累計有近兩百名的結業生。啟航專員楊忠仁表示,說故事是一種職業已經是一個「事實」,這代表有人願意付費讓小孩聽故事;而這個行業在台灣還在起步階段,預估市場會越做越大,師資培訓因而也有了市場,坊間甚至也有訓練小朋友講故事、表演故事的培訓班,儼然是另一種商機。
培訓班課程除了學理論外,也有肢體、故事道具和排戲等活動。楊忠仁分析學員來源,除了想以說故事老師為職業者,有的是家長、甚至是爺爺奶奶為了講故事給孫子聽而來;有的是幼稚園老師,參加培訓是希望活化自己講課的方式。
但是,光只訓練說故事的技巧是不夠的。薛青妍指出,如果只是把說故事老師當成一份職業,那一定無法有好表現。她說,有人說小孩子是天使,也有人說小孩子是惡魔,因為小孩子吵鬧起來會讓大人抓狂;甄選說故事老師的第一關,就是誠實說出自己喜不喜歡小孩,「這是裝不來的」。
【2006/06/01 聯合報】
- May 31 Wed 2006 21:02
春膳 【李昂】
她仰身在最下位,以口唇吸吮B女的乳房與不管叫小花瓣、小貝殼、小蝴蝶、小蝸牛、九頭鮑的陰戶,男人從趴著的B女背後操插,而只消稍往下移動,男人也可及於她的陰戶,進入,同時男人以口唇繼續吮舐B女的小花瓣、小貝殼、小蝴蝶、小蝸牛、九頭鮑……
他們會發現並明白,那源自中國北方的古老的民族,始自幾千年前的黃帝「素女經」,以及其後不斷演譯的「房中術」,教導男人採陰補陽的採戰之術,事實上就是:
女體,一個又一個,眾多的女體,方是最有效的「春膳」。
吃食這最具效益的女體春膳,還不是吃鞭角、藥酒,或生吃活的不管是猴腦、人腦,一次吃盡。而是慢慢的、一次又一次的籍陽物直搗女陰,逐漸吸光女體陰氣,終至於女人元氣盡失,形容枯槁而亡。
然這畢竟是「祕術」,是不傳之祕或已久遠失傳,不可得。與處女或年輕女子行房,能滋補陽物,成為信念一直流傳。
即便是女體,一個又一個,眾多的處女或年輕女體能作為「春膳」滋養著陽物,從女體採吃到的畢竟只是氣。如此,鞭、角、紫車河、生鴨胚、、、仍然必需。也方能使陽物一開始能勃發、堅挻,方能進入,否則再多的女體如連進入都不行,也無從行採戰之術。
(他們吃的,仍然是與自己同性別,同樣雄性動物的生殖器,他們吃著鞭、睪丸,會不會也如同是吃掉自己?可是吃掉了不見了,又能怎樣呢?會不會至少安全了。
至少無需耽心它太軟、太快、太小、太短、太細、太太太、、、那永恆的詛咒,一切春膳的緣由。)
她和她的情人去吃一頓饕客們才會吃的盛宴。
席間出了不下十幾道菜,大蝦鮑魚龍蝦魚刺螃蟹甚且鵝肝牛排一應俱全,每道菜在份量與能獨當一面都堪稱得上是主菜,可是情人吃後在微醉的勳然下紅著一張臉向她抱怨:
沒有吃飽。
她基本上是笑了當然含帶更多的不忍與憐愛。
沒有吃飽的情人解釋說吃那麼多種東西混在一起,什麼是什麼都分不清楚,不知道吃下什麼,所以不覺得飽。
「同時吃很多種食物,不是像混多種酒喝容易醉一樣,更容易感到飽足嗎?」她沒 什麼多想的說。
然後不免再自問:
「是這樣子嗎?」
只吃大量單樣食物,比如吃三大碗米飯,與吃較少的米飯又吃菜,那一種更容易感到飽足呢?
(她和她的情人之間單獨會有的性愛,相較於和不同的人間的性愛,那一種較容易感到饜足呢?又或者多人混在一起呢? 如果多人混雜在一起──像吃很多種食物,會不會更容易感到饜足呢?可是要怎麼混呢?)
來到那廣被談論的3P,或叫三人行。
王齊芳自然知曉,自那知名作家在嚴肅的文學作品,而且是處理到性與政治的文學作品裏,談及三人性愛──這裏指的是一個男人與兩個女人,知名作家提出彼此間其實進行的並非肉體的互動,而是三人之間的權力關係。3P,或叫三人行,便一定會令人留意到:
那個男人,3P裏唯一有陽具的那個人,插誰的陰戶多一點、久一點。
而那兩個躺下來,張開陰戶等待被幹的女人,是不是各盡手段,要讓在場的唯一陽具,能在自己的身體內──
進出。並且最後射精在自己身體內,方有最極致的佔有與滿足。
書寫的作者是個男人,更仔細的劃分該稱作:是個異性戀的男人,便會被挑戰,這樣的描繪,是從一個異性戀自我中心的大男人主義作出發點。也就是說,女人們都只會臣服於男人的陽具下。
可是在躺下來,陰戶洞開等待被幹、或慾火被獠撥起來,迫不及待還要下一輪陽具回來操插的女人,這時候,能不要那陽具只想政治正確的權力關係嗎?
事實很可能不是這樣的。
有時候的確會有所不同。
差異發生在女人身上,與男人的什麼大不大男人主義無關,而且果真,與陽不陽具,還真沒那麼大的關係。
事情可以是這樣的:
他們,三個人,的確是一男二女,男人和其中的一名女人,就稱作 B女吧,是一對情人。他們三個吃著一頓有美酒、美食的晚餐,座位的排列方式是,兩個女人坐一邊,那唯一的男人坐對面。
晚餐,不管是中、西餐,順利的進行,酒、菜一道一道的上,終於,在要上甜點前,應該是酒的作用吧!其中那個女人,就叫A女吧,伸出右手探入鄰座B女的前胸乳房。
A沒有被拒絕。啊!不,她一點也不曾感到被拒絕,一絲絲、一毫毫都沒有。A有些詑異為什麼,但不及也不曾細思。
她的手伸入胸罩,開始把玩B的乳房,左邊玩完後換右邊。
「●!●!妳在幹嗎?」男人出聲抗議。
小小的吃飯包廂裏,隔著餐桌,坐在對面的男人能作的似乎不多。
那B女有一身真正是絲綢般細緻光滑的皮膚,小小柔軟的乳房,觸手如此美妙,她真正放開心懷撫摸。
「●!妳在玩我的女人●!」男人知覺到當中的差異,再次表現出不滿。
「我玩給你看啊!你們男人不最愛這個調調。」她出言挑釁。
男人暫時不言,他顯然享受著這一幕,但也明白(或以為)是被佔了便宜。她的另一隻手從胸乳順勢往下摸。
「●!●!妳在幹嗎?妳在玩我的女人,妳知道嗎?」
要用行動制止,得起身、繞過餐桌,男人沒有這樣作,只坐在原位與緻的看,但一再出聲抗議。
她是因而感到一種異色的刺激?加上酒的作用,她俯下頭來,以唇吸吮B女的乳頭,一面還口齒不清的說:
「我們是在玩給你看●!」
接下來他們三人到有床的地方去進行那所謂的3P,而她一再告訴男人:
「我是因為被你的女人吸引才肯這樣玩的!」
男人明顯的不信,但只有笑罵連連:
「他媽的!幹!他媽的!」
她一向被認為、也自認是個異性戀女人。
她、她們終會有機會完整的看到過往只從男人口中,或聽聞到以這樣的字眼訴說的女人外陰部:
小花瓣
(每個女人的外陰果真如她們的臉,每張臉、每個外陰,都有所不同。)
小貝殼
(所有兩片包含當中有開縫能進入的。)
小蝴蝶
(小小陰唇如蝶翼顫動撲打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小蝸牛
(陰戶攀附著陽具如西北雨後蝸牛爬上枝頭,黏附纏綿生動不已。)
九頭鮑
(她不能不自問:為什麼是鮑魚,為什麼又是九頭鮑?
