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傷寒論,應著重該方劑之病位、病性與細微症狀的鑑別,才能正確運用傷寒論方劑。對於同一處方的條文,宜集錄綜合觀之,俾掌握該處方的『適用條件』;對於經方組合的君臣佐使、劑量比例與煎服法,務必重視並且重新考究。
經方劑量的度量衡換算,依據中國中醫界考證,已知古今度量衡的差異,如下:
漢朝1升=現今1碗=現今200㏄。
漢朝1合=現今0.1碗=現今20㏄。
漢朝1斤=16兩=現今250公克。
漢朝1兩=現今15.625公克。
漢朝1分=現今4公克。
漢朝1方寸匕=現今2.74公克。
漢朝1錢匕=一刀圭=現今1.5公克。
漢朝1銖=現今0.7公克。
至於傷寒論所言某某藥物1合、1升、半升、1觔、半觔、1枚、10枚、1尺、1片、如彈子大、如雞子大、、等等的實際重量,均需依據該藥材實物秤量。
惟,對於『觔』之量器大小未知,唯從整理過程約知1觔與2碗相近,尚需考證。
若將傷寒論原文記載之劑量,先換算為公克;再以台灣一錢=3.75公克換算。惟,換算後劑量仍偏高(約為原文記載劑量之2/5,即傷寒論原文記載劑量若為1兩=台灣現今4錢),藥房不先衡量煎服法,即畏懼→拒絕配藥,甚至懷疑處方醫師非癲即狂。
故,一般慢性病,可保留傷寒論劑量比例,僅取一半劑量(約為傷寒論原文記載劑量1/5,即傷寒論原文記載劑量若為1兩,台灣僅取2錢)。即,傷寒論原文記載劑量若為4兩,僅取8錢;原文記載劑量若為3兩,僅取6錢。若治療急危重症,應依傷寒論原文劑量。
台灣不是中藥原產地,譬如最重要的附子,正品炮附子在台灣藥市稱天雄片。傷寒論原文記載附子劑量皆曰1枚或2枚,究竟附子1枚重量是多少?目前已知,生附子大者1枚重量達110~120公克,炮乾後附子重量僅存25~30公克(平均值:台灣應取6~7錢)。
再以生附子1枚力道=炮附子2枚,傷寒論原文若書生附子1枚,台灣應取天雄片56公克=1兩5錢。傷寒論原文若書炮附子1枚,台灣應取天雄片28公克=7錢。此可證明扶陽派使用附子劑量與張錫純使用生石膏劑量之合理性。尤其治療急危重症的將軍藥如:附子、生石膏、大黃之劑量,更應嚴謹遵守傷寒論劑量,才能彰顯中醫存在價值。
經方劑量的度量衡換算,依據中國中醫界考證,已知古今度量衡的差異,如下:
漢朝1升=現今1碗=現今200㏄。
漢朝1合=現今0.1碗=現今20㏄。
漢朝1斤=16兩=現今250公克。
漢朝1兩=現今15.625公克。
漢朝1分=現今4公克。
漢朝1方寸匕=現今2.74公克。
漢朝1錢匕=一刀圭=現今1.5公克。
漢朝1銖=現今0.7公克。
至於傷寒論所言某某藥物1合、1升、半升、1觔、半觔、1枚、10枚、1尺、1片、如彈子大、如雞子大、、等等的實際重量,均需依據該藥材實物秤量。
惟,對於『觔』之量器大小未知,唯從整理過程約知1觔與2碗相近,尚需考證。
若將傷寒論原文記載之劑量,先換算為公克;再以台灣一錢=3.75公克換算。惟,換算後劑量仍偏高(約為原文記載劑量之2/5,即傷寒論原文記載劑量若為1兩=台灣現今4錢),藥房不先衡量煎服法,即畏懼→拒絕配藥,甚至懷疑處方醫師非癲即狂。
故,一般慢性病,可保留傷寒論劑量比例,僅取一半劑量(約為傷寒論原文記載劑量1/5,即傷寒論原文記載劑量若為1兩,台灣僅取2錢)。即,傷寒論原文記載劑量若為4兩,僅取8錢;原文記載劑量若為3兩,僅取6錢。若治療急危重症,應依傷寒論原文劑量。
台灣不是中藥原產地,譬如最重要的附子,正品炮附子在台灣藥市稱天雄片。傷寒論原文記載附子劑量皆曰1枚或2枚,究竟附子1枚重量是多少?目前已知,生附子大者1枚重量達110~120公克,炮乾後附子重量僅存25~30公克(平均值:台灣應取6~7錢)。
再以生附子1枚力道=炮附子2枚,傷寒論原文若書生附子1枚,台灣應取天雄片56公克=1兩5錢。傷寒論原文若書炮附子1枚,台灣應取天雄片28公克=7錢。此可證明扶陽派使用附子劑量與張錫純使用生石膏劑量之合理性。尤其治療急危重症的將軍藥如:附子、生石膏、大黃之劑量,更應嚴謹遵守傷寒論劑量,才能彰顯中醫存在價值。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