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養生 (26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每次飯後,以手擦臉和腹部,使津液暢通。飲食後應慢行數百步,以手按摩腹部數百遍,以消食暢氣,不但使人能食且百病不生,有所修為而精神愉快。──唐.孫思邈:《千金要方》卷二十七

*四季散步吐氣養生法

  年長者在春天散步吐氣時發「噓」音可養眼明目,夏日散步吐 氣時發「呵」音可抑制心火,秋季散步吐氣時發「呬」音可以潤肺養肺,冬天散步吐氣時發「吹」音可滋養腎氣。在四季散步時,吐氣的同時都發「呼」音可健脾養 胃。這是因為「噓」、「呵」、「呬」、「吹」、「呼」五音與肝、心、肺、腎、脾五臟相對應。

‧「噓」字:用鼻孔勻細地吸氣,再用「噓」字吐出。無病常發「噓」音可養肝,若肝臟有病,可用力大「噓」三十遍,接著再細「噓」十遍來消除肝臟的虛熱。

‧「呵」字:用鼻漸漸地長長地吸氣,再「呵」字吐出。無病常發「呵」音可養心,若心臟有病,可用力大「呵」三十遍,接著再細「呵」十遍來消除心臟的勞熱以及一切煩悶。

‧「呬」字:用鼻孔勻細地吸氣,直到胸腹內充滿後,再用「呬」字吐出。無病常發「呬」音可養肺,若肺臟有病,可先張大口用力以「呬」字吐氣三十遍,再微微細「呬」三十遍來消除肺臟的勞熱上氣,以及肺熱引起的咳嗽、皮膚瘡癢、四肢勞煩、鼻塞等症狀。

‧「吹」字:用鼻孔勻細地吸氣,再用「吹」字吐出。無病常發「吹」音可養腎,若腎臟有病,可先用力大「吹」三十遍,接著再細「吹」十遍來消除腎虛、腰痛、膝冷、腰腳沉重不能久立、耳中蟲鳴等症狀。

*散步注意事項

‧飯後不宜馬上散步,可於飯後30分鐘後再出門散步。

‧散步不要隨意走走停停,以免無法達到鍛鍊之效,建議保持呼吸順暢,可以稍微出點汗,但勿走超過30分鐘。

‧早晨太陽未出來前氣溫低、濕氣重,空氣中的污染物不易擴散,最好年長者不要在日出前出門散步

‧年長者散步最好選擇庭院等空曠處或公園深處近水面的地方,因為空氣清新,含氧量較高

夏季宜在傍晚時散步,因為夏季氣溫高、濕度大,年長者體質稍弱易中暑。

冬季散步首重保暖,年長者體質較弱,體溫調節能力差,冬季散步時,最好戴上能夠護住脖子和後腦的帽子。

患病年長者散步時最好隨身攜帶急救藥品,並盡量結伴同行,以防不測。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洪泰雄瘦身成功變達人,同事驚呼「他怎麼辦到的」。

台灣大學註冊組主任洪泰雄4個月減重17公斤,不僅成了台大名人,還因此受邀演講,分享減肥秘訣。167公分的他,4個月就從84公斤降到67公斤,不靠藥物、不刻意節食,他靠的是先吃蛋白質的代謝平衡減肥法。

「三餐都要吃蛋白質,蛋白質先吃,那蛋白質不要多樣,因為我先吃蛋白質之後,我會讓胰島素不要快速分泌,因為胰島素一分泌的時候,人會有飢餓感。」原本福態的洪泰雄,為了減重,翻遍坊間十幾本減重書籍,後來才找到了蛋白質代謝平衡法。

據悉,洪泰雄先花了兩天的時間清腸、排宿便,這兩天只吃蔬菜、水果、馬鈴薯,而且只吃同一種,例如第一天只吃水果,第二天只吃蔬菜;兩天後,三餐開始正常吃,每餐用餐時間不超過60分鐘,也不能忽略任何一餐,「餐和餐之間需隔5個小時,這5個小時的時間,食物才會去代謝分解。」

「另外,三餐都要吃水果,每天都要喝2000C.C的水。」洪泰雄說,進食順序是先吃蛋白質,才能再吃碳水化合物,三餐也都要吃不一樣的水果,但一天至少一顆蘋果,因為蘋果可以平衡身體的酸鹼值。

洪泰雄施行此方法2個月後,體重就從84公斤減至71公斤,4個月後再瘦至67公斤,腰圍也從38.3縮至33吋後;他說,現在的他變健康了,原本的呼吸中止症候群毛病不見,血壓也變正常。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顛覆保健康觀念的史丹福百年調查
長命百歲,竟然要看個性?
開朗樂天,會比較快升天?
提早入學,少活好幾年!
要活動,不一定要運動!
勞碌命,原來是長壽命!
健康這件事,絕對不是你想的那樣……

  空前調查全球首曝光,
  揭開想像不到的長壽祕密

  調查時間:距今將近100年前,持續中
  研究對象:當年10歲左右的小學生,1,528名
  追蹤事項:他們的一輩子,食衣住行、工作家庭……

分析發現:
  ● 開朗樂觀的小孩,沒有正經穩重的小孩長壽
  ● 提早在5歲入學,早夭風險比6歲高
  ● 勉強自己去運動,效果不如每天澆花下棋
  ● 如果妳生活充實,單身可能比結婚更健康
  ● 努力工作認真拚,比退休享福還養生
  ● 培養女性化特質,有助降低死亡的機率

這項研究,將從此改變長壽與健康的討論

  「所謂『知識便是力量』,推薦您看此書,可以獲得正確的『長壽之道』!」——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級醫師  楊聰財醫師

  「顛覆長壽的既定觀念,是不是很吸引人來一探究竟呢?」——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教授  潘懷宗博士

  「誰能活最久、為什麼能活得久?答案絕對讓你大吃一驚。」——《引爆趨勢》《大開眼界》爆炸頭鬼才  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

本書特色

  1.顛覆性發現,推翻有關長壽的既定觀念。

  2.附自我評量表,算出你的長壽分數。

作者簡介

霍華.傅利曼 Howard S. Friedman

   傅利曼博士是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心理學特聘教授,曾獲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以及美國心理科學學會(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等機構頒發重要獎項。

萊絲麗.瑪汀 Leslie R. Martin

  瑪汀博士是拉西瑞亞大學(La Sierra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研究心理學家,也是傅利曼教授長壽研究的得力助手。

譯者簡介

張美惠

   台大外文系畢,輔大譯研所肄業,專職翻譯。曾獲梁實秋文學獎譯詩組佳作,譯作包括《EQ》、《第六感官──愛的氣味:費洛蒙》、《破壞性情緒管理:達賴 喇嘛與西方科學大師的智慧》、《沒有終點的旅程:努蘭自傳》、《Y染色體──男子漢的本質》、《Wealth 3.0──托佛勒 財富革命》、《血、汗與淚水──人類工作的演化》、《為什麼要做愛?》、《大麻.草莓園.色情王國》、《瘋足球,迷棒球》(以上由時報文化出版),以及 《國家公園之父》、《這就是男人》、《父母離婚後》、《RV親情新幹線》、《和好再相愛》(以上由張老師文化出版)。

名人推薦

top

楊聰才診所 楊聰財 院長
陽明大學醫學院 潘懷宗 教授
專業推薦

國內推薦

  「這是一本有益身心、值得一讀的好書。所謂『知識便是力量』,推薦您看此書,可以獲得正確的『長壽之道』!」——楊聰財醫師,楊聰才診所院長、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級醫師

  「如果有一個長達八十年的研究顛覆長壽的既定觀念,是不是很吸引人來一探究竟呢?本書告訴我們,這項研究揭示出活到天年的方法,與一般人所知道的不盡相同。」——潘懷宗博士,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教授、台北市議員

國外推薦

  「《他們為什麼活到99》運用了最著名的心理學研究,來回答誰能活最久,還有為什麼能活得久。答案絕對讓你大吃一驚。這是一本非常重量級的書——而且讀起來非常精采。」——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

   「作者用引人入勝且客觀的方式,評估了人格特質和長壽的關係。這個領域的研究,只有少數幾項能維持夠長久的時間,能得出有意義的結果,而更少數研究能夠 在最初的調查者過世之後,還保有重大意義。傅利曼和瑪汀讓一個結論驚人的非凡成就復活了。我從這本書學到很多。」——安德魯威爾醫師(Andrew Weil)

  「1921年,早在我們大多數人出生之前,有一份了不起的研究開始追蹤1,500名美國人從童年到死亡的人生歷程。這份研究 到今天依然持續進行,由傅利曼領導的研究團隊,還在繼續記錄少數目前仍然在世的人,並分析大量資料以建立確切原因,找出為何這1,500個人之中,有些人 能常保健康,而有些人卻疾病纏身或英年早逝。難以置信的是,目前為止還是沒有人向社會大眾記述和解釋,這個為期將近1個世紀的重大研究計畫有何發現。長壽 和結婚、每天慢跑、養寵物或宗教信仰有關嗎?終於,傅利曼教授和瑪汀教授透過清楚易懂的文字和嚴密而清晰的分析,漂亮地做到了。」——柳博米爾斯基 (Sonja Lyubomirsky),《幸福多了40%》(The How of Happiness)作者

  「這本精采好書給人的 驚喜,從前言就開始了,而且絕無冷場。我覺得這本書充滿了引人入勝、論據充分的建議,既超乎一般認知,又可以讓讀者立即受惠。《他們為什麼活到99》學術 水準很高,又不會都是學術語言,而且論述清楚,不會讓資料難以理解。作者不止用生動活潑的方式,解釋了我們對於長壽關鍵的理解,更解釋了我們為何產生如此 的理解,並且讓讀者可以在閱讀時測試自己。這本充滿智慧、溫暖的書,會讓各個年齡層的讀者都樂在其中,並吸收到很多知識。」——塔芙瑞斯博士(Carol Tavris),心理學家、《錯不在我?》(Mistakes Were Made (But Not By Me))共同作者

   「《他們為什麼活到99》說明了為什麼有些人在進入老年時還可以活得很好,而有些人則會生病和早逝。心理學家傅利曼和瑪汀跳脫一般的看法,如吃蔬菜、避免 壓力、保持快樂還有運動,告訴我們堅持、負責和勤懇有多麼重要。而且他們還告訴我們其中的道理何在。想要活得更久、更健康的人,都應該讀這本了不起的 書。」——羅芙托博士(Elizabeth Loftus),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特聘教授、《記憶vs.創憶》作者

  「這份報告,來自於一個獨一無二研究的結果,研究主題是為期將 近100年(從1910年至今)、從出生到死亡的人生發展。我們了解到,我們對獲得長壽的『認識』,許多是錯誤的。本書內容相當精采絕倫,不只是社會學 家、行為學家和臨床科學家會這麼覺得,一般讀者大眾也一定會這麼覺得。本書的文字非常流暢緊湊,讓人一讀就停不下來,因為我們知道,接下來會有啟發性的案 例,或是另一個絕佳的發現,就在角落裡、在下一頁。」——羅森塔爾(Robert Rosenthal),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心理學特聘教授、哈佛大學心理學榮譽退休教授

詳細資料

top
  • 叢書系列:NEXT系列
  • 規格:平裝 / 272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目錄

top

前言 一輩子的突破性研究
第一章 長命百歲看個性
第二章 認真的小孩最長壽
第三章 人緣好,活得老?
第四章 開朗樂天,比較快升天?!
第五章 老做最壞的打算,命運也最壞
第六章 贏在起跑點,提早到終點
第七章 爸媽離婚,小孩少活五年
第八章 要活動,不一定要運動
第九章 結婚只是讓男人活更久?!
第十章 勞碌命,長壽命
第十一章 天天在家唸經,不會比較長命
第十二章 雞婆的人有福了
第十三章 個性娘一點,活得久一點
第十四章 大難若不死,後福看自己
第十五章 我的健康習慣,可能害你喪命
結語 長壽和公共衛生

top

前言
一輩子的突破性研究

  一九二一年九月,在舊金山某一所小學,聰明的派翠霞和早熟的約翰被叫出教室,因為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家特曼(Lewis Terman)要尋找有天賦的小孩,請老師挑選班上最聰明的學生。他要研究智識領導力的根源,希望能發掘高度潛能的早期火苗。

   八十年後,派翠霞與約翰還健在(九十一歲),享有難得的健康與長壽。他們的祕訣是什麼?為了尋找答案,我們花了二十年的時間追蹤特曼的研究對象,探討為 什麼有些人能健康活到老,有些人卻生病早夭。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常聽到的保健觀念並不恰當,甚至根本是錯的。我們會在書中提供正確的保健長壽之道。

   特曼挑選了近一千五百名男孩與女孩,都是一九一○年左右出生──現在幾乎都已辭世。我們記錄了他們的死亡時間與原因,也對他們的一生做了非常詳盡的研 究。雖然很多人只活到六十多歲,但也有不少人健健康康地活到很老。讓人驚訝的是,其中較長壽者的健康祕訣,並不是多吃花椰菜、常做健康檢查、攝取維他命或 慢跑,而是表現出某些習慣與生活模式。事實證明他們能享有長壽,跟他們的性格、事業發展、社交生活很有關係──但實際的關聯與我們的預期不太一樣。

   我們首先把研究重點放在壽命的長短。許多探討健康狀況的研究都有一個問題,就是過度倚賴參與者在填問卷時,對自己身心健康的回答,也就是所謂的「自填式 問卷」(selfreport)。自填式問卷的答案都是主觀的,且通常不太正確。相較之下,壽命卻絕不可能因自填式問卷而被扭曲。死亡證明的可靠性是另一 個研究領域,但如果你的死亡證明上的日期是一九八九年四月二十六日,我們對你的壽命與當日的健康狀態便可以有合理的掌握。順帶一提:鮑爾有一個親近的朋友 參加了特曼的研究,她自己則沒有參加(後文會再提到)。

  許多和健康與長壽有關的常見觀念,其實都帶有偏見──而且那些偏見早在自填式問 卷之前就已存在。例如我們常聽到有人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提供不客觀的研究資訊(通常都涉及個人利益),但除此之外,更有許多無意間造成的扭曲或錯誤。讀者仔 細想想就一定會發現,很多健康方面的研究與報告的正確性都非常值得商榷(我們在實驗室裡每天都在認真思考這些問題)。

  當然,我們可以去 研究身心健康的人,但應該與誰做比較?如果我們知道有兩個人出生時完全一樣,一個吃花椰菜,另一個吃炸牛排,或許可以進行合理的比較。但幾乎所有的流行病 學研究(包括登上頭條者)所比較的對象,在許多方面都大不相同──事實上我們根本不知道他們有多少地方不同。例如將素食者與嗜吃起士漢堡者,或是常吃藥或 討厭吃藥的人拿來相比,這類比較不免存在瑕疵。不論如何力求精確,研究人類健康這樣複雜的議題必然會受到許多限制。再者,研究結果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被解 讀。

  要避免這些研究上的陷阱與偏見,最好的方法就是追蹤研究對象一輩子,觀察有哪些特質影響後續的健康、行為與結果,探討是什麼因素讓背景相似的人發展出不同的身心狀況。我們採取的正是這種按步就班的方式,本書則是研究結果的第一份完整報告。

   我們追蹤上千人的人生,發現常見的保健觀念有了新的變化,例如單身或離婚其實有益女性的健康。我們的研究發掘出一連串「毫無道理的迷思」──這些常聽到 的建議其實並沒有實質的科學根據,反而可能讓你走上死路(不只是字面的意思)。以下舉出幾種常見的觀念,書中會一一解釋錯在哪裡:

  再好的人,也敵不過「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的命運。(迷思!)
  結婚吧,這樣會活得比較久。(迷思!)
  放輕鬆,不要太賣力工作,這樣才能長保健康。(迷思!)
  多想快樂的事能減輕壓力,延年益壽。(迷思!)
  有宗教信仰的人較長壽,因此要虔誠信教。(迷思!)
  如果你的嗜好偏向園藝、散步、烹飪之類,你應該從事活動量更大的運動。(迷思!)
  煩惱對健康大大有害。(迷思!)
  相信自己擁有愛與關懷,就能長保健康。(迷思!)
  盡早退休並常打高爾夫,有益健康與長壽。(迷思!)
  如果你的小孩很嚴肅,應鼓勵他放開心胸,多玩樂。(迷思!)
  讓小孩盡早開始上學,可以有更成功的人生。(迷思!)
  只要放棄那些讓你想要活到一百歲的事,就可能活到一百歲。(伍迪.艾倫 Woody Allen說的笑話)(迷思!)