那鮑魚,據「本草綱目」稱,具有補腎明目等春效,可是體位虛寒者不宜。
基本上是曬乾了的鮑魚,以一台斤十六兩的稱重方式,分別一台斤有幾隻鮑魚。九頭鮑意指九隻乾鮑魚重一台斤,算是每隻個頭不小。
這樣大小的鮑魚,會是一般女人陰戶的大小,恰到好處的適合男人的手指拿捏、把玩。鮑魚圓心略谷起,四周鑲著一圈較深色帶皴褶的裙邊,活脫脫的女人外陰唇模樣。
發過再經高湯長時間熬煮過的鮑魚軟硬適中,牙齒咬下唇舌吸附,十分具有彈性,更不用講那始終含帶的腥甜香息。)
那二女一男三P的玩法,有一種常見的方式可以是這樣的:
她仰身在最下位,以口唇吸吮B女的乳房與不管叫小花瓣、小貝殼、小蝴蝶、小蝸牛、九頭鮑的陰戶,男人從趴著的B女背後操插,而只消稍往下移動,男人也可及於她的陰戶,進入,同時男人以口唇繼續吮舐B女的小花瓣、小貝殼、小蝴蝶、小蝸牛、九頭鮑……
便在這感覺中下體陰戶超過饜足的一種極致下,她、她們,或其它的女人,是不是要服膺類似的說法:吃甜點的是另一個胃。也就是說,不論吃得再如何飽足,都還有空間容得下甜點。因著這是不同的需求,便還有另個胃,容納這需求,重新要求被滿填。如是,在與「她」同屬女人間絕然不同於男人的挑情戲玩後,那因而來的渴慾,讓那下體陰戶重被激發起,更甚的一種迫切索求,從陰戶內昇燃起。
他們三人,便可相互的將對方包覆其中。
她還會有這樣的機會,如若是她的手指好奇的插入她的陰戶,她立刻要發現的是水、濕、黏、滑,盈盈的水立即沾濕了手指,還帶出淫水四流,好似那陰戶一經進入,就淌滿黏滑口水,滴滴答答迫不及待的流出。
那陰戶還有著一種溫暖的圍覆,一定是較手指的溫度高,再加上水濕黏滑,如此美好可以把玩。
然後她終可以說:
原來陽具進入的是這樣的地方。
包覆。
(在她、她們的養成教育裏,她便有機會將手放入一堆去殼的牡蠣裏,掏洗。那牡蠣無頭無臉也不知那邊是頭是尾,因此也看不出是死是活,一顆顆的聚集、層層堆疊倒也不見壓壞彼此。手往下切撈,只要不太大力,不至弄破那肥腴軟白的肚,而帶重重垂邊皺褶的裙身,會紛紛的自指尖指逢滑過。以後她一直有女陰是那重重垂邊皺褶的手感,濕、粘膩、還有滑,一褶一褶、一尾一尾的滑落,留下滿手粘滑濕膩,透明的明明可以感覺到,但不見得可以清楚看到。一種不易覺察的罪行?)
那麼,她能進入她想進入麼?然後她發現她們能進入彼此的除了舌、齒外,還有手指頭。
那3P裏便可以不只是那個男人,3P裏唯一有陽具的那個人,插誰的陰戶多一點、久一點。
而那兩個躺下來,張開陰戶等待被幹的女人,也不是只得各盡手段,要讓在場的唯一陽具,能在自己的身體內進出。
只要她們願意而且喜愛,她們同樣能進出彼此,她們相同的器官、熟知並更能命中其間的要害……
她們會不會更是彼此的「春膳」,可用來看也可用來吃,她們吸咬吮彼此相似的器官,會不會一如男人們吃「鞭」,同樣的吃的是自已?
她們真能是彼此的「春膳」。
(可是,留下?手粘滑濕膩,透明的明明可以感覺到,但不見得可以清楚看到。一種不易覺察的罪行?)
始自童小,她、她們被教導的是:掏洗牡蠣不是為讓牡蠣在水裏一尾尾自手指間滑過,而是要找出殘附的碎殼、再去除。
她便有機會去捏揉那易破的牡蠣,垂邊皺褶的身還好,但軟白的肚搓著揉著搓著,每每就流出一坨坨濃稠的白汁,極腥羯的味道。如此她往往將一大碗牡蠣洗成小半碗,她就失去了洗牡蠣的機會。
她便要學會,如何掏洗牡蠣,只能將殘附的碎殼小心拔除,不能傷及牡蠣,特別是那易破流濃白汁的肚。主於那垂邊皺褶的身,連碎殼帶依附的身撕下來一點,基本上沒多大問題。
她、她們能作家事的手便有機會觸摸到牡蠣,但通常不會是女陰。自己的陰部被教導不能隨便碰觸,其它女子?完全不會有機會,基本上也深自恐懼十分害怕著。
(可是,留下滿手粘滑濕膩,透明的明明可以感覺到,但不見得可以清楚看到。一種不易覺察的罪行?)
便會是她或其它的女人,她、她們剛在男人的陽具衝刺下有了滿足的性愛。
或可說是超過滿足的一種極致,甚且下體陰戶都倦累了,拒絕再被進入、拒絕再被操插、拒絕再被進出。那腫脹代表一種滿盈,已然溢出後的那種滿塞,再吃不下去了,再吃下去就要整個翻轉,吐了、翻了出來。
(即不再能被進入。然那已然是有開口的陰戶,真能不再被進入?)
便在這感覺中下體陰戶超過饜足的一種極致下,她、她們,或其它的女人,是不是要服膺類似的說法:
吃甜點的是另一個胃。
也就是說,不論吃得再如何飽足,都還有空間容得下甜點。因著這是不同的需求,便還有另個胃,容納這需求,重新要求被滿填。
如是,在與「她」同屬女人間絕然不同於男人的挑情戲玩後,那因而來的渴慾,讓那下體陰戶重被激發起,更甚的一種迫切索求,從陰戶內昇燃起。
(可是不是已然極限的被滿足、腫脹著不再能被進入,怎麼還會再有慾望?)
那渴慾於下體內不停的騷撓,成為炙熱的翻騰,希求著被平復止息。
(以一雙或數雙女人的手、還有唇、舌?)
是更溫柔的撫觸更細膩的舔舐更輕微的騷耙,方能點點寸寸方直扣心弦。
他(她)們,便果真能軀體交纏在一起、真正淫汁精液交相混合。
包覆。
古老的民族都會有「套菜」。
在駱駝的肚內套上一隻小牛,小牛的肚內套上一隻小羊羔,小羊羔的肚內套上一隻野鴨或雞,野鴨或雞的肚內套上一隻鴿子或鴳鶉。
經過長時慢火的燒炙,最外面的駱駝許會焦、乾、柴,然套在裏面不管是小牛小羊羔野鴨或雞鴿子或鴳鶉,都因隔火炙熟湯汁包藏不外洩,相亙的汁液交相混合,成就至高鮮嫩多汁味佳的美食。
那來自中國北方的古老民族歷經上千年極其精緻的餐飲文化,發展 出「三套鴨」這樣的「套菜」:肥鵝的肚內套上鴨,鴨的肚內套上鴿子或鴳鶉。同樣經長時的烹煮。
來自中國北方的古老民族更有著這樣「人套人」的故事流傳:
一男一女相約私會,正到濃情蜜意處,男人的妻子尋來,女人說,我略懂法術,只消張開嘴,你便可跳到我嘴裏暫且藏身。男人依言一跳,到了女人肚裏,發現已有一男人在裏面……
(所有男人的夢魘?!)
包覆。
叫「百鳥朝鳳」的著名春膳,是一道「套菜」。
端上來的是個瓷盆,有成年人雙手環抱那麼大,裏面淺淺的碧綠色湯汁上有一大圈綠色的植物,枝枝葉葉,熬煮過的綠葉仍葉葉分明。瓷盆中央綠葉上穩穩坐著一團白色略橢圓型的鼓鼓大物,直徑超過一尺多。
定睛一看,豈不是一個大型豬肚,開口處用瓢瓜作的線緊緊纏住。
(裏面包藏著什麼?)
那善作春膳的大廚拿來一把薄口利刀,輕輕一劃打開白色豬肚,露出肚內一隻完整的烏骨雞。刀刃過處深淺恰到好處只劃開豬肚,未傷及烏骨雞分毫。
那整隻烏骨雞圈在豬肚的緊密方式,明眼人知曉這雞從內裏整個骨架被除去,方能真正「柔若無骨」整雞?塞在豬肚內。
正驚嘆之餘以為整件事情至此。
那知大廚刀峰再起,雪亮亮刀刃一幌,這回劃開的是烏骨雞的肚子。
(還能包藏著的又是什麼?)
裏面赫見數十個禾花雀的鳥頭。
(那禾花雀據稱是天下至淫之物。)
「百鳥的百指眾多,倒不一定非一百個禾花雀的鳥頭不可。」善作春膳的大?解釋:「朝鳳的鳳當然指烏骨雞,用烏骨雞因其強身補血氣之效。」
大廚指著那瓷盆中的綠葉附加:
「這菜足足隔火燉煮七個小時,才能逼出裏面四味藥材:淫羊藿、黨參、巴戟天、冬虫夏草的春效。」
(那碧綠色的湯汁當然是整個春膳的精華所在,功效在得連喝,卻只消三天後──啊!真個春心盪漾。)
還有,那慢火細炙的豬肚熟爛但仍有肚片的嚼勁;烏骨雞因包覆在內不直接遇火,鮮甜湯汁俱在不外流、肉不柴不澀;據稱是天下至淫之物的禾花雀,只取鳥頭因其春效在腦,七小時燉煮後頭蓋骨稍稍一咬即開,裏面白色腦漿迸放噴出……
滿嘴滿唇滿舌帶腥白色濃汁。
怎個春事、春意了得。
那叫「百鳥朝鳳」的著名春膳,在白色的豬肚、黑色的烏骨雞、肉色的禾花雀的包藏,在慢火細炙的七個小時中廝摩溫存,如是,事實上完成了豬、雞、雀彼此之間最大的體液交流的春事。它們事先經過了張開、進入、包覆的儀式,再由淫羊藿、黨參、巴戟天、冬虫夏草的催情,經慾火的鍛燒──
誰能說它們,白色的豬肚、黑色的烏骨雞、肉色的禾花雀三者之間,不是已然完成彼此之間的春事。
如是,它們方能入那些人的口,助他(她)們完成了怎樣的春事?
