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人陳文芬七月初赴瑞典,與國際知名漢學家、瑞典學院院士馬悅然結婚。馬悅然愛書成癡,婚後帶新婚妻子造訪瑞典當地各個特色圖書館。陳文芬對有如天堂一般的斯德哥爾摩市立圖書館印象深刻,特撰報導與《讀書人》讀者分享這一趟「圖書館發現之旅」。(編者)
1946年瑞典建築大師Gunnar Asplund過世後,遺孀整理遺物不忍將他珍愛的燕尾服賣給不認識的人。她的姊妹恰巧在他最著名的設計代表作──斯德哥爾摩市立圖書館不遠處的大學任教,兩人在校園裡相中一位身材、氣質與Asplund相仿的青年學生,請他試穿這套絨料華麗的大禮服,果然合身,隨即將禮服相贈。這年輕人年年穿它,進了學術殿堂、進了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他是漢學家、瑞典學院院士馬悅然,這套燕尾服他穿了整六十年。
夏日午後,瑞京氣溫三十度,熱得教人意外。馬悅然帶我拜訪圖書館館長印嘉‧隆登(Inga Lunden)。隆登是一位親切的女性,身穿黑白線條普普裙裝,與鞋子印花配成套,聽到這六十年燕尾服故事,眼睛散發不可思議的亮光。
如天梯般的書架,三百六十度圍繞
斯德哥爾摩市立圖書館1924年動工,1928年啟用。圖書館外的大路 Sveavaegen直通皇宮,周邊是非常熱鬧的商業中心。這是上世紀二十年代最好的建築師,規劃出二十世紀最好的房子之一。圖書館外南邊有一個長方形水池,是Asplund在1931年設計,西側是隔年加上去,整體的造景非常現代化。1918年有個委員會與館長一起到美國考察,底特律中央圖書館有頂光、環形的造形影響了Asplund對圖書館的設計概念。
旅遊指南必提的瑞京市政廳八十幾歲看起來像三百歲,是經典與古典的象徵性建築;市立圖書館卻不然,建築物下方上圓,老遠看猜它是一座大型雅致的博物館。一走進圖書館,環若宇宙,高架如天梯般的書架,三百六十度圍繞,你的眼球被書團團包圍。你將目光眺向穹蒼自然透光的屋頂,眼睛霎時獲得奇幻的紓解,你會讚嘆知識追求無遠弗屆、世界之大個人之渺小,你還跺腳恨照相機的廣角不夠廣!
窄門進圖書館:人類文化從黑暗走進光明
館長隆登說,市立圖書館剛建成時,大家討論得非常厲害。Asplund設計圖書館建築展現的理想是「經典─現代」,而不是人們喜歡的「經典─古典」,審美趣味的矛盾衝突很大。
隆登女士導覽圖書館巧思安排從兩翼側門進入,厚重的岩壁浮雕黑色立體古戰場,地底階梯與長廊是大理石白,延伸細長的窄門進圖書館:「入門處的意思是,人類文化是從黑暗走進光明的!」穿過窄門拾級而上,進去是地球儀般環繞式的三層高樓圖書館,高度可一眼望盡,戲劇張力真大。館藏四成書是開架陳列,「正中核心是文學書區」,再以環狀放置歷史人文哲學以及相關圖書。
圖書館外面是熱鬧的商業中心,馬悅然遙指窗外另一棟老建物商業博物館,約1932年,他的老師漢學巨擘高本漢就在那裡了。誰都不知道博物館樓上有個東方博物館,高本漢長年埋在博物館的書齋裡做學問。1946年馬悅然讀了德法英語版的老子《道德經》深感不解,向高本漢求教就是在那房子裡。高本漢借出他自己的《道德經》譯文,改變了馬悅然做拉丁文老師的志向,轉而學中文。
為讀者設計椅子已成經典,讀書肯定是舒服的
這座圖書館是瑞典頭一個主張讓讀者自己從書架上取書的圖書館,強調兒童和青少年的圖書館和大人相同沒有區別。兒童劇場的「聽書」也是上世紀二○年代設計的,兒童書區很早就為兒童讀書拿書的高度做了很好的設計,圖書館所有的家具也是建築師做的。
先前我到瑞典西部地方圖書館,圖書館文案介紹家具出自哪位名家,好向公眾表示在圖書館讀書肯定是舒服的,這樣的習慣真讓人尊敬。Asplund親自為圖書館設計了十九把椅子:松木、皮製、藤編各種材質與不同的靠背、把手,適用於不同身形的讀者需求,他簡直是位全能建築師了,我這才記起來正門詢問中心旁那一排展示椅子的陣仗!顯然Asplund為讀者設計椅子已成為經典,並且影響到其他城市的圖書館。
再隨隆登腳步走看圖書館內側的環形小樓梯,她使勁敲叩扶梯漂亮的金屬質地的彎度給我看,她說:「多奇妙啊,這是上世紀二○年代做出來的,就跟前幾年造出來的一樣!」
每借出一本書,就必須撥給作者一元
市立圖書館大樓的書有八十萬冊,整個系統有二百二十萬冊藏書量;八十名工作人員五十個部門,市圖轄下還有四十家圖書館,公眾服務的精神是不斷進化的。市圖還擁有多部書車,定時巡迴於學校、醫院、郊區,為學童、病患以及偏遠民眾送書。
瑞典的公共圖書館都有很大的空間擺置「音書」,以高品質的錄音、專業的廣播人員(或是作家本人)朗讀書籍,以文學小說歷史傳記為主要,培養國民的人文素養。這不只是給盲人聽讀(還有點字書),也給眼力不佳、忙碌工作的人們「聽書」,每一年政府撥給很多預算經費製作音書,借閱率很高!
值得一提的是,市立圖書館每借出一本書給讀者(包括音書),就必須撥給作者(或是譯者)一元,這樣的政策是作家協會向圖書館教育單位爭取協商的結果。撥給的款項有其計算的方法,價格也從早年的三毛錢升到一元不等。讀者因閱讀受惠,作者也應該得到實質回餽,在供與需當中獲得平衡,想來這樣的制度必讓台灣作者羨慕。
大方借書,一個偉大博物館知識的時代
我在網路讀到一名台灣博士研究生來此短期研究,憑護照辦了借書證,可通行四十家圖書館,一次最多借走五十本書,市圖並不害怕外國學生捲書逃走。那樣大方地借書給不繳稅的人,隆登聽了頻頻點頭。還書的時候只消把書扔進入口處的機器裡,機器將書運回書庫。
這座象徵二十世紀「現代性」的圖書館建物,今年宣告了向世界兩千名知名建築師公開徵件的改建競標,十月一日截止收件。到六月初,各地來圖書館造訪的建築師多達五百位,隆登表示,市圖有機會得到大筆經費搬遷新址,幾經考慮,決定留在原處。隆登館長認真地詢問我:亞洲有哪些圖書館建築值得參考的?如同當年委員會到美國考察,她也願意向亞洲取經!快八十年過去,這個圖書館建立它的歷史意義,那是什麼?「一個偉大博物館知識的時代。」我喜歡她說的。
【2006/08/14 聯合報】
- Sep 04 Mon 2006 05:52
圖書館真是一座天堂【陳文芬/斯德哥爾摩採訪報導】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