  探討健康與長壽的書,不是提供食譜(第一週吃蒜頭橄欖油炒菠菜)食物清單(一天一顆蘋果),就是列出一堆該做與不該做的事(一週四次每次運動半小時;體重和身高的比例不可以高過某個比例)。

   運動、飲食、壓力與體重確實會影響健康,但對每個人的影響不同。對多數人而言,長時間遵循該做與不該做的清單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所幸特曼研究參與者讓 我們知道,根本沒有必要辛苦遵循特定的保健原則。在參與者出生數十年之後,才有人發明跑鞋、溫泉水療、各種花俏的健康檢查,但很多人還是活得健康又長壽。 我們會告訴讀者原因何在。

  我們公布研究結果的目的,並不是要告訴讀者哪些因素最可能讓你活得比周遭的人更久。如果晚年只能活在衰退與痛苦中,多數人應該都不希望活太久。但事實是,長壽的人通常一生都相當健康,而不是因為成功打敗癌症、心臟病、糖尿病、肺病等,基本上長壽者多能避免罹患重病。

  特曼開始進行研究時,他的對象都還年幼,研究結果不僅對於想要追求健康的成人有幫助,對於有心引導小孩走上健康之路的父母也很有意義。我們的很多發現可以幫助讀者重新思考,自己的教養方式會有哪些長遠的影響,以及怎麼做才能促進全家人的健康、快樂與幸福。

讓人大吃一驚的研究

   特曼在研究派翠霞、約翰以及加州千百位聰明的男孩女孩時,所蒐集的資訊非常廣泛──包括小孩的家庭、課業與活動等。他記錄了每位研究對象的家中有多少藏 書、小孩玩耍時活不活潑、父母的婚姻是否幸福等。他也評量了小孩的性格──是否謹慎、外向、開朗等。然後他追蹤這些對象一直到他們長大、工作、成家。

   特曼一九二一年開始進行研究,當時四十多歲。一九五六年特曼去世,但研究計畫繼續由他人接手。我們在一九九○年開始就這些資料進行嚴謹的研究,當我們談 到相關的分析、發現與解釋時,常以「我們的研究」或「我們的計畫」稱呼,但我們絕無意忽略或淡化對特曼及其研究同仁,以及參與者及其家屬的深刻謝意。

   我們能夠順利進行健康與長壽的研究,一個重要的關鍵是從美國各地蒐集到研究對象的死亡證明。這是一件非常艱難而耗時的工程,因為每個州、郡、市府機構對 於申請死亡證明這麼重要的統計文件,都有各自的程序與規定。(這裡提供一個訣竅:如果你希望將來被當作健康研究的對象,千萬別死在紐約市!)在我們鍥而不 捨的努力下,終於取得非常寶貴的資源。

  確認了每一位研究對象的壽命(與確切死因)之後,便可以設計與進行一系列前所未見的研究。我們運 用精密的統計模型,並針對性格、社會關係、行為模式進行各種評量,找出具有相似特質(如性格或離婚史)的人,觀察這些特質是否對健康有長期的影響。很多研 究結果讓我們大吃一驚。

  讀者或許會懷疑,特曼研究的參與者跟我們活在不同的時代,而且多半是聰明、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級,適合以他們 為例推及其他人嗎?他們的例子適用於現在的人身上嗎?答案當然要視情況而定:例如教育程度較低又缺乏醫療資源的外來農工,或是罹患愛滋病的貧農,就可能面 臨其他更嚴重的健康威脅。但本書的多數讀者都是聰明、受過良好教育、追求健康與成就的人,與研究對象的差異應該不是那麼大。

  不過,我們 在研究過程中最重視的,還是能確認研究我們的結果,有利促進大家對健康與長壽的一般了解。因此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與心力,去評估研究結果是否能廣泛適用於多 數人──答案是肯定的,我們運用很多科學方法來證實這一點。為了確認舊的量表與評量項目是有效的,我們以現代年輕人為樣本進行新評量,以便與舊資料相對 照。我們也使用各種統計測驗與調整方式,以檢視我們的研究對象是否會使研究結果受限。此外,在提出任何明確的結論之前,我們一定先將結果與其他研究的公認 結論相比較。

  特曼研究的參與者到了中年時,多數是二十世紀美國中產階級中,聰明、富生產力的一群人。他們經歷過經濟蕭條、戰爭與繁榮, 職業涵蓋工程師、商人、家庭主婦、律師、行政人員、作家、老師、各種藍領或白領員工。他們多數不是全國知名人物(雖然有少數名字讀者可能會有印象),也沒 有一個是諾貝爾獎得主、全國政治領袖或超級大富翁,但有些人在自己的領域表現出色。有的相當早去世,但也有人活到百歲。

  特曼研究的參與 者中很有成就的一位是歐本海默(Jess Oppenheimer),他與鮑爾(Lucille Ball)合作創造出《我愛露西》(I Love Lucy )。特曼研究的資料都被列為機密,但有些人很自豪地承認自己參與研究──歐本海默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個。

  歐本海默於一九一三年 生於舊金山,享年七十五歲,大半生投入洛杉磯的娛樂業。繼《我愛露西》之後,他在六○年代續拍喜劇《糊塗情報員》(Get Smart ),並在結婚生子之後寫書暢談他的事業。有一件事最能代表他的博學多聞──五○年代他發明類似提詞機的設備,並成功申請專利(露西可以一邊面對鏡頭一邊讀 廣告詞)。

  歐本海默很能代表研究對象的普遍背景,多數在加州長大,且一直待在加州。男性參與者投入他們眼中二十世紀較有前途的產業──教育、工程、廣播、法律、金融、航空、銷售等。

  很多人事業成功,但也有很多人平平凡凡──成為職員、藝術家、警察、技工,還有一位是卡車司機。

   女性參與者早期的事業多受限於三○與四○年代的社會期待,因此很多人成為家庭主婦、老師、圖書館員或祕書。但史蜜絲(Shelley Smith)是個例外,她是一九三六年的史丹福畢業生,後來到《生活雜誌》(Life )工作,與攝影師卡爾.麥登斯(Carl Mydans)相識結婚。她報導過亞洲的二次大戰,在馬尼拉被日軍俘虜,在戰俘營關了好幾個月。但她活到很老,二○○二年以八十六高齡去世,留下丈夫、一 兒一女、四個孫子,還有一個曾孫。

  就像多數特曼研究的參與者,歐本海默與史蜜絲都是很有意思的人物,工作之外用心經營家庭、朋友與嗜 好。多數人的婚姻一直維持下去,但也有不少人單身;有的人外向、有的不善交際;有的性格衝動、有的比較謹慎。很多參與者遭遇個人或社會的嚴重挑戰,未能活 到七十歲;有些人的生活方式讓他們享有健康與長壽;有些人的生活方式卻大幅提高疾病與早夭的風險。

  你符合長壽的條件嗎?請評量你自己看 到那些平常很客觀的健康科學家,被我們的研究深深吸引,每每讓我們感到非常有趣。每次我們在研究會議上提出科學報告,同僚們都迫不及待想要知道自己是否符 合長壽者的條件。我們很難預測個人的健康發展,但確實可以找出有利改變的模式。因此我們在書中提供很多相關的評量與風險評估──也可以稱為自我評量,裡面 有一些問題與特曼當年提出的問題一模一樣。這些評量的另一個作用是讓讀者更了解我們所要討論的觀念,舉例來說,下面是擷自某項評量的典型問題:

  我會鍥而不捨完成工作與目標。
  不正確   1 2 3 4 5   非常正確

尤其,我們會提供問卷與評量(還有計分方式),幫助讀者了解自己:
  ■ 是不是對自身健康負責任的人?
  ■ 性格是否善於交際?是否擅長情感溝通?
  ■ 是否情緒化而容易擔憂?
  ■ 會不會常常杞人憂天?
  ■ 早期教育是否有助於延年益壽?
  ■ 對生活的滿意度是否影響自身的健康?
  ■ 以科學標準來看,體力如何?
  ■ 如果已婚,婚姻幸不幸福?
  ■ 工作對自己的健康有益嗎?
  ■ 在社會關係的三項主要評量得多少分(尤其是與長壽有關的那一項)?
  ■ 宗教信仰(或沒有信仰)對健康有何影響?
  ■ 男性化或女性化的程度?
  ■ 是否因承受長期的壓力而損及健康?

  我們發現健康的人通常比較快樂,快樂的人也比較健康──但理由可能與你所想的大不相同!特曼研究對象的人生為我們開啟了一扇窗,讓我們對健康與快樂的奇妙關係有了新的體認。我們的研究不僅能幫助你找到延年益壽的原則,同時也有助於營造成功、有意義的豐富人生。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起點滴,很難不讓我想起八年多前刻骨銘心的一次經驗。它使我有能力反省並深思與打點滴相關的種種不合理的醫療現象,這也是往後我那麼不喜歡隨便幫人打點滴的主要背景因素。當時我還在基隆海軍第三造船廠診療所服役,晚上則跑到火車站旁的一家綜合醫院兼差。該醫院給值班醫師的待遇,除了固定的薪水之外,每為病人打一瓶點滴加五十元,收一個患者住院加兩佰元。為了多購點錢,每次上班總是儘量鼓勵患者住院和打點滴。有一個晚上,看完一位發燒的小女孩已是零晨三點多了!我躺在床上數數,又是一個豐收的夜晚,單是打點滴部份就有八百五十元呢!兼差兩個晚上的收入比軍中一個月還多,不自覺的得意起起來。

剛才那位小女孩不曉得搞定了沒有,我走回值班室的時候,她的父母正壓著她讓護土小姐打點滴。這種年齡的小孩最麻煩了!打上了也必須將兩手緊緊的固定來,否則隨時都有可能把針頭拔掉或者動得太厲害也會漏射。我勉強爬了起來,要跟護士小姐交待清楚,免得睡著了又被挖起來。小女孩已經睡著了,睫毛間閃著淚水,在日光燈照射下,看起來很不安穩。他的父母則趴在病床的兩旁守護著。

我沉重的躺了下來,腦海裡浮那一幕,心想:她只是感冒發燒而已,我可以只給她栓劑或者打一支退燒針,她們就可以回家休息了!為什麼要開點滴呢?同時折磨三個人!還有,今晚的十幾瓶點滴根本都不需要打嘛!難道我竟然賺這種黑心的錢?不覺地恐慌不已,淚濕枕套。

為什麼不打點滴?

不必要的打點滴是一件很『勞民傷財』的事情,站在衛生工作者的立場本就應該教育民眾避免之!筆者在大村衛生所看診每日平均一百多人,四年來打點滴不超過十個人次,比起一般醫院、診所的普遍現象,相差甚大!這或許有矯枉過正的情形,但是我相信所不足的絕對是患者『心理安慰』的層面,而與生理或身體健康的維護無關。

點滴營養或助元氣嗎?

大多數要求打點滴的民眾都以點滴蠻營養的或者助元氣,可以便病體早日康復。其實不然!如果喝得下、能吸收的話『最營養的點滴也比不上一杯牛奶』。一般常見點滴不外是葡萄糖水、生理食鹽水、銨基酸水、白蛋白水等四種,它們的營養價值那能跟我喜歡喝的舒跑和木瓜牛奶相比呢!也許有人會以為用注的效果比較好吧?那又錯了!『用喝的比用注的更健康』。

碰上一些打點滴迷,實在拋不過他們的時候,偶而我會開一、兩瓶點滴讓他們帶回去用喝的,因為用喝的較健康啊!也有民眾反應說,別人的點滴是黃色的。好吧!加點綜合維他命液或維大力飲料就是了。曾經有一位醫療同業告訢我,他的點滴喜歡加進一些維他命B12液,看起來紅紅的有價值多了!

打了點滴就舒服多了嗎?

許多民眾告訢我,他發高燒、重感冒、頭暈或種種不適,打了點滴就舒服多了!他們顯然把藥效的功勞歸給點滴,實在太離譜了!打一瓶點滴跟喝一瓶舒跑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喝舒跑沒效而打點滴有奇效?一定是護士小姐把解熱鎮痛藥或類固醇的針劑或兩者一起來(愈來愈流行)加入點滴裡面吧!其實針劑可以直接打,點滴不用打,也有同樣的效果。只是這樣醫藥費批得高嗎?

醫生為什麼喜歡打點滴?

我有一位年輕的女病人,自從半年前打了一瓶點滴之後開始有心悸的症狀。原來當時她因胃痛求醫,醫生建議她打點滴,她以為半小時內要趕去上班來不及了!醫生建議她打點滴,她以為半小時內要趕去上班來不及了!醫生告訢她來得及。於是一瓶點滴二十幾分鍾就打完了!從此以後她常常覺得心悸,因為她想點滴打得那麼快,心臟一定受不了。

如果你打的點滴共是幾佰元或者保險單加上幾佰元的話,我可以肯定的告訢你,你打的是葡萄糖水或生理食鹽水,這兩種點滴目前診所的進價是三十元左右。照理說,一張勞、農保單二百二十元,打個三、四瓶還有賺頭呢!於是有些年青的醫師為了競爭市場便來個造勢操作─打點滴不加價,薄利多銷。卻也打出一片天空!在這方面表現較傑出的應屬屏東縣某個衛生所主任兼醫師,他的患者奇多,每看一百個大約打六十瓶點滴。目前他己自行開業,據說壟斷當地的點滴市場。

有些醫師打點滴並不是為了賺錢,只是把它當作例行公事或是抱持『打了點滴才不會亂跑』的想法,這通常針對住院的病人。三年多前,我的媽媽偶然間喀了兩口血,X光看起來在左肺異常,於是我安排她住進彰化基督教醫院以以便進一步檢查。沒想到當我外出再回來的時候,她已被打上點滴,無助的躺在床上。我一看之下,憤怒不已,馬上叫護士小組把點滴拔掉。我的媽媽向來健康,住院只是為了作檢查,為什麼要打點滴?打了點滴立刻被限制行動,連上廁所都有問題。尤其她以前從來沒有打過點滴,把手伸得直直的,看了多難過!

也有少數個案醫學上雖然沒有打點滴的條件,但是幫他們打上點滴可能是必要的。譬如說不久前發生的一些大人物過度疲勞體力不支暈倒的情形,我們發現他們躺在病床上接受媒體訪問時總有吊瓶點滴。其實既然診斷是過度疲勞,己經醒過來了,只要多休息、喝杯飲料就夠了,何必打點滴呢?可是話又說回來,那麼重要的人物,如果不吊上點滴,也說不出一個病來,只是躺在病床上休養,媒體形象許可嗎?這種情形雖然無可厚非,然而『風行草偃』,無形中鼓勵民眾勞累就要求打點滴的風氣。

住院病人不是都在打點滴嗎?

以為自己病得較重的人常會在門診要求打點滴,他們總是說:『醫師啊!注一支大筒的啦!看要加多少錢不要緊』。我想這些民眾是不是多少受住院病人打點滴的影響?如果是的話,那真是搞混了!絕大多數住院患者之所以打點滴,並不是因為點滿提供給他們營養或什麼藥效。點滴通常是為了Keep
I U
Line用的,也就是說為了加藥方便才打的。一個危急的病人,隨時都可能有狀況發生而需要馬上打血管針以爭取時效。如果到時候才來找血管的話,找得到或找不到,萬一錯失良機豈不枉費住院一場。有許多住院病人,醫師給他們的處方常是血管針一天三、四次或更多次,想想這樣子不是很受不了嗎?更何況並不是每個護理人員的技術都是一流的。於是打瓶點滴,慢慢滴,只要跟血管保持暢通就好了,針劑則可以從橡皮管注進去。當然這樣各有利弊,點滴一打上行動自由就受限制了!不過醫生總是喜歡如此。一來住院的人本就應該好好休息,也不可亂跑免得要作檢查、問資料時找不到人。二來不打點滴像在住院嗎?

我認識一些民眾,他們純粹是為了打點滴而住院的。當他們到醫院看門診而要求打點滴時,醫生就說:『注大筒的要加錢哦!不然你就要辦住院。』結果他們辦住院了!且一住好幾天,真是莫名其妙!相信在教學醫院
(有住院醫師的醫院) 或時常一床難求的醫院不會有這種情形。

什麼情況下應該打點滴?