在他們的文化裏,男人基本上是不被要求作家事的──「君子遠庖廚」,自古有名訓。
他們的手通常便不會有機會去掏洗牡蠣,讓那有如女陰重重垂邊皺褶,濕、粘膩、還有滑的牡蠣,在水裏一尾尾自手指間滑過。
他們的手會直接觸摸到女陰。而且他們嗜吃牡蠣,這據稱春效十足的春膳,還最好能生吃,他們的唇齒便吸吮咬過牡蠣重重垂邊皺褶,吞下軟白的牡蠣肚腥羯濃白黏汁。
(他們可是同時吃下相仿的女陰與精液?難怪那牡蠣如此春效十足!)
而如若是廚師,而且是作「春膳」的大廚。
他的手便有機會觸摸到牡蠣、還有女陰,當然也會吞下牡蠣。
他在女陰、精液與牡蠣間,是不是也等同於3P、多P的歡愛,並由此模擬成了「百鳥朝鳳」?還是,是春膳製作的過程模擬了那歡愛?或者,它們彼此間本就能相互模擬。
是「作」了愛,或「作」菜?「做」了身體,或「做」了食物?
被稱作「至聖先師」的孔子,有這樣的「至理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可是,三人行,一定要有「我師」嗎?
- May 31 Wed 2006 20:41
藝伎觀想錄 簡白
(20060531)再怎樣高桿高明的書面鑽研,也比擬不上實際的接觸交流。如果舉說,最為熟稔日本遊女風情的外國人,恐怕要屬清朝初期的中國江南文人──更確切地說,文化意義上的明朝遺民。
上帝依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好萊塢按照自己的夢想作戲。
無論內容或形式,電影「藝伎回憶錄」,幾乎與京都衹園的美學丰姿、社會生態,風馬牛不相及。儘管如此,卻可以說是一齣漂亮的愛情勵志故事。
美雖美,最讓人不習慣的,在電影內容之外。越洋到台灣,這部「日皮美骨」羅曼史的中文片名,不取關東通稱的「藝者、藝妓」(也是一般熟悉的說法),不取關西慣稱的「藝子」,改而採行辭典沒收輯、也罕有人使用的漢詞「藝伎」,顯然陷入了偏見的迷障。無銀三百兩,欲蓋彌彰,反倒突兀做作。
藝妓當然也是一種娼優。在日本,近代以前,習稱精善歌舞樂媚術的娼優,叫做「遊女」,又名「遊君」。
娼優起源於遠古時代的祭司,所以被比擬為「人類最古老的行業」,中東、希臘、埃及、羅馬、中國,都是如此(神殿娼婦、廟妓、巫娼、神女)。日本也是這樣,直到男性神職人員崛起,奪取獨佔奉仕神衹的權位之後,漸漸地,原先習得廟堂儀式技藝的巫女,憑藉歌舞樂,散佈各地方娛眾營生,成為「遊女」,賣藝賣色。平安時代中期,浪跡流動的遊女,開始出現群居定住的現象,聚落形成風月場所「遊里、遊廓」
「傾國、傾城」
十二世紀末鎌倉幕府,設置「遊君別當」官職,專責管理保障遊女的權利。室町幕府時代(1338﹣1560),著眼於財政利益,又特別創設「傾城局」,向遊女課稅,兼轄訴訟。因而,遊女又有了「傾國、傾城」這樣引人遐思的別稱。但官方特許的專設遊廓(花街,公娼制度),直到江戶幕府時代,才分別陸續出現於東京吉原、京都島原、大阪新町、長崎丸山,後來擴增至全日本二十多個城市。可想而知,從業人數越來越龐雜,「賣藝」的成份漸被稀釋,「賣身」的情形漸趨氾濫。十八世紀五○年代,京都八土反神社附近的東山地區,仿效歌舞伎,娛樂助興善男信女的「藝妓」問世,風靡大眾,迅速蔓延各大城市花街,艷幟高張,佔據了重要席地。
雖然說,藝妓的現身,補強了「藝能」荒疏的遊女世界,但是,擁有「太夫」、「花魁」名號的高階遊女,比才藝、較顏色,絕不亞於藝妓,文學修養甚至超出甚多。
一九○○年巴黎萬國博覽會,明治政府指派演歌師川上音二郎偕同妻子、東京藝者貞奴參加,轟動歐洲。目睹心儀已久的「浮世繪」畫中人物,跳脫出來,活生生躍動眼前,怎不教歐洲藝術家、作曲家、文學家為之瘋狂?德布西、紀德、畢卡索讚賞有加,羅丹爭邀貞奴擔任模特兒,普契尼也獲得了改編「蝴蝶夫人」的靈感。從此,關東通稱的geisha(藝者),融入了歐美語言詞彙,而非關西的通稱geiko(藝子)。
黑澤明的忠告
好萊塢不了解藝妓嗎?卻也未必。美國為當今「日本學」的超級重鎮,區區遊女風俗的考證,當然難不倒財大氣粗的好萊塢。一九九七年黑澤明還在世時,曾面告爭取到原著、亞瑟高登暢銷書「Memoirs of a Geisha」(台灣中文版五年前初版直譯「一個藝妓?回憶」,今年搭乘電影便車,改版更名「藝伎回憶錄」)電影版權的史蒂芬史匹柏,假使真要拍攝搬上大銀幕,最好劇本台詞翻譯採用日本話。但史匹柏把導演筒交給了擅長歌舞片的羅柏馬歇爾,自己退居幕後擔任監製。老友黑澤明的忠告遂不了了之。馬歇爾拍完片後接受專訪說過:「我們有非常好的日本專家,包括藝伎研究專家。我知道了關於藝者世界的一切,但是我不願意做成一個藝者生活的紀錄片,那個我不感興趣。」於是,「藝伎回憶錄」攝製成為一部有名無實,幾乎放諸四海皆準的愛情勵志電影。
眼尖的影迷可以察覺,章子怡飾演的小百合,出道披露的燦爛瑰麗、驚心動魄的舞蹈場面,其實模擬才女演員名取裕子在「吉原炎上」(一九八四,五社英雄導演)扮相的頂級遊女,前簇後擁,浩浩蕩蕩,腳穿高屐豪邁踩街的情景。該種誇張誇耀的外八字步伐,稱作「太夫道中」或「花魁道中」,根本不可能出自於內斂含蓄的藝妓的身段。
但再怎樣高桿高明的書面鑽研,也比擬不上實際的接觸交流。如果舉說,最為熟稔日本遊女風情的外國人,恐怕要屬清朝初期的中國江南文人──更確切地說,文化意義上的明朝遺民。
江南文人與東瀛遊女
江南文人與東瀛遊女的酬作來往,初見於明末。一六七九年刊行的日本遊廓百科全書「色道大鏡」,卷十七「扶桑列女傳.吉野傳」裡頭,作者藤本箕山記載,大明國吳興士紳李湘山,傾慕京都島原名妓吉野太夫,賦詩央求朋友渡海持送佳人,「日本曾聞芳野名,夢中彷彿覺尤驚,清容未見恨無極,空向海東數雁行」,歡喜索得吉野肖像掛軸七幅。
明末清初大儒黃宗羲在「日本乞師記」敘述,副御史馮京第謀於武將黃斌卿,偕其弟黃孝卿前往九州討救兵,沒想到「黃孝卿假商舶留長崎島」,流連色町,把國仇家恨拋卻腦後。「諸妓各賽琵琶,中國之所未有。孝卿樂之,忘其為乞師而來者,見輕於其國,其國發師之意益荒矣。」
黃宗羲所說的溫柔鄉,就是長崎丸山遊廓,在苦悶肅殺的滿清前期,成為江南文人追尋晚明風流餘緒的勝地。
「日本乞師記」結尾指出,當時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日本,「承平久矣,其人多好詩書、法帖、名畫、古奇器……,故老不見兵革之事。本國且忘,豈能渡海為人復仇乎?」
秦樓破敗,求歡遊廓
反觀十七世紀後期的中國,滿清入主,晚明的世俗化社會遭逢兵禍破壞,「情慾覺醒」的時代告終。清廷廢止官方教坊司女樂,苛刻控管民間「秦樓楚館」、限制妓院執業人員資格,嚴禁文武官員、生員、監生涉足風月場所,幾幾乎窒息了城市娛樂文化。原本號稱「慾界之仙都,昇平之樂園」的南京,竟變成「無處尋訪青樓花舫」的乾澀之地。
