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張小虹說:「時尚如果照單全收,就不好玩了。」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蚤子。」──張愛玲

「優雅是很重要的。」「發現自己的風格後,就該堅持步調。」──奧黛麗赫本

2007.04.09 04:33 am
俗話說,女人的衣櫃裡永遠少一件衣服。前陣子日本流行教主濱崎步來台,帶了120箱行頭不說,還大肆採購名牌服飾,便是一證。連奧黛麗赫本都說:「有些人夢想擁有一個大游泳池,我則想要一個大衣櫥。」更說中普天下多數女人的心事。赫本甚至不諱言,人靠衣裝,衣服能給予她應該要有的自信,「不分戲裡或戲外。」

張愛玲/5歲,就因戀衣而「背叛」

但愛穿衣服可不是歌手或演員的專利。

作家張愛玲不諱言,她會有意識地以「奇裝異服」來博得眾人的注意,「我既不是美女,又沒有什麼特點」,只好以不符年齡的裝扮來吸引目光。

張愛玲的戀衣癖可追溯至5歲,父親的姨太太用整幅絲絨布替她做新衣,比起自己的親生母親只用舊衣東拼西改,當姨太太問:「妳喜歡我還是妳母親?」年幼的張愛玲回答「喜歡妳。」這出自肺腑、「沒有說謊」的答案,讓她長大後憶起這段往事,仍覺「耿耿於心」。後來,她開始寫作,領了生命中第一筆稿費,她去買書、聽音樂會?不,她去「買了一條口紅」。

周芬伶/因為一件衣,愛上一個人

作家周芬伶在一篇文章中自承「是奇怪的衣服迷,會因為某人穿一件我喜歡的衣服而迷上他。」周芬伶愛鞋、愛包、愛帽子,喜歡鮮亮的絲絨衣,也對「白色的細棉布」沒有抵抗力。尤其15歲時,母親送她一件白色細棉布的蕾絲長洋裝,落實她對美好生活的想望,「等於把心靈和夢想穿在身上」。

張小虹/時尚,要能激發想像力

作家張小虹曾在她的書「穿衣與不穿衣的城市」自序中提到,多年來對「衣飾的迷戀偏執,自始至終未變」。服裝,或說穿衣,總是能帶給她莫大的喜悅……

做為一個「身體想像的參考點」,時尚當然很好。不過,「時尚如果照單全收,就不好玩了。」張小虹認為,時尚要能激發一個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她覺得,時尚若變成身材和金錢遊戲,則沒有錢、身材不好的人,都會很沮喪。而有能力消費的人,也可能「花了錢,卻封鎖了想像力,而非開放想像力。」因此,如何找回對衣服的創造性趣味很重要。可惜「現在的時尚體系具有很大的強制性,表面上琳琅滿目,但創造性很低。」

舊衣新穿,玩時尚

近年來時尚界復古風當道,但張小虹覺得,復古風模仿了「時代的風貌形式」,骨子裡還是要挾「流行」之名、要消費者行花錢之實,可沒要你真把舊衣舊鞋拿出來穿。不知不覺,愛美的女性還是跟著「時尚的翻雲覆雨手」起舞。

她雖也買過名牌,但近年卻鍾情於老衣服。也許在很多人眼中,老衣服在時尚圈裡已是昨日黃花、不再流行;她卻能在穿老衣服、尋老衣服的過程中找到樂趣,發揮創造力,發展出個人獨特的時尚語彙。

張小虹表示,服裝對她而言是生命中「細節創造性的可能」;不過現在的時尚體系沒有辦法滿足她,「感覺上百花齊放,但其實很雷同,也有某種排他性。」因為時尚圈預設了某種理想年齡和身材,同時也太貴了,玩不起。

時尚和現實的落差,張小虹舉例,好比英國知名設計師薇薇安魏斯伍德解構所有的優雅,她很喜歡,但實際穿在身上則「解構性太強、不能接受」。另一位設計師 John Galliano的復古外套價錢又貴得嚇死人;最後她是在老衣服裡找到「中間地帶的東西」;既得到創造性的可能,也形塑屬於自己的風格。

傾心,花樣年華的優雅

西式老衣服,張小虹偏愛50、60年代,主要是對母親那個年代「花樣年華的想像」;和當代衣服容易搭配,但「線條和形式又有那時代的優雅氣息」。中式老衣服,她則偏愛清末民初時期。早期老衣服太過寬袖大袍,很難穿出現代感;而晚期老衣服袖口變窄,較易在現代社會穿出來。

穿出風格,令人激賞

平常,張小虹對會穿衣服的人也會多看兩眼,欣賞那種「看似不經心、背後也是花了很多心思」的打扮。

前陣子,美國知名女導演芭芭拉漢默來台灣,68歲的她,穿了一件西裝外套、長褲加球鞋,內搭連帽運動衣,「68歲了,多棒!」張小虹暗暗鼓勵自己,以後也能這樣穿。

【2007/04/09 聯合報】


老衣服 光陰和故事浸潤出來的味道…
【聯合報/記者祁玲/專題報導】

2007.04.09 04:33 am

張小虹偏愛50-60年代的西式老衣服,看上的是線條和形式的優雅。
記者高智洋/攝影

這是張小虹10年前在倫敦舊衣店買的,約50英鎊。當時拉鍊不普及,裙子用的是暗扣。
記者高智洋/攝影

作家張小虹喜歡老衣服,買老衣服,穿老衣服。對她來說,老衣服讓她玩出新花樣,讓搭配充滿無限可能,創造屬於她個人的時尚語彙,是有趣的美感經驗。

■ 中國風,讓她戀上老衣服

1997年香港回歸大陸前後,全球時尚圈吹起中國風。張小虹原本為了學術興趣而寫相關論文,從後殖民的東方主義出發,談西方如何在美感經驗上想像中國,並探討兩岸三地中國風的差異,和全球時尚跨文化想像的問題。