常見的需要打點滴的病況不外以下幾種:
一、短暫的無法進食或醫生吩咐不宜進食時,如昏迷、心肌梗塞、腸胃道出血、才手術完畢、休克......等。
二、進食後腸胃根本無法吸收時,如霍亂、腸胃道阻塞......。
三、隨時可能加入血管針劑時,如各種病危患者。
四、一天需要打幾次血管針時,如細菌性肺炎、膽囊炎及其它重症感染。
五、藥物必須經由點滴輸入時,如腦膜炎療法、化學療法...等。

以上的病況都已經達到應該住院的程度。至於一般門診的患者我一時也想不出必要打點滴的情形。前述提及我在大村衛生所看病也曾打過幾瓶點滴,還記得第一瓶是幫一個福保的民眾打的,那時他第一次來看我而要求打點滴,我擔心他會誤會福保單不值錢才幫他打的。還有兩瓶是幫一位國小的女生打的,她從小就有氣喘的毛病,每次發作起來就被送到某大醫院住院,花費不貲
(最後一次是住一個晚上一萬九千多元)
。那天被送到衛生所來時已經快要下班了,我決定為她特別服務,讓她在衛生所住院。我幫他打了兩瓶點滴症狀就解除了,隔天早上辦出院時總共繳費兩佰元
(不過晚餐由她的家人請吃炒米粉和魚丸湯)
。之後,我建議她使用吸劑療法(藥用吸的比較方便且可以減少副作用),一、兩年來沒再發作,直到有一天再發作時,由於家裡沒有備藥,我開了兩瓶吸劑給她吸一吸就好了!

另外的點滴不是因為對方有來頭不好拒絕就是我當時心血來潮為了滿足對方而打的。

結語

醫療是一種蠻專業的工作,所面對的又是各種不同程度的民眾,所以醫生有很大的空間可以自由揮灑。同樣是衛生所的門診,每看一萬人可打一瓶點滴,也可打六千瓶點滴。同樣痛風性關節炎可以只開兩、三天藥就解決了(很少例外),也常聽說住院好幾天打十幾、二十瓶點滴的。類似的例子實在太多了!孰是孰非?合理的標準又在那裡呢?當你看完這篇文章的時候你的『點滴』常識進步多了!可是如果你是個醫生的話,有病人告訢你『注一支大筒的啦!看要加多少錢不要緊』,你會拒絕嗎?

我深信教學醫院除外,一般基層醫院(包括住院)、診所的點滴至少有90%以上根本是不需要打的。如果單就門診部份,保守的佔計有99%以上是不需要打的。換句話說,當你去看門診時,不要求打點滴,也斷然拒絕打點滴,有99%以上是妥當的。

理想的醫療應該是多方面的關心,除了病人的身體狀況之外,他的方便性、經濟情形、尊嚴、接受程度都應列入考量。八十三年七月四日報載,台大醫院首開新進住院醫師『裝病』訓練課程。由十七名台大新進住院醫師親身經歷生病住院的滋味,以期待他們以後對待病人會更親切!在接受訪問時有位醫師便說:『原來打點滴真的很痛!』『當病人真的很不自由,電話響了,不能伸手去接因為手在打點滴』。

整個打點滴的過程,就醫師而言,只是在處方簽上寫幾個字罷了!而病人所承受的往往是無知、痛苦、浪費時間和金錢。也許每個醫院、診所都有謂所的經營上的壓力,但是這樣的理由充份嗎?

寫到這裡,突然想起前幾天發生的毒葡萄事件。少數果農使用可致癌禁藥四氯丹,經媒體披露後,導致葡萄嚴重滯銷、價格滑落,於是果農四處陳情、抗議。而我這麼明目張膽的寫出點滴的濫用情形,會不會造成點滴滯銷,引起製造廠商的不滿、抗議、甚至對我不利呢?我想應該是不會的!我前面不是曾經說過嗎?『點滴用喝的比用打的更健康』,請大家生病時多喝喝點滴吧!不過順便一提,葡萄糖水固然是甜甜的,生理食鹽水記得要稀釋否則太鹹了!

評語:這位黃建成醫師還算是有良心的醫師了,大家可以觀察看看台灣其它西醫院裡面點滴浮濫注射的情況是否很嚴重?
      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打點滴是對身體好的,卻不知道往往可能不只是浪費錢,還是害了自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免傷害甲狀腺與心臟 50醫院開諮詢門診
2011年 03月17日

【綜合報導】原能會昨發布日本輻射對台影響推估報告,指就算日本福島核電廠10部機組全輻射外洩,且風向正對台灣,飄來台灣的輻射量也還不到須吃碘片或疏散標準。但考量民眾憂慮,衛生署昨宣布全台50家醫院開設輻射健康諮詢門診,另呼籲勿擅自吃碘片,以免傷害甲狀腺與心臟。

原能會報告指出,假設最壞情況下,福島第一、第二核電廠10部機組全輻射外洩,排出的放射性物質碘131劑量是烏克蘭車諾比事件的13倍,如風向正對台灣,推估約需飄2200公里、於5天後抵台。

風向偏東無影響
原能會核能研究所副組長張博菁說,輻射塵飄扺台灣時碘131劑量將大降,評估抵台後2天,民眾甲狀腺吸收累積劑量7.3毫西弗,低於須掩蔽的10毫西弗及吃碘片的100毫西弗標準,抵台後7天累積吸收25.5毫西弗,也低於須疏散的逾50毫西弗標準。原能會副主委謝得志說:「就算飄來台灣,民眾不用吃碘片、掩蔽與疏散,絕對可放心。」

氣象局預報員謝旻耕指出,隨冷氣團通過,周末日本有機會轉為偏東風,可能將輻射塵帶往日本南方海面,「但距台灣陸地仍有1800公里,無須過度擔心。」台、日下周一起漸轉為偏南風,屆時輻射塵持續遠離,對台應不會有影響。然而,輻射外洩仍造成民眾憂慮。一名前天從日本茨城縣來台的30歲男性日僑,擔憂遭南移輻射塵污染,昨特地就醫檢查;台大職業醫學部主任郭育良說,男子並無症狀,血液、尿液檢查正常,初步診斷應未感染。

吃海帶海苔預防

衛生署昨宣布,50家醫院已設輻射健康諮詢門診。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說,上周六後自日返台者,經門診諮詢有疑慮可抽血檢測,有異常將轉大醫院。
但林口長庚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方富民質疑,日本東京並未設此門診,原能會也認為台灣尚無輻射污染疑慮,衛生署要求設此門診恐誤導民眾。石崇良解釋,考量國人恐慌,且鄰近香港也有開設。針對民眾討論應否預吃碘片防輻射污染,石崇良強調尚無需要,現僅台電儲存13萬盒碘片,醫院、藥局都沒備藥,但廠商存有70萬人份原料,緊急時每日可生產7萬5千人份碘片。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說,人體一天僅需150微克碘,碘片含130毫克碘,是所需近1000倍,「沒暴露輻射卻服用,會導致甲狀腺功能亢進、傷害心臟。」且每公克食鹽已添加20至40微克碘,國人平均每天吃10公克鹽,已可攝取200到400微克碘,若還有疑慮,可每兩天吃一次含碘食物如海帶、海苔、紫菜。

碘片存量受質疑

國民黨立委昨也質疑國內碘片存量是否足夠應變,並指核一、核二廠附近居民發現,家中碘片距保存期限尚有4年,竟已受潮。謝得志回應,碘片準備量是給核電廠周圍5公里居民使用,會檢討是否增加存量。

輻射污染 查詢管道

◎接受輻射污染檢測
洽詢原能會(02)8231-7919 網址:www.aec.gov.tw或原能會輻射偵測中心
(07)370-3529 網址:www.trmc.aec.gov.tw
◎查詢原能會輻射監測數值www.trmc.aec.gov.tw/utf8
◎輻射外洩通報查詢
24小時通報專線:0800-088-928,有疑問可洽原能會查詢:(02)8231-7919
◎輻射健康諮詢門診/核災急救責任醫院
全台約50家醫院開設輻射健康諮詢門診,名單可上衛生署網站查詢:www.doh.gov.tw,點選「日本核災醫藥衛生專區」
資料來源:原能會、衛生署

輻射污染Q&A
Q如何得知台灣是否受日本輻射污染影響?
A氣象局大氣模擬顯示短期內對台無影響,原能會全國30個輻射監測站一旦測得空氣中輻射物質每小時0.2微西弗警戒值,會加強偵測開始評估,再建議民眾採取防護措施。
Q不同輻射物質對人體危害為何?
A日本輻射外洩釋出的輻射物質包括碘131和銫137等。碘131進入人體後會先被甲狀腺吸收,繼而傷害骨髓造血功能,嚴重時可能破壞腸黏膜造成腹瀉、噁心、嘔吐等,更嚴重則破壞神經血管系統導致死亡。銫137隨身體代謝,多可從泌尿系統排出。
Q受輻射污染症狀與後果為何
A短時間內吸收100毫西弗會影響造血系統,易感染、出血,逾250毫西弗會出現如噁心、嘔吐等症狀;6000毫西弗以上會破壞人體細胞,嚴重時立即死亡。
人體大量吸收輻射時應立即送醫。長期影響包括白內障、癌症、畸胎等。
Q由日返台者是否須受輻射污染檢測?須隔離嗎?
A不須特別隔離。
原能會在松山、桃園及小港機場設偵測器,為從日本返台民眾檢測是否遭輻射污染。
Q若懷疑自己遭輻射污染,要到醫院看哪一科?
A可至50家設有輻射健康諮詢的醫院諮詢。輻射不會傳染也不會遺傳。
Q日本進口食品可以吃嗎?台灣本地捕撈漁穫可能污染嗎?
A日本食物恐受污染。原能會每天抽驗日本進口食品,還未發現問題,可暫時避免食用來自日本災區生鮮食物、牛奶等。
台灣未受輻射塵影響,本地漁穫並無風險,可安心食用。
Q一旦台灣確定受輻射污染,要如何防範?
A如須外出,可戴口罩,穿長袖衣物、大衣或雨衣等遮蔽,下雨時撐傘。
當輻射量逾100毫西弗時,原能會即建議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告知民眾服碘片。
Q碘片作用為何?
A服碘片可使甲狀腺獲得稍微過量的穩定碘,甲狀腺即不會吸收放射性碘131,藉此保護甲狀腺。
在遭受游離碘輻射暴露時,於4小時內服用即可有效減少甲狀腺吸收游離碘達到保護效果;如於8小時後服用則只有40%保護效果。
Q服碘片有何禁忌或副作用?
A碘片的副作用包括皮膚疹、唾液腺種大、嘴巴有燒灼感、金屬性味覺、牙齒與牙齦酸痛、胃部不適、下痢等,少部分人會嚴重過敏,如發燒、關節痛、身體腫脹、呼吸困難。
盲目服用碘片可能增加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危險,切勿擅自服用。
對碘過敏者、甲狀腺患者、孕婦、新生兒如須服碘片,須先諮詢專科醫師。
Q若買不到碘片,可吃哪些食物?
A可多攝取海鹽、海苔、海帶等含天然碘食物,如海帶膠質能促使體內放射性物質排出體外。
Q生活中還有哪些輻射來源?
A每天看電視1小時:0.015毫西弗
搭機往返台北紐約1次:0.156毫西弗
常規頭部電腦斷層:2毫西弗

資料來源:原能會、衛生署、台北榮總核醫部主任王世楨、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林松洲、三總核醫部主任鄭澄意、台灣環保聯盟前會長施信民、台北慈濟醫院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歲以下不宜飲用 立委籲:加註警語2011年 03月17日

提神飲料咖啡因含量高,醫師表示,每天咖啡因攝取量最好別超過兩百毫克,一般人一天喝上七瓶提神飲料就可能過量,恐誘發心臟病發作,十五歲以下孩童更不宜飲用,以免傷害腦部發育。立委昨要求衛生署應協調業者在瓶身加註警語提醒。業者昨均回應,願配合。

立委林鴻池昨在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質詢時表示,市售每瓶二十至五十九元的蠻牛、康貝特、馬力夯、大丈夫及紅牛(Red Bull)等提神飲料,如馬力夯每百毫升約有三十毫克咖啡因,喝多了會血壓飆高,挪威、丹麥及法國已禁售紅牛,挪威還禁售給十五歲以下孩童,要求政府協調業者加註警語,一天一罐即可。
咖啡因礙腦部發育

台大醫院家醫科醫師姚建安說,十五歲以下兒童因腦部和神經系統還在發育,不宜飲用提神飲料,以免其中所含的咖啡因或牛磺酸等成分過度刺激腦部,傷害腦部發育。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說,提神飲料若和酒精併用,易造成控制力下降,國外發生多起併用後導致車禍等狀況;且提神飲料含咖啡因,易誘發缺血性心臟病發作,心臟病患和孕婦都不宜飲用,建議每人每天咖啡因嚴格限制在兩百毫克以下。

「將徵詢專家意見」
民眾邱祥雄說:「開夜車時就會喝馬力夯,以後會少喝一點。」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組長蔡淑貞說,現已規定提神飲料每百毫升的咖啡因含量不得超過三十二毫克,因國際上並無要求飲料須標示咖啡因危害,我國若如此做可能影響國際貿易,但既然立委建議業者加警語,近期將徵詢專家意見。

「政府修法願配合」
生產蠻牛的保力達公司和生產馬力夯的廠商真口味公司昨均回應,願配合辦理。葡萄王(康貝特)也說,只要政府修法,馬上配合。
提神飲料飲用 注意事項

◎不可和酒精併用,以免行動控制力下降引發車禍
◎提神飲料含咖啡因,咖啡因含量建議每天限制在200毫克以下
◎對咖啡因較敏感者,如會心悸、血壓升高者,應酌量攝取
◎15歲以下兒童因腦部仍在發育,不建議飲用
◎過量攝取咖啡因對心臟不好,恐誘發缺血性心臟病患者發作,孕婦更不能飲用
資料來源:林杰樑主任、姚建安醫師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如何得知台灣是否受日本輻射污染影響?

※從氣象局大氣模擬看來,短期內對台無影響,原能會全國30個輻射監測站也未發現異常,一旦監測到數據異常增加,台灣就有被污染的可能。
※原能會輻射監測數值查詢網址:http://www.trmc.aec.gov.tw/utf8

Q.受輻射污染症狀與後果為何?
※短時間內吸收100毫西弗會影響造血系統,易感染、出血,逾250毫西弗會出現噁心、嘔吐;6000毫西弗以上會破壞人體細胞,嚴重時立即死亡。
※人體大量吸收輻射時應立即送醫。長期的影響包括白內障、癌症、產下畸胎等。輻射污染不會由孕婦傳染給胎兒,而是胎兒在母體腹中同時受污染,造成嚴重危害。

Q.由日返台者是否須受輻射污染檢測?須隔離嗎?
※不須特別隔離。
※原能會已在松山、桃園、小港機場設置偵測器,為從日本返台民眾檢測是否遭輻射污染。
※可向原能會(02)8231-7833或原能會輻射偵測中心(07)370-3529洽詢受檢事宜。

Q.日本進口食品可以吃嗎?台灣本地捕撈魚穫有無可能污染?
※日本食物恐受污染。原能會每天抽驗日本進口食品,還未發現問題,可暫時避免食用來自日本災區生鮮食物、牛奶等。
※台灣未受輻射塵影響,本地魚穫並無風險,可安心食用。

Q.哪些食品易累積輻射物質?
※輻射外洩後,滲入土壤、植物或水源而進入食物鏈,如畜牧業生產的牛奶、土壤種植的蔬菜、水果、稻米等,及污染水域的海產等,易有輻射物累積。

Q.一旦台灣確定受輻射污染,要如何防範污染?
※若原能會公布每小時輻射量大於20微西弗,應避免外出,留在室內門窗須緊閉,勿開空調循環;若非得外出,可戴口罩、穿長袖衣物、大衣或雨衣等遮蔽,下雨時撐傘。

Q.碘片作用為何,可從何處取得?
※服用碘片可使甲狀腺獲得稍微過量的穩定碘,甲狀腺即不會吸收放射性碘131,藉此保護甲狀腺。
※碘片是管制性藥物,嚴重輻射外洩發生時,政府會派發碘片給民眾服用。