癡癡等到了一六八○年代,反清武裝勢力消滅,海禁解除,留戀晚明風華的江南文士,既然故土「校書」已經情竭色衰,於是轉向海表東瀛的長崎丸山遊廓求歡,展開所謂「丸山之戀一萬三千里」的冶遊壯舉。
據統計,一六八四至一七二二年間,奔赴長崎的「唐人」總計高達約十三萬人,扣除半數的船員或隨從,其餘為商賈以及利用「附搭小客」名義前往觀光旅行的文人士族。這些商賈和文士,渲染造成長崎丸山遊廓裡濃郁的「唐人青樓」風情。台灣史上鼎鼎大名的郁永河,即使自己沒去過長崎,也耳聞種種風流艷遇,在他的「海上紀略」談到:
其與諸國通貿易處,曰長崎島。男女肉色最白,中國人至彼,暴露風日中,猶能轉黑為白。……婦人妍美白皙如玉人,中國人多有流連不歸者。今長崎有大唐街,皆中國人所居也。
風流「江南春」
這股「風流」吹拂,盛況延續到十九世紀中期的鴉片戰爭之前。漢詩人武元登登庵,一八○八至一○年間滯留長崎,「吳船起錨之日,試到館前,觀客與妓別狀,察其情,填二詞。」寫下兩首「江南春」,之一「妓別清客」:
煙漠漠,柳青青,一朝人遠去,千里?難停,銷金帳下三春夢,月落江南望渺冥。
之二「清客別妓」:
山冪冪,水盈盈,離愁啼鳥切,歸意去帆輕,蛾眉樓上千行淚,楊柳絲絲亦檕情。
兩首詞牌,留存了「丸山之戀一萬三千里」的異國男女韻事。曾任台北帝大教授、漢學家神田喜一郎,認為武元登登庵的「江南春」,充滿生動的時事地色彩,誇讚「真乃長崎竹枝」。
日本學者探討這段長達一、二百年,透過遊女,促成中日文化交流的「佳話」,細心保留史料,出版許多專著。沒有因為涉及「娼妓淫穢勾當」,顏面難掛住,就極力隱藏撇清。反觀今天的中國政府,竟然以「題材有一定的敏感性」為由,禁映自己國人演員章子怡挑大樑的「藝伎回憶錄」,渾然無知近代祖先的風流底蘊,實在大煞風景,太不解風情了。北京電影學院某位老師,附和官方說法,聲稱「藝妓文化和中國文化是相互排斥的」。對照史實,雞同鴨講,教人不知從何談起!但官方禁歸禁,城市地區街道巷弄的商家攤販,照樣售賣盜版光碟,一片人民幣七塊錢。
通與粹
在中國,青樓文化於明末達到高潮;在日本,遊廓文化於江戶中期達到巔峰,只不過明末是頹世亂世,江戶則是治世盛世。以時間點來說,中國長進日本足足一百五十年。明末文人馮夢龍講的好:「借男女之真情,發名教之偽藥」,江戶的遊廓,與封建的統治階級相對,擺脫法令制度和禮教道德的桎梏,形成「人性世故溫床」、「市井風俗鎔爐」。當時,蒐羅冶遊應該具備的態度、技巧、常識,內容涵蓋服飾、容貌、舉止、手腕、性情,以及相關等級評鑑的「通書」(多採對話體,又稱「洒落本」,意為瀟灑讀物,遊興小冊子,跟井原西鶴首創的好色小說文學「浮世草子」有別。)競相上市出版,實用為主,兼及娛樂。所謂「通」,大抵而言,即是「知曉人情機微,熟稔遊女應酬、遊廓習俗與教養。」細分來說,僅知曉人情機微,或只熟稔遊廓習俗與教養的,叫「半通」,兩者俱全的叫「大通」,雙方面都付之闕如的,叫「不通」──貶斥為「野暮」,套用俚俗的中文講,就是「土包子」、「死老百姓」。
其中的「大通」,演變成為江戶獨特的生活美學意識「粹」(sui,iki),與爛熟僵化的朝廷公家、質樸呆板的幕府武家對立,標榜縱情肆慾、新奇華美、俠氣柔心的遊戲人間哲學。「粹」的同音通義漢字,包括:秀美、花美、趣向、意氣、好漢、好意、好風、當世……,洋洋大觀,意涵與閩南語「漂魄」、「」有幾分神似,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台灣近代花柳界的「藝旦」──所謂的「台客文化」,想都不用想,「漂魄」、「」必然是「台客文化」的關鍵詞,須從世故風俗的脈絡內裡,去細細探尋,「藝旦間」極可能是它們的孕育源頭之一。
看藝妓想藝旦
誕生於清領時期,興盛於日治時代的台灣藝旦,理所當然參與了與統治階級、工農階級絕不相同的城市文化、商人文化,扮演著關鍵性的催化角色。可惜現今的台灣史學院學者不屑市井風俗,總愛強調政治意識,目光盯牢盯住「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片面獨斷藝旦純屬舊式士紳「前朝想像」的符碼,致使她們不但被消費了靈肉色身,也充當「國族意淫」的剝削對象。難怪二次戰後,「漢家政權」捲土重來,國族想像成真(或破滅),藝旦便遭丟棄如敝屣,徹徹底底銷毀了形跡(現今大稻埕一句罵人的粗話「汝江山樓生的!」聽來尤其感慨)。
無須搬弄政治意識形態作為唯一強解,藝妓與太夫,傳承綿延千百年,至今仍然亭亭玉立,象徵日本「町人文化」的絕妙美學,藝術格調節節上升。而我們的市井文化呢?被政治意識形態禁臠禁錮,藝旦香消玉殞之後,今天台灣充斥的燈紅酒綠街肆,貌似熱鬧繁華,卻總令人覺得喪失缺少了甚麼。
- May 17 Wed 2006 08:40
誰的智慧?我的財產 朱學恒
如果你向心儀的男性或女性告白失敗了,對方通常會以,「你是個好人…但是…」做為開頭,因此,這樣的悲慘狀態被稱為被發了一張好人卡。在Orz這個象徵脫力的無奈姿勢風行之後,囧rz這個更進一步的文字組合也跟著出現了,這代表的是連表情也都極端無奈的脫力姿勢。
這些極具創意的作品就像是網路時代的新潮流一樣,是一種共同、集體的創作,很難說清楚有什麼樣的特定著作人,或是有什麼人擁有權利可以將其註冊作不同的利用。不過,網路的理想性和商業單位的無所不用其極總是會互相衝突的。最近在網路上掀起了一波熱血的抗議聲浪,就是針對城邦集團把這兩個東西竟然都拿去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商標,而申請的商品類別包括了獎牌、勳章、獎杯、獎章、紀念杯、紀念盾牌、紀念牌、貴重金屬徽章、紀念章(珠寶飾品)、貴重金屬製胸章、貴重金屬製証章、貴重金屬製帽徽;還有碗筷、貼紙、衣服、徽章等等五類的商品。換句話說,以後這項共同創作的商品就不再是網路族群所共有,而是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的賺錢工具。此事一被揭露,網路上眾多曾經參與創建和鼓動這股熱潮的網友自然義憤填膺,於是就掀起了一股網友對抗大出版集團的議論…
不過,一查之下,這才發現網路文化這幾年熱門的主題和用語幾乎都被註冊了。Orz的圖形設計字、Kuso也全都被註冊了,不管是網站名稱、或者是各種各樣的變體幾乎都已經被註冊了,換句話說,以後只有這些單位可以靠這些人類的共同財來賺錢…嗯,難道所謂的網路共同創作都是這樣的下場嗎?