那段時間,剛好在倫敦的她,有機會逛許多vintage store(較精緻的骨董衣店)、跳蚤市場和一般二手店等。尤其倫敦幾乎每一區都有舊衣慈善店(charity shop),是有心人士挖寶之地,並具體而微地展現各社區的品味、貧富和階級的風貌,「會看到很多好玩的東西,也進一步認識那個社區」。

■ 只為興趣、拒當達人

不過,老衣服成為她日常生活發揮創造力的靈感之一,她卻不希望成為「老衣服達人」,也不想建立一套有關老衣服的知識系統;就怕個人興趣「被填太滿,會沒有想像空間」。

想像什麼呢?比方說,她曾看過一件黑色繡花衣服,正面左右兩邊的對花竟沒對到(如果是接出來的布,對花要對到是基本動作)。「為什麼會這樣?」張小虹馬上想了兩種可能:一、這是大太太幫二太太做的,讓二太太出糗;二、故意表現不對襯的美感,但當時竟然就有這種觀念了嗎?

不過,後來她得到比較中肯的答案是:有可能是有人把一件較大的衣服改成斜襟,就會出現這種不對襯感。不論如何,對張小虹來說,「有任何線索出現時,就有很多想像空間」。

■ 老衣服,華麗的演出

老衣服較「戲劇化」,張小虹喜歡在晚上或是偶爾開會的時候穿,有那麼一點「Performance(表演)」的感覺。

搭配上,上半身若穿了一件華麗的繡花衣,下半身就要穿牛仔褲壓下去。大戶人家的衣服繡得像一幅畫,很精緻,但是如果要穿的話,很具不現代感,難以轉換(若是收藏就OK);小戶人家的小繡花,有民俗的趣味,就可和當代的現代感接軌。

現代的品牌裡,張小虹一直很喜歡夏姿的衣服,也會買。「夏姿中西互補的感覺非常好」。不過,她喜歡的美感經驗也可在老衣服裡找到,可以創造出那樣的美感經驗。

■ 老衣服,帶晦氣?

張小虹說,台灣老衣服的市場小,是因為很多人認為「不潔」──對晦氣的想像。但想想看,「如果是一百多年前的老衣服,那穿過的人一定是過世了」。

自認很敏感的張小虹,自從愛上老衣服,從來沒有因為接觸老衣服而感受到不好的氣、或覺得有任何不適。對她來說,買一件老衣服是因緣,而不是恐怖的事。

真要說氣的感應,她認為不是老衣服才有。「一塊玉可能幾十萬年、上百萬年,老衣服頂多一百多年,蓄積能量,和玉差太多了。」氣發生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不是老衣服才有。

「死亡是歷史的常態,老衣服會告訴我們,不僅穿過的人會死,時尚也會死。只有死亡才會有新的開始」,張小虹說。

【2007/04/09 聯合報】


老衣服》選購與保養
【聯合報/記者祁玲/專題報導】

2007.04.09 04:33 am

圖/聯合報提供

老衣服/選購有3招

1.看圖案:一百年前可能很美,但現在看來卻可能會太古老(她以自己的紅色衣服為例,如圖),過去紅色衣服是嫁衣,大戶人家的嫁衣可以找別人做,小戶人家只能透過繡線和繡工表現心思,較討喜、平民風格,她比較喜歡。

2.看線條:有沒有可能轉換(和現代衣服搭配)。

3.聞一下(重要的關鍵,買之前要聞一下(如果是要穿、而非收藏):老衣服都是收在箱子裡,時間久了有些味道會去不掉。若氣味是淡淡的,讓人有古老想像的氣味,可接受。如果是太重的氣味(如防臭的粉),去不掉,會影響日後穿它的意願,就得割愛。她就曾買過一件馬掛,很特殊,但有墨水的味道,就很少穿了。

老衣服/怎麼清潔&保養?

以前的人,穿在外層的衣服是不洗的;衣服上有繡花者更是不能洗。不過一般賣老衣服的店,收到貨後還是會把衣服送洗,「因為上面貼了洗標」。張小虹曾好奇「怎麼洗?」店家多半說送到特定的洗衣店以特殊方式處理,但到底可以多乾淨,就不知道了。

就像張愛玲曾在「更衣記」一文裡描述曬衣裳是「一年一度、輝煌熱鬧」的事,張小虹表示,處理老衣服,風和陽光是最好的,因為有些質料不能碰水,要很小心。可以碰水的,她常開玩笑說:「蒸氣熨斗也是一種洗法。」

【2007/04/09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砂山 的頭像
    砂山

    砂之椅子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