Q.若買不到碘片,可吃哪些食物預防嗎?
※民眾可多攝取海鹽、海苔、海帶等含天然碘食物,如海帶膠質能促使體內放射性物質排出體外。

Q.有何相關求助管道?
※若發現輻射外洩事件,立即撥打原能會輻射偵測中心專線0800-088928通報。有疑問可洽原能會(02)8231-7919查詢。
資料來源:原能會、台北榮總核醫部主任王世楨、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林松洲、三總核子醫學部主任鄭澄意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釐清是輻射落塵污染或爆炸照射污染,並偵測落塵量。
2.以儀器檢測人員衣物輻射量。
3.脫光衣服以儀器檢測體表皮膚輻射量。
4.以清水除污,無外傷者以大量清水淋浴,有外傷者由醫護人員以除污藥水進行傷口除污。
5.加入菲蘇德美類的清潔劑加強除污。
6.以輻射防污專用清潔劑清洗,有傷口者視輻射附著情況決定是否清創。
7.掌握核種以決定用藥,一般核電廠常見碘131或銫137污染。碘131可服碘片保護甲狀腺,但碘片通常用於預防,最好在預估暴露6小時內服用,若已受污染,服碘片效果不大;銫137可服用1公克「普魯士藍」藥劑泡水200c.c.,連喝3天,阻止腸胃道吸收銫137。
資料來源:三總核子醫學部主任鄭澄意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年 03月10日以肝臟移植手術享譽國際的高雄長庚醫院院長陳肇隆,其換肝成就被日本外科醫師改編入漫畫、小說,去年更拍成電影《孤高的手術刀》,影片下月將在台發行。經當地媒體大幅報導,讓陳肇隆走在日本街頭屢被認出,還有醫師在醫學會上拿漫畫要求簽名,意外成了另類明星。
醫學漫畫當配角

陳肇隆昨透露,一九八四年他完成亞洲首例肝臟移植手術,就被日本外科醫師大鐘稔彥以漫畫發表,兩年多後出版「外科醫師當麻鐵彥」的系列醫學漫畫,將當時任基隆長庚醫院外科主任的陳肇隆畫進漫畫,其中第十一集還讓他當男配角,虛構他原打算到日本協助首例肝臟移植手術,因前往機場途中發生車禍而作罷。
日本銷售百萬冊

《孤高的手術刀》小說,在日本暢銷百萬冊,書中不少篇幅介紹陳肇隆的換肝成就,之後改編成電影,男主角是堤真一、女主角是夏川結衣。對自己成了漫畫、小說及電影人物,陳肇隆說,漫畫內容寫實,但當時他還沒有漫畫中所畫開賓士車、配有司機,也沒有戴眼鏡,還笑稱「漫畫把自己畫得老了點!」待電影上映他會找機會欣賞。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2011-02-14 14:58)過年前一周,我老公保師傅因為嚴重感冒而到馬偕醫院做快篩,沒想到抽了一管血,意外發現罹患了心肌梗塞,直接送進加護病房裡,透過心導管檢查,原本該是上粗下細人參模樣的心血管,已經變成一節節的香腸狀,醫生決定做繞道手術,而且一口氣把三條大血管全換了。開刀前一天,也就是過年前三天,咳個不停的保師傅虛弱地躺在床上,用無神的雙眼瞅著我,突然開口說:「做完手術以後還能吃鴨肉扁嗎?」  

 我都快哭死了,他心裡居然想的是鴨肉扁,真是個天生的愛吃鬼,其實我老公曾秀保小時候住在近中華路的開封街上,從小就吃鴨肉扁長大,民國八十七年九月的某天,我與他的第一次約會時就在西門町看電影,吃鴨肉扁,電影是看了哪一部根本不記得,但吃鴨肉扁卻讓我看一個胖子自在生活的一面。

 穿著花花衫便服的保師傅,看起來比穿白帥帥廚師服要胖很多,雖然兩人都不是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也不是第一次交男女朋友,但感覺還是有點兒尷尬,看完電影,保師傅帶我去吃鴨肉扁,但店裡幾乎坐滿了人,我是個胖子,最怕人多的地方,我正想說:算了,別吃了!但眼尖的保師傅已經脫口叫出:那裡有兩個位子!

 那兩個位子就在店裡的正中間,說好聽是跟別人併桌,其實是桌子的邊角,又窄又小,想要坐進去,必須一路擠進去,請吃麵的人讓一讓,所以雖是短短幾步路,但我已走得滿頭大汗,滿臉通紅。

 好不容易撐開兩個位子,保師傅扯開嗓門點了兩碗切仔米粉,大份的鵝肉來一盤,便愉快地吃了起來,但我卻抬不起頭來,覺得整間店的人都在看我,所以把頭埋進碗裡,用最快的速度把米粉吸光。

 屁股像長針似的我一秒也坐不住,終於等到保師傅也吃完,想起身快快走人,沒想到他笑咪咪望著我說:「要不要再來一碗?」我張大眼,猛搖頭,他還是笑咪咪:「你不要,我要。老闆,米粉再一碗,鵝肉再來一盤。」

 雖然有老輩美食家批評中華路鴨肉扁全是靠味精水煮出來的,一點也不好吃,然而這樣的說法是以偏概全。鴨肉扁賣的鵝肉(鴨肉扁只有開張前幾個月賣鴨肉,之後發現鵝肉比鴨肉美味,從此成為土鵝專賣店),美味關鍵絕非在味精,選鵝的大小與鮮度,煮鵝的火候與調味,甚至剁鵝與切肉的技巧,都是讓老店屹立不搖,人氣不墜的原因。

 而美食經驗連結記憶,縱使時光流逝,人長大了,吃的水準也高了,還是有一些食物牽引著味覺深處的幾根神經,隨時發作就要安撫,對保師傅來說,鴨肉扁就是代表小時候的味道,是美好,是苦澀,個人內心自有解讀與回味。

 開刀前一天晚上,保師傅哀怨問我:以後還能吃鴨肉扁嗎?我回答:可以,當然可以,只是不能吃得那麼猛,米粉一碗,鵝肉兩塊,隨時都可以吃。

保師傅虎年尾兔年頭的病痛日誌:

 1月27日周四,凌晨時保師傅因為感冒而無法入睡,頭痛,拉肚子,骨頭痛,發燒,打顫,還狂咳不止,在沙發上坐了一整夜,早上到實踐大學教法官們做菜,中午回到家連飯都吃不下(這是我跟他在一起十三年來,他第一次沒吃我煮的飯),一直癱睡到傍晚,被我硬拉起來去小診所看感冒,結果醫生不敢收,懷疑是得了H1N1,叫我們去馬偕醫院做快篩,醫生從血液檢查發現酵素過高,疑似心肌梗塞,立刻要求留院並轉進加護病房。

 保師傅全程清醒,而且不相信自己有心肌梗塞,因為平時並無明顯癥兆,所以吵著要回家準備過年。

 1月28日周五,凌晨三時轉進呼吸照顧室,護士請我回家煮些東西給保師傅吃,結果才離開不到十分鐘,就接到醫院的緊急電話請我快速返院,原來就在我離開時,保師傅狂咳不止,喘不過氣,差點兒被一口痰給卡死,還好那口痰出來了,於是我簽下了插管同意書。

 白天轉加護病房,拿到保師傅的病危通知書,並進行心導管檢查,發現血管嚴重阻塞,必須手術才能避免日後危險。

 1月29日周六,主治醫生早上八時向病人與家屬解說病情,我才知道保師傅如果不開刀也不能出院,因為不知道心肌梗塞何時要發作,但是開刀要鋸胸骨,裝葉克膜,拿出心臟,用自己身體的血管來替代心臟的三條血管,預估手術時間長達四至五小時,成功機率是百分之八十五,可能的後遺症是洗腎或插管呼吸等,我聽了嚇個半死,但又沒有其它選擇。

 「就像開高速公路一樣,不管現在堵住的血管,我們做條新的出來。」主治強調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也是做過同樣手術,可是我不認識柯林頓,與保師傅討論後,決定按照醫生的安排在兩天後,也就是1月31日周一開刀。

 1月30日周日,我的好朋友張亦良陪我去行天宮找關老爺,從小到大我最信關老爺,不管是工作不順,沒有男友,還是爸媽生病都找關老爺幫忙,甚至還曾借過他的關刀一用,妖魔鬼怪全都走避。

 1月31日周一一大早推進手術室,從八時三十六分到下午二時二十六分,六個小時的漫長等待,終於看到我哥哥被送回加護病房,雙手被綁,全身都是管子與電線,連著各種儀器和瓶子,嘴裡也插著管子,雖然他麻藥未退,還沒有知覺,但手術成功,心中大石落下一半。

 2月1日周二,除夕前一天,我終於看到保師傅開刀後醒著的臉,眉頭緊蹙,頻頻喊痛,全身上下的管子與線路讓他動彈不得,不過一開口居然跟我要水果吃,還會生氣,我知道他過關了。

 從除夕前一天到現在,保師傅天天都撫胸喊痛,他的胸前有一條四十公分的傷口,還有三個洞口,前者是開心,後者是引流,左側大腿也有一道四十公分的傷口,是醫生取其大腿靜脈補心臟三條靜動脈的痕跡。

 加護病房住了十天,二月七日周一轉進普通病房,第二天就移除了身上所有管線,變成自由人,狀況比我想像中要好。其實復健工作從加護病房裡就開始,但進度比我想像中緩慢,顯然恢復才是未來的大工程。

 由於保師傅是因為感冒而引發重症,入院後一直咳個不停,一開始是肺積水有濃痰,現在變乾咳,甚至連耳膜也積水聽不清楚,體重一路下滑七公斤,但前兩天忽然加重四公斤,血壓也飆升,原來他一直乾咳,我就給他喝溫水,他的體重激增,全都是被我灌出來的。

 本來想在過年前與網友分享一些年菜DIY的文章,但事出突然,工作全部停頓。因為要過年了,我不想聲張,親朋好友出出入入,哭哭啼啼我也受不了,更何況開下去是福是禍,總要有個結果才能報喜或報憂。

 保師傅在加護病房的日子,一天只能探視兩次,那段時間我都不能睡在床上,一躺上去就覺得保師傅睡在旁邊,忍不住狂哭不已,所以只能坐在客廳沙發上半睡半醒,真的很難熬。

 很感謝台北馬偕醫院的醫生與護士,特別是為保師傅執刀的心臟外科主任李君儀,肥肥的保師傅,真的很難開,還有復建師楊柏毅,七樓心內與心外加護病房,八樓的護理師們的細心照顧,以及陪我渡過除夕夜的摯友錢嘉琪與陳牆,陪我去拜拜的張亦良。

 今天是西洋情人節,我很慶幸還有機會跟保師傅手牽手,兩人在醫院裡無聊對看,明天應該可以出院,關心我們的朋友們請放心,我很好,保師傅也變得更好。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年大吃大喝發胖了?樓醫師傳授你越吃越瘦的秘笈!

很多患者來找我看減重門診,第一句話就先問我:有沒有不用餓肚子的減肥方式?其實正確的瘦身療程本來就不應該捱餓。

以生物構造及運作邏輯而言,當人體經常處在飢餓卻無法補充足夠熱量的時候,大腦會發號施令,令所有的細胞及組織都進入戰備狀態,只要一有食物攝入,全身的 細胞及組織就會盡量提高吸收及轉化食物養分的效率,同時降低基礎代謝率,並且將多餘的熱量轉換成脂肪儲存起來,以防下次飢餓時又沒熱量可運用,也就是說身 體會變得非常「省吃儉用」,深怕能量不足而拼命儲存熱量。因此經常餓肚子的人,身體對於養份的攝取率,會比三餐正常吃飽的人要高出許多,而基礎代謝率會較 低,因此越常餓肚子體內的脂肪細胞會養得越大,導致體脂肪率不斷攀升。

此外,我也要跟讀者宣導正確的減重飲食觀念,基本上不同體質的人有不同的減重飲食原則,除非體質平和不特別偏向哪一類,否則減重也應配合體質。容易發胖的體質有五種,分別是:陽虛、氣虛、痰濕、陽盛、氣鬱。以下分別針對這五種體質提供飲食原則:

陽虛及氣虛體質之人,本身代謝慢,脂肪燃燒慢,大多有體脂肪偏高的問題,應忌食寒涼冰冷,例如冰品、冷飲、生菜、橘子、香蕉及瓜果類,否則代謝力會更差。 很多人都喜歡吃生菜沙拉減肥,但陽虛及氣虛的人就不適合,蔬菜最好都用麻油或是老薑炒過再吃比較好。此外多吃能夠提升代謝率的食物有助於這兩種體質的人減 重,像是蔥、薑、辣椒、大蒜、咖哩、韮菜、南瓜、洋蔥、胡蘿蔔等辛溫的食物都非常適合。

痰濕體質之人,體內容易聚積溼氣而生痰瘀,體內廢水過多難以排除,因此這類肥胖者大多都是虛胖,也就是水腫型的肥胖,飲食上應著重於去濕。痰濕者應少吃寒 涼的食物及甜食,酒類及肥膩之物也應忌口。這些食物對脾胃不好,可能會加重痰濕。生薑的散濕作用非常好,還可暖脾胃、促進發汗,痰濕者平常應多喝薑茶,尤 以嫩薑較好。

陽盛體質之人,通常個性海派好應酬交朋友,飲食上也較不忌口且食量大,因此減重時應多吃蔬果少吃肉,少喝酒。若不得不應酬時記得飯後吃些白蘿蔔幫助消食。 平常少吃熱量高及容易上火的食物,例如油炸、燒烤、甜食、龍眼、荔枝等,調味時少放蔥、薑、蒜、辣椒、咖哩等辛香料。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像是各式瓜果、 白木耳、海帶、梨、枇杷、香蕉、西瓜等。

氣鬱體質之人就是俗稱的憂鬱體質,這類人往往因為壓力或是心情不好而大吃大喝所以才會胖。如果想治本情緒上的管理是最重要的,但飲食上的忌口有助於初期減 重成功以建立自信心。因氣鬱會化火,致使胃火上升,飲食上著重於消除胃火。平時多飲水,少吸菸、少飲酒(最好戒菸酒);少吃油膩、辛辣、燥熱、刺激的食 物,茶、咖啡少喝,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同時常運動。另外我建議氣鬱之人每天煮一壺能夠舒肝解鬱的快樂茶喝,也能有效降低食慾。快樂茶配方如下:生麥芽 20克、薄荷15克、香附12克、烏梅10克,煮1000~15000C.C.開水。
除了以上五種體質之人應注意自己的飲食之外,一般人也應知道的飲食原則如下:
1. 早餐必須吃得最豐盛。上午七點到九點是胃經氣血最旺盛的時辰,這時候吃飯最容易消化吸收,所以早飯吃得再多也不會發胖。
2. 午餐重質不重量,就是營養和口味都要相對好些,還要好吸收。
3. 晚餐不要超過六點吃且應量少。下午四點以後不要吃澱粉類的食物,盡量吃容易消化的蔬果,肉類也不要超過半個手掌的份量。
4. 起床後三十分鐘吃早餐為佳。經過一整晚的空腹運轉且人清醒時胃部運轉較睡覺時快,太晚吃早餐也會傷胃。
5. 早上第一口食物應該要溫熱,忌吃寒涼的生菜及冷食、忌喝冷飲,否則會導致胃寒。
6. 吃東西時請慢慢品嘗食物的味道,抱著感恩的心每一口食物咀嚼三十下再吞嚥,讓唾液充分與食物混合有助於消化吸收,也能讓胃氣充滿胃部準備受納食物。

以上這些飲食原則,不僅能幫助減重瘦身,其實也是中醫的飲食養生之道,若能確實做到,不僅身材窈窕不易發胖,甚至身體也會越來越強壯健康!