事實上,這一類的事件最近確實層出不窮,網路共通創作的影響力讓它變成了越來越大的商機,也讓越來越多的廠商覬覦這塊大餅。日本也曾發生過類似的事件,有一群在日本科技與動漫討論專區「雙葉頻道」上的網友利用共同的創意和精彩的創作能力,作出了讓人十分喜愛的「OS娘」,也就是以美少女的外型代表每一個作業系統,以各種特色和諧音來描繪了視窗系統的整個家族,甚至還包括各種各樣的作業系統,如Linux、OS X等等。但是,日本一個著名的網路雜誌不但引用了這些原屬於眾多創作者的OS娘的外型和撰寫報導,甚至還將她們做成隨雜誌附送的贈品用來吸引客戶。後來兩者的紛紛擾擾則是一直持續下去…當然,網路集體創作者也不是永遠都吃虧的,也曾經有類似的網路集體創作出來的吉祥物本來準備要上市,在經過網友的集體抗爭之後最後才重新回歸開放自由的領域。
許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Linux這個共同創作的免費作業系統的例子,但其實Linux的生存方法並不像是這些案例一樣的單純。事實上,Linux 是擁有商業化的產品的;各家商業公司透過進一步強化和修改Linux作業系統的核心,並且販售這些需要收費,或是售後服務和升級需要收錢的不同版本的作業系統。在市面上擁有免費產品的狀況下,客戶自然會選取有最大改進的作業系統版本和產品,也因此Linux的商業和進化模式就是如此而來的。
WIKIPEDIA(維基百科)的崛起其實也就是因為這同樣的作法,許多創作者或是社群參與者都是因為所創作出來的作品可以自由分享和繼續傳遞而樂意花自己業餘的時間來作許多人認為很傻的事情。但若是像這次的事件,申請商標者並非任何一個參與創作者,而且所申請的商標又是最基本的網路流行語,沒有經過任何的改變和加強,那麼自然很多使用者會對這樣直接而粗魯的行為感到極度的反感。
其實,另外一個更重要的事情是:為什麼我國的官方單位似乎跟網路完全脫節了?在這兩個事件之前註冊的眾多KUSO、ORZ、XD等等在網路上眾所皆知的創作,究竟是怎麼樣會通過商標法的審查?事實上,這幾個字眼只要用GOOGLE搜尋引擎輕易的搜索一下,就可以找到非常多的論文、報導描述,證明這個絕對不是某家單一公司可以擁有的創作和商標。不過,偏偏這樣的商標申請都過了,而且還可以一路用到民國一百零三年!雖然在事件曝光之後,官方單位出來表示了,這些網路常用語並不具有獨特性。但,這樣也帶來了一個很大的質疑,如果不是這件事情被爆發出來,非常有可能這樣的商標申請就這麼過了,而日後網路使用者若是興起想要合作一件TSHIRT,可能就會造成觸法侵權的倒楣下場!
非商業性的共同創作和商業性的衝突最後到底要怎麼並存或是繼續生存?恐怕一時之間還沒有答案,但這類型科技所帶來的新興共同創作風潮一路所向披靡,政府單位卻因為資訊時間差的關係而幾乎完全沒有還手的機會則是一個更大的問題。若這算是文化創意產業的一環,主其事者卻沒有足夠的資訊和能力可以掌控,那麼未來我們將會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創意環境?
- May 17 Wed 2006 08:17
哈佛大學,鷹眼看透你 【文/劉墉】
每年到了四月一日,許多美國學生都緊張得要死,尤其那些「拔尖」的優等生,更是坐立難安。
這並非因為愚人節,而是由於長春藤盟校的錄取通知,應該在這一天寄到。
白人黑人條件相當
貧窮黑人受寵加分
不像一般考試,只要對照公布的標準答案,就能知道自己得幾分。長春藤盟校錄取的方式沒人摸得清,有人猜,成績好、體育又特別棒的必定錄取。但有一年,兄弟兩人同樣是史岱文森高中的頂尖學生,同樣的分數,又同樣是游泳校隊隊長,前一年哥哥進了哈佛,後一年弟弟卻沒進。據說是因前一年有了哥哥就夠了,後一年游泳隊不需要新秀,所以免了。
當然,也不見得全如此,因為只要你拿了奧運金牌,多半能輕鬆進哈佛。
也有人猜是以SAT(學力性向測驗)為準,但是史岱文森高中有考滿分的學生沒進,中等成績的卻進去。據說長春藤盟校都有個分級標準,譬如兩千四百分是滿分,兩千兩百分以上為一級,兩千到兩千兩百是一級,所以同一級當中,上下有兩百分的差別。
或者以學校成績為準嗎?又不見得。因為美國高中為了「護送」孩子進大學,分數多半給得高,九十五分以上很平常。長春藤盟校當然知道,所以早備有檔案,某校來的減三分,某校來的可以照實計算,某校來的又可能減十分。
然而,他們怎麼算,也算不到全國,所以一些小地方小學校的好學生就占了便宜,一看他們平均九十八分,又是第一名,於是錄取。據說他們這樣做也有個目的,就是為學校注入偏遠的「新血」,減少城鄉差距,使小地方的人增加自信,培育出更多的人才。
同樣的道理,一個貧民區的黑人跟富人區的白人,就算成績一樣,課外表現也差不多,如果二選一,長春藤盟校八成錄取那個黑人。而且因為他窮,非但給他全額獎學金,還另加生活補貼。
因長春藤盟校有一堆億萬富豪的校友捐款,他們不缺錢;又有一堆成績棒得難分高下的學生,所以多半不按成績發獎學金,是先選可憐又肯上進的學生。
中國人有減分疑慮 阿拉伯王子是首選
問題是,中國人怎麼辦?也加分嗎?對不起,東方臉孔已塞滿校園,能不減分就不錯了。所以有傳言,碰到亞裔,先扣三分,以維持校園種族平衡。
他們當然要維持平衡。多民族的國家,未來不能只由一個種族治理。更重要的是,像哈佛、耶魯這樣的學校,他們潛在有個理想,就是培育出最能影響世界的人才。
所以,如果你是阿拉伯的王子、英國皇室的貴冑或政府高官的公子,都是首選。尤其阿拉伯的王子,只怕根本不看成績,一見出身,已經中選。你能罵這些長春藤盟校大小眼嗎?
要影響世界,就先影響下一代。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潛移默化地灌輸他們美式的民主思想,然後放這批英才回去,好像對付癌症的殺手細胞,從骨子裡改變,多棒!
何況這些含金湯匙出生、用金碗吃飯的王公貴冑,改天一高興,捐給母校幾千萬美元,豈是一般人能比的?
然而,大部分學生還是一般人。
一般人跟一般人爭,除了比成績,還要使自己變得「不一般」。於是你會發現,美國有專門為高中生包裝的行業。要進藝術系嗎?為你租場地、印請帖、開畫展。要顯示音樂才分嗎?為你租音樂廳、印海報、寫評論。要寫申請大學的論文嗎?為你找專家代筆,寫得文情並茂。
兒子拍短片兼作曲 哈佛看好他的未來
據說海外學生能加分,還有「包裝公司」教人怎麼「出去」一段時間,換個身分申請。也有些家長和老師,找各種比賽,讓孩子參加,甚至幫著蒐集資料、寫論文。這招還真管用,因為歷屆「西屋」和「英特爾」得獎的學生,多半會被哈佛錄取。
不過,也別把那些長春藤盟校看扁了,你有「作手」,他們就有「鷹眼」。據哈佛大學入學部的人,在新生家長會上說,為了過濾申請書,透視其中的「學問」,哈佛特別多聘了三十個專家。
你英文寫得棒透了,好,他們立刻調出你SAT作文的卷子出來對照。你參加了一堆「科學營」、「天才營」,但請你看看,來申請的人參加了多少營?放在這一群削尖頭的學生裡,那算什麼?