樓醫師小叮嚀:

1. 餓肚子減肥會越減越肥。
2. 不同體質的人有不同的減重飲食原則,容易發胖的體質是:陽虛、氣虛、痰濕、陽盛、氣鬱。
3. 陽虛及氣虛體質之人,忌食寒涼冰冷,多吃能夠提升代謝率的食物。
4. 痰濕體質應少吃寒涼的食物及甜食,酒類及肥膩之物也應忌口。平常應多喝薑茶。
5. 陽盛體質之人應多吃蔬果少吃肉,少喝酒,少吃熱量高及容易上火的食物,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
6. 氣鬱體質之人平時多飲水,少吸菸、少飲酒,少吃油膩、辛辣、燥熱、刺激的食物,茶、咖啡少喝,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同時常運動。
7. 氣鬱體質之人平常可喝快樂茶:生麥芽20克、薄荷15克、香附12克、烏梅10克,煮1000~15000C.C.開水;能有效減低食慾。
8. 早餐必須吃得最豐盛,午餐重質不重量,晚餐量少且避免澱粉類食物。
9. 起床後三十分鐘吃早餐為佳。早上第一口食物應該要溫熱,忌吃寒涼的生菜及冷食、忌喝冷飲,否則會導致胃寒。
10. 吃東西時請咀嚼三十下再吞嚥,讓唾液充分與食物混合有助於消化吸收,也能讓胃氣充滿胃部準備受納食物。


(本文於2011年2月8日刊載於自由時報家庭版)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道格拉斯‧梅瑞爾 & 詹姆士‧馬汀Douglas C. Merrill & James A. Martin】

‧大師輕鬆讀 2010/05/20   今日的世界步調迅速、資訊飽和,要能應付自如,你可以運用以下21項整理原則,以處理你接觸到的源源不絕資訊、整合各項必須完成的工作,讓你能夠專心面對每天會面臨的挑戰。換句話說,你需要的是能夠充分利用現有科技的整理術,而不是設計過時、只會用待辦事項便條的方法


1. 你的思考方式

讓你個人的整理術符合你的思考方式,是很有道理的。若不這麼做,就會不小心破壞了你向前邁進的最大努力。

(1)整理你的生活,盡量避免用腦過度

你的生活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東西,爭相吸引你的注意力。無論你是否察覺,你的注意力總是從一件事物,游移到另一件事物,再到另一件事物。資訊會不斷迎面而來,因此千萬別想要注意到你接觸的每一樣東西。你反而應該設法整理你的生活,以盡量避免用腦過度。

(2)以最快的速度挪出腦袋裡的事物

這應該是任何整理術的重點。能夠愈快挪出短期記憶中的事物,轉存於可搜尋的資料庫,你就會感到愈有條理。智者很早之前就明白這點。

(3)千萬不要一心多用,這樣比較沒有效率

今天每個人都希望能一心多用,但人腦天生就不適合做這種事。道理很簡單,當你一心多用,就會有礙大腦將資訊置入短期記憶的能力。無論你多麼努力去找理由,一心多用都會減損你的效率。

(4)運用故事來記憶重要的事情

原來,如果你將一項資訊與故事做結合,會更有可能在之後回想起來。難忘的故事可以當作生動的鑰匙,讓你在日後打開長期記憶,憶起事實,這是因為事實本身通常枯燥乏味,而故事則帶有色彩、動作、人物、畫面和情感。大腦非常善於記住和故事相關的心智圖像。換句話說,絕佳的故事會把事實置入情節之中。

(5)尋找更新、更好的做事方法

人腦除了會做短期與長期記憶的轉換,它還不喜歡另一件事,那就是有太多選擇,無論選擇的是大事還是小事,太多選擇會讓我們無力招架,而使我們回復「原始設定」選擇,就算那些選擇是在多年前截然不同的環境中所作的。

(6)知識不是力量,分享知識才是

如果一個人具備特定知識,他可以盡全力加以應用,但若有一群聰明的人齊聚一堂,願意貢獻和分享各自的知識,那麼這群人的成就將不可限量。在現今環境中,分享知識才會讓力量快速成長,藏私是做不到的,這就是網路效應產生的結果。

(7)規畫要依照真實的限制,而非自以為的限制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各自的限制,讓我們無法有條有理,邁向成功。生活要更有條理,你必須更懂得務實地看待限制。這些限制可能是:

● 生理的——來自於我們真正的先天局限;

● 心理的——承襲自我們覺得有影響力的人;

● 強制的——來自於社會規範。

(8)誠實面對自己,但不要過於主觀

我們每個人都不太善於判斷我們真正的限制,因為我們見樹不見林。換句話說,我們的限制看來是那麼真實和確切,使得我們難以從實際的角度,客觀評估自己的能力或環境。這就是為什麼尋求他人協助,客觀評估我們真正的限制,會這麼重要。

(9)明白何時該忽略限制

在你深入了解,找出你的限制所在之後,便可決定其中哪些要努力突破,哪些又要認了。比方說,無論你怎麼整理你的生活,你每天能用的時間不會超過24小時、每星期就只有7天。你的時間終究會花完,因此這對於你要達成的事情,是無法打破的限制。如果過分擔心這些限制,就無法理性思考,而讓你身處的情境每下愈況。

(10)知道目標在哪裡,以及該如何達成

目標是限制的反面,當你明確界定出所要前往的目的地,便擁有可用以整理資訊的架構。你會有一套標準,可藉以評估孰重孰輕。當你非常清楚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便比較容易自然變得更有條理。事實上,你的目標愈明確,不僅愈容易達成目標,也愈容易評量你的進展。衡量成敗的標準,也因此變得清晰可見。

(11)達成目標的方法要保持彈性

知道你想要達成的目標之後,如果還能對於所要達到的成果保持一些彈性,會很有助益。保持彈性的好處在於,如果你的A計畫未能如預期奏效,你會願意尋找替代方法來完成你想達成的目標。

2.訣竅、技巧與策略

今天,坊間有不少絕佳的工具,可以幫助你條理井然——包括智慧手機、雲端運算等。你必須不斷找出更有效的新方法來使用這些工具,作為你整理的助力。在這方面可以應用以下7項原則:

(12)不要整理資訊,要學會搜尋資訊
(13)只記必須記住的東西
(14)一定要把大塊分成小口
(15)每週排出時間來回顧關鍵實據
(16)提醒自己,世上沒有完美的方法
(17)盡可能應用你已經熟悉的工具
(18)替數位資訊加上關鍵字,方便日後搜尋

3.根據21世紀的挑戰來整理生活

要在今天做到條理井然,最好盡量減少會讓你分心的事物。別想要在工作與生活之間達成理想的平衡,因為那是不可能的。反之,要將你的生活和工作整合在一起,這樣就能讓自己的精力和腦力完全發揮。在這方面,要記住3項關鍵原則:

(19)做註記,以便之後轉換情境
(20)將情境類似的事務合在一起
(21)把工作和生活整合在一起

【完整內容請見《大師輕鬆讀》378期〈高效的連網整理術〉】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爾街日報周三報導,美國 Transcept藥廠最快將在今年推出治療半夜睡眠中斷問題的安眠藥Intermezzo,預估商機達數億美元。Transcept計畫今年秋季再次向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申請核可,如果FDA認可此藥安全性,Intermezzo將成為首件核准通過的專治睡眠中斷安眠藥。

     該藥關鍵成分與法國製藥大廠賽諾菲安萬特(Sanofi-Aventis)的Ambien(中文名稱為使蒂諾斯)雷同。 Transcept表示重新調配後,藥效可更快產生作用。

     飽受失眠之苦的人數量相當多,但並非每個人都症狀相同。有些人是上床後翻來覆去睡不著,有些人則是苦於太早醒來。另外有許多人可以順利入睡,卻往往會在半夜醒來,便難以再度闔眼。

     Transcept引用研究指出,美國多達三分之一成人有睡眠中斷的問題。目前市面上所售安眠藥均建議失眠患者在睡前服用,不過 Intermezzo則可視情況用藥。

     目前FDA仍未認可Intermezzo安全性。去年10月FDA就曾經覆函質詢Transcept,詢問該藥是否會有晨間副作用,或是導致病人在夜間記憶不清、重複用藥的可能。Transcept為此更改包裝設計,且加註警語提醒病患服藥後留置空盒協助判斷。

     芝加哥投資研究公司Zacks Investment Research的分析師那波達諾預估Intermezzo年銷額約在5億美元。另一投資機構Lazard Capital Markets的分析師坦納則估計該藥在2016年的銷售可以達到3.86億美元。

     Transcept執行長歐克拉森亦保守認為Intermezzo的銷售應無法與使蒂諾斯等量齊觀。使蒂諾斯每年銷量有數十億美元之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心想要變瘦子,想盡辦法餓肚子;吃魚吃肉不吃飯,原來不是好法子
  我不是基督徒,也不是素食主義者,但我卻跑去參加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台安醫院所舉辦的新起點健康生活計劃(NEWSTART),因為我想要變瘦。

  年輕時,要瘦很簡單,只要挨幾頓餓,或熬幾個夜,體重立刻下滑,但是步入中年以後,想瘦似乎很困難,不吃不睡也瘦不了幾公克。加上努力工作狂吃美食,體重日日有成長,許久不見的朋友看到我的第一句話總是:妳又長「大」了不少。

  ■禁閉13天 生活超規律
  身邊的長輩有的因為生病,有的為了養生,不約而同都跑去參加新起點,而且回來後都變得神清氣爽,於是慫恿我與我先生手牽手一起去,就這樣展開了我在南投魚池長達13天的禁閉式減肥生活。

  想一想,自從20年前當記者的第一天至今,規律生活就跟我說拜拜,可是在新起點的13天裡,從早上睜開眼睛的那一剎那,到晚上閉起眼睛睡覺為止,每天的生活步調幾乎未變。

  凌晨5:30起床,喝水600cc,試圖ㄣ大便,6:00健走運動,7:00做伸展體操,8:00吃早餐加散步,9:20上課,12:30吃午餐加散步,14 :30上課,18:00吃晚餐加散步,20:00上課,21:30上床睡覺。

  ■三餐吃全素 不睡就哭腰
  每天都要睡足8小時,理論上是修補身體細胞,實際若不睡就很慘,肚子開始「哭腰」,強烈的欲求不滿在內心翻滾。

  行前就有好心人偷偷提示我:「新起點是吃素哦!沒有魚肉蛋奶,所以你要忍耐。」可是實際情況比預期中更嚴苛。

  報到隔天,先做體檢,然後每人發一張牌子掛在身上,詳細寫著三餐的飲食種類與份量,顯然營養師只用身高為標準,不管我生來就是粗大骨架,所以167.5公分的我,每天攝取1500卡,主食類佔最多,其次是水果,然後是蔬菜,油脂類很少,蛋白質類更是低到不行。

  ■吃飯變酷刑 感覺像動物
  「你早餐的油脂類是一份,那,這兩顆核桃就是一份。」哇哩勒,不但是素的,還是無油,雖然我也知道堅果是油脂,藏在每天用力咀嚼的吐司、饅頭、五穀飯,還有老師精心調製的杏仁醬裡,可是連炒菜都用水,調味料只有海鹽與黑糖,每道菜都沒有香味,不是韌韌的,就是冷冷的。

  營養師天天盯著我取用的食物,一開始想偷偷多吃一點,尤其是餐檯上出現我最愛吃的豆腐時。黃豆幾乎是唯一蛋白質的來源,可是變成豆腐以後,我每頓只能取用一份,就是1/3碗,或是兩小塊,感覺真痛苦。

  本來是想吃,後來是愈吃愈少,因為食物裡沒有引人快樂的元素,覺得自己像動物,吃東西只是維生,吃飯根本是酷刑。

  ■出關第一天 狂啖魯肉飯
  可是每天早上做完運動,汗流浹背地站在電子體重機上,看到數字一路往下跌,雖然有時相差僅是小數點下兩位的變化,卻有身輕如燕的快感,內心暗爽!

  日復一日,終於熬到出關日,第一次體檢中的許多紅字變藍字,一量體重,整整掉了4公斤,我先生更猛,足足掉了5公斤多,不過這還不是最厲害,某家知名台菜餐廳副董事長一口氣減了6公斤。

  結訓當天,飛也似地返回台北,第一件事就是找魯肉飯,痛痛快快吃一頓,感覺自己又個像人,不過隔天又恢復新起點的作息與飲食。很難?當然,所以只能儘量。雖然吃是我的職業,不過花出去的6萬多元可不能白白浪費,一定堅守陣線,不讓肥肉再度附身。

  ■我的新起點準則:
  1.儘量早睡,每天還是凌晨5點半起床,健走、伸展再加打乒乓球,要流汗且微喘。
  2.記得喝夠水,每日標準是體重乘上40cc。
  3.不吃肉凍未條,所以將三餐蛋白質與油脂集中在中餐,換算出瘦肉攝取量為90克,油脂為20克。
  4.早、晚餐兩維持新起點的吃法,就是二至三個拳頭大的水果,加一片全麥吐司。
  5.餐間不吃東西,忌甜食與油炸。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自己一個 善終的權利 李盛雯/台北報導

簽署不急救意願書,於健保卡中加註,免受無謂的痛苦,家屬也有遵循依據。

明知急救無效,是否還要急救?是許多家屬的兩難。如果不想做無謂的急救,不想增加病人和家人痛苦,可以在健保IC卡中加註意願,為自己預留「善終權」。前監察院長陳履安早已簽妥意願書,讓家屬有遵循的依據。

俊明曾經目睹癌末父親及主動脈瘤破裂造成大吐血的祖父急救過程,事隔多年,他都無法忘卻當時的殘酷景象。

如果可以重來,他希望當時沒有要求醫師急救。現在,他已簽下不急救意願書,並申請登記在健保卡,希望將來有一天能「好好走」。

台大醫學院教授陳榮基表示,癌症、愛滋等末期病人,往往因為骨質疏鬆或受癌細胞侵襲,在急救中壓斷肋骨、大量出血甚至敲斷牙齒,最後也只能延長一點時間,病人在痛苦中離去。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莊榮彬指出,癌末、心肺衰竭等末期病人,無法透過心肺復甦術挽救生命,不管是電擊、插管或壓胸,都只是增加不必要的折磨與痛苦。插管之後無法言語,更喪失與家人最後話別的機會。

前監察院長陳履安早已簽妥意願書,讓家屬有遵循的依據。否則家人的愛可能變成害,明知沒救還拚命救,最後內臟壓壞、肋骨壓斷。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接受衛生署委託,從6月起協助民眾簽立意願書,目前已有兩千多人完成簽署,將送健保局註記。就算將來反悔,還可以用書面通知撤銷。

急救與否的兩難與預立DNR意願書的重要    
   
作者:陳榮基   
出處:「生命雙月刊」82期   
   
如果病人或家屬只做口頭表示,沒有正式簽署DNR意願書或同意書,
根據目前台灣的醫療習慣作法及醫療法第六十條/醫師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
醫師還是應該會做急救的動作的。

文/陳榮基
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董事長

  2月17日除夕日,驚見自由時報B1社會焦點版斗大的標題:【老刺客闖急診殺醫師!】副標題:【母親送醫不治,70歲老翁要報仇,被刺醫師急救保命】【緊急狀況?百歲母插管,未得家屬同意】。原來是年近百歲的盧母孫老太太,94年11月因呼吸困難送到署立基隆醫院急診(報上沒說明是患了什麼病),急診室李主任認為孫老太太呼吸困難,嘴唇及四肢末梢發紺,因此緊急予以插管。

但孫老太太到95年4月間因肺炎去世。院方指當時曾告知其子盧某相關搶救程序,但盧某堅稱李醫師並未徵詢病患與家屬同意即插管。盧某認為李醫師不僅剝奪病患的自主權力,更以暴力造成其母重傷害致死,因而提出告訴。基隆地檢署認為插管未徵得家屬同意,依強制罪起訴李醫師。

  其實在1960年代以前,當病人呼吸困難四肢發紺時,醫師只能親切地握著病人的手,與家屬一齊為病人送終。1960年代以後,各種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逐漸發明,病人縱使呼吸或心跳停止,仍有可能用CPR將病人救回。

■為免被告,醫師只好忍心作CPR
  我國醫療法第六十條規定:「醫院、診所遇有危急病人,應即依其設備予以救治或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不得無故拖延。」醫師法第二十一條規定:「醫師對於危急之病症,不得無故不應招請,或無故遲延。」從前曾有醫師因為尊重癌末病人拒絕CPR的要求(也就是要求 Do not resuscitate,DNR),在病人臨終時沒有給予CPR,結果被病人的兒子告上法庭。

因此以後相延成習,只要病人在醫院臨終,醫師大多會以CPR 為病人送行,雖然明知此一動作,只有增加病人的痛苦,救不回病人的生命,但為了避免被告,只好忍心作CPR了。不想臨終接受痛苦的CPR的話,最好臨終時不要送來醫院。但家屬常怕被指責不孝,臨終時明知沒有效果,還是要將親人送到醫院急救,做最後的努力!

  其實,很多重症疾病,譬如:癌症、愛滋病、運動神經元萎縮症或重要器官衰竭的末期病人,臨終時呼吸衰竭,CPR只會增加其痛苦,並不可能挽回病人的生命。因此立法院於2000年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賦予末期病人的自主權,可以「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預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或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明白宣示 DNR的要求,醫師可以根據此DNR意願書,在判定CPR已無醫療意義時,尊重病人的意願,不再給予痛苦的急救措施。如果病人已昏迷,家屬也可遵照病人先前表示的意願,而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讓醫師可以依法不再作急救。

■趁健康時,儘早思考自己的抉擇
  孫老太太的案件,如果她符合末期病人的條件,且曾經簽署「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或家屬曾經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則醫師自當尊重病人及家屬的意願,不予插管急救。如果病人或家屬只做口頭表示,沒有正式簽署上述的DNR意願書或同意書 (醫院工作人員應該協助病人或家屬簽署,醫院應備有該意願書或同意書),根據目前台灣的醫療習慣作法及上述醫療法第六十條/醫師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醫師還是應該會做急救的動作的。

  雖然醫療法第六十四條規定對於侵入性檢查或治療,醫師應告知並獲取病人或家屬的同意,但因CPR為緊急救命措施,有時如一定要獲得書面同意,恐怕會耽誤急救的時效,因此衛生署並未將CPR列入一定要獲得同意才可實施.,基於醫病互信的原則,病人及家屬應能諒解醫師全力救人的用心。

  醫師及護理師在照顧病人時,應及早教育病人以及健康的人(等得了重病或老了反而不好啟齒討論此一重要課題),儘早思考自己的抉擇,早點簽署「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各醫院應有此類意願書備索,也可到下列網站下載此意願書www.tho.org.twwww.lotus.org.twwww.doh.gov.tw/ ),並將其正本寄到:台北縣25160淡水鎮民生路45號/台灣安寧照顧協會,協會會將此意願書電子檔轉送給健保局,將之註記於健保IC卡。醫療人員可讀取急診或住院病人的IC卡中此一安寧緩和醫療的意願(醫院最好隨時讀取病人DNR的意願,並存留於病人的紙本及電子病歷中),如果發現病人已簽署「同意安寧緩和醫療」或「同意DNR」,則應尊重病人的自主權,在確定病人符合末期疾病的條件時,依法不予CPR,協助病人安詳往生。但對急性狀況,如車禍病人,因非屬「末期病人」,縱使已作IC卡之註記,還是要盡力搶救。

■臨終時的生活品質,優於生命的延長
  如果醫師未能尊重病人DNR的意願,仍舊給予CPR,則可能發生李醫師事後挨告,甚至挨刺的不幸事件。不久前,有家地區醫院,病人已出示DNR意願書,臨終時,兒子堅持要急救,醫師順從家屬的要求(沒有要家屬簽下書面CPR的要求),給予插管急救,病人死亡後,兒子拿著病人DNR意願書的複本,責問醫師為何不尊重病人DNR的意願而給予CPR,增加病人無謂的痛苦(他否認曾在急診室堅持要急救)!醫師診治末期病人時,如果家屬有表示要DNR,應協助其簽署合法的意願書或同意書;如果醫師認為病人尚未到末期狀況,仍有積極救治的意義,應妥為說明爭取同意,並據以實施最好品質的醫療措施。重要爭議,應做書面記錄,並請家屬簽章確認,以免家屬事後反悔,發生爭議或糾紛。

  醫療人員動輒得咎,不救挨告,救也挨告!應該妥善與病人及家屬溝通,依倫理及法律的規範,提供最好品質的醫療照顧。其實在病人臨終時,生活的品質可能優於生命的延長,醫師在此時,如能尊重病人意願,提供安寧緩和醫療的照顧,並在臨終時協助病人有尊嚴的死(die in dignity)或安詳的往生(peaceful death),將是莫大的功德。大孝與大愛應是陪伴臨終家屬,協助其坦然接受疾病,安度餘生,安詳捨報往生。病人的死亡,並非醫療的失敗,未能協助病人安詳往生,才是醫療的失敗。【備註】

【備註】作者為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安寧照顧協會常務監事/台大醫學院,北醫附醫,恩主公醫院及天成醫療體系教授。
E-mail: rongchichen@gmail.com

參考文獻:
1. 陳榮基。醫界應積極推廣臨終DNR的觀念。慈濟醫學 2006;18:155-7.

《本文摘自蓮花基金會「生命雙月刊」82期》

預簽拒絕急救意願書~安寧協會:為自己保有自主善終權

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2006-09-22 12:20

在醫院的急診室或病房常可見到醫師用盡心肺復甦術(CPR)的招數,搶救病人各種驚心動魄畫面不斷上演。不過,這個看似簡單的急救動作,除了會給病人帶來極大痛苦之外,也可能因此讓家屬承受一輩子的痛苦。台灣安寧照顧協會推動希望病人能死得有尊嚴,臨終前能保有身體自主權,推動舉凡年滿20歲成年人都可以簽署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意願書,在健保卡作上註記,臨終前決定是否要接受CPR急救。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今(22)日推動「安寧緩和醫療意願註記健保IC卡」宣導活動,「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在2000年6月7日立法實施後,規定國人若簽署安寧緩和醫療─拒絕CPR 急救(Do not resuscitate, 簡稱DNR)的意願書。包括病人或一般民眾皆可簽署,就可以在臨終前選擇不接受心肺復甦術,維護自身的善終權。為免病人臨終前未攜帶意願書,因此衛生署今年初也開放健保IC卡加註安寧緩和醫療意願。

依照醫師的職責似乎就是得救人到底,家屬也認為不可放棄一絲一毫的生機?不過,台灣安寧照顧協會常務監事、台大醫學院/台北醫學大學神經學教授陳榮基指出,通常CPR是為挽救溺水、電擊、車禍或急性心臟病發作的病人所用,可能最後救回心跳,卻救不回意識與呼吸,病人就終生成為植物人狀態。

另外,慢性末期的癌症病患、愛滋病或運動神經萎縮末期的病人,如果用CPR暫時救回心跳,肺及腦功能卻無法恢復,最後被插上氣管插管,接上人工呼吸器,送到加護病房,多承受更長一段時間的痛苦,直到心跳停止,終能獲得解脫。尤其許多癌末有骨鬆的病人,可能因CPR的壓胸多段幾根肋骨,或急救中引起大量出血,而這些臨終前的痛苦有時是不必要的。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莊榮彬則說,如果自己預先簽訂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意願書或家屬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的病人,如果罹患末期疾病、臨終前可以不在受到CPR的折磨,若在急救過程中接上呼吸器,未能恢復呼吸時,也可以撤除呼吸器,讓自己選擇有尊嚴、安詳的死法。

莊榮彬表示,目前僅有1000多人填寫DNR意願書,約有600多人已做健保卡的註記,其中監察院院長陳履安更是主要的推手,其他許多醫界大老及醫護人員也紛紛簽署,至於許多民眾會發出疑問,是否簽署後醫師就不會盡力救治?莊榮彬強調,必須由兩位專科醫師做出判定,而且站在醫師的立場,不會輕易放棄可能好轉的機會。

民眾若想進一步了解,可逕洽台灣安寧照顧協會02-28081585,或上網www.tho.org.tw查詢。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流感大蔓延:全新的病毒,60歲以下沒有免疫力【文/李怡嬅】

‧康健雜誌 2009/09/03    H1N1病毒大軍正在全國各地展開寧靜攻擊,推估台灣每星期新增病例已一萬多個,目前已有5例死亡,重症患者中,5~17歲佔了47%,18~49歲佔了40%,防疫專家預估9月底進入感染高峰……

風災大水過後,無家可歸的男女老少被集中安置,吃、睡都在一起。

從嘉義、台南、高雄到台灣尾屏東,山區、海邊,26%的國土被水掩蓋,黃泥濁水褪去,浮出地表的是豬雞鴨鵝橫屍遍野,滿坑滿谷,數也數不清。流行病學家擔憂,皮膚、呼吸性疾病、腸胃道感染、病媒蚊引起的傳染病尤其登革熱,將衝擊民眾健康。

更且,前衛生署長葉金川以「防疫專家」身份提出警告,需嚴防災區爆發H1N1新型流感群聚感染。

天候晴雨不定、家園重建漫漫長路、災民身心疲憊,免疫力降低,很容易出現發燒、鼻塞、頭痛等類似流感症狀,民眾一時間也難以從症狀判斷究竟得了感冒、季節性流感或H1N1新型流感,再加上災民被集中安置,人與人接觸密切,更可能加速病毒流竄。

萬一得了H1N1新型流感,沒能掌握48小時黃金治療期服用抗病毒藥物克流感,極易轉為重症或引發肺炎鏈球菌等其他細菌感染、心肌炎甚至敗血症。

根據疾病管制局傳染病監視資料,不論急診或門診,類流感就診率逐漸往上攀升,將社區收集到的呼吸道檢體進行病毒分離得知,90%是H1N1新型流感病毒,依據電腦推估,國內每星期新增一萬多個病例。

「新型流感對台灣的威脅,過去被部份輿論與專家過度輕忽,」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發言人李秉穎在我們一小時的採訪中,憂心忡忡地說了3次。

疫情持續升溫,「已超過預警值,擋也擋不住了,」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長郭旭崧在記者會上嚴肅說著。

超過預警值的意思是,跟往年平均值比較,類流感人數已經超出平均值。往年,流感病例在9月底之後才往上衝,今年卻將提早來報到。

加上風災水災後,情況恐更加危急。

全新的病毒,多數人沒有免疫力

原因是,H1N1是全新的病毒,「多數人沒有免疫力,」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何美鄉解釋,流感病毒是一種RNA病毒,本身很容易產生變化,偏偏這次的 H1N1新型流感病毒基因(共有8段),有部份來自人、豬與禽鳥以及跨歐亞與美洲的豬的病毒基因,經過基因重組變成另外一個新的病毒,所以這個H1N1新病毒才這麼厲害;再加上60%以下的民眾沒有免疫力,傳播力很強,「一定要達到一定數量的人被傳染了,有族群免疫了,疫情才會遲緩。」

當兩種病毒感染同一個細胞,就會互換基因,透過排列組合產生新的株種,甚至對既有的抗病毒藥物產生抗藥性,「這是我最擔心的情況,」國際流行病學家、中研院院士陳建仁不禁皺眉。假設,一個人身上同時得到季節性流感(H3N2)與H1N1新型流感,可能會有四種重組(H3N2、H3N1、 H1N2、H1N1),「萬一將來出現新的組合,問題會更嚴重。」

「H1N1新流感病毒可能在秋冬時與季節性流感病毒產生交互作用,相互影響,」李秉穎也認為。

同理,萬一風災水災過後沒有將大批死亡的禽鳥類與動物處理妥當,誰也沒有把握令人聞之色變、致死率相當高的禽流感疫情(H5N1病毒)不會跟著來湊熱鬧。

不容小覷的是,H1N1新型流感病毒不像季節性流感偏好侵襲老幼,連健康的青壯年也不放過,甚至諾貝爾和平獎得主、68歲的哥斯大黎加總統阿里亞斯也已確認感染H1N1。

青壯年更難逃H1N1威脅

這次H1N1在墨西哥剛開始流行時,死亡病例集中在青壯年。台灣也有類似的發展,重症患者多集中在5~49歲,目前已有3位年輕人以及2位無疾病史的6歲孩童死亡(截至8月26日疾管局資料)。

為什麼H1N1重症多偏愛年輕人?

過去一個世紀,全球曾經爆發三場大型流感,分別是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A型流感H1N1病毒)、1957年亞洲大流感(A型流感H2N2病毒)與1968年香港大流感(A型流感H3N2病毒),成千上萬人死亡。

美國疾病管制預防中心(CDC)研究顯示,目前60歲以下的人幾乎沒有H1N1病毒的抗體,60歲以上的人約有三分之一具有交叉保護抗體。

也就是說,1957年之前出生的人很可能過去曾感染過流感病毒,也許是H1N1,也許跟H1N1類似,體內存有抗體因而產生交叉保護作用。「即使發病了,症狀也較為輕微,」何美鄉指出,但因為無法釐清誰有誰沒有,所以60歲以上的人仍舊要打疫苗防範。

此外,年輕人的免疫力比較強,引起「免疫風暴」的機會較高,為了攻擊侵入體內的新型病毒,容易出現激烈的免疫反應,殺死病毒的同時也可能破壞肺、腎臟細胞,甚而全身器官的衰竭,陳建仁提出另外一種解釋。

世界衛生組織在今年6月11日將H1N1新型流感提升至第六級警戒,宣布進入全球「溫和大流行」,呼籲各國政府將醫療資源集中在患者的醫療照護;台灣因而跟進,6月19日,疾病管制局將新型流感從第一類降至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加強監測重症患者,因為社區流行已經確定無法避免了。這也讓許多不知情的民眾掉以輕心。

所謂溫和大流行的意思是,假設1000人得到感染,其中990人症狀輕微,沒事了,但對某些人可能會構成重症,像是孕婦、慢性肺病(包括氣喘)、肥胖、神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與免疫不全患者,都可能因H1N1出現嚴重合併症導致器官衰竭,甚至喪命,從發病至死亡,約4~14天,疾管局長郭旭崧指出,「這絕對不溫和。」

各專家學者們齊聲呼籲,H1N1新型流感大流行極可能提早報到,在全國各地快速蔓延,每個人都應做好萬全準備,尤其嚴重風災水災之後,新流感疫情很可能擴大爆發。

但,民眾真的認識流感嗎?知道該如何預防嗎?為此,《康健》進行全國民眾流感認知大調查,同時專訪流行病學家、病毒學家、感染症專家,聯手解讀調查結果。

其中,國際流行病學權威、中研院院士陳建仁對結果感到憂心,強烈呼籲衛生主管機關應再加強民眾衛教宣導,「整體來看,台灣民眾對流感的認知只有50分。」

不到一成的人完全了解H1N1傳染途徑

民眾對流感的認知顯然不足,知道流感跟一般感冒不同的有68.18%,以為這兩者相同的有五分之一。

感冒與流感的症狀很像,咳嗽、流鼻水、頭痛、喉嚨痛或發燒,但醫學定義上卻大不同。感冒屬於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是指流感病毒造成的呼吸道感染,可說是「最嚴重的感冒」,甚至會極度疲乏、嚴重的肌肉痠痛與發燒。

至於H1N1跟季節性流感症狀很類似,都屬於病毒感染,但病毒類型不同(流感病毒有200多種),所需施打的疫苗也不同,「感染H1N1比較會腹瀉嘔吐,季節性流感較少出現腹瀉嘔吐,」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說明。

調查還發現,學歷高的未必比較厲害,大學以上認為感冒與流感是同一件事的有22.39%,錯誤比例比平均值21.13%還高。

「這滿有趣的,」黃立民觀察,台灣高學歷者對醫學容易有不太正確的看法,未必願意聽醫生建議,這項調查結果凸顯了「持續對高學歷者進行衛生教育,很重要。」

完全答對新型流感(H1N1)傳染途徑是接觸和飛沫傳染的比率僅6.84%,誤以為是飛沫和空氣傳染的比率最高,達32.81%。

「比我想像的還差,」流行病學家陳建仁既驚訝又憂心,他認為社區內如果有三~四成的人觀念不正確,未來可能會在這些人身上造成流行,對社區很危險。

黃立民認為,這除了反應多數民眾沒那麼清楚H1N1的傳染途徑,需要衛生單位多加宣導之外,也跟台灣對醫學名詞定義不清楚有關,許多人不清楚飛沫與空氣傳染有什麼不一樣,「甚至有些醫生也不清楚什麼是空氣傳染,」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發言人李秉穎觀察。專家們不約而同指出,將來制定醫學名詞時應該要更精準。

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說,得到流感不會去上班上學

值得慶幸的是,得到流感會去看醫生的比率高達90.05%,不會去看醫生的不到一成。

李秉穎認為,民眾不易辨識得到的是感冒、流感或H1N1,如果只是輕微鼻塞、流鼻水,通常一般感冒一個星期內會結束。但如果症狀嚴重,例如有發燒、倦怠等症狀就需馬上看醫生,尤其老年人、幼童、慢性病患,容易引起併發症。

「不要把所有呼吸道症狀都當作感冒,忽略症狀背後的嚴重度,」李秉穎強調,例如咳嗽,背後的原因可能是結核病、肺癌或百日咳、氣喘;流鼻水可能不是感冒,而是過敏性鼻炎,更嚴重的可能是鼻竇炎。最好的辦法就是去看醫生,確定自己是不是感冒,是否已經出現併發症。

尤其當H1N1已成為台灣類流感病毒株主流時(疾管局社區病毒監測,A型H1N1流感病毒佔了90%),如果能在發病後48小時內使用抗病毒藥物,可減少併發症與死亡率。

也因此,只要出現類流感症狀(發燒及喉嚨痛、鼻塞、肌肉痠痛、頭痛、極度疲倦等),最好去看醫生,初步懷疑可能感染新型流感,會當場用鼻腔或咽喉拭子進行快速篩檢,約半小時即可確認結果,如果是陽性(A型流感病毒抗原陽性),或有肺炎惑重症者,需接受克流感藥物治療,健保有給付。(哪些醫院有快篩服務可打1922諮詢專線或上疾管局網站查詢www.cdc.gov.tw或洽各縣市衛生局)

除了看醫生與吃藥,超過七成四的民眾認為在家休息最重要,其次是喝薑糖水、泡熱水澡、吃維他命。

雖然多數民眾認為得到流感應在家休息,避免擴大傳染,但是認知與行為卻出現明顯落差,成人竟只有34.05%的人說不會去上班上學。如果小孩得到流感,不會讓孩子去上學的則有62.08%。

曾經投書建議取消校園全勤獎的李秉穎認為,小學六年內全勤表示一定曾經抱病上課而助長病毒傳播,反而有缺乏公德心之虞,孩子只要出現流感症狀,一定要在家休息。這觀念再不改,9月起,各級學校紛紛開學,「校園一定是(H1N1群聚感染潛在的)大地雷。」

個人.校園.企業,抗流感自保總動員!【文/李怡嬅】

‧康健雜誌 2009/09/03
最壞狀況可能軍隊會癱瘓、校園會停課、警察也病倒,每個人都有機會被感染,該怎麼備戰與自保?