大概三四年前吧,有一天,我跟兒子聊天,談到「不知哈佛是怎麼挑學生的」。兒子一笑,說他也弄不清。只知道當年他們看上他在高中為環保拍的短片、為學校歌劇作的曲,又看到他以中文發表的文章。結果他雖然沒修一科AP(高中修的大學課程),也不見得在校前三名,卻錄取了。
「妙的是,他們看上我的,正是我今天在做的,是我從小就喜歡的。你們沒推我去拍短片,還怨過我花太多時間在歌劇上。但是一直到今天,我還在拍片、還在辦演出、還在當雜誌主編,也還在作曲。」我兒子笑笑:「可見,哈佛很會看,不看你『作』出來的,而是看你未來能做些什麼。」
【2006/05/16 聯合報】
- May 17 Wed 2006 08:13
取個好書名魅力A變A+ 【記者陳宛茜/專題報導】
什麼是「蘋果橘子經濟學」?為什麼「法國女人不會胖」、而「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以上三個不僅是書名,而且是暢銷書書名。雖然很難找到證據證明書名和暢銷的關聯,但出版人普遍相信,「菜市場名」會減損好書魅力,反之,響亮好記的書名則可化腐朽為神奇。
EQ
中文版勝英文版
賣破60萬冊的「EQ」中文版,被台灣出版界公認是書名點石成金的傳奇。「EQ」的英文版原名是「Emotional Intelligence」,翻成中文是平淡無奇的「情緒智慧」;時報出版社大筆一揮改成「EQ」,響亮又好記,中文版果然比英文版賣座。
賣了27萬本的「從A到A+」,書名被認為是繼「EQ」後的驚世之作。原書名是「Good to Great」,大陸版比台灣版早推出,取了個忠於原著的書名「從優秀到卓越」。遠流財經企管書總編輯吳程遠說,他決定將書名改頭換面時,很擔心用英文有風險,最後是同事支持他才安心。
QBQ
本來怕變成BBQ
後來再推「QBQ!問題背後的問題」時,吳程遠又擔心同樣的問題,因為很多同事都把「QBQ」誤記為「BBQ」或「B&Q」,幸好「QBQ」還是賣破20萬本。
被公認為點子王的大塊出版社,最近推出不少讓人眼睛一亮的書名。「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英文書名是「Secrets of the Millionaire Mind(百萬富翁腦袋的秘密)」,大塊覺得太平鋪直敘,腦筋轉個彎改成「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風格相似的「巴黎女人不會胖」則逐字翻譯,因為原書名便讓人過目不忘。
蘋果橘子經濟學
以怪拚得好成績
「蘋果橘子經濟學」原名是把「怪胎」和「經濟學」合在一起的「Freakonomics」,大陸版就叫「魔鬼經濟學」。然而大塊編輯覺得還不夠怪,想到橘子和蘋果經常被經濟學者拿來當教材,乾脆擺進書名,一度還想叫「蘋橘學」。「蘋果橘子經濟學」這個讓人滿臉問號的書名,果然成功引起讀者好奇心。
大塊行銷企畫林盈志認為,書名也不能太標新立異、讓人霧煞煞。如有本短篇小說集取名「暈菜的天使」(原書名是「和天使對話」),就「扯太遠」了。
哈利、達文西…
跟風書雞犬升天
「哈利波特」、「達文西密碼」大紅後,許多書即使風馬牛不相關 ,也要在書名上沾點邊。皇冠總編輯盧春旭觀察,這些跟風書雖沒大紅大紫的例子,但的確會吸引書迷多看一兩眼,甚至有幸在書店跟本尊一起陳列。
如何訓練「取書名」?林盈志透露,他習慣拿別人的書名來練動腦筋,每次看暢銷書排行榜總會想「這本書換我會怎麼取?」吳程遠更神奇了,他是做夢夢到「從A到A+」這個神來之名。
【2006/05/16 聯合報】
- May 05 Fri 2006 12:29
轉貼:誠品信義總店6個「失蹤文案」詹偉雄
誠品信義總店上週五開始試賣,周末,全家四口就迫不及殺將而去。現場人山人海,顯然孺慕的台北人,不只我家的兩老與兩小。廝混兩晚,在深夜回家的信義支線快車道上,突然想起我曾經幫這家店寫的六段「招商廣告文字」。
回到家,打開電腦,看看自己「幻想」中的信義店,和實際的逛街經驗,存在著哪樣的差距?辦過雜誌的人,都知道「夢」與「實務」根本是兩碼子事,但人活在夢裡的歲月,畢竟是比「在寫實世界」裡多得多吧!
下面的文字,是今年七月中,JRV的Johanna與誠品吳先生找我去寫的,臨時頂替一位遲遲無法過關的文案。朋友們都知道我做過七年廣告,過去也幫誠品做過各種文字工程,但自從九八年開始辦雜誌後,我便告別了這一行。因此此番寫來很是說教,也很是中年人……。
這個工作,把我去紐約放暑假前的日子搞得心神大亂,臨上飛機前,才把最後一個鍵盤敲完。這麼磨蹭一大陣,後來因故──誠品好像也沒用,但也無傷吧,終究字句都寫完了,紐約也玩回來了,而信義店也開幕了。
所有的夢,就留在2005年夏天的書架上吧……。
誠品信義店 招商DM Opening
馬奎茲迷戀這兒的餐廳,三宅一生想在晨間的角落讀書,楊牧要買六十歲穿的童裝……,心思無法簡單的人,都來誠品信義……
1. Building
城市之光,從「書」之中亮起
現代城市的發展歷史,背景裡都有書店。它可能僅僅是個小書肆(例如佛羅倫斯的「After Dark」),也可能是家大書店(如紐約的「Rizzoli」);它甚至可繁榮成一條街道(倫敦的「Charring Cross」),或群聚為一座微型的城市(東京的神保町)。因為城市經濟活動的擴張、陌生移民的匯聚、各種新式生活的安頓,都需要意義的解釋與情感的分享,書店裡的書、作家、演講、出版者與讀者,在每一秒鐘的瀏覽與閱讀裡,共同建構著城市的心靈地基。
書店,因而像是一座不發出聲音的引擎,以不留神的力量,轉出城市的經濟產值,出版著城市最新版的文明。愈活躍的城市,擁有愈繽紛的書店。書店,更像是一顆永不落伍的紡錘,織錦著現代城市人的生活,由一本食譜到一套樂譜、一張地圖到一頁繪本,每一個片段人生,都因一本書而變好、變善。
這也是為什麼:每一段台北城市發展的轉折,每一個台灣城鄉的成長與擴大,都有誠品書店的加入,因為台灣進入了意義的年代,生產與消費都需要文化解釋的年代,一個書店作為「城市Key Store」的年代……。
2. Floor Plan
Shopping← Styling← Contemplating ←Reading,每一件商品,最遠、最早的源頭,都是一本書
深入地看,現代城市的商圈,有互為表裡的兩層面向──物質的商圈,與心靈的商圈。物質的商圈,展示陳列商品、匯聚人潮、標示價格;心靈的商圈,揭露商品意義、推敲「好生活」(a good life)的來龍去脈、標示慾望背後的價值選擇。沒有心靈商圈以為支撐,所有物質商品都將失去它們的內在成色,成為生活的多餘和冗贅。
城市人愈來愈多樣的生活,都對應著書店裡某個櫃架的某一本書,不管你是否買下這本書。一套比利時服飾可能來自一本日本雜誌,一件白瓷餐具可能出自一本北歐小說,一雙越野鞋得自你閱讀村上春樹。
「閱讀、沉思、風格化、購物」,組合成現代人的消費生活流程,「閱讀」是心靈商圈的入口起點,決定了其後在物質商圈中的採買排序;幾乎所有新商場都離不開一個書店,幾乎所有消費,都離不開一本書。
這就是「誠品書店→誠品商場→誠品商圈」的來歷。
3. Space
生活•商品•空間的Modern Theatre
商品,該棲身於冰冷的貨架上,還是置身在有溫度的生活劇場中?請仔細聆聽,「不說話」的商品,其實蘊含著商品開發者「未說完的話」,一樁消費不止是一道簽帳手續而已,消費意味著「聽懂」、「對話」、「欣賞」與「滿足」,一本書進入了愛因斯坦的書架,一只水杯擺上了畢卡索的畫桌,一片嫣紅抹上了奧黛莉赫本的嘴唇,商品便開啟了消費者和開發者最深邃的對話。但是──商場裡的無言商品,如何能開啟對話?答案是「空間」!