新型流感除了有一般季節性流感症狀,也容易出現眼睛紅、腹瀉等症狀,務必趕緊就醫,並且在家休息,以免趴趴走傳染給別人。如果一定要出門,請戴口罩。

此外,與病患接觸如探病、有呼吸道症狀、或是大流行期必須前往人潮聚集處時也需要戴口罩。

口罩要慎選。消基會最近調查發現,市售外科口罩近半數未標有效期限,N95口罩則有六成五沒有標示製造日期,建議民眾選擇時仔細看有無標出廠商地址、許可證、製造日期及有效期限。

一般人僅需棉布口罩、紙口罩、一般外科口罩,可拋棄式的外科口罩就可以有效地防範飛沫與接觸傳染。

而H1N1病毒的直徑為54奈米,需近距離接觸病患的人,工研院副院長李世光建議,最好選口罩的濾網小於54奈米如N95,才能阻絕病毒入侵。

新型流感的傳染途徑是飛沫與接觸傳染,沒有症狀的人不需要戴口罩。

更重要是多洗手,減少接觸傳染的機會。沒事不要用手去摸眼睛、口、鼻子;洗手時使用洗手乳,要多搓一分鐘。研究病毒奈米結構的台大醫學院光電生物醫學研究中心教授林世明已養成習慣,只要在辦公室以外的地方走動,進辦公室前一定會洗手,有時10分鐘洗了4、5次,每次都搓洗一分鐘以上。下班時,一定抽一張擦手紙來關門、按電梯。他也這樣教育小孩,養成好習慣。

預防是對付流感最重要的方式,《康健》請教專家,提供個人、學校、企業及出國時的自保原則。

全家大小不感冒的養生法:

老人

◎起床後活動筋骨,能促進血液循環,雙手握氣功拳(大拇指在內,被四指包住),輕拍胸部周圍的穴道5分鐘能增強心肺功能。

◎吃不慣西式早餐的老人家,不妨吃生薑稀飯,薑能暖胃散寒,是中醫師最推崇的養生法。

◎攝取足夠的營養:每天每餐至少要包含一份品質好的蛋白質(如瘦肉、魚肉、蛋、豆腐等),最好吃進5份蔬果,儘量挑選質地軟,像是大番茄、絲瓜、冬瓜、南瓜、茄子及葉菜類的嫩葉、香蕉、西瓜、水蜜桃、木瓜、芒果等。

◎吃些人參:人參的人參皂.有助補氣,但必須依體質選擇適合的人參。例如高麗參對氣虛、四肢冰冷畏寒的人有幫助;而花旗參有潤燥效果,適合身體比較燥熱的人吃。不過身體發炎(感冒發燒或急性肝炎、氣喘)、或剛動手術後、服用抗凝血劑的人都不宜使用。

◎睡前按壓湧泉穴:老人家下肢冰冷,常常按壓有長壽穴之稱的湧泉穴(腳掌底前半凹陷處,第2、3腳趾趾縫延伸到足跟連線約三分之一處),幫助氣運足下,保持足部溫暖,也能預防心、腦血管病症爆發。

小孩

◎早餐來碗燕麥粥,燕麥及大麥含β葡聚糖(β-glucan),能抗菌及抗氧化。

◎為孩子一天準備5份蔬果(蔬菜半碗、水果1個拳頭大為1份),並且讓他帶水壺鼓勵他多喝水,讓身體免疫功能運作正常,自備水壺的目的是避免接觸公共飲水機,減少傳染機會。

◎古籍《小兒病源方論》認為小孩的體質易偏脾虛,因此容易出現消化系統疾病,四君子湯,茯苓、番薯能補脾胃之氣。

◎鼓勵孩子做感興趣的運動,像騎腳踏車、溜直排輪等,或是走進大自然。

◎切忌亂吃補品,長庚醫院中醫內科部主任楊賢鴻指出,小孩的陽氣較重(基礎代謝率較快),不適合吃人參、黃耆等太補的藥材品,否則可能會有嘴破、口乾舌燥、長面皰等上火反應。

上班族

◎每天7份蔬果,吃各種顏色的蔬果。尤其紅、橘或黃色蔬菜,有大量的β胡蘿蔔素,進入人體後會轉換成能維護黏膜健康的維生素A。也要多吃菇類,因為含多醣體能調節、提升免疫功能。

◎刮痧膽經、膀胱經去寒,膽經在大腿外側,

膀胱經從眼角過頭頂走背脊椎旁,經背腰腎直到小腿後側止於小腳指外側端。或用指腹刺激手掌虎口處的合谷穴及小腿的足三里穴(膝蓋下四橫指,脛骨旁兩指處),直到覺得痠麻脹為止。這些穴位氣血分布豐富,可增進氣血循環。

◎補氣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針傷科主任陳萍和建議,黃耆搭配防風、白朮,各一錢沖泡500cc熱開水即可。此外,四君子湯、桂枝湯都有補氣的效果。

◎每天抽30分鐘運動。

校園

高規格的措施及自覺,在疫情緊張的此刻非常重要。國立馬公高中42位師生5月份到日本交流旅行,由於當時日本傳出H1N1病例,返國後即使沒有人出現類流感症狀,校長林亨華仍要求所有師生請公假在家自主健康管理7天,每天量體溫回報健康狀況,並由導師每天連絡紀錄,林亨華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加強防疫是「為確保師生人身安全,並對澎湖善盡社會公民責任」。

暑假期間已經出現多起夏令營及部隊的群聚感染,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國家免疫與呼吸系統疾病中心主任秋契特博士預估開學之後,學生將成為病毒「超級傳播者」,因為小孩互動嬉鬧時容易近身接觸。

台灣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經提出「325」校園停課標準,高中以下學校、幼稚園、補習班及托育機構,只要在3天內同一班級有2位以上(含2位)學生經醫師臨床診斷感染新型流感時,建議該班停課5天(含例假日)。

不過,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林頂說,停課只是手段之一,最重要是老師應注意學生是否有類流感症狀。

教育部也要求學校主動.學生量體溫。學生或教職員工如在校期間出現類流感症狀,必須戴上口罩,並安置在單獨空間,直到離校。

此外,「校護、校醫應該教育學生及老師正確的衛生知識,」國際流行病學權威、中研院院士陳建仁直指核心,包括對疾病的認識、症狀的了解、加強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等衛生教育宣導。也能藉由學童將觀念帶回家裡影響家人。

尤其培養小孩子愛清潔的習慣,不論從操場玩回來、吃飯前、吃點心前都要小孩子洗手、吃飯前後都要把桌子擦乾淨。也要在各個洗手檯都要提供足夠的洗手液及紙巾。

「校長支持課程規畫融入衛生教育也很重要,」長期關注學校衛生教育問題的歐巴尼基金會執行長許國雄強調。

並且全校教職員都要有共識如何處理生病的學生以及怎樣跟孩子說明情況而不造成恐慌。

再者,「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也不容忽視」,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蘇千田不斷叮嚀,因為病毒懸浮在密閉空間中沒有散去,會增加傳染機會。

流感若爆發 徵用有線電視教學(陳炳宏)
2009年09月05日蘋果日報

最近因氣候天災的意外及流感疫情的紛擾,媒體再度發揮其瞎攪和唯恐天下不亂的惡劣習性,令人感嘆。但這幾天倒是有件事的發展,令國人有機會重新省思大眾媒體,特別是電視媒體的正確角色與功能,那就是如果流感疫情持續擴大,政府將利用電視媒體去取代學校教室的教育功能。

報載教育部開會決定,如新流感造成全國大流行,或二至三縣市的區域性流行,將徵用公廣集團如公視、華視、原住民、客家台頻道,播送國中小課程教學影帶。雖然教育部此舉可顯現電視媒體的教育功能,以及電視作為大眾媒體的積極角色,亦可協助國人重新去思考電視媒體的正面意義,頗值得肯定。

但嚴謹點來思考,教育部該項措施卻也凸顯出其對目前電視服務市場現況的不夠了解,導致若等流感造成區域性流行後再徵收公共媒體時段才推動電視教育業務,恐將會緩不濟急啊。亦即如果教育部要等到流感擴大到區域性蔓延,即等到二至三縣市區域流行時,才用電視教育來補破網,恐怕不僅無助於疫情的有效防範,也無助於學童的積極學習。

根據《有線廣播電視法》第25條第2款規定,各有線電視系統應免費提供專用頻道供政府機關、學校、團體及當地民眾播送公益性、藝文性、社教性等節目。據此,目前全國各有線電視系統都規劃有第三頻道作為公用頻道,提供政府機關、非營利組織,甚至個人播出其所提供的節目內容,以先來後到的方式,接受各界提供的各種節目內容,以落實媒體公共近用的精神。

因此以目前台灣電視服務市場而言,利用電視作為流感流行時替代的教育機制其實是可以馬上推動與執行的,小至一間小學,甚至一個班級的停課,大至全國性的大規模停課,只要教育單位將教材郵寄或電傳給全國各地的60餘個有線電視系統(如果加上有線播送系統,應該有65個左右),全國立即會有85%以上的民眾可以在家裡的客廳電視上,看到相關教材的講授,不僅可以以縣市甚至以鄉鎮作教學單位,根據自訂的教學進度,作差異化教學,也不用再耗時間等中央政府去徵收公廣集團相關頻道後,才能將受教權還給學童,恐怕那只是化簡為繁,或本末倒置,將導致尋求替代教育機制的美意大打折扣啊。

總結而言,個人建議是,各縣市政府教育機關應趕緊在開學前後,積極召集各級學校(以中小學為主)相關人員,共同研商主要講授科目的共同進度,然後只要有學校停課,則立即聯繫該校所在區域的有線電視系統,提供第三頻道播出相關課程的進度內容,以收教學連貫之效,以免妨害學子的受教權,此時當然可同步規劃將公廣集團頻道納入,以作為備用機制,這才是立即解決學校教育問題之道,否則要多數學童等到全部電視教育機制規劃底定,或等到二到三縣市區域流行後,才能使用替代電視教育機制,將會緩不濟急,因此請教育單位慎重考慮利用普及率高的有線電視系統公用頻道,作為緊急取代教室教學功能的機制!(作者為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 )

蛋源無虞 養無菌雞像製晶片     鄧木卿、周麗蘭、何醒邦/綜合報導


    * 2009-09-03    * 中國時報    *     國光生技公司副總經理高勝凱二日說,國光生技和疾病管制局已簽約,可順利生產一千萬劑新流感疫苗,目前依進度及合約進行,沒有延宕問題;雞蛋來源也不是問題,且每顆蛋都是無菌蛋。

     民進黨立委陳亭妃昨天指出,衛生署應說明是否掌握國光生技製造疫苗的雞蛋數量與檢驗證明。國光生技業務專員林國智說,早在年初就向國內外蛋商洽購八百萬顆雞蛋,準備培育一般流感疫苗之用,因此蛋源無虞,才敢和疾管局簽約,生產新流感疫苗。

     他說,每天有數十萬隻雞在密閉空間內專門下蛋,七月初開始,每兩天從南北養雞場運來廿六萬顆,預計十一月十五日先交五百萬劑,十二月和明年一月再出五百萬劑。

     蛋的品質更是掛保證,林國智說,擔心雞隻被汙染,甚至受到禽流感威脅,養雞場採密閉空間飼養,工人進場前得換裝,如同進入晶片生產線,不能讓雞隻受到一絲絲感染。

     公司還嚴格要求蛋商不准添加抗生素作飼料,每顆蛋都經過篩選,大小、重量都有一定規格。更重要的是,每顆蛋都經過病毒檢驗,一驗出有病毒,馬上退回,每顆蛋可說是無菌蛋。

     國光生技的蛋源來自虎尾鎮的嘉利德公司,雙方三年前簽約生產疫苗雞蛋。嘉利德投資兩億元更新設備與雞舍,獲得認證,去年底從美國引進專門生產疫苗蛋的「HYE蛋雞」十萬隻,住在恆溫二十四度至三十度的雞舍。HYE蛋雞今年五月開始下蛋,六月起供應給國光生技,每兩天以保溫車送出三至四萬顆,由國光生技萃取蛋清中的尿囊液做成疫苗。

     莫拉克颱風來襲,雲林縣雖傳出農損,但虎尾鎮並非災區,嘉利德公司未受風災淹水。

H1N1/一顆蛋一疫苗 綠委:國光要1000萬顆蛋從哪來?(2009/09/02 11:15)記者康仁俊/台北報導


槓上政論節目call in,衛生署長楊志良批沒常識。
針對國光生技表示預計生產1000萬劑疫苗,民進黨籍立委陳亭妃今(2)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要求衛生署長楊志良以及國光生技應該公佈疫苗生產的流程,「尤其是選蛋的過程」,陳亭妃質疑,一顆蛋只能生產一支疫苗,「蛋的數量夠嗎?有經過檢驗嗎?」要求衛生署應該說清楚!

陳亭妃說,製作疫苗最重要的就是選蛋,「一顆蛋一支疫苗,如果你一顆蛋可以做很多支疫苗,那你就是世界奇蹟!」陳亭妃說,現在國光說要生產 1000萬劑,蛋的數量夠嗎?她質疑國光公司跟衛生署提供不出數據,只說去年就訂了雞蛋,「你去年就知道會生產疫苗嗎?你無法讓台灣人民安心,蛋的數量從哪來?你要把數量公佈,讓台灣人民安心!」

陳亭妃說,就算買到蛋,「蛋到底有沒有經過檢驗?是不是無菌蛋?不是所有的蛋都可以!衛生署有沒有監督?」陳亭妃說,無菌蛋才能培養胚胎、生產疫苗,「國光沒有提出任何的證明,只說是機密,台灣人民的生命是機密嗎?」

陳亭妃同時也質疑,衛生署現在表示已經買到諾華疫苗,「500萬劑10月中旬是不是一次到位?未來國光的疫苗跟諾華要如何分配?施打是不是一定要同廠牌,還是可以混用?這些都要講清楚,不是耍嘴皮子!」

新流感住院病例破百人 國光疫苗維持11月中開打  撰稿‧編輯:張嘉芳

 
時間:2009/9/3 11:18   新聞引據: 採訪

  新流感疫情延燒,台灣又新增9名住院病例,累計個案已經突破百人,但目前疫情還未達高峰。至於國產疫苗會不會減少人體試驗,提早到10月底就讓民眾施打?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表示,原訂時程沒有改變,目前還是照原計畫,11月中旬開始施打國產疫苗。

  新流感疫情持續升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局長郭旭崧3日證實,國內新流感住院病例已經突破百人,累計達104例,但目前疫情還未達高峰,未來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幸好多數病人都已經康復出院,整體疫情與國外並無差異。郭旭崧說:『(原音)這個疫情的一個發展就是持續的在增加當中,病人在急診也好、門診也好、或者是住院,就是穩定的一直在成長,也還沒達到高峰。』

  由於基層醫療院所可以避免類流感病患發生重症,疾管局3日也提出6頁的類流感病人作業規範,提供基層診所參考指引。郭旭崧強調,目前克流感已經不用來做為早期預防性投藥,以免產生抗藥性。

  此外,疾管局向國光生技下單1000萬劑新流感疫苗,按照計畫時程於10月底交貨、11月中旬開始施打,但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表示,如果能避開「繁文縟節」、減少新流感疫苗人體實驗程序,從安全角度來看,疫苗可以提前到10月底開打。對此,郭旭崧表示,目前還是按原訂計畫,並無改變施打時程。郭旭崧說:『(原音)隨著科學的證據來調整步伐,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是以11月中(旬)為一個目標的一個時程,或許將來會改變,但是到目前為止,事實上並沒有改變。』

  根據往年經驗,流感的高峰期在隔年1月,由於季節性流感疫苗10月1日即將開打,新流感疫苗卻無法在10月1日前到貨,因此兩支疫苗會有時間差,不會一起施打;而且根據資料顯示,季節性流感與新流感疫苗如果一起接種也沒什麼副作用。至於是否會互相影響效用?郭旭崧強調,疫苗多少還是會有效果。

新流感/中央再添流感藥物 楊志良保證克流感足用多年

(2009/09/02 00:30)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新流感疫情持續發燒,1日再度新增7例住院病例,累積住院病例已達87例,目前還有40例住院中。而為對抗新流感,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已從國外再購得500萬劑的新流感疫苗,可涵蓋三分之一的人口,另外克流感藥物也採購268萬人份,一個月內100萬人份會先到位。

1日新流感疫情又再添7例住院病例,為中區1例、高屏區4例、東區2例,截至目前為止累計87例住院病例,其中40仍在醫院診療中。面對疫情緊繃,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經努力談判,國際藥廠瑞士諾華同意出售5百萬劑疫苗,總計庫存將達1500萬劑,施打人數可涵蓋全台三分之一的人口。

衛生署長楊志良也表示,疫苗施打時間將從11月中提前為10月底,而且根據國際藥廠瑞士諾華的資料,一歲以下的幼兒也可施打疫苗。根據估算,優先接種順位前三位,醫護人員約40萬人、孕婦約28萬人、6個月到6歲幼童約140萬人。他也保證國光疫苗與諾華疫苗並不會混合施打,第一劑接種諾華者,第二劑也會接種諾華疫苗,而他本人、疫情指揮中心副總指揮官張上淳及疾管局長郭旭崧都會打國光疫苗。

另外,抗病毒藥物克流感的儲備部份,羅氏藥廠已承諾出售268萬盒克流感,採購價格不高於07年的販售價格,一個月內先交貨100萬份。楊志良信心滿滿,表示除非疫苗都沒效,不然這樣的存貨量足夠台灣使用好幾年,甚至還開玩笑要與記者1比10「剎賭」,但希望對方不要向警方告發。

雖然楊志良打包票藥物充足,不過,目前新流感在防疫上卻出現隱憂,根據國外針對新流感病患的分析,有一成五患者不會發燒,只出現喉嚨痛或者是腹瀉等症狀,而且有高達三成的人幾乎沒症狀,不會被檢查出罹患新流感。雖然病毒量低,但恐成為防疫漏洞,民眾得提高警覺。(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徐敬芸、黃逸民)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09-09-04    *     *      正致力推動健保改革的美國歐巴馬政府,打擊醫療詐欺大有斬獲。美國當局二日宣布,全球製藥龍頭輝瑞藥廠同意支付聯邦政府破紀錄的廿三億美元(約台幣七百六十二億元)和解金,以換取司法部同意撤銷「違法促銷處方藥」的詐欺指控。

     司法部與衛生福利部指出,輝瑞宣稱鎮痛藥Bextra等四種處方藥,對於治療特定症狀有療效。輝瑞甚至聲稱Bextra可用於治療急性疼痛和手術疼痛,並誇大藥物的安全劑量。但無論是療效或劑量,都與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批准通過的內容不同,也就是說,輝瑞宣傳這些藥品可治療仿單標示的適應症以外症狀,有誤導並欺騙病患之嫌。

     賄賂醫師 誇大藥效促銷

     司法部同時指控輝瑞的業務員捏造醫師要求,寄送未經許可的藥物使用訊息給醫生,而以免費高檔度假旅遊、美食和回扣賄賂醫師,煽惑醫師開立輝瑞藥品為處方藥。其中,Bextra在二○○五年,被發現會提高罹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已經全面停售。另外三種藥品,分別為抗生素Zyvox、抗癲癇藥Lyrica和抗精神病藥Geodon。

     司法部表示,與輝瑞的和解協議分好幾部分。廿三億美元中,包括十一.九五億美元罰金,創下美國司法史上歷來最高額刑事罰鍰紀錄。輝瑞還將支付一.○五億美元刑事罰款給聯邦政府。另外,輝瑞為解決政府依據《虛假陳述法》(False Claims Act),對非法促銷四種藥物提出的民事指控,也將付出十億美元的民事懲罰性賠償。

     賠償和解 檢舉企業有賞

     衛生福利部長希伯莉絲表示,這項歷史性的和解,可望把近十億美元給付醫療保險、醫療補助與其他政府保險計畫,讓仰賴這些計畫的美國人未來得以有所保障。

     輝瑞則在聲明中對該公司過去所做所為深感遺憾,但強調如今已加強內部控管。當初揭發輝瑞違法的六位輝瑞業務,也將依據《虛假陳述法》中,檢舉企業違法可獲獎賞的條文,從罰款中分得一.○二億美元鉅款。

輝瑞承認違法行銷藥物 付出破紀錄罰金23億美元    記者朱錦華/綜合報導

(2009/09/03 16:13)輝瑞是全球最大的藥廠。
美國司法部周三(2日)宣布,全球最大藥廠輝瑞製藥(Pfizer)同意為一項備受矚目的詐欺案,支付破創紀錄的23億美元(約台幣720億)的和解金,並且產對違法行銷消炎藥Bextra的刑事罪名認罪。

名為「和解」,實際上是則是罰金。美國司法與衛生部表示,輝瑞行銷的四種藥物,無論在對症下藥或是劑量方面,都沒有通過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的核准。其中一種即為消炎藥Bextra。該藥後來在2005年時因為被發現會引發心臟病和中風,已於2005年停售。

當局表示,輝瑞業務員捏造醫師要求,擅自寄送未經許可的藥劑使用訊息給醫師,且以贈送餐飲或國外旅行的方式賄賂醫師,誘使醫師向他們訂購藥品。

此案件是美國史上對不法推銷藥物案件的最高罰款個案,23億美元罰款中,有13億美元是輝瑞不法銷售Bextra的刑事罰款,另外10億美元是民事罰款。

輝瑞這項和解請求,被視為歐巴馬政府的重大勝利。積極翻修美國醫療保險體系的歐巴馬政府,減少醫療詐欺正是們努力改革的重要一環。

美國衛生部長塞比留斯發表聲明說,「這項歷史性和解,將會把近10億美元歸還給醫療保險、醫療補助以及其他政府保險計畫,為仰賴這些計畫的美國人確保它們的未來。」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生建議患者應自我隔離,至少10之內誰也別碰

在中國的網站上,能找到許多預防流感的招數:喝涼茶、熏醋,吃八角燉豬肉、小雞燉蘑菇、魚腥草燉豬蹄、萵筍、洋蔥……

重慶有一婦女全家天天喝板藍根,一個月後,一聞味就要吐﹔北京流感防控專家開出中藥漱飲方,中醫管理局要求全市中藥房備好貨源。

這一切,再加上遠離公共場所,發現可疑患者嚴密隔離,都是為了不要染上流感。

但是,英國一些父母卻在考慮是否有必要召集"流感派對",讓孩子和患者零距離接觸,染上病毒,盡早獲得免疫力。

是先下手為強,還是引火燒身?

宜早不宜遲?

過去一段時間,英國衛生官員在發佈流感疫情時,都不忘語重心長地指出,大多數患者症狀很溫和。上個月,健康大臣安迪o伯納姆敦促國民,不要"談流感色變"。雖然英國已經出現了幾起死亡病例,但官員解釋說,死者都有"其他嚴重的健康問題"。絕大多數"普通"患者也證實,病症確實如同感冒,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豬流感
英國人仍然把甲型流感稱為豬流感

Mumsnet(母親網)是英國一個深受歡迎的育兒網站,網站上的聊天室,堪稱中產階級父母最喜愛的聚會地點之一。上星期,媒體普遍報道,最近Mumsnet的熱門討論話題之一是"流感派對"。

報道說,流感派對一是為了避免秋後病毒打個"回馬槍"時殺傷力更大﹔二是因為現在患者相對來說還比較少,更容易得到妥善治療。


現在是得流感的好時機嗎?
你可能很快就好了,但是你傳染的人不一定
病毒傳染性很強,派對可能造成大面積散播
病毒可能在任何人身上引起并發症
Mumsnet的創始人Justine Roberts在BBC廣播四台的新聞時事節目《今天》中說,"相當大"一批父母參加了流感派對的討論,得出了"比較明智的結論":既然專家都警告說秋後病毒可能會更加危險,因此,得流感宜早不宜遲。

她認為,政府一方面讓學校繼續開門,另一方面又提醒父母盡可能防止孩子感染,這樣的"矛盾政策"讓人困惑不解、不知所措,因此想出了派對的高招。

英國長期流行過"水痘派對"。和中國不同的是,英國孩子不接種水痘疫苗。過去,在春末夏初水痘高發期,父母會組織水痘派對,讓孩子趕緊染上,獲得終身免疫能力。

"10天之內誰也別碰"

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已經有人組織過流感派對,但是,謠傳足以讓健康官員坐立不安。

上星期,政府首席健康顧問多納森爵士(Sir Liam Donaldson)警告說,派對是"思維嚴重錯誤"的產物,"我絕對不會建議任何人主動感染流感"。多納森爵士說,現在對病毒的瞭解還不夠全面。雖然英國大多數患者病症都比較溫和,但在其他一些地區,以前身體健康的年輕人也患流感死亡。"故意讓體弱的孩子染上嚴重的疾病,父母可能永遠都不能原諒自己"。

醫療人員
H1N1甲型流感病毒傳染性很強

英國醫學協會BMA公共衛生委員會主席、一直在協助檢測、診斷、治療甲型流感的Richard Jarvis醫生更關注,如果人們想方設法地主動感染病毒,衛生部門恐怕不能像過去一樣應對。他說,前線作戰的醫生已經在加班加點。勞累的醫生容易誤診,長期勞累的醫生出問題的可能性更大。

病毒學專家John Oxfod教授直言了當,派對是"危險的"做法。他說,這株病毒傳染性很強,身體強壯的人發幾天燒、上吐下瀉一番,可能很快就能恢復,但是,你可能會把病毒傳染給身體虛弱的人,比如說,糖尿病、哮喘患者、免疫力低下的人。好比,你和哥們開派對染上病毒沒關係,轉天請奶奶喝茶,她染上病毒,命就保不住了。

Oxfod教授認為,要讓流感派對見效,唯一的途徑的是,派對過後,所有的人都回到自己的小窩中自我隔離,至少10之內誰也別碰。

"全學校的英雄"

這番話,好像並沒有嚇倒一門心思要得流感的人。


如果我能因為患上豬流感在放暑假前的兩個星期迫使學校關門,我肯定會成為全學校的英雄!
中學生Ella Thorold

David Cummings是倫敦人,今年50歲。他的兩個孩子都是疑似病例。他說,雖然他本人不會帶孩子去參加流感派對,但是,他所接觸的父母對流感的態度確實都很放鬆,"不過是無所謂地聳聳肩,孩子病了,就病了唄"。

《獨立報》不久前採訪了15歲的女孩Ella Thorold。她直言不諱,"豬流感,我現在就想得!"(英國一直把甲型流感叫豬流感)。

Ella說,她去過一次"流感派對"。那並不是專門舉辦的流感派對,而是一次典型的青少年聚會。言談話語當中發現,一個女友的戀人是確診病例,女友可能也已經感染。這時,所有的人都開始大笑,因為"豬流感"聽著很好玩。然後,真正的"流感派對"開始了:女友朝著眾人咳嗽。

Ella說,我知道,政府警告人們不要搞流感派對,但是我看不出這有什麼問題。我寧願現在得流感,而不是明年,因為明年我要參加中學會考。人們都說,冬天豬流感會更危險。現在得了可能很快就能痊癒,六個月以後再得,可能要和數千病人一起在醫院等著看醫生。

Ella確信,如果因為自己患上豬流感在放暑假前的兩個星期迫使學校關門,她一定會成為"全學校的英雄"!

烤乳豬?

Mumsnet上還有一條討論,題目是:"豬流感派對,提供什麼食品酒水?"都是笑話,隨便摘兩條和大家共賞。

吃墨西哥餐,烤乳豬﹔喝Caopol(小孩的退燒藥水)﹔臨走時送給客人:擦汗用的毛巾,Tamiflu(達菲)樣品。

(蘇平 2009年7月7日 倫敦)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顯示,體內缺乏維他命D的人,可能比較容易胖,而且減重也比較事倍功半。
雖然額外補充維他命D不一定就能幫助減重,但專家仍建議民眾適度到戶外曬太陽、多喝低脂鮮奶,好處多多。

營養師林世忠表示,一般食物中多少都含有少量維生素D,但維生素D通常只要照射陽光人體就會自然合成,不必刻意額外補充,只要多曬太陽即可。

此外一般民眾也要注意,市售的魚肝油雖富含維生素D,但攝取維生素D製劑或魚肝油時,必須依照規定攝取,過量可能會有毒性。

根據本屆美國內分泌醫學會年會上所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體內維生素D濃度的高低,可能是影響肥胖者減重成效的關鍵因素之一。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團隊針對38位過重男女參加為期11週的極低熱量飲食減重計畫(每天攝取750卡)的前後進行抽血檢測,交叉比對減重成效發現,若受試者每毫升血中的1,25-雙羥基膽鈣化醇(維生素D前驅物)每高一奈克,在節食計畫期間平均可多減0.2公斤。

此外,體內維生素D的濃度越高,似乎越容易減到難減的腹部脂肪。不過,研究團隊認為,在低卡飲食中添加維生素D,或許有可能幫助減重,但這還需要更多研究才能證實。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祝年豐表示,過去醫界就知道,維生素D與鈣質不足的人,比較容易胖。可能的假說之一是,維生素D經日光照射轉換成鈣質各過程中,可能會消耗一些熱量。

祝年豐表示,額外鈣質與維生素D究竟能不能幫助減重?目前還缺乏確切科學證據。雖然這次研究樣本數太少,但是否配合極低熱量飲食時就能凸顯維生素D的影響?值得進一步研究。

祝年豐表示,鈣質與維生素D關係密切,鑑於國人的奶量攝取不足,建議嬰兒哺育母乳外,兒童、青少年與成人,可以多喝低脂、低糖的鮮乳,每日兩大杯(每杯300到500西西)。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05-13 中國時報
小蟲子大問題!接近小黑蚊肆虐的夏季,國科會經過一年的調查,揭開小黑蚊危害面紗,研究發現,小黑蚊具有守株待兔的吸血習性、怕黑、不怕水、而且喜歡『宅』在特定的範圍,不過近年來受到小汽車攜帶的人為散播影響,小黑蚊的危害區域遍布全台,不想被小黑蚊叮的滿腿紅豆冰,專家建議,到戶外多走動、穿長袖、長褲防蚊最有效。

小黑蚊個頭小小,不過被叮咬後,可是會癢不得了、甚至出現嚴重紅腫或是過敏反應,近年來全台飽受小黑蚊的危害,尤其是中、南部縣市,以及花蓮地區受害最為嚴重,為了揭開小黑蚊危害面紗,國科會進行長達一年的研究追蹤,結果發現,個性有點宅的小黑蚊,最近二、三十年,突然猖獗危害全台,其中以小汽車攜帶的人為散播模式,對於快速播遷影響最大。

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杜武俊教授說:「我們用所謂的『宅』的概念來形容小黑蚊,是因為它的活動範圍其實不大,一個活動範圍不大的吸血昆蟲,它能夠在短時間內,散播到全台各地,除了人為散播之外,其他因素的貢獻度都很小。」

杜武俊指出,小黑蚊靠吸人血維生,日出而做日落息,吸血活動從早上七點到黃昏,一般上班族外出時間差不多,前尖後粗的口器,還可以硬闖絲襪,用一般的防蚊液來對付它,也頂多撐個十幾分鐘,要避免小黑蚊叮咬,杜武俊建議,小黑蚊群聚的範圍大約是30到50公尺,民眾穿上長袖跟長褲,就可以有效防蚊,此外,居家環境保持乾燥,避免青苔藻類生長,開車到戶外,最好留意車內有沒有小黑蚊溜進來,以免無意間幫它散佈各地。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