現代商場,不再是貨架的閱兵列隊集合,而是多生活式樣的劇場。商品依照著生活的哲學、美感的情調,呼應著消費者的分眾希望和救贖,在商場的空間中相互結盟、開啟各式各樣的對話。
上昇的電扶梯,可以是單純的移動工具,也可以是商品「神聖」感受的創造者;螺旋的捲梯,如果緩行端詳,更可是商品市集的「環狀視野觀景台」;商場裡也可以有各種「光牆」的視覺看板,有不同「巷弄」的中介空間,有「書/商品」、「酒/商品」、「歷史/商品」、「旅行/商品」、「慶典/商品」的多媒材事件發生所。空間,生產「經驗」與「感受」,如同書生產「夢」與「嚮往」。
再一次端詳:「誠品商場」是生活的劇場,而非賣場,它揣摩、想像、演奏、說話著空間。
4. Ambiance/ Shops Mixture
加法的商店,創造美麗,乘法的品牌,孕生了風格
每一家「商店」,都是一組美麗的字詞,眾多的「商店」構成了「商場」──「商場」因而是一篇宏大的散文,它層次豐富、肌理多樣,蘊藏各種對美好生活的啟蒙創意;它就是城市心靈的萬國博覽會。
1855年巴黎萬國博覽會,感動了創業家Aristide Boucicant,邀請巴黎鐵塔建築師Gustave Eiffel設計了全世界第一家百貨公司,取名就叫「美麗市場」(Bon Marché)。各種煥發殊異個性的「商品」,經過有機的組合(畫展、音樂會、型錄、海報),巴黎生活開始有了「風格」(style),全法國人也開始有了「巴黎風格」(Paris style)。
「誠品商場」是風格的街與巷、店與舖、文字和散文的建築師。它敏感於時代精神、城市人生活興味,並且喜好將這一種敏感,轉化為一種文化服務和心靈的經營。它熱誠地創作一篇篇現代人「美好生活」的散文,使商店和顧客在美麗的價值裡交談,這是現代人的新親暱關係,它讓單純的商品,變成動人的禮物。
愈想與城市人深度溝通的商店,都想齊聚在「誠品商場」,一家店與另一家店可構成「美麗」的加法,它也明白,一件好商品與另一個好品牌間,有著更奧妙的「風格」乘法。
5. Location
座落在每一條心靈大道交會之處……
魅力與美好的商場,恆常忽略它商圈的物理地點,因為它已座落在城市生活的心臟位置,它就位於城市的未來要奔去的地方。
東京的Isetan選擇了新宿而非銀座,倫敦的Harrods造就了Knightsbridge而捨麗晶街,紐約的Bergdorf Goodman位於中央公園東南──一個城市人渴望呼吸的窗口,而不是華爾街和時代廣場。
「商場」是城市人向新世界check-in的節點,它勢得置身於嶄新生活式樣的邊境,它必定彙集大部分顧客雀躍的心靈動線,即使在城市刻板的日常生活中,他們的身體不克前往,但他們躍動的心卻早已啟程。
「誠品商場」不是在台北盆地的中心,而是在台北心靈地圖的中心。在台北城市生活圈東移的過程中,它是眺向世界的窗口,是的──你有經驗,當你往信義計畫的方向移動,你的心情就像噴射客機滑動,帶著小小的興奮,準備起飛……。
6. A Good Life
「好生活」的經營意念
一瓶法國玻爾多紅酒,不僅需要兩、三只好的玻璃杯,你最好能搭配一本海明威的小說,才能神會法蘭西民族在微醺中看世界的浪漫。同樣的道理,一座能讓一個家庭都神往的商場,必先得要有個讓學童都陶醉的「兒童主題館」。
遊歷過時尚的當季服裝、詩意的女鞋、創意的家具,逛街者總是期待著路徑末梢的咖啡店和餐廳,能為心中理想化的生活情調,標記著一個可人的逗點或分號。你在樓層的上與下間,左和右相接之處,都在尋覓「好生活」的蛛絲馬跡。
商場的經營,要比「商學」更多的「哲學」,一種「好生活」的哲學使所有商品變得抑揚頓挫、侃侃而談,而非眾聲喧嘩;有了它,商場變得溫潤,商業變得人文。
「誠品商場」經理人嚮往著各式各樣的「好生活」,他們了解顧客的人生、洞悉創意,組合各國、各類品牌,自然流暢如同柏拉圖排比「理想國」,因為他們早先、早先之時,已先「哲學過」……。
- Apr 29 Sat 2006 08:36
平面媒體空間不再 樂評劇評轉戰blog 【記者黃俊銘/專題報導】
過去看完戲、聽完音樂會後好發議論的批評份子,到哪去了?
在「古典音樂」、「音樂時代」相關停刊後,國內樂評、劇評所剩可書寫的園地不多,不過這股「批評」勢力並未消退,除了大型BBS站「批踢踢」,經常可見臧否時事的專論,更多批評者成立個人部落格,繼續捍衛他們的「好藝術」。
這些散落各地的部落格,以南部古典樂迷組成的「談音論樂」最具威力,該站年初曾「踢爆」指揮大師馬捷爾並非首次來亞洲的烏龍,廣被媒體引用。該網站作者還試算大師的票券成本是否合理,「達人」程度不輸經紀人,他們還撰文寫「音樂會教戰手冊」、「音樂廳的主人到底是誰」,幽默漫談音樂會禮儀。
其他像「BLUE97‧音盤日誌」、「曉蔚筆記」,則細數名碟「沉浮」,篇篇遙望古典音樂的美好年代;那些被排拒在連鎖型唱片行外,僅於小眾發燒友流傳的唱片,還有流傳於樂壇的名人八卦,都在此傳誦。
評論風氣甚衰的舞蹈界,近來也有一全方位型的部落格「NOTRE TEMPS」,備受討論。該站幾乎評遍近三年國內重要的舞蹈作品,不論是剛上演的雲門「白X3」、「美麗島」或先前的瑪莎葛蘭姆舞團來台、新古典重演「布蘭詩歌」等,都有非常個人化的書寫。
有趣的是,日前該板工進入國家戲劇院觀賞雲門公開彩排,然後寫成「看排記」,內容有褒有貶,也比主流媒體搶先發表。有網友批:「用彩排來寫觀後感,不大專業」,但板工回應說:「我本來就不是專業寫評,這只是我的Blog」。時代不同,「媒體」概念也變了。
也經營部落格的小劇場導演BABOO說,部落格多運用於劇團推出新作時,以此新興媒介來宣傳,但一旦有評論的文字,也會成為矚目的焦點。不過若論時事的討論,他認為BBS「批踢踢」站還是比較快。
【2006/04/28 聯合報】
- Apr 29 Sat 2006 08:21
世貿原址 自由塔動工【美聯社紐約二十七日電】
重建紐約世貿中心的工作經過多月來爭論,紐約州、市官員決定廿七日開始建築一千七百七十六呎高的自由塔,以取代被毀的世貿中心。
州長柏德基在記者會中說:「這塔是我們自由獨立的象徵。」
航港局廿六日批准與世貿中心開發商西維斯坦的協議,使工程得以進行。
根據協議,五座塔將於二○一二年前建成,坐落世貿原址十六英畝的土地上,而運輸中心和藝術表演中心預訂二○○九年開張。工作人員下月開始遷移設施,預備建築大廈根基。
九一一恐怖襲擊使世貿雙塔倒塌,也使紐約市失去數百萬平方呎辦公室空間。
西維斯坦在九一一前六個星期,簽下租用雙塔九十九年的租約,他本周同意將價值廿一億美元的自由塔,及一棟摩天大樓的控制權交給航港局。他會建造和租用其餘三棟辦公大樓。
西維斯坦廿七日說:「這是表現我們的果斷、重建能力和決心的機會。」
政府官員雖早於二○○四年七月四日即舉行開工儀式,但西維斯坦一直在與航港局、其他發展商、商界領袖和官員爭論發展重建的控制權。
廿六日達成協議後,地方規劃協會主席雅羅表示,自由塔仍可能是公共的責任。
柏德基在新澤西州州長柯翟、市長彭博和西維斯坦面前表示,擔心自由塔成為恐怖襲擊目標。
他說:「雖面對恐怖攻擊的威脅,我們仍要建造高塔。」
航港局副主席高家諾表示,重建世貿中心會使九一一後離開曼哈坦下城的承租客重返。
警方表示塔樓設計不夠堅實,擋不住貨車炸彈後,塔樓已重新設計。
【2006/04/29 聯合報】
- Apr 23 Sun 2006 10:41
英國國旗誕生至今屆滿400周年
英國人看待國旗不拘謹
紅白藍三色組成的英國國旗4月12日慶祝400周年,英國國旗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606年。
1603年,當時英格蘭和蘇格蘭擁有了同一位國王,在英格蘭他名叫詹姆士一世,在蘇格蘭他名叫詹姆士六世。
1606年4月12日制定的國旗,是由英格蘭的聖喬治十字旗和蘇格蘭的聖安德魯旗交叉合併而成,但和現在的有點不一樣,沒有紅色的斜杠(所謂的聖帕特裡克十字)。
1801年,當時愛爾蘭加入大不列顛,成為聯合王國,愛爾蘭聖帕特裡克的白底紅色交叉型旗再度與米字旗合併,從而形成了今天的米字旗。
曲折歷史
對這面旗幟的圖形設定,以及到底應該叫"聯合傑克"還是應該叫"聯合旗"(Union Flag),到現在一些英格蘭人、蘇格蘭人、愛爾蘭人和威爾士人等等還有各自看法。
紅白藍三色組成的英國"米字旗"外號叫"聯合傑克"(Union Jack),曾經在大英帝國統治四海的時候,在世界各地飄揚。
但米字旗的歷史卻如同覆蓋旗上陳舊蟲洞的條條杠杠一樣,錯綜曲折。
旗後面是一個傳統習慣壓倒明確規定、理想當然超過明白無誤、異常情感戰勝一貫理智的故事。
用研究米字旗的歷史學專家馬爾柯姆﹒法羅的話來說,它"就是一個大雜燴,不過,你又能指望英國象徵能是什麼樣呢?"
沒有法定?
二戰勝利日
英國二戰勝利日國旗飄揚
從誕生那天起,米字旗就是一面航海旗幟,軍民皆用。
在理論上,米字旗是英國王室的旗幟,到今天也還是這樣。
和大多數國家不同的是,英國并沒有正式用法律確認米字旗為英國的國旗。
只有在1908年英國議會開會時,曾宣佈"米字旗應該被認為是英國的國旗"。1933年,英國內政大臣宣佈"米字旗就是英國國旗"。
BBC政治事務記者說,米字旗是有關英國國家象徵的爭論焦點之一,一些政府部長認為應該更強調它的重要性,而極右翼人士把它當作是反移民的標誌。
很多英聯邦國家將米字旗放在國旗的左上角,以示與英國的關係,包括了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斐濟等。
- Apr 23 Sun 2006 08:41
絕版科幻經典 華氏451度重現 【記者劉郁青/報導】
美國當代科幻大師雷‧布萊伯利(Ray Bradbury)最知名的代表作之一《華氏451度》,曾入選BBC、紐約時報「最受讀者歡迎的100本書」,也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選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100本小說」。絕版一時,許多科幻迷錯過這部經典,最近皇冠出版社再度重出《華氏451度》,也規畫推出「雷.布萊伯利科幻傑作選」系列。
1950年的長篇小說《火星紀事》是雷‧布萊伯利的成名作,也為他奠立在科幻小說界的地位,其後陸續發表《華氏451度》、《圖案人》、《十月國度》等多部作品。創作速度與質量驚人,他多年來出版近50部小說,其中包括約600 篇短篇小說,另有多部散文集、詩集,以及劇本。
布萊伯利的小說已被超過1000所美國學校選為推薦讀物,美國「阿波羅號」太空人登陸月球後,更將月球上的火山口命名為「蒲公英火山口」,向他的小說《蒲公英酒》致敬。法國電影大師楚浮曾將《華氏451度》改編成電影,而《華氏451度》也計畫再拍成電影,由《綠色奇蹟》導演執導,布萊德‧彼特主演。
「華氏451度」(攝氏233度),是紙張的燃點。當火焰燃燒至華氏451度,書籍也將灰飛煙滅。故事背景放在未來由極權政府所統治的世界,為了控制人民的思想,所有的書都成為禁書。
【2006/04/22 民生報】
- Mar 24 Fri 2006 20:06
走出傳統─時尚又環保的日式「風呂敷」 傅婉禎
看到「風呂敷」三個字很多人可能會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東西?但大概學過日文的人會眼尖地認出「風呂」兩個字,就是中文洗澡的意思,可能會想說這大概是跟洗澡相關的吧?!的確「風呂敷」一語的最早來源的確是跟洗澡相關,這要追溯到足利義滿時期,當時建立了大湯殿也就是大浴場,進去洗澡的諸侯們為了不讓自己的衣服與其他人弄混,就會準備了印有自己家紋的大塊方巾將自己的衣物包起來,語源也就是來自於洗澡時舖著布將自己的東西包起來(風呂に敷く布のようなもので包むこと),所以後來就簡稱這種方巾為「風呂敷」。
「風呂敷」雖然原本是諸侯們用的,但後來因為錢湯(付錢的澡堂)興起,所以也就推廣到一般平民百姓,在一些早期的日劇像是『阿信』等都還可以看到日本人常用「風呂敷」在包東西,而一直到日本明治時期之後,西洋式的皮包和袋子等進到日本就慢慢少看到日本人在用了。
不過,最近「風呂敷」又再度受到重視,在日本重視環保問題之下,之前也在討論商家提供塑膠袋要付費的問題,如果不買塑膠袋的話就要隨身攜帶環保袋,環保袋就讓日本人想起了最早使用的「風呂敷」。而且比起拿塑膠袋或是尼龍製的環保袋,用「風呂敷」以打結的方式弄成袋子,不僅實用又美觀,因而讓大家又對傳統和式花樣的「風呂敷」大感興趣起來。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店為「風呂敷」注入新生命,在年輕人的天堂──原宿最近就開了日本國內唯一的「風呂敷」專賣店「結之美」(日文原名:むす美),該店隨時都有500條以上的「風呂敷」商品在販售,且從去年2月開幕以來,只要是假日就會吸引上百名顧客進門,負責該店美術指導的山田悅子小姐表示,之所以會選在原宿開店就是為了要讓年輕一輩的人也能了解「風呂敷」的好處。此外,從開幕時該店就每週舉辦一次「包裝教室」,就算是到現在也常常一開班就額滿,也可見其在年輕人之間的人氣指數之高。
除了傳統用來包各式各樣的物品之外,也不少年輕人想出許多創新的「風呂敷」使用方法,「風呂敷」有分各種不同的大小尺寸,質料也分很多,從傳統的木棉、綿質、絲質到現在的化學纖維等,因此也有人將「風呂敷」拿來當絲巾的用法,把「風呂敷」拿來作服裝或是包包上的裝飾,或者是用現在設計較為新穎的「風呂敷」利用繩結的方式直接做成包包來使用;而小塊的「風呂敷」也可以綁在頭上當頭巾或是弄在腰上當時尚的咖啡店小圍裙、搭配和服用的小提包不用特別買也可以直接用小塊「風呂敷」來結成,甚至有些人將中大型的「風呂敷」直接弄在舊的包包外,讓舊包包搖身一變成新的包包。另外,畫有日本傳統浮世繪的「風呂敷」也可以裱框當畫像掛在家裡當裝飾,可說是一物多用。
除此之外,在送禮時現在多半使用的包裝紙最大的壞處就是包了之後就直接丟棄,既不環保且有時多層包裝有點浪費,因而現在很多人也推廣使用「風呂敷」來包裝禮物,除了「風呂敷」是布質不受禮物形狀限制之外,好的一條「風呂敷」甚至也可以直接成為附帶的禮物,既美觀又實用且感覺具有歷史文化氣息。
日本三越百貨公司日本橋本店的和服賣場,也有常備了500條以上的「風呂敷」賣場,販賣「風呂敷」30年以上的售貨員就表示,近幾年來年輕的客人真的以驚人的速度逐漸增加,而且大家都會去買一些設計感很高的「風呂敷」,該店目前一年光是「風呂敷」的營業額就有大約3億日圓左右,由於大家對「風呂敷」又重新有了熱情,再加上日本的小池百合子環境相公開表示使用「風呂敷」來買東西能減少塑膠袋和紙袋的使用,因此賣「風呂敷」的店家也預估今年的業績應該還能再成長一些。
「風呂敷」多半是和式花紋或是一些浮世繪的圖案,可以說是日本足以向其他國家誇耀的一種傳統文化,雖然中國古代也有包袱巾這種東西,但似乎沒像日本弄得這麼有文化氣息,有空到日本別忘了去逛逛「風呂敷」店為自己買條融合傳統和現代感的「風呂敷」來用用吧!(圖來自「むす美」網站、日本「風呂敷」協會)
風呂敷包み方体験教室,好想去啊!
- Mar 23 Thu 2006 09:55
野菜出佳餚 陳麗華唸歌成食譜【記者徐開塵/報導】
到苗栗苑裡「華陶窯」作客,常會聽見主廚陳麗華一手鍋一手鏟,鏗鏘作響間,口中還唸唸有詞:「喜氣洋洋紅小蝦/豆腐軟香年年富/含苞花蕊綠椰菜/蒜蓉香汁如甘露/富貴花開君來採/同心協力富貴來」,唸著唸著,一道「富貴花開」就端來桌了。
有時候,來客用餐間,陳麗華也即興來上一首「唸歌」。一回,她配合來客約莫五、六十歲年紀,唸了一首童年生活追想詩,客人不但停了筷子,還感動落淚,低調的共鳴,迴盪在華陶窯的院落裡,久久不散。
這「吃菜配飯唸歌詩」的特別節目,唯「華陶窯」才有,也成為陳麗華的招牌表演,如餘音繞梁,讓許多訪客去而復返,要再一次大飽口慾與耳福。
時光倒退回五、六十年前,年幼的陳麗華,看到阿嬤編著草蓆、口中唸唱不停,「那時代的人沒有娛樂,自己唸唱有詞,就是娛樂。」她自幼耳濡目染,日久成性,生在苑裡,嫁到通霄,日常生活,山間水邊,看著田裡的稻草人、飛過眼前的蜻蜓,摘一把咸豐草……,隨時隨處,她靈感一來,都能創作起來。
最近陳麗華也躋身「作者」行列,由玉山社出版的《台灣辦桌食譜》,不只是一本單純的食譜,陳麗華採拾身邊野菜做出的佳餚,配合著做菜時靈光乍現的創作詩文,同時躍然紙上,更添一份古意。
「我是現代神農嚐百草」她說。一株咸豐草,是救命草,加上豆腐衣、薑絲和鹽去烹煮,就變成了好吃的「咸豐淑女」;芙蓉根可以做成芙蓉肝,也能煎蛋。有一次她去綠島旅遊,也就地取材,一會兒,八道菜就上桌了。
她笑說:「有的菜不會唱」,但可唱的很多,說著,她用「滿山春色」和「河邊春夢」的曲調,唱起「醃脆梅」。
華陶窯如現代「桃花源」,四季景致變換,激發她的創作力,「我就在紅磚黑瓦屋簷下,回憶童年往事」她說,他們那一代都是媽媽那年代的回憶,現在青少年只有麥當勞的回憶。
陳麗華的絕活,不只紅在華陶窯,還受邀到美國洛杉磯「辦桌」,當地華僑吃著她做的美饌,耳裡聽著她國、台雙語唸唱即興詩文,思鄉情油然而生,頻頻催促她做成有聲詩集。
【2006/03/23 民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